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知觉
深度直觉测试实验报告
![深度直觉测试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612378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a3.png)
一、实验背景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它是人类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度知觉的准确性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以及运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研究深度知觉的能力,本实验采用深度知觉测试仪,对被试进行深度知觉能力的测定。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被试的深度知觉能力水平;2. 探讨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的差异;3. 分析性别对深度知觉能力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深度知觉测试仪(EP503);2. 被试者: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6名,年龄:20,性别:女。
四、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自变量为深度知觉能力,因变量为被试者对深度知觉的判断准确率。
2. 实验步骤:(1)将被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人,分别进行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测试;(2)单眼测试:让被试者戴上单眼视力矫正眼镜,观察深度知觉测试仪上的物体,根据物体的远近进行判断;(3)双眼测试:让被试者观察深度知觉测试仪上的物体,根据物体的远近进行判断;(4)记录被试者对深度知觉的判断准确率。
五、实验结果1. 单眼深度知觉测试结果:(1)平均准确率为60.00%;(2)最小准确率为20.00%,最大准确率为90.00%。
2. 双眼深度知觉测试结果:(1)平均准确率为80.00%;(2)最小准确率为50.00%,最大准确率为95.00%。
3. 性别对深度知觉能力的影响:(1)女性平均准确率为78.00%,男性平均准确率为75.00%;(2)性别对深度知觉能力的影响不显著(p>0.05)。
六、实验结论1. 被试者的深度知觉能力普遍较好,平均准确率较高;2. 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眼;3. 性别对深度知觉能力的影响不显著。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者的深度知觉能力普遍较好,可能与被试者长期接受视觉训练有关;2. 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眼,这与双眼视差、双眼辐合等生理机制有关;3. 性别对深度知觉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可能与实验样本量较小有关。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d49a81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7.png)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引言深度知觉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致力于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和感知图像或视频中的三维空间信息。
深度知觉技术的应用广泛,包括机器人导航、自动驾驶、虚拟现实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探索深度知觉算法的效果,并对两种常见的深度知觉技术进行比较。
方法本实验使用了两种深度知觉技术,分别是结构光和立体视觉。
结构光是一种通过投射特殊光源模式并观察反射光线变化来测量物体表面形状的方法。
立体视觉则是通过两个或多个摄像头来捕捉同一场景的多个视角,并通过计算视差来估计深度信息。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组三维模型,包括不同形状的物体,并在实验室的实验环境中进行了拍摄。
对于结构光方法,我们使用了投影仪来投射结构光,然后使用摄像头来捕捉物体被结构光照射后的反射光线。
对于立体视觉方法,我们使用了两个摄像头并将它们放置在不同的角度以捕捉物体的不同视角。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比分析两种深度知觉技术的结果,我们发现结构光方法在捕捉物体表面形状方面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
结构光方法能够通过投射特殊的光源模式来获取物体表面的详细结构,并通过分析光线的反射情况来测量出物体的深度信息。
这使得结构光方法能够准确地还原物体的形状,尤其适用于对具有复杂几何形状的物体进行深度感知。
然而,结构光方法的缺点是对光照条件的敏感性较高。
在光照不均匀或光源投射不均匀的情况下,结构光方法可能会出现误差较大的情况。
此外,结构光方法还需要较为复杂的设备和校准过程,使得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比之下,立体视觉方法的优势在于其相对简单且灵活的设备配置。
通过使用两个摄像头并利用视差来计算深度信息,立体视觉方法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物体的深度感知。
立体视觉方法不依赖于光源和投射设备,因此可以在各类环境下使用。
然而,立体视觉方法在对复杂的物体几何形状进行深度感知时可能存在较大的挑战。
结论本实验通过比较结构光和立体视觉两种常见的深度知觉技术,探索了它们在物体深度感知方面的优劣势。
关于深度知觉的理解
![关于深度知觉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c0fc790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77.png)
关于深度知觉的理解深度知觉,也称深度认知,是人类在思考、理解和行动时所拥有的一种深层次的思维能力。
其特点是形象化、复杂、综合性强,可以在脑海中连接多种事物,能够主动回想和分析已知事物,以获取新的知识。
深度知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是非常显著的,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提高学习能力,增强个人的创造力和行动力,甚至能改善脑细胞的运作状态。
深度知觉发源于古代中国的思维方式。
在中国的古代哲学,例如《论语》,有一些观念被认为是有着深度知觉的,比如“要保护个人,切不容有罪;在大众前行,不可犯错;要尊重智慧,不可轻易否定。
”这类思维方式倡导着一个人传承知识、探究历史背景,以及整体理解事实等。
深度知觉涉及到脑科学领域,它可以让脑部细胞更有效地运作。
大脑中有两种主要类型的神经元:抑制性神经元和兴奋性神经元。
抑制性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和抑制兴奋性神经元的活性,从而影响着大脑的整体运作。
兴奋性神经元主要负责赋予大脑新的活力,提高处理信息能力。
研究表明,只有当抑制性神经元与兴奋性神经元同时被激活,大脑才可以全面发挥出它的潜力,产生深度知觉。
深层次的知识理解是人的一种能力,也是学习能力的关键,其实也是创造力的前提。
通过深度知觉,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思考问题,发现潜在的规律,联想到未知的解决方法,更能深入地探讨和解析,突破思维的局限,未来更好地创造有价值的东西。
深度知觉也可以带给我们更有效地应付各种情况。
在处理紧急情况时,如果我们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那么深度知觉就很有用。
它会让我们清楚地理解形势,临场反应,甚至能形成积极的应对策略。
总而言之,深度知觉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通过它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提高学习能力,增强个人的创造力和行动力,甚至能改善脑细胞的运作状态。
它也涉及到脑科学领域,并可以帮助人们从多方面整合信息,形成深刻的认识,使人们更好地适应各种情况,确保生活中的安全性。
