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短篇小说选鉴赏教案

合集下载

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一直是语文教学传统名篇。

契诃夫《凡卡》教案范文

契诃夫《凡卡》教案范文

契诃夫《凡卡》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契诃夫的《凡卡》,使学生了解俄国沙皇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农民的生活状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手法,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农民生活的关爱和对社会不公的揭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感受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理解小说情节安排的合理性,感受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 领会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

2. 体会小说语言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凡卡》文本。

2. 参考资料:有关契诃夫的生平介绍、俄国沙皇时期的社会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契诃夫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要学习的小说《凡卡》。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凡卡》文本,感受小说的情节,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请同学们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4. 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情节安排来展现农民生活的艰辛?又是如何运用写作手法来揭示社会现实的?5. 情感体验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小说中农民生活的感受,以及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揭示给我们的启示。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阅读契诃夫的其他作品,如《装在套子里的人》、《海燕》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契诃夫的写作风格和文学成就。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了解俄国沙皇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农民的生活状况。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契诃夫 苦恼 教案

契诃夫 苦恼 教案

引言:在接下来的两次课里,我们学习两篇外国短篇小说,一是契诃夫的《苦恼》,一是莫泊桑《绳子》。

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精选短篇小说在课堂上学习,是期望同学们在精读的过程种体会解读小说的基本方法,进而阅读更多的作品。

一、契诃夫生平及创作简介:(一)生平安东·契诃夫(1860—1904),俄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

1860出身于破产的商人家庭。

1880年考入莫斯科大学医药系,1881年开始写作。

1884年毕业后当医生,1886年创作风格日趋成熟。

1904年病逝于德国。

契诃夫父亲是一个杂货店老板,契诃夫边上学边在杂货店帮忙,接触了大量下层社会的“小人物”。

1876年(17岁)破产后,全家迁居莫斯科。

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

1980年(21岁)考入莫斯科大学医药系。

当时在俄国,反动书刊检查制度空前严格,导致庸俗无聊的幽默刊物风靡一时。

契合夫从入学的第二年开始,开始以“契洪特”的笔名写作诙谐小品和幽默短篇小说。

1884年毕业后当了一名医生。

与社会和人民的广泛接触,丰富了他的阅历,为日后的创作积累了素材。

(鲁迅、余华、毕淑敏等都是学医的文人。

)1886年后,他思想剧变,锐意反映人生,描摹世态,创作风格日趋成熟,写出了许多脍灸人口的短篇小说1904年因为当时的不治之症肺结核病在德国逝世。

契诃夫,他的生命和他的小说一样篇幅不长,但是容量很大。

无比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道德极大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就人格而言,他具有:无比坚强的意志和具有高尚的道德、极大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无比坚强的意志:为了揭露沙皇统治的专制,以病弱之躯只身横穿西伯利亚去远东哈萨林考察苦役犯生活,病重之时仍然坚持写作。

具有高尚的道德:对普通人及小人物的人道主义关怀,自身非常重视道德修养,一生与虚伪、庸俗做斗争。

他曾这样开导他的弟弟:“要尊重自身诚实的品质,一个诚实的人从来就不是渺小的人,不要把诚实和渺小混为一谈。

契诃夫《凡卡》教案范文

契诃夫《凡卡》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契诃夫《凡卡》优秀教案范文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凡卡》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契诃夫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的社会现实。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凡卡》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契诃夫的写作技巧和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1. 理解并分析《凡卡》中的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

2. 联系现实,深入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熟读并研究《凡卡》这部作品,理解其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

2. 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如契诃夫的生平介绍、作品评价等。

3. 准备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

学生准备:1. 预习《凡卡》,了解其主要情节和人物。

2. 思考作品中的社会现实问题,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契诃夫的生平背景,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凡卡》。

引导学生关注契诃夫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2. 情节梳理(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凡卡》的主要情节,梳理故事脉络,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关系。

3. 人物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凡卡》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要人物和配角,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4. 作品鉴赏(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写作技巧、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方面,深入鉴赏《凡卡》的艺术魅力。

5. 现实思考(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凡卡》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社会底层人民的困境等。

激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凡卡》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契诃夫的作品,深入研究其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四、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课堂参与、回答问题、讨论发言等方式,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后阅读和实践中的表现,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契诃夫《凡卡》教案范文

