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剂在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利尿剂在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明确利尿剂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2007年间2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男16例,女4例。其中12例尿比重测定值在1.014—1.018之间,8例尿比重在1.010—1.014之间,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早期合理调整选用利尿剂收到了较好效果。结果 20例中9例痊愈,5例转为慢性肾功能不全,6例死亡,使死亡率由原来的40—50%下降为30%。结论利尿剂早期合理应用可改善(arf)的愈后。

【关键词】呋塞米针、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比重

【中图分类号】r58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008-026-02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在确诊后病死率较高,约为40—50%,其死亡原因与原发基础病的严重程度、治疗及时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我们临床观察早期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措施包括补液、利尿、血管扩张剂、保护肾功能等。本文就2004—2007年收治的急性肾衰20例利尿剂应用的体会作一介绍。

⒈资料与方法

1.1 分析人群 20例均为住院病人,所有病人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确诊为arf。其中早期arf12例,尿比重测定值在1.014—1.018之间,8例尿比重在1.010—1.014之间。20例中男14例,女6例,年龄40—81岁。

1.2 原发基础疾病感染性休克8例,失血性休克3例,肺心病心

衰4例,冠心病心衰2例,心肌病心衰1例,严重腹泻脱水1例,庆大霉素药物性肾损1例。20例在综合治疗及补液、护肾对症处理的基础上早期合理调整选用了利尿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3 具体方法在补足血容量而尿量仍少于17ml/h开始给予甘露醇、呋塞米针等治疗。甘露醇为20—25g,静注或静滴观察2—3小时,如尿量增加可重复使用,不增加则用上述剂量再重复一次,并用呋塞米100—200mg静脉滴注,再观察2—3小时,如尿量仍不增加则再用呋塞米200—300mg静注或静滴,若2小时后尿量仍不增加则表示利尿剂治疗无效,不再继续应用。此时开始加用多巴胺和酚妥拉明。

1.4 使用方法多巴胺20mg加酚妥拉明10mg加5%葡萄糖60ml微量汞静脉注射维持12小时。

⒉结果

20例中有9例痊愈,5例转为慢性肾功能不全,6例死亡,使死亡率由原来的40—50%下降为30%。抢救成功的14例多数为早期肾衰,尿比重在1.014—1.018之间者为12例,比重<1.015者仅2例。

⒊讨论

arf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迅速减退,临床以突然少尿、氮质血症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急性尿毒症综合症。arf可分为肾前性、肾性、肾后性三大类,临床上一般为肾前性者多见。肾前性arf主要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容量不足和循环衰竭引起的肾血流灌注量不足而导致肾功能损害,若及时的纠正血容量

不足使肾血流灌注改善时,则肾功能得以改善,但若休克严重或持

续时间较长,则可以导致肾脏的器质性损害——肾小管坏死。利尿剂、甘露醇、呋塞米早期合理应用可明显改善肾功能,降低病死率。其机理可分为⑴甘露醇能降低入球小动脉的阻力,增加肾血流量而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改善肾脏功能。⑵影响肾小管的逆流倍增系统,使髓袢升支对氯化钠的重吸收减少,破坏髓质高渗性的形

成而产生利尿。⑶减轻因缺血或毒素所致的肾小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⑷由于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流速加快使细胞碎片及已形成的管型冲走,而呋塞米能使肾内扩张血管的前列腺素合成增加,肾内血流重新分配,从而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减轻肾间质水肿,此外呋塞米还可以减少髓袢对氯化钠的重吸收而产生利尿,多巴胺和酚妥拉明能解除肾血管痉挛,增加肾血流量,从而改善肾缺血增加尿量。因而我们认为在arf的早期或前期合理使用利尿剂(甘露醇、速尿)或/和加用血管扩张剂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用药较晚效果较差。

(责任审校:陈克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