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总结教师 安乡一中 龚德国
2013年文言文复习(虚词推断方法辑录)教师 安乡一中 龚德国
2013年高考文言文虚词推断方法辑录一. 解答虚词题的思路①检索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②辨认课内语句的出处和意义、用法③放回原文,结合较宽的语境加以代入、确认。
提醒:熟记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了解课文出处并理解正确是成功的关键。
二. 解答虚词题的方法1. 语境推断法阅读文言文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常见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词性词义变化较为复杂,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
(1)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2002年的春季高考题)根据下文的“故”是“所以”的意思推断,前后句意为因果关系,“以”应该表原因。
(2)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依据下文的“余威”可以推断“既”应该是表明动作已经完成,因此是“已经”的意思。
(3) 漕水溢则.泛滥为田患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2001年春季高考全国卷)第一句上文的语境是“漕河与盐河近而不相接”,下文写徐九思“筑减水桥,俾二水相通”,由此可推断该句中的“则”应为连词,表顺承关系,相当于“就、便”;再考察第二句,出自课文《崤之战》,晋襄公在遭到原轸怒斥后,幡然悔悟,派人追赶,追到黄河边的时候,百里孟明视等三人却已经上船出发了。
可见,此处“则”也为连词,但构成转折关系,可译为“却已经、倒已经”,两个“则”用法各异,符合题干要求。
(4) 此则.京邑之人也无以,则.王乎。
(2006年高考辽宁卷)第一句上文的语境是“令贤兄子葬父于洛阳”,洛阳即当时的京邑,意思是说“现在你的侄子把他父亲葬在洛阳,这说明他是属于京都人呀”。
由此推断该句中的“则”应为副词,判断句子,起强调、确认作用,意为“是、就是”。
再看第二句,出自人教课文《齐桓晋文之事》。
齐宣王一见孟子就迫不及待地问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情,说明他有称霸的企图。
而齐桓公、晋文公是靠武力而非仁爱称霸天下的,与儒家所倡导的“王道”相对立。
所以崇尚王道的孟子轻轻将话题岔开:“无以,则王乎”,“如果不得不说,那么还是说说王道的事吧”。
2013年高考词类活用总结教师 安乡一中 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词类活用总结一.名词的活用1.一般动词(1)名词+名词前后两个名词之间既不是偏正关系,也不是并列关系,就把它们看成是主谓关系或动宾关系,也即后一个名词或前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①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②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阿房宫赋》)③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过秦论》)④成语验证:纨绔子弟一诺千金轻车熟路车水马龙身体力行(2) 名词+代词"之、其、尔、汝、我"。
"之"作代词,大多作宾语(有时作兼语,但不作主语),名词带了宾语"之",这个名词就要活用作动词。
①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②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③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④名之者谁?(《醉翁亭记》)(3) 副词+名词。
副词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它一般不能修饰、限制名词。
如果名词用在副词之后,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了。
①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②不蔓不枝。
(《爱莲说》)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④成语验证:不毛之地莫名其妙不胫而走先礼后兵不翼而飞观望不前未雨绸缪(4) 能愿动词+名词。
助动词是能用在一般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意愿和可能、必要等的动词,如“能、会、应、肯、要、愿、须”等。
助动词后不带名词,如果带了,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劝学》)③沛公欲王关中。
④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⑤成语验证:能文能武(5) 助词"所"+名词。
我们知道"所"加上动词构成所字结构的名词性短语,如"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等。
"所"后加上名词,这个名词就要活用作动词了。
2013年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28教师 安乡一中 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二十八---《六国论》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二.选择题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
B.《六国论》和《过秦论》的“论”都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
C.苏洵的《嘉祐yîu集》之“嘉祐”二字取自苏洵xún 的书斋名。
D.《六国论》的中心句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C(宋仁宗年号)2.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B )①率.赂秦耶率:全部②思厥.先祖父厥:juã代词,其③暴.霜露,斩荆棘暴:bào暴露④暴秦之欲无厌.厌:厌烦⑤与.赢yíng而不助五国也与:结交⑥始速.祸焉速:很快⑦洎.牧以谗诛洎:ji等到⑧当.与秦相较当:应当⑨或未易.量易:轻易⑩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劫:侵略A.①③⑤⑦⑧ B.①②⑤⑦⑨C.③④⑥⑧⑩ D.②④⑥⑨⑩3.下列句子中有相同的词类活用的一组是; ( )①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②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③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④日.削月割,以趋于王⑤能谤bàng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A.①③⑤ B.②④⑥C.①②⑤ D.③④⑥C(使动用法)4.下列四组句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B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此言得.之B。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C.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D。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5、诵读时,句内停顿不当的一项是(B)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B、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C、是故/燕国虽小国/而后亡。
