魏晋南北朝服饰2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服饰》课件

《魏晋南北朝服饰》课件

发饰与配饰
总结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子注重发饰与配饰 的搭配,以彰显身份地位和审美品味。
VS
详细描述
发饰包括发簪、发钗、发带等,材质多为 金银玉器。配饰则包括耳环、项链、手镯 等,材质有金、银、玉、珍珠等。这些配 饰不仅有装饰作用,还有象征意义,如耳 环的佩戴可表示已婚或订婚。
04
魏晋南北朝服饰的文化意义
详细描述
短裙一般以单层丝绸或麻布制成 ,长度在膝盖以上,有的款式甚 至短至大腿中部。颜色以浅色系 为主,也有一些鲜艳的颜色。
上衣与外套
总结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子上衣多为窄袖 紧身,外套则多为宽袖长袍。
详细描述
上衣通常为交领,紧贴身体,凸显女 性身材。外套多为广袖,长至膝盖以 下,有的甚至长至脚踝。材质多为丝 绸或棉布,色彩丰富,图案多样。
03
魏晋南北朝女装
长裙
总结词
长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女子的主要下 装,款式多样,色彩丰富。
详细描述
长裙通常由多层丝绸或棉布拼接而成 ,长度过膝,有的甚至拖地。颜色方 面,除了常见的素色,还有各种图案 和绣花装饰,如牡丹、莲花、凤凰等 。
短裙
总结词
短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女子的 休闲装束,轻便舒适,适合夏季 穿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在面料选择和搭配上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丝绸、麻 布等面料的运用,为现代服饰的面料选择提供了借鉴。同时,这一时期服饰的色 彩搭配和图案设计也对现代服饰产生了影响,使得现代服饰更加丰富多彩。
05
魏晋南北朝服饰的影响
对后世服饰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风格和特点对 后世的唐、宋、明等朝代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如宽衣大袖、褒衣博带等元 素被继承和发展。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服饰2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服饰2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服饰
甘肃嘉峪关出土的砖画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服饰
甘肃嘉峪关出土的砖画
甘肃嘉峪关出土的砖画
甘肃嘉峪关出土的砖画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服饰
织文锦履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式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发饰
出现了新的髻式——倭堕髻、
灵蛇髻
魏有灵蛇髻、反绾髻、百花 髻、芙蓉归云髻、涵烟髻、 十字髻; 晋有缬子髻、流苏髻、翠眉 髻、惊鹄髻、芙蓉髻; 南宋有飞天髻; 梁有回心髻、归真髻; 陈有凌云髻、随云髻; 北族室韦有叉手髻等
龙凤虎纹锦幡头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面料
联珠对孔雀纹锦
第、魏晋南北朝面料
“胡王”联珠纹锦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面料
联珠日神纹锦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面料
对 鸡 对 羊 灯 树 纹 锦
树纹锦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面料
蓝印花布
东晋《列女仁智图卷》 穿襦裙装 抱腰、腰采
东晋《列女仁智图卷》 穿襦裙装 抱腰、腰采
贵族及侍女图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服饰
北朝陶俑 宽袖对襟女衫、花纹长裙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服饰
北朝陶俑 宽袖对襟女衫、长裙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服饰
肩戴帔子的彩绘女俑 披帛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服饰
肩戴帔子的彩绘女俑
北魏螺髻
北魏大十字髻
双鬟髻
假髻:蔽髻
男子:束髻戴冠、巾(幅巾、 纶巾、缣巾)、帽等。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发饰
洛阳汉魏泥塑供养人
洛神赋图
贵妇出游画像砖
北魏彩绘女乐俑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发饰
金步摇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时期面料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面料
“ 五 星 出 东 方 利 中 国 ” 锦 护 膊

【晋朝历史】中国魏晋南北朝百姓服饰 魏晋百姓服饰种类介绍

【晋朝历史】中国魏晋南北朝百姓服饰 魏晋百姓服饰种类介绍

【晋朝历史】中国魏晋南北朝百姓服饰魏晋百姓服饰种类介绍【晋朝历史】中国魏晋南北朝百姓服饰魏晋百姓服饰种类介绍中国魏晋南北朝服饰-魏晋百姓服饰魏晋百姓服饰系列之一魏晋时期的妇女服装,最初继承汉代习俗,有衫、裤、襦、裙等形制,以后不断变化。

衣衫以对襟、交领为多,领、袖都施有缘边。

下着长裙,腰用帛带系扎。

北方除穿衫裙之外,还有两裆、裤褶等服饰。

两裆虽多用于男子,但妇女也可穿着。

只是在最初穿着时,一般多穿在里面,以后才将其穿在交领衫袄之外。

魏晋时期冠帽很有特色。

汉代的巾帻依然流行,但与汉代略有不同的是帻后加高,体积逐渐缩小至顶,时称“平上帻”或叫“小冠”。

小冠上下兼用,南北通行。

如在这种冠帻上加以笼巾,即成“笼冠”。

笼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冠饰,男女皆用。

因以黑漆细纱制成,又称“漆纱笼冠”。

左图为头裹巾,穿窄袖小衫,长裙的女子,东晋加彩陶俑。

中图为戴小冠、穿窄袖襦裙的男子,江苏南京出土陶俑。

右图为头裹巾,穿窄袖小衫,大管裤的女子,东晋加彩陶俑。

魏晋百姓服饰系列之二左图为戴毡帽、穿袍服的猎人,甘肃嘉峪关出土的砖画。

右图为穿袍服的农民及农妇,甘肃嘉峪关出土砖画。

近年在甘肃嘉峪关东北的戈壁滩上,发现一处魏晋时期的墓群,其中有六座墓室的墓砖上绘有彩画,共有六百余幅。

砖画的内容几乎都是现实生活的各种场景,包括采桑、耕田、狩猎、畜牧、屯垦、庖厨、宴饮等等,其中描绘劳动者形象的,就有二百多幅。

如农民的袍服、猎户的毡帽、信使的巾帻、牧民的绑腿、妇女的围裳等都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服饰

