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试卷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丙)管宁、华欲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①同席②读书,有乘轩冕③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尝:曾经,从前。②同席:同坐在一张席子上。古人席地而坐。③轩冕:指古代士大夫以上的官所乘的有棚的华贵车辆。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这里指贵官。

(1)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陈太丘与/友期行

C.对子骂/父

D.见/地有片金

(2)下面划线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吾日三省吾身

B.元方时年七岁/年与时驰

C.太丘舍去/一狼径去

D.华捉而掷去之/ 宋之丁氏

(3)下面对[甲][乙]两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及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和儿子女儿们讲解诗文)理解:这句话写出了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B.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理解:从“撒盐”说明当时的雪下得很小,肉眼几乎看不到,缺乏美感,就像盐一样

C.尊君在不?(翻译:令尊在不在家?)理解:“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谦辞,说明客人也有表现出谦虚有礼的时候。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翻译:与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自己走了。)理解:从话语中,可见友人是一个只会怪罪他人,不会反省自己的人。

(4)翻译(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5)《世说新语》中记录了东汉、魏晋时期一些儿童的智慧故事。(甲)(乙)(丙)文选的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三则故事。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最喜欢三则故事中的哪一个孩子,为什么?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献马贾祸

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①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③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郁离子·献马》)【注释】①捐:抛弃,舍弃。②哓(xiāo):吵嚷,争吵。此指进谗言。③谮:诬陷,中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而多信人之言/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不如捐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以子获为不止一马/屠惧,投以骨

D.卒献之/生卒年月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3)文中共有周厉王、芮伯、荣夷公三个主要人物,请分别概括其中两个人的性格特点。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楚庄王欲伐陈

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日:“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疲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节选自《吕氏春秋》)(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庄王听之/择其善者而从之

B.兴兵伐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C.民怨上矣/子在川上曰

D.遂取陈焉/杀鸡取卵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

(3)使者和国对陈国作出的判断是截然不同的,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4.阅读诸葛亮《诫子书》,完成问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诫子书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 ________

③年与时驰________

④非志无以成学 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之:①夫君子之行②求闻之若此

B.以:①静以修身②投以骨

C.意:①意与日去②意暇甚

D.去:①意与日去②一狼径去

(3)翻译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①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节选自《荀子·不苟》)(注释)①知:同“智”,智慧,聪明。

(1)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太丘舍去________

②友人惭________

③下车引之________

④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⑤不诚则不能化万物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3)(甲)文段强调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重要性,(乙)文段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

(4)请你就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谈谈你的看法。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元方卖宅

陆少保①,字元方,曾于东都②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③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④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选自《唐语林》)【注】①陆少保:即陆元方。少保,官职名。②东都:指洛阳。③直:同“值”。④遽:急忙,立即。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曾于东都卖一小宅/于我如浮云

B. 但无出水处耳/止增笑耳

C. 子侄以为言/我言秋日胜春朝

D. 不尔/尊君在不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对于文中的陆元方,有人说他傻,有人赞他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7.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课文《诫子书》)(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①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②,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③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④,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⑤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选自《韩诗外传》)[注释]①周公西周时期的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②尊盛位高势盛。③畏同“威”,威严。④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⑤由奉行,遵从。(1)解释下列划线的实词。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③亡其身者________

(2)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去相同的一项是()

A.①成王封伯禽于鲁/②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B.①守之以恭者/②子无以鲁国骄士

C.①犹恐失天下之士/②守之以浅者

D.①亡其身者/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3)下列对(甲)(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是全面告诫子孙的文章,表达了相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B.诸葛亮告诫儿子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C.(甲)(乙)两文在殷殷教每中都蕴含着父辈对子孙的深切期望。

D.周公告城儿子伯禽贵为郡王者,更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4)甲、乙两文告诫孩子的中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8.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陈太丘与友期行

