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剂在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利尿剂分类、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利尿剂分类、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利尿剂分类、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利尿药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心、肾、肝脏疾病所引起的水肿及高血压、肾结石、尿崩症、高钙血症等非水肿性疾病治疗。

各类利尿药作用特点不同,临床应用有很大差异。

利尿剂分类根据药物的作用部位和机制,利尿剂可分为 5 大类:袢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血管加压素 V2 受体拮抗剂、碳酸酐酶抑制剂。

利尿剂临床应用心力衰竭。

有液体潴留证据的心衰患者均应使用利尿剂1)袢利尿剂:呋塞米、托拉塞米、布美他尼;特别适于有明显液体潴留或伴肾功能受损者;2)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吲哒帕胺;仅适于有轻度液体潴留、伴高血压而肾功能正常的心力衰竭者。

注意:在肾功能减退 [eGFR < 30 mL/(min·1.73 m2)] 者中,噻嗪类利尿剂作用减弱,不建议使用;在顽固性水肿者(呋塞米每日用量超过 80 mg)中,可与袢利尿剂联用。

3)保钾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有防止心肌纤维化与心室重塑、抗心律失常作用,能发挥降低慢性心力衰竭者病死率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注意:由于长期(3 个月以上)应用 ACEI 后会出现「醛固酮逃逸」现象,在 ACEI 基础上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进一步抑制醛固酮有害作用,并对心力衰竭者有益。

4)血管加压素 V2 受体拮抗剂:托伐普坦;对顽固性水肿或低钠血症者疗效更显著,推荐用于常规利尿剂治疗效果不佳、有低钠血症或有肾功能损害倾向者。

慢性心衰患者常用口服利尿剂及其剂量注:a 表示与 ACEI 或 ARB 联用时剂量;b 表示不与 ACEI 或ARB 联用时剂量。

高血压高血压合理用药。

利尿剂适用于大多数无禁忌证的高血压患者的初始和维持治疗,尤其适合老年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盐敏感性高血压等患者。

1)噻嗪类利尿剂:是临床应用最多的利尿药物,以此为基础组成的固定复方制剂有助于提高降压疗效。

2)袢利尿剂:主要用于伴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的高血压者及某些难控制的高血压。

急性心衰容量负荷过重的利尿剂应用

急性心衰容量负荷过重的利尿剂应用
ANHENA-HF研究证实
对于急性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螺内酯100mg/ 日96小时尽管耐受性良好,但未能显著降低NT-proBNP水 平,不能改善呼吸困难、淤血、尿量、体重变化等次要终点, 研究结果不支持对于急性心衰患者常规应用大剂量螺内酯。
心衰患者应用利尿剂剂量越大,其死亡风险则越高 ESCAPE研究发现
利尿剂抵抗的防治策略
1.增加利尿剂剂量
2.改变利尿剂应用方式
对于口服利尿剂患者,静脉推注袢刹尿剂后持续静脉内给药或1日内多次静脉推 注是纠正利尿剂抵抗的有效方法。一般认为,由于袢利尿剂作用时间短,间歇 性给药会导致治疗期间钠潴留反弹,从而进一步促进利尿剂抵抗的发生,持续 泵入可在肾小管作用位点持续保持有效浓度的利尿剂,增强利尿效果,并可减 少在给予一次大剂量后血药浓度过快下降和低血压的可能性。
急性心衰容量负荷过重 的利尿剂应用
乔亚琴
前言
临床上,常见心衰患者,其中以急性(左)心 衰和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最为常见。而容量负荷 过重导致肺和体循环淤血,所引起症状和体征, 是心衰患者反复住院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 一。
长期应用利尿剂效果减弱,产生利尿剂抵 抗,可能合并肾功能不全或低钠血症,或利 尿剂应用不合理等,都是容量负荷控制不 良的因素。
利 心衰患者应用利尿剂治疗时,尽 尿 管利尿剂剂量递增,但仍无法充 剂 分控制水钠潴留的现象。 抵 抗
应用利尿剂后24小时尿量的变化是最常
用的指标之一,每日尿量对利尿剂抵抗
的评估有帮助,但不能直接用于患者容
量状况的临床评价。慢性心衰患者一般
应维持尿量2000ml/日左右,急性心衰
患者常需要保持尿量3000ml/日以上。
肺部BLines、 下腔静 脉直径 增宽;

