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服饰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服饰》课件
发饰与配饰
总结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子注重发饰与配饰 的搭配,以彰显身份地位和审美品味。
VS
详细描述
发饰包括发簪、发钗、发带等,材质多为 金银玉器。配饰则包括耳环、项链、手镯 等,材质有金、银、玉、珍珠等。这些配 饰不仅有装饰作用,还有象征意义,如耳 环的佩戴可表示已婚或订婚。
04
魏晋南北朝服饰的文化意义
详细描述
短裙一般以单层丝绸或麻布制成 ,长度在膝盖以上,有的款式甚 至短至大腿中部。颜色以浅色系 为主,也有一些鲜艳的颜色。
上衣与外套
总结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子上衣多为窄袖 紧身,外套则多为宽袖长袍。
详细描述
上衣通常为交领,紧贴身体,凸显女 性身材。外套多为广袖,长至膝盖以 下,有的甚至长至脚踝。材质多为丝 绸或棉布,色彩丰富,图案多样。
03
魏晋南北朝女装
长裙
总结词
长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女子的主要下 装,款式多样,色彩丰富。
详细描述
长裙通常由多层丝绸或棉布拼接而成 ,长度过膝,有的甚至拖地。颜色方 面,除了常见的素色,还有各种图案 和绣花装饰,如牡丹、莲花、凤凰等 。
短裙
总结词
短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女子的 休闲装束,轻便舒适,适合夏季 穿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在面料选择和搭配上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丝绸、麻 布等面料的运用,为现代服饰的面料选择提供了借鉴。同时,这一时期服饰的色 彩搭配和图案设计也对现代服饰产生了影响,使得现代服饰更加丰富多彩。
05
魏晋南北朝服饰的影响
对后世服饰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风格和特点对 后世的唐、宋、明等朝代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如宽衣大袖、褒衣博带等元 素被继承和发展。
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精品PPT课件
• 一为汉族服式,承袭秦汉遗制。男子日常 服饰以宽衫大袖为时尚。妇女的日常衣服 仍上身着襦、衫,下身穿裙子, “上俭下 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 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 打到俊俏潇洒的效果 。
• 一为少数民族服饰,袭北方习俗。北方民 族短衣打扮的裤褶渐成主流,不分贵贱、 男女都可穿用。
9、明代服饰
• 最有特色的是用“补子”表示品级。平常 穿的圆领袍衫则凭衣服长短和袖子大小区 分身份,长大者为尊。
• 明代妇女的服装,主要有衫、袄、霞帔、 背子、比甲及裙子等。基本样式大多仿自 唐宋。明代较多使用的纽扣。
• 服饰用色方面,以朱为正色,紫色自官服 中废除不用。平民妻女只能衣紫、绿、桃 红等色,以免与官服正色相混;劳动大众只 许用褐色。
商周贵族服饰窄袖织纹衣、蔽膝穿戴展示图
3、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
• 服饰形制的百花齐放 • 胡服骑射,出现合裆裤 • 深衣成为大众服装
深衣
胡服骑射
4、秦汉时期的服饰(中国传统 服饰的定型阶段)
• 秦:冕服和深衣;秦代服制,服色 尚黑。
• 汉:出现最完整的官服制,讲究戴 冠。民间深衣流行,女子服饰以曲 裾深衣和直裾深衣为主。
冕冠,简称为冕,是指古代大夫以上的王侯 所戴的礼帽。也是古代帝王最高等级的首 服,冕冠由冕板、冕旒、笄、纮、充耳等 组成。按规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 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 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等。组成一套 完整的服饰。
曲裾深衣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中国传 统服饰的丰富阶段)
8、元代服饰
• 蒙古男子以蒙古装束为主,汉族男子以长 袍为主。
• 贵族女子服饰受汉族文化影响以宽袍长冠 为特色,平民女子仍旧以短襦长裙为主要 装束。
• 一为少数民族服饰,袭北方习俗。北方民 族短衣打扮的裤褶渐成主流,不分贵贱、 男女都可穿用。
9、明代服饰
• 最有特色的是用“补子”表示品级。平常 穿的圆领袍衫则凭衣服长短和袖子大小区 分身份,长大者为尊。
• 明代妇女的服装,主要有衫、袄、霞帔、 背子、比甲及裙子等。基本样式大多仿自 唐宋。明代较多使用的纽扣。
• 服饰用色方面,以朱为正色,紫色自官服 中废除不用。平民妻女只能衣紫、绿、桃 红等色,以免与官服正色相混;劳动大众只 许用褐色。
商周贵族服饰窄袖织纹衣、蔽膝穿戴展示图
3、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
• 服饰形制的百花齐放 • 胡服骑射,出现合裆裤 • 深衣成为大众服装
深衣
胡服骑射
