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压力管理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6-3110(2009)03-0976-02【卫生管理与论坛】

大学生心理压力管理策略

鲍作臣1,贾洪武2,赵 蕾3

摘要: 心理学研究发现,适度的压力会提高人的效率,但是当突破人能承受的压力极限后,绩效直线下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管理,必须理解他们的压力问题的核心,了解大学生的压力来源,就必须了解大学生心理层面自我的构成,影响自我认识的因素,以及大学生自我展示的策略。本文就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揭示大学生感受压力的心理因素,以及应对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压力管理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Strategy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Management in College Students BAO Zuo-chen,J IA Hong-wu,ZHAO Lei(Student Depa rtment of Daqing Campus of Ha rbin Medical University,Daqing163319,Heilongjiang)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 sychology re search,people found that an appropriate degree of pre ssure will increase the efficiency.But if one breaks through the pre ssure limit,the performance will plummet.College students’p sychological stre ss management require s that we must understand the core of students’pre ssure problems.I f we want to understand the source of college students’pre ssure,we must understand their p sychological self-composition,the factors of affecting their self-un2 derstanding,and the strategy of their self-demonstration.This paper reveals college students’p sychological factors of feel2 ing pre ssure and the coping methods on above three aspects.

K ey w ords: 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y;Stre ss management

压力管理是目前一个阶段的热词,几乎出现在社会生活的所有群体之中,做为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自然也不能例外。心理学研究发现,适度的压力会提高人的效率,心理学家认为绩效一般随压力的增加而上升,没有压力就没有绩效,当压力上升到一定的区域后,进入压力舒适区,在此区间,绩效随着压力的增加明显上升。但是当突破人能承受的压力极限后,绩效直线下降。巨大的压力能激发一个人的潜能,但掌握不好,也可能击垮一个人的身体、精神甚至生命。大学生因为不能承受压力而导致的自残,伤害,以及自杀的案件,就给我们一个明确的信号和深刻的警示,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管理课题,明确无误地摆在了我们学生工作者的面前。

管理大学生的压力,必须理解他们的压力问题的核心,要理解大学生的压力来源,就必须了解大学生心理自我的构成,影响自我认识的因素,以及大学生自我展示的策略。本文就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揭示大学生感受压力的心理因素,以及应对方法。

1 大学生心理自我的三种结构

基金项目:《大学生心理压力管理》课题项目

作者单位:1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学生处(黑龙江 大庆 163319); 2武汉大乘心理咨询中心; 3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图书馆

威廉・詹姆斯在经典心理学著作《心理学原理》中向我们揭示了构成自我的三个因素: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1]。

物质自我,是指人的身体,以及他的财物,家乡,或者劳动成果。我们比较容易理解,身材的高矮胖瘦,容貌美丽丑陋,会直接的影响人对自我的信心和自尊的构建。出身经济条件优越的人,比经济环境紧张的人,在消费的方面更有信心;出身大城市的人,比出生在乡村的人在见识方面更有优越感。这些因素虽然不是大学生自己能完全控制的,但是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是直接而深刻的。

社会自我,是指人如何被别人看待和承认。比如社会角色,在学校是大学生,在家里是子女;爱好群体,属于哪一个圈子,在学校属于哪一个社团组织,等等。社会自我是大学生对自己人际交往的直接的看法和评估,如果在寝室班级或者学校,总是不能和其他人融入,因为不掌握必要的社交技巧,或者尽管他非常的努力,却依然得不到真诚的接纳。大学生就容易产生自卑和愤怒的情绪。

精神自我,是指内部的心理的自我,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能力、态度、情绪、兴趣、动机、意见、特质,以及愿望都是精神自我的组成部分。精神自我关注程度比较高的大学生,表现出比较深刻的反思特性,因而也较多的产生自负,渴望,羞愧内疚等负面的心理情绪。