利尿剂临床应用建议

利尿剂临床应用建议

哺乳期妇女在使用利尿剂时应 考虑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影响 婴儿,必要时应停止哺乳。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利尿 剂时应定期进行产检和儿科检 查,以确保母婴健康。
儿童
儿童对利尿剂的代谢和排泄能力 较弱,容易发生电解质紊乱等副
作用,因此应谨慎使用。
根据儿童的体重和年龄选择合适 的利尿剂剂量,避免过量使用。
02
利尿剂通过影响肾脏的尿液生成 过程,增加尿量,从而减少体内 的水分和盐分,达到缓解症状和 改善病情的目的。
利尿剂的分类
根据作用机制,利尿剂可分为袢利尿 剂、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等。
噻嗪类利尿剂主要作用于肾小管的远 端,抑制钠的重吸收,如氢氯噻嗪、 氯噻酮等。
袢利尿剂主要作用于肾小管,促进钠 和水的排泄,如呋塞米、依他尼酸等 。
肝硬化腹水
01
02
03
肝硬化腹水
利尿剂是治疗肝硬化腹水 的常用药物,可以促进腹 水消退。常用的利尿剂有 螺内酯、呋塞米等。
使用方法
起始剂量为20-40mg/d, 根据腹水情况调整剂量, 同时注意监测电解质和肾 功能。
注意事项
使用利尿剂时应避免过度 利尿导致肾功能损害和电 解质紊乱。
肾脏疾病
肾脏疾病
注意事项
使用利尿剂时应注意监测电解质, 尤其是血钾,避免出现低钾血症。
高血压
高血压
利尿剂是常用的降压药之一,尤其适 用于老年人和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 常用的利尿剂有氢氯噻嗪、吲达帕胺 等。
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
长期使用利尿剂可能会影响血糖、血 脂和血尿酸水平,因此应定期监测相 关指标。
起始剂量为25-50mg/d,根据血压情 况调整剂量,最大剂量可达200mg/d 。

利尿剂临床应用建议

利尿剂临床应用建议

利尿剂临床应用建议利尿剂临床应用建议一、引言本文档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利尿剂在临床应用中的建议。

利尿剂是一类能够增加尿液排泄的药物,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肾疾病及其他水肿相关疾病的治疗中。

正确的利尿剂应用可以帮助患者排除多余水分,有效缓解水肿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利尿剂分类及机制1.利尿剂分类1.1 呋塞米类利尿剂1.2 噻嗪类利尿剂1.3 钾保留利尿剂1.4 钾排泄利尿剂1.5 碳酸酐酶抑制剂1.6 血管扩张剂2.利尿剂作用机制2.1 呋塞米类利尿剂的作用机制2.2 噻嗪类利尿剂的作用机制2.3 钾保留利尿剂的作用机制三、利尿剂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1.1 高血压和高血容量状态1.2 充血性心力衰竭1.3 肝硬化腹水1.4 急性肾衰竭1.5 慢性肾病水肿1.6 肾性尿崩症2.禁忌症2.1 严重电解质紊乱2.2 肾功能不全2.3 低血容量状态2.4 严重肝功能不全2.5 妊娠或哺乳期四、常见利尿剂的剂量和给药途径1.呋塞米类利尿剂的剂量和给药途径2.噻嗪类利尿剂的剂量和给药途径3.钾保留利尿剂的剂量和给药途径五、利尿剂应用时的注意事项1.患者监测1.1 尿量监测1.2 体重监测1.3 血液电解质监测1.4 肾功能监测2.不良反应及处理2.1 低血压和体液电解质紊乱2.2 药物相互作用六、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1.利尿剂用药指南2.利尿剂常见不良反应记录表3.利尿剂监测表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附表中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标识。

2.法律名词及注释的详细说明。

利尿剂的应用

利尿剂的应用
1
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利尿剂
作用:排出潴留的钠和水可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从 而改善肺淤血,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 注意:利尿不可过快、过强,以免引起有效循环血容 量下降,而已衰竭的心脏不适应,导致心功能进一步 失代偿。 轻度心衰:限盐6-7g/d,给予噻嗪类利尿剂。 心衰较重:限盐<2.5g/d,给予袢利尿剂。 顽固性水肿:袢利尿剂+螺内酯(25-100mg/d)。一些 RCT证实螺内酯可改善mg 静推 入院第4-5天 呋塞米200mg 静推 入院第6-7天 呋塞米400mg 静推
问题:该患者利尿效果差,是否需要更换利尿剂? 1 应用利尿剂需监测哪些指标?
背景介绍
肾小球 近曲小管
远曲小管
入球小动脉
集合管
肾脏基本结构 2
背景介绍
类别 ①渗透性利尿剂 ②碳酸苷酶抑制剂 ③袢利尿剂 ④噻嗪类利尿剂 ⑤保钾利尿剂 代表药物 甘露醇、山梨醇、甘油 乙酰唑胺 呋塞米、布美他尼、依 他尼酸、托拉塞米 氯噻嗪、氢氯噻嗪、吲 达帕胺 螺内酯、氨苯蝶啶、阿 米洛利 主要作用部位 细段 近曲小管 髓袢升支粗段 远曲小管起始部 远曲小管后段及集 合管起始部
1
水肿患者应用利尿剂
1.肾病综合征 利尿治疗的复杂因素: 1)水肿产生有两种状况:由于体液流向组织间液导致 低血容量或由于肾脏潴钠导致容量过度。 2)低白蛋白血症对袢利尿剂的影响:①血浆白蛋白下 降使血容量下降,肾血流量下降,运送至肾脏的药物 量减少。②血白蛋白下降使结合的呋塞米减少,游离 的呋塞米在近曲小管S1段被分解代谢。③原尿中滤过 的白蛋白与S2段分泌的呋塞米相结合,使呋塞米与 Na+—K+—2Cl-转运蛋白结合减少,减弱呋塞米的疗效。 3)血容量不足引起RAAS兴奋性增高,导致肾脏灌注不 足,加重肾损害及引起利尿剂抵抗。

