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教案 镇痛药

合集下载

镇痛药—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药理学课件)

镇痛药—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药理学课件)
疼痛是继心率、呼吸、血压、体温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 从伦理及人道主义的角度而言,“缓解疼痛是基本人权(pain relief is a basic human right)” WHO : 10月11日为 “世界疼痛日”
疼痛概述
疼痛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话题
疼痛的意义: 二重性——警惕性 和威胁性。
▪ 2004年世界疼痛日主题: “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
一、吗啡(Morphine)
【不良反应】 1.副作用:恶心、呕吐、便秘、呼吸抑制、尿少、排尿困难、胆绞痛、 直立性低血压等。 2. 耐受性和成瘾性:一旦停药后出现戒断症状 ,如兴奋、失眠、流泪、 流涕、出汗、震颤、呕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造成很大痛 苦。
一、吗啡(Morphine) 3.急性中毒:
a.延缓肠内容物通过。 b.中枢抑制作用,便意迟钝。 c.抑制胆汁、胰液和肠液的分泌。
道和胆囊内压增加,引起胆绞痛,可用阿托品缓解。
(3)支气管平滑肌:诱发痉挛
Oddi括约肌
一、吗啡(Morphine)
(4)其他: a.排尿困难、尿潴留。 b.哮喘:支气管平滑肌兴奋性↑ 。 c.对抗催产素对子宫肌的兴奋作用:产程延长。
一、吗啡(Morphine)
【临床应用】 1. 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竭引起肺水肿,导致呼吸困难。需强心、利 尿、扩血管等综合治疗。
机理:⑴镇痛、镇静和欣快,减轻病人的烦躁和恐惧。 ⑵抑制中枢对CO2敏感性,呼吸由浅快变深慢。 ⑶扩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
2. 止泻:阿片酊,复方樟脑酊,苯乙哌啶、盐酸洛哌丁胺(易蒙停)。
镇痛药(analgesics)是一类通过激动中枢神经系统特定部位的阿 片受体而产生镇痛作用,同时又能缓解因疼痛引起的不愉快情绪的药物。

13《药理学》 镇痛药

13《药理学》 镇痛药

2.心血管系统 体位性低血压 治疗量的哌替啶对心血 管作用类似吗啡,可扩张血管,引起体 位性低血压; 颅内压升高 因抑制呼吸,使体内CO2蓄 积,致使脑血管扩张,颅内压升高。
3.内脏平滑肌 特点为:
①哌替啶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类似 吗啡,但因作用持续时间短,不易引 起便秘,无止泻作用;
但对伴有昏迷、休克、严重肺部疾病、痰 液过多者禁用。
【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1.副作用 治疗量可引起恶心、呕吐、 嗜睡、便秘、排尿困难、呼吸抑制、 体位性低血压、眩晕等。
2.耐受性和依赖性 连续反复应用 易产生耐受性,必须加大剂量才能 获得原有镇痛作用。连续用药1~2周 可产生依赖性,一旦停药,患者出 现兴奋、不安、失眠、出汗、震颤、 流泪、流涕、呕吐、腹泻、虚脱、 打哈欠、意识丧失等戒断症状。因 此,用于急性剧痛一般不宜超过一 周。
(1)正常状态:内源性脑啡肽与部分吗啡受体 结合 控制兰斑核放电 (2)吗啡效应: 应用外源性吗啡后,与吗啡受 体结合增加 使兰斑核放电受抑 产生镇 静作用
(3)耐受性:反复应用外源性吗啡后,与吗啡 受体结合增加 通过反馈性调节机制,使内 源性脑啡肽形成、释放减少 需较多吗啡产 生药理效应 耐受性
阿片受体激动与效应关系
效应
镇痛 μ
受体
δ κ
脊髓以上水平 脊髓水平 呼吸抑制 缩瞳 止咳 镇静(欣快) 抑制 胃肠活动 免疫抑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 有作用,— 无作用;± 可疑;* 主要部位

8镇痛药-药理教案

8镇痛药-药理教案

教师授课方案镇痛药(analgesics)是一类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选择性地消除或缓解痛觉的药物。

此类药镇痛作用强大,多用于各类剧痛,反复应用易致成瘾,又称为麻醉性镇痛药(narcotic analgesics)。

典型的镇痛药为阿片生物碱类(吗啡、可待因)与人工合成品(哌替啶、阿法罗定、芬太尼、美沙酮、喷他佐辛、二氢埃托啡等)。

吗啡(morphine)是阿片中的主要生物碱。

口服给药首过消除明显,生物利用度低。

皮下、肌内注射吸收较好。

1.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痛、镇静、镇咳及抑制呼吸、缩瞳、催吐等作用。

其镇痛作用具有高效性、选择性和立体结构特异性,符合与受体结合药物的特点。

研究证实,吗啡可激动不同脑区阿片受体的不同亚型,呈现多种药理效应。

(1)镇痛作用强大,对各类疼痛都有效。

其镇静与欣快感可消除由疼痛引起的情绪反应,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

镇痛机理系药物激动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脑室、导水管周围灰质的阿片受体,形成突触前抑制,减少递质(包括P 物质)释放,阻断神经冲动传递而发挥镇痛作用。