4、秦汉时期的服饰(中国传统 服饰的定型阶段)
• 秦:冕服和深衣;秦代服制,服色 尚黑。
• 汉:出现最完整的官服制,讲究戴 冠。民间深衣流行,女子服饰以曲 裾深衣和直裾深衣为主。
冕冠,简称为冕,是指古代大夫以上的王侯 所戴的礼帽。也是古代帝王最高等级的首 服,冕冠由冕板、冕旒、笄、纮、充耳等 组成。按规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 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 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等。组成一套 完整的服饰。
曲裾深衣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中国传 统服饰的丰富阶段)
8、元代服饰
• 蒙古男子以蒙古装束为主,汉族男子以长 袍为主。
• 贵族女子服饰受汉族文化影响以宽袍长冠 为特色,平民女子仍旧以短襦长裙为主要 装束。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展示PPT课件
魏晋
的大特
贴,点
袖袖:
。
口 缀
对 襟
有、
•
魏 晋
一束
妇
块腰
女
不, 同衣
襦 裙
颜袖
色宽
魏晋南北朝服饰
• 褒衣博带成为流行时 尚,男子穿肥大的长 袍,追求轻松、自然 的感觉;女子穿长裙, 大袖翩翩,饰带层层 叠叠,尽力展示优雅 和飘逸的风姿。
洛神赋图
“褒衣博带”最先由竹林七贤倡导
兴起于南朝的梅花妆
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的服制,只是略有变化 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宽松。 衣袖有大小两式 领子通用矩领 腰间系带。当时的腰带主要有两种:一种以丝织物制成,
叫“大带”或叫“绅带”;另一种腰带以皮革制成,叫 “革带“。
冕服:中国古装种类中最重要的礼服
服式主要 由冠、衣、 裳、蔽膝 等要件所 组成
中国服饰的起源
• 中国的服饰起源于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阶段,距 离现在大约有一万八千年。
先秦服饰• 先秦指秦朝以源自的历史时代,起自远古人 类产生时期,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 六国为止,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等 历史时期。
• 原始人类已经懂得用 兽皮缝制衣服,标志
着原始服饰开始出现。
贫民百姓穿褐(褐以粗麻布制成,短且狭)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衣》
——《诗经·秦风·无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月》
——《诗经·豳风·七
3. 商、周时期下身穿的衣服称为“裳”
凡裳前三幅,后四幅也。 ——《仪礼·丧服》
裳由七幅布帛缝纫而成,腰部带褶,穿有带子, 样式与裙相似
4. 春秋战国前的裤
名称:绔或胫衣
6. 汉代衣装形制基本为深衣制 丝帛品种多样,锦锈、印花、敷彩等工艺发展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简介(先秦-魏晋) 共63页PPT资料
穿曲裾深衣的女子(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彩绘木俑)
胡服 与中原人宽衣大带相异的 北方少数民族服装。
穿胡服的女子(河南洛阳金 村战国墓出土铜俑)
穿短袍的战士(四川成都出土镶嵌采桑宴乐水陆 攻战纹铜壶纹饰局部)
• 佩饰与襦裙
笄
古时,女子到了成年 时必须接受一种名为“笄 礼”的仪式。女子尚未行 过笄礼之前,她们的发式 大多作成“垂髫或丫髻”。
殷商时代丝纺织业有了较 大发展,开始用丝织品做色彩 斑斓的缎面鞋。
胡服骑射。 胡人的穿戴——短衣、长 裤和革靴。 从此靴子盛行了两千年。
三、秦汉时期
• 秦代崇尚黑色 • 在秦始皇时代,规定三品以上官员穿绿色袍,平
民穿白袍。 • 当时的男子多以袍服 为贵,袍服的样式以大 袖收口为多,一般都有 花边。
左衽矣”(《论语·宪问》)。 如果没有管仲的治理,那么全 国的人恐怕还要像当时的少数 民族那样野蛮不开化。
上衣 下裳
右衽
腰带
蔽膝
商周贵族服饰复原图
左
右
衽
衽
• 画中(明代古画)女主人已过逝,故用“左衽” 以示区别。
戴冠、穿窄袖衣、佩蔽膝的西周贵族男子 (现藏美国哈佛大学福克美术馆)
商 周 贵 族 服 饰 复 原 图 宽 袖
直裾袍及内衬裙
曲
裾
袍
直
裾
袍
襦裙 :上衣下裳 汉代妇女仍沿用战国时的襦(一种短衣,常与长
裙配穿)、裙配套穿着的习惯。襦裙一直是中国古代
妇女的主要装束。
交领襦裙
直领襦裙
上衣下裙的衣裳是汉服女装千年来最基本的服装,虽然各 个时期都有其特有风格,但衣裙的基本形制没有改变。女 装上衣多为交领和直领,历史上以齐腰裙为主,盛唐则流 行齐胸长裙。
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服饰 ppt课件
宽袍
南朝的衣式,大抵趋尚于博大。《晋 书·五行志》云:“晋末皆冠小而衣裳 博大,风流相仿,舆台成俗。”《颜氏 家训》也说:梁世的士大夫,都好尚褒 衣博带,大冠高履。晋处士冯翼衣大袖 衣,亦即如此。 在魏晋时期政治、思 想、文化的影响 下,士人们 向往自然、重视生命、展示 个性,宽袍大袖与清谈作为当 时的一种 社会形式,反映出其 对个体审美的一种 要求,折 射出那个时代特有的审美观。