③尊君在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咏雪》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过程客观的写出来,并没有加上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体现了《世说新语》一书简练、含蓄的特点。

B. 《咏雪》文末补充交代了无奕女的身份,其实是与文章标题无关的,这只是该文体的一种特殊写法。

C. 虽然两文都写到了无奕女和元方的聪明才智,但《咏雪》重在称道精彩的言辞,《陈太丘与友期》一文重在宣扬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好品格。

D. 元方指责父亲的朋友“无礼”,其实他不肯原谅已经知错并表示认错的友人,毫不客气的言辞和“入门不顾”的举动让对方极其尴尬,也是一种“无礼”之举。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相委而去

③下车引之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借元方责备客人的语言,从正面强调“信”与“礼”的重要性。

B. “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C. “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 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诫子书________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③险躁则不能冶性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明志”的前提。

B.全文的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文章以骈句为主,句式对称,整齐和谐,富有韵律美。

D.文章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止有剩骨止:________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驱:________

③一狼洞其中洞:________

④屠自后断其股股: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言语中画线的句子。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理解填空。

①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通过屠户“(遇狼)——________——(御狼)——________”来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②文中表明作者看法的句子是“________”。

1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节选自刘备《遗诏敕后主》)(1)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

②无以广才________

③年与时驰________

④能服于人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甲】【乙】两文均是诫子和训儿的名篇,请你谈谈分别从两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

1.D

解析:(1)D

(2)C

(3)D

(4)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门)去观看。

(5)示例一:我喜欢谢道韫。她小小年纪就能说出“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名句,描绘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让我感受到了她的聪慧、机智和外显的才气,令人佩服。示例二:我喜欢元方。一个七岁儿童,能够在玩耍时彬彬有礼地回答客人的问话,面对失信失礼的友人骂父,能据理反驳,最后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了自己和父亲的尊严,我希望能成为他这样一个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人。示例三:我喜欢管宁。管宁不论是锄地还是读书,总能表现心神专一的一面。见到金片完全不为所动,可见他淡泊名利。当知晓身边人并非志同道合的真朋友时,他毅然决然地和伪朋友划清了界限,让我们看到了他爱憎分明的一面。

2.B

解析:(1)B

(2)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3)①周厉王:贪婪而昏庸。②芮伯:忠诚却愚蠢。③荣夷公:贪婪而狠毒。

3.A

解析:(1)A

(2)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

(3)百姓是治国之本;统治者要关心、爱护百姓,爱惜民力;看问题要全面、辩证,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陈国的高城、深池及众多的财粮积聚,正是赋敛沉重、欺压百姓的证明,也是其必然必亡的原因。

4.D

解析:(1)告诫;增长;迅速逝去;立志

(2)D

(3)①不把名利看得轻淡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平静己心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②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4)淡泊名利、立志、惜时

5.(1)舍弃;感到惭愧;拉,牵拉;回头看;感化

(2)不是人啊!(他)与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圣人要算明智的了,不真诚就不能感化民众。

(3)诚信;礼貌;真诚

(4)这是一道性题目,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了自己和父亲的尊严,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示例二: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不妥。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6.B

解析:(1)B

(2)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说话办事诚实正直,这是十分可贵的。元方宁愿宅子卖不出去,也绝不欺骗人,这种诚实无欺、为人正直的品质值得歌颂。

7.D

解析:(1)振奋;修养;死亡,使…死亡。

(2)D

(3)A

(4)甲:立德修身,珍惜时光。乙: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5)①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②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

8.B

解析:(1)相似;约定;同“否”

(2)①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②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3)B

9.A

解析:(1)约定;舍弃,丢下;牵,拉

(2)①正午过后客人还没有来,太守便丢下他而离开了,走后客人才到。②正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A

10.D

解析:(1)告诫、劝勉;懈怠;轻薄

(2)①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②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3)D

