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桂枝类方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桂枝汤一组成方义:桂枝15g芍药15g生姜15g甘草10g大枣4枚。
1/3量。
原方桂3两芍3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
分三服四药来源于食疗方义:桂姜辛甘化阳,辛温散寒,解表祛邪。
芍草枣酸甘化阴,芍药养血敛汗,和营,加甘草大枣,酸甘化阴养营阴营血。
酸甘相调,营卫相调。
调和脾胃,营卫。
“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凡中风伤寒杂病,脉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咸得而补之”-柯韵伯。
“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二仲景用桂枝汤(仅限于《伤寒论》不包括《金匮》)(一)治太阳中风(2、12、95)病机: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失和。
发热-卫强-卫阳因抗邪出现病理性亢盛,浮盛于外的表现。
卫阳被伤,卫外失司,风主疏泄,营阴外越故见汗出,汗出伤营-营弱。
主症:发热、汗出、恶风。
浮缓:非指节律、指脉形,松弛柔软和紧相对而言。
(风寒,阴邪,脉管紧张。
中风,阳邪,脉管松弛,营阴伤软弱)兼证:鼻鸣(肺窍不利),干呕(正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于里,里气失和升降失调,见:食欲不振,不大便…)提示:外感不可进补厚味、不易消化、刺激性的食物,正气卫外抗邪消食难以兼顾。
(二)凡太阳病,只要见到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寒)者。
(43)-只辨证不辨病(中风或伤寒),对症用方的例证。
扩大了桂枝汤的用方范围。
(三)太阳表症兼里实热。
先解表(桂枝汤)后攻里(44、45、164),即使表症是无汗的也用桂枝汤,因为麻黄汤纯辛温,伤阴、助实热。
(四)太阳病兼里虚寒(91、327、387)。
先补里,里气恢复后表随之解,不解者用桂枝汤。
即使表症无汗亦然。
因为里气刚复,不受纯辛温。
(五)太阳病,汗下后,正气受挫,表症仍在者不论有无汗均用之。
(57、15)(六)非外感性营卫失和(53、54)病常自汗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卫气不与营气谐和(说明病情主要矛盾在卫)。
无发热、脉浮、恶风寒、头项强痛等表症,似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征。
桂枝汤类方歌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一、桂枝汤: 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
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 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 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
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
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
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
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
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
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
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
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
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
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 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
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
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十五、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
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
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
十七、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
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
十八、去桂加白术汤: 去桂加术大便硬,寒湿相搏身疼痛。
术附姜枣加甘草,三阴都尽冒始应。
十九、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芍腹痛诊,此病原来属太阴。