南朝时一种特有的冠帽,尤为 天子的首服,亦作“白纱高顶 帽”、“白帽”、“高屋帽”。 南朝天子宴私,都戴白纱帽。
笼 冠
在小冠上再加笼巾即成笼冠。 笼 冠不是顶于头上, 而是像帻一样 罩在头上, 顶平,两边有目。 形 制又像汉时的梁冠, 有圆、方之 分和梁数之别, 前壁向后倾斜, 戴于头上显得十分挺拔、庄重。 所以当时文官皆戴笼冠。
折上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自北周武帝用幅巾之 制, 并加裁四角带, 名曰折上巾,又名幞 头、 自幞头盛行后, 启后世唐代幞头之始, 其他冠也因此而少用。
魏 晋 南 男北 子朝 服时 装期
与
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300余年战乱不息,社会动荡。魏晋 南北朝约公 元3世纪至6世纪末,是中国历史上战乱频繁、充 满曲折的一个时期 政治和经济动荡激烈,使社会的各个方面, 包括衣冠服饰,都起了 很大的变化。 北魏本为异族,迁都 洛阳后由孝文帝推行了全面的文 化改革,大量地吸取了汉文 洛阳后由孝文帝推行了全面的文化改革 大量地吸取了汉文 化,甚至改变本族的语言,在服饰上也推行了汉 制。当时祭 服全部改为汉制,朝服、常服也以汉服为主。同时广大 南方 人民在原来汉服的基础上吸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 一 改以往的整幅宽身的服饰形制,服饰裁剪日趋合体,传统 的服饰样 式,甚至连常服中应用最多的深衣也逐渐消失。而 胡服在这一时期 才不仅仅是军人所穿,一般官人以及侍从、 宫内人员、贵族及百姓 都有穿着,在中国厂泛地流传开来。
5第五章魏晋南北朝PPT课件
成功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38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
第一节 历史背景
战事频繁,促进了少数 民族与汉族文化的交流。
北魏:鲜卑族。
第二节 首服
一、小冠
二、笼冠
文官的特点:负囊 簪笔 戴笼冠
三、帽 皇帝:白纱帽; 百姓:黑纱帽
第三节 服装
一、男子服饰 1.大袖衫 有祛为袍 无祛为衫 直襟 对襟
2 .裤褶
形制:上衣窄小 长至膝部 裤管宽松 长至足部
裲裆:背心或坎肩
二、妇女服饰
上长下短变为 上俭下丰
宽衣博带变为 窄袖紧身
华丽飘逸、披肩飘带
•杂 裾 垂 髾 服
三、梳装 髻:实心 环:空心
第四节 染织
魏晋:受西域文化影响, 卷草纹,莲花纹,葡萄 纹,狮子纹
南北朝:花鸟植物的纹样逐渐增多
写在最后
魏晋南北朝服饰2
汉代立国400年后,皇室衰微,中国内部分崩离析,出现了以魏为首的三国鼎立,两晋争 权,周边的许多游牧民族也乘虚而入,先后在中原地区建立了十多个小王朝。这使得公元3 世纪至6世纪的中国处于空前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和民族大迁徙使不同民族和不同 地域的文化相互碰撞、交流,传统服饰的机能性在这一时期得到加强,在美学风格上则是 追求“仙风道骨”的飘逸和脱俗。
穿杂裾垂髾服的妇女(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杂裾垂髾服(根据传世帛画绘制) 杂裾
百姓服饰 魏晋时期的百姓服饰十分丰富,绘画中的采桑、屯垦、狩猎、畜牧宴饮等现 实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中,留下了大量平民百姓的服饰形态,如女子的裙裳、农民 的袍服、猎人的巾帽、牧者的绑腿等。
戴巾帻、穿袍服的信使 (甘肃嘉峪关出土砖画) 穿袍服、围裳的采桑妇女 (甘肃嘉峪关出土砖画) 穿袍服的农民及农妇(甘 肃嘉峪关出土砖画) 戴毡帽、穿袍服的猎人 (甘肃嘉峪关出土砖画)
梳丫髻或裹巾子、穿翻领袍服的士人 (《北齐校书图》局部)
大袖宽衫 魏晋时期的人们崇尚道教和玄学,因为祈望长生不老,所以炼制丹药服用的 情况较为普遍。服食丹药后常使身体发热,不适合穿紧身的衣服,加之当时的人 们大多追求“仙风道骨”的风度,所以这一时期的人们喜欢穿宽松肥大的衣服, 世称“大袖宽衫”。
加拿大多伦多皇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物馆藏北魏彩绘陶文武士俑
穿袴褶的男子和女子(北朝陶俑,传世实物)
袴褶图(根据出土陶俑复原绘制)
戴笼冠及小冠,穿袴褶衣的北朝侍者(北魏陶俑)
杂裾垂髾服 魏晋时期的女子在深衣的下摆部分要接上重重叠叠的三角形装饰布,又在腰上系围裳, 从围裳下面再伸出许多长长的飘带。由于使用了轻柔飘逸的丝绸材料,所以这两种装饰使 女子在走动的时候,更加富有动感和韵律感。后来,这两种装饰逐渐合二为一,这就是杂 裾垂髾服的造型。杂裾垂髾服使魏晋的女子充满灵动、飘逸的气质。
《魏晋南北朝服装》PPT课件
魏晋时期的女子在深衣的下摆部分要接 上重重叠叠的三角形装饰布,又在腰上 系围裳,从围裳下面再伸出许多长长的 飘带。由于使用了轻柔飘逸的丝绸材料, 所以这两种装饰使女子在走动的时候, 更加富有动感和韵律感。后来,这两种 装饰逐渐合二为一,这就是杂裾垂髾 [shāo]服的造型。杂裾垂髾服使魏晋的女 子充满灵动、飘逸的气质。
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当时妇女的下152衫裙是魏晋女子的知识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长衫流行的原 因,衫的特点以及衫与袍的区别; 男子的各种首服,漆纱笼冠的特点 和工艺;女子深衣和襦裙的特点, 披和履的特点和穿着方法,女子发 饰的特点;北方少数民族裤褶和 裆 的特点和穿着方法。
洛神赋图