深度知觉名词解释
![深度知觉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4aa1a5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8.png)
深度知觉名词解释深度知觉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技术,旨在模拟人类视觉系统。
该技术利用多层次神经网络来学习和分析数据,从而实现自动化的模式识别和分类。
在深度知觉中,有几个概念需要解释:神经网络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类神经系统的计算机系统。
它由一个大量相互连接的简单处理单元组成,可以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并生成相应的输出结果。
神经网络通常分为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
在深度知觉中,神经网络通常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
CNN是一种主要应用于分析图像的神经网络,它能够自动学习和提取图像中的特征。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深度知觉中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其目的是从输入数据中提取有用的特征。
特征提取通常包括两个步骤:卷积和池化。
卷积是将输入数据与一组卷积核进行卷积运算,从而得到一组卷积特征图。
卷积特征图能够表示输入图像中不同局部区域的特征。
池化是将卷积特征图按一定规则进行降采样,从而得到更加简化的特征。
常见的池化操作包括最大池化和平均池化。
模型训练模型训练是深度知觉的核心步骤。
在训练过程中,神经网络使用大量的数据进行模型训练,通过迭代优化神经网络的权值和偏置,从而降低模型的损失函数。
模型训练通常需要进行一些超参数的设置,如学习率、迭代次数、批量大小等。
模型评估模型评估是为了评价训练得到的深度学习模型的性能和泛化能力。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准确率、召回率、F1分数、ROC曲线、AUC等。
在评估中,通常需要将数据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两部分。
利用训练集进行模型训练,然后利用测试集对模型进行测试和评估。
应用领域深度知觉已经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目标检测、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人脸识别等领域。
例如,深度学习可以用于医疗图像识别中,精准识别肿瘤位置和大小等信息。
总之,深度知觉是一项极具前景的技术,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我们期待深度知觉在未来带来更多令人惊喜的发展。
深觉知觉实验报告
![深觉知觉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82bdca9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73.png)
一、实验背景深度知觉,又称深度感或立体感,是指个体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
在日常生活中,深度知觉对于导航、定位、判断物体距离以及运动控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深度知觉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视觉线索、生理机制以及个体经验等。
本实验旨在探讨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并分析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探讨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2. 分析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3. 学习使用深度知觉测试仪测量深度知觉阈限的视差角。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 深度知觉测试仪(EP503)- 随机分配的深度知觉刺激图片- 问卷星在线调查问卷2. 实验对象随机选取30名志愿者,年龄在18-25岁之间,男女比例各半。
3. 实验步骤(1)志愿者先完成一份问卷调查,包括基本信息、视觉经验等;(2)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测试;(3)单眼测试:志愿者用一只眼睛观看刺激图片,判断图片中物体的深度;(4)双眼测试:志愿者同时用两只眼睛观看刺激图片,判断图片中物体的深度;(5)记录志愿者在单眼和双眼测试中的深度知觉判断结果;(6)分析数据,比较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的准确性差异,以及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1. 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的准确性存在显著差异。
双眼深度知觉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眼。
这表明双眼线索在深度知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性别差异在性别差异方面,我们发现性别对深度知觉的影响并不明显。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测试中,表现出的准确性差异没有显著差异。
五、讨论1. 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对深度知觉的影响本实验结果表明,双眼线索在深度知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双眼视差是双眼线索中最重要的线索之一,它能够帮助我们判断物体的深度和距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利用双眼视差来判断物体的深度和距离,例如,在判断楼梯的深度时,我们会利用双眼视差来估算楼梯的高度。
普通心理学深度知觉双眼视差
![普通心理学深度知觉双眼视差](https://img.taocdn.com/s3/m/49556eae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6.png)
深度知觉是指我们感知到的世界是三维的,而不是平面的。深度知觉双眼视 差是其中一种测量方法,这是我们在日常感知中无意中使用的技术。
深度知觉的原理
人眼感知
立体成像
深度知觉原理和我们的眼睛有 关。我们的眼睛位于头的两侧, 每只眼睛看到的图像略微不同。 大脑将这些信息组合在一起, 使我们感觉到深度。
测量方法
深度知觉双眼视差可以使 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如 3D眼镜、立体成像设备等。 这些工具可以让我们在感 知中获得更深刻的信息。
发展历程
深度知觉双眼视差的概念 首次出现在18世纪。不断 发展的技术让我们能够更 好地理解我们周围环境的 深度和维度。
深度知觉的应用领域
1
导航地图
2
地图软件已成为市场上最广泛使用的
深度知觉的原理也涉及到立体 成像技术。这种技术利用眼睛 的双向视觉,通过对图像进行 微小调整,在我们的大脑中呈 现出三维效果。
透视角度
深度知觉原理还被描述为透视 角度。当我们以不同的角度看 一个物体时,我们的视角会产 生微小变化,导致在我们大脑 中创建深度。
什么是深度知觉双眼视差
定义
深度知觉双眼视差是指眼 睛对同一物体看到的视差, 与我们的大脑将这些信息 组合在一起所产生的深度 知觉有关。
深度知觉的未来发展
1
更高清晰度
未来深度知觉技术的核心将是图像质量。高清晰度图像可以更准确地呈现真实世 界的深度感。
2
智能化应用
深度知觉技术将在近未来得到普及,创新的应用将为消费者带来许多有趣,深度知觉技术将建立更精细的图像模型,目标是达到与人类视觉完全一致 的效果。
虚拟现实介绍
深度知觉在VR中的应用
未来趋势
名词解释深度知觉
![名词解释深度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69a0455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1.png)
名词解释深度知觉
嘿,你知道啥是深度知觉不?咱就说,这深度知觉啊,就好比你走在路上,能清楚地分辨出前面的大树离你有多远,是近在咫尺呢,还是有一段距离。
这可重要啦!
