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虚实结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虚实结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姜秀才游苏州

欧阳修

忆从太学诸生列,我尚弱龄君秀发。

同时并荐几存亡,一梦十年如倏忽。

壮心君未减青春,多难我今先白发。

山花撩乱鸟绵蛮,更尽一尊明日别。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两句写诗人与姜秀才在太学求学时正值青春年少,说明两人相识已久,情义颇深。

B.三、四句写两人十来年的经历,感慨时光易逝,人生如梦,表现出诗人虚无的人生观。

C.第七句借景抒情,通过写山花鸟鸣撩乱人心来抒写自己与友人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D.尾句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有异曲同工之妙,寄情于酒,体现依依惜别之情。

E.本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离别之情,前四句是虚构情节,后四句是实写眼前。

2.本诗的五、六句意蕴丰富,请赏析这两句的精妙之处。

【参考答案】

1.BE

2.①说明两人不同的原因:友人因壮心不已犹显青春,自己因多经磨难而现白发。②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两人多年不见后容颜差别之大。③强化了作者对朋友的不舍和离别时的感伤之情。

【试题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能力。赏析诗句,要在理解诗句表达的意思的基础上,首先指出诗句运用的表

一、了解“虚”“实”的概念

从概念上理解,“实”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而“虚实结合”中的“虚”与“实”是相对的,指的是主观世界中存在的虚象、虚事、虚境。比如: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虚实结合即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二、明确“虚”“实”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构之景为虚。

以《雨霖铃》为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年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些诗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是“虚”。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三句,则是半虚半实。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是想象之景,属虚写。

2、现实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之境、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为虚。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苏轼游黄岗城外的赤鼻矶所见到的景象,当算是“实”。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三句,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历史画面,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的实景,故属虚写。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以《虞美人》为例:

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句,写愁绪。愁绪本是很抽象,李煜却将之化成了“一江春水”气势汹涌,不可遏止,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

又如《游园不值》: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这是化实为虚。

三、把握“虚实结合”在古诗词中的作用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可谓十分精辟。鉴于诗词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前两联写实。诗人初闻蜀中大地“收蓟北”,意味着盘踞八年的“安史之乱”老巢被摧毁,杜甫禁不住“涕泪满衣裳”!这是悲极而喜而又喜极而悲!他回头看看与自己一同饱受战乱苦难的妻子儿女,她们哪里还有愁云?遂卷起诗书,与家人同喜同乐!“收蓟北、涕泪满衣裳、却看、漫卷诗书”都是突然之间“喜欲狂”的生活真实!

后两联写虚。我们“放歌”、“纵酒”欢庆胜利,共庆失土的收复;我们焕发青春,返老还童,与年少的儿女作伴还乡,告别流离失所的生活。诗人虽然此时身在异域,思绪早已鼓翼而飞,沿着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峡入长江,再出巫峡至襄

阳,转向洛阳还故乡。诗人回家畅想曲的节奏轻快、和谐,地点转换让人目不暇接!此时杜甫的感情,如洪峰迭起,向前奔涌,一泻千里啊!

假如没有这两句虚笔,一路实写到底,就难以表现诗人乍闻胜利消息时的喜极心情和急欲赶路返乡的愿望!此诗之所以被誉为“杜甫生平快诗”,关键之一在于虚实妙合!虚写尤不可缺,恰如王世贞《艺苑卮言》所云:“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半必细,一实者一必虚。”

总的来说,虚实结合,可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吹笛

杜甫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

注:此诗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由夔州移寓西阁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扣题起兴,秋山静寂,皓月悬空,清风萧瑟,横笛数声,牵动诗人的心绪。

B.第二句使用反问,既写出了吹笛之人吹奏技巧的高妙,也写了自己满怀的乡愁。

C.颔联,实写悠扬宛转的笛音在风中传播,虚写明月映照关山的景象,实虚相生。

D.这中宵月明之际,听了这笛曲之后,胡骑就会北归,戍边将士也要南行返乡。E.全诗运用烘云托月,由闻笛入手,多方铺垫,反复渲染,逐层推进,沉郁顿挫。

2.请简析尾联的表达技巧。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