列女仁智图 东晋 顾恺之
第二节: 汉族的男子服饰
• 1、长衫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有 两种形式:一为汉族服式, 承袭秦汉遗制;一为少数民 族服饰,袭北方习俗。汉族 男子的服饰,主要有衫,衫 和袍在样式上有明显的区别, 按照汉代习俗,凡称为袍的, 袖端应当收敛,并装有祛 qū 口。
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
学习目标
熟悉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长衫流行的原因 ,衫的特点、衫与袍的区别;了解男子的各种 首服,尤其是熟知漆纱笼冠的特点和工艺;掌 握魏、晋、南北朝时期女子深衣和襦裙的特点 ,披和履的特点和穿着方法,女子发饰的特点 以及北方少数民族裤褶和裆的特点和穿着方法 。
章节结构
•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 • 第二节: 汉族的男子服饰 • 第三节: 汉族的女子服饰 • 第四节: 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
魏晋时期的妇女服装, 都以宽博为主,其特 点为:对襟,束腰, 衣袖宽大,并在袖口 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 的缘饰,下着条纹间 色裙,腰间用一块帛 带系扎当时妇女的下 裳,除间色裙外,还 有其它裙式 。
中国服装史之魏晋少数民族PPT课件
戴兜鍪、穿筩袖铠的武士
武士铠甲
由于战争频繁,魏晋时期的武士胄甲,在原来基础上有很大 发展。比较典型的有筒袖铠、两裆铠及明光铠等。筒袖铠一 般都用鱼鳞纹甲片或龟背纹甲片,前后连属,肩装筒袖。头 戴兜鍪,顶上多饰有长缨,两侧都有护耳。两裆铠服制与两 裆衫比较接近,材料以金属为主,也有兽皮制作的。据记载 当时武卫服制,有“平巾帻,紫衫,大口裤,金装两裆甲”、 “平巾帻,绛衫”、“大口裤褶,银装两裆甲”。穿两裆铠, 除头戴兜鍪外,身上必穿裤褶,少有例外。明光铠是一种在 胸背装有金属圆护的铠甲。腰束革带,下穿大口缚裤。这种 铠甲到了北朝末年,使用更加广泛,并逐渐取代了两裆铠的 形制。
狗尾续貂
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国与国之间战争频频, 服饰的变化不仅受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影响, 而且也会受到本国内部政治动荡的影响,甚 至还会搞出一些笑话。
貂,皮毛较为珍贵,战国时开始用于主要 侍臣首服的装饰。
传说在晋代“八王之乱”中,赵王司马伦 起兵杀贾后,赶跑了惠帝,自立为王。为奖
官吏便服
刺绣边饰(甘肃敦煌莫高窟出土实物)
北朝的袍服
最有特色。 基本特征:窄袖合身。 分为两种: 1、交领右衽,领、袖、襟处不施缘边,接
近中原服饰模式。 2、圆领右衽,领、袖、襟处施有一定的缘
边。 圆领袍的出现 在新疆楼兰古城遗址中曾有发现。2003年。
魏晋女子外衣特点
裙长至足,腰系长带
从服式来说,受胡服的影响比较大,衣袍外为 左襟,并且上短下长是其特点。“下衣”是指 裤服到胸,裙长戋地,贵族女子的裙长要戋地
中国服装史之
魏晋(少数民族族服装)
中外服装史 13服装 郭琪 130812471 2014.10.18
一、概述
魏晋南北朝服装.pptx
T H E E N 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上午9时14分33秒上午9时14分09:14:3320.10.21
谢谢观看
7
戴梁冠、穿大袖衫的文吏(顾恺之《列女图》局部)
8
戴卷梁冠、 穿袍服的男 子(顾恺之 《列女图》 局部)
9
戴笼冠、穿大袖衫的舆夫 10
梳丫髻或裹巾子、穿翻领袍服的士人(《北齐校书图》局部) 11
大袖衫
漆纱笼冠
12
男子首服有各种巾、冠、帽等。
幅巾 纶巾 小冠 高冠 漆纱笼冠
13
戴幅巾的人物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 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24
穿宽袖对 襟衫、长 裙的妇女 (北朝陶 俑)
25
大袖衫 间色裙
26
女子大袖衫
27
穿上俭下丰服装的女子
28
妇女妆饰
29
北朝女子装扮
30
织文锦履
31
佩饰
金冠饰 南北朝
32
第四节 北方民族的裤褶与裲裆
裤褶:上衣叫褶,下衣叫裤,胡服的一种,是一种 衣裳分制的服装。
魏晋南北朝服装PPT课件
• 裲裆:所谓 裲裆,也就 是我们说的 背心或坎肩 的意思,其 意在挡背挡 心。其形制 也与现在的 背心相似, 是前后各一 片,在肩部 有两条带子 相连,腰间 再以皮带系 扎。
图为穿裤褶,缚裤的男子
第18页/共22页
图为裤褶,缚裤示意图
第19页/共22页
裲裆铠示意图
第20页/共22页
穿裲裆铠的男子
图为南朝帝王像(陈文帝),头 上所戴为白纱高顶帽
第9页/共22页
(三) 汉族女子的衫、襦与华饰
• 魏晋妇女服饰多承汉制,一般妇女日常所服,主要为衫、袄、襦、裙、深衣等。 • 深衣 •帔 •履 • 首饰发展到此时,突出表现为竞尚富丽。其质料之华贵,名目之繁多,是前所未有的
第10页/共22页
第11页/共22页
(一)历史背景