桂枝汤类方资料.
第004课~桂枝类方~《类方讲伤寒》高珊珊老师主讲20151113
《类方讲伤寒》汉传中医免费教学群2015-11-13桂枝类方:--------高珊珊老师主讲:大家好。
今天我们讲四个方子:桂枝甘草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这四个方子的共同点,是都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去掉了凉性的使药。
在第一节课讲桂枝汤法度,和刘志杰方证解析法时讲过阴-中-阳、君臣佐使的三才四象配伍法,体现了“万物负阴而抱阳,沖气以为和”的至善理念。
三才四象俱全的方剂较平和,安全而稳妥。
本课的四个方剂,都由阳性药+平性药,君(臣)药+佐药组成,没有使药,不遵守阴阳互根的法则,单刀直入,没有牵扯,偏性较大,药力迅猛。
首先来看桂枝甘草汤:君:桂枝(辛温)4两佐:甘草(甘滋)2两这个方子由两味药组成。
从制方学来讲,由两味药组成的才叫“方”或“单方”。
而单味药只能叫“药”,三味和三味以上的称“剂”或“复方”。
《说文》释“方”:并船也,象两舟省、总头形。
小篆的“方”字如下图:象义两条船,并在一起。
方,是两仪之义;而剂,代表三才。
《说文》剂:齐也,从刀从齐。
小篆“剂”字如下图:象义三个合在一起的麦穗,用刀齐平。
这是古人指示我们的制方法则。
根据古经方法度,古河图洛书,四象真五行和六纲五证经方框架,恩师恢复了被陶弘景称为“神明之剂”的四神二旦汤规范方。
简称“六神方”,为一切方剂的本来源头。
这才是真正的“万方之组”。
六神方,分为六个小方和六个大方。
“四味曰小方,以明君臣佐使也;七味曰大方,以应四神七宿也”会用的,临床用这十二个方相互合方和加减,就足够应万病,起沉疴了。
越接近源头的水就越清澈。
我们就从最简的“方”:桂枝甘草汤讲起。
前面讲过,这个方的君药桂枝,具有温阳解表,降冲逆和补津液的作用;而蜜炙甘草,性质平和,甘滋生津,固护中土胃气。
因此,由4两桂枝和2两炙甘草组成的本方,具备甘滋津液,温阳解表降逆的作用;可治疗津亏气逆合并表证的情况。
在六纲,对治太阳病外感(伤寒或中风)证合并津亏。
经方与临床系列讲座之桂枝汤类方(一)
讲课提纲
1.桂枝加葛根汤 2.桂枝加附子汤 3.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2
桂枝加葛根汤
[原文]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①,反②汗出恶风者,桂枝 加葛根汤主之。(14)
葛根四两 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加葛根汤
[原文]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 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 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③及禁忌。(臣亿等 谨按:仲景本论,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伤寒无汗用 麻黄,今证云汗出恶风,而方中有麻黄,恐非本意也。 第三卷有葛根汤证云,无汗恶风,正与此方同,是合 用麻黄也。此云桂枝加葛根汤,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 耳。)
[原文]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 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62)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四两 甘草二两(炙)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 (擘)生姜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病机分析
基本病机:汗后营气损伤,不荣则痛。 身疼痛:营血不足,筋脉失养; 脉沉迟:营虚血少,脉道无以充盈。
桂枝加附子汤
现代应用
1.漏汗证:加五味子、山萸肉、龙骨、牡蛎。 2.寒痹:取桂枝汤温经散寒,调和营卫,附子温经散寒止痛。
上肢-加羌活、姜黄; 下肢-加独活、牛膝; 腰背-加续断、狗脊、桑寄生; 顽痹-桃仁、红花、穿山甲。 3.尿频、遗尿:加益智仁、桑螵蛸、金樱子等。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 (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桂枝类方
桂枝加桂汤
❖ 桂枝加桂汤方:桂枝(去皮)五两,芍药三两,生姜(切)三两,甘草(炙)二 两,大枣(擘)十二枚。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枝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 【仲景原文】 ❖ 《伤寒论》第117条: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
❖ 3.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 药加皂荚汤,
❖ 4.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葛根汤,栝楼桂枝汤
桂枝类方
❖ 5.桂麻各半汤,桂二麻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 ❖ 6.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小建中
