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服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 你知道些什么呢
关于
的这些人和这些东西。。。
花木兰 孔雀东南飞 梁祝 驸马 门神 王羲之 顾恺之 祖冲之 陶渊明 谢灵运 郦道元 兰陵王 淝水之战 北府兵 麦积山石窟 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 莫高窟 少林寺 《齐民要术》 《说文解字》 《文心雕龙》
——————华丽的、生机丛生的时代
——————华丽的、生机丛生的时代
漆纱笼冠
小贴士:漆纱笼冠影视剧复原
男子典型服饰— 首服
戴笼冠、穿大袖衫的舆夫
男子典型服饰— 首服
戴笼冠的骑马人物
男子典型服饰— 首服
帽子是南朝以后大为兴起的, 主要有以下几种:
白纱高屋帽:初唐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中陈文帝即戴 这种帽。样式为高顶无檐,通 常用于宴见朝会。 黑帽:以黑色布帛制成的 帽子,多为仪卫所戴。
大帽:也称“大裁帽”。 一般有缘,帽顶可装插饰物, 通常用于遮阳挡风。
戴白纱高屋帽的皇帝 (唐《历代帝王图》中陈文帝形象)
男子典型服饰— 首服
为上页图片原图 是皇帝便服 图中帝王头戴白纱 帽,外着白穿宽袖 狐皮大衣(形如大 袖衫),毛在外。 手执如意,也是南 朝时所喜尚的习俗。
(闫立本《历代帝王图》)
杂裾垂髾服展示图
女性服饰— 杂裾垂髾服
《汉书•司马相如传》 上记有“蜚 垂臂”。东 晋大画家顾恺之《列女 图》中更是留下了可贵 的视觉形象(如图)。
穿杂裾垂髾服的妇女 (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局部)
女性服饰— 杂裾垂髾服
帔:是始于晋代,而流行于 以后各代的一种妇女衣物, 形似围巾,披在颈肩部, 交于领前,自然垂下。 《释名》云:“披之肩背, 不及下也。”庾信《美人 春日》诗曰:“步摇钗梁 动,红轮帔角斜。”简文 帝“散诞披红帔,生情新 约黄”。描绘出其披戴后 的形象,延至后代又有所 发展。
现在人仿制 南朝"谢公屐"形制的活络齿屐
蹀躞带
蹀躞带本为胡制。带间有带环,用作佩挂各种随身应用的 物件, 蹀躞带自魏晋时传入中原,到唐代, 曾一度被定为 文武官员必佩之物,以悬挂算袋、刀子、砺石、契苾真、 哕厥、针筒、火石袋等七件物品,俗称“蹀躞七事”。开 元以后,朝廷有新的规定, 一般官吏不再佩挂。但在民间, 特别在妇女中间,却更为流行, 只是省去了原来的“七 事”,改成了狭窄的皮条,仅存装饰意义, 已无实用价值。
女性服饰
多承旧制,一般妇女日常所服,主要为衫、袄、 襦、裙、深衣等。 样式有宽博。也有窄式。 领、袖边缘都施以彩绣,腰系围赏,外系丝带。
女性服饰
穿汉化衣裙的贵妇
女性服饰
北魏晚期襦裙复原图
女性服饰— 杂裾垂髾服
深衣仍在女性间 流行,并有所发展, 主要变化在下摆。通 常将下摆裁制成数个 三角形,上宽下尖, 层层相叠,因形似旌 旗而名之曰“髾”。 围裳之中伸出两条或 数条飘带,名为“襳” 走起路来,随风飘起, 如燕子轻舞,煞是迷 人,故有“华带飞髾” 的美妙形容。
——————华丽的、生机丛生的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相对 偏多,战争促使朝代更替频繁,各 小国领土你进我退,你攻我守。国 换其君,城易其主,是为常事。由 此导致的南北迁徙,民族错居,也 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初期各族服饰自承旧制,后期因相 互接触而渐趋融合。
——————华丽的、生机丛生的时代
戴兜鍪、穿裲裆铠的武士
男子典型服饰— 首服
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首服有各种巾、冠、帽等。 基本特征为: 承袭汉代遗制 祭祀的冠服基本是沿袭前制 出现了小冠和笼冠
男子典型服饰— 首服
幅巾:更加普遍流行于士庶之间。
戴幅巾的人物
男子典型服饰— 首服