• 时期——魏晋南北朝是中 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 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 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 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 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 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 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 化的羼入。公元220年到公 元589年,共369年。初期 各族服饰自承旧制,后期因 相互接触而渐趋融合。
图为褒衣博带的竹林七闲
第4页/共22页
图为穿袖衫的士人
第5页/共22页
图为——大袖宽衫
第6页/共22页
• 男子首服有各种巾、冠、帽等。 • 幅巾 • 纶巾 • 小冠 • 高冠 • 漆纱笼冠
左图为戴幅巾的人物
第7页/共22页
图为戴笼冠的骑马人士
第8页/共22页
帽子是南朝以后大为兴起的, 主要有: (1)白纱高屋帽 (2)黑帽 (3)大帽
右图为穿杂裾垂髾服的妇女
第12页/共22页
图为穿女子大袖衫的妇女
图为穿裤褶,缚裤的男子
第18页/共22页
图为裤褶,缚裤示意图
第19页/共22页
裲裆铠示意图
第20页/共22页
穿裲裆铠的男子
图为南朝帝王像(陈文帝),头 上所戴为白纱高顶帽
第9页/共22页
(三) 汉族女子的衫、襦与华饰
• 魏晋妇女服饰多承汉制,一般妇女日常所服,主要为衫、袄、襦、裙、深衣等。 • 深衣 •帔 •履 • 首饰发展到此时,突出表现为竞尚富丽。其质料之华贵,名目之繁多,是前所未有的
第10页/共22页
第11页/共22页
(一)历史背景
• 时期——魏晋南北朝是中 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 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 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 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 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 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 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 化的羼入。公元220年到公 元589年,共369年。初期 各族服饰自承旧制,后期因 相互接触而渐趋融合。
图为褒衣博带的竹林七闲
第4页/共22页
图为穿袖衫的士人
第5页/共22页
图为——大袖宽衫
第6页/共22页
• 男子首服有各种巾、冠、帽等。 • 幅巾 • 纶巾 • 小冠 • 高冠 • 漆纱笼冠
左图为戴幅巾的人物
第7页/共22页
图为戴笼冠的骑马人士
第8页/共22页
帽子是南朝以后大为兴起的, 主要有: (1)白纱高屋帽 (2)黑帽 (3)大帽
右图为穿杂裾垂髾服的妇女
第12页/共22页
图为穿女子大袖衫的妇女
中国服装史课件——第三讲 魏晋南北朝服装
裲裆:《释名·释衣服》称:“裲裆,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也。”清王先谦 《释名疏证补》曰:“今俗谓之背心,当背当心,亦两当之义也。”观其古代 遗物中裲裆穿在俑身上的形象,其形式当为无领无袖,初似为前后两片,腋下 与肩上以襻扣之,男女均可穿着。《晋书·舆服志》载:“元康末,妇人衣出 裲裆,加乎交领之上。”多为夹服,以丝绸为之或纳入棉絮。后来,裲裆形式 运用于军服之中,制成裲裆铠,改为铁皮甲叶,套于衬袍之外。这种服式一直 沿用至今,南方称马甲,北方称背心或坎肩。也有单、夹、皮、棉等区别,并 可着于衣内或衣外。衣外者略长,衣内者略短。
由于不受衣祛限制,魏晋服装日趋宽博.褒衣博带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 格,其中尤以文人雅士最为喜好。众所周知的竹林七贤,不仅喜着此装,还以 蔑视朝廷、不入仕途为潇洒超脱之举。表现在装束上,则是袒胸露臂,披发跣 足,以示不拘礼法。
除大袖衫以外,男子也着袍、襦、裤、裙等。《周书·长孙俭传》记:“日 晚,俭乃著裙襦纱帽,引客宴于别斋。”当时的裙子也较为宽广,下长曳地, 可穿内,也可穿于衫襦之外,腰以丝绸宽带系扎。
中国服装史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服装
第一节 概述 从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到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共369年。
这一时期基本上是处于动乱分裂状态的,先为魏、蜀、吴三国呈鼎立 之势。后来,司马炎代魏,建立晋朝,统一全国,史称西晋,不到四 十年遂灭亡。司马睿在南方建立偏安的晋王朝,史称东晋。在北方, 有几个民族相继建立了十几个国家,被称为十六国。东晋后,南方历 宋、齐、梁、陈四朝,统称为南朝。与此同时,鲜卑拓跋氏的北魏统 一北方,后又分裂为东魏、西魏,再分别演变为北齐、北周,统称为 北朝。最后,杨坚建立隋朝,统一全国,方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第三节 汉族女子的衫、襦与华饰
由于不受衣祛限制,魏晋服装日趋宽博.褒衣博带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 格,其中尤以文人雅士最为喜好。众所周知的竹林七贤,不仅喜着此装,还以 蔑视朝廷、不入仕途为潇洒超脱之举。表现在装束上,则是袒胸露臂,披发跣 足,以示不拘礼法。