速尿的功能主治与用法用量

速尿的功能主治与用法用量

速尿的功能主治与用法用量1. 功能与主治•功能:速尿是一种利尿剂,通过增加尿液排出量,减少体液潴留,达到治疗水肿的效果。

它主要作用于肾小管,增加尿液中的钠、氯离子以及尿酸的排泄,从而达到利尿的效果。

•主治:速尿主要用于治疗与水钠潴留有关的疾病,包括:–高血压性水肿:速尿能够通过增加尿液排出量,减少血管内液体积,降低血压,从而治疗高血压性水肿。

–肝硬化腹水:速尿能够通过增加尿液排出,减少腹腔内液体积,达到减轻腹水的效果。

–急性肾功能衰竭:速尿能够通过增加尿液排出,促进肾小管的排泄功能,从而改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症状。

2. 用法与用量•速尿通常以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使用。

•口服速尿:速尿片常用於高血压性水肿和轻度肝硬化腹水等病情。

用法如下:–初始剂量:成人一般每天口服20-40毫克,分2-3次服用。

–维持剂量: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剂量可根据医生的指导逐渐增加。

–儿童剂量:根据儿童体重和具体病情确定。

•静脉注射速尿:适用于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病情。

用法如下:–初始剂量:成人每天静脉注射20-40毫克,分2-3次给药。

–维持剂量: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剂量可根据医生的指导逐渐增加。

–儿童剂量:根据儿童体重和具体病情确定。

•用法注意事项:–尽量避免在晚上临近睡觉时使用,以免频尿影响睡眠。

–定期测量血压和体重,以便掌握用药效果。

3. 注意事项•在使用速尿时,需注意以下事项:–对速尿过敏者禁用;–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在长期使用速尿过程中,需定期监测电解质、肾功能及尿液排出量等指标;–速尿的剂量需根据具体病情、病程及体质等因素由医生调整;–在使用速尿过程中,需注意避免饮水过多,以免引起过度脱水;–长期使用速尿时,需注意预防低钾血症等副作用,并适时进行电解质补充。

以上是关于速尿的功能主治与用法用量的相关信息。

如果您有使用速尿或其他药物的需求,请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并注意遵守医嘱。

利尿剂

利尿剂
1、电解质紊乱 特别是低钾,与保钾利尿药 合用可防止。
2、高尿酸血症 痛风患者慎用。 3、代谢变化:高血糖 - 可能抑制胰岛素分
泌及葡萄糖利用;高血脂。
螺内酯(spironolactone ,安体舒 通 antisterone)
【作用原理】
与醛固酮竞争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细胞浆内醛固酮受体,抑 制K+-Na+交换。
利尿剂

尿

分 类 及
强中弱 效效效 利利利 尿尿尿
作 剂剂剂



呋塞米(flurosemide ,呋喃苯胺酸)
【作用原理】髓袢利尿药 阻断髓袢升枝粗段髓质及皮质部K+、Na+-2Cl共同转运载体蛋白,抑制管内正电位形成,减 少Ca2+、Mg2+吸收,大量Na+在远端促进K+Na+交换,抑制肾脏尿稀释和浓缩功能。
常用脱水药
20%甘露醇 25%山梨醇 50%葡萄糖 尿素 【特点】 1.静脉注射后不透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 2.经肾小球滤过。 3.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利用高渗透压带走水。
【药理作用特点】
起作用慢(1天显效),久(3~4天达高峰,停药后维持 5~6天),弱(最弱的利尿药抑制2%的钠),保钾排钠。
【临床应用】
1、醛固酮升高的顽固性水肿 肝硬化和肾病综合征性水肿。 2、与氯噻嗪类利尿药合用可达到增加尿量和保钾效果。
氨苯喋啶(triamterene)
【药理作用特点】 与安体舒通相比,作用部位相同,强度类似, 原理不同(抑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重摄 取,从而抑制K+-Na+交换)。 【临床应用】 1、与强效和中效利尿药合用增加疗效和保钾。 2、对氢氯噻嗪和安体舒通无效病例仍有效。
【药理作用】
1、呋塞米为高效利尿药 利尿特点:迅速 (注射5分钟起效)、强大(可达40ml 、 分钟)、短暂(5小时左右)。

利尿药的分类依据

利尿药的分类依据

利尿药的分类依据
利尿药的分类依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作用机制:根据药物对肾脏的作用方式,利尿药可以分为以
下几类:
- 高渗利尿剂:通过增加肾小管内溶质的浓度,使尿液中的溶
质也增加而达到利尿效果,如甘露醇;
- 袢利尿剂:阻断肾小管对氢、钠、氯离子等的重吸收,减少
尿液中的钠的重吸收,如袢利尿酮(呋塞米);
- 碳酸酐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碳酸酐酶的活性,减少肾小管对
氢离子的分泌,从而减少尿液中氢离子的排泄,如乙酰唑胺(氨唑胺);
- 钾潴留利尿剂:增加尿液中的钠的排泄的同时,减少尿液中
的钾的排泄,如双氢克嗪;
- 海洛因;
- 利尿酸血症。

2.治疗适应症:根据药物治疗的具体适应症,利尿药可以分为
以下几类:
- 流行性感冒利尿剂:用于缓解流感引起的充血和浮肿等症状,如利尿酸血症;
- 急性肾功能衰竭利尿剂: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
如袢利尿酮;
- 高血压利尿剂:用于治疗高血压患者,如利尿酸血症;
- 其他疾病利尿剂:根据其他疾病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利尿药物,如利尿酸血症。