宋代诗人苏轼的《念奴 娇》中“羽扇纶巾”的 纶巾,是幅巾的一种, 一般认为以丝带织成。 因传说为诸葛亮服用, 故名“诸葛巾”。幅巾 束守,即不戴冠帽,只 以一块帛巾束首,始于 东汉后期。一直延续到 魏晋,仍十分流行。
戴纶巾的诸葛亮
男子典型服饰— 首服
小冠:前低后高,中空如桥, 因形小而得名,不分等级皆 可服用。
戴小冠、穿窄袖襦裙的男子
男子典型服饰— 首服
高冠:继小冠流行之后 兴起,常配宽衣大袖。
戴梁冠、穿大袖衫的文吏(顾恺之《列女图》局部)
男子典型服饰— 首服
漆纱笼冠:是集巾、冠之长而形 成的一种首服,在魏晋时期最为 流行。它的制作方法是在冠上用 经纬稀疏而轻薄的黑色丝纱,上 面涂漆水,使之高高立起,里面 的冠顶隐约可见。东晋画家顾恺 之《洛神赋图》中人物多着漆纱 笼冠。
女性服饰— 抱腰
腰间加束带, 长带飘逸, 垂及地面
女性服饰— 08奥运颁奖礼服
女性服饰— 配饰与发式
女性美由质朴趋向华丽,从 自然转向雕琢。 假髻-蛇灵髻、飞天髻等 薄鬓 额黄之妆
女性妆饰
女性服饰
北方民族与中原汉族之间 在服饰上互相取长补短, 以图其新,不仅兼有广、 狭两种形式,还演变出一 些新的服饰风格,如上衣 紧身、窄袖,下裳宽大博 广,被东晋学者干宝在 《晋记》中称其为“上俭 下丰”。另外,如北齐妇 女戴用的幂、穿着的皮靴、 缘边袍、系扎的革带等, 都为汉族人民所吸收,并 流传至后代。
戴卷梁冠、 穿袍服的男 子(顾恺之 《列女图》 局部)
男子典型服饰
梳丫髻或裹巾子、穿翻领袍服的士人(《北齐校书图》局部)
男子典型服饰
穿大袖宽衫的男子 (据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小贴士:《洛神赋图》与顾恺之
工诗赋,善书法,被时人称为“才绝、画 绝、痴绝”,他的画风格独特,被称为“顾家 样”,人物清瘦俊秀,所谓“秀骨清像”,线 条流畅,谓之“春蚕吐丝”。
男子典型服饰— 缚裤
由于“大口裤”的 裤管宽松而博大, 不便于活动,因此 用带子在膝盖处将 裤管紧紧系缚,勿 使松散。
穿缚裤的男子 (河南洛阳北魏元邵墓陶俑)
现代舞蹈服
男子典型服饰— 裲襠
由前后两片组成,肩上 用带系结,腰用大带或 皮革扎紧,后演变为马 甲或背心。
裲襠铠示意图
男子典型服饰— 裲襠
——————华丽的、生机丛生的时代
刺绣边饰 (甘肃敦煌莫高窟出土实物)
刺绣佛像 (甘肃敦煌莫高窟出土实物)
——————华丽的、生机丛生的时代
方格兽纹锦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实 物)
夔纹锦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实 物)
——————华丽的、生机丛生的时代
魏晋玄学-在老庄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 常激烈,民不聊生。文士们不仅无法施展才华,而且时时 担忧性命安全,因此崇尚老庄哲学,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 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 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
——————华丽的、生机丛生的时代
“竹林七贤”-中国魏晋时期嵇康、阮籍、山涛、向秀、 刘伶、王戎及阮咸7位名士的合称,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 (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 贤.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主张 “弃经典而尚老庄, 蔑礼法而崇放达”。
——————华丽的、生机丛生的时代
男子典型服饰
袍、衫 裤褶
裲裆
首服 履式
男子典型服饰— 大袖衫
魏晋男子服装 以长衫为尚。衫与 袍的区别在于袍有 袪,而衫为宽大敞 袖。衫有单、夹二 式,质料有纱、绢、 布等,颜色多喜用 白,喜庆婚礼亦服 白,白衫不仅用作 常服,也可权当礼 服。