除大袖衫以外,男子也着袍、襦、裤、裙等。《周书·长孙俭传》记:“日 晚,俭乃著裙襦纱帽,引客宴于别斋。”当时的裙子也较为宽广,下长曳地, 可穿内,也可穿于衫襦之外,腰以丝绸宽带系扎。
中国服装史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服装
第一节 概述 从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到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共369年。
这一时期基本上是处于动乱分裂状态的,先为魏、蜀、吴三国呈鼎立 之势。后来,司马炎代魏,建立晋朝,统一全国,史称西晋,不到四 十年遂灭亡。司马睿在南方建立偏安的晋王朝,史称东晋。在北方, 有几个民族相继建立了十几个国家,被称为十六国。东晋后,南方历 宋、齐、梁、陈四朝,统称为南朝。与此同时,鲜卑拓跋氏的北魏统 一北方,后又分裂为东魏、西魏,再分别演变为北齐、北周,统称为 北朝。最后,杨坚建立隋朝,统一全国,方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第三节 汉族女子的衫、襦与华饰
第十一章 严装·淡装·粗服乱头——魏晋风度和服饰PPT资料34页
于是宽衣博带的哲人们,经国济世的君子们不屑于在 公开、严肃的场合谈论这一问题了。
于是,对人物仪容的品评就有了更多的盲区与误区。
到了魏晋时代,这一格局被突破了。
其代表性的成果,便是刘邵所著的《人物志》。这部 著作分上中下三卷,总计十二篇。他不仅系统地总结 了汉末以来品评人物的经验和理论,而且把它发展和 提高到了哲学的高度。他由五行与人体的骨、筋、气、 肌、血的联系中,看到了人的个性智能与其自然机体 的内在联系。他便着意探寻从人的形质发现其内在精 神风貌的观察方法与途径。
五、余论
魏晋风度显著地披露 了一个容易为服饰专 家们所忽略的问题, 即男性也是时装潮的 弄潮儿。
年龄差异,性别区分, 民族界线,时代挪移, 都不能使任何人自外 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的围城。
顾凯之《女史箴图卷》、《列女图》中裙裾曳地形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杂裾垂髾服 ,采自《中国历代服饰》
根据曹植《洛神赋》,东晋顾恺之所绘《洛神赋图》展示魏晋华美衣装
汉魏时代的发髻美饰
三、粗服乱头:魏晋风度的浪漫境界
南京西善桥出土砖刻竹林七贤与宋启期像
魏晋风度至今仍为人们所激赏。这是
现代画家刘旦宅的竹林七贤图:
右图:汉铜镜中之 舞者像
既然不是显赫的权 势,不是外在的功 业,不是高深的学 问,而是容貌的审 美如此为世人看重, 那么时代的需要便 会普遍地唤醒人们 在这方面的自觉意 识。于是由衣装、 饰物、发型、姿态、 肤色等领域展开了 全方位的策划与扮 饰。
右图:顾凯之《列 女图》、《洛神赋》 中女性美饰的飘逸 造型
乏文化依据,属于不伦不类的东西。 沙门袒露右肩,是拂逆民族服饰文化心态而行的举
动,是“寄至顺于凶事,表吉诚于丧容”,这样以 来,就使得原本祥和的着装虔诚的意态,却让人一 下子联想到凶险战乱、死亡丧葬 。
中国服装演变PPT课件
周汛、高春明的《中国衣冠服饰大辞书》(上海辞书出 版社,1996年版) 服饰风俗的研究方面:
周汛、高春明的《中国古代服饰风俗》(陕西人民出版 社,2002年版)
❖ 综上所述,近几十年来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成绩斐然,主要表 现在: 其一,研究领域不断拓宽,从不同的角度和高度对服饰进行 了多方面的阐述和论证; 其二,研究方法可信,研究者多采取用出土文物与历史文献 结合考证的形式进行研究,增加了论证的科学性。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二、 魏晋时期
❖ 非汉民族在中原建立起政权。这个时 期民族间的交流十分普遍,受魏晋玄 学思想的影响,当时宽衣博袖成为这 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服饰色彩以 素色居多,由于佛教流入中原,佛教 艺术也影响着服饰形制和纹样。这种 文化交融,构成了中国南北朝时期服 饰文化的新篇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
前言
❖ 中国服饰研究, 是中国史研究中的一个 组成部分。服饰不仅是一种物质文化的体现, 更是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因素 融合的产物, 通过服饰可以透视出各朝代不同 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状况, 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言: 对古代服饰的研究“可以考见民族文化发展 的轨迹”
一、 在战国时期
❖ 即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这次的变 革是出于政治和军事上的需求,将北方 狩猎民族的裤褶,带钩,靴等引入中原。 服装形式是改去下裳而着裤。穿起了胡 服。这种的服饰上的交流融合对中华民 族的文化意义深远。这就是中国服装史 上第一次改革。
