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部分疾病的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周围神经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周围神经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吉兰-巴雷综合征与周期性麻痹鉴别
症状
吉兰-巴雷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而 周期性麻痹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不累及自主神经和感觉系统。
病因
吉兰-巴雷综合征通常由免疫反应引起,而周期性麻痹可能与遗传、代谢异常等有关。
诊断方法
吉兰-巴雷综合征需要进行脑脊液检查和相关免疫学检查以确诊,而周期性麻痹通常根据 症状和体征即可诊断。
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观察皮肤温度、湿度、颜色变 化等,评估自主神经功能状态

神经电生理检查
01
02
03
肌电图
检测肌肉的电活动,了解 神经传导速度和肌肉功能 状态。
神经传导速度
测量神经传导速度,判断 神经传导功能是否正常。
诱发电位
通过刺激神经并记录电位 变化,评估神经功能状态。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观察骨骼结构,排除骨骼病变对神经 的压迫。
多发性神经病需要进行全面的神经系 统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以确定病 因和病变范围,而单神经病通常根据 症状和体征即可诊断。
病因
多发性神经病通常由多种原因引起, 如中毒、营养缺乏、代谢性疾病等, 而单神经病可能与创伤、压迫、炎症 等有关。
急性与慢性多发性神经病鉴别
01
病程
急性多发性神经病起病急骤,进展迅速,数日或数周内达到高峰,而慢
肌肉无力治疗
针对肌肉无力的治疗包括使用营养肌肉的药物、进行康复训练和物 理疗法。
病因治疗
针对病因的特异性治疗
01
根据周围神经病的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如控制
血糖、降低血压、停用相关药物等。
免疫疗法
02

神经外科常见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神经外科常见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特点: 1 起病急,表现为头痛,以枕部为主。伴 有眩晕,频繁呕吐和平衡障碍。 2 轻症患者表现为共济失调,眼震。 3 重症患者可迅速昏迷和脑干受压表现: 周围面神经瘫痪,双眼你是病灶对侧,瞳 孔缩小而光反应存在,肢体瘫痪。晚期则 瞳孔散大,固定。中枢性呼吸障碍。 4 CT表现。
原发性脑室出血的诊断
基底节区脑出血的诊断
诊断要点 (1)多有高血压病史。 (2)常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 (3) 发作时常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 高。 (4) 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三 偏征。 (5) CT应作为首选检查。
脑叶出血的诊断
特点: 1 常见原因为脑动静脉畸形,Moyamoya病,血管淀粉样 变性和肿瘤卒中等。 2 有脑出血的一般表现,如头痛,恶心,呕吐等。出血量 多可导致意识障碍。 3 依据出血部位不同可表现为不同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如额叶出血可见偏瘫,Broca失语,摸索等。顶叶可见偏 身感觉障碍,空间构象障碍。颞叶可见Wernicke失语,精 神症状,枕叶可见对侧偏盲。 4 癫痫发作多见。 5 CT表现。
按临床应用分类 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
按伤情轻重分类 分为轻型,中型,重 型和特重型。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
睁眼反应 自动睁眼 呼唤睁眼 刺痛睁眼 不睁眼
计分 4 3 2 1
言语反应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语无伦次 只能发声 不能发声
计分 运动反应
5
遵嘱活动
4
刺痛定位
3
躲避刺痛
2
刺痛肢屈
1
刺痛过伸
刺痛不动
蛛网膜下兆,可以有情绪 急躁、用力、排便、咳嗽等诱因。突然剧烈的头 痛是本病的典型症状,新发生的头痛更具有诊断 意义,常被病人描述为“一生中经历的最严重的 头痛”。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冷汗 等症状。约半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以 一过性意识障碍为多,重者可出现昏迷。部分患 者有抽搐发作。少数患者有精神症状,如烦躁不 安、表情淡漠、定向力障碍等。一些轻症患者可 仅出现项背或下肢疼痛等症。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一. 常见的颅脑损伤(一)头皮损伤1. 头皮血肿【临床表现】分为三种类型:⑴皮下血肿:出血局限在皮下,不易扩散,肿块较硬;有时肿块较大,中心较软,造成颅骨凹陷骨折的假象。

⑵帽状腱膜下血肿:出血弥散在帽状腱膜下的疏松结缔组织,血肿可迅速扩散,有的甚至使整个头部变形,谓“牛头征”,出血量大时可表现为贫血或休克症状。

⑶骨膜下血肿:多伴有颅骨骨折,血肿局限在颅骨外膜和各颅骨缝线连接的区域之间,一般不跨越骨缝线,触之可有波动感。

【治疗】皮下血肿早期应冷敷或加压包扎限制其发展,以后可做热敷促进其吸收消散,一般不做穿刺抽血,较小的血肿可在数日内吸收。

帽状腱膜下血肿出血量大时一定要注意全身情况,特别是发生在幼儿时,应及时输血;因其出血量大,一般不能自行吸收,穿刺抽血常不能一次将所有积血完全抽净,而需多次方能完成。

骨膜下血肿常见于婴儿产伤,也见于幼儿跌伤。

最好能够早做穿刺或引流,若待其自行吸收,多留下骨性钙化隆起,严重时使头颅变形。

如头皮血肿出现感染,均应早做切开引流,同时全身应用抗生素药物治疗。

2. 头皮裂伤头皮裂伤为锐性切割或较大的钝力直接作用所致。

【诊断】⑴锐性切割伤伤口整齐。

⑵钝性损伤在头皮裂开的边缘呈锯齿状并有头皮的挫伤和擦伤。

【治疗】头皮裂伤在紧急处理时主要是止血。

最常用的方法是加压包扎,然后在有条件的地方将伤口清创缝合。

有的伤口在三天以内,只要无明显的化脓性感染,也应争取在彻底清创后一期缝合。

3. 头皮撕脱伤和头皮去缺损【诊断】当大量的毛发收到暴力撕扯时可将整个头皮甚至连同额肌、颞肌或骨膜一并撕脱。

根据撕脱的程度,又分为完全性撕脱伤和部分撕脱伤。

后者斯托的皮瓣尚有部分蒂部与正常组织相连。

【治疗】头皮撕脱伤的处理原则与头皮裂伤相同。

(二)颅骨骨折根据骨折的部位可分为颅盖骨折和颅底骨折;根据骨折形态可分为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和粉碎性骨折。

按骨折与外界是否相通,可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

神经外科临床诊断与治疗

神经外科临床诊断与治疗

脑血管疾病
脑出血:突发性头痛、 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蛛网膜下腔出血:突发性剧 烈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脑血管炎:头痛、发热、 颈部僵硬等症状
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法:药物 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