11.(1)通“只”(或:只;仅);追赶;打洞;大腿

(2)①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②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3)惧狼;杀狼;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2.(1)达到;增长;疾行,指迅速逝去;信服

(2)①从宁静专一中来修养身心,从节俭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②不要认为坏事较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较小就不去做。

(3)甲文告诉我们要淡泊宁静,立德修身,立志学习,珍惜时间,这样才能有所成就;乙文告诉我们应不辞善小,成就大德,广泛读书,增长智慧。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题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①缀行甚远________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__ ③屠大窘________ ④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四段狼“变诈”的表现。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1)连接、紧跟;追随、追赶;处境困迫,为难;像狗似的 (2)①时间长了,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②(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3)一只狼假装睡觉,在前面诱敌;另一只狼从柴草堆里打洞意图从后面攻击屠户。(4)对待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妥协退让,要用智慧和勇气和他们作斗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紧跟着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 ②句意为: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驱:追随、追; ③句意为:屠夫非常困窘急迫。窘:处境困迫,为难; ④句意为: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犬:像狗似的。 (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的重点词有:瞑:闭上;暇:悠闲。句意为:时间长了,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一、文言文 1.课外文言文阅读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③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④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②陛:宫殿台阶。③雨(yù):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④闻命: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饱而知人之饥 /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B.雨雪三日而不霁 / 切问而近思 C.婴闻之古之贤君 / 有闻而传之者 D.温而知人之寒 / 温故而知新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 (3)这则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刺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視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居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①。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流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注】①吹豕之法:吹豕,即吹猪,吹豕之法是指屠户杀猪的时候,为了剥皮方便,往往在猪的一只脚上割出一个小口,然后用嘴对着这个口吹气,直到猪皮与肉分离。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①弛担持刀________ ③一狼洞其中________ ③狼自苫中探爪入________ ④股直不能屈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1)从《现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中,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意思正确的一项。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4)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案】(1)C;A;B;B (2)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3)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他们的礼仪举止,虽然相隔遥远,却是那么一致。 (4)言外之意就是:周公没有效仿孔子,孔子也没有效仿周公。也就是说:“家父没有效仿袁公,袁公也没有效仿家父。” 【解析】【分析】(1)①句翻译:你的父亲学我,故选C。②句翻译: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故选A。③翻译: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故选B。④翻译:周公没有学孔子。故选B。 (2)根据句意: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故句子划分为: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3)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4)“此事”指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现代话就是: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言外之意就是:周公没有效仿孔子,孔子也没有效仿周公。也就是说:“家父没有效仿袁公,袁公也没有效仿家父。”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金忠待人以宽 (明)焦竑 金忠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或日:“彼不于公有感②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 (选自《玉堂丛语》)(注释)①金忠:人名,明代鄞(今浙江鄞县)人。②感:通“憾”,怨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③年与时驰 ________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于人有片善心称之/择善而从 B.虽有素与公异者/素昧平生 C.顾其才可用/元方入门不顾 D.奈何以私故/并驱如故 (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 (5)金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阅读全文概括。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韩氏城①新城,期十五日而成。段乔②为司空③,有一县后④二日,段乔执其变而囚之。囚者之子走告封人⑤子高曰:“唯先生能活臣父之死,愿委之先生。”子高曰:“诺。”乃见段乔。自扶而上城。子高左右望曰:“美哉城乎!一大功矣,予必有厚赏矣!自古及今,功若此其大也,而能无有罪戮者,未尝有也。”子高出,段乔使人夜解其吏之束缚而出之。 (注释)①城:修筑城墙。②段乔:战国时韩国大臣,③司空;官名,主管建筑工程。 ④后:拖延。⑤封人:管理疆界的官。 话剧社要排演这个《吕氏春秋》中的故事,请完成相关任务。 (1)疏通词义。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测试(部编版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测试(附答案)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寒雪日内集 ..()俄而 ..()雪骤.() 公欣然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 ..()柳絮因.风起()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 B.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人。与今天的“儿女”含义相同。 C.选文语言简洁,以写人物的语言为主,辅之神态描写,寥寥几笔就刻画了一个和蔼可亲、宽厚睿智的谢太傅形象。 D.在咏雪中,“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5、“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6、文章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2)太丘舍去() (3)元方入门不顾()(4)去后乃至()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 ③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译: 3.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 4“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5.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待了故事的起因。 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C.“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神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 (三)《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1)非宁静无以致远( ) (2) 非学无以广才( ) (3) 淫慢不能励精( ) (4) 险躁则不能治性( ) (5)意与日去( ) (6) 年与时驰( ) (7)静以修身( ) (8 ) 淫慢不能励精(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课内文言文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题 (一)咏雪 知识点一重点词语 1.古今异义 与儿女 ..讲论文义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他实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集:______ (2)俄而雪骤.骤:____ (3)撒盐空中差.可拟.差:______ 拟:______ (4)未若 ..柳絮因风起未若:____________ 3.虚词意义及用法 (1)与: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___ (2)俄而:俄而 ..雪骤______________ (3)然:公欣然.曰____________ (4)因: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特殊句式 1.白雪纷纷何所似?( ) 2.撒盐空中差可拟。( ) 3.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知识点三重点句子翻译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四问题探究 1.两个咏雪的句子“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一个更好?请谈谈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五文章中心 本文通过寒雪日“咏雪”的故事,写出了谢道韫的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 知识点一重点词语 1.通假字 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语文初一上学期文言文检测试题附答案