3.药物的化学结构: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特点进行分类,如噻嗪类利尿剂、酮噻嗪类利尿剂、噺啉类利尿剂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利尿药物具有不同的适应症和副作用,使用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利尿剂

利尿剂

利尿剂在肾病中的合理应用利尿剂的临床运用十分广泛, 在肾脏疾病中常显示出它独特的作用。

但由于各类利尿药作用特点上的不同,临床运用有很大差异,应用不当,常可引起血容量锐减以及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使病情加重。

1 急性功能衰竭速尿在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ARF) 上目前仍有争论, 但临床上已作为常规使用, 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用药时间, 早期大剂量使用有时可防止ARF 的发生, 显示出速尿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因为速尿可使肾内血管扩张的前列腺素合成增加, 从而降低血管阻力, 使肾血流量重新分配, 从髓质回到皮质。

然而对于速尿使用的剂量各有分歧,钱氏认为对肾前性少尿时速尿开始剂量为20 0mg ,观察2 小时如无尿量增加再给400mg ,一日量可达2g。

广州南方医院张训教授认为,根据近年来观察速尿剂量大小与作用的关系似“S”形曲线, 当达到一定剂量时(400mg/ d) 即进入平顶期, 如再增加剂量, 其利尿作用无明显增强, 这取决于少尿期是否有水肿及肾小管的损害程度, 强调早期使用。

渗透性利尿甘露醇对ARF 的早期保护作用的说法已有报道, 因为甘露醇有稀释血浆、增加循环血容量、提高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并能抑制血管收缩物质,使肾血管扩张,急剧减少肾素的产生而改善肾脏的微循环, 提高小管内渗透压而起到冲刷作用, 早期有利于肾功能恢复。

但甘露醇对严重失水、失盐、血容量不足和尿路梗阻所造成的肾衰,使用时可加重细胞脱水,导致病情恶化;另一方面,使用时间过长, 剂量过大也未证实有效, 且可使肾血管及肾小管细胞膜通渗性改变,造成肾组织水肿,肾小管受压、闭塞、变性的所谓“甘露醇性肾病”。

2 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CRF) 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个临床综合征。

常发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故如何合理使用利尿剂的问题已引起关注。

目前的看法认为①肾衰少尿时,极易导致水潴溜,产生稀释性低钠血症。

若水肿严重, 除了对严格控制水的摄入外, 可试投速尿100~200mg 静注;若肾功能损害严重, 速尿疗效不佳, 不宜过多应用,可试用20 %甘露醇200ml 口服以达到排出更多的水分或进行透析清除。

急性肾功能衰竭(外科)

急性肾功能衰竭(外科)

急性肾功能衰竭(外科)【概述】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继发于休克、创伤、严重感染,溶血和中毒等病因的急性肾实质损害的总称,是一个综合症。

它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肾小管坏死,临床上出现少尿或尿闭,并伴有严重的水、电解质和体内代谢紊乱及尿毒症。

近年来有另一种尿量正常或尿量较多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其特点是尿量正常或较多,但氮质血症逐日加重乃至尿毒症,称为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诊断】手术、创伤、休克、出血等病因的基础上发生少尿与无尿是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线索。

若每小时尿量低于17毫升或24小时内尿量少于400毫升;或低血压经抗休克治疗,补足血容量达3小时以上,尿量仍在每小时17毫升以下,甚至24小时内尿量少于100毫升,均可以认为已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应立即进一步检查,进行鉴别及明确诊断。

(一)开始期1.血容量不足的诊断:①有失血、休克、脱水等病史。

②血压低或正常,脉压小,脉搏增快。

③尿量少,但比重在1.020以上,尿常规检查正常。

④中心静脉压低于6厘米水柱。

⑤行液体补充试验后尿量增加。

2.肾血管痉挛的诊断:①纠正血容量不足后,脱水和休克的体征消失,但尿量仍少。

②尿比重在1.020以上,尿常规正常,或出现少数玻璃样及细颗粒管型。

③对液体补充试验无反应。

④静脉滴注利尿合剂后,由于解除肾血管痉挛,尿量可增多。

利尿合剂的组成如下:⑤甘露醇试验阳性;用20%甘露醇25~50克静注后每小时尿量超过40毫升即提示肾小管功能存在,为肾血管痉挛所致的肾前性少尿症。

(二)少尿或无尿期的诊断标准1.无血容量不足的征象,血压正常或偏高。

2.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或1小时尿量少于17毫升。

3.尿比重固定于1.010上下,一般不高于1.010.4.尿蛋白阳性,尿检有红细胞、粗颗粒管型,大量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上皮细胞管型,有的出现血红蛋白尿及色素管型。

5.尿钠含量常超过40毫当量/升,至少不低于30毫当量/升。

6.血钾、非蛋白氮上升较快而明显。

利尿剂的分类

利尿剂的分类

利尿剂一、袢利尿剂(高效)呋噻米(速尿,呋喃苯胺酸)、依他尼酸(利尿酸)、布美他尼、托拉塞米(一)药理作用1.利尿作用:抑制髓袢升支粗段 Na+-K+-2Cl-共转运子,因而抑制尿中 NaCl 重吸收,降低肾稀释及浓缩功能。