在做大学生心理减压工作的时候,关注并区分以上三种自

我哪一种是他的主要自我结构至关重要,因为这样会更确定的知道大学生压力的来源在哪个方面,以便提供针对性的援助。

那么单纯的了解一个人的自我结构还不够,到底哪些事情在刺激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的程度,如此我们就需要了解影响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因素。

2 影响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八个因素

影响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八个因素包括:自尊、心境、目标、物理因素、角色、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近期事件[2],下面我们分别予以解释。

自尊过高和过低都会带来心理的压力,因为影响一个人的因素,通常是他看待自己的方式,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认为自己比较聪明的人,比较有心理优势,也比较放松;心境是指持续的心理愉悦与悲伤的状态,处于愉悦积极心境下的人更容易应对生活中的困难;目标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是非常大的,实现目标,或者相信目标会实现的大学生,倾向与忽视现实的困难,显得压力较小,目标没有实现,认为目标无法实现,倾向于放大困难,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特点;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自己的看法,比如参加社团或者担任社团负责人,与没有参加社团的人对自己的影响力和归属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自我评价包含着与别人对比的信息,大学生在评价自己的时候,会因为他和周围的人比较而产生骄傲或者自卑,得意或者羞愧的心理感受,所以对于文化和环境的理解也直接影响对大学生心理的认识;他人的评价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同样发生着巨大的影响,他们非常注重朋友和同学的看法,并且趋向于和大多数人保持一致;最后一点是近期发生的事件,如果没有特殊的事件影响,大学生不会发生突然的情绪改变,比如四级考试、学位考试、临近毕业、邻近考研,以及其他的诸如失恋、争执,或者家庭发生变故等。以上八个方面是理解大学生压力的更具体的观察角度。

以上我们论述了大学生自我的构成,以及影响自我认识的因素,这两点是内隐的大学生心理特点,是理解大学生压力的有效工具,大学生作为一个生活在群体中的人,为了交往的需要,为了或者物质的或者荣誉的奖励,以及为了维护、塑造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他会以不同的方式把自己展示出来,这部分是比较容易通过行为观察获得的信息。

3 大学生五种展示策略

大学生通常有五种自我展示的策略:逢迎讨好、自我提升、威胁、榜样化、哀求。采取逢迎讨好策略的人,给别人的印象活泼可爱,喜欢赞扬支持别人,危害是一种不真实、欺骗的自我形象;采取自我提升策略的人印象是有能力,喜欢炫耀,危害是自以为是,不诚实;采取威胁策略的人给别人的印象是强大无情,喜欢威胁别人,危害是收不到成效且被辱骂;采取榜样化策略的人,有良知和道德,自我否认,自我牺牲,危害是伪善,假装神圣;采取哀求策略的人,表现为无助,贬低自己;危害是控制与被控制。

由此我们理解了这五种策略都会给大学生带来一些现实的适应能力,但是都有其不能避免的危害,这种危害就是压力的根源。

4 针对不同大学生的解决办法

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大学生压力管理也是一样,没有一种方式适合所有的人。但是有一个客观、全面、准确的理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工具,却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通用的途径,以面对千千万万的大学生个体。

首先评估大学生的自我结构表现最多的是哪一个部分,如果是物质自我因素导致的某一个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则可以忽略在社会自我、精神自我方面的干预和援助,或者帮助这个大学生改变注意力焦点,通过注意力转移到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方面的优势上,来平衡因为物质自我带来的自卑感等负面情绪。

其次评估影响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因素,通过排除的办法,将问题的焦点定位,然后针对性地给予干预和支持。

最后通过评估外显的自我展示方式,在行为的层面,指出大学生展示策略带来的危害,寻求新的行为反应模式,以此来摆脱长久的反复出现的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压力问题。

总结本文的大学生压力管理的方法,可以理解成为一个漏斗式的聚焦识别加多层面立体的干预援助方式来管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这个工作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大学生人群。

[参考文献]

[1]威廉・詹姆斯1心理学原理[M]1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2]乔纳森・布朗.自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收稿日期:2009-01-21)

欢迎订阅 欢迎投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