D、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6.选出“殆”字意义相同的两项()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àiB.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C.进退不由,殆.例送死D.郦元之所见,殆.与予同BC(都是“几乎,近于”的意思)7.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通哪个字①暴秦之欲无厌②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③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④辞决而行⑤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⑥秦有余力而制其弊⑦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⑧同舍生皆被绮绣⑨独不怜公子姊邪⑩可得闻与①“厌”通“餍”②“蚤”通“早”③“见”通“现”④“决”通“诀”⑤“乡”通“向”⑥“弊”通“敝”⑦“支”通“肢”⑧“被”通“披”⑨“邪”通“耶”⑩“与”通“欤”8.下列各句中均含有第三人称代词的一项是(C)①思厥先祖父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④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⑤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⑥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⑤ D②③⑤三. 课内阅读阅读下面一段选文,完成1-4题: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yì,大则得城。
2013年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30教师 安乡一中 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三十---《阿房宫赋》一.默写填空1. 六王毕,,,阿房出。
2. ,隔离六日。
,直走咸阳。
3. ,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màn 回,;各抱地势。
4. 盘盘焉,,,矗chù不知其几千万落。
5.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高低冥míng 迷,。
6. ,春光融融;,风雨凄凄。
7. ,王子皇孙,,辇niǎn来于秦。
8. ,为秦宫人。
,开妆镜也;绿云扰扰,;,弃脂zhī水也;烟斜雾横,。
9. ,宫车过也;,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
10. 一肌一容,,,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11. 燕赵之收藏,,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倚叠如山。
12. 一旦不能有,,,金块珠砾lì,弃掷逦lǐ迤yǐ,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13. ,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14. ,多于南亩之农夫;,多于机上之工女。
15. ,多于在庾yǔ之粟粒;,多于市人之言语。
16. 独夫之心,。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jù,!17. ,非秦也。
,非天下也。
18. ,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19. ,而后人哀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二.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明星荧荧..(yíng)蜀山兀.(wù)辘辘..(lù)远听鼎铛.(dāng)玉石B.戍.(shù)卒叫囷囷..(qūn)焉尽态极妍.(yán)架梁之椽.(yuán)C.杳.(yǎo)不知所之阿.(ē)房宫剽.(piāo)掠其人金块珠砾.(lì)D.在庾.(yŭ)之粟粒尽锱铢..(zhīzhū)妃嫔媵.(yìng)嫱逦迤..(lǐyǐ)C(“铛chēng”“椽chuán”“锱zī”)2.下列六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①六王毕,四海一.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③奈何取.之尽锱zī铢zhū不稼jià不穑sâ,胡取.禾三百囷qūn兮④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⑤廊腰缦.màn回,檐牙高啄zhuó缦.立远视,而望幸焉⑥渭流.涨腻nì,弃脂水也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A.③⑥ B. ④⑤ C. ⑤⑥ D. ①②C(③都是夺取,获取。
2013年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20教师_____________安乡一中___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二十---《张衡传》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2.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3.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二.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C)A.属.文(zhǔ)左冯.(píng)征辟.(bì)B.逾.侈(yú)邓骘.(zhì)不徙.(xǐ)C.都.柱(dōu)合契.(qì)陇.西(lǒng)D.骸.骨(hài)肃.然(sù)收禽.(qín)C剖析:C项中“都”读dū。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D)A.不好交接..俗人交接:与……交往B.连辟.公府不就辟:征召C.辄积年不徙.徙:调动官职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看、视察D剖析:D项中“视事”指治理事务。
3.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B.吾得兄.事之C.且庸人尚羞.之D.宁许以负.秦曲C剖析:C项中的“羞”与例句用法相同,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A.“遂通五经”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
B.“贯六艺”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旧唐史》被称为“四史”。