(2)抑制呼吸激动呼吸中枢的阿片受体,降低呼吸中枢对CO2张力的敏感性,并可抑制呼吸调整中枢,使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降低。

(3)镇咳激动孤束核的阿片受体,抑制咳嗽中枢,产生镇咳作用。

(4)吗啡可使瞳孔极度缩小,也可引起恶心呕吐。

2.消化道吗啡可兴奋胃肠平滑肌,提高其张力,产生止泻及致便秘作用;也可引起胆道奥狄括约肌痉挛性收缩,提高胆囊内压而导致上腹不适甚至胆绞痛。

(3)心血管系统吗啡作用于孤束核的阿片受体,使中枢交感张力降低,产生降压作用。

该作用部分地与吗啡促进组胺释放有关。

吗啡抑制呼吸,使体内CO2蓄积,可扩张脑血管,使颅内压增高。

(4)其他提高膀胱括约肌张力,导致尿潴留;大剂量尚能收缩支气管。

吗啡的临床用途有①各种急性锐痛、癌症剧痛、对心肌梗塞引起的剧痛,血压正常者可以用。

②心源性哮喘吗啡配合应用强心甙、吸氧等措施,可以迅速缓解症状。

《药理学》第15章-镇痛药

《药理学》第15章-镇痛药

PHARMACOLOGY药理学第十五章镇痛药学习目标●掌握:吗啡、哌替啶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熟悉:其他镇痛药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人工合成镇痛药其他镇痛药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吗啡吗啡(morphine)是阿片中的主要生物碱,含量约占10%。

【体内过程】口服易吸收,但首关消除明显,生物利用度较低,故常采用注射给药。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30%,游离型可迅速分布于全身组织,少量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发挥作用。

一次给药,镇痛作用持续4~6h。

主要经肾排泄,少量经胆汁、乳汁排泄,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全,吗啡易进入中枢,抑制胎儿和新生儿呼吸。

【药理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1)镇痛、镇静。

(2)镇咳。

(3)抑制呼吸。

(4)其他作用:①缩瞳作用。

②催吐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吗啡可激动延髓孤束核阿片受体,同时促进组胺释放,使外周血管扩张,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另外,吗啡可抑制呼吸,引起CO2潴留,使脑血管扩张,导致颅内压升高。

3.对平滑肌的作用(1)胃肠道平滑肌:吗啡能提高胃肠道平滑肌张力,抑制其蠕动,使肠内容物通过延缓,同时又能抑制消化液分泌,加之中枢抑制后使便意迟钝等,可引起便秘。

(2)胆道平滑肌:治疗量吗啡可引起胆道平滑肌和奥狄括约肌收缩,使胆道排空受阻,胆囊内压明显升高,引起上腹部不适,甚至胆绞痛。

(3)其他平滑肌:吗啡能收缩输尿管平滑肌,还可提高膀胱括约肌张力,导致尿潴留;大剂量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收缩作用,可诱发、加重哮喘;还可对抗缩宫素对子宫的兴奋作用,降低子宫张力,使产程延长。

【作用机制】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由阿片肽(如脑啡肽、内啡肽等)和阿片受体组成的抗痛系统。

疼痛刺激使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谷氨酸、P物质(SP)等兴奋性递质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将痛觉冲动传入中枢。

现已证明,在脊髓感觉神经末梢突触前、后膜上存在阿片受体,内阿片肽由特定的神经元释放后,激动阿片受体,使突触前膜递质(谷氨酸、SP)释放减少,突触后膜超极化,从而减弱或阻滞痛觉信号的传递,产生镇痛作用。

药理学教案 镇痛药

药理学教案  镇痛药
◎课后总结:(5min)
本次课的重点是吗啡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注意其作用机理的关系和特点。
◎课后练习
1.吗啡成瘾性原理及治疗
2.人工合成镇痛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是什么?
3.阿片受体拮抗药纳洛酮有什么临床意义?
4.吗啡或哌替啶治疗心源性哮喘的原理?
5.吗啡镇痛的原理与阿司匹林有何不同?
6.吗啡、强心苷、利尿药、氯化钾合用治疗心源性哮喘各起什么作用?
镇痛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镇痛作用较强。选择性的消除或缓解痛觉,减轻由疼痛引起的紧张、焦虑等情绪。不影响意识。
解热镇痛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镇痛作用较弱,同时兼有解热、抗炎作用。
来源及构效关系;根据来源及构效关系分类:
阿片——罂粟浆汁的干燥物
人工合成——哌替啶、美沙酮
阿片(opium):
2.心源性哮喘
急性左心衰竭引起肺水肿,导致呼吸困难。需强心、利尿、扩血管等综合治疗。应用吗啡:镇静和欣快,减轻病人的烦躁和恐惧抑制中枢对CO2敏感性————呼吸由浅快变深慢扩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
3.止咳。止咳作用强大,但因成瘾性强,一般不用。
4.止泻。使推进性胃肠蠕动减慢用于严重单纯性腹泻,对急、慢性腹泻均有效。
2.麻醉前给药及人工冬眠
镇静,消除术前紧张,减少麻醉药用量。与氯丙嗪、异丙嗪合用—冬眠合剂
3.心源性哮喘
镇静和欣快,减轻病人的烦躁和恐惧抑制中枢对CO2敏感性————呼吸由浅快变深慢扩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
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眩晕、心悸、体位性低血压等。大剂量可明显抑制呼吸。偶可致震颤、肌肉痉挛、反射亢进甚至惊厥。久用可成瘾
教学过程、内容及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药理学课件第十二章镇痛药

