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运河特大桥桥梁洪评报告
京杭运河特大桥主跨工程通航安全

京杭运河特大桥主跨工程通航安全背景介绍京杭运河特大桥位于中国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和四川省平昌县交界处,是一座跨越汉江的钢箱梁斜拉桥。
该桥于2010年开始建设,于2014年完工。
桥长5.8千米,是京杭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主跨工程为550米,是世界上少数几座主跨长度超过500米的大型斜拉桥之一。
通航安全问题京杭运河特大桥主跨工程的通航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主跨长达550米,如果桥下的通航线路不妥善管控,很容易导致撞桥事故的发生。
在桥梁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考虑到通航安全问题,工程设计师采用了多种措施来保障通航安全。
首先,在桥下设置了标志牌和浮标,以指引航行的船只远离桥梁主跨。
其次,桥梁建设的过程中严格控制了工程建设的污染物排放,确保了汉江水质的不受污染。
最后,在使用期间,对于通行的船只,通过渡船接送形式,确保通航安全。
通航管理措施除了在建设过程中采用各项措施来保障通航安全外,京杭运河特大桥主跨工程也专门设置了通航管理措施,确保通航安全的实现。
•通航管理机构:在桥梁所在区域内设立了专门的通航管理机构,人员的组成包括了桥梁建设方、管辖区域的水上交通管理机构以及船公司等单位的代表,共同研究可行的通航管理措施,维护汉江水域通航秩序。
•通航管理条例:除了设置通航管理机构外,京杭运河特大桥主跨工程还制定了详细的通航管理条例,明确了通航的规定,如通航时间、通航路线等,对于违反通航条例的船只进行处罚。
•通航监督检查:对于通航管理条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在通航监督检查的过程中,还针对通航线路进行了摄像监控,防止航行的船只误入桥下通航线路。
结论在京杭运河特大桥主跨工程的设计、建设及通航管理过程中,针对通航安全问题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并制定了详细的通航管理条例,保障了通航安全的实现,为船运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大桥防洪评价报告实例

大桥防洪评价报告实例
一、背景介绍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发生洪灾,为了加强防洪工作,提高大桥的抗洪能力,针对座大桥进行了防洪评价工作。
二、评价目标与内容
本次防洪评价的目标是评估大桥的防洪能力,包括以下内容:
1.大桥在不同洪水等级下的承载能力;
2.大桥在洪水冲击下的结构安全;
3.大桥的抗漂移和冲刷能力。
三、评价方法
本次评价采用了以下方法:
1.桥梁结构设计参数分析:通过查阅设计图纸和文献资料,了解大桥的结构参数,包括桥墩高度、墩台宽度等;
2.水流动力学模拟: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模拟不同洪水条件下水流对大桥的冲击力和水动力特性;
3.结构强度分析:对大桥各部位进行应力和变形分析,评估其结构的安全性;
4.抗漂移和冲刷能力评估:通过计算溢流洪水对大桥的侵蚀程度,评估大桥的抗漂移和冲刷能力。
四、评价结果
通过以上评价方法,得出以下评价结果:
1.大桥在设计洪水等级下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能够安全通行;
2.大桥的结构安全系数较高,能够承受洪水冲击带来的额外荷载;
3.大桥的墩台宽度和桥墩高度设计合理,能够有效抵抗洪水的冲刷,保证了桥梁的长期稳定性。
五、评价建议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增加大桥的通行能力,可以考虑扩建桥面或增设并线道;
2.加强大桥抗漂移和冲刷能力的考虑,可以采用加固桩或加装护坡等措施;
3.定期对大桥进行结构监测和维护,及时修复损坏部位,保证大桥的安全运行。
六、结论
本次大桥防洪评价结果表明,该桥具有较好的防洪能力,能够安全、稳定地应对洪水冲击,但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抗漂移和冲刷能力,确保桥梁的长期安全运行。
京杭运河特大桥连续梁拱组合结构设计

图 3 拱 肋 截 面 ( 位 :m ) 单 c
21 年 9 02 月第 9 期
表 2主梁抗裂及 强度计 算结果 应力 , a 应力 / a 应力 / a MP MP MP
城 市道 桥 与 防 洪
桥梁结构 8 5
6 结构 动力计 算
系数
最大 剪 最大主压 最大主拉 抗裂安全 强度搴全
图 4 。
图 4横 撑 截 面 I 位 : m J 单 c
皇塞蔓面 图 2中支 点及跨 中横 断面( 单位 :m) c
35 吊杆 .