契诃夫《凡卡》教案范文

契诃夫《凡卡》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凡卡》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小说中契诃夫对凡卡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描绘。

(3)能够理解小说所反映的19世纪俄国社会现实和农民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

(2)通过分析和解读,掌握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通过写作和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人性的关注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3)培养学生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凡卡》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小说中契诃夫对凡卡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描绘。

(3)理解小说所反映的19世纪俄国社会现实和农民问题。

2. 教学难点:(1)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解读。

(2)对小说中的情感和人物性格的深入理解。

(3)对小说中的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简介契诃夫及其作品《凡卡》。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主人公凡卡及其命运。

2. 阅读与讨论:(1)让学生阅读小说《凡卡》。

(2)分组讨论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3)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小说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分析与解读:(1)分析小说中契诃夫对凡卡的刻画和描绘。

(2)解读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引导学生关注小说所反映的19世纪俄国社会现实和农民问题。

4. 写作与表达:(2)让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表达他们对小说中人物和情节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说《凡卡》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小说中契诃夫刻画技巧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 学生对小说所反映的19世纪俄国社会现实和农民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 学生通过写作和表达展示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资源1. 小说《凡卡》原文。

《契诃夫小说两篇》教案

《契诃夫小说两篇》教案

《契诃夫小说两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鲜明生动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了解契河夫小说善于以日常生活的平凡事件揭露社会本质的特点。

2、认识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变色龙”这个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

说明: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很好地体现了他简炼、集中、单纯的艺术手法和风格。

小说所写的事件是单纯的,集中在巡官处理狗咬人案件” 上,情节虽然单纯,但并不枯燥。

事件的发展时起时伏,步步引人入胜。

《变色龙》中的人物语言是高度个性化的。

小说主要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展开情节和表现人物性格,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品位语言,可采取表演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灵活开展。

也可以编演课本剧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深透理解文意并进行个性化创作提供平台。

小说中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离我们有一段距离,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教学本文前,作一翻交代或引导学生查阅了解一些有关的资料。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深入文本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活泼的分角色朗读形式,体会人物心。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到俄罗斯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艺术魅力。

2.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说背景介绍:作者契诃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安东诺夫卡苹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小说情节梳理: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

3. 象征手法分析: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元素,如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如何揭示小说主题。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的主题,如对人性的探讨、对社会现象的批判等。

5. 文学鉴赏:通过分析小说的文学特点,如人物塑造、情节安排、语言表达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背景、情节梳理、象征手法分析等内容。

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小说主题的思考和见解。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小说的典型片段,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4. 写作练习法:引导学生创作与小说主题相关的短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安东诺夫卡苹果》契诃夫著。

2. 参考资料:有关契诃夫的生平介绍、小说评论等相关文献。

3.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和写作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和写作练习中的表现。

3. 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深度。

4. 学生对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评估学生在分析小说文学特点方面的进步。

六、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小说背景,梳理小说情节。

2. 第3-4课时:分析小说的象征手法。

3. 第5-6课时:探讨小说的主题。

4. 第7-8课时:鉴赏小说的文学特点。

5. 第9-10课时:进行写作练习和作品展示。

2024版公开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设计

2024版公开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设计
布尔金的性格特点 独立思考,具有批判精神。他通过讲述别里科夫的故事, 表达了对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和对新思想、新力量的期 待,展现了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
人物形象塑造手法探讨
肖像描写
通过对人物的外貌、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刻画出人物的形象 特征。如别里科夫“苍白的小脸上的眼镜片”等描写,突出 了他的胆小怕事和保守顽固。
总结回顾本次课程内容
梳理本次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和重 点,包括人物性格特点、主题思
想、文学手法等。
回顾课堂中的讨论和互动环节, 强调学生们在思考和分析文本方
面的进步。
提醒学生注意本次课程中可能存 在的疑惑和难点,鼓励他们在课
后进行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作业布置及要求说明
根据课程内容,布置 相关作业,如读后感、 人物分析、主题探讨 等。
新环境的问题。
社会压力与个体选择
03
别里科夫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选择了逃避和妥协,这反映了社
会压力对个体选择的影响。
文学批评方法应用实践
文本细读
通过对小说文本的细读,可以发 现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塑造别 里科夫的形象,以及如何通过他
的形象反映社会问题。
叙事技巧分析
小说采用了独特的叙事视角和叙 事结构,这些叙事技巧对于塑造 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起到了重要
03 人物形象塑造与特点
主要人物形象塑造
01 02
别里科夫
小说的主人公,一个胆小怕事、保守顽固、因循守旧的知识分子形象。 他将自己装在套子里,避免与外界接触,是旧制度、旧秩序、旧思想的 忠实维护者。
柯瓦连科
小说的另一重要人物,一个敢于反抗、追求自由、充满生命力的新人物。 他与别里科夫形成鲜明对比,代表了新思想、新力量的崛起。