比如说,你看到一个球在地上滚,你能一下子就感觉出它是在靠近你还是远离你,这就是深度知觉在起作用呀!你想想看,要是没有深度知觉,那得多吓人啊!你走楼梯都不知道每一级台阶有多高,说不定一脚踩空就摔下去啦!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去爬山。
哎呀呀,那山可真高啊!我们往上爬的时候,就全靠深度知觉来判断脚下的路和周围的环境。
我那朋友还开玩笑说:“要是没有这深度知觉,咱都不知道咋爬山咯!”可不是嘛!在山上的时候,有时候会看到远处的山峰,感觉好远好远,但又能清晰地感觉到它们的存在,这也是深度知觉的功劳呀!
再比如,你开车的时候,得时刻判断车与周围物体的距离吧,这要是没有深度知觉,那还不得出大乱子呀!你能想象你开着车却不知道旁边的车离你有多近吗?那得多危险呐!
深度知觉就像是我们的一个超级能力,默默地帮我们感知这个三维世界。
它让我们能够准确地判断物体的位置和距离,让我们在生活中行动自如。
所以说呀,深度知觉可真是太重要啦,我们可不能小瞧它呀!
我的观点就是:深度知觉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让我
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保障我们的安全和正常生活。
没有它,我们的生活简直无法想象!。
学前儿童深度知觉发展的一般规律
![学前儿童深度知觉发展的一般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590e947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22.png)
一、概述学前儿童是指3至6岁的幼儿,在这个芳龄阶段,他们正处于知觉发展的关键时期。
深度知觉是指儿童对外界事物进行综合分析和理解的能力,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前儿童深度知觉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一般规律。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学前儿童深度知觉发展的一般规律,旨在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有益参考。
二、学前儿童深度知觉的定义及特点深度知觉是指儿童通过比较、概括、归纳等认知活动,对外界事物进行深入的、全面的认知和理解。
学前儿童的深度知觉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丰富的感知体验。
学前儿童通过感官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进行丰富的感觉体验。
2.观察和比较能力的提升。
学前儿童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事物的特点和规律。
3.概括和归纳能力的初步形成。
学前儿童能够初步地进行对外界事物的概括和归纳。
三、学前儿童深度知觉的一般规律1.发展是不平衡的学前儿童深度知觉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即不同深度知觉能力的发展速度不同。
有的儿童在某一方面的深度知觉能力可能较为突出,而在其他方面相对较弱。
这表明在提高学前儿童深度知觉能力时,需要针对其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
2.发展是渐进的学前儿童深度知觉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即并非一蹴而就。
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需要给予儿童足够的时间和机会,通过实践经验和认知活动逐步提升深度知觉能力。
3.发展是建立在感性基础上的学前儿童深度知觉的发展是建立在感性基础上的,即在感知的基础上才能有更高层次的认知活动。
在教育实践中应注重培养学前儿童的感知能力,为其深度知觉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发展是受环境影响的学前儿童深度知觉的发展是受环境影响的。
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能够促进学前儿童深度知觉能力的发展,而不良的环境则会对其深度知觉能力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在教育实践中需要重视环境对学前儿童深度知觉发展的影响。
四、影响学前儿童深度知觉发展的因素1.家庭环境家庭是学前儿童最主要的成长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深度知觉的发展至关重要。
论述深度知觉的概念和线索
![论述深度知觉的概念和线索](https://img.taocdn.com/s3/m/6f16362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6.png)
深度知觉的概念和线索介绍如下:
1.概念:深度知觉是指关于物理远近距离或深度的知觉,也叫距离知觉。
包括立体知觉和距离知觉。
人们不仅能够知觉物体的形状,而且能够知觉
物体的深度和距离。
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它是以视觉和触摸觉的联系为基础的。
深度知觉比形状知觉和大小知觉更为复杂,它依赖许多深度线索。
2.线索:深度知觉的线索包括非视觉线索、单眼深度线索和双眼线索。
•非视觉线索是由其他感觉(主要是动觉)而不是视觉提供的判断深度、距离的依据,包括眼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辐合。
•单眼深度线索有对象重叠(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结构极差)、运动视差和运动透视等。
•双眼线索则依赖于双眼的协同工作,通过比较两个视角的差异来感知深度。
以上是关于深度知觉的概念和线索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ff3bd27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8.png)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深度知觉实验报告引言:深度知觉是人类视觉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使我们能够感知到物体的远近和空间位置。
然而,深度知觉的具体机制和影响因素仍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为了探索深度知觉的特性和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一:大小与深度知觉的关系我们首先对不同大小的物体进行实验,以探究大小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实验中,我们随机选择了一组物体,分别为小球和大球。
参与者被要求判断这两个物体的深度差异。
结果显示,大多数参与者认为大球比小球更近。
这表明大小确实对深度知觉有一定的影响,大物体往往被视为更近距离的物体。
实验二:颜色与深度知觉的关系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颜色对深度知觉的影响的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组颜色对比明显的物体,例如红色和蓝色。
参与者被要求判断这些物体的深度差异。
结果显示,大多数参与者认为红色物体比蓝色物体更近。
这表明颜色对深度知觉也有一定的影响,亮度较高的颜色往往被视为更近距离的物体。