脑梗塞:一侧肢体无力、语 言障碍、面部歪斜等症状
脑血管畸形:头痛、癫 痫、运动障碍等症状
脑动脉瘤:头痛、恶心、 呕吐等症状
脑寄生虫病
病因:寄生虫 感染,如猪囊 尾蚴、弓形虫 等
症状:头痛、 癫痫、精神异 常等
诊断:脑脊液 检查、影像学 检查等
治疗:抗寄生 虫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等
4
神经外科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种类:抗癫痫药物、 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
物等
药物作用机制:调节神 经递质水平、改善神经
细胞功能等
药物剂量和疗程:根据 病情和患者体质确定
体格检查:包 括神经系统检 查、颅神经检 查、运动功能 检查等
辅助检查:如 CT、MRI、DSA 等影像学检查, 以及脑电图、 肌电图等电生 理检查
诊断思路:根 据病史、体格 检查和辅助检 查结果,综合 分析,做出诊 断
影像学检查
CT扫描:用于检查脑部 病变,如肿瘤、出血等
MRI扫描:用于检查脑 部病变,如肿瘤、出血 等,比CT扫描更清晰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功 能:调节身体 各部分的活动, 包括运动、感 觉、认知、情
绪等
神经系统的疾 病:包括脑卒 中、癫痫、帕 金森病、阿尔
茨海默病等
神经系统的诊 断和治疗:包 括影像学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 查、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等
神经系统疾病分类
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 血、脑梗死、蛛网膜下

常见外科疾病鉴别诊断

常见外科疾病鉴别诊断

常见外科疾病鉴别诊断一、阑尾炎1.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穿孔后溢液可沿升结肠旁沟流至右下腹部,似急性阑尾炎的转移性腹痛。

病人多有溃疡病史,突发上腹剧痛,迅速蔓延至全腹,除右下腹压痛外,上腹仍具疼痛和压痛,腹肌板状强直,肠鸣音消失,可出现休克。

多有肝浊音界消失,X线透视或摄片可有腹腔游离气体。

如诊断有困难,可行诊断性腹腔穿刺。

2.右侧输尿管结石腹痛多在右下腹,为突发性绞痛,并向外生殖器部位放射,腹痛剧烈,但体征不明显。

肾区叩痛,尿液检查有较多红细胞。

B型超声检查表现为特殊结石声影和肾积水等。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X线摄片约90%在输尿管走行部位可显示结石影。

3.妇产科疾病①宫外孕:常有急性失血症状和下腹疼痛症状,有停经史及阴道不规则出血史,妇科检查阴道内有血液,阴道后穹窿穿刺有血等。

②卵巢滤泡或黄体囊肿破裂:临床表现与官外孕相似,多在月经中后期发病。

③卵巢囊肿扭转:腹痛突然而剧烈,盆腔检查可发现右侧囊性肿物。

④急性输卵管炎:腹部检查时压痛部位较阑尾炎部位低,且左右两侧均有压痛,白带增多或有脓性分泌物,分泌物涂片检查可见革兰阴性双球菌。

二、急性胰腺炎1. 急性胃肠炎急性胃肠炎有进食不洁饮食史,上腹部痛为阵发性,可伴恶心、呕吐和腹泻,呕吐后腹痛缓解。

而急性胰腺炎腹痛剧烈,向腰背部放射,呕吐后腹痛不缓解。

急性胃肠炎血、尿淀粉酶均正常。

2.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有溃疡病史,常因进食不当而突发上腹部刀割样疼痛,腹部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可呈板状腹。

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X线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血清淀粉酶虽升高,但不超过500U.3.胆囊炎和胆石症右上腹胀痛或绞痛,向右肩背部放射,可伴有黄疸。

查体莫菲征阳性,B超可以确诊。

血清淀粉酶可升高,但不超过正常值的2倍。

4.急性肠梗阻肠扭转等机械性肠梗阻出现脐周绞痛,呈阵发性加重。

肠鸣音亢进,停止排气或排便。

X丝显示液气平面,血清淀粉酶轻度升高,不超过500U.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腹部膨隆,肠鸣音减弱或消失,X线也可显示液气平面,但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

神经外科鉴别诊断

神经外科鉴别诊断
4. 胶质瘤:与前庭神经瘤不易鉴别的胶质瘤多来源于脑干或小脑,长向CPA,一般以颅内压增高及脑干和小脑症状为首发,病变发展快,骨质无变化,内听道不扩大,CT和MRI可见肿瘤内侧面与脑干和小脑多无明显边界。本病例不支持。
鞍区瘤:
1、垂体瘤:多见于成年人,患者一般表现为视力下降、双颞侧偏盲等视交叉受压症状、内分泌症状。CT多无钙化;MRI可见肿瘤来源于垂体前叶,正常垂体不可见,偶有囊变,T1W低信号、T2W等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本病例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不支持。
室管膜瘤:来源于脑室与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或脑内白质室管膜细胞巢的肿瘤,多见于儿童,病程较长,平均10-14个月,主要表现为局灶症状与颅内高压征。CT检查示肿瘤呈边界清楚的稍高密度影,其中夹有低密度(囊变)或高密度(钙化)影。MRI检查示肿瘤低、等T1信号影,高T2信号影,增强后肿瘤呈中等至明显的强化影,部分为不规则强化,需术后病理方可确定。
脑膜瘤:脑膜瘤: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瘤体很大症状可很轻微,少数肿瘤生长迅速,病程短,多先有癫痫发作,后出现局部压迫症状;CT表现为肿瘤呈圆形或分页状或扁平状,边界清晰,多数呈等或高密度病灶,密度均匀,瘤内钙化多均匀,局部颅骨可增生性破坏;MRI表现为病灶低、等T1信号,等、高T2信号,增强后病灶均匀强化,可有脑膜伪征,肿瘤与临近脑组织之间有一低信号蛛网膜界面,T2显示瘤周水肿;结合此病例影像学表现考虑此诊断可能性不大,术后病理可确定。
2.脑膜瘤:多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可伴有患侧面部感觉减退及听力下降,常不以前庭神经损害为首发症状,CT/MRI可见肿瘤边界清,肿瘤多呈均匀强化,沿岩骨嵴的肿瘤基底较宽,可有邻近硬脑膜强化的尾征,可见岩骨嵴及岩尖骨质吸收。本病例起病方式及影像学检查中病灶起源不支持该诊断。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及护理ppt课件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及护理ppt课件
2023 WORK SUMMARY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及 护理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REPORTING
目录
•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概述 •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症状与诊断 • 神经外科疾病的护理原则 • 神经外科疾病的康复与预防 • 神经外科疾病典型病例分享
PART 01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概述
腰椎穿刺
通过抽取脑脊液进行化验,有助于诊 断颅内感染、出血等疾病。
鉴别诊断
颅内肿瘤与脑血管病
01
两者均可导致头痛、恶心等症状,但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不同
,需仔细鉴别。
癫痫发作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02
癫痫发作表现为意识丧失和肢体抽搐,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主
要表现为肢体无力或麻木,持续时间较短。
颅内感染与颅内占位性病变
特殊护理原则
01
对于昏迷患者,应保持 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 、吸氧,监测生命体征 。
02
对于术后患者,应观察 伤口情况,防止出血、 感染等并发症。
03
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应 定期更换体位,预防压 疮等并发症。
04
对于肢体瘫痪患者,应 进行被动运动和康复训 练,预防肌肉萎缩和关 节僵硬。
心理护理原则
PART 02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症状 与诊断
症状表现
头痛
神经外科疾病常伴有头痛症状 ,可能表现为全头痛或偏侧头 痛,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和呕吐