[++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一、教材分析《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

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契诃夫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

别里科夫的世界观就是害怕出乱子,害怕改变既有的一切,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在客观上却起着为沙皇专制助纣为虐的作用。

他辖制着大家,并不是靠暴力等手段,而是给众人精神上的压抑,让大家“透不出气”。

可以说是专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灵,使他惧怕一切变革,顽固僵化,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但更是受害者。

因而可以说别里科夫成为了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

二、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夯实字音字形基础知识,理清小说情节,分析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赏析小说中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领悟以讽刺手法来刻画揭露丑恶事物的表现手法,品味语言的讽刺意味。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别里科夫形象的社会意义和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语言,赏析小说中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准确把握人物形象,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细节把握人物性格并初步形成表现能力。

难点:理解领悟以讽刺手法来刻画揭露丑恶事物的表现手法,品味语言的讽刺意味。

理解别里科夫形象的社会意义和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四、教学方法反复诵读法、引导点拨法、提问讨论法、分析总结法。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寓意:讽刺被习惯束缚或不接受新事物的人。

这位老人家因循守旧,总是害怕接受新事物。

在19世纪的俄国,也有一个这样的人,他总喜欢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他是谁呢?他就是别里科夫。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看看作者笔下的别里科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又想借助这个形象表现什么主题。

要想很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首先我们得了解作者的生平及文章的创作背景,那么,你对“契诃夫”了解多少呢?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契诃夫先生。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内容】《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一部短篇小说,属于部编本教材高一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自读课文。

本文语言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相对简单,人物关系也比较单纯,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利用阅读小说的方法就可以基本梳理出文章的脉络和结构,但对于小说人物形象和主题意蕴,还不能够准确有深度地区领会和把握,这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解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自觉抵制生活日常中的“别里科夫”行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2、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形象特点及其时代意义,领会小说夸张手法和讽刺幽默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1、快速默读文章,简述故事情节。

2、品读鉴赏精彩与谭,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和表现人物的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形象及其时代意义,领悟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黑暗和腐朽,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拒绝做“生活日常中的别里科夫”。

【教学重点】探究别里科夫的形象特点及其时代意义,领会小说夸张手法和讽刺幽默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通过别里科夫探究其背后的沙皇专制的腐朽、黑暗和反动,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自觉抵制“生活日常中的别里科夫”行为。

【教学准备】多媒体选择:希沃交互式白板教学准备:《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漫步文学长廊,我们能感受到孔乙己的卑微到尘埃的尊严,也看到了范进中举时疯癫的狂欢;我们会快意林冲的奋起反抗,我们也能体味到祥林嫂身上浓得化不开的悲凉……今天的课堂,我们走进契诃夫的作品《装在套子里的人》,去欣赏这位世界短篇小说大师专为别里科夫作的画像。

二、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筛选出文中主人公的“人生大事记”,把握主题情节。

2、提请同学复述故事情节,教师适当引导和补充,并作点评。

(略)三、深度解读1、提取作家描述别里科夫形象的关键词,试着从人物描写的角度为他画像。

【解读】总印象:“他也真怪。

《苦恼》契诃夫教案

《苦恼》契诃夫教案

苦恼一、重点难点1.重点:个性化的对话;对比的手法。

2.难点:浓郁的抒情笔调;“不动声色”的客观记叙。

二、背景材料1.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俄国杰出作家、小说家、戏剧家。

出生于破产商人家庭,早年边做家庭教师边求学。

1884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医学系。

学生时即开始以“契洪特”的笔名写作诙谐小品和幽默短篇小说。

他的早期作品主要揭露官场阿谀逢迎的陋习和警察的专横与残暴,如《一个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普里希别叶夫中士》等。

后来随着对社会生活认识的加深,他转向描写普通人的悲惨生活,作品的批判性也进一步加强。

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是契诃夫创作的高峰时期。

他写出了一系列思想深刻的名篇,如《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带阁楼的房子》、《新娘》。