B剖析:A项“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C项中“拜”不指调动官职;D项中《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B)A.举孝廉不行..B.言甚详明..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D.覆盖周密无际..6.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C)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C.未之有也D.果地震陇西C剖析:C项是宾语前置,而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
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史传文)学生__________安乡一中____龚德国
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史传文阅读)一.文言文人物传记的基本写法人物传记一般分为三个部分:1.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
2.人物的主要事迹。
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每件事情主要注意以下内容:(1)时间(2)地点(3)官职(4)人物(5)事件3.人物的性格作风。
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三种情况,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
主要注意以下内容:(1)作者的直接评价。
(2)注意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
(3)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
二.传记类文本的四大特点:一是人物。
传记人物为谁?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哪些人?二是官职。
要搞清楚他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三是事件。
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孝义?勤学?清廉?爱民?抗上?等等,一共写了多少件事?四是品格。
文本的主人公多为正派人物,而题目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
解读示范一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
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
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 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
”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
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
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
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
”其见抑也如此。
衣冠之士,并皆忌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
”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
人皆惜之。
分析理解:1、人物:2、正面:3、事件:4、事理:解读示范二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日:“君,县令也。
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扬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
2013年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总结教师______________安乡一中___龚德国
2013年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总结一. 保留法保留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
保留特定的术语,如人名、历史地名、民族名、官职名、谥号、庙号、年号、特殊称谓、特殊的学术或专业术语、现在已经消失的事物等;另外,如度量衡等一些名称,既可保留,也可折合。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
3.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4.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5.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6.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7.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8.赵惠文...王五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9.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10.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11.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12.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二.补充法文言文省略某一词语(如介词“于”等)或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兼语)的现象很常见,翻译时根据语境要补出。
1.旦日,客从外来,与(之)坐谈……2.距洞百余步,有碑仆(于)道……3.人不知(我)而(我)不愠,(我)不亦君子乎?4.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5.果地震(于)陇西6.(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7.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8.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9.王曰:“(秦)取吾壁,不予我城,(我)奈何?” 10.问之.(那些耻笑别人学习的人)则口:“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11.鞣以(之)为轮。
12.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安乡一中2013年高考语文考前复习要点与要求
想象题
找出推断的根据。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文
言
文
阅
读
如何读懂文言文
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先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正常错误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果,胡乱划分。
总之:所有的判断都必须来自原文,切切不可以主观臆断,建议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做其余三道选择题。找到题干中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前瞻后顾,整体把握,多用排除法(尤其是表述绝对的选项)。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信息