癫痫发作
部分神经外科疾病可能导致癫 痫发作,表现为意识丧失、肢 体抽搐等。
视力障碍
如视野缺损、视物模糊等,可 能与颅内压增高或颅内肿瘤压 迫视神经有关。
肢体无力或偏瘫
了解疾病的症状、治疗方法和康复过程, 提高自我管理和预防意识。

神经外科重点

神经外科重点

名解:1.脑疝: 当颅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 该分腔的压力大于临近分腔的压力, 脑组织从高压力区向低压力区移位, 导致脑组织、血管及颅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 有时被挤入硬脑膜的间隙或孔道中, 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临床症状和体征。

2.熊猫眼征: 颅前窝骨折时, 累及眶顶和筛骨, 引起出血经前鼻孔流出, 或流进眶内, 眶周皮下及球结膜下形成淤血斑3、颅内压升高: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病例综合征, 是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和颅内炎症等所共有的征象, 由于上述疾病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 导致颅内压持续在 2.0kPa(200mmH2O)以上, 从而引起的相应的综合征, 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

4、小脑幕切迹疝:又称颞叶疝, 当幕上占位性病变不断增大时, 同侧颞叶沟回和海马回明显移位, 致使脑干受压, 造成病变对侧肢体瘫痪, 同时位于小脑幕切迹周围的结构也因受到牵拉与压迫而产生症状, 如动眼神经麻痹, 大脑后动脉梗塞等。

脑疝晚期, 由于脑干受压严重, 缺血坏死最后形成脑死亡。

填空:1.颅骨骨折按骨折部位分为颅盖骨折和颅底骨折;按骨折形态分为线形骨折与凹陷性骨折;按骨折与外界是否相通分为开放性骨折与闭合性骨折2.常见的颅内肿瘤: 儿童及少年患者——后颅窝及中线部位的肿瘤为多, 如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及松果体区肿瘤等;成年患者——胶质细胞瘤(如星形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等), 其次为脑膜瘤, 垂体瘤及听神经瘤等;老年患者——胶质细胞瘤及脑转移瘤多见。

3.正常颅压值: 成人——0.7~2.0kPa(70~200mmH2O);儿童——0.5~1.0kPa(50~100mmH2O)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 颅内动脉瘤和脑(脊髓)血管畸形颅内血肿血肿来源可分为: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及脑内血肿等。

按血肿引起颅内压升高或早期脑疝症状所需时间:72小时内为急性型, 3日~3周内为亚急性型, 超多三周为慢性型。

神经科疾病诊断“三部曲

神经科疾病诊断“三部曲

相关疾病:神经科疾病诊断“三部曲”∙∙∙∙∙∙∙神经科疾病诊断历来有“三部曲”之说,所谓“定向、定位和定性”是也,正如唱京戏的要求走台步必须有章法,神经科医生在诊断实践中也应该遵循“三部曲”的章法。

此三部曲在寻证推理的过程中是连贯而富有逻辑的,严格而又技巧地遵循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误诊而保证诊断的合理性。

定向诊断是神经科医生诊断实践的第一步,即首先判断病人是神经科抑或非神经科。

有人说这简单,不就是分诊么?护士已经能胜任了,医生可以跳过这一环节。

其实非也,疾病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有时复杂得超乎想象,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是神经科医生的常态。

护士分诊给你的病人并非真的就是神经科病人,你依然需要动用强大的鉴别诊断能力甄别病人的病情。

记得做小医生的时候,一个病人挂了神经科的号找我看,主诉右眼眶剧烈疼痛伴视力减退和眼裂变小数天,我看了以后根据眼眶疼痛+视力减退+睑裂变小,脑子抽筋地想到应该是不典型的眶上裂综合征,遂收其入院(N年前住院还是容易的),谁知上级医师看了病人正告我说:“亲,这人不是神经科的病人,就一青光眼”。

我听了诚惶诚恐地再去看病人,发现左眼结膜充血明显,请眼科一测眼压,果不其然是青光眼,这个病人就是栽在定向诊断上,至今记忆犹新。

这并不是说把神经科理论背好了就能看病,还必须具备一些其他专科疾病的基本知识,神经科疾病和骨科、神经外科、血液科、传染科、眼科、手外科等许多科室的疾病均会有混淆。

所以在定向诊断环节我们能把病人鉴别清楚就已经功德无量了。

记得有一次在急诊,某内科医生请会诊,说一青年男性发热数天伴全身肌肉酸痛,查血清CK正常,但LDH高达数千,倾向于是神经科的肌肉疾病。

我看了病人立马否定,因为肌肉疾病不会出现CK和LDH比值倒置到如此匪夷所思的程度,我提醒该医生可能是血液科疾病。

但当时内科医生未置可否,我写了会诊录排除神经科疾病。

大约数周后我在急诊又碰到该病人,该病人说颈部出现肿块,去肿瘤医院做了活检确诊为淋巴瘤。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护理诊断及措施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护理诊断及措施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护理诊断及措施神经外科(脑外科)是用外科学方法,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研究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一门学科。

研究范畴包括神经系统先天性发育异常,外伤,感染,肿瘤,血管病变和遗传代谢障碍等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探索新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是目前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高、精、尖学科。

脑组织灌注异常相关因素与脑出血,脑梗塞,脑水肿有关颅内高压等有关1、保持室内安静2、抬高头部15–30度,头颈呈一直线,避免压迫,扭转颈静脉。

3、避免增加胸内压或腹内压的因素。

4、预防血压突然升高,动脉压上升人体颅内压也会自动调节升高,而使脑肿胀恶化。

5、预防全身性感染,全身性感染会使心脏输出量增加。

6、适当限制水分输入,过量水分可使细胞外腔膨胀,极易造成颅内压增高。

7、降低体温,头部外伤的病人因脑组织水肿或颅内血块的压迫,使体温中枢调节失调,为了减少代谢需要,适当提供降温的护理措施。

颅内压升高,脑疝的危险相关因素与脑水肿,继发性颅内出血,脑缺氧,护理不当等有关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度,禁止一切不必要的活动。

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变化,并做好记录。

3、掌握脑疝的前兆:头痛,呕吐,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呼吸不规则,意识障碍加重,一侧瞳孔散大。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4、高流量吸氧(4–6升/分),以改善脑水肿,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5、遵医嘱应用脱水剂,保证快速输入,以达到脱水,降颅压作用。

6、避免护理不当,造成颅内压增高。

7、对于有手术指征的,积极做好术前一切准备。

意识障碍相关因素与脑组织损害,脑缺氧导致的代谢障碍,脑循环障碍等有关1、昏迷患者以GCS评分标准记录患者的反应,做好记录。

2、保持病人体位舒适,定时翻身拍背,做好皮肤护理。

3、预防继发性损伤,【床栏,约束带约束病人,防止坠床。

吞咽障碍避免经口进食,防止吸入性肺炎,窒息。

眼睑不能闭合者红霉素眼药膏眼垫覆盖眼部,防止暴露性角膜炎。

神经外科你需要知道的那些疾病

神经外科你需要知道的那些疾病

神经外科你需要知道的那些疾病1常见病种概述(1)颅内肿瘤可出现在任何年龄段,根据肿瘤生长的部位不同,会有不同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包括头疼、恶心、眼睛视觉变化、听觉功能减退、肢体痉挛等,并伴随有意识、精神、智能或神经方面的障碍。