实验三:运动与深度知觉的关系在实验三中,我们研究了运动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参与者观看了一段物体在屏幕上运动的视频,并被要求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深度变化。
结果显示,参与者普遍认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深度变化,运动方向也会影响深度知觉。
这表明运动是深度知觉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验四:背景与深度知觉的关系最后,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背景对深度知觉的影响的实验。
参与者被要求观察一个物体在不同背景下的深度变化,并进行判断。
结果显示,背景对深度知觉有显著影响。
当物体与背景颜色相近时,深度知觉会受到干扰,难以准确判断物体的远近。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发现大小、颜色、运动和背景都对深度知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些结果表明深度知觉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进一步研究深度知觉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e01cd67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3.png)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深度知觉实验报告引言深度知觉是人类视觉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它使我们能够感知到物体的远近距离,并对环境中的三维结构进行理解。
为了更好地研究深度知觉的机制和特性,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旨在探索人类在深度知觉方面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过程。
实验设计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了虚拟现实技术来模拟不同深度的场景。
实验参与者被要求戴上头戴式显示器,并通过其中的屏幕观察虚拟场景。
我们设置了不同的深度差异,然后记录参与者对这些场景的感知和反应。
实验过程实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深度感知测试,第二部分是深度判断任务。
深度感知测试中,参与者被要求观察一系列虚拟场景,并根据自己的感觉判断场景中物体的远近关系。
我们通过记录参与者的回答来评估他们的深度知觉能力。
结果显示,大多数参与者能够准确地感知到物体的远近关系,但在面对一些具有复杂深度结构的场景时,他们的表现出现了一定的差异。
在深度判断任务中,参与者被要求在两个虚拟场景中选择深度差异更大的一个。
我们通过记录参与者的选择来评估他们对深度差异的敏感度。
结果显示,参与者普遍能够辨别出深度差异更大的场景,但在一些较小的深度差异下,他们的选择出现了一定的随机性。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人类在深度知觉方面具有较高的感知能力。
大多数参与者能够准确地感知到物体的远近关系,并且对深度差异也有一定的敏感度。
然而,在面对一些复杂的深度结构时,他们的表现出现了一定的差异,可能是因为这些场景对认知系统的要求更高。
我们的实验结果对深度知觉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深度知觉不仅仅是简单的物体远近判断,还涉及到对场景中物体之间关系的理解。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深度知觉的认知机制,并结合神经科学的方法来揭示其神经基础。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人类在深度知觉方面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深度知觉是人类视觉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空间导航起着关键作用。
深度知觉名词解释心理学
![深度知觉名词解释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33c6a55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54.png)
深度知觉名词解释心理学
深度知觉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是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映。
深度知觉是通过双眼视觉实现的,即利用双眼观察物体的左右距离差异而产生的立体感。
人眼在观察物体时,能够利用双眼视差和双眼辐合等线索,获得物体的深度信息,从而对物体的距离和空间位置做出准确的判断。
深度知觉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它使我们能够准确地感知和适应周围的环境,避免碰撞和摔倒等危险。
在心理学中,深度知觉是研究人类空间感知和认知的重要领域之一。
通过研究深度知觉,可以深入了解人类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认知过程,为视觉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深度知觉测试仪的参数是怎样的呢
![深度知觉测试仪的参数是怎样的呢](https://img.taocdn.com/s3/m/7def3eb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79.png)
深度知觉测试仪的参数是怎样的呢深度知觉测试仪(Depth Perception Tester)是一种用来测量视觉感知中深度知觉的设备。
深度知觉测试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视差原理来测算被测者视觉深度知觉的准确性。
在测量过程中,被测试者需要逐一识别不同距离和大小的物体,从而判断深度感知的准确性。
作为一种常见的眼科检测设备,深度知觉测试仪的参数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量范围深度知觉测试仪的测量范围是指仪器可以测量的最远和最近的距离范围。
一般来说,深度知觉测试仪的测量范围需要覆盖常见的物体距离范围,以满足在不同距离下的深度知觉检测需求。
精度深度知觉测试仪的精度是指仪器在测量过程中的误差范围。
精度越高,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一般来说,深度知觉测试仪的精度需要达到测试要求,不同的应用领域需要不同的精度要求。
光源深度知觉测试仪需要一种均匀的照明设备,以保证物体表面光亮度的一致性。
常用的照明设备有LED灯和白炽灯等。
视距调节视距调节是指对深度知觉测试仪的测量范围进行调节,以符合被测试者的视力需要。
一般来说,深度知觉测试仪需要具备一定的调节范围,以适应不同测试人群的需求。
视距分类视距分类是指将被测者根据其测量结果进行分类,以便于分析和评估。
根据用户需求,深度知觉测试仪需要具备多种视距分类方式,以符合不同的应用需求。
数据处理技术深度知觉测试仪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数据处理技术是分析这些数据的重要手段。