语文初一上学期文言文检测试题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丙)管宁、华欲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①同席②读书,有乘轩冕③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尝:曾经,从前。②同席:同坐在一张席子上。古人席地而坐。③轩冕:指古代士大夫以上的官所乘的有棚的华贵车辆。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这里指贵官。 (1)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陈太丘与/友期行 C.对子骂/父 D.见/地有片金 (2)下面划线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吾日三省吾身 B.元方时年七岁/年与时驰 C.太丘舍去/一狼径去 D.华捉而掷去之/ 宋之丁氏 (3)下面对[甲][乙]两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及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和儿子女儿们讲解诗文)理解:这句话写出了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B.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理解:从“撒盐”说明当时的雪下得很小,肉眼几乎看不到,缺乏美感,就像盐一样 C.尊君在不?(翻译:令尊在不在家?)理解:“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谦辞,说明客人也有表现出谦虚有礼的时候。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翻译:与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自己走了。)理解:从话语中,可见友人是一个只会怪罪他人,不会反省自己的人。 (4)翻译(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狼 蒲松龄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并驱如故________ ②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③意暇甚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叙述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屠户处境的危急,扣人心弦。 B.面对贪婪的恶狼,屠户虽然感到恐惧,但是他不迁就退让,先“投以骨”,以争取更有利的斗争时机。 C.屠户“奔倚”在积薪之下,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改变途中两狼并驱的局面,避免前后受敌的处境。 D.第⑤段是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阐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最终也会被人的勇敢与智慧打败。 2.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初一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