此外,还有肥胖症、早熟、月经障碍、泌乳等内分泌障碍表现,呈进行性加重。

诊断及治疗方法:CT或MRI,以手术及综合治疗为主。

(2)颅脑损伤一般为车祸、坠落、伤害等因素造成。

按照部位、角度可分为:(1)头皮损伤,如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2)头颅骨折,如颅盖骨骨折、颅底骨折;(3)闭合性疮伤,如脑震荡、脑组织挫裂伤、颅内血肿。

诊断及治疗方法:CT,有手术指征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3)脑血管疾病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以血管瘤、动静脉畸形最为普遍。

其中,动静脉畸形大多由于胚芽的生长或发育异常,使脑血管与心脏脉络直接沟通,导致心肌泵出的动脉血直接回到心脏,不能供给相应的脑组织。

诊断及治疗方法:DSA,主张积极手术治疗。

(4)椎管内肿瘤生长于脊髓及与脊髓相近的组织中,多见于各节段和马尾神经,表现为进行性加剧的神经根痛,夜间活动时加重,且平卧后不久就会出现疼痛,但起身活动时可减轻,还会伴有运动和大小便功能障碍。

诊断及治疗方法:MRI,主张积极手术治疗。

(5)癫痫是指由于大脑中神经元突发性异常释放,导致短暂的大脑机能障碍,具体表现为情感、动作、认知等各种障碍。

诊断及治疗方法:全数字化癫痫电定位和治疗评估技术。

(6)脑积水由于脑髓液分泌与营养平衡障碍,导致颅室和蛛网膜下腔异常增长为特征的病变状态。

病因主要包括先天性畸变、恶性肿瘤、病毒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临床上,脑积水分为中心梗阻性脑积水和交通性脑积水,前者主要是由于颅室的气体循环管道狭窄,导致测压管中淤积空气,引起脑积水;后者病灶在蛛网膜下腔,而颅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之间仍维持畅通。

但由于脑髓液积聚,导致颅缝内没有闭塞的儿童出现头围增大、囟门增大明显、颅缝分离的情况;而对于成人以及有闭塞的儿童,则出现颅内压力增高、头疼、恶心等,病情会逐步恶化,并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智力降低等。