大袖衫
男子典型服饰
由于不受衣祛限制, 魏晋服装日趋宽博。上至 王公名士,下及黎民百姓, 均以宽衣大袖为尚,只是 耕于田间或从事重体力劳 动者仍为短衣长裤,下缠 裹腿。褒衣博带成为这一 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其 中尤以文人雅士最为喜好。
穿上俭下丰服装的女子
女性服饰
顾恺之《女史箴图》
女性服饰
顾恺之《女史箴图》, 彩色绢本,根据西晋文 学家张华《女史箴》一 文而绘。全卷共九个部 分,这是其中一个部分, 画面为一贵妇席地而坐, 一侍女为其理发梳妆。 侍女(站立者)头梳高 髻,上插步摇首饰,髻 后垂有一髾。这种发式 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 魏晋以后,再度流行, 成为广大妇女的主要发 型。
《洛神赋图》,是著名的画家顾恺之依据曹植《洛神赋》内容画的作品,其中最 感人的一段描绘是曹植与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却无奈离去的情景。被称为“中国 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男子典型服饰— 裤褶
袴褶-男女皆 穿,式样为翻 领、左衽、大 袖、 衣长至胯, 大褶至膝下、 裤肥大。
裤褶、缚裤示意图 穿裤褶、缚裤的男子 (北朝陶俑)
时代特色:
分裂割据
频繁激烈的战争
大迁徙、大同化、大融合 佛教、玄学盛行
服装特色:
北方-汉族与北族服饰的融合-“短衣缚裤,腰 束革带,外加套衣,头戴风帽,足着短靴”。
北魏在服饰上推行汉制-“孝文改制”。
南方仍沿袭秦汉遗俗。
服装上受玄学的影响,形成的“魏晋风度”-大 袖宽衫,宽衣博带。
小贴士:魏晋风度
吴
东 汉
魏
西 晋
十 六 国 东 晋
北 魏
东 魏
北 齐
西 魏 齐
北 周 梁 陈
隋
蜀
宋
——————华丽的、生机丛生的时代
从公元220年曹丕灭汉,到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共369年。这一时期基本上是处于动乱分裂状态的,先为魏、 蜀、吴三国呈鼎立之势。后来,司马炎代魏,建立晋朝, 统一全国,史称西晋,不到四十年遂灭亡。司马睿在南方 建立偏安的晋王朝,史称东晋。在北方,有几个民族相继 建立了十几个国家,被称为十六国。东晋后,南方历宋、 齐、梁、陈四朝,统称为南朝。与此同时,鲜卑拓跋氏的 北魏统一北方,后又分裂为东魏、西魏,再分别演变为北 齐、北周,统称为北朝。最后,杨坚建立隋朝,统一全国, 方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北朝女子装扮
女性服饰
女性服饰— 襟衫长裙
宽袖对襟女衫、长裙展示图
穿宽袖对襟衫、长裙的妇女 (北朝陶俑)
女性服饰— 间色裙
衣为对襟,领、袖俱 镶织锦缘边,来自身多 穿条纹间色裙,腰间 用帛带系扎。
女性服饰— 间色裙
大袖衫间色裙
穿间色裙的女子 陶俑
女性服饰— 现代运用
现代荷叶袖运用
荷叶边大袖衫对襟半臂
鲜卑姓 拓跋 丘穆陵 步六孤
汉姓 元 穆 陆
贺赖 独孤
贺 刘
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教育,令群臣皆服汉 魏衣冠的“孝文改制”史实,而且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杂 居对汉族服装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从一定角度 上使国人接触到服饰美学问题。
——————华丽的、生机丛生的时代
云冈石窟
佛教盛行亦与服饰发展有密切关系, 一方面国人将当时服饰风尚加于佛像身 上,这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窟、龙门石 窟雕像中即可看出。一方面随佛教而兴 起的莲花、忍冬等纹饰大量出现在世人 衣服面料或边缘装饰上,给服饰赋予了 一定的时代气息。再加上丝绸之路上的 活跃往来,也传入中国一些异族风采。 如“兽王锦”、“串花纹毛织物”、 “对鸟对兽纹绮”、“忍冬纹毛织物” 等织绣图案,都是直接吸取了波斯萨桑 朝及其他国家与民族的装饰风格的。