药理学课件第十二章镇痛药
1992年,阿片受体分子首次克隆成功,阿片类药物通过受 体产生药效获得充分证据
有关研究现状:
阿片受体:至少有μ、δ、κ、σ四种亚型
分布广泛,与情绪和精神活动有关的边缘系 统和蓝斑核阿片受体密度最高。
与痛觉的整合和感受有关的丘脑内侧、脑室 和导水管周围灰质阿片受体密度高。
镇痛作用与μ、δ、κ3种阿片受体有关。
为吗啡的1/10; 2. 抑制呼吸、成瘾性小于吗啡; 3. 无镇咳、缩瞳作用; 4. 无止泻、致便秘作用; 5. 不延缓产程。 6. 过量中毒,中枢兴奋,惊厥
【用途】 1. 剧痛:如术后、创伤、烧伤、晚期癌痛等; 2. 代替吗啡用于心源性哮喘
3. 麻醉前给药:可消除患者手术前紧张、 恐惧情绪,减少麻醉药用量。 4. 人工冬眠:与氯丙嗪、异丙嗪合用于人 工冬眠疗法。
[ 禁忌] 支气管哮喘、脑肿瘤、颅脑 外伤引起的昏迷患者。
第三节┃其他镇痛药
罗通定(rotundine,延胡索乙素)
罗通定为植物玄胡(元胡)的有效成分, 有活血散瘀、行气止痛之功。是消旋四氢 巴马汀的左旋体。
【机制】 通过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也可促进脑
啡肽和内啡肽的释放,产生明显的镇静和镇 痛作用。与阿片受体无关。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吗啡类及酒精类急性中毒, 解除呼吸抑制及中枢抑制症状,也用于吸 毒成瘾患者的诊断。纳洛酮也是重要的工 具药。
小结、测试
1.吗啡不用于慢性钝痛的主要原因是
A.抑制呼吸
B.疗效差
C.有躯体依赖性 D.易致体位性低血压
2.吗啡主要用于
A.头痛
B.关节痛
C.心肌梗死所致疼痛 D.神经痛
药物分类:(作用机制)
1.阿片受体激动药:如吗啡; 2.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如镇痛新; 3.其他镇痛药:如罗通定。

药理学16镇痛药PPT学习教案

药理学16镇痛药PPT学习教案
治疗量: 即可抑制呼吸,使呼吸频率 减慢,潮气量降低。
急性中毒:呼吸极度抑制,可使呼吸 频率减慢至34次/min,引起严重缺氧。

呼吸抑制是吗啡急性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第14页/共36页
(4)镇咳 抑制咳嗽中枢, 作用强大 (5)其他
① 缩瞳 针尖样瞳孔(吗啡中毒的特征) ②恶心、呕吐 兴奋催吐化学感受区(CTZ)
4.其他:抑制机体免疫系统
第18页/共36页
临床应用
1、镇痛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其他镇痛 药无效的急性锐痛(严重创伤、 战伤、烧伤、晚期癌症)
胆绞痛和肾绞痛:加用M受体阻 断药 如阿托品
心肌梗死性心前区剧痛 —— 镇静和扩血管 第19页/共36页
2.心源性哮喘辅助治疗
心源性哮喘 —— 急性左心衰竭引起肺水
第28页/共36页
喷他佐辛(镇痛新)
——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 【特点】 1.镇痛:作用强度为吗啡的1/3。用于各种
慢性疼痛。 2.成瘾性极小,但有拟精神病副作用。
没列入麻醉药品,但仍为“精神药物”范围。
第29页/共36页
第三节┃其他镇痛药 曲马朵(tramadol)
【特点】 1. 镇痛:与喷他佐辛相似 2. 镇咳:为可待因的1/2 3. 耐受性及成瘾性轻 4.适用于中、重度疼痛
肿,导致呼吸困难。
需强心、利尿、平喘、吸氧 等综合治疗。
[机制]
(1)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使 3.止呼泻 吸选频用率阿片减酊慢或;复方樟脑酊。
(2)扩血管,减少第2回0页/共心36页血量,减轻心脏 负荷;
【不良反应】
1. 一般反应:眩晕、恶心、呕吐、便秘、排尿 困难、呼吸困难、嗜睡、体位性低血压; 2. 耐受性及依赖性:一旦停药即出现戒断症状。