吊杆顺 桥 向间距 8m, 全桥 共设 1 吊杆 。 2对 吊
1一 1. m 9 s 2 m钢束 。纵 向预应力钢束采 用 O M 5 V 锚具, 金属波纹管成孔 , 两端张拉 , 下张拉控制 锚 应 力分 12 5 MP 、 0 P 6 a l3 2 M a两种 。 竖 向 预 应 力 采 用 2 5mm 高 强 精 轧 螺 纹 钢 筋 ,型号 为 P B 3 。顺 桥 向间 距 05m, 内径 3 S 80 . 5 m 铁皮 管 成孔 。 板 厚 09 的梁段 , m 腹 .m 横桥 向各腹 板 布 置 两 根 2 竖 向预 应 力 钢 筋 ;腹 板 厚 06 5m . m、. m 的梁 段 , 桥 向各 腹板 布置 一 根 2 04 横 5mm 竖 向预 应 力钢 筋 , 向预 应 力 均 于梁 顶 张 拉 , 下 竖 锚 张 拉 控制 力 N 363k = 4 . N。
挠跨 比 1 9 。梁 端竖 向转 角 10 ‰ 。 / 82 3 .0
图 5结构 空 间计算 模型
不 考 虑下 部 结 构 时 , 结构 的 自振特 性 见 表 4 。
表 4 结构 自振 特性计 算结果 ( 考虑下 部结构 J 不
邳州京杭运河说明

邳州京杭运河说明说明一、概述连徐高速公路邳州京杭运河特大桥是连云港—霍尔果斯国道主干线上的一座特大型桥梁,计划于2002年10月建成通车。
2002年8月15日在桥梁动静载试验准备过程中,发现四个边拱肋跨中至3/4L 范围均对称产生多条裂缝。
2002年8月16~19日我院专门派出原主要设计人员到现场进行了查勘,并在现场进行了初步分析,回院后分别用平面和空间模型进行计算复查,建模过程中以成桥状态桥梁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别按设计、成桥、竖转施工三种状态进行计算。
2002年9月5日江苏省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在徐州召开了“连徐高速公路京杭运河特大桥边拱肋裂缝处治专家会”,会议分别听取了边拱肋裂缝调查情况的汇报,施工、监理、监控单位关于桥梁施工、监理和监控情况汇报,设计单位关于桥梁验算情况的汇报以及设计咨询单位工作情况汇报,与会专家经过充分讨论,形成了专家意见,决定对边拱肋进行加固处理。
二、设计依据1、连霍国道主干线连云港至徐州高速公路京杭运河特大桥两阶段施工图设计主桥施工图、主桥施工图(修订版、变更设计版及变更设计补充版)。
2、江苏省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苏高技(2002)209号关于印发《连徐高速公路京杭运河特大桥边拱肋裂缝处治专家会会议纪要》的通知。
《连徐高速公路京杭运河特大桥边拱肋裂缝处治专家会专家意见》。
3、连徐高速公路京杭运河特大桥边拱肋补强方案审查会议精神。
三、采用的标准及规范加固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同原设计,设计采用的规范除原设计中采用的规范外,还采用了如下规范:1、《公路桥涵钢结构与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2、《钢结构设计规范》(GBJ 17—88)3、《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5—95)4、《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 81—91)5、《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施工手册》(建筑结构设计丛书编委会)四、采用的主要材料1、混凝土:50号细粒式混凝土(最大粒径不大于2cm)。
京杭运河特大桥桥梁洪评报告

京杭运河特大桥桥梁洪评报告京杭运河特大桥桥梁洪评报告812.txt人生在世,难敌宿命,沉沦其中。
我不爱风尘,似被前缘误!!我只为我最爱的人流泪“我会学着放弃你,是因为我太爱你”赢了你,我可以放弃整个世界宿新高速公路京杭运河特大桥防洪评价报告设计证章:水利行业甲级证章号:110006-sj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二○○八年六月宿新高速公路京杭运河特大桥防洪评价报告设计证章:水利行业甲级证章号:110006-sj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批准:章敏审定:张少华审核:马瑞峰校核:王永峰胡魏耿编制:王永峰杨安邦胡魏耿:胡魏耿王永峰主要参加人员:王永峰杨安邦王宇徐峰胡魏耿马瑞峰目录1 概述 31.1 项目背景 31.2 评价依据 51.3 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62 基本情况82.1 建设项目概况82.2 桥梁设计122.3 河道基本情况142.4 现有水利工程及其他设施情况182.5 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193 河道演变213.1 废黄河213.2 京杭运河234 防洪评价计算264.1 水文分析计算264.2 壅水分析284.3 冲刷分析305 防洪综合评价365.1 与现有水利规划的关系与影响分析365.2 与现有防洪标准和有关技术、管理要求的适应性分析365.3 对行洪安全的影响分析385.4 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395.5 对现有防洪工程及其他水利工程与设施影响分析 395.6 对防汛交通、抢险的影响分析405.7 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415.8 洪水对桥梁的影响分析416 防治与补救措施426.1 废黄河426.2 京杭运河457 结论与建议467.1 结论467.2 建议471 概述1.1 项目背景宿迁至新沂高速公路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新沂市境内,起点接宁宿徐高速公路,终点与京沪高速公路相连。
宿新高速公路的建设对加强宿迁与连云港地区的联系,增强宿迁和新沂的南北向交通区位优势,完善江苏省及国家南北向运输通道在区域内的路网布局结构,分担京沪高速公路的交通流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桥行洪论证与河势稳定评价报告

目录1概述1...1.1 项目背景.................................................................................. 1. ..1.2 评价依据..................................................................................2. ..1.2.1 有关法律、法规.................................................................................. 2. .1.2.2 相关技术、规范性文件.................................................................................. 2. .1.2.3 报告编制依据.................................................................................. 3. ..1.3 评价河段范围与防洪标准.................................................................................. 3. .1.3.1 评价河段范围.................................................................................. 