数据处理技术包括图像处理,视觉感知模型,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
综上所述,深度知觉测试仪的参数需要满足测量范围、精度、光源、视距调节、视距分类和数据处理技术等多个方面。
这些参数的优异程度会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在选择深度知觉测试仪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参数要求,以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设备。
婴儿深度知觉总结
![婴儿深度知觉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d660a0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5.png)
婴儿深度知觉总结引言婴儿的深度知觉是指他们对于环境的空间感知和物体感知能力。
通过深度知觉,婴儿能够感知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和方向,并能够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婴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发展出对深度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这对于他们的运动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交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婴儿深度知觉的发展过程、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
1. 婴儿深度知觉的发展过程婴儿的深度知觉能力在出生后逐渐发展。
初期,婴儿仅能通过对物体的视觉刺激判断距离,而对于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的判断相对较差。
然而,随着婴儿的成长,他们的深度知觉能力逐渐增强。
研究表明,大约在3到6个月的时候,婴儿开始能够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综合刺激来判断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在9到12个月的阶段,婴儿的深度知觉能力已经发展到可以通过视觉刺激来判断物体的距离和方向。
2. 影响婴儿深度知觉的因素2.1 视觉发育婴儿的视觉发育是婴儿深度知觉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视觉系统的发育使得婴儿能够感知到更多的物体细节,并对物体的距离和方向有更加准确的判断。
然而,婴儿的视觉发育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因此这个过程是渐进的。
2.2 动作发展婴儿的深度知觉能力与动作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自由移动和探索环境,婴儿可以获得更多的深度信息,并逐渐建立起对深度的认知。
婴儿的运动能力和眼手协调也会对深度知觉的发展产生影响。
2.3 环境刺激环境刺激对于婴儿深度知觉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婴儿需要有足够的和不同类型的环境刺激,才能够发展出对深度的准确感知能力。
不同的刺激形式包括视觉、触觉、听觉等,这些刺激能够帮助婴儿建立起对深度的感知。
3. 相关研究近年来,婴儿深度知觉的研究逐渐增多。
以下为一些相关研究的概述:•一项研究发现,婴儿在6个月时能够通过触觉的信息判断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通过触摸不同形状的物体,婴儿可以感知到物体的凸面和凹面的特征,并能够区分不同形状之间的差异。
•另一项研究表明,在婴儿的视觉发育过程中,对于几何形状的刺激更容易被婴儿察觉。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38a3040336c1eb91a375df9.png)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摘要: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
深度知觉的准确性是对于深度线索的敏感程度的综合测定。
关键词:深度知觉深度视锐1:导言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
空间知觉是指三围知觉。
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
深度知觉的三条线索是:生理调节线索,双眼视差和物理线索。
深度视锐是指能够辨别两个出于不同距离的物体之间距离的能力。
对深度视锐的测量一般使用深度知觉仪(depth perception apparatus),它由霍瓦-多尔曼设计,因此也称为霍瓦-多尔曼知觉仪。
2:方法2.1被试在校大学生5名,女,大二,身体健康2.2仪器BD-Ⅱ-104A型深度知觉2.3实验过程2.3.1要求被试坐在离观察窗2m处,使之能看到三根竖棒的中间部分,实验时被试头部不能动,可以用适当高度的物体支撑下巴。
2.3.2接通电源。
选择移动速度。
选定一个位置的标准刺激。
2.3.3主试将变异刺激置于前或后的位置。
2.3.4被试手持控制变异刺激的手键,按动“前进”或“后退”按键,调节变异刺激的位置,直到认为变异刺激和两个标准刺激排成一条水平线,松开按钮,变异刺激停止移动。
2.3.5主试从标尺上读出变异刺激和标准刺激的实际距离误差,就是被试深度知觉的误差。
3:结果根据深度视锐的公式:n=ax/(y(y-x))×1弧度。
可以算出被试的视锐。
距离y=2m,即2000mm,目间距为65mm。
被试1的误差平均值为4mm,所以她的深度视锐为13.43.被试2的误差平均值为4mm,所以她的深度视锐为13.43被试3的误差平均值为9mm,所以她的深度视锐为30.30被试4的误差平均值为3mm,所以她的深度视锐为10.07被试5的误差平均值为5mm,所以她的深度视锐为16.804:讨论被试在进行实验时,会受很多因素的干扰,例如习惯误差等等。
在计算深度视锐的时候,目间距,距离等都是按同一个值进行计算的,所以,所得的深度视锐是不准确的,只能大概的反应被试的深度视觉水平。
深度知觉名词解释
![深度知觉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cacdc10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7.png)
深度知觉名词解释深度知觉是指人类的感知系统能够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方向等特征进行感知和理解的能力。
深度知觉是人类感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之一。
深度知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立体视觉立体视觉是指双眼同时观察一个物体,由于两只眼睛的视点不同,所以可以产生不同的视差,从而使人类的大脑能够计算出物体的深度和距离。
立体视觉是人类感知系统中最基本、最直观的深度知觉方式。
2. 运动视觉运动视觉是指当物体运动时,人类的大脑能够通过物体在视野中的运动轨迹、速度、方向等信息,来判断物体的位置、距离和方向。
运动视觉是人类感知系统中另一种重要的深度知觉方式。
3. 大小视觉大小视觉是指当物体远近不同或者大小不同时,人类的大脑能够通过物体在视野中的大小和形状等信息,来判断物体的远近和大小。
大小视觉是人类感知系统中另一种重要的深度知觉方式。