笼 冠
在小冠上再加笼巾即成笼冠。 笼 冠不是顶于头上, 而是像帻一样 罩在头上, 顶平,两边有目。 形 制又像汉时旳梁冠, 有圆、方之 分和梁数之别, 前壁向后倾斜, 戴于头上显得十分挺拔、庄重。 所以当初文官皆戴笼冠。
折上巾
自北周武帝用幅巾之 制, 并加裁四角带, 名曰折上巾,又名幞 头、 自幞头盛行后, 启后世唐代幞头之始, 其他冠也所以而少用。
裤褶和裲裆
裤,战国之时已经有少数人所着,实为赵 武灵王引进旳胡服之一种,经几百年旳演 变、改善,不断完善而形成。
裤褶之名起于汉末,但此时旳裤褶之 制已非汉末旳式样,其形制比以往汉式上 衣窄小,长至膝部;裤管宽松,长至足部。 这种衣饰汉魏之际主要是在军队中穿着。
所谓裲裆,也就是我们说旳背心或坎肩旳意思, 其旨在挡住背部挡住心胸部。其形制也与目前旳背心 相同,是前后各一片,在肩部有两条带子相连,腰间 再以皮带系扎。
南朝时一种特有旳冠帽,尤为 天子旳首服,亦作“白纱高顶 帽”、“白帽”、“高屋帽”。 南朝天子宴私,都戴白纱帽。
魏晋南北朝男子衣饰种类 衣裳
男子服饰
大袖衫 裤褶和裲裆
宽袍
大袖衫
魏晋时期旳男子一 般都穿大袖翩翩旳 衫子,直到南朝时 期,这种衫子仍为 各阶层男子所爱好, 成为一时旳风尚。
衫在魏晋之时不但是玄者所着,而且也是上流社会旳 衣饰特征之一。它是在老式旳汉服基础上发展起来旳。当 初旳衫与目前旳衫不同,其形制与袍相仿,只是袖口不同, 袖口有祛者为袍,无祛者为衫。也就是衫不收袖口,不施 祛口,袖口宽阔。《释名·释衣服》称:“衫,衣无袖端 也。”指旳就是袍与衫旳区别所在。
缣巾
双丝细绢制 旳头巾。

平巾帻是和介帻、平上帻一种 系统旳首服。帻本是古时一般 人裹在额头上旳布。王莽时做 成有硬挺旳顶部,能够覆罩整 个头部,接着出现了顶部呈介 字形屋顶旳帻,是为介帻。

第7讲 魏晋南北朝、隋唐的服饰-【高中历史课跨学科主题探索与劳动实践】中国古代服饰史

第7讲  魏晋南北朝、隋唐的服饰-【高中历史课跨学科主题探索与劳动实践】中国古代服饰史

弁 图为唐代阎立本所绘。图中陈后主身穿弁 biàn 服,是天子视朝、接见诸侯时穿用的服 饰,仅次于冕服。 弁[古代男子戴的一种帽子]的形制上锐小, 下广大,通常用鹿皮缝制而成,缝合处缀有 一行玉石,以玉石颜色和数量区分尊卑。
一、汉族男子的衫、巾与漆纱笼冠 5、高顶帽
帽:古时顶成圆状、内无骨架的首服称为帽。魏晋之时帽的形制已在帻巾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当时的北方少数民族多戴帽,因此传统的帽在吸收了少数民族帽的特点后发 展起来。当时有骑兵勇士所戴的突骑帽,南方还有纱帽在流行。帝王居宫中可戴白纱 帽,士庶戴黑纱帽,另外还有卷荷帽,而纶巾则是儒者与士所戴。 高顶帽:《隋书·礼仪志》六,记梁代“帽,自天子下及士人,通冠之。以白纱者,名 高顶帽。皇太子在上省则乌纱,在永福省则白纱。又有缯皂杂纱为之,高屋下裙,盖 无定准”。《晋书·舆服志》说:“江左时野人已著帽,人士亦往往而然,但其顶圆耳,后 乃高其屋云”。实际有好几种形式,有的带有卷荷边,有的挂有下裙,有的带纱高屋, 有的带有乌纱长耳。
戴梁冠和漆纱笼冠、穿大袖衫的男子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一、汉族男子的衫、巾与漆纱笼冠
3、梁冠
进贤冠,《后汉
书》记载它是前
高后低,为“文
儒者”之服,意
思就是文官的服
饰。
后世官员的梁冠
用的多是进贤冠。
“进贤”一名,
据说是因为文吏、
儒士有向上荐引
能人贤士的责任,
因此得名,并一
直应用至明朝灭 亡。
宽袖对襟女衫、长裙
穿宽袖对襟衫、的衫、襦与华饰
女子的深衣下部加襳[xiān] 髾shāo,所谓“襳”是指在 腰部下垂为饰的纤纤长带; 所谓“髾”是指衣服下摆相 连接的三角形饰物,并层层 叠叠。襳髾通常以丝织物制 成,女子着此装走路,会显 得十分灵动飘逸。

关于魏晋士大夫服饰

关于魏晋士大夫服饰

戴巾子、穿宽衫的士‎人(孙位《高逸图》局部)。

《高逸图》是我国古代‎人物画中的‎杰出作品,它虽然出自‎唐代画家孙‎位之手,但具有浓郁‎的魏晋风韵‎。

画面绘四个‎士人,盘腿列坐于‎花毯之上,或戴小冠,或裹巾子,通穿宽博衫‎子。

每人身旁各‎立一侍者,也穿宽袖衣‎衫。

从画面的构‎图和人物的‎安排来看,都与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的“竹林七贤”砖印壁画相‎同,人物的服装‎和形态以及‎生活器具等‎都是典型的‎魏晋南北朝‎形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有两种形式‎:一为汉族服‎式,承袭秦汉遗‎制;一为少数民‎族服饰,袭北方习俗‎。