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 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 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一部《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 晋风度的集中记录。 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新兴 门阀士夫阶层社会生存处境极为险恶,同时其人格思想行为又 极为自信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士人们多独立特行, 又颇喜雅集。正是在这个时代,士夫们创造了影响后世的文人 书法标杆,奉献了令人模范景仰的书圣。“竹林七贤”,即阮 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在生活上不拘礼 法,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为,洒脱倜傥,他们代表的 “魏晋风度”得wiHWlFCfQgY96x5g0Br1k_CXZeFaeXRlOsWqqtfcSYKoKvqP RkvYjsmba_eQtIMZVR1QTSoH6QJK
男子典型服饰— 履式
魏晋男子的除采用前代丝 履外,盛行木屐。《宋 书·武帝本纪》写其性尤简 易,常着连齿木屐,好出神 武门。在服饰习俗中,访友 赴宴只能穿履,不得着屐, 否则会被认为是仪容轻慢, 没有教养。但在江南一些地 区,由于多雨,木屐穿用范 围可相应广泛。
男子典型服饰— 履式
南朝宋永嘉太守谢灵运,是我国 山水派诗的鼻祖。性喜山水,根 据《南史》记载,他创造了一种 活络木屐。为了登山时保持人体 平衡,这种木屐利用榫头、插子 和两枝活动齿屐,在上山时卸掉 前齿,下山时则脱掉后齿,史称 "谢公屐".
关于
的这些人和这些东西。。。
花木兰 孔雀东南飞 梁祝 驸马 门神 王羲之 顾恺之 祖冲之 陶渊明 谢灵运 郦道元 兰陵王 淝水之战 北府兵 麦积山石窟 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 莫高窟 少林寺 《齐民要术》 《说文解字》 《文心雕龙》
——————华丽的、生机丛生的时代
——————华丽的、生机丛生的时代
漆纱笼冠
小贴士:漆纱笼冠影视剧复原
男子典型服饰— 首服
戴笼冠、穿大袖衫的舆夫
男子典型服饰— 首服
戴笼冠的骑马人物
男子典型服饰— 首服
帽子是南朝以后大为兴起的, 主要有以下几种:
白纱高屋帽:初唐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中陈文帝即戴 这种帽。样式为高顶无檐,通 常用于宴见朝会。 黑帽:以黑色布帛制成的 帽子,多为仪卫所戴。
大帽:也称“大裁帽”。 一般有缘,帽顶可装插饰物, 通常用于遮阳挡风。
戴白纱高屋帽的皇帝 (唐《历代帝王图》中陈文帝形象)
男子典型服饰— 首服
为上页图片原图 是皇帝便服 图中帝王头戴白纱 帽,外着白穿宽袖 狐皮大衣(形如大 袖衫),毛在外。 手执如意,也是南 朝时所喜尚的习俗。
(闫立本《历代帝王图》)
杂裾垂髾服展示图
女性服饰— 杂裾垂髾服
《汉书•司马相如传》 上记有“蜚 垂臂”。东 晋大画家顾恺之《列女 图》中更是留下了可贵 的视觉形象(如图)。
穿杂裾垂髾服的妇女 (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局部)
女性服饰— 杂裾垂髾服
帔:是始于晋代,而流行于 以后各代的一种妇女衣物, 形似围巾,披在颈肩部, 交于领前,自然垂下。 《释名》云:“披之肩背, 不及下也。”庾信《美人 春日》诗曰:“步摇钗梁 动,红轮帔角斜。”简文 帝“散诞披红帔,生情新 约黄”。描绘出其披戴后 的形象,延至后代又有所 发展。
现在人仿制 南朝"谢公屐"形制的活络齿屐
蹀躞带