汤,黄芪建中汤,当归建中汤;桂枝人参汤 ❖ 7.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茯苓甘草汤方(苓桂
❖ 《伤寒论》第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 汤。
❖ 《伤寒论》第44条: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 者,宜桂枝汤。
❖ 《伤寒论》第45条: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 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 枝汤。
❖ 《伤寒论》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 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 则愈,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234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 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240条: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复如疟状,日晡所热者,属阳 明也;脉实者当下之;脉浮虚者,当发汗。下之宜大承气汤;发汗宜桂 枝汤。
《伤寒论》第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372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 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经典方剂桂枝汤治疗寒症(通用)
经典方剂桂枝汤治疗寒症寒症是指由于寒邪侵袭,导致体内阳气不足,出现寒冷感和寒痛症状。
中医认为,寒症可分为表寒和里寒两种类型。
表寒症状主要表现为寒战、恶寒、畏寒等,而里寒则表现为腹痛、腹泻、寒冷等。
经典方剂桂枝汤是治疗寒症的常用方剂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桂枝汤的组成、作用机制以及使用方法。
一、桂枝汤的组成桂枝汤的主要成分是桂枝、神曲、白芍和生姜。
这四味中药在中医学中被称为“四诊”,具有温阳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
1. 桂枝:桂枝是寒症中最主要的药材之一,具有温阳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身体驱散寒邪,增强阳气。
2. 神曲:神曲是一种发酵后的麦芽,具有温和散寒、促进消化等作用。
它可改善寒症引起的消化不良问题。
3. 白芍:白芍是一种具有舒肝解郁、活血散瘀作用的药材,常用于治疗寒症引起的腹痛、经期不调等问题。
4. 生姜:生姜是常见的辛温药材,能温中散寒、解散痰湿。
它可以辅助桂枝等药物发挥作用,加强身体对寒邪的抵抗能力。
二、桂枝汤的作用机制桂枝汤通过温阳散寒的作用,可以改善寒症引起的寒战、恶寒等表现。
同时,它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寒症引起的气血不畅问题。
另外,桂枝汤还有舒筋活络的作用,可以缓解由于寒症引起的关节疼痛等症状。
三、桂枝汤的使用方法桂枝汤以中药煎剂的形式使用,可以口服或外用。
1. 口服方法:将桂枝、神曲、白芍、生姜等药材磨成粗粉,加入适量的水中煎煮,煮沸后再煎30分钟左右,取出药渣,得到药液。
药液可口服,每天一次,每次喝完后保持半小时内不饮食。
2. 外用方法:将桂枝、神曲、白芍、生姜等药材煎煮成药液后,可以用于泡脚或温热敷的方式应用于患处。
温热敷可缓解关节疼痛等症状。
总之,经典方剂桂枝汤是治疗寒症的常用方剂,通过温阳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能够改善寒症引起的各种症状。
在使用桂枝汤时,注意药物的煎煮方法和使用剂量,以保证药材的有效成分能够充分释放,发挥最佳疗效。
在选择中药治疗寒症时,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以确保药物的使用安全和疗效。
桂枝汤类
桂枝汤类:19方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小建中汤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桂枝甘草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桂枝汤主治:太阳中风证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
枣枚十二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甘草:二两本证病程一般较短,平均在15天以下。
桂枝加附子汤主治:太阳中风兼阳虚漏汗证本方是在桂枝汤原方的基础上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本证病情变化较大,少则三天,多则半年。
桂枝加桂汤主治:奔豚证本方是在桂枝汤原方的基础上加桂枝二两。
本证病程在二天到六月不等。
桂枝去芍药汤主治:太阳病误下后脉促胸满证本方是在桂枝汤原方的基础上去掉芍药。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治:太阳病误下后,胸阳不振,又兼阳气不足而致微恶寒证。