3.3.1镇痛药药理学

3.3.1镇痛药药理学

哌替啶
【药理作用】 2.兴奋平滑肌
中度兴奋胃肠道平滑肌 兴奋胆囊括约肌 兴奋膀胱括约肌
大剂量兴奋支气管平滑肌 不影响子宫对缩宫素敏感性
无便秘 胆绞痛(弱于吗啡) 较少尿潴留 诱发/加重哮喘 不延长产程
哌替啶
【药理作用】 3.心血管系统
外周 血管
扩张外周血 管,体位性 低血压
脑血 管
颅内血管扩张, 颅内压升高
哌替啶
1.中枢神经系统 2.平滑肌 3.心血管系统
【药理作用】 抑制作用
哌替啶
1.中枢神经系统
1.镇痛:镇痛作用较吗啡弱,镇痛效力为吗啡 的1/10,对急性锐痛和持续性钝痛都有效,尤 其对持续性钝痛作用更强,持续时间短2-4h 2.镇静、至欣快作用:消除紧张、恐惧、焦虑, 镇静、致欣快作用,飘飘欲仙感。 3.呼吸抑制:呼吸抑制作用与吗啡相似持续时 间短2-4h
3.心血管系统 4.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药理作用】
吗啡
1.中枢神经系统
抑制作用
• 镇痛:迅速、强大 • 呼吸抑制 • 镇静、致欣快作用 • 抑制咳嗽中枢
兴奋作用
催吐、缩瞳
【作用机制】
吗啡
❖ 吗啡抑制呼吸作用
治疗量时 即出现
机理:抑制延髓脑桥呼吸调节中枢,降低中枢对CO2的敏感性
• 小剂量:呼吸变慢而深 • 大剂量:呼吸慢而浅,急性中毒,作用时间长,4-6
胆肾绞痛 与解痉药阿托品等合用
吗啡
【临床应用】
吗啡用于心源 性哮喘的机制
1.2.3
2. 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竭引起肺水肿,导致呼吸急促和
窒息。需强心、利尿、扩血管等综合治疗。 吗啡可抑制呼吸,故应缓慢注射给药。
3.腹泻:急、慢性消耗性腹泻,阿片酊、复方樟脑汀等

药理学教案-镇痛药

药理学教案-镇痛药
授課章節
及課題
第三篇中樞神經系統藥理
第十九章鎮痛藥
學時安排
2
授課
時間
授課主要內容和基本要求:
一、掌握嗎啡和呱替啶的藥理作用、藥動學特點、臨床應用及主要不良反應。
二、熟悉嗎啡的作用機制,依賴性產生原理及其防治
三、瞭解其他鎮痛藥和阿片受體拮抗劑的藥理作用特點
主要內容
一、阿片生物鹼類鎮痛藥
嗎啡的作用,作用機制,臨床應用和不不良反應。可待因、丁丙諾啡的特點。
1.阿片生物鹼類:阿片的來源及構效關係,內源性阿片肽和阿片受體的分型及意義;嗎啡的作用及其機制,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中毒搶救及禁忌證;可待因的作用特點及用途。
2.人工合成鎮痛藥:作用特點、臨床應用及成癮性。代表藥物有:呱替定、芬太尼、美沙酮、噴他佐辛。
3.其他鎮痛藥:曲馬朵、布桂嗪、二氫埃托啡和布托啡諾的作用特點及應用。
4.阿片受體拮抗藥:納洛酮、納曲酮、烯丙嗎啡。
示教方式與教具:
多媒體教學為主,配合黑板板書,提問問題與學生互動
思考題、作業題及參考書:
1.試述嗎啡的藥理作用及臨床用途。
2.簡述嗎啡鎮痛作用的機制。
3.簡述嗎啡治療心源性哮喘的機制。
4.與嗎啡相比,呱替啶的藥理作用及臨床用途有哪些不同?
5.嗎啡中毒的表現有哪些?如何搶救?
參考書:
楊世傑主編,藥理學(七年制規劃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
楊寶峰主編,藥理學(5年制規劃教材,基礎、臨床、預防、口腔醫學類專業用),人衛,2003
張慶柱主編,基礎藥理學(高等學校制藥工程專業系列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二、人工合成藥物:呱替啶的作用應用和不良反應,噴他佐辛、納絡酮的特點。
三、其他鎮痛藥物及鎮痛藥物的應用原則。

镇痛药(药理学课件)

镇痛药(药理学课件)