蹀躞带本为胡制。带间有带环,用作佩挂各种随身应用的 物件, 蹀躞带自魏晋时传入中原,到唐代, 曾一度被定为 文武官员必佩之物,以悬挂算袋、刀子、砺石、契苾真、 哕厥、针筒、火石袋等七件物品,俗称“蹀躞七事”。开 元以后,朝廷有新的规定, 一般官吏不再佩挂。但在民间, 特别在妇女中间,却更为流行, 只是省去了原来的“七 事”,改成了狭窄的皮条,仅存装饰意义, 已无实用价值。
女性服饰
多承旧制,一般妇女日常所服,主要为衫、袄、 襦、裙、深衣等。 样式有宽博。也有窄式。 领、袖边缘都施以彩绣,腰系围赏,外系丝带。
女性服饰
穿汉化衣裙的贵妇
女性服饰
北魏晚期襦裙复原图
女性服饰— 杂裾垂髾服
深衣仍在女性间 流行,并有所发展, 主要变化在下摆。通 常将下摆裁制成数个 三角形,上宽下尖, 层层相叠,因形似旌 旗而名之曰“髾”。 围裳之中伸出两条或 数条飘带,名为“襳” 走起路来,随风飘起, 如燕子轻舞,煞是迷 人,故有“华带飞髾” 的美妙形容。
——————华丽的、生机丛生的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相对 偏多,战争促使朝代更替频繁,各 小国领土你进我退,你攻我守。国 换其君,城易其主,是为常事。由 此导致的南北迁徙,民族错居,也 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初期各族服饰自承旧制,后期因相 互接触而渐趋融合。
——————华丽的、生机丛生的时代
戴兜鍪、穿裲裆铠的武士
男子典型服饰— 首服
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首服有各种巾、冠、帽等。 基本特征为: 承袭汉代遗制 祭祀的冠服基本是沿袭前制 出现了小冠和笼冠
男子典型服饰— 首服
幅巾:更加普遍流行于士庶之间。
戴幅巾的人物
男子典型服饰— 首服
宋代诗人苏轼的《念奴 娇》中“羽扇纶巾”的 纶巾,是幅巾的一种, 一般认为以丝带织成。 因传说为诸葛亮服用, 故名“诸葛巾”。幅巾 束守,即不戴冠帽,只 以一块帛巾束首,始于 东汉后期。一直延续到 魏晋,仍十分流行。
戴纶巾的诸葛亮
男子典型服饰— 首服
小冠:前低后高,中空如桥, 因形小而得名,不分等级皆 可服用。
戴小冠、穿窄袖襦裙的男子
男子典型服饰— 首服
高冠:继小冠流行之后 兴起,常配宽衣大袖。
戴梁冠、穿大袖衫的文吏(顾恺之《列女图》局部)
男子典型服饰— 首服
漆纱笼冠:是集巾、冠之长而形 成的一种首服,在魏晋时期最为 流行。它的制作方法是在冠上用 经纬稀疏而轻薄的黑色丝纱,上 面涂漆水,使之高高立起,里面 的冠顶隐约可见。东晋画家顾恺 之《洛神赋图》中人物多着漆纱 笼冠。
女性服饰— 抱腰
腰间加束带, 长带飘逸, 垂及地面
女性服饰— 08奥运颁奖礼服
女性服饰— 配饰与发式
女性美由质朴趋向华丽,从 自然转向雕琢。 假髻-蛇灵髻、飞天髻等 薄鬓 额黄之妆
女性妆饰
女性服饰
北方民族与中原汉族之间 在服饰上互相取长补短, 以图其新,不仅兼有广、 狭两种形式,还演变出一 些新的服饰风格,如上衣 紧身、窄袖,下裳宽大博 广,被东晋学者干宝在 《晋记》中称其为“上俭 下丰”。另外,如北齐妇 女戴用的幂、穿着的皮靴、 缘边袍、系扎的革带等, 都为汉族人民所吸收,并 流传至后代。
戴卷梁冠、 穿袍服的男 子(顾恺之 《列女图》 局部)
男子典型服饰
梳丫髻或裹巾子、穿翻领袍服的士人(《北齐校书图》局部)
男子典型服饰
穿大袖宽衫的男子 (据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小贴士:《洛神赋图》与顾恺之
工诗赋,善书法,被时人称为“才绝、画 绝、痴绝”,他的画风格独特,被称为“顾家 样”,人物清瘦俊秀,所谓“秀骨清像”,线 条流畅,谓之“春蚕吐丝”。
男子典型服饰— 缚裤
由于“大口裤”的 裤管宽松而博大, 不便于活动,因此 用带子在膝盖处将 裤管紧紧系缚,勿 使松散。
穿缚裤的男子 (河南洛阳北魏元邵墓陶俑)
现代舞蹈服
男子典型服饰— 裲襠
由前后两片组成,肩上 用带系结,腰用大带或 皮革扎紧,后演变为马 甲或背心。
裲襠铠示意图
男子典型服饰— 裲襠
——————华丽的、生机丛生的时代
刺绣边饰 (甘肃敦煌莫高窟出土实物)