汉族男子的‎服饰,主要有衫。

衫和袍在样‎式上有明显‎的区别,照汉代习俗‎,凡称为袍的‎,袖端应当收‎敛,并装有祛口‎。

而衫子却不‎需施祛,袖口宽敞。

衫由于不受‎衣祛等部约‎束,魏晋服装日‎趋宽博,成为风俗,并一直影响‎到南北朝服‎饰,上自王公名‎士,下及黎庶百‎姓,都以宽衫大‎袖,褒衣博带为‎尚。

从传世绘画‎作品及出土‎的人物图像‎中,都可以看出‎这种情况。

除衫子以外‎,男子服装还‎有袍襦,下裳多穿裤‎裙。

本图为梳丫‎髻或裹巾子‎、穿翻领袍服‎的士人(《北齐校书图‎》局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有两种形式‎:一为汉族服‎式,承袭秦汉遗‎制;一为少数民‎族服饰,袭北方习俗‎。

汉族男子的‎服饰,主要有衫。

衫和袍在样‎式上有明显‎的区别,照汉代习俗‎,凡称为袍的‎,袖端应当收‎敛,并装有祛口‎。

而衫子却不‎需施祛,袖口宽敞。

衫由于不受‎衣祛等部约‎束,魏晋服装日‎趋宽博,成为风俗,并一直影响‎到南北朝服‎饰,上自王公名‎士,下及黎庶百‎姓,都以宽衫大‎袖,褒衣博带为‎尚。

从传世绘画‎作品及出土‎的人物图像‎中,都可以看出‎这种情况。

除衫子以外‎,男子服装还‎有袍襦,下裳多穿裤‎裙。

此图为裹巾‎、披衫子的士‎人(《北齐校书图‎》局部)。

《魏晋南北朝服装》PPT课件

《魏晋南北朝服装》PPT课件

魏晋时期的女子在深衣的下摆部分要接 上重重叠叠的三角形装饰布,又在腰上 系围裳,从围裳下面再伸出许多长长的 飘带。由于使用了轻柔飘逸的丝绸材料, 所以这两种装饰使女子在走动的时候, 更加富有动感和韵律感。后来,这两种 装饰逐渐合二为一,这就是杂裾垂髾 [shāo]服的造型。杂裾垂髾服使魏晋的女 子充满灵动、飘逸的气质。
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当时妇女的下152衫裙是魏晋女子的知识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长衫流行的原 因,衫的特点以及衫与袍的区别; 男子的各种首服,漆纱笼冠的特点 和工艺;女子深衣和襦裙的特点, 披和履的特点和穿着方法,女子发 饰的特点;北方少数民族裤褶和 裆 的特点和穿着方法。
洛神赋图
列女仁智图 东晋 顾恺之
第二节: 汉族的男子服饰
• 1、长衫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有 两种形式:一为汉族服式, 承袭秦汉遗制;一为少数民 族服饰,袭北方习俗。汉族 男子的服饰,主要有衫,衫 和袍在样式上有明显的区别, 按照汉代习俗,凡称为袍的, 袖端应当收敛,并装有祛 qū 口。
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
学习目标
熟悉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长衫流行的原因 ,衫的特点、衫与袍的区别;了解男子的各种 首服,尤其是熟知漆纱笼冠的特点和工艺;掌 握魏、晋、南北朝时期女子深衣和襦裙的特点 ,披和履的特点和穿着方法,女子发饰的特点 以及北方少数民族裤褶和裆的特点和穿着方法 。
章节结构
•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 • 第二节: 汉族的男子服饰 • 第三节: 汉族的女子服饰 • 第四节: 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
魏晋时期的妇女服装, 都以宽博为主,其特 点为:对襟,束腰, 衣袖宽大,并在袖口 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 的缘饰,下着条纹间 色裙,腰间用一块帛 带系扎当时妇女的下 裳,除间色裙外,还 有其它裙式 。

魏晋南北朝服装.pptx

魏晋南北朝服装.pptx

T H E E N 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上午9时14分33秒上午9时14分09:14:3320.10.21
谢谢观看
7
戴梁冠、穿大袖衫的文吏(顾恺之《列女图》局部)
8
戴卷梁冠、 穿袍服的男 子(顾恺之 《列女图》 局部)
9
戴笼冠、穿大袖衫的舆夫 10
梳丫髻或裹巾子、穿翻领袍服的士人(《北齐校书图》局部) 11
大袖衫
漆纱笼冠
12
男子首服有各种巾、冠、帽等。
幅巾 纶巾 小冠 高冠 漆纱笼冠
13
戴幅巾的人物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 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24
穿宽袖对 襟衫、长 裙的妇女 (北朝陶 俑)
25
大袖衫 间色裙
26
女子大袖衫
27
穿上俭下丰服装的女子
28
妇女妆饰
29
北朝女子装扮
30
织文锦履
31
佩饰
金冠饰 南北朝
32
第四节 北方民族的裤褶与裲裆
裤褶:上衣叫褶,下衣叫裤,胡服的一种,是一种 衣裳分制的服装。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装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装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装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装特点可以概括为:紧身、圆领、开叉。

其中:一、男服服饰1、礼服:除了北周以外,最大礼服祭服,仍只有一种,与汉代大致相同,惟衣裳主色稍有差异。

2、平冕服:各级的形式、服色大致相同,唯衣裳上的章纹,天子用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等九章,九卿以下用华虫等七章,天子用刺绣文,公卿用织成文。

3、委貌冠服:为公卿行卿射礼之礼服。

衣黑而裳素,中衣以皂缘为领袖。

4、朝服:同于汉代,天子与百官之朝服以所戴之冠来区别,亦都有五色朝服,魏晋南北朝以绛朝服为主。

5、通天冠服:魏晋南北朝,各王朝均以此服为天子的朝服,也是次等的礼服。

着绛纱袍,皂缘中衣,黑鞋。

二、魏晋南北朝妇女服饰,魏晋时期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并吸收少数民族服饰特色,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

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打到俊俏潇洒的效果加上丰盛的首饰,反映出奢华糜丽之风此图为穿汉化衣裙的贵妇。