4. 透视视觉透视视觉是指当物体在不同的角度和位置下,人类的大脑能够通过物体的透视形变、线条和角度等信息,来判断物体的深度和距离。
透视视觉是人类感知系统中另一种重要的深度知觉方式。
深度知觉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当人类在行驶汽车、骑自行车、穿行人行道等活动中,深度知觉能够帮助人类判断物体的位置、距离和方向,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深度知觉还在医学、计算机视觉、机器人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医学中,深度知觉能够帮助医生进行手术和诊断;在计算机视觉中,深度知觉能够帮助计算机进行图像识别和处理;在机器人领域中,深度知觉能够帮助机器人进行自主导航和操作。
总之,深度知觉是人类感知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使人类能够对周围的世界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b7fa8b164431b90d6c85c7e2.png)
深度知觉1、前言(可略)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
作为深度知觉的线索多种多样。
主要有以下三种:(1)单眼视觉线索。
包括: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和阴影、运动级差、结构级差等。
(2)双眼线索。
包括:水晶体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幅合两种。
(3)双眼视觉线索的双眼视差是深度知觉的主要线索。
当人看远近不同的平面物体时,由于两眼相距约65mm,两眼视像便不完全落到对应部位,这时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些,它都偏向鼻侧,这样,不在同一平面上的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的成像就有了差异,这一差异便称为双眼视差。
因为双眼比单眼有更多的深度线索可以参照,所以根据以往资料和生活实际,均可得到单眼的深度知觉准确性差于双眼。
深度知觉的准确性是对于深度线索的敏感程度的综合测定。
以往对于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测定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三针实验。
此实验是由黑姆兹设计的。
以两针为标准,被试在一定距离外,调节第三根针,使之与前两针在同一平面为止。
黑姆兹的实验证明像差阈限小于60角度秒。
(2)霍瓦――多尔曼深度实验。
1919年由霍瓦设计的深度知觉测量仪,代替三针实验。
本实验正是采用这种方法。
2、方法2.1目的比较双眼和单眼在辨别深度中的差异。
学习使用深度知觉测试仪测量深度知觉阈限。
2.2被试玉林师范学院数计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数本091班学员2名,姓名刘振文、李发旺性别男,被试甲年龄21 岁,被试乙的年龄20岁(指导教师严静)。
2.3仪器、材料深度知觉测试仪。
2.4程序2.4.1、学习使用深度知觉测试仪,被试坐在仪器面前,通过观察孔进行观察,以仪器内部三根立柱中两侧的立柱为标准刺激,距离被试两米,位置固定。
以中间一根立柱为变异刺激,先由主试调到某一定的位置,然后由被试根据观察自由调节到他认为三根立柱在同一平面上为止,主试记录误差。
2.4.2、在双眼视觉的情况下,进行10次实验,其中有5次是变异刺激在前,由近向远调整;有5次是变异刺激在后,由远向近调整,顺序及距离随机安排,求出10次的平均结果。
深度知觉——精选推荐
![深度知觉——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0ee3856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43.png)
实验3 深度知觉测试『准备知识』深度知觉是指人的眼对物体三维空间远近距离的感知能力。
人眼能够在上下左右二维光学映象的基础上看出物体的深度,主要是双眼视差和单元线索的作用。
驾驶(飞机、火车、汽车)、精密加工等工作,对人的深度知觉要求较高。
深度知觉是后天形成的,并代有条件反射的性质。
『实验目的』测量人的深度知觉能力,验证双眼视差在深度知觉的能力,学习测定深度知觉差异的简易方法。
『实验仪器』实验采用北京大学仪器厂生产的深度知觉仪。
该仪器主要组成:1.垂直的竖棒,位于两侧的固定的六根的标准刺激,位于中间可前后移动的一根为变异刺激。
2.一台可驱动中间竖棒的电机。
3.一个操作竖棒移动的手键,手键上有“前进”、“后退”两个按键。
4.仪器各部分均放在一个长方形的箱子内。
箱子顶部有一支荧光灯照明,在箱子前端有一个供被试用的观察窗。
5.子的左侧有一个标尺,与可移动的竖棒相连接的指针随着竖棒的移动在标尺上做同步运动。
『实验内容』1.要求被试坐在离观察窗2 m处,使之只能看到三根竖棒的中部。
实验时被试头部不能移动,可以用适当高度物体支撑下巴。
2.接通电源。
选择移动速度。
选定一个位置的标准刺激。
3.主试将变异刺激置于前或后限位位置。
4.被试手持控制变异刺激的手键,按动“前进”或“后退”按键,调节变异刺激的位置,直到认为变异刺激和两个标准刺激排成一条水平线时,松开按钮,变异刺激停止移动。
5.主试从标尺上读出变异刺激和标准刺激的实际距离误差,就是被试深度知觉的误差。
6.捂上一只眼睛,重复上述实验步骤,测量单眼的“深度知觉误差”。
『实验结果』被试者双眼深度知觉“单眼深度知觉”备注甘辉 1mm、2mm、6mm 2mm、27mm、17mm吴潘任10mm、5mm、6mm 15mm、30mm、18mm刘显鸿3mm、12mm、7mm 12mm、28mm、22mm张泽峰8mm、13mm、6mm 19mm、21mm、29mm姜永顺7mm、3mm、12mm 21mm、32mm、25mm张鹏毅 4mm、9mm、9mm 18mm、15mm、26mm『思考题』1.一个单眼失明的人在生活中分辨远近有困难吗?为什么?谈谈自己在实验中的体会。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7fa1f50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8.png)
一、实验背景深度知觉是视觉系统的一种重要功能,它使我们能够感知和判断物体的空间位置和距离。
深度知觉不仅对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军事、医学、航空等领域也具有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单眼和双眼视觉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并分析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探讨单眼和双眼视觉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
2. 分析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3. 学习使用深度知觉测试仪测量深度知觉阈限的视差角。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 深度知觉测试仪- 随机数字表- 数据记录表2. 实验对象本实验选取了30名健康志愿者,其中男性15名,女性15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
3. 实验程序(1)实验前,向实验对象说明实验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2)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进行单眼、双眼和混合(单眼与双眼)深度知觉测试。