最终大量Na+、K+、Cl-、Mg2+、Ca2+ 随尿排出。

2.扩血管直接扩张血管床影响血流动力学,对心衰患者能迅速增加静脉血容量,降低左室充盈压,减轻肺淤血;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

促进肾脏前列腺素合成,非甾体类抗炎药干扰利尿作用。

(二)临床应用1.严重水肿:心、肝、肾性水肿的治疗;2.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利尿→血容量及细胞外液↓ →回心血量↓ 扩张静脉→回心血量↓ → 肺水肿减轻;利尿→血液浓缩→ 血浆渗透压↑→减轻脑水肿。

尤其适用于脑水肿合并左心衰。

3.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衰时,尿量和 K+排出↑,减少肾小管的萎缩和坏死。

4.高钙血症,高血压危象的辅助治疗5.加速毒物排泄。

(三)不良反应1.水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低血钠,低氯性碱中毒,低钾血症、低血镁。

注意补钾和合用留钾利尿药。

2.耳毒性耳鸣、听力下降或暂时性耳聋。

依他尼酸最易引起,肾功不全或听力缺陷时用布美他尼。

3.高尿酸血症呋噻米与有机酸竞争同一排泄途径,使尿酸排出减少;同时细胞外液容积减少导致近曲小管对尿酸盐重吸收增加,导致高尿酸血症而诱发痛风。

4.其他高血糖、高血脂、胃肠出血,消化道症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皮疹、嗜酸细胞增多、间质性肾炎等)。

注意:五低三高二、噻嗪利尿剂(中效)噻嗪类(有噻嗪环):氯噻嗪、氢氯噻嗪氢氟噻嗪、卞氟噻嗪、环戊噻嗪类噻嗪(无噻嗪环):氯噻酮、吲哒帕胺、美托拉宗(一)药理作用利尿作用抑制远曲小管近端 Na+-Cl-共转运子,抑制 NaCl 再吸收。

远曲小管 Na+的增加,促进 K+-Na+交换,排出 Na+、K+、Cl-增多;促进基质膜 Na+-Ca2+交换→ Ca2+ 重吸收↑,减少尿钙含量;促进肾脏前列腺素合成,非甾体类抗炎药干扰利尿作用。

甘露醇停药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甘露醇停药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甘露醇停药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甘露醇是一种常用的渗透性利尿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特别是在治疗脑水肿、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过程中。

然而,长期或过量使用甘露醇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在使用甘露醇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使用标准和停药标准。

本文将重点探讨甘露醇的停药标准,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掌握甘露醇的使用方法,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将会对本文的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让读者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文章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甘露醇停药标准的重要性和背景进行介绍,引发读者的兴趣。

在正文部分,将具体介绍甘露醇的作用、使用标准以及停药标准,为读者提供系统的知识。

在结论部分,将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并给出对甘露醇使用的建议和未来展望。

文章结构的清晰性和逻辑性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章的内容。

文章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甘露醇停药标准,以帮助医护人员正确使用甘露醇,并规范其停药流程。

通过对甘露醇的作用、使用标准以及停药标准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决策参考,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获得最佳效果。

同时,希望通过本文的展示,提高对甘露醇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其在临床应用中的规范化和合理化。

2.正文2.1 甘露醇的作用甘露醇是一种常用的利尿剂和渗透性利尿剂。

它能够通过增加尿液的渗透压,促使水分从组织和细胞内排出,从而达到利尿的效果。

甘露醇还具有降低颅内压和眼压的作用,常被用于治疗脑水肿和青光眼等疾病。

除此之外,甘露醇还可用于急性肾损伤的治疗。

通过减少肾小管重吸收,促进尿液排出,降低肾脏对透明质酸的吸收,改善肾脏微循环和氧供,从而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总的来说,甘露醇在临床上有利尿、降颅内压、保护肾脏等多种作用,是一种重要的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掌握适当的使用标准和停药标准,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2 甘露醇的使用标准甘露醇是一种常用的渗透性利尿剂,主要用于治疗脑水肿、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急性肾功能不全等症状。

临床肾功能不全患者利尿剂剂量调整、利尿剂抵抗处理及总结

临床肾功能不全患者利尿剂剂量调整、利尿剂抵抗处理及总结

临床肾功能不全患者利尿剂剂量调整、利尿剂抵抗处理及总结利尿剂是一类促进电解质和水从体内排出的药物,是治疗细胞外体积增加或水肿的主要选择,其中排钠利尿剂是最常用的药物之一。

根据利尿剂根据作用位置和机制的不同,利尿剂主要分为作用于近曲小管的药物(如乙酰唑胺)、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的药物(如呋塞米、托拉塞米、布美他尼)、作用于远曲小管起始部的药物(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作用于皮质集合管、连接管起始部及远曲小管后段的药物(如螺内酯、依普利酮)、作用于集合管的药物(如托伐普坦)和渗透性利尿剂(如甘露醇)。

肾功能不全患者利尿剂剂量调整1. 袢利尿剂肾血流量下降致使到达作用靶点的药量下降,原尿中Na+量减少,而且健存肾单位代偿性 Na+重吸收增强, eGFR越低,剂量上调幅度就越大。