3
3 腹泻
一、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吗啡
【不良反应】
1.副作用:恶心、呕吐、便秘、排尿困难、体位性低血压、 呼吸抑制等。
2.耐受性和依赖性 戒断症状:兴奋、失眠、腺体分泌增加、震颤、呕吐、 腹泻焦虑、瞳孔散大
一、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吗啡
【不良反应】
3.急性中毒 表现:昏迷、呼吸深度抑制、针尖样瞳孔 解救:吸氧,注射纳洛酮
【禁忌证】
颅脑外伤所致的颅内压增高者、支气管哮喘、肺源 性心脏病、原因不明的疼痛、严重肝功能不全、分娩 止痛、哺乳期妇女、新生儿和婴儿。
一、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可待因
• 作用与吗啡相似,但强度较弱。 • 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10~1/12左右。 • 镇咳作用为吗啡的1/4左右。 • 用于中等程度的疼痛和剧烈干咳
二、人工合成的镇痛药
哌替啶(度冷丁)
【药理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 : ①镇痛强度约为吗啡的1/10~1/8,作用约维持2~4
小时; ②镇静、呼吸抑制、致欣快作用与吗啡相当; ③无明显镇咳和缩瞳作用; ④成瘾性较吗啡轻,发生较慢 2.心血管系统 作用强弱与吗啡相似。 3.内脏平滑肌作用 较吗啡弱、持续时间短,故不
二、人工合成的镇痛药
芬太尼
强效镇痛药(吗啡的 80-100倍),一般 不单用于镇痛,主要 用于麻醉辅助用药和 静脉复合麻醉,或与 氟哌利多合用产生神 经阻滞镇痛。
二氢埃托啡
为我国生产的强镇痛药, 其镇痛作用是吗啡的 500~1000倍。本品激 动受体,对、受体 作用弱。临床用于哌替 啶、吗啡等无效的慢性 顽固性疼痛和晚期癌症 疼痛, 也用于诱导麻醉 和静脉复合麻醉。
引起便秘、无止泻作用;不影响缩宫素对子宫的作 用,不延长产程。

药理学第十四章 抗精神失常药、第十五章 镇痛药教案教学设计

药理学第十四章 抗精神失常药、第十五章 镇痛药教案教学设计
7.疼痛的机制5分钟8.吗啡25分钟
9.哌替啶15分钟10.小结5分钟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提问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
教学用具:
雨课堂、多媒教科书、板书、多媒体、电子教鞭等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讲授内容
备注
第十四章抗精神失常药
第一节抗精神病药
一、氯丙嗪(吩噻嗪类)
作用机制
作用
用途
作用特点
三、芬太尼
【作用特点】
镇痛作用是吗啡的100倍,用于各种锐痛;用于复合麻醉,Ⅱ型神经安定镇痛合剂(氟哌利多+芬太尼)。
重点掌握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重点掌握吗啡、哌替啶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巩固课堂知识内容与方法:
1.复习课本、加强课后练习并进行课堂提问,要求学生掌握氯丙嗪、氯氮平、吗啡、哌替啶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3.内脏平滑肌
(1)提高胃肠道平滑机张力:导致便秘。
(2)抑制胃液、胆汁、胰液分泌。
(3)收缩支气管平滑肌:支气管哮喘禁用。
(4)胆道括平滑肌和括约肌收缩:用于胆绞痛、肾绞痛(合用阿托品)
(5)膀胱括约肌收缩:导致排尿困难
4.免疫系统
【临床应用】
1.镇痛:适用剧痛,包括严重创伤、烧伤、枪伤及晚期癌肿疼痛。
第二节人工合成镇痛药
一、哌替啶(杜冷丁)
1.镇痛、镇静及欣快感: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10因依赖性轻,临床几乎取代吗啡镇痛。无镇咳和缩瞳作用
2.镇静作用明显,常用于人工冬眠:冬眠合剂(氯丙嗪+异丙嗪+度冷丁)
3.治疗心源性哮喘,已代替吗啡。
二、美沙酮
【作用特点】