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一)腰椎穿刺一、适应症1、无明显颅内压增高(de)占位性病变,做腰椎穿刺测量颅内压和进行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测定.2、鉴别脑震荡、脑挫伤和颅内血肿.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可用于诊断、减压及引流.3、出血性脑血管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de)诊断和鉴别诊断.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脱髓鞘疾病和变性疾病(de)诊断和鉴别诊断.5、颅脑手术后检查颅内压及进行脑脊液化验.6、脊髓病变,行腰椎穿刺检查,了解脑脊液动力学情况,明确脊髓腔有无梗阻及梗阻程度.7、特殊检查,如脊髓造影和核黄素脑池扫描等.8、椎管内注射药物,如抗生素等.9、某些原因不明(de)昏迷、抽搐等疾病(de)鉴别诊断.二、禁忌症1、凡有脑疝征象(如双侧瞳孔不等大、去皮质强直、呼吸抑制等)者,属绝对禁忌.2、临床诊断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存在视盘(视乳头)水肿,颅骨X片或CT扫描提示有显着颅内压增高者.3、穿刺部位有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者,腰椎穿刺造成椎管甚至颅内感染.4、开放性颅脑损伤或者有感染(de)脑脊液漏,腰椎穿刺时放液可造成颅内逆行感染.5、穿刺部位(de)腰椎畸形或骨质破坏者.6、全身严重感染(败血症)、休克或濒于休克者,或躁动不安不能配合者.7、上颈段脊髓占位性病变,脊髓功能完全消失时,腰椎穿刺术后易出现病情恶化,甚至呼吸停止.三、术前准备1、术前向病人和家属说明检查(de)目(de)与必要性,减少其顾虑,取得合作.2、做局部麻醉药皮内试验.四、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取去枕平卧位,床面平整,保持姿势平稳,病人头与身体呈一直线,躯干背面应与检查台垂直,头部向胸前尽量俯屈,下肢尽量向胸腹部屈曲,使脊背弯成弓状,椎间隙增大到最大程度.如病人意识不清,可由助手协助以维持体位.2、选择穿刺点.两髂脊最高点(de)连线与背部正中线(de)交点为第4腰椎棘突.一般选取腰3-4或4-5椎间隙进行穿刺.3、消毒皮肤,铺孔巾.4、局麻.先于穿刺间隙做一皮丘,然后垂直刺入,浸润皮下及深层组织.5、进针.在选定(de)腰椎间隙,以左手拇指紧按住皮肤以固定,右手持穿刺针,针尖由穿刺点垂直脊背稍向头侧倾斜刺入,如针尖遇到骨质时将穿刺针方向略做深浅调节,当针尖穿过黄韧带和硬脊膜时,可感阻力突然减轻.此时针尖可能已进入蛛网膜下腔,取出针芯,既有脑脊液滴出.若无脑脊液滴出,可将穿刺针捻转或略做深浅调节,亦可缓慢将针退出直到有脑脊液顺利滴出.仍无脑脊液滴出,可将穿刺针退出皮下,调整方向后,再行刺入.6、测压.见到脑脊液滴出后即接上测压管,瞩病人完全放松,平稳呼吸,将头稍伸直,双下肢改为半屈位,进行测压,先测初压.如压力高时,不可释放脑脊液,将针拔出,仅取压力管中(de)脑脊液做细胞计数和生化测定.如压力不高,可缓慢放出需要量(de)脑脊液,放液后侧末压.7、将未污染(de)针芯插入,将穿刺针拔出.局部再次消毒,覆以无菌纱布,胶布固定.8、穿刺后嘱病人去枕仰卧或俯卧,足部抬高4-6h,以免发生脑脊液经穿刺针孔漏入硬膜外隙引起颅内压降低,导致腰椎穿刺后头痛.若有头痛、恶心,可延长平卧时间,并酌情对症处理.五、注意事项1、测压前,病人头部应与身体呈一直线,全身放松,均匀呼吸,头颈部及腰部不应过度弯曲,以免压迫颈静脉和腹腔静脉,使压力呈假象增高.2、测压时若脑脊液上升过快,可用手指按住测压管末端,使液柱缓慢上升.如拔出针芯时,见脑脊液喷出,提示压力很高,则不应继续测压,并不应继续测压,并立即静脉滴注20%甘露醇.六、手术后并发症1、感染.2、脑疝.3、低颅压反应.4、截瘫及大小便障碍.(二)脑室穿刺一、适应症1、诊断性穿刺(1)神经系统X线检查,向脑室内注入对比剂或气体做造影检查.(2)抽取脑脊液做生化和细胞学检查等.(3)鉴别脑积水(de)类型,常须做脑室及腰椎(de)双重穿刺测试脑室与蛛网膜下腔是否通畅.做脑室酚红(PSP)或靛胭脂试验等.2、治疗性穿刺(1)因脑积水引起严重颅内压高(de)病人,特别是抢救急性枕骨大孔疝导致呼吸功能障碍者,行脑室引流暂时缓解颅内压是一种急救性措施,为进一步检查,治疗创造条件.(2)脑室内出血(de)病人,穿刺引流血性脑脊液可减轻脑室反应及防止脑室系统阻塞.(3)开颅术中为降低颅内压,为解除反应性颅内高压,也常用侧脑室外引流.(4)引流炎性脑脊液,或向脑室内注入药物以治疗颅内感染.(5)做脑脊液分流手术时,将分流管脑室端置入侧脑室.二、禁忌症1、穿刺部位有明显感染者,如头皮感染,硬脑膜下积脓或脑脓肿病人,脑室穿刺可使感染向脑内扩散,且有脓肿破入脑室(de)危险.2、有大脑半球血管畸形或血供丰富(de)肿瘤位于脑室附近时,做脑室穿刺可引病变出血,必须十分慎重.3、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禁做脑室穿刺.4、严重颅高压,视力低于者,穿刺须谨慎,因突然减压有失明危险.5、弥散性脑肿胀或脑水肿,脑室受压缩小者,穿刺困难,引流亦无价值.三、操作方法及程序1、依据病情及影像学检查选择穿刺部位,并测量进针深度.(1)额角穿刺(穿刺侧脑室前角):常用于脑室造影及抢救性引流,亦可用于脑脊液分流术.颅骨钻孔部位位于发际内或冠状缝前,中线旁开2-3cm,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两外耳道假想连线,深度依据影像学资料测量而定.(2)枕角穿刺(穿刺侧脑室三角区):常用于脑室造影、侧脑室—小脑延髓池分流术和颅后窝手术后(de)持续性脑脊液引流.颅骨穿刺点位于枕外隆凸上方6-7cm,中线旁开3cm,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同侧眉弓中点.深度依据影像学资料测量而定.(3)侧脑室穿刺(穿刺侧脑室三角区):常用于脑室—新房分流术或脑室—腹腔分流术等.在外耳道上、后方各3cm处做颅骨钻孔后,用穿刺针垂直刺入.右利手者禁经左侧穿刺,因易造成感觉性失语.(4)经前囟穿刺:适用于前囟未闭(de)婴幼儿.经前囟测角(de)最外端穿刺,其方向与额入法相同.前囟大者与矢状面平行刺入.前囟小者,针尖稍向外侧.2、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以尖刀在选好(de)穿刺部位刺一小孔.3、以颅锥在穿刺点部位锥透颅骨.以带管芯(de)穿刺点穿过骨孔,刺透硬脑膜,按上述方向逐渐进针,动作平稳而缓慢,注意阻力(de)改变.至有脑脊液流出时,拔出针芯,外接引流管及引流瓶.固定穿刺管.(三)脑室外引流一、适应症1、病变引起脑积水,导致颅内高压危及生命而感染尚未控制者.2、脑脊液蛋白较高或有病原菌,不适合行分流术者.二、禁忌症病人和家属拒绝手术.三、术前准备1、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2、脱水降颅压治疗.四、操作方法及程序1、根据须穿刺(de)部位(前角或后角)决定体位和手术切口.2、常规消毒铺巾.3、全层切开头皮各层和骨膜,乳突牵开器牵开.4、颅骨钻孔,用骨蜡封闭骨窗边缘.5、电灼硬脑膜后“+”字切开.6、以脑室外引流管带芯向预定方向穿刺,有突破感后,拔出针芯可见脑脊液流出,继续将引流管送入脑室约2cm左右,将外引流管固定于头皮.7、间断缝合帽状腱膜和皮肤,引流管接密封外引流装置.8、术后积极抗感染,根据病原学检查调整抗生素.五、注意事项1、注意保护切口各层和颅骨板障,避免感染扩散.2、严格确定穿刺点和穿刺方向.3、不要过快、过多释放脑脊液,以免引起颅内出血或小脑幕切迹上疝.