扩展资料典型形象1、男子魏晋以来,社会上盛传的玄学与道、释两教相结合,酝酿出文士的空谈之风。

他们崇尚虚无,藐视礼法,放浪形骸、任情不羁。

在服饰方面,魏晋时期的男子已很少穿传统的额审议,他们穿宽松的衫子,衫领敞开,袒露胸怀。

2、女子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的主要发型为头梳高髻,上插步摇首饰。

发髻形势高大,发饰除一般形势的簪扠以外,流行一种专供支撑假发的杈子,承重的意义大于装饰的意义。

服装商承袭秦汉的遗俗,有衫、裤、褥、群等形制,后逐渐吸收少数民族服饰特色,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一般上身穿紧身的衫褥或者袄,衣衫以对襟、交领为多,领、袖都有缘边;下着长裙,腰用帛带系扎。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

29
北朝女子装扮
30


分丝、锦、皮、麻等质料,面上绣花、 嵌珠、描色。如陆机《织女怨》中“足蹑刺 绣之履”。梁时沈约有“锦履并花纹”等诗 句。新疆阿斯塔那墓中曾出土一双方头丝履, 足以见其履式与精工。《烟花记》中还提到 一种尘香履,“陈宫人卧履,皆以薄玉花为 饰,内散以龙脑诸香屑,谓之尘香”。其鞋 头样式,有凤头、聚云、五朵、重台、笏头、 鸠头等高头式,露于衫裙之外,既可免前襟 挡脚,又可作为装饰,男女都这样穿着。
5
汉族男子的衫
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衫与袍的区别在于袍有袪,而衫
为宽大敞袖。衫有单、夹二式,质料有纱、绢、布等,颜色
多喜用白,喜庆婚礼亦服白,白衫不仅用作常服,也可权当 礼服。
由于不受衣祛限制,魏晋服装日趋宽博。上至王公名士,下
及黎民百姓,均以宽衣大袖为尚,只是耕于田间或从事重体 力劳动者仍为短衣长裤,下缠裹腿。
褒衣博带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其中尤以文人雅士
最为喜好。
除大袖衫以外,男子也着袍、襦、裤、裙等。
6
大袖衫
7
戴卷梁冠、 穿袍服的男 子(顾恺之 《列女图》 局部)
8
梳丫髻或裹巾子、穿翻领袍服的士人(《北齐校书图》局部)9
汉族男子首服
汉族男子首服有各种巾、冠、帽等。
■汉族男子的巾
①幅巾:更加普遍流行于士庶之间。 ②纶巾:原为幅巾中一种,传说为“诸葛巾”。
34
漆纱笼冠:是集巾、冠之长而形成的一种首服,在魏晋时期
最为流行。它的制作方法是在冠上用经纬稀疏而轻薄的黑色 丝纱,上面涂漆水,使之高高立起,里面的冠顶隐约可见。 东晋画家顾恺之《洛神赋图》中人物多着漆纱笼冠。
12

魏晋南北朝的服饰是怎样的

魏晋南北朝的服饰是怎样的

魏晋南北朝的服饰是怎样的公元4世纪至6世纪,中国处于混乱的南北朝时期,战争和民族大迁徙促使胡、汉杂居,南北交流,来自北方游牧民族和西域国家的异质文化与汉族文化的相互碰撞与相互影响,促使中国服饰文化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时期。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装是怎样的。

魏晋南北朝的服饰男服服饰:礼服:除了北周以外,最大礼服祭服,仍只有一种,与汉代大致相同,惟衣裳主色稍有差异。

平冕服:各级的形式、服色大致相同,唯衣裳上的章纹,天子用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等九章,九卿以下用华虫等七章,天子用刺绣文,公卿用织成文。