本方为桂枝汤去芍药再加一枚附子(炮去皮,破八片)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治:太阳中风兼喘疾,太阳病误下所致微喘及素有喘疾之人。
朴加二两五十杏在桂枝汤原方的基础上加厚朴二两,杏仁五十枚。
病程4天到20年不等。
小建中汤主治:脾胃虚寒,气血不足,复因外感邪扰,以致心悸心烦腹中拘急疼痛证。
本方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倍用白芍至六两再加饴糖一升。
病程短者4~5天,长者10余年之久。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主治:太阳病发汗后,气营不足身痛证。
方中姜芍还增一,三两人参意蕴深。
在桂枝汤的基础上,生姜芍药的量再增加一两,另外再加入人参三两。
桂枝甘草汤主治:表证发汗过多损伤心阳之证。
证见心下悸,叉手冒心证。
桂枝炙草取甘温,四桂二甘药不繁。
叉手冒心虚几极,汗多亡液究根源。
桂枝:四两炙甘草:二两病程短者5天,长者5年。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治:汗后心阳虚欲作奔豚证八两茯苓四桂枝,炙甘二两悸堪治。
枣推十五扶中土,煮取甘澜两度施。
伤寒论类方歌
伤寒论类方歌
桂枝汤类方歌
桂枝汤
桂枝芍药草姜枣,滋阴和阳第一条。
诚把此方功用表,桂性大热属阳跷,气薄上行主发表,风痺骨节挛急消,色赤解热通心窃,温以扶阳散寒高。
甘能益气把烦消,姜辛肋桂解肌表。
枣甘肋芍把里调,甘草安内攘外盗,调和营卫游三焦,汗仍不解另有道,啜热稀粥肋药劳。
桂枝加附子汤
既桂枝汤原方加附子一枚
桂枝加附能止汗,筋急汗漏得安然。
离宫阳虚液难饮,当用桂枝补心无,坎中阳虚水溢泛,加附固肾阳回还,芍药甘草把阴敛,仲景命剂妙面玄。
桂枝加桂汤
桂枝芍药疗阳陷,桂加桂枝治阴功,伤寒误把烧针用,炙其核上各一通,免发奔豚气上涌,乃与此汤建奇功。
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疗胸满,加附又治微恶寒,炼成温剂见深浅,一加二减任抽添,阴气凝聚宜急散,桂枝把芍药删,去芍阴邪少留恋,内外交接获安全,方有加减病有变,阳虚己极微恶寒,姜桂力薄邪不散,加附辛热把阳关。
仲景用药随机变,一片纯阳不老丹。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桂加厚朴与杏仁,下后微喘表不清,腠理疏通桂枝进,不用麻黄开玄产,但加杏仁恐不胜,必加厚朴之辛温,佐桂解肌易而顺,佐杏降气妙而神,喘家常将此方翻,看病加减享太平。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桂枝汤一组成方义:桂枝15g芍药15g生姜15g甘草10g大枣4枚。
1/3量。
原方桂3两芍3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
分三服四药来源于食疗方义:桂姜辛甘化阳,辛温散寒,解表祛邪。
芍草枣酸甘化阴,芍药养血敛汗,和营,加甘草大枣,酸甘化阴养营阴营血。
酸甘相调,营卫相调。
调和脾胃,营卫。
“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凡中风伤寒杂病,脉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咸得而补之”-柯韵伯。
“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二仲景用桂枝汤(仅限于《伤寒论》不包括《金匮》)(一)治太阳中风(2、12、95)病机: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失和。
发热-卫强-卫阳因抗邪出现病理性亢盛,浮盛于外的表现。
卫阳被伤,卫外失司,风主疏泄,营阴外越故见汗出,汗出伤营-营弱。
主症:发热、汗出、恶风。
浮缓:非指节律、指脉形,松弛柔软和紧相对而言。
(风寒,阴邪,脉管紧张。
中风,阳邪,脉管松弛,营阴伤软弱)兼证:鼻鸣(肺窍不利),干呕(正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于里,里气失和升降失调,见:食欲不振,不大便…)提示:外感不可进补厚味、不易消化、刺激性的食物,正气卫外抗邪消食难以兼顾。
(二)凡太阳病,只要见到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寒)者。
(43)-只辨证不辨病(中风或伤寒),对症用方的例证。
扩大了桂枝汤的用方范围。
(三)太阳表症兼里实热。
先解表(桂枝汤)后攻里(44、45、164),即使表症是无汗的也用桂枝汤,因为麻黄汤纯辛温,伤阴、助实热。
(四)太阳病兼里虚寒(91、327、387)。
先补里,里气恢复后表随之解,不解者用桂枝汤。
即使表症无汗亦然。
因为里气刚复,不受纯辛温。
(五)太阳病,汗下后,正气受挫,表症仍在者不论有无汗均用之。
(57、15)(六)非外感性营卫失和(53、54)病常自汗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卫气不与营气谐和(说明病情主要矛盾在卫)。
无发热、脉浮、恶风寒、头项强痛等表症,似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征。