3. ..1.3.2 防洪标准.................................................................................. 4. ..1.4 研究路线及工作内容.................................................................................. 4. .1.4.1 研究路线.................................................................................. 4. ..1.4.2 工作内容.................................................................................. 4. ..1.5 基础资料.................................................................................. 5. ..2基本情况6...2.1 建设项目概况.................................................................................. 6. ..2.1.1 建设项目的名称、地点及建设目的....................................... 6.2.1.2设计工程规模及布置6..2.1.3大桥主要技术标准7..2.1.4 桥梁设计方案.................................................................................. 7. ..2.2 河道基本情况.................................................................................. 9. ..2.2.1 流域概况.................................................................................. 9. ..2.2.2 水文、气象、泥沙特征.................................................................................. 9. .2.2.3 河段地质条件.................................................................................. 1. .12.3 与既有涉河工程的关系................................................................................. 1.. 12.4 有关规划和实施情况.................................................... 1..3 3河道演变 ................................................ 1..4.3.1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1..43.2 河道近期演变趋势分析................................................................................. 1.. 43.3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1..4 4行洪论证与河势稳定计算 .................................. 1..64.1 水文分析计算.......................................................... 1..6.4.1.1 水文测站基本资料................................................................................. 1.. 64.1.1.1测站分布.......................................................... 1..6.4.1.1.2 测站及基本资料复核................................................................................. 1.. 64.1.2 设计洪水计算........................................................ 1..74.1.2.1 采用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1.. 74.1.2.2 采用水文比拟法计算设计洪水....................................... 2.04.1.2.3 设计成果合理性分析................................................................................. 2.. 04.1.2.4 分期洪水计算................................................................................. 2.. 04.2 控制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成果................................................................................. 2.. 14.3 壅水与行洪分析计算.................................................... 2..24.3.1 模型基本方程........................................................ 2..24.3.2 计算的基本资料...................................................... 2..34.3.3 计算结果与分析...................................................... 2..44.4 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 2..54.4.1 桥下一般冲刷........................................................ 2..54.4.2 桥墩局部冲刷........................................................ 2..64.4.3 桥梁基础复核................................................................................. 2.. 64.4.4 堤脚冲刷计算................................................................................. 2.. 74.4.5 建桥后河道冲淤演变规律................................................................................. 2.. 74.5 项目建设对河段泄洪影响的分析计算....................................... 2. 84.6 河势影响分析计算................................................................................. 2.. 84.6.1 滩槽和河岸线变化................................................................................. 