对于 eGFR>30 mL/min/1.73m²的患者,最大有效剂量约为 80 mg 静脉用呋塞米、2~3mg 布美他尼或 20~50 mg 托拉塞米。

对于 eGFR<30 mL/min/1.73m²的患者,最大有效剂量约为 200 mg 静脉用呋塞米、8~10 mg 布美他尼或 50~100 mg 托拉塞米。

大剂量应用袢利尿剂对于急性肾衰竭患者没有益处,不应在急性肾衰竭时应用呋塞米作为预防或治疗用药。

袢利尿剂在临床中针对急慢性肾病患者常规起始剂量、最大有效剂量以及每日最大剂量。

2.噻嗪类利尿剂所有利尿剂对肾功能受损患者的疗效都降低。

噻嗪类和袢利尿剂都必须到达肾小管管腔才能起效,这一过程由近端小管中的有机酸转运蛋白介导。

随着GFR 降低,有机酸水平升高,而这些酸会与利尿剂竞争转运进入肾小管管腔。

噻嗪类利尿剂与不断增多的有机酸竞争的能力不及袢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对GFR<30 mL/min/1.73m²的患者作用差,不宜应用。

液体潴留在CKD 患者的血压升高中起主要作用,对这类患者常使用袢利尿剂作为降压药,而非噻嗪类利尿剂。

利尿剂

利尿剂

通用名规格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呋塞米片20mg 1、水肿性疾病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肾脏疾病(肾炎、肾病及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尤其是应用其他利尿药效果不佳时,应用本类药物仍可能有效。

与其他药物合用治疗急性肺水肿和急性脑水肿等。

2、高血压 一般不作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首选药物,但当噻嗪类药物疗效不佳,尤其当伴有肾功能不全或出现高血压危象时,本类药物尤为适用。

3、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 用于各种原因导致肾脏血流灌注不足,例如失水、休克、中毒、麻醉意外1、成人(1)治疗水肿性疾病。

起始剂量20~40mg qd,必要时6~8小时后追加20~40mg。

最大剂量虽可达每日600mg,但一般应控制在100mg以内,分2~3次服用。

部分患者剂量可减少至20~40mg,隔日1次,或每周中连续服药2~4日,每日20~40mg。

(2)治疗高血压。

起始每日40~80mg,分2次服用。

(3)治疗高钙血症。

每日80~120mg,分1~3次服。

2、小儿治疗水肿性疾病,起始按体重2mg/kg,口服,必要时每4~6小时追加1~2mg/kg。

新生儿应延长用药间隔。

1、常见与水、电解质紊乱有关、尤其是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时,如体位性低血压、休克、低钾血症、低氯血症、低氯性碱中毒、低钠血症、低钙血症。

2、少见过敏反应、视觉模糊、黄视症、光敏感、头晕、头痛、钠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胰腺炎、肌肉强直等,骨髓抑制导致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再生障 碍性贫血,肝功能损害,指(趾)感觉异常,高糖血症,尿糖阳性,原有糖尿病加重,高尿酸血症。

耳鸣、听力障碍多见于大剂量静脉快速注射时(每分钟剂量大于 4~15mg),多为暂时性,少数为不可逆性,尤其当与其他有耳毒性的药物同时应用时。

在高钙血症时,可引起肾结石。

托拉塞米5mg 1、因充血性心衰引起的水肿;2、原发性高血压。

1、充血性心衰:起始剂量为10mg qd,根据病情需要可将剂量增至每次20mg qd。

急性肾功能衰竭怎么治疗好-教你四方法

急性肾功能衰竭怎么治疗好-教你四方法

急性肾功能衰竭怎么治疗好?教你四方法肺水肿"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gt;在临床上,急性肾功能衰竭很容易对人们的生命构成威胁,一般来讲,人们在发现自己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后,其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1.积极控制原发病因、去除加重急性肾损伤的可逆因素急性肾损伤首先要纠正可逆的病因。

对于各种严重外伤、心力衰竭、急性失血等都应进行相应的治疗,包括扩容,纠正血容量不足、休克和控制感染等。

停用影响肾灌注或肾毒性药物。

注意调整药物剂量,如有可能检测血清药物浓度。

★2.维持机体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1)维持体液平衡在少尿期,患者容易出现水负荷过多,极易导致肺水肿。

严重者还可出现脑水肿。

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重、血压和心肺症状与体征变化,严格计算患者24小时液体出入量。

补液时遵循“量入为出”的原则。

每日补液量=显性失液量+不显性失液量-内生水量。

如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则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尽早进行透析治疗。

(2)纠正高钾血症当血钾超过6.0mmol/L,应密切检测心率和心电图,并紧急处理:10%葡萄糖酸钙缓慢静注;11.2%乳酸钠静脉注射,伴代谢性酸中毒者可给5%的碳酸氢钠静脉滴注;25%葡萄糖200ml加普通胰岛素静脉滴注;应用口服降钾树脂类药物或呋塞米等排钾利尿剂促进尿钾排泄。

如以上措施无效,尽早进行透析治疗。

(3)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如HCO3-低于15mmol/L,可根据情况选用5%碳酸氢钠静脉点滴,对于严重酸中毒患者,应立即开始透析治疗。