伤寒论类方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一、桂枝汤:二、桂枝加葛根汤:三、桂枝加附子汤:四、桂枝去芍药汤: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六、桂枝麻黄各半汤:七、桂枝二麻黄一汤:八、桂枝二越婢一汤:九、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十二、桂枝甘草汤:十三、小建中汤: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十五、桂枝加桂汤: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十七、桂枝附子汤:十八、去桂加白术汤:十九、桂枝加芍药汤:二十、桂枝加大黄汤:二十一、桂枝人参汤:麻黄汤类方歌(八首)一、麻黄汤:二、大青龙汤:三、小青龙汤: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五、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六、麻黄细辛附子汤:七、麻黄附子甘草汤:八、麻黄升麻汤:葛根汤类方歌(三首)一、葛根汤:二、葛根加半夏汤:三、葛根黄芩黄连汤:抵当汤类方歌(三首)一、桃核承气汤:二、抵当汤:三、抵当丸:栀子豉汤类方歌(七首)一、栀子豉汤:二、栀子甘草豉汤:三、栀子生姜豉汤:四、栀子厚朴汤:五、栀子干姜汤:六、枳实栀子豉汤:七、栀子柏皮汤:陷胸汤类方歌(六首)一、大陷胸丸:二、大陷胸汤:三、十枣汤:四、小陷胸汤:五、白散:六、瓜蒂散:泻心汤类方歌(六首)一、半夏泻心汤:二、大黄黄连泻心汤:三、附子泻心汤:四、生姜泻心汤:五、甘草泻心汤:六、旋复代赭汤:甘草汤类方歌(四首)一、甘草汤:二、炙甘草汤:三、甘草附子汤:四、甘草干姜汤:苓桂术甘汤类方歌(六首)一、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二、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三、茯苓甘草汤(苓桂姜甘汤):四、五苓散:五、猪苓汤:六、文蛤散:黄芩黄连汤类方歌(四首)一、黄芩汤:二、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三、黄连汤:四、黄连阿胶汤:白虎汤类方歌(三首)一、白虎汤:二、白虎加人参汤:三、竹叶石膏汤:承气汤类方歌(六首)一、调胃承气汤:二、小承气汤:三、大承气汤:四、麻子仁丸:五、蜜煎导方:六、猪胆汁灌方:。
柴胡汤类方歌(七首)一、小柴胡汤:二、大柴胡汤:三、柴胡加芒硝汤:四、柴胡桂枝汤:五、柴胡桂枝干姜汤: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七、四逆散:芍药当归汤类方歌(四首)一、芍药甘草汤:二、芍药甘草附子汤:三、当归四逆汤: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干姜汤类方歌(三首)一、干姜附子汤: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三、理中丸(汤):赤石脂汤类方(二首)一、赤石脂禹余粮汤:二、桃花汤:四逆汤类方(九首)一、四逆汤:二、四逆加人参汤:三、茯苓四逆汤:四、通脉四逆汤:五、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六、真武汤:七、白通汤:八、白通加猪胆汁汤:九、附子汤:杂方类方歌(十一首)一、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二、茵陈蒿汤:三、猪肤汤:四、桔梗汤:五、苦酒汤:六、半夏散及汤:七、乌梅丸:八、白头翁汤:九、吴茱萸汤:。
桂枝汤类方
代表方:桂枝加附子汤
适应证:阳虚漏汗不止。
(3)加滋阴养血药(芍药、饴糖)
代表方:小建中汤、《仁术便览》小建中汤(再加阿胶、黄 芩)
适应证:虚劳里急,梦失精。
2019/6/20
桂枝汤加味方分析
18
(4)加固涩药(龙骨、牡蛎) 代表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适应证:阴阳两虚,精血衰少,目眩,发落,脉 极虚芤迟,失精。
半夏、杏仁、桔梗
茯苓、泽泻、防己
川芎、桃仁
陈皮、厚朴
龙骨、牡蛎
大黄
百分比(%)
22 16 14 14 8 8 5 5 5 3
桂枝汤加味方分析
8
3、加味方主治病证
太阳病12、伤寒4、太阳与阳明合病2、 中风、太阴病、霍乱、疟疾、疫疠、痉病2、 柔痉2、刚痉2、汗证、奔豚3、喘证、血痹、 腰痛、行痹、黄疸、腹痛、瘕疝、产后风、 遗精、小儿伤风、冻疮等。
2019/6/20
桂枝汤加味方分析
23
谢谢!
2019/6/20
桂枝汤加味方分析
24
③《医灯续焰》:腹中痛在脐旁,名曰盘疝。脚气发于太阳经, 发热头痛恶寒,目眩项强,腰脊、身体及外踝后至小趾外侧 皆痛。
④《伤寒附翼》: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其脉浮而弱,汗自出 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愚 常以此汤治自汗、盗汗、虚疟、虚痢随手而愈。
2019/6/20
桂枝汤加味方分析
(1)加滋阴养血药(芍药、饴糖、当归)
代表方:小建中汤、桂枝加芍药汤、《千金》内补当归建 中汤
适应证:虚劳里急,腹中痛,脉弦涩;太阳病误下后腹满 时痛;产后虚羸不足,腹中绞痛不止。
(2)加滋阴清热药(芍药、阿胶、黄芩)
《伤寒论》类方整理——1、桂枝汤类方
《伤寒论》类方整理——1、桂枝汤类方一、桂枝汤类方目录:1、桂枝汤2、桂枝加桂汤3、桂枝加芍药汤4、桂枝加大黄汤5、桂枝加附子汤6、桂枝新加汤7、桂枝加厚朴杏子汤8、桂枝加葛根汤9、桂枝甘草汤10、桂枝去芍药汤11、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12、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13、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14、桂枝救逆汤15、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16、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17、小建中汤18、桂枝人参汤1、桂枝汤适应证: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