六、手术后并发症1、切口不愈合,形成窦道.2、感染扩散.3、脑脊液漏.4、周围脑组织损伤致相应神经功能障碍.5、颅内血肿.6、癫痫.(四)立体定向血肿排空结合软通道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一、适应症1、经内科治疗无效,颅内压持续升高,病情继续加重,无手术禁忌(de)情况下,应争取在未遭受不可逆损害前清除血肿.2、幕上血肿量>20ml,<50ml.幕下血肿量>10ml,有脑干或第四脑室受压者.3、年龄不限,年龄大、体弱者,手术耐受能力差者优先考虑.4、血肿位于壳核或经壳核向苍白球及丘脑扩展,特别是丘脑出血病人.5、手术后病情一度好转,但经过一段时间后症状逐渐加重,CT扫描确定有血肿形成应再次手术.二、禁忌症1、有严重心脏病或显着肝、肾功能不全等,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2、血压不稳定.3、出血活动期.4、出血量>50ml以上5、脑疝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皮质强直、病理性呼吸、脑干有继发损害者.6、病人和家属拒绝手术者.三、术前准备1、安装国产(de)MD-2000立体定向仪,行头颅CT扫描.2、血压严重升高(de)病人应适当降低血压.3、出现一侧瞳孔散大时可立即给予20%甘露醇静脉滴注.四、操作方法及程序1、患者安装国产(de)MD-2000 立体定向仪后行头颅CT扫描,运用计算机计划系统计算出血肿中心(穿刺靶点)(de)X、Y、Z坐标值和穿刺角度,对脑深部血肿进行准确(de)定位,将血肿排空针穿刺至靶点处,碎吸清除50~60%(de)血肿;2、按原穿刺针道置入12号(de)软质引流管;3、手术结束后行CT扫描,了解血肿清除程度和引流管(de)位置;4、手术后第2日经引流管注入血肿溶解液(尿激酶),每日两次,每次2万u,注入后夹闭引流管4~6小时后再开放引流;5、动态复查CT,如血肿清除满意可拔出引流管.五、注意事项1、术前反复核对靶点(de)定侧、定位准确无误.2、术中根据已排血肿量,计算剩余血肿量,适时调整深度.3、术中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过度损伤再出血.六、手术后并发症1、脑水肿、脑梗死、颅内压增高、脑疝.2、切口或颅内感染.3、脑脊液漏.4、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5、MODS.6、压疮.(五)全脑血管造影一、适应症1、颅内血管性病变(1)出血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颈动脉动脉瘤、椎动脉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动脉海绵瘘、Galen静脉瘤、海绵状血管瘤、颅内静脉血管畸形.(2)缺血性:颅内、颈内系统动脉狭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动脉、椎动脉、基地动脉狭窄),颅内静脉或静脉瘘血栓形成,烟雾病.2、颅内肿瘤脑膜瘤、血管网织细胞瘤、颈静脉球瘤、脑胶质瘤.3、头颈部血管性肿瘤鼻咽纤维血管瘤、颈动脉体瘤.二、禁忌症1、病人情况极为虚弱,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2、碘过敏或过敏体质.3、妊娠3个月以内(相对禁忌症).4、穿刺部位感染,血管狭窄、闭塞或有粥样斑块(相对禁忌症).三、术前准备1、住院建立完整(de)病历档案,进行全面体检与系统(de)神经系统检查.2、术前准备包括备皮,术前谈话,交待危险性与可能发生(de)手术并发症,常规化验,出凝血时间检查,肝、肾功能等.3、器材准备(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剂:要求有适时显影、减影、放大、测量与录像功能,最好有三维成像功能.(2)穿刺针.(3)引导导丝.(4)导管鞘.(5)造影导管:多采用不透X线(de)聚乙烯制成,末端为锥形,有端孔,呈直形或“J”形、猎人头形,二通开关.(6)高血注射器及连接管:脑血管造影一般压力为150psi(磅/平方英寸).(7)加压输液袋.(8)造影剂:目前主张用非离子碘溶液,如碘海醇(omnipaque)等.注射剂量:颈总动脉 8ml/s 总量 12ml颈内动脉 6ml/s 总量 9ml颈外动脉 3ml/s 总量 5ml锥动脉 5ml/s 总量 7ml4、术中(1)局部麻醉,1%利多卡因5-10ml穿刺部位局部浸润麻醉,不合作者或危重病人神经安定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2)是否肝素化应酌情而定,肝素1mg/kg,稀释后静脉注射.(3)是否行控制性低血压,酌情而定.(4)加压输液袋连接于导管鞘侧壁(de)三通连接管.(5)监护脉搏、呼吸、血压、必要时直接监测动脉压(桡动脉、足背动脉).5、术后监护室观察(1)监护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神经、瞳孔、神经系统体征.(2)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脚背、胫后动脉搏动,肢体颜色,有无疼痛.(3)预防感染,应用抗生素.(4)抗脑血管痉挛、溶栓、抗癫痫.(5)酌情行控制性低血压.(6)6h后进食,卧床24h,穿刺侧下肢制动.四、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在造影床上,固定头部并放置测量标记(直径10mm钢球),固定四肢.2、会阴部消毒.上至肚脐、下至双股中部.3、铺无菌单.4、右(左)股动脉为穿刺点,在腹股沟韧带下2cm,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用1%利多卡因5-10ml左局部浸润麻醉,用三角刀片将穿刺点皮肤切开2mm.5、术者左手中、示指摸准股动脉穿刺点,右手持穿刺针逆血流方向与皮肤成45o 角,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插入导管鞘,从导管鞘侧壁三通开关连接回抽见动脉血,确定无误后,将动脉加压输液管连接在导管鞘侧壁三通连接管,慢慢滴入生理盐水,并用无菌胶布固定导管鞘.6、在电视监视下(或导管内插入导丝),将造影导管送入股动脉→髂外动脉→髂总动脉→腹主动脉→胸主动脉→主动脉弓,采用“定向旋转”手术,分别将导管插入左右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进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在特殊情况下还需要做两侧甲状颈干和肋颈干选择性血管造影.7、完成造影后,左手示、中、环三指摸准穿刺点上下,在右手拔出导管鞘(de)同时,左手紧紧压迫股动脉穿刺点,持续15-20min,松开压迫见穿刺点无出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并加压包扎.外加沙袋压迫局部.持续6-8h.五、手术后并发症1、穿刺部位.血肿、血管损伤后闭塞、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AVF).2、导管或导丝.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内膜下夹层,甚至导致血管闭塞.导管或导丝在血管内折断,导致打结、折曲.3、颅内并发症.脑血栓,脑血管痉挛,空气栓塞(加压输液进入),颅内出血.4、造影剂过敏.(六)脊髓血管造影术一、适应症1、脊髓血管性病变.2、部分脑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脑血管造影阴性者.3、了解脊髓肿瘤与血管(de)关系4、脊髓血管性肿瘤(de)术前栓塞.5、脊髓血管病变(de)复查.