2.. 84.6.2河道稳定性分析计算2..94.6.3 对河势稳定的影响................................................................................. 3.. 05综合影响评价3..2.5.1与有关规划、标准、管理的关系分析 ...................................... 3.25.2 对河道泄洪的影响分析................................................................................. 3.. 25.3 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3.. 25.4对现有防洪工程、河道整治及其他水利工程设施的影响分析 (32)5.5 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3.. 35.6 对第三合法水事权益人的影响分析......................................... 3.36防治和补救措施3..4.6.1 工程影响防治与补救措施................................................................................. 3.. 46.2 防治与补救措施的投资概算................................................................................. 3.. 47结论和建议3..5.7.1结论3..5.7.1.1河道演变规律、发展趋势及河势稳定的分析结论 (35)7.1.2 建设项目对各方面的影响评价结论...................................... 3.57.2建议................................................................ 3..6. 附件: .................................................... 3..7.附图目录:.................................................... 3..7.1概述1.1项目背景广陕、广巴高速大石互通连接线工程位于广元市利州区大石镇,根据《广元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和工业强市的发展部署,将大石片区划入广元市中心片区,利用南河上游良好的生态环境,开发以低层滨水生态住宅为主。
京杭运河特大桥主跨工程通航安全

京杭运河特大桥主跨工程通航安全施工方案二○○九年五月十五日目录第一章概述1.1 前言1.1编制依据、研究的主要内容1.2研究的主要结论第二章基础内容2.1拟建工程概况和选址2.2水文2.3气象2.4地震参数2.5地质边界条件2.6通航环境现状2.7安全保障设置现状2.8相关管理规定和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情况2.9有关通航安全参数第三章评估论证第一节选址和平面布置、通航标准论证3.1铁路桥选址和桥墩布置评估3.2跨越河段的航道、港口发展规划和船型发展趋势论证3.3高程设计与桥梁航通尺度3.4建设规模3.5船舶通航论证分析第二节拟建工程对通航环境影戏那个分析3.6拟建工程所处航段自然条件3.7周围交通环境及安全状况分析3.8拟建工程对水域自然状况的影响3.9后期疏浚拓宽航段工程对过往船舶的影响第三节拟建工程通航安全评估3.10河床、水流及周围环境对拟建工程的影响3.11拟建工程对水域环境的影响第四章施工期间通航的安全评估4.1施工方案简述4.2施工工艺流程和通航的关系、4.3施工对通航安全和环境的影响评估第五章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六章安全建议以及保障措施第七章评估结论附件:1、京沪高速京杭运河特大桥地理位置图(附图1)2、京沪高速京杭运河特大桥卫星影像图(附图2)3、京沪高速京杭运河特大桥平面布置图(附图3)4、京沪高速京杭运河特大桥立面图(附图4)5、有关照片及批文第一章概述1.1 前言为满足★★公路运输的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在经历了多方研究和讨论基础上,经★★市市政府批准,于2008年7月批复了★★公路拓宽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公路长13.8 公里,总投资约10亿元,西接★★大道,东连★★大道,构成贯穿城区东西向的城中干道。
拟建的★★公路拓宽改造工程京杭运河大桥(K4+392.129~K4+847.151段)于苏南运河3KM处跨越运河,为防止拟建工程水域通航环境恶化,保障该水域船舶航行及京杭运河大桥自身安全,防止水域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施工作业通航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航安全评估管理办法》等规定,我部依据项目业主镇江市干线公路建设指挥部提供的京杭运河大桥工程相关技术资料,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踏勘现场、调查研究,搜集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分析论证,编写出《施工方案》,并对存在的问题及对通航环境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332省道宝应京杭运河特大桥(70+120+70m)水中平台施工方案

京杭运河特大桥水中平台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332省道宝应湖退水闸至京沪高速公路段路线长9.438km,路线起至金湖与宝应两县分界处的宝应湖退水闸,沿大汕子隔堤北侧一直向东至AK3+200设反向S型曲线过大汕子隔堤经高邮湖区,以主跨70+120+70m变截面连续梁正跨京杭运河(II级航道)及淮江公路(237省道)后,绕夏集镇杨柳村、跨丰收干渠,下穿京沪高速公路主线桥接332省道京沪高速公路以东路段。
跨京杭运河特大桥主桥采用70+120+70m三跨变截面预应力砼连续梁跨京杭运河,通航净空为90×7m,起点侧主桥边跨跨运河西堤,运河西堤设置汽通7×4.5m,运河西堤坡角(高邮湖内)设过渡墩,高邮湖内采用20m空心板结构,预制安装。
终点侧主桥边跨跨运河东堤外浅摊,采用30m组合箱梁跨运河东堤,东堤顶设置汽通12×5m,东引桥采用30m组合箱梁。
由于京杭大运河为国家II级航道,且航道内来往的船只繁忙,水位较深,故无法采用筑岛围堰的方法进行钻孔灌注桩的施工。
因此,我们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钢管桩结合贝雷桁架搭设施工平台,施工具有安装和拆卸方便且速度快,整体结构稳定,能充分满足施工要求。
二、平台设计与施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单位以往的施工经验,在确保主墩下部桩基施工的顺利完成,及便于主墩承台钢板桩施工,特设计此方案。
平台下部桩基采用Φ425mm钢管,横向在钢管上架设贝雷桁架,贝雷桁架用I12工字钢斜拉连接,确保施工作业是桁架的平衡及安全。
为便于桩基的施工,在平台中间设置通车及施工作业平台,作业平台结构形式运西采用6m长I45b 工字钢@100cm纵向铺设,运东采用12m长I28b工字钢@100cm纵向错开铺设,后在其上铺设I12工字钢@50cm,最后在上铺设10mm钢板。
平台高度根据京杭运河常水位及近期的最高水位确定。
钢管施工时,采用电气振动锤进行打入,在进行钢板施工时,通过设计计算出的桩位坐标进行施工放样,要求每根桩精确放样及高程控制,以确保在施工中钢管桩的定位准确,从而保证上部贝雷桁架的安装及固定。
京杭运河大桥..