药理学 镇痛药

药理学 镇痛药
A.哌替啶 B.芬太尼 C.喷他佐新 D.吗啡 E.美沙酮 16.阿片受体的部分激 动剂是 17.对海洛因成瘾的患 者进行戒毒治疗的药物 是 18.禁用于分娩止痛的 药物是 19.有明显的抗M胆碱 答案 受体作用镇痛药是答案
13.镇痛作用最强的药 14.迅速诱发吗啡戒断 物是 症状的药物是 A.二氢埃托啡 B.芬太尼 C.吗啡 A.喷他佐新 B.纳洛酮 C.美沙酮
D.哌替啶
E.阿法罗定 答案
D.曲马多
E.布桂嗪 答案
15.心源性哮喘的治疗最好选用 A.纳洛酮 B.芬太尼 C.吗啡 D.尼可刹米 E.地塞米松
答案
B型题
阿片受体的分布:
疼痛
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
边缘系统、蓝斑核
情绪及精神
中脑盖前核
缩瞳
孤束核
与咳嗽反射、呼吸中枢、中枢 交感张力血压有关(↓) 胃肠活动
脑干极后区、迷走神经背核
作用机制
脑啡肽通过抑制脊髓感觉神经末梢释放P 物质→干扰痛觉冲动传入中枢 疼痛时,外周感觉神经的阿片受体上调, 内源性阿片肽可由免疫细胞释放,产生局 部镇痛。
用于慢性中度疼痛和麻醉前给药。
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
丁丙诺啡
镇痛作用>哌替啶、吗啡,其效慢,持续时间长, 成瘾性轻,用于中度至重度疼痛——各种术后疼 痛、癌性疼痛、烧伤、肢体痛、心绞痛
布托啡诺
作用类似于喷他佐辛,镇痛强度是吗啡3~7倍, 喷他佐辛20倍, 用于中至重度疼痛及麻醉前给 药, 使心脏兴奋,不用于心梗镇痛。
其他镇痛药
左旋四氢帕马丁-罗痛定
其消旋体即为延胡索乙素
镇痛弱于哌替定,比解热镇痛药强,无呼吸抑
制、平滑肌痉挛,无成瘾性

药理学之解热镇痛抗炎药中枢兴奋药教案教学设计

药理学之解热镇痛抗炎药中枢兴奋药教案教学设计

药理学之解热镇痛抗炎药中枢兴奋药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解热镇痛抗炎药、中枢兴奋药的作用机制
2、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的种类及用法
3、掌握中枢兴奋药的种类及用法
二、教学内容
1、解热镇痛抗炎药
(1)作用机制:解热镇痛抗炎药主要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以及抑制
细胞膜的渗透性而发挥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其中,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
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胞因子,如PGE2、IL-1、IL-8等,从而抑制炎症反应;而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是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如TNF-α、IL-1等,从
而抑制炎症反应。

(2)种类及用法:
①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氨基苯磺酸类等,一般口服或注射;
②甾体类抗炎药:如褪黑素类、右美沙芬、布地奈德等,一般皮下注
射或口服。

2、中枢兴奋药
(1)作用机制:中枢兴奋药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多巴胺类神
经递质的吞噬和释放来发挥兴奋作用;还可以抑制GABA类神经递质,通
过促进多巴胺的释放而发挥兴奋作用。