契诃夫的小说朴素、紧凑、凝炼,不仅具有很强的客观性,而且富于抒情色彩。

他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他的短篇小说艺术对欧洲文学和我国现当代文学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契诃夫还是一位卓越的剧作家,其名剧《海鸥》、《樱桃园》不仅思想深刻,而且在艺术上也具有创新,开创了抒情心理剧的先河,在俄国戏剧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

2.契诃夫生活的时代,如列宁所指出的:“俄国正处于这样的变革的时代,这时旧的东西无可挽回在大家的眼前崩溃了,新的东西刚刚开始安排”,这个时期正是沙皇俄国专制统治的年代,是反动势力猖獗的时期。

契诃夫亲眼目睹了农奴制残余及资本主义的种种罪恶和弊端,对社会底层人物的悲惨遭遇深表同情。

契诃夫的祖先就是农奴,他曾说:“在我的血管里流着农民的血。

”19世纪80年代中期,契诃夫对当时的社会“旧的东西”认识越来越深刻,而且更加强烈地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

3.1886年契诃夫创作了短篇小说《苦恼》。

这个短篇是他小说中的精品,被托尔斯泰称为第一流作品。

高尔基也认为这篇小说是非常真实生动的短篇小说。

三、内容分析《苦恼》描写了一个老车夫姚纳死了老伴,儿子又刚刚死去,他想向人倾诉自己心中的痛苦,无奈偌大的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够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能对自己的马儿诉说。

契诃夫《困顿》赏析教案

契诃夫《困顿》赏析教案

契诃夫《困顿》赏析教案一、背景介绍《困顿》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之一,也是他成名作品之一。

该小说描述了主人公伊万·伊万诺维奇在职业和个人生活中遭遇的困境和绝望,并通过对细节和人物心理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脆弱与无奈。

二、教案内容1. 阅读理解学生们需要阅读《困顿》一文,并回答以下问题:- 主人公在职场上遇到了什么困境?- 主人公为什么感到绝望?- 你如何理解主人公的心理变化?2. 文本分析学生们需要对《困顿》进行文本分析,对以下内容进行讨论:- 故事中的细节和描写有何作用?- 作者通过怎样的手法来描绘主人公的心理世界?- 故事的结尾给你什么启示?3. 人物角色扮演学生们分组进行人物角色扮演,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重新演绎故事情节,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和情感投入。

4. 讨论与思考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以下问题:- 你是否能理解和共情主人公的处境?- 你是否认为主人公的选择是正确的?- 你对故事的主题有何见解?三、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困顿》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学生们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本分析能力- 培养对细节描写的敏感度- 增进人物角色的理解和共情能力- 开展思辨和批判性思维- 提升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能力四、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 阅读理解练- 文本分析讨论五、教学评价方式- 口头表达能力评价- 角色扮演表演评价- 书面作业评价- 小组讨论参与度评价以上是关于契诃夫《困顿》赏析教案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契诃夫牡蛎教学设计

契诃夫牡蛎教学设计

契诃夫牡蛎教学设计契诃夫的短篇小说《牡蛎》是一篇颇富讽刺意味的作品,揭示了人性的劣异数。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这篇小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寻找作品中蕴含的人物性格、主题和思想内涵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以下是一份关于《牡蛎》的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教学目标】1. 了解契诃夫及其作品的背景和特点;2. 分析小说《牡蛎》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主题和寓意;3.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中的人性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4.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 理解和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和主题;2.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人性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介绍契诃夫及其作品的背景,让学生对契诃夫有初步了解;2. 提问引导:你们对契诃夫及其作品有了解吗?你们对《牡蛎》的故事和主题有什么了解?二、阅读与讨论(3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牡蛎》;2.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就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其中的主题等方面展开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代表发言;3.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人物关系等。

4. 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主题探究(20分钟)1.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小说中的主题,例如人性的劣势、社会现象的冷漠等;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以下问题:a. 故事中的人物是否具有普遍性?为什么?b. 故事中是否蕴含了一种讽刺的意味?为什么?c. 小说通过揭示人性劣势来批判社会现象吗?四、写作练习(20分钟)1. 要求学生根据对《牡蛎》的理解,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对主题的见解;2. 引导学生在文章中运用批判性思维,提供充分的论据和分析。