北周冕服:北周武帝汉化政策相成功,大力推行中国古代的周礼之制,因此北周的服色制度多根据周礼而定。

委貌冠服:为公卿行卿射礼之礼服。

衣黑而裳素,中衣以皂缘为领袖。

朝服:同于汉代,天子与百官之朝服以所戴之冠来区别,亦都有五色朝服,不过汉代平时常朝以皂朝服、绛服为多,而魏晋南北朝则以绛朝服为主。

通天冠服:魏晋南北朝,各王朝均以此服为天子的朝服,也是次等的礼服。

着绛纱袍,皂缘中衣,黑鞋。

远游冠服:为皇太子及诸王所服,着朱衣,绛纱袍,皂缘白纱中衣,白曲领。

百官冠服:以绛纱为主。

但陈制较复杂,百官位高者以朱衣为朝服,位卑者,则以皂衣为朝服,皂白纱缘中单。

品色衣:天台近侍及宿卫之官,皆着五色衣,以锦绮馈绣,名曰品色衣。

常衣:主要是裤褶服,用途非常广,可以做朝服、军服、便服、从贵族到庶民均用到它。

女服服饰:皇后谒庙服:是女性官服中,最隆重的礼服,也是皇后的嫁服。

入庙佐祭服:为妃、嫔、命妇之祭服。

在晋及南朝宋、陈均为皂上皂下。

亲蚕服:为皇后行亲蚕礼之礼服,均为青上缥下。

助蚕服:为妃、嫔、命妇助皇后行亲蚕礼之礼服,在晋及南朝陈为缥上缥下。

南朝宋为青上青下。

朝服:以上三朝均以为女性之朝服。

比周礼服:女性官服与男性官服同样,非常复杂,用色亦多,与前述朝代大不相同。

拓展184年汉灵帝时期爆发黄巾之乱,为了安定地方,州牧拥有地方控制权。

中国服装史——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

中国服装史——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

5 . 本章内容讲述提纲
1.魏晋南北朝社会背景概述——
1.战 争; 2.战争创伤在文学作品中的印证;
3.乱世中的文人; 4.关于玄学; 5.南北朝的民族融和与文化;
2.魏晋南北朝服制概况; 3.服制细分——
1.北族服饰; 2.男子服饰; 3.玄者贤士的服饰; 4.女子服饰; 5.女性发型、配饰及妆容;
中国服装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
1. 组织教学 朗诵课训
课训内容:I am the best! 课训目的:学习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难;打起精神,大 声诵读三遍,增强你的自信心—— I am the best ! I am the best ! I am the best !
2. 美文时间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 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
作者简介—— 陶渊明 (365?~427),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
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十分复 杂的政治环境之中,是魏晋风流的一位代表。
美文解析—— 本诗 前四句讲了“心”与“地”,也就是主观精神
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只要“心远”,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受尘 俗喧嚣的干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偶一举首,心与山 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那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 在自己心里构成一片美妙的风景,其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这种心与 境的瞬间感应以及通向无限的愉悦,是不可落于言筌的。
3. 复习提问
问:汉代深衣的特点是 什么? 答:汉代深衣的特点在 于通身紧窄,长可曳地, 衣袖有宽、窄两式,袖 口多有宽边,通常是交 领且领口很低,露出内 衣。 例如:“三重衣”。 (右图为湖南长沙马王 堆西汉墓出土的穿深衣 的彩绘木俑)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服装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服装

2.1、男子典型服饰
• • • • • 1袍、衫 2裤褶 3裲裆 4半袖衫 5首服
1.大袖衫 - 汉化宽松服装
• 宽大敞袖 • 有单、夹二式 • 男女皆着
顾 恺 之 《 洛 神 赋 图》
顾恺之
• 工诗赋,善书法,被 时人称为“才绝、画 绝、痴绝”,他的画 风格独特,被称为 “顾家样”,人物清 瘦俊秀,所谓“秀骨 清像”,线条流畅, 谓之“春蚕吐丝”。
• 由于“大口裤”的裤 管宽松而博大,不便 于活动,因此用带子 在膝盖处将裤管紧紧 系缚,勿使松散。
现代舞蹈服
现代服装
3.裲襠
• 由前后两片组 成,肩上用带 系结,腰用大 带或皮革扎紧, 后演变为马甲 或背心。
着裲襠的武人
5、首服
• 承袭汉代遗制 • 祭祀的冠服基本是沿袭前制 • 出现了小冠和笼冠
• 顾恺之的人物画,强调传神,注重点睛。 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珠)中。 其笔迹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又如春 云浮空,流水行地,皆出自然,通称为 高古游丝描。着色则以浓色微加点缀, 不求藻饰。
2.裤褶
• 袴褶-男女 皆穿,式样 为翻领、左 衽、大袖、 衣长至胯, 大褶至膝下、 裤肥大。
缚裤
帔-妇女饰物,
形似围巾,披 于颈肩,交于 领前,自然垂 下
喻 。 “华 带 飞 霄 ” 之

衣 襟 随 风 轻 舞 ,

现代舞蹈服
现代服装变形运用
3.间色裙
• 衣为对襟,领、袖 俱镶织锦缘边,下 身多穿条纹间色裙, 腰间用帛带系扎。
间 色 裙
4.抱腰
• 腰间加束带, • 长带飘逸, • 垂及地面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服装
一、魏晋南北朝服饰概述
• 社会背景 始于公元三世纪,历时300多年,是中国 历史上战乱频繁,充满曲折的时期。 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得到广泛交流, 是各民族融合的高峰期。

魏晋南北朝服装资料文档

魏晋南北朝服装资料文档
33
裤褶图
裤褶是以缚 裤及褶衣两 个部分组成 的一套服饰。
34
穿裤褶、缚 裤的男子 (北朝陶俑)
35
穿裤褶、缚 裤的男子
36
裆铠
37
戴兜鍪、穿裲裆铠的武士
38
戴兜鍪、穿筩袖铠的武士
39
本章重点、难点问题:
1.文人衣服为什么会形成褒衣博带之势? 2.说一说女服的美妙之处。 3.裤褶与裲裆在中国服装史上有何意义?
方格兽纹锦(新疆吐鲁番 阿斯塔那出土实物)
夔纹锦(新疆吐鲁番阿斯
塔那出土实物)
5
第二节 汉族男子的衫、巾与漆纱笼冠
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衫与袍的区别在于袍有 袪,而衫为宽大敞袖。
由于不受衣祛限制,魏晋服装日趋宽博。褒衣博带 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其中尤以文人雅士 最为喜好。
6
戴梁冠和漆纱笼冠、穿大袖衫的男子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40
14
戴纶巾的诸葛亮
15
戴小冠、穿窄 袖襦裙的男子
16
戴笼冠的骑马人物
17
帽子是南朝以后大为兴起的,主要有: 白纱高顶帽 黑帽 大帽
18
戴白纱高顶帽的皇帝(唐《历代帝王图》中陈文帝形象)19
魏晋男子的履式除采用前代丝履外,盛行木屐。 《宋书·武帝本纪》写其性尤简易,常着连齿木 屐,好出神武门。在服饰习俗中,访友赴宴只能 穿履,不得着屐,否则会被认为是仪容轻慢,没 有教养。
20
第三节 汉族女子的衫、襦与华饰
魏晋妇女服饰多承汉制,一般妇女日常所服,主要 为衫、袄、襦、裙、深衣等。 深衣 帔 履 首饰(发展到此时,突出表现为竞尚富丽。其材料 之华贵,名目之繁多,是前所未有的。)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的衫裙 魏晋 时期的妇女服装,都以宽博为主,其 特点为: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并 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 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 带系扎。
• 南北朝是我国古代服装史的 大变动时期,这个时候因为 大量的胡人搬到中原来住, 胡服便成了当时时髦的服装 。紧身、圆领、开叉就是胡 服的特点。
• 小冠上下兼用,南北 通行。如在这种冠帻 上加以笼巾,即成 “笼冠”。笼冠是魏 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 冠饰,男女皆用。因 以黑漆细纱制成,又 称“漆纱笼冠”。 • 帽类有几种样式:一 种“白高帽”;一种 “突骑帽”。
魏晋服饰二——妇女假髻
• 魏晋时期流行的蔽髻是一种 假髻。 • 高髻上插步摇首饰,髻后垂 有一髾,早在汉代出现,魏 晋后再度流行,成了广大妇 女的主要发型。 • 后来将发挽成单环或双环, 高耸发顶,也有梳丫髻或螺 髻。继南北朝风俗,民间妇 女结发者,三分发,抽其鬟 直向上,谓之“飞天髻”。
髻的种类
魏晋服饰之三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有两种 形式:一为汉族服式,承袭秦汉 遗制;一为少数民族服饰,袭北 方习俗。 魏晋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 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时期,这种 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 为一时的风尚。 魏晋时期妇女服饰一般上身穿衫 ,袄,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 为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 ,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 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打到俊 俏潇洒的效果。加上丰盛的首饰 ,反映出奢华糜丽之风。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
魏晋服饰之一——头饰
• 宋代诗人苏轼的《念奴娇》 中“羽扇纶巾”的纶巾, 是幅巾的一种,以丝带织 成。又名“诸葛巾”。幅 巾束守,即不戴冠帽,只 以一块帛巾束首,始于东 汉后期。一直延续到魏晋, 仍十分流行。 • 魏晋时期冠帽也很有特色。 汉代的巾帻依然流行,但 与汉代略有不同的是帻后 加高,体积逐渐缩小至顶, 时称“平上帻”或叫“小 冠”。