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分项工程名称:裂缝封缝所属分部工程名称:京杭运河特大桥所属建设项目:京沪高速公路桥梁维修加固工程工程部位:右幅1-3孔施工单位:江苏高速公路工程养护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江苏育通交通工程咨询监理工程有限公司检验负责人:检测:记录:复核:年月日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分项工程名称:裂缝封缝所属分部工程名称:京杭运河特大桥所属建设项目:京沪高速公路桥梁维修加固工程工程部位:右幅4-6孔施工单位:江苏高速公路工程养护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江苏育通交通工程咨询监理工程有限公司检验负责人:检测:记录:复核:年月日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分项工程名称:裂缝封缝所属分部工程名称:京杭运河特大桥所属建设项目:京沪高速公路桥梁维修加固工程工程部位:右幅7-9孔施工单位:江苏高速公路工程养护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江苏育通交通工程咨询监理工程有限公司检验负责人:检测:记录:复核:年月日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分项工程名称:裂缝封缝所属分部工程名称:京杭运河特大桥所属建设项目:京沪高速公路桥梁维修加固工程工程部位:右幅10-11孔施工单位:江苏高速公路工程养护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江苏育通交通工程咨询监理工程有限公司检验负责人:检测:记录:复核:年月日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分项工程名称:裂缝封缝所属分部工程名称:京杭运河特大桥所属建设项目:京沪高速公路桥梁维修加固工程工程部位:右幅12、25孔施工单位:江苏高速公路工程养护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江苏育通交通工程咨询监理工程有限公司检验负责人:检测:记录:复核:年月日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分项工程名称:裂缝封缝所属分部工程名称:京杭运河特大桥所属建设项目:京沪高速公路桥梁维修加固工程工程部位:左幅1-3孔施工单位:江苏高速公路工程养护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江苏育通交通工程咨询监理工程有限公司检验负责人:检测:记录:复核:年月日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分项工程名称:裂缝封缝所属分部工程名称:京杭运河特大桥所属建设项目:京沪高速公路桥梁维修加固工程工程部位:左幅4-6孔施工单位:江苏高速公路工程养护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江苏育通交通工程咨询监理工程有限公司检验负责人:检测:记录:复核:年月日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分项工程名称:裂缝封缝所属分部工程名称:京杭运河特大桥所属建设项目:京沪高速公路桥梁维修加固工程工程部位:左幅7-9孔施工单位:江苏高速公路工程养护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江苏育通交通工程咨询监理工程有限公司检验负责人:检测:记录:复核:年月日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分项工程名称:裂缝封缝所属分部工程名称:京杭运河特大桥所属建设项目:京沪高速公路桥梁维修加固工程工程部位:左幅10-11孔施工单位:江苏高速公路工程养护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江苏育通交通工程咨询监理工程有限公司检验负责人:检测:记录:复核:年月日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分项工程名称:裂缝封缝所属分部工程名称:京杭运河特大桥所属建设项目:京沪高速公路桥梁维修加固工程工程部位:左幅12、25孔施工单位:江苏高速公路工程养护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江苏育通交通工程咨询监理工程有限公司检验负责人:检测:记录:复核:年月日(2014年)分项工程得分汇总表计算:复核:年月日(2014年)分项工程得分汇总表计算:复核:年月日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分部工程名称:封缝所属单位工程名称:京杭运河特大桥工程部位:腹板、墩帽、底板、墩身所属建设项目:京沪高速公路桥梁维修加固工程施工单位:江苏高速公路工程养护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南京育通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检验负责人:计算:复核:年月日。
桥梁防洪评价设计报告(通过厅评审)

XXX桥跨XX河防洪评价报告(报批稿)XXXX二0一七年七月XXX防洪评价报告(报批稿)批准:XXX审定:XXX审查:XXX校核:XXX报告编写:XXX目录1 概述 (1)1.1 项目背景 (1)1.2 评价依据 (3)1.3 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5)1.4 其它 (6)1.5 评价范围 (6)1.6 评价洪水标准的确定 (7)2 基本情况 (8)2.1 建设项目概况 (8)2.2 河道基本情况 (10)2.3 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情况 (15)2.4 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 (15)3 河道演变 (17)3.1 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18)3.2 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20)3.3 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24)4 防洪评价计算 (26)4.1 水文分析计算 (26)4.2 壅水高度及壅水范围 (35)4.3 桥梁下弦高程的复核 (37)4.4 冲刷计算 (38)5 防洪综合评价 (43)5.1 建设项目与有关水利规划的关系及影响分析 (43)5.2 项目建设是否符合防洪防凌标准、有关技术和管理要求 (43)5.3 项目建设对河道行洪安全的影响分析 (43)5.4 项目建设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45)5.5 项目建设对护岸及其它水利工程与设施的影响分析455.6 建设项目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45)5.7 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是否适当 (45)5.8 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及水质的影响 (46)5.9 项目建设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 (46)6 影响的防治与补救措施 (47)6.1 降低对河道岸坡影响的措施 (47)6.2 降低对环境、水质影响的措施 (47)6.3 桥梁汛期施工应采取的措施 (48)7 结论与建议 (49)7.1 结论 (49)7.2 建议 (49)附图:1概述1.1项目背景1.1.1项目所在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是经济腾飞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防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