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
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
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
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
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54、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
先其时发汗则愈。
5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
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
宜桂枝汤。
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
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164、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
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
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桂枝汤类方衍方
桂枝汤方为《伤寒论》之方首,由它衍化之方甚多,现摘选其要者祥述于下:1.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本方加厚朴、杏仁,以增强定喘之力。
治桂枝汤证兼喘咳者。
临证多用于支气管喘息,喘息性气管炎。
2. 桂枝加桂汤:本方再加重柱枝量,以增强助阳之力,治气从少腹上冲心之奔豚证。
3. 桂枝新加汤:本方加芍药、生姜各3克,人参15克,以增强敛阴止汗,解表、补气之力。
治伤寒汗后,身体疼痛,脉沉迟,阴血不足者。
4. 桂枝加附子汤:本方加附子,以增强温阳散寒之力。
治因发汗太过,四肢挛急抽搐而紧,恶冷身寒、汗出,小便频数,脉软弱之阳虚证。
5. 桂枝加芍药汤:本方再加芍药9克,以增强敛阴止汗柔肝止痛之力。
治太阳证,误用攻下而引起之腹满时痛者。
临证用于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之腹泻疼痛、妊娠呕吐者。
6 .桂枝加葛根汤:本方加葛根,以增强生津濡润筋脉之力。
治桂枝汤证兼见背项强急,俯仰转动不利者。
临证用于颈椎病引起之颈后疼痛,运动不利等7. 桂枝去芍药汤:本方去芍药,以减轻助阴之弊。
治太阳病误下后,表证未解,而兼见脉促胸满者。
8. 桂枝加大黄汤:本方倍用芍药加大黄,以增强敛阴通幽之力。
治太阴脾经,气血不和,而又外薄阳明,又有腹满实痛,大便秘结之里实热者。
9. 桂枝附子汤:本方去芍药,再加重桂枝量外,再加附子,以减芍药敛阴之过,增强桂附温阳通络之力。
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痛,甚则不能转侧,脉虚而涩者。
10. 瓜萎桂枝汤:本方加瓜萎根,以增强彻热荣筋和营卫之力。
治太阳证备,身强几几,脉反沉达,此为痉。
11. 柴胡桂枝汤;本方合小柴胡汤,用桂枝汤解表和营卫;小柴胡汤解半表半里之热,可谓双解之轻剂。
治太阳经与少阳经合病。
12. 厚朴七物汤:本方去芍药,加厚朴、枳实、大黄,以增强攻下之力。
治恶寒发热,胸闷腹热、欲吐,大便闭结,表邪内热者。
13. 黄芪建中汤:本方加黄芪、饴糖,以增强补气和中之力。
治虚劳体弱,脾胃不和,腹中时痛者。
14. 当归四逆汤:本方加当归、细辛、本通,以增强散寒、养血、通脉之力,治血虚有寒,手足寒冷,拘挛疼痛者。
桂枝汤的类方
七、桂枝加黄芪汤方 【方剂组成】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黄芪10克 【用法】煎服法同桂枝汤。 【方解】黄芪味甘微温,《神农本草经》谓:“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补虚。”从所主来看,均属 肌肤间病。也可知补虚,主要是补表气的不足,故若由于表气虚衰,邪留肌肤不去,为湿、为水,为黄汗以及上述诸病, 均有用本药的机会。故本方主治桂枝汤证而表气虚弱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 水气病》第27条: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卧盗汗出者,此劳 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 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 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注解:本条可分五段解之如下:①黄汗由于表虚,表虚则气上冲而不充于下,故两胫自冷。假如发热而历节黄汗出 者,此属历节而非黄汗。②食已汗出和暮卧盗汗出,均属表虚失固,津液亡失之证,故称之为劳气。③汗出不应发热, 汗出而复发热,故谓反发热,乃精怯邪留之候。久久不已,则组织枯燥,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日久,更必伤及荣血而 出恶疮。④身重汗出辄轻者,为有水气,久久必身瞤,即所谓水气相击,冲逆动经之候。水气攻冲胸中则胸中痛,故瞤 即胸中痛。⑤气冲于上故从腰以上有汗而下无汗;湿著于下,故腰髋弛痛,水气在皮中,故如有物在皮中状。