❖ 但个人认为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依然有缺憾存在: 其一,全面系统地研究古代服饰的论著较缺乏,尽管多数论 着是按照历代各个时期的结构去研究的,但视角往往局限 于某一层面; 其二,采用第一手资料的研究者较少,多是基于或无法绕开 沈从文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所列资料; 其三,深入细致的分类研究论著较缺乏,特别是对古代少数 民族服饰的研究,虽具有多角度等特点,但在深入细致方面 还是有一定缺憾,如匈奴服饰文化就是学术界很少综合和 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周汛、高春明的《中国古代服饰风俗》(陕西人民出版 社,2002年版)
❖ 综上所述,近几十年来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成绩斐然,主要表 现在: 其一,研究领域不断拓宽,从不同的角度和高度对服饰进行 了多方面的阐述和论证; 其二,研究方法可信,研究者多采取用出土文物与历史文献 结合考证的形式进行研究,增加了论证的科学性。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二、 魏晋时期
❖ 非汉民族在中原建立起政权。这个时 期民族间的交流十分普遍,受魏晋玄 学思想的影响,当时宽衣博袖成为这 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服饰色彩以 素色居多,由于佛教流入中原,佛教 艺术也影响着服饰形制和纹样。这种 文化交融,构成了中国南北朝时期服 饰文化的新篇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
前言
❖ 中国服饰研究, 是中国史研究中的一个 组成部分。服饰不仅是一种物质文化的体现, 更是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因素 融合的产物, 通过服饰可以透视出各朝代不同 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状况, 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言: 对古代服饰的研究“可以考见民族文化发展 的轨迹”
一、 在战国时期
❖ 即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这次的变 革是出于政治和军事上的需求,将北方 狩猎民族的裤褶,带钩,靴等引入中原。 服装形式是改去下裳而着裤。穿起了胡 服。这种的服饰上的交流融合对中华民 族的文化意义深远。这就是中国服装史 上第一次改革。
❖ 但个人认为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依然有缺憾存在: 其一,全面系统地研究古代服饰的论著较缺乏,尽管多数论 着是按照历代各个时期的结构去研究的,但视角往往局限 于某一层面; 其二,采用第一手资料的研究者较少,多是基于或无法绕开 沈从文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所列资料; 其三,深入细致的分类研究论著较缺乏,特别是对古代少数 民族服饰的研究,虽具有多角度等特点,但在深入细致方面 还是有一定缺憾,如匈奴服饰文化就是学术界很少综合和 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中国服装史课件——第三讲 魏晋南北朝服装
男子首服有各种巾、冠、帽等。
①幅巾:更加普遍地流行于士庶之间。 ②纶巾:原为幅巾中一种,传说为“诸葛巾”。《三才图会·衣服一》记:“诸 葛巾,一名纶巾。诸葛武侯(亮)尝服纶巾,执羽扇,指挥军事。”苏轼《念奴 娇·赤壁怀古》中也曾提到“羽扇纶巾”之服。 ③小冠:前低后高,中空如桥,因形小而得名,不分等级皆可服用。 ④高冠:继小冠流行之后兴起,常配宽衣大袖。 ⑤漆纱笼冠:是集巾、冠之长而形成的一种首服,在魏晋时期最为流行。它的 制作方法是在冠上用经纬稀疏而轻薄的黑色丝纱,上面涂漆水,使之高高立起, 里面的冠顶隐约可见。东晋画家顾恺之《洛神赋图》中人物多着漆纱笼冠。 帽子是南朝以后大为兴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白纱高屋帽:初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中陈文帝即戴这种帽。样式为高顶 无檐,通常用于宴见朝会。 ②黑帽:以黑色布帛制成的帽子,多为仪卫所戴。 ③大帽:也称“大裁帽”。一般有缘,帽顶可装插饰物,通常用于遮阳挡风。
履式,除采用前代丝履之外,盛行木屐。
《宋书·武帝本记》写其性尤简易,常着连齿木屐,好出神武门。《颜氏家训》讲: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 “《宋书·谢灵运传》记:“登蹑常着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唐代诗 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脚着谢公屐”句,即源于此意。在服饰习俗中,访 友赴宴只能穿履,不得穿屐,否则会被认为是仪容轻慢,没有教养。但在江南一些地 区,由于多雨,木屐穿用范围可相应广泛。
这一期间,一方面因为战乱频仍,社会经济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 另一方面,由于南北迁徙,民族错居,也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 融合,因此,对于服饰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初期各族服饰自承旧制,后期因相互接触而渐趋融合。
