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企业文化·文化教育产业 2012年12月
229
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途径分析
李赫男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长春,130117)
摘 要:独立学院在课程建设方面往往套用其母体院校的课程体系,缺乏自身特点。现今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也大多侧重于某一具体课程,而针对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整体的课程建设研究却少有问津。独立学院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必须要形成自己的课程特色,在课程建设的理念、课程建设的结构、课程、建设的价值取向、课程建设的软硬件环境等方面都要区别于母体院校。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课程建设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12—0229—02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1走向大众化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潮中,独立学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目前全国的独立学院共三百零三所,每年招生达到六十多万人。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如何定位独立学院教育总的指导方针,以及如何寻找到一条科学的课程建设途径,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分为两类,即“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和“学术型本科教育”。目前,国内的非独立学院本科教育基本秉承着学术型的培养目标,所以在课程建设上呈现出陈旧、封闭、落后等特征。而独立学院基于生源与师资上的独特性,如果追随普通本科院校的学术型培养目标,会导致我们的毕业生无法与老牌大学的毕业生相媲美,亦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此情况下,适时建立技术型的培养目标,把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在此目标指引下,以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为途径,完成本科教育对学生的重新塑造作用。以下为笔者对建立应用型人才的科学课程体系的具体途径分析。
1、课程建设的理念:教学大纲要符合科学的发展规律和教育的认知规律
教学大纲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化,是指导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因此,教学大纲必须要符合教学的发展规律和教育的认知规律。而为了完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任务,独立学院的教学大纲在顾及课程先行和后续内容的同时,更要注意体现教与学相磋相长的特征。
1.1课程的内容要体现教与学相磋相长的特征
由于独立学院与母体院校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开设的专业名称大体相同,所以在编写教学大纲时,容易照搬母体院校的教学大纲。按照沿袭的习惯,传统教学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理论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所以在编写教学大纲时,应紧紧围绕独立学院课程建设的特点:即“专业基础课要实;专业主干课要精;能力训练课要强”,打造出一批精品课程。可在母体院校教学大纲中挑选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由优秀教师精讲,进行专业化训练,体现基础课程专业化的特点。专业主干课要由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引领,主要是围绕技能培养挑选课程,进行职业化的训练。能力训练课是传统教学内容中缺失的部分,这部分课程需要由各专业教师结合本专业课程的特征,进行新课开发设置,这一类型的课程要充分发掘学生的能力。通过三课的落实,不仅要体现教的精讲,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相磋相长的互动。
1.2课程的设置要顾及先行和后续课程的相关内容
1
2010年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招标课题“独立学院应用型课程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
一般来说,独立学院三课的设置要遵照专业基础课在前,主干课跟踪,能力课同步的原则。专业基础课应放在大一开设,因为刚刚从高中步入到大学,知识内容、学习方法都需要有一定的过渡,而且还要为主干课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放在大一可符合专业基础课要打扎实的要求。大二大三是大学中学习专业技能的黄金时间,在此期间集中专业技能的训练,符合专业主干课要精的要求。能力训练课可在大一第一学期就开始进行,课程难度循序渐进,课程内容由浅入深,根据本专业课程的特点,设置形成一个能力课的课程体系。总之,独立学院课程的设置应根据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确定开课的先后顺序。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使课程的教学内容既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2、课程建设的结构应努力寻求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的平衡
2.1课程的布局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合理比例
独立学院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科教育与中高等职业教育是不同的。中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操作技能和职业岗位技能为核心的,而本科层次以上的人才除具有操作技能外,还应具有更强的通用性和创新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课程的设计时要注意理论与实践、讲授知识与传授技能的合理比例,避免将独立学院的本科课程设置成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培训课程。
理论课基本上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形式体现,但这两类课程中要带有一定的实践因素,即理论课带有实践因素。例如,在专业主干课、专业基础课中设置实践课环节,实践课的具体比例以不超过总课时的三分之一为最佳。实践课以能力课的形式体现,能力课重操作技能但要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即实践课由理论指导。能力课要理论化,要将操作技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不仅要告诉学生是什么,更要告诉学生为什么。如此,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知识与技能合理分配,就能建立科学的课程布局。
2.2课程的内容应强调开拓学生视野的跨学科课程 跨学科课程这一命题是顺应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而提出的,目前社会对单一性质的人才需求量并不大,但对于高素质全面的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却很大[1]。因此,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时可以寻求不同专业之间的连接点。以法律专业为例,目前企业并不缺少仅懂法律的人,但既懂法律又懂经济的人才却奇缺,如果一个毕业生既拿到了司法考试资格证又拿到了注册会计师证,那么其就可以有非常理想的就业岗位。所以我们可以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在专业主干课中增添经济学的课程。同理,中文与外语专