魏晋南北朝服饰

魏晋南北朝服饰

魏晋南北朝服饰
4
2)文人衣式:褒衣博带,大冠高履
• 竹林七贤 袒胸露臂披发跣足
魏晋南北朝服饰
5
魏晋南北朝服饰
6
魏晋南北朝服饰
7
魏晋南北朝服饰
8
3)劳动者:短衣, 长裤,裹腿
4)其他:袍,襦, 裤,裙
魏晋南北朝服饰
9
2.巾 冠 帽
1)巾:
– 幅巾 – 纶巾
2)冠:
– 小冠 – 高冠 – 漆纱笼冠
22
魏晋南北朝服饰
23
3.头饰
• 发型→大 • 梅妆:南朝宋武帝、寿阳公主,日卧含章
殿檐下,梅花落于额上成五出之花,拂之 不去,宫女奇其异妆,竞效之。
魏晋南北朝服饰
24
魏晋南北朝服饰
25
魏晋南北朝服饰
26
四、北方民族 裤褶与裲裆
• 裤褶 上衣下裤
–缚裤 三尺长丝带 膝下系扎
• 裲裆
魏晋南北朝服饰
27
魏晋南北朝服饰
28
五.军事服装
魏晋南北朝服饰
29
魏晋南北朝服饰
30
五、纹样
• 佛教题材增多 • 神话增多 • 经锦→纬锦 技术日趋高超 • 加金艺术提高 • 外来纹样增加
– 兽王锦、忍冬锦(毛织物)、串花纹(毛织 物)、对鸟对兽绮
• 既有汉代传统,开隋唐先声
魏晋南北朝服饰
31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服饰
魏晋南北朝服饰
1
一、概述
• 220年魏代汉→589年统一 9年
• 三国→晋→南北朝→ 隋
十六国→北魏→东、西魏→北齐、周 东晋→宋→齐→梁→陈
• 各民族服饰溶合
36
魏晋南北朝服饰2Βιβλιοθήκη 二、汉族男子 衫、巾与漆纱笼冠

汉代、魏晋南北朝服饰

汉代、魏晋南北朝服饰

冕冠,是皇帝、公侯、卿大夫的祭服。冕綖长 一尺二寸(合27.96厘米,汉尺一尺合0.233米), 宽七寸(合16.31厘米),前圆后方,冕冠外面 涂黑色,内用红绿二色。皇帝冕冠十二旒,系 白玉珠,三公诸侯七旒,系青玉珠,卿大夫五 旒,黑玉为珠。各以绶采色为组缨,旁垂黈纩。 戴冕冠时穿冕服,与蔽膝、佩绶各按等级配套。 用织成料制作,由陈留襄邑的服官监管生产。
通天冠
长冠侧面与背面
长冠,汉高祖刘邦先前戴之,用竹皮编制,故称刘氏冠,后定为 公乘以上官员的祭服,又称斋冠,形式与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 出土木俑所戴鹊尾冠相似。配黑色绛缘领袖的衣服,绛色裤袜。
戴长冠的侍者
武冠
武冠,又称武弁大冠,诸武官所戴,中常侍加黄金珰附蝉为纹,后饰貂尾,谓 之赵惠文冠,秦灭赵以之赐近臣,金取刚强,百炼不耗,蝉居高饮清,口在掖 下,貂内到悍而外柔缛,汉貂用赤黑色,王莽用黄貂。
秦代将官铠甲,这种铠甲为临阵指挥的将官所穿。
秦 代 兵 士 铠 甲
女子深衣、襦裙与佩饰
深衣:
汉代妇女礼服,仍承古仪,以深衣 为尚。《后汉书》记:贵妇入庙助 蚕之服“皆深衣制”,但衣襟层数 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所增加,下摆部 分肥大,腰身裹得很紧,衣襟角处 缝一根绸带系在腰或臀部。
穿绕襟深衣的妇女(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帛画局部)

穿短裈的杂技艺人
素纱褝衣
素纱褝衣是马王堆汉墓发掘出的 实物中最为罕见的一件,衣长 128cm,两袖通长190cm,全部重 量只有48g,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这件素纱襌衣中,襌衣用纱料制 成,因无颜色,没有衬里,出土 谴册称其为素纱襌衣。