刺绣佛像 (甘肃敦煌莫高窟出土实物)
——————华丽的、生机丛生的时代
方格兽纹锦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实 物)
夔纹锦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实 物)
——————华丽的、生机丛生的时代
魏晋玄学-在老庄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 常激烈,民不聊生。文士们不仅无法施展才华,而且时时 担忧性命安全,因此崇尚老庄哲学,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 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 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
——————华丽的、生机丛生的时代
“竹林七贤”-中国魏晋时期嵇康、阮籍、山涛、向秀、 刘伶、王戎及阮咸7位名士的合称,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 (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 贤.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主张 “弃经典而尚老庄, 蔑礼法而崇放达”。
——————华丽的、生机丛生的时代
男子典型服饰
袍、衫 裤褶
裲裆
首服 履式
男子典型服饰— 大袖衫
魏晋男子服装 以长衫为尚。衫与 袍的区别在于袍有 袪,而衫为宽大敞 袖。衫有单、夹二 式,质料有纱、绢、 布等,颜色多喜用 白,喜庆婚礼亦服 白,白衫不仅用作 常服,也可权当礼 服。
大袖衫
男子典型服饰
由于不受衣祛限制, 魏晋服装日趋宽博。上至 王公名士,下及黎民百姓, 均以宽衣大袖为尚,只是 耕于田间或从事重体力劳 动者仍为短衣长裤,下缠 裹腿。褒衣博带成为这一 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其 中尤以文人雅士最为喜好。
穿上俭下丰服装的女子
女性服饰
顾恺之《女史箴图》
女性服饰
顾恺之《女史箴图》, 彩色绢本,根据西晋文 学家张华《女史箴》一 文而绘。全卷共九个部 分,这是其中一个部分, 画面为一贵妇席地而坐, 一侍女为其理发梳妆。 侍女(站立者)头梳高 髻,上插步摇首饰,髻 后垂有一髾。这种发式 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 魏晋以后,再度流行, 成为广大妇女的主要发 型。
《洛神赋图》,是著名的画家顾恺之依据曹植《洛神赋》内容画的作品,其中最 感人的一段描绘是曹植与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却无奈离去的情景。被称为“中国 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男子典型服饰— 裤褶
袴褶-男女皆 穿,式样为翻 领、左衽、大 袖、 衣长至胯, 大褶至膝下、 裤肥大。
裤褶、缚裤示意图 穿裤褶、缚裤的男子 (北朝陶俑)
时代特色:
分裂割据
频繁激烈的战争
大迁徙、大同化、大融合 佛教、玄学盛行
服装特色:
北方-汉族与北族服饰的融合-“短衣缚裤,腰 束革带,外加套衣,头戴风帽,足着短靴”。
北魏在服饰上推行汉制-“孝文改制”。
南方仍沿袭秦汉遗俗。
服装上受玄学的影响,形成的“魏晋风度”-大 袖宽衫,宽衣博带。
小贴士:魏晋风度
吴
东 汉
魏
西 晋
十 六 国 东 晋
北 魏
东 魏
北 齐
西 魏 齐
北 周 梁 陈
隋
蜀
宋
——————华丽的、生机丛生的时代