筛选题
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要点概括题
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抓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枝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语段衔接,前瞻后顾,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找突破口,用排除法。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主语)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
2013年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31教师 安乡一中 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三十一---《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一.默写填空1. 夫天地者,;光阴者,。
2. ,为欢几何?,良有以也。
3. ,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
4. ,皆为惠连。
吾人咏歌,。
5. 幽赏未已,。
开琼筵yán以坐花,。
6. 不有佳咏,?如诗不成,。
二.选择题1.《春夜宴桃李园序》一文的主旨是(D)A.序天伦之乐事B.叹光阴流逝C.人生宜及时行乐D.记述李白和众兄弟在春夜聚会,饮酒赋诗之乐2.对“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句中的“独惭康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A.唯独羞惭谢朓B.谢玄独独感到羞惭C.独有石崇羞惭D.只有我不能和谢灵运相比而感到羞愧3.“飞羽觞shāng而醉月”是说(A)A.频频举杯在皎洁的月光下喝醉B.在月光下喝醉,如在天上飞一般C.月光下有鸟儿飞翔,大家举杯畅饮D.酒杯快速的传递着,大家在月光下陶醉了4.《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四个“之”字的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A.各不相同B.一二相同,三四相同C.一四相同,二三相同D.四个都相同5.阅读下面四个句子,理解其中四个“以”的用法,题中用︱把不同用法分开,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 )①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②阳春召我以烟景,③大块假我以文章。
④开琼筵以坐花。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A(说明:①名词,原因②③提前宾语,相当于“把”④连词,与“而”相同,在骈句中常与“而”对偶使用。
)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两项是(D、F)A.万物之逆旅..也逆逆:迎。
旅:旅店。
B.古人秉.烛夜游秉:持,拿。
C.群季.俊秀季:兄弟中排行第四或最小的,此指弟弟。
D.而浮生..若梦浮浮生:轻生。
E.开琼筵..以坐花..琼筵:盛宴。
坐花:坐于花间。
F.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咏:诗歌。
伸:伸展。
G.飞.羽觞而醉月飞:使动用法,使……飞动。
I.高谈转清.清:清新的话题。
7.下列对文章的解释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A.这一篇同《兰亭集序》一样,也属于宴集序。
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习案全 安乡一中 龚德国
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习案1)一.文言文整体阅读五要求1.明确人物及其主要事迹史传文围绕主要人物展开记叙,阅读时可从四个方面把握:①明确主要人物是哪方面的人,如朝廷官员、功臣烈士、文人高士等。
②明确所记是哪方面的事情,如官场运作、官职升迁、对上进谏、宽爱士卒等。
③理清事情的时间、地点、情节、人物的动机和态度。
④分析事情所体现的社会价值、人生意义。
2.把握人物性格及其精神品质近年高考文言文出现的人物,或保持操守、善于破案,或处事高明、勇而有谋,或清正廉洁、性行俭素,或重视教育、举荐人才,或严于执法、惩治恶霸,或勤于治政、劝民农耕,包含着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积极因素,有一定的教益作用。
3.辨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本传记除了主要人物外,还涉及了哪些次要人物,这些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有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如何突出人物的个性品质,这些都不能忽视。
4.熟悉用语造句、叙事行文的特点①史传文一般先介绍主要人物的姓名、字号、籍贯和才识,再围绕人物性格、品质叙写主要事迹,叙事概括简练,常用语言描写,少有细节描写,常把人物置于矛盾中表现其思想品质,常用以小见大的写法。
此外,官职变动的词语在文段中使用的频率较高。
②咏物散文往往托物言志,表现作者的情操追求和价值取向。
③议论文往往夹叙夹议,就事言理,富于论辩等等,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意加以总结。
5.运用相应的阅读方法一读文章,基本把握人名、字号、籍贯、官名、地名、朝代,辩明人物之间的关系,大致了解人物和事件,明确文章的梗概。
再读文章,理清事件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分析这些事件表现了主要人物哪方面的性格、品质和才能,可充分利用概括与分析题帮助阅读理解。
人、事、景、情、理,都是不可忽视的信息。
一般情况下,整篇文章可分为多个小层次,为了便于梳理和记忆,考生可用斜线把各个小层次划分清楚。
二.文言文整体阅读的基本程序和解题技法1.做标记在主要人物姓名下标上着重号以示强调,给相关的人物编上代号以利理顺人物关系,在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下画上波浪线以利明确实践发展过程等;在出现“变化”(包括人物官职升迁、地点转移、事件发展、时间推移等)处尤其应做上特殊标记。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句式习案(宾语前置) 安乡一中 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句式习案(宾语前置及其翻译)
一.宾语前置句的类型
1.夫晋,何厌之有
2.不然,籍何以至此3.客何为者
4.大王来何操
5.沛公安在
6.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7.今日之事何如?
8.何辞为?
9.何为其然也
10.而今安在哉
11.而又何羡乎
12.不吾知其亦已兮13.陈利兵而谁何。
1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5.自若也
16.歌以赠之
1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18.秦人不暇自哀
19.鸡豚狗彘之畜。
20.何以知之
21.何以女为见
22.子卿尚复谁为乎
2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24.复驾言兮焉求
2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26.乐夫天命复奚疑
27.童子何知
28.而莫之夭阏者
29.彼且奚适也
30.奚以知其然也
31.奏流水以何惭
32.之二虫又何知!