若证之剧 者,以至其人不能食,不但腰髋弛痛,而全身疼重,烦躁不安,小便不利,亦气上冲的结果,此为黄汗证,无论微剧, 宜以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金匮要略,黄疸病》第16条: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注解:诸黄疸证,多为瘀热在里所致,故宜利其小便除湿去热即治,但若见脉浮,为病在表,这时宜用桂枝加黄芪 汤汗以解之。 按:由本条可知,黄芪有祛黄作用甚明。但黄疸脉浮者,亦有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机会,临证时宜适当选用之, 不可不知。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更汗出恶风者,即表虚不固甚者宜用本方治之。 【验案】韩某,女,41岁,哈尔滨人,以“肝硬变”来门诊求治。其爱人是西医,检查详尽,诊断肝硬变已确切无疑。 但黄疸指数、胆红素皆无异常,皮肤、巩膜无黄染。其人面色黧黑,胸胁串痛,肝脾肿大,曾经多年服中西药不效特来 京求治。初数与疏肝和血药不效。后见其衣领黄染,细问乃知其患病以来即不断汗出恶风,内衣每日更换,每日黄染, 伴见腰胯痛重,行动困难,必有人扶持,苔白腻,脉沉细,确认是黄汗之证,乃由表虚湿盛所致,故以调和营卫,益气 固表以止汗祛黄为法,与桂枝加黄芪汤治之: 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生黄芪10克 嘱其温服之,并饮热稀粥,盖被取微汗。 结果,上药服三剂,汗出身痛减,服六剂汗止,能自己行走,继依证治肝病乃逐渐恢复健康,返回原籍。二年后特 来告知仍如常人。
《经方传真》胡希恕精简版
经方传真胡希恕冯世纶著第一章桂枝汤类方一、桂枝汤1。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而脉浮弱者。
2。
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
3。
发汗或下之,而表未解者。
4。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多。
而微恶寒,表未解者。
5。
病下利而脉浮弱者。
6。
霍乱吐利止,而身疼不休者。
二、桂枝加桂汤方【辨证要点】治桂枝汤证而气上冲剧甚者。
三、桂枝加芍药汤方【辨证要点】桂枝汤证见腹拘急而满痛者。
四、桂枝加大黄汤方【辨证要点】桂枝加大黄汤证,即桂枝加芍药汤证又见里实拒按,或大便不通者。
五、桂枝加葛根汤方【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又见项背肌肉强急。
六、栝蒌桂枝汤方【辨证要点】病见桂枝汤证,又见痉挛拘急症状,口渴、脉沉者,可辨为本方证。
七、桂枝加黄芪汤方【辨证要点】桂枝汤证更汗出恶风、不渴者,即表虚不固甚者宜用本方治之。
八、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方【辨证要点】桂枝汤证汗出恶风、汗色黄粘、口渴者本方主之。
九、桂枝加附子汤方【辨证要点】桂枝汤证更见汗出恶风明显,小便难,脉沉细、四肢微急者。
十、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辨证要点】桂枝汤证更见身疼明显,纳差、脉沉迟者可选用本方。
十一、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咳喘病人不论新久,见汗出恶风脉缓者宜用本方。
十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兼见失精梦交、脉见虚象者多可与本方。
十三、小建中汤方【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兼见腹中急痛,或见心悸而不呕者。
十四、当归建中汤方【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又见血虚明显者。
十五、黄芪建中汤方小建中汤证而有黄芪证者。
【辨证要点】里急腹痛,汗出恶风甚者宜本方主之。
十六、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辨证要点】肢体麻木不仁,脉虚弱,无实象者可选用本方。
十七、桂枝去芍药汤方【辨证要点】桂枝杨证又见寸脉浮关尺脉沉,症见胸满,或心悸头晕,或气上冲者可用本方治之。
十八、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辨证要点】桂枝去芍药汤证又见脉沉细,症有恶寒者宜用本方。
十九、桂枝附子汤方【辨证要点】表虚寒,关节痛疼,脉浮虚而涩者;可用本方治之。
伤寒论方证总汇
伤寒论方证总汇桂枝汤类方1.桂枝汤方证: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浮弱者.2.),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3.),发汗或下之,而表未解者4.)太阳阳明并病,汗多,脉迟表未罢者5.)病下利而脉浮弱或自汗出者6.)霍乱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
归经:太阳证要点: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冬表虚证.2.,桂枝加桂汤方证:桂枝汤方证又见气上冲。
(太阳)3.,桂枝加葛根汤方证:桂枝汤方证见项背强几几者。
(太阳)4.,栝楼桂枝方证:痉挛拘急见桂枝汤证。
(太阳阳明)5.桂枝加黄芪汤方证:桂枝方证更见恶风或出黄汗者(太阳)6.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方证:黄汗,汗出恶风而口渴者(太阳)7.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证:肢体麻木不仁,恶风而脉虚弱者。