东方企业文化·文化教育产业 2012年12月
230
业,旅游与外语专业,舞蹈与学前教育专业,美术与学前教育专业等等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连接点,都可以进行跨学科课程的尝试。这种尝试的实现模式可采用选修课、辅修专业、课程的综合化、亦可通过延长学时改为五年制本科等形式来实现。课程的综合化是指由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师共同担任某一门课程的教学。这种模式已经在某些高校有所尝试,并已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总之,跨学科课程的设置可以实现各个专业之间的连接,完成独立学院高素质全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3、课程建设的能力取向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3.1教学方法应由传统的讲授式向实践式、探究式、互动式方式转变
课程建设的改革、推进、更新只能是通过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课堂教学的改革不能有突破性的进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因此课堂教学是课程建设的主体、教学改革的前沿。课堂教学的改革依赖教学方法的改革,较新的教学方法包括实践式、探究式、互动式等等。
这几类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体现主要表现为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原有知识、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述、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与课外的实践活动中,在一定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兴趣,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探究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学习知识的主动性,过程实现的创造性以及价值取向的正确性,并学会与人的合作与沟通。
3.2教学模式应由传统的灌输式向自主式、导控式、能力式转变
教学模式要摒弃传统的单一模式,而选用多种模式相结合的综合方法。首先,由教师针对一门课程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然后由任课教师对课程的主干部分进行精讲,课程分支部分的知识点留给学生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由教师进行指导。同时引导学生提出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探究,寻找知识的盲点,在互相促进的模式下进行学习,形成情知互促的学习氛围。在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下,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活泼,遵守纪律,关系融洽,互帮互学,积极思考,主动提高。在这种综合教学模式之下,不仅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友谊。
综合模式的教学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课程特征做出不同的选择, 有的课程精讲部分比例要大,自学部分比例要小,指导部分比例要打,探究部分比例要小,但无论模式比例之间
如何调整,目标导控式与情知互促式的模式必定不能改变。
4、课程建设的软硬件环境的完善
4.1教师的培养目标由传统的学术型向实践型转型 传统的高等学校教师评价体系一直以科研水平的高低为标准,因此目前的教师存在着普遍的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独立学院的定位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而目前的教师评价体系与独立学院的市场定位之间存在着脱节,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推动建立新的独立学院教师评价体系是目前解决
此矛盾的关键。也就是说,将教师的培养目标由传统的科研型转向实践型。
科研型的教师理论功底较强,在某一学科领域钻研较深,但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传授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却与实践脱节,这与我们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所以,从评价体系上引导教师从事实践工作,是培养实践型教师的捷径。亦可以通过从企业引进具备职业资格证书,有实践经验的实践型教师充实到独立学院教师队伍中,对其进行教学技巧上的培养,努力将其培养成为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并重的双师型教师。或者将教师送到企业进行实践技能的再培训,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4.2教材编写由理论型向应用型转型
目前出版的教材从内容的类型上来分类,有理论型与应用型两种。而应用型教材的出版数量较少,尤其是适合独立学院学生使用的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涉及实践应用的教材更是空白。既然独立学院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方针,那么教材就不能使用通用的理论型教材。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定有许多的积累,鼓励教师进行应用型教材的编写,既可以提高学校的软实力,又可以解决本校学生无教材可用的问题,实为一举两得之举。教材的编写团队由专家、教师、企业工作人员组成,突出教材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编写应用型教材系列,采取由主教材配合辅教材,理论教材配合实训教材的模式。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明确课程要求,调整好各学科教材之间的内容衔接,对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科教材建设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更新和建立新的教材学科体系。
4.3实训培养由集群型向与企业挂钩并订单培养转型 培养应用型人才,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实习基地有两种,校外实习基地与校内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要选择一些和专业密切联系的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来达到校外实习和理论提升的目的。校内实习基地应推行校企共建实验室,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即由学院出地,企业出设备,建立企校共建共享的综合实训中心。综合实训中心可以将企业的工艺、车间、生产线部分搬到学校中来,将企业的生产基地变成学生的课堂,将学生的作品变为企业的产品[2]。企业提出自身的人才需求目标,由企业参与学校教学大纲的建设和课程的修改计划。将企业最新的工艺设备技术技术、管理标准引入到专业教学中来,建设一批优质的核心课程,使课程的内容更具先进性、应用性和实效性。这样,使学生受到针对性的专业培养,其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促使其很快成为企业的业务骨干和操作能手。
参考文献:
[1] 王根顺,路丽娜. 我国研究型大学课程国际化建设的实践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6:1-4.
[2] 易顺明.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校企组合模式的比较研究[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9,12(4):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