省道333新民滩大桥防洪评价报告0810-2

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甲级设计证书编号 100104-sj 二○○八年十月
333 省道京杭运河、入江水道新民滩 大桥工程防洪评价报告
批准人:
张亚中
核定人:
周雪晴
审查人:
周维军
项目负责人: 杜
永
主要参加人员:刘锦霞
谢
继
陈香香
周宝元
童 沛
张锁江
二○○八年十月
目
录
1.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1 项目背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2 评价依据 · · · · · · · · · · · · · · ·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

××线×县段升级改造工程×大桥防洪评价报告晋科咨证:乙级004号二〇一五年十月××线×县段升级改造工程×大桥防洪评价报告审定:审查:项目负责人:报告编写:参加人员:目录1 概述 (1)1.1项目背景 (1)1.2评价依据 (2)1.3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3)2 基本情况 (5)2.1建设项目概况 (5)2.2河道基本情况 (6)2.3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情况 (10)3 河道演变 (12)3.1河道历史演变及近期分析 (12)3.2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12)4 防洪评价计算 (13)4.1防洪标准确定 (13)4.2设计洪水分析计算 (13)4.3设计洪水成果合理性分析 (35)4.4水面线计算 (35)4.4壅水计算 (39)4.5冲刷分析计算 (42)4.6桥梁底部高程复核计算 (46)4.7河道过流能力分析 (49)5防洪综合评价 (57)5.1建设项目与现有水利规划的关系与影响分析 (57)5.2建设项目与现有防洪标准和技术要求分析 (57)5.3建设项目对行洪安全的影响分析 (57)5.4建设项目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58)5.5建设项目对现有防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及其它水利工程与设施影响分析 (58)5.6建设项目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58)5.7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 (59)6工程影响防治措施 (60)7结论与建议 (61)7.1结论 (61)7.2建议 (61)1 概述1.1 项目背景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把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地区、滇西边境地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已经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
京沪高铁镇江京杭运河特大桥主桥连续梁拱设计

京沪高铁镇江京杭运河特大桥主桥连续梁拱设计
高丽;曹文杰
【期刊名称】《铁道勘测与设计》
【年(卷),期】2008(000)005
【摘要】京沪高速铁路镇江京杭运河特大桥主桥为(90m+180m+90m)预应
力混凝土连续梁与钢管混凝土拱组合结构,着重阐述结构设计特点和结构计算分析。
【总页数】5页(P14-18)
【作者】高丽;曹文杰
【作者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桥梁处,武汉43006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48.225
【相关文献】
1.京杭运河特大桥连续梁拱组合结构设计 [J], 王法武
2.京杭大运河特大桥连续梁拱0号块及拱脚施工技术 [J], 冯征远
3.镇江京杭运河特大桥主跨(90+180+90)m连续梁拱施工技术 [J], 刘利军
4.京杭运河特大桥连续梁拱组合结构设计 [J], 王法武
5.京杭运河特大桥的主桥设计 [J], 徐辉;谢维鎏;文功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通过省厅评审)

XXX桥跨XX河防洪评价报告(报批稿)XXXX二0一七年七月XXX防洪评价报告(报批稿)批准:XXX审定:XXX审查:XXX校核:XXX报告编写:XXX目录1 概述 01。
1 项目背景 01。
2 评价依据 (2)1.3 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4)1。
4 其它 (5)1.5 评价范围 (5)1。
6 评价洪水标准的确定 (6)2 基本情况 (7)2.1 建设项目概况 (7)2.2 河道基本情况 (9)2.3 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情况 (14)2.4 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 (14)3 河道演变 (17)3.1 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17)3。
2 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19)3。
3 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24)4 防洪评价计算 (26)4。
1 水文分析计算 (26)4。
2 壅水高度及壅水范围 (35)4.3 桥梁下弦高程的复核 (38)4.4 冲刷计算 (38)5 防洪综合评价 (43)5。
1 建设项目与有关水利规划的关系及影响分析 (43)5。
2 项目建设是否符合防洪防凌标准、有关技术和管理要求 (43)5。
3 项目建设对河道行洪安全的影响分析 (43)5.4 项目建设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45)5.5 项目建设对护岸及其它水利工程与设施的影响分析 . 455.6 建设项目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45)5.7 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是否适当 (45)5.8 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及水质的影响 (46)5。