33.惟兄嫂是依
34.其又何尤
35.何为而在吾侧也。
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史传文练习教师 安乡一中 龚德国
2013年高考文言文史传文阅读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竟,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
年十八,领本州中正。
寻兼尚书度支郎,仍历五兵、左民郎中.天统中,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
为政清靖,不言而治,长吏以下,爰逮鳏寡孤幼,皆得其欢心.武平初,御史普出过诣诸州,梁、郑、兖、豫,疆境连接,州之四面,悉有举劾,御史竞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
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
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教百匹,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
在郎署之日,值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黎藿,聿修独以故情,存问采往,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盖变由英接引.为吏部尚书以后.自以物望得之。
在官廉谨,当时少匹,魏,奇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遗,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
尚书邢劭与聿修旧款,生手省中语成,常呼聿修为清郎。
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司人得失。
经历充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遗送白 (ch6 u,丝织品)为信。
聿修退 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邢邵忻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率而不思,老走忽忽,意不及此,敬承采旨,吾无问然.弟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北齐书》卷四二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
荣:认为……荣耀。
B.府省为奏,敕报.许之报:报告,C.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许:称赞。
D 敬承来旨,吾无间.然间:嫌隙,不满。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聿修独以故情,存问往来。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2013年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形容词的活用】归纳________安乡一中____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课内文言文形容词活用习案一.形容词活用的类型(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常在于险远险远的地方。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处3.积善.成德善行4.其曲.中规曲度,弧度5.群贤.毕至贤德之人6.宾主尽东南之美.才俊7.苍苍者欲化为白.矣白发8.臣以险衅..(xìn),夙遭闵.。
险衅:艰难祸患的事,指厄运。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通“悯”,指可忧患的事。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凶凶,不幸的事。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9.而绝秦赵之欢.友好关系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的地方。
11.凡在故老..年老有功德的旧臣1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这里指幽暗得使人迷惑的地方。
13.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急事14.君安与项伯有故.原义为旧的,此处义为老交情15.乃能衔哀致诚.诚意16.宁许以负秦曲.理亏之责17.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险固的地势。
1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缺少的东西。
19.少长..咸集年轻人,年长的人20.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2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的地方22.夙遭闵凶..。
忧患不幸的事。
23.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奇观24.为甘肥..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甘肥,甘美的食物;轻,轻快的衣服。
25.猥以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26.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度。
27.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小的战果//大的战果28.小.学而大.遗。
小的方面//大的方面29.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儿童、小孩子30.倚南窗以寄傲.傲然自得的情怀31.因利.乘便.。
“利、便”都解释为:便利的条件。
32.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视力。
33.愿陛下矜悯愚诚.诚心34.尊贤.而重士。
贤能的人。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1.不知东方之既白.。
显出白色2.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照明。
3.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相等6.极.视听之娱穷尽7.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句式习案(状语后置)________________安乡一中____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句式习案(介词结构后置句及其翻译)一. 介词结构后置句的类型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
1.常痛于骨髓2.嘉为先言于秦王3.燕王拜送于庭4.使毕使于前5.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6.沛公欲王于关中。
7.具告之以事。
8.良曰:“长于臣。
”9.得复见将军于此。
10.以其无礼于晋1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12.佚之狐言于郑伯13.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14.徘徊于斗牛之间15.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
16.当于欣于所遇。
17.终期于尽。
18.不能喻之于怀。
19.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于天地……”20.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1.请辞于军2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4.皆断头注槊上,植(于)市门外2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26.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7.相与枕藉乎舟中28.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29.转徙于江湖间30.申之以孝悌之义3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3.学于余34.不必贤于弟子35.耻学于师3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7.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38.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39.翱翔蓬蒿之间40.为降虏于蛮夷41.何以复加42.得罪于大王43.使不辱于诸侯。
44.请奉盆缶(于)秦王。
45.果地震陇西46.讽议(于)左右47.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48.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句式习案(定语后置) 安乡一中 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句式习案(定语后置句及翻译) 一. 定语后置句的类型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