初一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文言文 1.对比阅读 (古文阅读)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乙)家中来营①者,多称尔②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③,此君子也。余服官④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⑤。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释)①营:军营。②尔:你。③处约:处在困顿之中。④服官:为官。⑤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不要丢掉从我高祖、曾祖、祖父、父亲一贯相传的家风。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②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3)阅读(甲)文,谈一谈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4)(甲)(乙)两文都是作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及感悟对后辈的谆谆告诫。(乙)文中曾国藩认为年轻人要有所作为,应该做到哪些方面?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止增笑耳________ ②意暇甚________ ③苫蔽成丘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献马贾祸 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①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③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郁离子·献马》)【注释】①捐:抛弃,舍弃。②哓(xiāo):吵嚷,争吵。此指进谗言。③谮:诬陷,中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而多信人之言/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不如捐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以子获为不止一马/屠惧,投以骨 D.卒献之/生卒年月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3)文中共有周厉王、芮伯、荣夷公三个主要人物,请分别概括其中两个人的性格特点。2.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文)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选自《狼三则》其三)(注释)①行室:临时搭盖的住所。 (1)(甲)(乙)两文都选自__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人名)所著的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①顾野有麦场________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卷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 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鲁连②谓孟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③不如狐狸。曹沫④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耨⑤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非世之立教⑥首也哉!”孟尝君曰:“ 善。”乃弗逐之。【注释】①舍人:门客。②鲁连:姓鲁名仲连,也称鲁连。齐人,游侠义士。③骐骥:千里马。④曹沫:鲁庄公时的武士。③铫耨:农具。⑥用世立教:治理国家,教化百姓。(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则不若鱼鳖/未若柳絮因风起 B.历险乘危/险躁则不能冶性 C.故物舍其所长/两狼之并驱如故 D.孟尝君曰:“善!”/择其善者而从之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 (3)说说本文蕴含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列子》) (乙)沈屯子多忧 沈屯子入市,听唱书,至杨文广①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友拽之归,其日夜忧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自此悒悒②成疾。家人因劝出游,以纾其意。忽见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归忧益重。夫世之多忧者类此也。 (选自《贤奕编》,有删减)(注释)①杨文广:北宋名将。②悒悒yì:闷闷不乐。 (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词。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戒子书 ________ ②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 ③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B.在书信的前半部,他则以慈父的口吻淳淳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C.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作者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鲜明地突出了做人治学的经验。 D.“悲穷守庐,将复何及”一句是以父亲身份告诫儿子要珍惜光阴,努力成才,为社会所用。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楚庄王欲伐陈 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日:“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疲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节选自《吕氏春秋》)(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庄王听之/择其善者而从之 B.兴兵伐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C.民怨上矣/子在川上曰 D.遂取陈焉/杀鸡取卵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 (3)使者和国对陈国作出的判断是截然不同的,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汝①人识字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②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综合试卷带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综合试卷带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楚庄王欲伐陈 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日:“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疲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节选自《吕氏春秋》)(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庄王听之/择其善者而从之 B.兴兵伐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C.民怨上矣/子在川上曰 D.遂取陈焉/杀鸡取卵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 (3)使者和国对陈国作出的判断是截然不同的,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恭从会稽还 王恭①从会稽②还,王大③看之。见其坐六尺簟④,因语恭:“卿东⑤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⑥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⑦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⑧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⑨。”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恭:东晋重臣。②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市。③王大:王恭的族叔。④簟(diàn):竹席子。⑤东:会稽在东晋国都建康(今南京市)的东面。⑥领:量词,相当于“条”。⑦荐:草垫。⑧丈人:古代对长辈或老人的敬称。⑨长物:多余的东西。 (1)解释文中划线词。 ①因语恭________ ②故求耳________ (2)“可以一领及我”有以下翻译,哪一项是正确的?() A.可以把一条跟我的相比吗? B.可以把一条送给我吗? C.可以让我拿一条吗? D.可以让我欣赏一下吗? (3)从王恭对王大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 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乙)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②,迨③能倍④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②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③迨:等到。④倍:通“背”。 (1)下列对甲文中欧阳修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幼年丧父 B.经济困难 C.身体不适 D.勤奋好学 (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参考字典解释,谈谈“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惟”的义项:①思,考虑。②只,只有。③句首语气词。(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为止。 (5)欧阳修和司马光的故事,在学习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 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鲁连②谓孟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③不如狐狸。曹沫④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耨⑤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非世之立教⑥首也哉!”孟尝君曰:“ 善。”乃弗逐之。【注释】①舍人:门客。②鲁连:姓鲁名仲连,也称鲁连。齐人,游侠义士。③骐骥:千里马。④曹沫:鲁庄公时的武士。③铫耨:农具。⑥用世立教:治理国家,教化百姓。(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则不若鱼鳖/未若柳絮因风起 B.历险乘危/险躁则不能冶性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其二)》)(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蒲松龄《狼(其三)》)【注释】①遗:留下。②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③豕(shǐ):猪。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 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C.缀行甚远夫君子之行 D.屠自后断其股狼自苫中探爪入 (2)把“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写两只狼紧跟屠户,屠户一次又一次投给它们骨头,仍无法满足狼的贪欲。 B.甲文里,其中一只狼好像闭上眼,神情很悠闲,屠户一跃而起,最终砍杀了它。 C.甲文中,作者认为聪明的狼尽管诡计多端,但最终败给了屠户,只是笑料罢了。 D.乙文写屠户用吹猪法吹狼,狼胀得像牛,只有屠户才能想到用这种方法对付狼。 2.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一、文言文 1.课外文言文阅读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③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④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②陛:宫殿台阶。③雨(yù):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④闻命: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饱而知人之饥 /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B.雨雪三日而不霁 / 切问而近思 C.婴闻之古之贤君 / 有闻而传之者 D.温而知人之寒 / 温故而知新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 (3)这则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 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鲁连②谓孟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③不如狐狸。曹沫④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耨⑤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非世之立教⑥首也哉!”孟尝君曰:“ 善。”乃弗逐之。【注释】①舍人:门客。②鲁连:姓鲁名仲连,也称鲁连。齐人,游侠义士。③骐骥:千里马。④曹沫:鲁庄公时的武士。③铫耨:农具。⑥用世立教:治理国家,教化百姓。(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则不若鱼鳖/未若柳絮因风起 B.历险乘危/险躁则不能冶性 C.故物舍其所长/两狼之并驱如故 D.孟尝君曰:“善!”/择其善者而从之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 (3)说说本文蕴含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鶱,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