(太阳)8.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证:里饮咳喘见桂枝方证者(太阳太阴)9.桂枝甘草汤方证:心下悸欲得按而无里实者。
(太阳)10.桂枝救逆汤方证:外有表证为桂枝去芍药汤方证兼有痰饮的惊狂者。
(太阳阳明)11.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证:桂枝救逆汤痰饮轻者。
(太阳阳明)12.桂枝龙骨牡蛎汤方证:桂枝汤证兼见津液虚,惊悸不安者。
(太阳阳明)13.桂枝去芍药汤方证:桂枝汤证又见寸脉独浮,胸满者。
(太阳)14.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方证:外有桂枝汤证里有寒饮,表虚而咳吐涎沫者。
(太阳太阴)15.小建中汤方证:桂枝汤证又见腹中急痛或心下悸而不呕者。
(太阳太阴)16.当归建中汤方证:小建中汤证又见血虚者(太阳太阴)17.黄芪建中汤方证:里急腹痛,汗出恶风明显者。
(太阳太阴)18.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证:桂枝汤证,身痛明显,胃气虚,脉沉迟者。
(太阳太阴)19.,桂枝人参汤方证:桂枝甘草汤证又见理中汤证者(太阳太阴)20.当归四逆汤方证:手足凉表虚而里虚不甚者。
(太阳太阴)21.当归四逆汤方证加吴茱萸生姜汤证:当归四逆汤证更见心腹痛,呕吐头痛者(太阳太阴)22.,苓桂枣甘汤方证:为外寒内饮呈心下悸,腹痉挛,气上冲者(太阳太阴)23.苓桂术甘汤方证:外寒内饮的头晕目眩,短气,小便不利,气上冲者(太阳太阴)24.,茯苓甘草汤方证:桂枝甘草汤证又见呕逆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全桂枝类方
一、桂枝汤方证
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者,浮弱者。
2.)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
3.)发汗或下之,而表未解者。
4.)太阳阳明并病,汗多,脉迟表未罢者。
5.)病下利而脉浮弱或自汗出者。
6.)霍乱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
要点: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表虚证。
二、桂枝加减方
1.)桂枝汤方证: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者。
(太阳)
2.)桂枝加桂汤方证:桂枝汤方证又见气上冲。
(太阳)
3.)桂枝加葛根汤方证:桂枝汤方证见项背强几几者。
(太阳)
4.)栝楼桂枝方证:痉挛拘急见桂枝汤证。
(太阳阳明)
5.)桂枝加黄芪汤方证:桂枝方证更见恶风或出黄汗者(太阳)
6.)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方证:黄汗,汗出恶风而口渴者(太阳)
7.)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证:肢体麻木不仁,恶风而脉虚弱者。
(太阳)
8.)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证:里饮咳喘见桂枝方证者(太阳太阴)
9.)桂枝甘草汤方证:心下悸欲得按而无里实者。
(太阳)
10.)桂枝救逆汤方证:外有表证为桂枝去芍药汤方证兼有痰饮的惊狂者。
(太阳阳明)
11.)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证:桂枝救逆汤痰饮轻者。
(太阳阳明)
12.)桂枝龙骨牡蛎汤方证:桂枝汤证兼见津液虚,惊悸不安者。
(太阳阳明)
13.)桂枝去芍药汤方证:桂枝汤证又见寸脉独浮,胸满者。
(太阳)
14.)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方证:外有桂枝汤证里有寒饮,表虚而
咳吐涎沫者。
(太阳太阴)
15.)小建中汤方证:桂枝汤证又见腹中急痛或心下悸而不呕者。
(太阳太阴)
16.)当归建中汤方证:小建中汤证又见血虚者(太阳太阴)
17.)黄芪建中汤方证:里急腹痛,汗出恶风明显者。
(太阳太阴)
18.)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证:桂枝汤证,身痛明显,胃气虚,脉沉迟者。
(太阳太阴)
19.)桂枝人参汤方证:桂枝甘草汤证又见理中汤证者(太阳太阴)
20.)当归四逆汤方证:手足凉表虚而里虚不甚者。
(太阳太阴)
21.)当归四逆汤方证加吴茱萸生姜汤证:当归四逆汤证更见心腹痛,呕吐头痛者(太阳太阴)
22.)苓桂枣甘汤方证:为外寒内饮呈心下悸,腹痉挛,气上冲者(太阳太阴)
23.)苓桂术甘汤方证:外寒内饮的头晕目眩,短气,小便不利,气上冲者(太阳太阴)
24.)茯苓甘草汤方证:桂枝甘草汤证又见呕逆者。
(太阳太阴)
25.)茯苓泽泻汤方证:茯苓甘草汤证又见口渴而呕逆者。
(太阳太阴阳明)
26.)苓桂五味甘草汤方证:桂枝甘草汤证又见咳逆上气眩晕着。
(太阳太阴)
27.)五苓散方证:太阳表虚证兼见心下停饮,小便不利而见眩晕,口渴者(太阳太阴阳明)
28.)防己茯苓方证:表虚之外邪内饮见四肢浮肿,聂聂动者。
(太阳太阴)
29.)蜘蛛散方证:自复性疝气,多见小儿。
30.)桂枝生姜枳实汤方证:气上冲,心下痞塞,胸胁苦闷者。
(太阳阳明)
31.)桂枝茯苓丸方证:久有淤血,腹痛胁痛有定处,或有肿块,或下血者(太阳太阴阳明)
32.)半夏散及汤方针:咽痛,有表证而口不渴者。
(太阳太阴)
33.)炙甘草汤方证:心动悸,脉结代,气阴两虚者。
(太阳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