(4)其他电解质紊乱如果体重增加,钠应限制,若钠正常,水不应限制。

如出现定向力障碍、抽书、昏迷等水中毒症状,可给予高渗盐水滴注或透析治疗。

对于无症状性低钙血症,不需要处理。

纠正酸中毒后,常因血中游离钙浓度降低,导致手足抽搐,可给予10%葡萄糖酸钙稀释后静脉注射。

★3.控制感染一旦出现感染迹象,应积极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可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对肾无毒性或毒性低的药物,并按eGFR 调整剂量。

利尿剂的应用

利尿剂的应用
利尿剂的应用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25岁,以“双下肢水肿3月余,胸闷、气 促3天”为主诉入院。入院后诊断为肾病综合症。入院 后给予降尿蛋白、改善循环、保护肾功能、利尿、强 心、扩血管等治疗。其中利尿剂的应用及效果如下:
日期 入院第1天 药物剂量 呋塞米40mg 静推 出入量 入量1300ml,尿量 1600ml 入量1300ml,尿量 2000ml 入量1300ml,尿量 2000ml 入量1300ml,尿量 2100ml 效果 胸闷气促及水肿 无好转。 胸闷气促稍好转, 水肿无消退。 同前。 同前。
1
水肿患者应用利尿剂
1.肾病综合征 利尿治疗的复杂因素: 1)水肿产生有两种状况:由于体液流向组织间液导致 低血容量或由于肾脏潴钠导致容量过度。 2)低白蛋白血症对袢利尿剂的影响:①血浆白蛋白下 降使血容量下降,肾血流量下降,运送至肾脏的药物 量减少。②血白蛋白下降使结合的呋塞米减少,游离 的呋塞米在近曲小管S1段被分解代谢。③原尿中滤过 的白蛋白与S2段分泌的呋塞米相结合,使呋塞米与 Na+—K+—2Cl-转运蛋白结合减少,减弱呋塞米的疗效。 3)血容量不足引起RAAS兴奋性增高,导致肾脏灌注不 足,加重肾损害及引起利尿剂抵抗。
1
利尿剂抵抗
第5步:药物应用是否合理。是否合用NSAIDs类; Ccr≥30ml/min,噻嗪类;Ccr<30ml/min,袢利尿剂。 第6步:用药剂量、给药方式、种类。 《肾脏病学》建议最大剂量: 肾病综合症 80-120mg/d; 慢性肾功能损伤 GFR20-50ml/min,80-160mg/d; GFR<20ml/min,200mg/d。 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损伤250-400mg/d。 给药方式:是否一日内分次给予或持续静点。 种类:可考虑布美他尼和托拉塞米。 第6步:联合用药。袢利尿剂+噻嗪类:有较多的临床 观察或前瞻对照研究证实有明显钠利尿作用。袢利尿 剂+螺内酯:利尿、改善预后。

利尿剂临床应用建议

利尿剂临床应用建议

02
利尿剂概述
利尿剂的定义和分类
利尿剂
一类促进肾脏产生尿液的药物,常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高 血压、心力衰竭和水肿等。
分类
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利尿剂可分为噻嗪类、袢利尿剂、保钾 利尿剂等。
利尿剂的作用机制
噻嗪类
抑制远曲小管近端NaCl重吸 收,从而增加远曲小管的
NaCl浓度,进而增加KCl的重 吸收。
利尿剂临床应用建议
2023-10-29
目录
• 引言 • 利尿剂概述 • 利尿剂在各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 利尿剂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目录
• 利尿剂的合理使用及注意事项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等 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而利尿剂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预防措施
长期使用利尿剂可预防肝硬化腹水的发生和复发。
肾脏疾病
要点一
肾病综合征
利尿剂可用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促进尿蛋白的减少和 肾功能恢复。
要点二
慢性肾功能不全
利尿剂可减轻肾脏负担,改善肾功能,延缓慢性肾功能 不全的进展。
术后水肿
术后水肿
利尿剂可用于术后水肿的治疗,促进水肿 的消退。
VS
预防措施
术前使用利尿剂可预防术后水肿的发生。
脑水肿
脑水肿治疗
利尿剂可用于脑水肿的治疗,促进脑组织 的水分排出。
预防措施
在某些情况下,如颅脑外伤或颅内手术后 ,可预防性使用利尿剂以降低颅内压。
04
利尿剂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措施
低钠血症
总结词
低钠血症是利尿剂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可 能导致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

利尿剂临床使用范文

利尿剂临床使用范文

利尿剂临床使用范文利尿剂是一类能够增加尿液排泄量的药物,也被称为尿量增加药物。

利尿剂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于肾脏,促进尿液的形成和排泄,从而起到排除体内多余水分和电解质的作用。

在临床上,利尿剂广泛用于治疗各种与水盐代谢有关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衰、肾脏疾病等。

根据其作用机制的不同,利尿剂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噻嗪类利尿剂、袢利尿剂和渗透性利尿剂等。

这些利尿剂分别通过不同的途径作用于肾脏,起到不同的利尿效果和适应症。

噻嗪类利尿剂是最常用的利尿剂之一,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和水肿等疾病。

噻嗪类利尿剂通过抑制肾小管对钠、氯的重吸收,增加它们的排泄量,从而排除体内多余的盐分和水分。

此外,噻嗪类利尿剂还可以减少尿酸的重吸收,对于痛风等尿酸代谢异常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袢利尿剂是另一类常用的利尿剂,主要用于治疗心衰等心脏疾病。