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用“者”煞尾,构成定语后置的形式。
那么,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去翻译。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3.凌万顷之茫然
4.客有吹洞箫者
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6.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7.求人可使报秦者。
8.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9.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10.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1.铸以为金人十二
12.伏尸百万
13.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14.苟以天下之大。
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学生 安乡一中 龚德国
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一.文言文整体阅读五要求1.明确人物及其主要事迹史传文围绕主要人物展开记叙,阅读时可从四个方面把握:①明确主要人物是哪方面的人,如朝廷官员、功臣烈士、文人高士等。
②明确所记是哪方面的事情,如官场运作、官职升迁、对上进谏、宽爱士卒等。
③理清事情的时间、地点、情节、人物的动机和态度。
④分析事情所体现的社会价值、人生意义。
2.把握人物性格及其精神品质近年高考文言文出现的人物,或保持操守、善于破案,或处事高明、勇而有谋,或清正廉洁、性行俭素,或重视教育、举荐人才,或严于执法、惩治恶霸,或勤于治政、劝民农耕,包含着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积极因素,有一定的教益作用。
3.辨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本传记除了主要人物外,还涉及了哪些次要人物,这些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有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如何突出人物的个性品质,这些都不能忽视。
4.熟悉用语造句、叙事行文的特点①史传文一般先介绍主要人物的姓名、字号、籍贯和才识,再围绕人物性格、品质叙写主要事迹,叙事概括简练,常用语言描写,少有细节描写,常把人物置于矛盾中表现其思想品质,常用以小见大的写法。
此外,官职变动的词语在文段中使用的频率较高。
②咏物散文往往托物言志,表现作者的情操追求和价值取向。
③议论文往往夹叙夹议,就事言理,富于论辩等等,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意加以总结。
5.运用相应的阅读方法一读文章,基本把握人名、字号、籍贯、官名、地名、朝代,辩明人物之间的关系,大致了解人物和事件,明确文章的梗概。
再读文章,理清事件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分析这些事件表现了主要人物哪方面的性格、品质和才能,可充分利用概括与分析题帮助阅读理解。
人、事、景、情、理,都是不可忽视的信息。
一般情况下,整篇文章可分为多个小层次,为了便于梳理和记忆,考生可用斜线把各个小层次划分清楚。
二.文言文整体阅读的基本程序和解题技法1.做标记在主要人物姓名下标上着重号以示强调,给相关的人物编上代号以利理顺人物关系,在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下画上波浪线以利明确实践发展过程等;在出现“变化”(包括人物官职升迁、地点转移、事件发展、时间推移等)处尤其应做上特殊标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总结一. 保留法保留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
保留特定的术语,如人名、历史地名、民族名、官职名、谥号、庙号、年号、特殊称谓、特殊的学术或专业术语、现在已经消失的事物等;另外,如度量衡等一些名称,既可保留,也可折合。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
3.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4.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5.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6.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7.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8.赵惠文...王五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9.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10.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11.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12.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二.补充法文言文省略某一词语(如介词“于”等)或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兼语)的现象很常见,翻译时根据语境要补出。
1.旦日,客从外来,与(之)坐谈……2.距洞百余步,有碑仆(于)道……3.人不知(我)而(我)不愠,(我)不亦君子乎?4.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5.果地震(于)陇西6.(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7.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8.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9.王曰:“(秦)取吾壁,不予我城,(我)奈何?” 10.问之.(那些耻笑别人学习的人)则口:“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11.鞣以(之)为轮。
12.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13.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4.沛公军(于)霸上。
15.赐之(以)彘肩。
16.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分之)一。
17.轩凡四(次)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18.于是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缶。
三.删除法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
如:句首的发语词(如“夫”、“盖”等),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如“而”“以”等),起补足音节(如“之”“者”)或停顿(如“也”),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如“之”“者”等),句尾的语气助词(如“焉”“矣”),均可略去不译。
又如“之”字,在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和标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时,都不必译出。
1.夫.战勇气也。
这里的 “夫”可以删省。
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3.战于长久,公将鼓之.。
之,句末语气助词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这句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中独立性,不译。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5.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涛经·静女》) “其”是句中音节助词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六国论》) “夫”是句首发语助词,表示要发议论,无实在意义7.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实意,应删去。
8. 何陋之.有 “之”作宾语提前的标志 9.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异同”就是偏义复词,意义偏重在“异”字上,翻译时要把“同”字删去,译为“不应当有所不同”。
四.调序法文言文中的一些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常见的一些倒装句式,例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翻译时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某些数词、副词充当句子的谓语或补语,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加以调整。