(2)种类及用法:
①多巴胺类中枢兴奋药:如美克非、奥氮平、比索洛尔等,一般口服或肌肉注射。

②GABA类中枢兴奋药:如咪达唑仑、左氧氟沙星等,一般口服或肌肉注射。

三、教学方法。

《药理学镇痛药》课件

《药理学镇痛药》课件

阿片类镇痛药
主要成分:吗 啡、可待因、
芬太尼等
作用机制:通 过与阿片受体 结合,抑制疼
痛信号传递
优点:镇痛效 果强,适用于
重度疼痛
Hale Waihona Puke 缺点:易成瘾, 长期使用可能
导致依赖性
其他镇痛药
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 麻醉性镇痛药:如吗啡、杜冷丁等,具有强效镇痛作用,但易成瘾 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氟西汀等,具有镇痛作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丙戊酸等,具有镇痛作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PART 5
镇痛药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镇痛药的副作用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 腹痛等
神经系统反应:头晕、头 痛、嗜睡等
呼吸系统反应:呼吸困难、 哮喘等
心血管系统反应:血压升 高、心率加快等
肝肾功能损害:肝功能异 常、肾功能异常等
成瘾性:长期使用可能导 致药物依赖
使用镇痛药的注意事项
遵医嘱用药:严格按照医生的指 示使用镇痛药,不要自行增减剂 量或停药。
发展趋势和展望
非阿片类镇痛 药:研究新型 非阿片类镇痛 药,减少阿片 类药物的依赖
和副作用
靶向镇痛药: 开发具有高选 择性和特异性 的靶向镇痛药, 提高镇痛效果 和降低副作用
镇痛药与免疫 系统相互作用: 研究镇痛药对 免疫系统的影 响,提高镇痛 效果和降低免 疫抑制副作用
镇痛药与神经 科学:研究镇 痛药对神经科 学的影响,提 高镇痛效果和 降低神经毒性
镇痛药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新型镇痛药的发现和开发,如阿片受体激动剂、阿片受体拮 抗剂等
PART 4
常用镇痛药介绍
非甾体抗炎药
作用机制: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 代表药物: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等 适应症: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关节痛等 注意事项: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镇静和欣快
—激动边缘系统和蓝斑核的阿片受体消除疼痛引起的焦虑、紧张、恐惧,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出现嗜睡、精神朦胧、理智障碍等。安静时易诱导入睡,但易唤醒。
(3)抑制呼吸
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抑制脑桥呼吸调整中枢。治疗量: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降低,通气量减少。急性中毒:呼吸频率可降至3 ~ 4次/分。可用中枢兴奋剂拮抗。呼吸抑制是吗啡急性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4)镇咳:作用延脑孤束核的阿片受体—抑制咳嗽中枢
(5)其他:兴奋支配瞳孔的副交感神经—缩瞳针尖样瞳孔(中毒表现)
(6)兴奋脑干催吐化学感受区—恶心、呕吐
(7)抑制促性腺释放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的释放。
抑制抗利尿激素释放。
外周作用
(1)消化系统:
A.便秘
延缓肠内容物通过胃窦张力增加——胃排空速度减慢小肠静息张力增加——推进性蠕动减慢结肠张力增加——推进性蠕动减慢或消失中枢抑制—便意迟钝B.抑制胆汁、胰液和肠液的分泌。C.兴奋胆道Oddi括约肌胆道和胆囊内压增加——胆绞痛
镇痛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镇痛作用较强。选择性的消除或缓解痛觉,减轻由疼痛引起的紧张、焦虑等情绪。不影响意识。
解热镇痛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镇痛作用较弱,同时兼有解热、抗炎作用。
来源及构效关系;根据来源及构效关系分类:
阿片——罂粟浆汁的干燥物
人工合成——哌替啶、美沙酮
阿片(opium):
2.心源性哮喘
急性左心衰竭引起肺水肿,导致呼吸困难。需强心、利尿、扩血管等综合治疗。应用吗啡:镇静和欣快,减轻病人的烦躁和恐惧抑制中枢对CO2敏感性————呼吸由浅快变深慢扩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
3.止咳。止咳作用强大,但因成瘾性强,一般不用。
4.止泻。使推进性胃肠蠕动减慢用于严重单纯性腹泻,对急、慢性腹泻均有效。
成瘾性:表现为躯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停药后出现戒断症状,甚至意识丧失,病人精神出现变态,有明显强迫性觅药行为等。戒断症状:停药后出现兴奋、失眠、流泪、流涕、出汗、震颤、呕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造成很大痛苦。成瘾的治疗:替代疗法。美沙酮或二氢埃托啡单独或联合治疗,6 – 7天可基本脱瘾。联合应用,治疗期间情绪稳定,不出现戒断症状,且不易出现美沙酮或二氢埃托啡的依赖性。急性中毒原因:用量过大。
布洛芬(brufen,异丁苯丙酸):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消炎作用,其效力近似阿司匹林。对炎性疼痛的疗效比创伤性强。主要用于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特点是胃肠道的副作用较阿司匹林少,病人易于耐受。
吡罗昔康(piroxicam,炎痛喜康)
抗风湿疗效同阿司匹林,且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好。优点:血浆半衰期长、用药量小。
罂粟Papaver somniferum
用于镇痛、止咳、止泻、抗焦虑和催眠。
1806年,首次提纯吗啡。
阿片生物碱分类:
菲类:吗啡和可待因,是主要镇痛成分。
异喹啉类:罂粟碱,无镇痛作用,有松弛平滑肌、舒张血管的作用
二.吗啡(60min)
【吗啡的基本的化学结构】
吗啡(morphine)A、B、C环构成基本骨架,-N-甲基哌啶环与环B稠合,环A上的酚羟基被甲基取代,成为可待因;叔胺氮上的甲基被烯丙基取代成为拮抗药-纳络酮
表现:昏迷、针尖样瞳孔、呼吸抑制、血压下降、紫绀、少尿、体温下降,甚至呼吸麻痹。抢救:人工呼吸,给氧。呼吸抑制—用纳洛酮治疗
禁忌证:禁用于分娩止痛和哺乳妇女止痛,支气管哮喘及肺心病患者,颅高压患者。