语文初一上学期文言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语文初一上学期文言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献马贾祸 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①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③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郁离子·献马》)【注释】①捐:抛弃,舍弃。②哓(xiāo):吵嚷,争吵。此指进谗言。③谮:诬陷,中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而多信人之言/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不如捐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以子获为不止一马/屠惧,投以骨 D.卒献之/生卒年月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3)文中共有周厉王、芮伯、荣夷公三个主要人物,请分别概括其中两个人的性格特点。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止增笑耳________ ②意暇甚________ ③苫蔽成丘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带答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带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丙)管宁、华欲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①同席②读书,有乘轩冕③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尝:曾经,从前。②同席:同坐在一张席子上。古人席地而坐。③轩冕:指古代士大夫以上的官所乘的有棚的华贵车辆。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这里指贵官。 (1)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陈太丘与/友期行 C.对子骂/父 D.见/地有片金 (2)下面划线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吾日三省吾身 B.元方时年七岁/年与时驰 C.太丘舍去/一狼径去 D.华捉而掷去之/ 宋之丁氏 (3)下面对[甲][乙]两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及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和儿子女儿们讲解诗文)理解:这句话写出了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B.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理解:从“撒盐”说明当时的雪下得很小,肉眼几乎看不到,缺乏美感,就像盐一样 C.尊君在不?(翻译:令尊在不在家?)理解:“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谦辞,说明客人也有表现出谦虚有礼的时候。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翻译:与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自己走了。)理解:从话语中,可见友人是一个只会怪罪他人,不会反省自己的人。 (4)翻译(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乙)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②,迨③能倍④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②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③迨:等到。④倍:通“背”。 (1)下列对甲文中欧阳修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幼年丧父 B.经济困难 C.身体不适 D.勤奋好学 (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参考字典解释,谈谈“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惟”的义项:①思,考虑。②只,只有。③句首语气词。(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为止。 (5)欧阳修和司马光的故事,在学习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狼 蒲松龄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