9 项目建设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 (46)6 影响的防治与补救措施 (47)6。
1 降低对河道岸坡影响的措施 (47)6.2 降低对环境、水质影响的措施 (47)6。
3 桥梁汛期施工应采取的措施 (48)7 结论与建议 (49)7。
1 结论 (49)7。
2 建议 (49)附图:1概述1.1项目背景1.1.1项目所在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是经济腾飞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防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交通运输发展的快慢、优劣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支撑、保障和引导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杭运河特大桥桥梁洪评报告京杭运河特大桥桥梁洪评报告812.txt人生在世,难敌宿命,沉沦其中。
我不爱风尘,似被前缘误!!我只为我最爱的人流泪“我会学着放弃你,是因为我太爱你”赢了你,我可以放弃整个世界宿新高速公路京杭运河特大桥防洪评价报告设计证章:水利行业甲级证章号:110006-sj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二○○八年六月宿新高速公路京杭运河特大桥防洪评价报告设计证章:水利行业甲级证章号:110006-sj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批准:章敏审定:少华审核:马瑞峰校核:王永峰胡耿编制:王永峰安邦胡耿:胡耿王永峰主要参加人员:王永峰安邦王宇徐峰胡耿马瑞峰目录1 概述 31.1 项目背景 31.2 评价依据 51.3 技术路线及工作容 62 基本情况82.1 建设项目概况82.2 桥梁设计122.3 河道基本情况142.4 现有水利工程及其他设施情况182.5 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193 河道演变213.1 废黄河213.2 京杭运河234 防洪评价计算264.1 水文分析计算264.2 壅水分析284.3 冲刷分析305 防洪综合评价365.1 与现有水利规划的关系与影响分析365.2 与现有防洪标准和有关技术、管理要求的适应性分析365.3 对行洪安全的影响分析385.4 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395.5 对现有防洪工程及其他水利工程与设施影响分析395.6 对防汛交通、抢险的影响分析405.7 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415.8 洪水对桥梁的影响分析416 防治与补救措施426.1 废黄河426.2 京杭运河457 结论与建议467.1 结论467.2 建议471 概述1.1 项目背景宿迁至新沂高速公路位于省宿迁市、新沂市境,起点接宁宿徐高速公路,终点与京沪高速公路相连。
宿新高速公路的建设对加强宿迁与地区的联系,增强宿迁和新沂的南北向交通区位优势,完善省及国家南北向运输通道在区域的路网布局结构,分担京沪高速公路的交通流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
根据宿迁至新沂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的主要成果,路线起自宁宿徐高速公路宿迁南枢纽,向东北向跨越船行干渠,沿宿迁城市规划建设区的外侧,在申湾附近跨越废黄河和325省道及京杭运河,经陆集镇折向北与宿迁南环线(规划的新325省道线位)相交,向北经过规划建设的宿迁家港工业园区东侧,在集北跨越规划的徐宿连运河,经过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在窑庄跨越新沂河后进入新沂境,在新民附近跨越沭河,经踢球山在郭庄西跨越徐连高速公路后,利用新沂工业园规划预留的线位穿越园区,在仲庄跨越323省道、新长铁路及规划的205国道改线线位,路线终点在大佃户东与京沪高速公路衔接。
项目路线全长68.08km(工可报告),设置何庄枢纽、宿迁南互通、宿迁北互通、新沂河互通、王庄互通、北沟枢纽及仲庄互通、段宅枢纽等8处互通式立交,设置集服务区1处,全线共设置主线特大、大桥5568.7m/8座,中小桥1018.6m/21座,主线上跨分离立交4401.0m/6座,支线上跨分离立交9座。
宿迁至新沂高速公路工程规模见表1.1。
宿迁至新沂高速公路总体近南北走向,线路示意见附图2。
附图2中,AK方案为推荐线路,CK方案、DK方案、EK方案、HK方案为AK方案比选线路。
本线路跨越的主要河流有西民便河、废黄河、京杭运河、马河、总六塘河、徐宿连运河、新沂河、沭河等。
根据《中华人民国防洪法》的要求,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应当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航运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妨碍行洪畅通;河道、湖泊管理围的土地和岸线的利用,应当符合行洪、输水的要求。
禁止在河道、湖泊管理围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倾倒垃圾、渣土,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
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应当就洪水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建设项目对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价,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提出防御措施。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前,应当附具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防洪评价报告。
表1.1 宿新高速公路工程规模一览表序号工程项目单位工程数量1路线里程km68.082路基土石方(断面方)万m3533.613沥青混凝土路面万m2159.544特殊路基处理km14.325主线跨河桥梁特大、大桥m/座5568.7/8中、小桥m/座1018.6/216互通式立交处87主线上跨分离立交m/座4401.0/68支线上跨分离式立交处99通道道8010涵洞道18811服务区处112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km68.0813公路用地亩796114拆迁建筑物万m217.225为此,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委托我公司承担宿新高速公路水文分析及防洪评价工作。
根据合同,对上述8条主要河道上的跨河桥梁进行防洪评价。
本报告为京杭运河特大桥防洪评价(京杭运河特大桥跨越废黄河、京杭运河2条河道)。