与吗啡对比讲解
教学过程、内容及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可待因(甲基吗啡)
体内过程:
口服易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70%。脂溶性高。
肝脏代谢,10%脱甲基成吗啡,镇痛为吗啡的1/12,镇咳为吗啡的1/4。无明显镇静作用。
可待因:用于中枢性镇咳和中度疼痛镇痛。
三.哌替啶及其相关药品(40min)
哌替啶(pethidine),度冷丁(dolantin)
体内过程
口服生物利用度40-60%,一般注射给药。血浆蛋白结合率40%,半衰期3小时。经肝代谢为哌替啶酸和去甲哌替啶。后者有明显中枢兴奋作用。药理作用
教学过程、内容及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作用机制】
阿片受体分布广泛,与情绪和精神活动有关的边缘系统和蓝斑核阿片受体密度最高。与痛觉的整合和感受有关的丘脑内侧、脑室和导水管周围灰质阿片受体密度高。镇痛作用与μ、δ、κ 3种阿片受体有关.中枢神经系统
(1)镇痛
皮下注射5-10mg显著减轻疼痛,作用持续6小时。用于各种疼痛。对慢性钝痛>急性锐痛。作用强,选择性高。作用在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和脊髓胶质区的阿片受体意识清楚。有镇静和欣快症状
教学过程、内容及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禁忌证
禁用于分娩止痛和哺乳妇女止痛,支气管哮喘及肺心病患者,颅脑外伤和颅高压患者。
药物相互作用
曾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病人,用哌替啶可致严重呼吸抑制、中枢兴奋、谵妄、高热和惊厥。氯丙嗪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可增强本药的呼吸抑制作用。
尼美舒利(nimesulide):新型NSAID,较高的选择性抑制COX2。抗炎作用强、不良反应小。
2.麻醉前给药及人工冬眠
镇静,消除术前紧张,减少麻醉药用量。与氯丙嗪、异丙嗪合用—冬眠合剂
3.心源性哮喘
镇静和欣快,减轻病人的烦躁和恐惧抑制中枢对CO2敏感性————呼吸由浅快变深慢扩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
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眩晕、心悸、体位性低血压等。大剂量可明显抑制呼吸。偶可致震颤、肌肉痉挛、反射亢进甚至惊厥。久用可成瘾
(2)引起胆道括约肌痉挛,作用弱于吗啡
(3)大剂量收缩支气管平滑肌
3.心血管系统
(1)体位性低血压
扩张血管,外周阻力↓,抑制压力感受器反射促进组胺释放
(2)抑制呼吸—— CO2积蓄——脑血管扩张———颅内压增高。
临床应用
1.镇痛
对各种疼痛有效。绞痛患者需合用解痉药(阿托品)镇痛作用、成瘾性弱于吗啡能通过胎盘。产妇临产前2-4小时内不宜使用。
◎课后总结:(5min)
本次课的重点是吗啡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注意其作用机理的关系和特点。
◎课后练习
1.吗啡成瘾性原理及治疗
2.人工合成镇痛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是什么?
3.阿片受体拮抗药纳洛酮有什么临床意义?
4.吗啡或哌替啶治疗心源性哮喘的原理?
5.吗啡镇痛的原理与阿司匹林有何不同?
6.吗啡、强心苷、利尿药、氯化钾合用治疗心源性哮喘各起什么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
(1)镇痛效力约为吗啡的1/7—1/10。成瘾较慢,戒断症状持续时间较短。
(2)消除紧张、焦虑、烦躁不安等反应。
(3)抑制呼吸:较弱。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
(4)兴奋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恶心呕吐
(5)增加前庭器官的敏感性—眩晕
2.平滑肌
(1)提高胃肠道平滑肌、括约肌张力,减少推进性蠕动。因作用时间短—不引起便秘
教学过程、内容及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前复习(3min)
1、抗精神病药阻断中枢DR后可产生哪些效应?
◎新课引入(2min)疼痛的种类及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
镇痛药
一.疼痛分类(10min)
快痛(剧痛):尖锐而定位清楚的刺痛,刺激时即发生,刺激消除后立即消失。
慢痛(钝痛):定位不明确的“烧灼痛”,发生较慢,持续时间长。
(2)心血管系统
A.体位性低血压
扩张血管,外周阻力↓,抑制压力感受器反射促进组胺释放
B.抑制呼吸:CO2积蓄—脑血管扩张—颅内压增高。
3)其他
A.排尿困难、尿潴留输尿管张力和收缩幅度↑抑制膀胱排空反射膀胱外括约肌张力和膀胱容积↑
B.哮喘:支气管平滑肌兴奋性↑
C.降低分娩子宫张力—产程延长免疫系统。
教学过程、内容及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免疫抑制
一次给药后早期出现短暂的IL-1、IL-2、TNF-α、TNF-β
和IL-10增加,随后出现持久下降,直到给药后48小时才恢复。
抑制NK细胞活性、抑制刀豆素A刺激T细胞增殖、抑制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临床应用】
1.镇痛
用于各种原因的疼痛,特别是对其他镇痛药无效的疼痛。胆绞痛和肾绞痛:加用M受体阻断药如阿托品。心肌梗死性心前区剧痛—镇静和扩血管心源性哮喘辅助治疗
【体内过程】
口服给药,首关消除大,生物利用度低,皮下和肌肉注射吸收较好。肝脏代谢:主要代谢物吗啡-6-葡萄糖苷酸的生物活性比吗啡强。可通过胎盘屏障,血脑屏障通过率较低经肾脏、乳汁及胆汁排出。
【药理作用】
1.中枢作用
镇痛、镇静、欣快;抑制呼吸;其他:缩瞳、镇咳、呕吐等
2.外周作用
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其他;免疫作用
【不良反应】
治疗量—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嗜睡、眩晕、便秘、排尿困难、胆绞痛、体位性低血压和免疫抑制等。连续多次给药机体易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性。耐受性:药物反复使用后,机体对药物反应强度递减。表现为使用剂量逐渐增大和用药间隔时间缩短。
可能原因:
1.受体下调2.受体磷酸化3.受体下陷4.G蛋白脱偶联5.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上调6.孤啡肽生成增加————对抗阿片类药物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