(3)在测试过程中,实验对象需佩戴深度知觉测试仪,按照仪器提示进行深度知觉判断。
(4)记录实验对象在三种不同条件下的深度知觉判断结果。
四、实验结果1. 单眼和双眼视觉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双眼视觉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显著高于单眼视觉线索。
在双眼条件下,实验对象的深度知觉判断误差明显低于单眼条件。
2. 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不明显。
在三种条件下,男性和女性实验对象的深度知觉判断误差无显著差异。
五、实验讨论1. 双眼视觉线索在深度知觉中具有重要作用。
双眼视差是判断物体距离的重要线索,有助于提高深度知觉的准确性。
2. 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不明显。
这可能是因为性别差异在视觉系统结构和功能上没有显著差异。
六、实验结论1. 双眼视觉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显著高于单眼视觉线索。
2. 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不明显。
七、实验意义本实验结果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深度知觉的机制,为视觉系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本实验也为视觉训练和康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深度知觉的概念和线索
![深度知觉的概念和线索](https://img.taocdn.com/s3/m/ddbe5d7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d.png)
深度知觉的概念和线索
深度知觉是指人类视觉系统通过解析和理解图像中的深度信息而产生的对场景的感知能力。
它使我们能够感知到物体的远近关系、三维结构和距离感。
深度知觉依赖于一些线索来推测图像中的深度信息。
这些线索包括:
1. 透视:透视是指在远近关系中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比近处的物体更小的现象。
我们可以通过物体的尺寸变化来判断距离远近。
2. 重叠:当一个物体遮挡另一个物体时,被遮挡的物体看起来更远。
我们可以根据物体的遮挡关系来推测它们的位置和距离。
3. 纹理梯度:物体的纹理在距离远近上会表现出不同的细节和纹理模式。
通过观察纹理的细节变化,我们可以判断物体的距离。
4. 运动信息:当物体在视野范围内移动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它们的速度和轨迹来推测它们的距离和方向。
5. 光影效应:光在距离远近上会产生明暗的变化,光影效应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体的凹凸、远近和立体感。
这些线索通常结合起来使用,相互补充和强化,来生成我们对场景的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在机器视觉领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帮助计算机感知和理解图像中的深度信息,用于各种应用,如虚拟现实、物体识别和自动驾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度知觉深度知觉实验报告【摘要】本次实验主要是通过测定几名被试在单眼和双眼两种不同的条件下对深度知觉的准确性,验证双眼产生的深度知觉的能力显著优于单眼的能力,并且运用发差分析检验不同个体之间的单、双眼深度知觉具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深度知觉视差角单眼线索双眼线索【引言】深度知觉是空间知觉的一种基本类型,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
人们可以自动利用多种线索形成对深度的知觉,三维空间中的物体结构、相对关系和敏感程度以及双眼的生理变化都是主要的信息来源。
总的来说,深度知觉的视觉线索主要可分为肌肉线索、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
根据以往资料和生活实际,均可得到单眼的深度知觉准确性差于双眼的结论,认为双眼视差是深度知觉的主要线索。
作为深度知觉的线索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三种。
(1)单眼线索指的是一只眼睛就能获得的线索,主要包括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和阴影、相对高度、结构级差、运动视差和运动透视等。
(2)双眼线索,包括水晶体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辐合两种。
(3)双眼视觉线索的双眼视差,当人看远近不同的平面物体时,由于两眼相距约65mm,两眼视像便不完全落到对应部位,这时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些,他都偏向鼻侧。
这样,不在同一平面上的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的成像就有了差异,这一差异便称为双眼视差,是最主要的深度知觉线索。
这样看来,相对于双眼线索,单眼线索提供的距离信息是有限的,因为只有双眼条件才能利用双眼视差判断空间距离。
深度知觉阈限是用双眼视角差来表示的。
公式为:视差角=206265*b△D/[D(D+△D](单位:弧秒)b:目间距65mm D:观察距离。
本实验为2m(被试与仪器标尺零点距离,非观察窗口距离)△D:视差距离,即判断误差(绝对值平均数),单位为mm 最早的深度知觉实验是黑姆霍兹于1866年设计的三针实验。
后来H.J.Howard于1919年设计了一个深度知觉测量器。
他测定了106个被试,结果发现,双眼的平均误差为14.4mm,其中误差仅5.5mm的有14人;误差有3.6mm 的有24人。
但单眼的平均误差则达到285mm,单眼和双眼平均误差之比为20:l。
这足以表明双眼在深度知觉中的优势。
两只眼睛的视野发生重叠是双眼视差产生的重要基础。
物体同时刺激双眼形成两个独立的网膜视像,而人们任然把它知觉为单一的物体。
缪勒(1912)认为这是由于物体的同一部分落在两个视网膜上相应点的缘故。
此后,缪勒和菲特用视野单向区这一概念来描述能产生视觉融合的空间点。
这个点就在两眼焦点和两眼网膜影像点连线的延长线上。
视差角(辐合角)是双眼视轴在注视点处相交所形成的夹角。
每个人的目间距(视焦点间距)不同,观察相同的事物时,视差角也不相同。
1960年Gibson和Walk以深度知觉为研究对象设计了视崖实验掀起了深度知觉研究的热潮。
视崖是一个四英尺高的桌子,桌子的顶部是一块厚的、干净的玻璃构成。
在桌子的一半下是有由白相间的格子图案构成的固体表面(浅滩)。
而另一半是同样的,但是它是和桌子下地面相平的(深渊)。
在浅滩的边缘,是一个看起来掉到地面的悬崖,实际上,玻璃覆盖了整个表面。
在浅滩和深渊中间是一个一英尺宽的中央板。
这个研究的被试是36名6~14个月的幼儿。
幼儿的妈妈也参加了实验。
每一个幼儿被放到视崖的中心板上,然后由妈妈现在深渊一边叫他们,然后是浅滩一边,以此形成对照。
实验结果证明6个月大的儿童已经具备了感知深度的能力,但是对于知觉的先天性与后天性问题并不能很好地解释。
之后,Campos Langer(1970 )采用更为灵敏的技术(心率变化)对婴儿的深度知觉进行研究,并发现婴儿深度知觉的发展与其爬行经验有关。