五、展示和评价(1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交流讨论;2. 全班讨论,分享各自对主题的理解和观点;3. 老师进行综合评价,给予学生反馈。

【教学延伸】1. 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契诃夫的作品,比较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主题;2. 引导学生了解契诃夫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深入理解他的创作意图;3. 可以结合契诃夫的其他作品或其他文学作品,组织文学讨论和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和表达能力。

变色龙契诃夫片段教学设计

变色龙契诃夫片段教学设计

变色龙契诃夫片段教学设计引言:变色龙契诃夫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著名短篇小说之一,它以其深度的思考与精湛的写作技巧而被广泛研究和传播。

本文将以“变色龙契诃夫”为标题,结合片段教学的设计,探讨如何通过对这个短篇小说的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契诃夫的艺术魅力。

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 增强学生对契诃夫文学风格和写作技巧的理解;3. 培养学生分析、批判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创作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小说《变色龙》的情节介绍和分析;2. 契诃夫的文学风格和写作技巧;3. 小说《变色龙》的主题探讨;4. 通过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教师先向学生介绍契诃夫这位作家以及他的代表作品《变色龙》。

通过简要的说明,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契诃夫作品的研究和思考。

步骤二:情节介绍和分析教师和学生共同阅读和分析小说《变色龙》的情节,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时间背景和故事发展。

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展示的形式,学生可以互相补充和交流彼此的理解。

步骤三:文学风格和写作技巧解析教师向学生介绍契诃夫的文学风格和写作技巧,如写实主义手法的应用、人物形象的刻画等。

教师可以选取片段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契诃夫的语言运用和叙事方式,深入理解他的文学风格和独特的写作手法。

步骤四:主题探讨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小说《变色龙》的主题,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读这个作品,如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人性的探讨等。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个人思考的方式,进一步探索小说隐藏的深层意义。

步骤五:写作任务教师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以《变色龙》为主题,创作自己的短篇小说或者散文。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契诃夫的写作技巧和文学风格,展示自己的创作才能。

四、教学评价与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写作成果,评价学生对于契诃夫作品理解程度和文学批判能力的提升情况。

语文教案-《装在套子里的人》

语文教案-《装在套子里的人》

语文教案-《装在套子里的人》《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教学过程:一、导语激趣: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写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以及十来个剧本,深刻地揭露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病态,猛烈抨击了沙皇专制制度。

他的小说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朴实、简练,同时富于幽默感;善于用不多和文字表现深刻的主题。

二、忆旧入新:提问:初中时我们学过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什么小说?(联系前后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讨论,明确: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其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是个见风使舵的警官,他一定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契诃夫的著名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

三、由标题设问引入探讨课文。

(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1、“装在套子里的人”是谁?(找课文的主要人物。

)讨论,明确:一个普通的中学希腊语教员别里科夫,一个辖制了整个学校,甚至整个城市十五年的一个普通人。

)2、别里科夫有哪些套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讨论,明确:生活上的套子:衣着打扮方面,生活用具、习惯方面。

思想上的套子:凡是政府规定禁止什么,他无条件拥护;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他就闷闷不乐。

职业上的套子:教古代语言,躲避现实生活。

论调上的套子: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3、别里科夫大热天装在套子里一定很不舒服,为什么不钻出来,却心甘情愿越钻越深?(产生这种悲剧的主观原因)讨论,明确: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

他藏进套子,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4、标题可否改为《钻在套子里的人》或者《锁在套子里的人》?(由对教材的分析过度到理论的把握)讨论,明确:不能。

因为“钻”是自觉自愿的行为,“锁”是强制行为,而“装”有一定的自愿行为,也有被别人强行放进去的意思,别里科夫正是这样。

5.是被谁放进去的?为什么要放进去?(揭露社会根源)讨论,明确:长期以来反动的沙皇专制统治,愚民政策。

契诃夫《忧虑》赏析教案

契诃夫《忧虑》赏析教案

契诃夫《忧虑》赏析教案一、简介1.1 作品背景契诃夫是俄国著名的戏剧大师,他的作品多批判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

《忧虑》是他于1887年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被认为是契诃夫早期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深刻的之一。

1.2 内容概述《忧虑》以主人公伊凡·伊万诺维奇为中心,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内心的忧虑和挣扎。

故事中,伊凡被描绘成一个思想敏锐、敏感多疑的人,他对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的人持有质疑和怀疑的态度。