根据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委托方)和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承接方)所签定的技术咨询合同书的要求,本项目的主要咨询任务如下:1、项目建设与有关规划的关系及影响分析;2、项目建设是否符合防洪标准、有关技术和管理要求;3、项目建设对河道泄洪、排涝的影响分析;4、项目建设对河势影响分析;5、项目建设对堤防、护岸及其他水利工程和设施的影响分析;6、项目建设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7、项目建设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是否得当;8、项目建设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9、建设项目施工期对防洪工程的影响;10、针对建设项目产生的防洪影响提出防治与补救措施。
本报告采用的高程系统除特别说明外,为85国家高程系统。
1.2 评价依据1.2.1 法律法规及规性文件(1)《中华人民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29次会议通过);(2)《中华人民国防洪法》(1997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7次会议通过);(3)《中华人民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10日国务院第3号令);(4)水利部、国家计委关于颁发《河道管理围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的通知(1992年4月3日水利部、国家计委水政[1992]07号);(5)水利部淮委关于实施河道管理围建设项目审查的通知(1993年4月24日淮委水政资[1993]06号);(6)《省河道管理围建设项目管理规定》(2004年7月5日修订,省水利厅);(7)《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1996年8月23日省人民政府第80号令发布)。
1.2.2 规规程(1)《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SL44-93);(2)《堤防工程设计规》(GB50286-98);(3)《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SL171-96);(4)《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JTJ062-91);(5)《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6)《河道管理围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水利部办建管[2004]109号)。
1.2.3 有关规划、参考资料(1)《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实施规划(修订)》(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9月);(2)《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3月);(3)《省宿迁市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宿迁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2002年12月);(4)《省水文手册》(省水文总站,1976.1);(5)《省暴雨洪水图集》(省水文总站,1984.1)(6)《宿迁市水务手册》;(7)《沂沭泗河道志》(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沂沭泗水利管理局)。
1.2.4 合同书以及委托方提供的有关资料(1)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与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的《宿新高速公路水文分析及防洪评价技术咨询合同》(2008年2月);(2)委托方提供的有关桥梁设计报告、图纸、地质资料和其他资料。
1.3 技术路线及工作容(1)资料收集收集评价河道有关水文资料,桥址处河道历史、现状、规划治理等资料;委托方提供工程设计相关图纸、地质勘探资料以及相关资料。
(2)计算方法水文分析依据《宿新高速公路水文分析报告》(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08.1)计算成果。
壅水、冲刷计算主要依据《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JTJ062-91)提供的方法进行计算。
(3)防洪评价根据《河道管理围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水利部办建管[2004]109号)、《堤防工程设计规》(GB50286-98)、《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SL171-96)等规程、规对桥梁进行防洪影响评价。
评价容主要包括对河道行洪安全的影响,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对防汛交通、抢险的影响,对通航的影响以及洪水对桥梁的影响等。
2 基本情况2.1 建设项目概况2.1.1 地理位置宿新高速公路位于省宿迁市、新沂市境。
本桥位于宿迁境。
宿迁市位于省北部,介于北纬33°8'—34°25',东经117°56'—119°10'之间,西邻,东连,北接。
拟建的京杭运河特大桥于船行村申湾组跨越废黄河、京杭运河,线路中心桩号AK8+819。
桥梁位置示意图见图2.1。
图2.1 京杭运河特大桥位置示意图2.1.2 线路走向宿新高速公路起点接宁宿徐高速公路,经宿迁市三棵树镇、陆集镇、顺河镇、集镇、侍岭镇,于宿迁湖滨开发区东侧跨越新沂河进入新沂境,经过新沂市邵店镇、唐店镇、北沟镇终点与京沪高速公路相接。
京杭运河特大桥穿越处京杭运河河道桩号13+360(河道桩号起点位置宿迁闸,桩号0+000),穿越处废黄河河道桩号40+200(河道桩号起点位置徐洪河口,桩号0+000)。
2.1.3 工程技术指标根据宿迁至新沂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成果,推荐采用路基宽度为28m的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20km/h,其主要技术控制指标见表2.1。
表2.1 宿新高速公路主要技术指标控制表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公路等级高速公路设计速度km/h120路基宽度m28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设计荷载公路-Ⅰ级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其他结构物1/100桥梁宽度m与路基同宽2.1.4 地形地貌线路经过地段地貌类型以冲积平原、堆积波状平原为主,零星分布剥蚀残丘。
地形总趋势是由南向北地面逐渐抬高。
京杭运河特大桥桥位区属堆积冲积平原区地貌单元,废黄河河底宽50m,底高18.4m左右;两侧滩面高程22.6m左右,宽20m;两侧堤顶高24.5~24.7m;河堤边坡均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