之后的许多实验都表明,婴儿深度知觉的先天性和后天性、经验因素对深度知觉的影响,目前并没有一致的看法。
更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深度知觉的产生和发展是先天和后天经验的交互影响。
本实验通过在单眼和双眼两种不同观察条件下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测量,验证以下假设:双眼产生深度知觉的能力显著优于单眼的能力。
【方法】1,被试本科生10人,实验时配戴眼镜,矫正视力正常。
2,仪器或材料 EP503深度知觉测试仪3,实验程序(1)被试坐在仪器面前,手握开关盒,眼晴与观察窗保持水平,通过观察孔进行观察。
仪器内部三根立柱中两侧的立柱为标准刺激,标准刺激对应的尺度0位与被试距离为2米。
以中间一根立柱为变异刺激,先由主试调到某位置,然后由被试根据观察,自由调节到他认为三根立柱在同一平面上为止(按同一方向调)。
主试记录误差。
(2)实验指导语:这是一个深度知觉测量实验,你能从深度知觉实验仪的窗口里看到三根垂直的黑色立柱。
二侧的是标准剌激立柱,中间一根是可由你操作前后移动的变异剌激柱,你的任务是先用双眼观察(第二组用优势眼观察),操纵遥控器,调节变异剌激,使其和两侧的标准剌激离你同样的远近就停止。
按此法做多次,要求都是一样。
实验要做很多遍,请你认真完成。
(3)在双眼视觉的情况下,进行20次实验,其中有10次是变异刺激(可移动立柱)在前,由近向远调整;有10次是变异刺激在后,由远向近调整,顺序及起始点随机安排,求出10次的平均结果。
按照上述程序,再做单眼视觉实验20次,并求出平均结果(取绝对值)。
换被试继续实验。
【结果】1,计算各个被试在双眼观察情况下,表示深度阈限的视差角,并制成表格,观察发现,除个别情况外,不同被试的视差角相对稳定。
表1 各被试的视差角2,对被试的单眼和双眼的直觉深度的能力进行显著性T检验,得到结果,单眼和双眼的深度知觉具有显著性差异。
表2 单双眼深度知觉显著性检验类别M SD F P t df P双眼7.925 10.4376 **1140.000 -10.789 263.824 0.000.123单眼28.950 25.5083,分别对我组的10名组员的单眼和双眼的深度知觉进行方差分析,检验个体差异,得到结果,单眼和双眼的深度知觉存在个体差异显著。
表3 双眼和单眼的方差分析结果类别df F P双眼9 **.140.000144单眼9 **.40.0009324,对其中的两名男生和两名女生的双眼深度知觉进行显著性T检验,得到男女生的双眼深度知觉有显著性差异。
表4 男、女生深度知觉T检验类别M SD F P t df P女生 4.025 3.1505.708 0.019 -3.474 66.953 0.001 男生7.200 4.8475,对10名被试双眼深度知觉测验的前10次和后10次进行配对T检验,得到前后10次的测验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没有形成明显的练习效应。
表5 前、后10次的配对T检验类别M SD t df P前10次8.590 12.3845后10次7.260 8.0448前-后 1.3300 11.7052 1.136 99 0.2596,对被试左右眼的深度知觉进行显著性T检验,得到被试左右眼的深度知觉具有显著性差异。
表6 左右眼深度知觉T检验类别M SD F P t df P左眼33.520 29.819817.927 0.000 2.569 170.082 0.011 右眼24.380 19.4021【讨论】1,由分析结果可知单眼和双眼的深度知觉有显著性差异,证明了双眼的深度知觉准确性显著大于单眼。
其主要原因是双眼视觉线索,除了双眼视差,还有水晶体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辐合。
双眼提供的线索是判断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的线索,当人注视一个平面物体时,它的每一点都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应点上,视象互相吻合,如将两眼视网膜重合起来,两个视象的位置是互相重合的,这时人就会知觉到一个平面的物体。
当人看一个立体物体时,两眼视象便不完全落到对应部位。
因为两眼之间有60~65毫米的目间距,所以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些,两个视网膜象不完全重合,它们都偏向鼻侧,这样,立体的客体在两眼视网膜上的呈象就有了差异,这个差异就叫双眼视差。
两眼的不对应的视觉刺激转变为神经兴奋,传到大脑便形成深度知觉。
所以利用双眼线索是深度和距离知觉的主要途径,其效果要比利用单眼线索精细准确得多。
2,深度知觉的机制:由于人的两只眼睛相距大约65mm,当人们用双眼观察物体时,物体分别在两只眼睛的视网膜上成像。
有时候两个像正好落在对应点上,形成了单一融合的视像,有时候落在非对称点上,于是形成了不同程度的视差。
由此可见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的影像并不是完全重叠的。
这些不重叠的信息通过视神经到达视交叉。
而人类的视神经中,只有来自鼻翼的那部分交叉工作,来自颞侧的不交叉,形成了半交叉现象。
因此来自双眼的不重叠信息在视觉皮层处汇聚,导致了双眼视差,进而转化为神经冲动,传入大脑,经过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活动,才产生了深度知觉。
可见,在二维空间的视网膜上,立体物是两个稍有差别的平面物像。
只是在经过大脑的加工之后,才有了深度知觉。
3,实验中被试单眼也可以判断远近主要是因为单眼视觉线索有: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阴影,运动级差,结构级差等。
利用这些条件,单眼也能分辨远近,但是准确性明显低于双眼。
4,在我们做实验时发现深度知觉测试仪有诸多需要改进之处。
首先标准刺激离人眼需要2米,这样并不能保证人不被其他无关因素所影响。
其次,由于调节距离时被试和主试使用的是同一个调节器,这样转换比较麻烦,而且主试调解时很容易影响到被试;并且由于机器的声音很大,所以主试在调节时机器发出的声音对干扰被试的判断,有可能会让被试跟着听到的感觉走。
5,本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样本质量的限制、简易实验工具的限制、视觉疲劳影响实验数据等因素。
其中视觉疲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能较大。
在实验中被试均表示视觉疲劳对他们的判断产生了困难,被试很容易出现视力模糊现象,且反应出一定的厌倦情绪。
尤其在单眼观察部分,由于被试并不能准确地知道正确的位置,所以只能不厌其烦地猜测和学习。
这可能也导致了后做的单眼视觉实验的误差较大。
此外,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导致不能很好地模拟大多数单眼线索,并且仪器内光照不均会影响单眼明暗线索。
同时由于实验场地的限制,周围环境的影响、被试的身高、坐姿都会对深度判断产生影响。
最后,由于本实验采用小样本实验,存在不可避免的误差。
而且几乎所有被试都存在近视现象,实验时均佩戴眼镜,近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尚不明确。
6,在临床,些儿童生来有深度知觉方面的缺陷,比如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患者,其近距离立体视良好,中、远距离立体视不良,及早手术后会有较大改善,分别检查不同距离的立体视就是考察的重要指标。
在许多需要较高视觉注意力的职业中,如汽车司机的视深度知觉与安全行车状况呈显著正相关;深度知觉对于挑选海员具有很好的鉴别力;部队人员立体视功要求状良好,所以入伍时进行立体视觉检查,对保证部队兵员质量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