面对矛盾和迷茫,他不断探索生活的意义和真理。

二、教案安排2.1 目标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能够:- 了解契诃夫的生平和作品特点;- 分析《忧虑》中的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 探讨《忧虑》所传达的主题和意义。

2.2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 介绍契诃夫的背景和其代表作;- 激发学生对《忧虑》这一作品的兴趣。

2. 阅读与理解- 分给学生阅读《忧虑》的相关章节;- 引导学生分析伊凡的性格和他所面临的矛盾;-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伊凡的忧虑和挣扎。

3. 讨论与分析- 学生以小组或全班形式讨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分析伊凡内心的忧虑对他的行为和情节发展的影响;- 学生可以通过引用故事中的具体情节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4. 主题探讨- 引导学生思考《忧虑》所传达的主题和意义;- 学生可以展开讨论,探讨故事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5. 总结与展望- 学生以小组形式总结本节课的研究成果;- 学生可以展望契诃夫作品的深层意义和其在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三、教学评估3.1 评价方法- 学生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质量;- 学生对《忧虑》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3.2 评估标准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综合评价:- 准确理解和分析《忧虑》中的人物和情节;- 能够提出深入的思考和观点,并有理由支持;- 能够与他人合作并展开有意义的讨论。

四、教学资源- 契诃夫《忧虑》全文- 课堂讨论和笔记记录- 教学展示材料五、延伸阅读- 契诃夫其他作品的阅读和分析- 阅读其他作者的短篇小说,比较不同文学风格以上是《契诃夫《忧虑》赏析教案》的内容安排和教学目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设计《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名著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胆小怕事、反对一切社会变革的保守分子——别里科夫的形象。

本课计划打破小说时间顺序,设置情景,从别里科夫的葬礼切入,设置悬念,然后抽丝剥茧,层层分析,最后再回到葬礼,首尾圆合。

[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背景;2.透过社会环境品尝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及小说的文体特点,训练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水平,提升学生的筛选概括水平和自主探究水平;3.学习本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幽默讽刺手法的使用,准确理解“套子”的两面性,提升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水平,培养其爱憎分明的感情;[教学重点] 1.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2. 对“套子”的理解;3. 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幽默讽刺手法的使用;[教学难点] 1. 分析社会背景与别里科夫人物性格及思想养成的必然联系;2. 揣摩作品语言和讽刺手法使用,透析文章深层主题;[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诵读品味法,点拨法,自主探究法[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众所周知,葬礼是个很令人难受悲伤的事情,参加葬礼的人都是露出忧郁悲伤和谦虚的脸相,但是,奇怪的是,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一场葬礼却与众不同,因为送葬的人们的悲伤都像是装出来的,透过他们表情你仿佛能他们欢呼雀跃的内心,这是不是让人觉得很奇怪呢?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那就让我们走进《装在套子里的人》。

二、介绍作者及背景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小说家,戏剧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

他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擅长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忠实反映当时俄国的社会现实。

他的小说风格朴实、简练,其艺术描写具有客观性,同时富有幽默感。

他与法国的莫泊桑(《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美国的欧.亨利(《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短篇小说《变色龙》、《一个官员之死》;中篇小说《第六病室》;剧本《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

契诃夫《变色龙》教案

契诃夫《变色龙》教案

教学目的1.理解本文运用人物语言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

2.理解本文运用比照手法强化挖苦效果的特点。

3.充分认识沙皇****制度黑暗腐朽的本质,理解“变色龙〞形象的社会意义,批判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行为。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沙皇****制度的黑暗腐朽的本质及“变色龙〞的形象。

教学准备幻灯、录音材料、小黑板。

设计思路小说是反映生活的文学体裁,?变色龙?的作者通过精彩地对话刻画了奥楚蔑洛夫这一典型形象。

本设计通过合作探究奥楚蔑洛夫的六次判案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社会意义,以此教育学生认识沙皇****统治的本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导人:契诃夫是俄国19世纪作家,以短篇小说著称于世,他的小说多取材于俄国中等阶级的“小人物〞,他的作品都是选取日常生活的平凡事件来揭露社会本质的。

?变色龙?是其中的佼佼者。

(出示幻灯片1。

)(板书课题。

)2.学生释题。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1.听录音画出生字词。

(出示幻灯片2,并放录音。

)2.小说的主人公是不是“变色龙〞?为什么以它为题?3.奥楚蔑洛夫在断案过程中反复无常变化多端,他先后变化了几次?是围绕什么变化的?4.奥楚蔑洛夫是善变的,但在变的背后,有没有不变的东西?三、合作学习1.找出文中不理解的语句,小组讨论交流。