冕冠:俗称“平天冠”。 长冠:俗称“高祖冠”或“刘氏冠”。 武冠:原为胡人装束,后延至唐宋,一直为武将所用。 法冠:也叫獬豸冠。 梁冠:也叫进贤冠。

第三章 魏晋服饰

第三章 魏晋服饰
第三篇 魏晋南北朝——宋代服饰
魏晋南北朝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 期的妇女发式,与前代有所不同。 魏晋流行的“蔽髻”,是一种假髻, 晋成公《蔽髻铭》曾作过专门叙述, 其髻上镶有金饰,各有严格制度, 非命妇不得使用。普通妇女除将本 身头发挽成各种样式外,也有戴假 髻的。不过这种假髻比较随便,髻 上的装饰也没有蔽髻那样复杂,时 称“缓鬓倾髻”。
3、帔 始于晋朝,形似围巾,披在颈肩部, 交于领前自然垂下。
第三篇 魏晋南北朝——宋代服饰
三、北方民族的裤褶与裲襠 1、裤褶
北方各民族多游牧民族,善骑射, 常年涉水草,故以衣裤为主,即上身着 褶,下身着裤。史称“裤褶服”。 《急就篇》云:“褶为重衣之最,,在 上者,其形若袍,短身而广袖,一曰左 衽之袍也”。其服式如汉族长袄,对襟 或左衽,腰间系革带,也被汉族军队所 用,在裤管处膝盖下紧紧系扎,史称 “缚裤”,方便利落。男女皆服,可作 日常服用。
第三篇 魏晋南北朝——宋代服饰
漆纱茏冠、朝服大臣
介帻袍服的文吏
圆领袍衫与硬脚幞头
戴幞头巾帽的男子
第三篇 魏晋南北朝——宋代服饰
唐代官吏服饰 唐代男子服饰, 以幞头袍衫为尚,幞头又称袱头, 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 服。唐代以后,人们又在幞头里面 增加了一个固定的饰物,名为“巾 子”。巾子的形状各个时期有所不 同。除巾子外,幞头的两脚也有许 多变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来 的软脚改变成左右各一的硬脚。 幞头是此时期男子首服中最普遍的 样式。
短襦、长裙、披帛 第三篇 魏晋南北朝——宋代服饰
B、衫 衫较襦长 ,多指丝帛单衣,质地 轻软,薄如蝉翼,女子日常服用 之衣。 C、裙 裙的面料多为丝织品,用料多幅 为佳,有诗云:“惯束罗裙半露 胸”,足见当时思想开放的时代 背景。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服装第二节汉族男子的衫、巾与漆纱笼冠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服装第二节汉族男子的衫、巾与漆纱笼冠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服装第二节汉族男子的衫、巾与漆纱笼冠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

衫与袍的区别在于袍有祛,而衫为宽大敞袖。

衫有单、夹二式,质料有纱、绢、布等,颜色多喜用白,喜庆婚礼亦服白,《东宫旧事》记:“太子纳妃,有白縠、白纱、白绢衫、并紫结缨。

“看来,白衫不仅用作常服,也可权当礼服。

由于不受衣祛限制,魏晋服装日趋宽博。

《晋书·五行志》云:“晋末皆冠小而衣裳博大,风流相仿,舆台成俗。

“《宋书·周郎传》记:“凡一袖之大,足断为两,一裾之长,可分为二。

“一时,上至王公名士,下及黎民百姓,均以宽衣大袖为尚,只是耕于田间或从事重体力劳动者仍为短衣长裤,下缠裹腿。

褒衣博带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其中尤以文人雅士最为喜好。

众所周知的竹林七贤,不仅喜着此装,还以蔑视朝廷、不入仕途为潇洒超脱之举。

表现在装束上,则是袒胸露臂,披发跣足,以示不拘礼法。

《抱朴子·刺骄篇》称:“世人闻戴叔鸾、阮嗣宗傲俗自放……或乱项科头,或裸袒蹲夷,或濯脚于稠众。

“《晋记》载:“谢鲲与王澄之徒,摹竹林诸人,散首披发,裸袒箕踞,谓之八达。

”《搜神记》写:“晋元康中,贵游子弟,相与为散发裸身之饮。

”《世说新语·任诞》载:“刘伶尝着袒服而乘鹿车,纵酒放荡。

”《颜氏家训》也讲梁世士大夫均好褒衣博带,大冠高履。

除大袖衫以外,男子也着袍、襦、裤、裙等。

《周书·长孙俭传》记:“日晚,俭乃著裙襦纱帽,引客宴于别斋。

”当时的裙子也较为宽广,下长曳地,可穿内,也可穿于衫襦之外,腰以丝绸宽带系扎。

男子首服有各种巾、冠、帽等。

①幅巾:更加普遍地流行于士庶之间。

②纶巾:原为幅巾中一种,传说为“诸葛巾”。

《三才图会·衣服一》记:“诸葛巾,一名纶巾。

诸葛武侯(亮)尝服纶巾,执羽扇,指挥军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也曾提到“羽扇纶巾”之服。