第二节 汉族男子的衫、巾与漆纱笼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裤褶和裲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裤,战国之时已有少数人所着,实为赵武 灵王引进的胡服之一种,经几百年的演变、 改进,不断完善而形成。
裤褶之名起于汉末,但此时的裤褶之 制已非汉末的式样,其形制比以往汉式上 衣窄小,长至膝部;裤管宽松,长至足部。 这种服饰汉魏之际主要是在军队中穿着。
所谓裲裆,也就是我们说的背心或坎肩的意思, 其意在挡住背部挡住心胸部。其形制也与现在的背心 相似,是前后各一片,在肩部有两条带子相连,腰间 再以皮带系扎。
首服
首服 巾 幅巾 白巾 纶巾 缣巾 折上巾 帻 ··········
冠 笼冠 白高帽 荷叶帽 突骑帽 合欢帽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冠帽之制有它自己 的特 点,从各方面资料来看, 这个时 期戴汉代梁冠的 比较少见.用于祭把 的 冠服基本上是沿袭前制, 没有大的 改动.朝服的 首服此时期最大的特点 是出现了小冠与笼冠。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魏晋南北朝男子服饰种类
笼 冠
在小冠上再加笼巾即成笼冠。 笼 冠不是顶于头上, 而是像帻一样 罩在头上, 顶平,两边有目。 形 制又像汉时的梁冠, 有圆、方之 分和梁数之别, 前壁向后倾斜, 戴于头上显得十分挺拔、庄重。 所以当时文官皆戴笼冠。
折上巾
自北周武帝用幅巾之 制, 并加裁四角带, 名曰折上巾,又名幞 头、 自幞头盛行后, 启后世唐代幞头之始, 其他冠也因此而少用。
缣巾
双丝细绢制 的头巾。
帻
平巾帻是和介帻、平上帻一个 系统的首服。帻本是古时一般 人裹在额头上的布。王莽时做 成有硬挺的顶部,可以覆罩整 个头部,接着出现了顶部呈介 字形屋顶的帻,是为介帻。
小 冠
比以往冠的形制小, 但顶部依 然为平制, 它是从帻(zé)巾发 展而来的, 是把帻后加高、顶 拉平, 并缩小了体积, 也称 ‘平上帻’。 这种小冠当时上 下层人士 皆可戴之
魏 晋 南 男北 子朝 服时 装期
与
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300余年战乱不息,社会动荡。魏晋 南北朝约公 元3世纪至6世纪末,是中国历史上战乱频繁、充 满曲折的一个时期 政治和经济动荡激烈,使社会的各个方面, 包括衣冠服饰,都起了 很大的变化。 北魏本为异族,迁都 洛阳后由孝文帝推行了全面的文 化改革,大量地吸取了汉文 洛阳后由孝文帝推行了全面的文化改革 大量地吸取了汉文 化,甚至改变本族的语言,在服饰上也推行了汉 制。当时祭 服全部改为汉制,朝服、常服也以汉服为主。同时广大 南方 人民在原来汉服的基础上吸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 一 改以往的整幅宽身的服饰形制,服饰裁剪日趋合体,传统 的服饰样 式,甚至连常服中应用最多的深衣也逐渐消失。而 胡服在这一时期 才不仅仅是军人所穿,一般官人以及侍从、 宫内人员、贵族及百姓 都有穿着,在中国厂泛地流传开来。
宽袍
南朝的衣式,大抵趋尚于博大。《晋 书·五行志》云:“晋末皆冠小而衣裳 博大,风流相仿,舆台成俗。”《颜氏 家训》也说:梁世的士大夫,都好尚褒 衣博带,大冠高履。晋处士冯翼衣大袖 衣,亦即如此。 在魏晋时期政治、思 想、文化的影响 下,士人们 向往自然、重视生命、展示 个性,宽袍大袖与清谈作为当 时的一种 社会形式,反映出其 对个体审美的一种 要求,折 射出那个时代特有的审美观。
南朝时一种特有的冠帽,尤为 天子的首服,亦作“白纱高顶 帽”、“白帽”、“高屋帽”。 南朝天子宴私,都戴白纱帽。
裲裆虽为男子服饰,但妇女也可以穿着,只是妇 女在初起多穿在外衣的里边,以后又穿在交领衫袄外, 这种穿法在今天的女子服饰中仍可见到,是裲裆穿法 在今天服饰中的延续和残留,只不过今天穿的不是裲 裆,而是坎肩的形制。文化的传承永远是这样一个改 变吸收、再改变再吸收的演进过程,而很少出现间隔、 跳跃。
除大袖衫、裤褶、裲裆外,男子还着袍襦、裤、 裙等。
幅巾
幅巾,又称巾帻,或称帕头。 [1] 是指用整幅帛巾束首。多 裁取一幅即长度和门幅各三尺 的丝帛做成。[2] 从额往后包 发,并将巾系紧,余幅使其自 然垂后,垂长一般至肩,也有 垂长至背,用葛布制成,称为 “葛巾”,多为布衣庶人戴用。 用细绢制成,称为“缣巾”, 多为王公雅士戴用。
纶巾
“纶(guān)巾”, 古时头巾名。幅 巾的一种,以丝 带编成,一般为 青色。
帽
古时顶成圆状、内无骨架的首服称为帽。魏 晋之时帽的形制已在帻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当时的北方少数民族多戴帽,因此传统的帻 在吸收了少数民族帽的特点后发展起来。当 时有骑兵勇士所戴的突骑帽,南方当时还有 纱帽在流行。皇帝戴白纱帽,百姓戴黑纱帽, 另外还有卷荷帽, 而纶巾则是儒者与土所 戴。
白高帽
大袖衫
魏晋时期的男子一 般都穿大袖翩翩的 衫子,直到南朝时 期,这种衫子仍为 各阶层男子所爱好, 成为一时的风尚。
衫在魏晋之时不仅是玄者所着,而且也是上流社会的 服饰特征之一。它是在传统的汉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 时的衫与现在的衫不同,其形制与袍相仿,只是袖口不同, 袖口有祛者为袍,无祛者为衫。也就是衫不收袖口,不施 祛口,袖口宽敞。《释名·释衣服》称:“衫,衣无袖端 也。”指的就是袍与衫的区别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