2.你从文中理解到了哪些知识?四、反应交流(出示幻灯片3。

)1.给加点字注音。

(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判断正误。

)(见?新课标作业设计?本课的“积累运用〞局部。

)2.小说以?变色龙?为题有何意义?明确:(小说取名?变色龙?,本身就具有挖苦意味,可谓点睛之笔,它非常形象地概括了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

奥楚蔑洛夫就是名副其实的“变色龙〞,他擅长随机应变,反复无常,像变色龙很快变换肤色以适应周围环境的颜色一样。

)3.奥楚蔑洛夫共变化了几次?是围绕什么变化的?明确:(前后共变化了六次。

)(边引导学生分析答复,边归纳要点板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鉴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常识及作品创作背景。

2.初步运用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法,对姚纳、奥楚蔑洛夫进行形象分析。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苦恼》、《变色龙》,以小见大,了解对小人物生活的关注,对官场丑态的嘲讽,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及当时俄国社会环境。

2.使学生了解契诃夫的写作风格及作品人物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的兴趣。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看图片,猜作家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法国)→契诃夫(俄国)→欧?亨利(美国)共同点:“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2.小故事
《羊脂球》:描绘了一八七零年普法战争期间,有一辆法国的驿车在离开敌战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

军官一定要车上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陪他过夜,否则驿车就不能通过,羊脂球出于爱国心断然拒绝。

可是和他同车的有身份、有地位的乘客为了各自私利,逼她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羊脂球出于无奈、善心而作了让步。

可当第二天早上驿车出发时,那些昨天还苦苦哀求的乘客们却突然换了一副嘴脸,大家都像是看不见她,认不得她,更没有一个惦记她,小说在羊脂球的哭泣和鸣咽中结束。

《羊脂球》的诞生,使莫泊桑一鸣惊人,也正是这篇处女作开启了莫泊桑的作家生涯,也恰好在此后一年,也就是1880年,契诃夫改编了父亲写给祖父的信,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将它和一篇名为《在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等作品里最常见的是什么》的文艺评论文寄给了《蜻蜓》杂志,没想到,作品马上得到发表,杂志社还特意写信鼓励契诃夫继续创作,这就开启了他文学生涯的起点。

文学史上两位最具才华的小说家就是这么巧合的几乎是在同一时间点开创他们的事业,但契诃夫远没有莫泊桑那么幸运,等待他的是每一步的艰辛。

3.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出生在塔甘罗格市,祖先是衣奴,祖父在1841年赎得了本人及家属的人身自由,父亲经营过一个杂货铺,1876年破产后给人当伙计。

契诃夫自幼备尝人间艰辛,他自己说他“小时候没有童年生活”。

1879年,勤奋的契诃夫凭助学金在莫斯科大学攻读医学,1884年毕业后,他在莫斯科近郊开始行医,也正是这一段行医经历,使他有机会接触农民、车夫、地主、官吏和教师等各式小人物,扩大视野,为以后写作积累素材。

巴金曾说:“中国的读者热爱契诃夫,因为他们曾经感觉到契诃夫的作品好像就是为他们写的,而且描写他们中间发生的事情。

”没错,契诃夫能够善于找准适当的时机和场合,巧妙地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就如同故事发生在我们身边。

4绘小人物辛酸生活画卷
譬如短篇小说《苦恼》就是一个简单平凡的小故事,“读《苦恼》,说小人物之苦恼。

”(人物、情节、环境)【小组阅读】
5.小结
契诃夫从最平常的现象中揭示重要的生活本质,类似的作品还有,《渴睡》:一个13岁的小保姆一直被老板指使干活,极度缺乏睡眠;《农民》:在茹科沃村生活着的一群村民连衣食住行都难以得到满足;《哀伤》:辛苦操劳了一辈子的老太婆在风雪夜中悄无声息的死去;等等。

6.讽大社会丑陋官场百态
作家契诃夫不仅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关注关心着小人物的辛酸生活,对道貌岸然、欺下媚上的地主官员、沙皇走狗也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如《变色龙》小说中,作家就用轻松读谐的幽默讽刺了善变的奥楚蔑洛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