从公元220年曹丕灭汉,到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共369年。这一时期基本上是处于动乱分裂状态的,先为魏、 蜀、吴三国呈鼎立之势。后来,司马炎代魏,建立晋朝, 统一全国,史称西晋,不到四十年遂灭亡。司马睿在南方 建立偏安的晋王朝,史称东晋。在北方,有几个民族相继 建立了十几个国家,被称为十六国。东晋后,南方历宋、 齐、梁、陈四朝,统称为南朝。与此同时,鲜卑拓跋氏的 北魏统一北方,后又分裂为东魏、西魏,再分别演变为北 齐、北周,统称为北朝。最后,杨坚建立隋朝,统一全国, 方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北朝女子装扮
女性服饰
女性服饰— 襟衫长裙
宽袖对襟女衫、长裙展示图
穿宽袖对襟衫、长裙的妇女 (北朝陶俑)
女性服饰— 间色裙
衣为对襟,领、袖俱 镶织锦缘边,来自身多 穿条纹间色裙,腰间 用帛带系扎。
女性服饰— 间色裙
大袖衫间色裙
穿间色裙的女子 陶俑
女性服饰— 现代运用
现代荷叶袖运用
荷叶边大袖衫对襟半臂
鲜卑姓 拓跋 丘穆陵 步六孤
汉姓 元 穆 陆
贺赖 独孤
贺 刘
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教育,令群臣皆服汉 魏衣冠的“孝文改制”史实,而且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杂 居对汉族服装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从一定角度 上使国人接触到服饰美学问题。
——————华丽的、生机丛生的时代
云冈石窟
佛教盛行亦与服饰发展有密切关系, 一方面国人将当时服饰风尚加于佛像身 上,这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窟、龙门石 窟雕像中即可看出。一方面随佛教而兴 起的莲花、忍冬等纹饰大量出现在世人 衣服面料或边缘装饰上,给服饰赋予了 一定的时代气息。再加上丝绸之路上的 活跃往来,也传入中国一些异族风采。 如“兽王锦”、“串花纹毛织物”、 “对鸟对兽纹绮”、“忍冬纹毛织物” 等织绣图案,都是直接吸取了波斯萨桑 朝及其他国家与民族的装饰风格的。
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 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 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一部《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 晋风度的集中记录。 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新兴 门阀士夫阶层社会生存处境极为险恶,同时其人格思想行为又 极为自信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士人们多独立特行, 又颇喜雅集。正是在这个时代,士夫们创造了影响后世的文人 书法标杆,奉献了令人模范景仰的书圣。“竹林七贤”,即阮 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在生活上不拘礼 法,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为,洒脱倜傥,他们代表的 “魏晋风度”得wiHWlFCfQgY96x5g0Br1k_CXZeFaeXRlOsWqqtfcSYKoKvqP RkvYjsmba_eQtIMZVR1QTSoH6QJK
男子典型服饰— 履式
魏晋男子的除采用前代丝 履外,盛行木屐。《宋 书·武帝本纪》写其性尤简 易,常着连齿木屐,好出神 武门。在服饰习俗中,访友 赴宴只能穿履,不得着屐, 否则会被认为是仪容轻慢, 没有教养。但在江南一些地 区,由于多雨,木屐穿用范 围可相应广泛。
男子典型服饰— 履式
南朝宋永嘉太守谢灵运,是我国 山水派诗的鼻祖。性喜山水,根 据《南史》记载,他创造了一种 活络木屐。为了登山时保持人体 平衡,这种木屐利用榫头、插子 和两枝活动齿屐,在上山时卸掉 前齿,下山时则脱掉后齿,史称 "谢公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