二、禁忌症1、对碘过敏者.2、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3、有严重心、肝或肾功能不全者.4、有严重高血压或动脉粥样硬化者.三、术前准备除与脑血管造影相同外,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要求做双侧锥动脉、甲状颈干(颈升动脉)、肋颈干(颈深动脉—最上肋间动脉)、双侧第3-12肋间动脉、双侧第1-4腰动脉、双侧髂总、髂内、髂外动脉及骶中动脉造影.造影剂选非离子造影剂,其用量除锥、髂动脉外,余均为1ml/s,总量为4ml.一般选正位相,有时须加侧位或斜位,除动脉期外有时静脉期须延迟至25s.四、操作方法及程序同“全脑血管造影术”.五、注意事项造影前必须在透视下帖铅号或其他标记物,明确相应椎体(de)位置.六、手术后并发症同“全脑血管造影术”.个别别人可致瘫痪及感觉障碍等症状加重,可能与导管刺激引起动脉痉挛及血管被阻断,加重脊髓缺血所致.造影前应用地塞米松及钙离子拮抗剂.选择导管不能过粗,以4-5F为宜.(七)颅内动脉瘤栓塞一、适应症1、破裂(de)动脉瘤如病人全身情况较好,可耐受麻醉,技术可以达到治疗目(de),可以行栓塞治疗.Hunt-Hess分级I-IV级应积极治疗,V级应酌情处理.2、未破裂动脉瘤病人全身情况可耐受麻醉,技术可以达到治疗目(de),可以行栓塞治疗.二、禁忌症1、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麻醉.2、目前栓塞技术不能达到治疗目(de).3、病人和(或)家属拒绝栓塞治疗.4、其他不适合进行栓塞治疗(de)情况.三、术前准备1、血、尿常规及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2、CT、MRI或MRA、脑血管造影.四、操作方法及程序1、动脉瘤囊内栓塞(1)栓塞材料:5—7F软头导引导管,导丝引导,微导管(10、14、18系列),与微血管配套(de)微导丝(10、14、18系列),可控解脱弹簧圈和解脱系统,液态栓塞材料及其栓塞系统.(2)栓塞要点:尽可能采用全麻,也可局部麻醉、神经安定或辅以静脉麻醉.全身肝素化(蛛网膜下腔出血4h之内除外).①根据造影结果选择1-2个最佳工作角度,使颈和瘤体均显示最清楚;②根据动脉瘤(de)位置及形态进行微导管塑性;③微导管(de)操作要缓慢平滑(de)行进,不能跳跃式前进;④微导管头端不能顶在动脉瘤壁上;⑤弹簧圈(de)选择要根据动脉瘤测量结果,第一个弹簧圈(de)直径等于或稍大于瘤颈;⑥瘤体最小经,尽可能长一些,使其在瘤内紧贴瘤壁盘成篮状;⑦对于新近出血(de)小动脉瘤应该尽可能选择柔软(de)弹簧圈;⑧弹簧圈(de)位置合适后要进行造影证实,确信无正常血管闭塞后再解脱;⑨弹簧圈(de)填塞要尽可能致密.2、球囊再塑性栓塞术(1)栓塞材料:除上述材料外,须准备相应尺寸(de)保护球囊.(2)栓塞要点:适用于宽颈动脉瘤.栓塞时必须使用液态栓塞剂.尽可能缩短球囊闭塞载瘤(de)时间,一般每次不超过5min.弹簧圈栓塞须尽量致密.3、支架辅助栓塞术(1)栓塞材料:除上述材料外,须准备相应尺寸(de)自膨式支架或球囊扩张支架.必要时使用保护球囊.(2)栓塞要点:适用于宽颈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及动脉瘤附近载瘤动脉严重狭窄(de)病例.术前、术后应充分给予抗血小板聚集(de)药物.避免弹簧圈与支架缠绕.应避免支架(de)移位和塌陷.4、载瘤动脉闭塞技术(1)适应症: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梭形、宽颈、巨大动脉瘤,无法或不适合行瘤内栓塞者,假性或夹层动脉瘤,侧支循环代偿充分,球囊闭塞试验(BOT)阴性.(2)球囊闭塞试验阴性(de)临床标志:无神经系统障碍.强化试验〔降压—(20-30mmHg),2-30min〕阴性.(3)侧支循环代偿充分(de)临床及影像学标志:①球囊闭塞后,健侧脑动脉造影时,患侧毛细血管充盈良好;②双侧静脉期同时出现,患侧充盈时间与健侧充盈时间相差<;③闭塞载瘤动脉后病人无不良反应.五、注意事项(1)动脉瘤理想(de)栓塞需要达到囊内(de)致密填塞,疏松栓塞不能达到防止动脉瘤再出血(de)效果.(2)动脉瘤颈需要利用各种技术和技巧进行致密填塞,尽量防止动脉瘤(de)再生长.(3)单纯填塞假性动脉瘤和一般动脉瘤(de)假性动脉瘤部分不能起到防止动脉瘤再出血(de)作用.(4)动脉瘤栓塞过程中,要尽量预防血栓形成,一般要求全身抗凝和同轴系统(de)持续滴注.六、手术后并发症(1)脑血管痉挛.(2)血栓形成.(3)动脉瘤破裂.(4)脑缺血.(5)弹簧圈断裂、移位.(6)其他.(七)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一、适应症1、蛛网膜下腔出血(de)病人.2、脑室内出血(de)治疗3、脑脊液漏4、颅内压监护、动态了解颅内压5、颅内感染持续引流二、禁忌症1、凡有脑疝征象(如双侧瞳孔不等大、去皮质强直、呼吸抑制等)者,属绝对禁忌.2、穿刺部位有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者,腰椎穿刺造成椎管甚至颅内感染.3、开放性颅脑损伤或者有感染(de)脑脊液漏,腰椎穿刺时放液可造成颅内逆行感染.4、穿刺部位(de)腰椎畸形或骨质破坏者.5、全身严重感染(败血症)、休克或濒于休克者,或躁动不安不能配合者.三、操作方法及程序1、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治疗(de)目(de)及重要性,消除恐惧心理,以取得术中(de)密切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同时也应说明可能出现(de)并发症,并让家属签字.2、术前用药:术前30min快速滴注20%甘露醇125ml, 以降低颅内压,预防术中脑疝(de)发生.3、病人取侧卧位,头和双下肢屈曲,在腰3~4或腰4~5椎体间,用硬脊膜外穿刺针行穿刺术,见脑脊液流出后,将直径1cm硅胶管放入腰椎管蛛网膜下腔内4~6cm,观察管内脑脊液呈流通状态后,将硅胶管予以固定,以防脱出,将该管外接无菌密闭式引流瓶,持续引流即可.四、注意事项1、颅内高压病人,为避免术后形成脑疝,可先用脱水剂减低颅内压后再行穿刺,放脑脊液时应谨慎,缓慢.2、穿刺部位有炎症或褥疮时,不宜穿刺.3、穿刺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脉搏,呼吸、面色等,如出现头痛,呕吐等,应监测血压,对症处理,必要时暂停腰椎穿刺.术后应嘱病人去枕平卧4~6h.4、严格控制引流速度及引流量,以免造成颅内血肿,张力性气颅,颅内压过低等.5、如鞘内冲洗或用药,需放出等量脑脊液后缓慢均匀注入,冲洗用温生理盐水,使用(de)药品及浓度应严格按规定执行.6、注意引流是否通畅,不通畅(de)主要原因有导管打折,位置不当,脑脊液中破碎组织造成导管阻塞等.7、尽量缩短引流时间,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五、手术后并发症1、颅内感染:管引流时间过长者;无菌操作不当等易造成逆行性感染引起(de)脑膜炎;2、气颅:在脑脊液外流速度过快,引流量过多时,使颅内压与外界大气压形成负压梯度,使空气从漏口进入颅内;3、颅内血肿:脑脊液外流速度过快,引流量过多,导致颅内压降低,出现桥静脉撕裂出;4、引流管堵塞:主要原因为引流管置入位置过深,过浅或引流管扭折,移位,以及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小血块导致引流管堵塞等;5、神经根刺激症状:约30%(de)病人有轻度神经根痛症状,拔管后症状消失;6、穿刺部位脑脊液漏:置管时间过长,形成瘘道.。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神经外科相关疾病鉴别诊断胶质瘤1.胶质瘤:为脑内病灶,有占位效应,有多种类型,影像学表现不一。