③小冠:前低后高,中空如桥,因形小而得名,不分等级皆可服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代立国400年后,皇室衰微,中国内部分崩离析,出现了以魏为首的三国鼎立,两晋争 权,周边的许多游牧民族也乘虚而入,先后在中原地区建立了十多个小王朝。这使得公元3 世纪至6世纪的中国处于空前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和民族大迁徙使不同民族和不同 地域的文化相互碰撞、交流,传统服饰的机能性在这一时期得到加强,在美学风格上则是 追求“仙风道骨”的飘逸和脱俗。
穿杂裾垂髾服的妇女(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杂裾垂髾服(根据传世帛画绘制) 杂裾
百姓服饰 魏晋时期的百姓服饰十分丰富,绘画中的采桑、屯垦、狩猎、畜牧宴饮等现 实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中,留下了大量平民百姓的服饰形态,如女子的裙裳、农民 的袍服、猎人的巾帽、牧者的绑腿等。
戴巾帻、穿袍服的信使 (甘肃嘉峪关出土砖画) 穿袍服、围裳的采桑妇女 (甘肃嘉峪关出土砖画) 穿袍服的农民及农妇(甘 肃嘉峪关出土砖画) 戴毡帽、穿袍服的猎人 (甘肃嘉峪关出土砖画)
梳丫髻或裹巾子、穿翻领袍服的士人 (《北齐校书图》局部)
大袖宽衫 魏晋时期的人们崇尚道教和玄学,因为祈望长生不老,所以炼制丹药服用的 情况较为普遍。服食丹药后常使身体发热,不适合穿紧身的衣服,加之当时的人 们大多追求“仙风道骨”的风度,所以这一时期的人们喜欢穿宽松肥大的衣服, 世称“大袖宽衫”。
加拿大多伦多皇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物馆藏北魏彩绘陶文武士俑
穿袴褶的男子和女子(北朝陶俑,传世实物)
袴褶图(根据出土陶俑复原绘制)
戴笼冠及小冠,穿袴褶衣的北朝侍者(北魏陶俑)
杂裾垂髾服 魏晋时期的女子在深衣的下摆部分要接上重重叠叠的三角形装饰布,又在腰上系围裳, 从围裳下面再伸出许多长长的飘带。由于使用了轻柔飘逸的丝绸材料,所以这两种装饰使 女子在走动的时候,更加富有动感和韵律感。后来,这两种装饰逐渐合二为一,这就是杂 裾垂髾服的造型。杂裾垂髾服使魏晋的女子充满灵动、飘逸的气质。
穿大袖衫、间色条纹裙的贵妇及其侍从(敦煌莫高窟288窟壁画)
宽袖对襟女衫、长裙穿戴展示图 穿对襟衫、长裙的妇女(北朝陶俑) 织纹锦履
大袖衫、间色裙穿戴展示图
(根据敦煌莫高窟供养人壁画复 原绘制) 本图所绘制服饰,在当时具有 一定的普遍性。其特点:对襟、 束腰、大袖,袖口缀有一块不同 颜色的贴袖。下穿条纹间色裙。
戴梁冠、穿衫子的文吏(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穿杂裾垂髾服的妇女(传顾恺之《列女图》局部
漆纱笼冠 漆纱笼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极具特色的主要冠式。当时的男子和女子都可以佩戴。因 为它是使用黑漆细纱制成的,所以得名“漆纱笼冠”。冠的特点是平顶,两侧有耳垂下, 下边用丝带系结。
漆纱笼冠图 (根据传世帛画、壁画及出土陶俑复原绘制)
伦敦大英博物馆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之一 男穿曲领大袖长襦,女倭堕髻垂臂,右衽衫,长裙拂地,腰束细绅带。
戴梁冠、穿衫子的文吏(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大袖宽衫图(根据魏晋壁画复 原绘制)
漆纱笼官图
戴卷梁冠、穿袍服的贵族男子和戴龙冠、穿衫子的侍童(顾恺之《烈女图》、《洛神赋》图局部)
皇帝便服:戴菱角巾、穿宽袖衫的帝王(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戴兜鍪、穿裆铠的武士(北魏加彩陶俑,传世实 物,原件现在日本早稻田大学东洋美术陈列室)
两裆铠穿着展开图(根据出土壁画复原绘制)
明光铠
“明光铠”一词的来源与胸前、背后的圆护有关。这种圆护大多以铜铁等金属打造而成,打磨 的极光,在阳光下会发出耀眼的“明光”,故名。
魏晋南北朝武士复原图
纹 样
魏晋南北朝服饰
2012.10.5王笠君
这一时期服饰特点:
• 魏孝文帝改制与南北之间的交融 • 从“羽扇纶巾”谈到男子首服 • “竹林七贤”的不拘礼法与当时的汉族服饰风尚 • 袴褶、裲裆和“钟繇斩鬼”的故事
• 木屐的齿,朝上还是朝下
• 筩袖铠、裲裆铠和明光铠
• 名重一世的蜀锦及其他
概述
这一时期老庄、佛道思想成为时尚,“魏晋风度”也表现 在当时的服饰文化中。宽衣博带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 民百姓的流行服饰。男子穿衣坦胸露臂,力求轻松、自然、 随意的感觉;女子服饰则长裙曳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 叠叠,表现出优雅和飘逸的风格。 同时,民族间战乱频 仍,却也给了各民族在服饰上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机会, 各民族服饰相互融合。
穿大袖宽衫的贵族及侍从(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袴 褶 袴褶是实际上一种上衣下裤的组合,它的基本款式是上身穿大袖衣,下身穿 肥腿裤。袴褶原来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服装,到了南北朝时期,这种服装开始 在汉族地区广为流行,裤口也越来越大, 为了行动方便,人们用1米左右的锦带 将裤腿缚住,称为“ 缚裤” 。后来衣袖和裤口愈加宽大,时称“广袖褶衣”、 “大口裤”,一时之间成为南北朝时期盛行的服饰。
方格兽纹绵(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实物)
裲裆铠 南北朝时的主要铠甲是裆铠,其材料大多采用坚硬的金属和皮革,甲片的形 状分为长条形和鱼鳞形两种,在胸背处通常会采用精巧的鱼鳞纹小形甲片,以增 强铠甲的机能性。将士一般会在裆甲内衬一件厚实的、布帛制作的裲裆衫,以防 止坚硬的甲片擦伤肌肤。
戴兜鍪、穿裆铠的武士(北魏加彩陶俑,传世 实物,原件现在日本京都博物馆)
官吏服饰:戴笼冠、汉式梁冠,穿窄袖服的文吏(湖南长沙出土的西晋陶俑)
笼冠
汉式梁冠
笼冠
士大夫服饰:戴巾子、穿宽袖衫的士人(唐-孙位《高逸图》局部) 玄学、道教和佛教在魏晋时期广泛流行,互相影响,成为一时的风气。文人士大夫阶 层在这种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崇尚虚无,不拘礼法,更有甚者放浪不羁,追求仙风道骨, 在服饰上就表现为喜好穿宽松的衫子,袒胸露怀,无拘无束。
外来的装饰题材大大补充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装饰纹样。它们包括:具有古代阿拉伯 国家装饰纹样特征的“圣树纹”;具有佛教色彩的“天王化生纹”;具有少数民族风格的 圆圈与点;还有组合的中小型几何纹样和“忍冬纹”等。这些纹样的共同特征是对称排列, 动势不大,装饰性强。
新疆吐鲁番出土北凉几何鸟兽纹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