袢利尿剂通过阻断肾脏对盐和水的重吸收,增加其排泄量。

相比噻嗪类利尿剂,袢利尿剂的利尿效果更强,但作用时间较短,通常需要多次给药。

渗透性利尿剂主要是通过增加肾单位的渗透压,使肾小球滤过膜的渗透压增加,从而促使水分从肾小球滤过膜进入肾小管,增加尿液的产生。

常用的渗透性利尿剂包括甘露醇等,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肾衰竭、颅脑损伤等疾病。

利尿剂的临床使用要根据不同疾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通常会选用噻嗪类利尿剂作为首选药物,以减少体内水分和盐分的负荷,从而降低血压。

对于心衰患者,常采用袢利尿剂以减轻心脏负荷和水肿程度。

而对于急性肾衰竭等疾病,渗透性利尿剂则可以促进尿液的形成,从而促进废物和毒素的排出。

但利尿剂并非对所有病情都适用,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利尿剂的禁忌症或副作用。

例如,利尿剂不适用于肾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因为这可能进一步加重肾脏的负担。

此外,长期应用利尿剂也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低血钾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应用利尿剂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肾功能、电解质平衡等多个因素,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利尿剂在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明确利尿剂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05年—2007年间2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男16例,女4例。

其中12例尿比重测定值在1.014—1.018之间,8例尿比重在1.010—1.014之间,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早期合理调整选用利尿剂收到了较好效果。

结果 20例中9例痊愈,5例转为慢性肾功能不全,6例死亡,使死亡率由原来的40—50%下降为30%。

结论利尿剂早期合理应用可改善(arf)的愈后。

【关键词】呋塞米针、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比重
【中图分类号】r58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008-026-02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在确诊后病死率较高,约为40—50%,其死亡原因与原发基础病的严重程度、治疗及时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我们临床观察早期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措施包括补液、利尿、血管扩张剂、保护肾功能等。

本文就2004—2007年收治的急性肾衰20例利尿剂应用的体会作一介绍。

⒈资料与方法
1.1 分析人群 20例均为住院病人,所有病人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确诊为arf。

其中早期arf12例,尿比重测定值在1.014—1.018之间,8例尿比重在1.010—1.014之间。

20例中男14例,女6例,年龄40—81岁。

1.2 原发基础疾病感染性休克8例,失血性休克3例,肺心病心
衰4例,冠心病心衰2例,心肌病心衰1例,严重腹泻脱水1例,庆大霉素药物性肾损1例。

20例在综合治疗及补液、护肾对症处理的基础上早期合理调整选用了利尿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3 具体方法在补足血容量而尿量仍少于17ml/h开始给予甘露醇、呋塞米针等治疗。

甘露醇为20—25g,静注或静滴观察2—3小时,如尿量增加可重复使用,不增加则用上述剂量再重复一次,并用呋塞米100—200mg静脉滴注,再观察2—3小时,如尿量仍不增加则再用呋塞米200—300mg静注或静滴,若2小时后尿量仍不增加则表示利尿剂治疗无效,不再继续应用。

此时开始加用多巴胺和酚妥拉明。

1.4 使用方法多巴胺20mg加酚妥拉明10mg加5%葡萄糖60ml微量汞静脉注射维持12小时。

⒉结果
20例中有9例痊愈,5例转为慢性肾功能不全,6例死亡,使死亡率由原来的40—50%下降为30%。

抢救成功的14例多数为早期肾衰,尿比重在1.014—1.018之间者为12例,比重<1.015者仅2例。

⒊讨论
arf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迅速减退,临床以突然少尿、氮质血症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急性尿毒症综合症。

arf可分为肾前性、肾性、肾后性三大类,临床上一般为肾前性者多见。

肾前性arf主要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容量不足和循环衰竭引起的肾血流灌注量不足而导致肾功能损害,若及时的纠正血容量
不足使肾血流灌注改善时,则肾功能得以改善,但若休克严重或持
续时间较长,则可以导致肾脏的器质性损害——肾小管坏死。

利尿剂、甘露醇、呋塞米早期合理应用可明显改善肾功能,降低病死率。

其机理可分为⑴甘露醇能降低入球小动脉的阻力,增加肾血流量而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改善肾脏功能。

⑵影响肾小管的逆流倍增系统,使髓袢升支对氯化钠的重吸收减少,破坏髓质高渗性的形
成而产生利尿。

⑶减轻因缺血或毒素所致的肾小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⑷由于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流速加快使细胞碎片及已形成的管型冲走,而呋塞米能使肾内扩张血管的前列腺素合成增加,肾内血流重新分配,从而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减轻肾间质水肿,此外呋塞米还可以减少髓袢对氯化钠的重吸收而产生利尿,多巴胺和酚妥拉明能解除肾血管痉挛,增加肾血流量,从而改善肾缺血增加尿量。

因而我们认为在arf的早期或前期合理使用利尿剂(甘露醇、速尿)或/和加用血管扩张剂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用药较晚效果较差。

(责任审校:陈克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