1. 何由..济乎?“何由”是“由何”的倒装,即“凭借什么”。
2.古之人不余欺..也。
“余”是“欺”的对象,“不余欺”即“不欺余”,译为“没有欺骗我”,将宾语调至句后。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子孙荷担者”是定语后置的结构,“三夫”作为数量词,也要调前,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说法。
4.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三”表示“举所佩玉玦”的次数,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应是“三举所佩玉玦”,即“多次举起”的意思。
5.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刘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必”是“一定”的意思,修饰“破操军”,译为“一定能击溃曹操的军队”,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6.何为..泣乎?为什么哭泣呢?7.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敲起来)铿铿作声的石头,到处都是。
8. 惟.将军之言是.听。
惟听将军之言9.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10. 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11.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12. 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13.无乃尔.是过与?恐怕应该责怪你们吧?14.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有一个吹洞箫的客人,合着节拍应和。
1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良马跳跃一次,不能超过十步,劣马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地走。
16.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译: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罐。
1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译:后来,秦国再次攻打赵国,李牧连续打败了它。
18.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曾经向穆、曹两位乐师学习弹琵琶19. 其.李将军之谓也...?其谓李将军也?---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20.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丽,是偏爱我啊。
21. 项伯杀人,臣活之..。
项伯杀了人,我让他活下来。
五.替换法文言文中,有些词语比较难理解,在翻译时,最好选用现代汉语中能与之对等的词语来替换,也可以在单音节的词的前面或后面加上字,使它成为双音节的词或短语,这样就解决了译文上的难度。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收”可解释为“聚”,这就可以用“团结”一词来替代;“养”加上“赡”字,组成双音节词“赡养”就比较通俗易解了。
2. 商君佐.之。
这里的“佐”翻译为“辅佐”较好,帮助,辅助也可。
3.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这里的“游”翻译为“游玩”较好。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可翻译为: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的。
5.邹忌修八尺有余……朝服衣冠...……我们现在是“服”衣“戴”冠,也就是“穿衣服,戴帽子”。
6.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文: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7.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先帝不因我地位低、见识浅.......,委屈了自己降低了身份(前来拜访我)。
8.吾闻..而愈悲..。
其中“吾”换成“我”;“闻”换成“听到”;“愈”换成“更加”;“悲”换成“悲痛”。
9.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用本字“早”换通假字“蚤”。
10.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
数词活用为动词1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总角”,男女幼童的头发扎成两个髻如羊角,是幼儿的特定称谓。
翻译时要将“总角”换成“幼儿”。
12.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既望”为农历每月十六。
翻译时就应换成现代的说法13.履至尊而制六合..。
“六合”,指“上下和东南西北四方”14. 吾.本布衣..,汝.亦黎民..。
这里“吾”“汝”直接换为“我””你”;“布衣” "黎民”换为“百姓”即可。
15.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这里“而”“翁”“汝”应分别换成“你”“爹”“你”。
16.岁.征民间“岁”应换成“年”六.修辞法(一)比喻文言文中的有些比喻不便直译,若直译,意义会走样,这就必须借助意译,把它的含义揭示出来。
1.曹公,豺虎..也。
如果直译就是“曹操是豺狼猛虎”,与文意不合,应是“曹操像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应译为:“别人像是刀和砧板,我们像是砧板上的鱼和肉。
”3.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两虎共斗”并非说是两只虎争斗,而是说:“如果我们像两只老虎一样互相争斗起来。
”4.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秦王有像虎狼一样的心肠。
5.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入污浊的官场,一误就是三十年。
6.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猛虎”“长蛇”是比喻独霸一方的土豪,本体不出现。
7.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8.金城..千里“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因现代汉语中没有这样的说法。
如保留比喻,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不保留比喻,可译为“坚固的城防”。
9.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10.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天下人像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应和着他,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地跟随着他。
“云”、“响”、“景”都是比喻用法,要译为“像云一样地”、“像回声一样地”、“像影子一样地”。
(二)互文不可直译。
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省却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
1.秦时明月汉时关要译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如译成“不因外物(好坏)或喜,不因为自己的(得失)或悲”,就曲解其意了,应译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才符合文意。
4.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只有理解为“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角弓,都觉得铁衣太冷,难以穿上身”,否则,就无法理解。
5.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应合为“枝枝叶叶相覆盖,相交通”,然后译为“树木的枝条和叶子都户相覆盖,交叉掩映。
”6. 朝歌夜弦应合为“早晨和晚上都唱歌弹琴”),为秦宫人。
7.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主人和客人下马上船。
(三)借代文言文中的借代手法,翻译时要按其原意译出本体意义。
1.臣本布衣..“布衣”代未做官之人2.万钟..于我何加焉“万钟”代高官厚禄等。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 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本来是指丝线和竹子,这里用来代用丝线和竹子制成的弦乐器和管乐器,叉因这些乐器能奏出音乐,故代音乐。
5.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绅”是古代大臣上朝将手板插在腰带里,借代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