低级别胶质瘤多为强化不明显的T1低信号T2高信号占位。

高级别的多为强化不均匀的混杂信号,水肿明显。

2.转移癌:患者常有原发性肿瘤史,但有时原发灶尚未发现。

典型影像学表现为皮白质交界处占位,强化不一边界清,周围水肿明显。

3.淋巴瘤:多见于中线部位,如侧脑室,胼胝体等处,多强化明显,似棉花团状。

CT多为等或略高密度,T2多为等或低信号。

DWI为高信号。

MRS可见脂质峰。

脑膜瘤1.脑膜瘤:为脑外病灶,有占位效应,多表现为均匀密度或均匀信号的病灶,强化多明显,可见有脑膜尾征。

因肿瘤位置不同而产生相应的局部压迫症状与体征。

2.血管外皮瘤:表现类似脑膜瘤,但血管流空影多见,血供异常丰富。

该患者不排除。

2.胶质瘤:为脑内病灶,有占位效应,有多种类型,影像学表现不一。

低级别胶质瘤多为强化不明显的T1低信号T2高信号占位。

高级别的多为强化不均匀的混杂信号,水肿明显。

3.脑脓肿:多有感染病史,表现为颅内囊性占位,囊壁环形强化,多无结节强化。

血象常增高。

DWI为高信号。

该患者不支持。

3.炎症:多数占位效应不明显,强化不均匀,MRS有助于鉴别,鉴别困难时可行活检证实。

胶质瘤复发1.胶质瘤复发:患者既往手术病理证实,现磁共振显示局部有结节状强化,首先考虑复发。

需病理证实。

2.放射性坏死:多发生在放疗后1年左右,一般无明显结节强化。

有时与胶质瘤复发难以鉴别,MRS可辅助鉴别,见坏死的乳酸峰,但有时仍难以鉴别,需活检证实。

血管外皮瘤1。

血管外皮瘤:表现类似脑膜瘤,但血管流空影多见,血供异常丰富,该患者不排除。

2..囊虫病:为猪肉绦虫的虫卵引起。

可颅内多发或单发,常见表现为癫痫,有时可见头节。

多为小的环形强化灶伴灶周水肿,有时可见钙化。

该患者需要考虑。

23脑包虫病:多见于青少年,可有单个或多个颅内囊性占位,囊内头节为特征性改变,但有时仅为单个囊性变,囊壁可以钙化与强化,囊液在flair可被抑制成低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惯性痉挛
习惯性痉挛:为小型痉挛,面肌无目的刻板性或反复跳动,多见于一侧,多在童年期发病。排除此诊断。
颅内动脉瘤: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起病急骤,多于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多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癫痫、颅神经功能障碍,头颅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出血多位于脑池内,偶见形成脑内血肿,CTA、DSA等可明确诊断。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边界清楚的良性血管性错构瘤。多位于幕上。常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颅脑CT可显示病变的出血和钙化。颅脑MRI:在T1和T2加权像呈类圆形混杂信号,T2加权像可见病变周边被一低信号环完全或不完全地包绕。
毛细血管扩张症,为先天性疾病,多见于桥脑近中线处,次之为大脑皮质、脑室旁白质。为脑实质内一堆扩张、扭曲的毛细血管畸形。多位于脑“静区”。颅脑MRI:T1和T2加权像均为等信号,增强有时可见病灶轻度强化,周边呈毛刷样。
硬膜外血肿
有头部外伤史,病情进行性加重,伴有头痛、恶性、呕吐等颅高压症状。头部CT检查在颅骨内板的下方,可发现局限性梭形高密度区,骨窗可见颅骨骨折线等。
脑震荡
脑震荡:受伤当时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可为神志不清或完全昏迷,大多不超过半小时,病人清醒后多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乃至伤前一段时间的情况。颅脑CT检查:颅、脑内无异常。
高血压脑出血:多见于有长期高血压的中老年人,起病急骤,多于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表现为偏瘫、失语、头痛、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等,头颅CT可见基底节区高密度出血影。
缺血性脑血管病,多在安静状态下起病,症状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内达高峰,头部CT在早期多正常,24-48小时内出现低密度灶。
脑动静脉畸形:
第三脑室前部胶质瘤高颅压表现典型,但无内分泌症状;无钙化;MRI有助诊断;
生殖细胞瘤尿崩症表现突出,但可伴有性早熟;肿瘤也无钙化。
垂体腺瘤儿童少见,一般无高颅压、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
脑转移瘤
以大脑中动脉分布区额叶和顶叶常见,转移灶可为单发或多发。多位于额后、顶叶及枕叶的脑皮质及皮质下。多为中老年人,病史短,病情发展快。可有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颅脑CT表现为大脑半球皮质及皮质下、丘脑和小脑的多个或单个类圆形病灶,呈低密度、等或略高密度;肿瘤周边水肿明显,呈指状或棕榈叶状低密度区,顶叶尤为显著,水肿范围与瘤灶大小不成比例;瘤内可见出血高信号和液平;注药后多发结节多为均一强化,较大病灶可呈环形强化。
软骨瘤虽多发于颅底,但并不常侵及斜坡。女性多见。CT和MRI与软骨肉瘤类似,但瘤基底部无骨质破坏,肿瘤边界清楚,有小的环形和螺纹形钙化。
血管母细胞瘤
起源于中培叶细胞的胚胎残余组织,为颅内真性血管性肿瘤。几乎仅发生于颅后窝,尤其是小脑。多有小脑体征:眼震、共济失调等。CT示:实质性病变通常表现为等密度,注药后显著增强,病变周围往往没有明显的水肿。MRI示:典型表现为:囊性占位病变中囊壁明显增强的结节,实质性病变往往为可均匀增强的结节。
脊索瘤
多数好发于原始脊索的两端:如蝶枕区(斜坡)和骶尾骨区。头颅CT:肿瘤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影,通常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常伴钙化和瘤内残余骨。
软骨肉瘤也好发于岩骨和斜坡,发病多见于30-50岁,CT可见密度高而不均的肿瘤,分叶状,瘤内有钙化点,瘤基底部明显骨质破坏;MRI示:T1WI为低信号,T2WI信号明显增高,但不均匀。
听神经瘤
常生长于前庭神经上支中枢与周围部分移行处的髓鞘区。多表现为耳鸣、耳聋和平衡障碍“三联征”。头颅CT扫描:可见内听道口扩大呈喇叭形,头颅MRI示:内听道中央圆或卵圆形强化肿瘤。
表皮样囊肿、脑膜瘤、三叉神经鞘瘤。
颅咽管瘤
好发于儿童,多伴有视力视野障碍、内分泌紊乱:垂体功能障碍、下丘脑功能障碍;头颅CT示:多有钙化灶且有特征性的环状钙化表现。头颅MRI示:实体肿瘤表现为长T1和长T2;囊性成分,液化坏死和蛋白增高为稍长T1和长T2,液化胆固醇为短T1长T2。
神经外科部分疾病的鉴别诊断
脑膜瘤
脑膜瘤患者多先有刺激症状,如癫痫等,继以麻痹症状,如偏瘫、视野缺失、失语或其他局灶症状。CT的典型表现有:肿瘤呈圆形、分叶状或扁平状,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呈等或稍高密度;增强后密度均匀增强;局部颅骨可增生或破坏;MRI的特点:以硬脑膜为其基底,T1加权像上约60%为高信号,30%为低信号;可见肿瘤与脑组织之间一低信号界面;强化后可见脑膜尾征:肿瘤附着的硬脑膜和邻近硬脑膜可增强。
面肌痉挛
局灶性癫痫阵挛幅度较大;抽动范围较广,常累及颈、上肢等;脑电图上可见棘波。
面神经炎伴同侧面肌不同他脑神经损害症状;头部MRI可显示肿瘤。
三叉神经痛性抽搐
三叉神经痛性抽搐:面部抽动时无疼痛,面部感觉正常,无扳机点,可排除三叉神经痛性抽搐。
特发性眼睑痉挛
特发性眼睑痉挛:为双侧眼睑痉挛,常伴有精神障碍,肌电图显示面肌不同步放电,频率正常,可能系锥体系统功能紊乱所致。患者症状不符合。排除此诊断。
胶质瘤
胶质瘤根据肿瘤位置,可有精神症状、癫痫发作、锥体束损伤等症状于体征。CT常表现为低密度,MRIT1加权像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且范围超过肿瘤的边界,与脑组织边界不清。一些恶性胶质瘤不增强。胶质母细胞瘤环形增强。
星形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病人多以癫痫为首发症状。CT扫描的典型表现为均一的等密度或低密度病灶,边界不清;MRI成像表现为,T1WI为等或低信号,T2WI为均匀的高信号区,信号超过T1WI所见的低信号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