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与肥胖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益生菌介绍》课件

《益生菌介绍》课件
调节免疫反应
益生菌能够调节免疫反应,减少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
促进免疫系统的成熟
益生菌能够促进免疫系统的成熟和发育,有助于预防感染和疾病。
03
益生菌的摄取与补充
益生菌食品摄取
酸奶、乳酸菌饮料
01
含有活性益生菌,可直接摄取。
发酵乳制品
02
如酸菜、腌菜等,在发酵过程中益生菌得到增殖,适量食用对
对肠道健康的影响
维护肠道菌群平衡
促进肠道上皮细胞生长
益生菌能够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维护 肠道菌群的平衡。
益生菌能够促进肠道上皮细胞的生长 和修复,提高肠道屏障功能。
减少肠道炎症
益生菌能够减轻肠道炎症,缓解肠道 不适。
对免疫系统的提升
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
益生菌能够刺激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身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益生菌介绍》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Biblioteka • 益生菌简介 • 益生菌的作用 • 益生菌的摄取与补充 • 益生菌与健康生活 • 益生菌研究与发展
01
益生菌简介
益生菌定义
益生菌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微 生物,通常存在于食物和补充 剂中。
益生菌通过改善肠道微生物平 衡、增强免疫系统等方式,对 人体的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虽然益生菌对肠道健康有益,但 过量摄取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衡
,影响健康。
注意保存方式
益生菌补充剂需存放在阴凉干燥处 ,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选择正规品牌
购买益生菌补充剂时,应选择正规 品牌和渠道,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
04
益生菌与健康生活
益生菌与饮食习惯
益生菌有助于维持肠 道菌群平衡,促进消 化吸收,提高营养物 质利用率。

益生菌精品PPT课件

益生菌精品PPT课件
1.2亿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资料,中国
有1.2亿人口患有不同程度的胃肠疾病。
人的肠道中生活着100万亿个之 多的细菌,400 ~ 500个种群, 占人体携带总微生物量的78%, 是人体细胞数量的.10倍。正常情 况下,菌群的结构(数量、比例)
与各自功能正常时,菌群与菌群
之间,菌群与人体之间就处在一
14%:世界上因消化系统疾病死亡的人
数,占总死亡人数的14%。
30%:现代都市人中消化系统疾病已成
为常见病、多发病,总发病率占人口的30%。
68% :中国8000万白领阶层中肠道疾病患
者高达68%,令人担忧。
70% :老年人中肠道患者占70% 。 85% :全球有85%以上的人肠道超前老
化,肠道实际年龄比自然年龄老20~30岁。
泥状的腹泻便; 水分> 90%,呈水状。 水分<70%,便秘,呈圆
滚状或坚硬状类型。
专家断言:任何人如果在吃喝上放纵自己,又不 能经常的清除体内垃圾,就会在体内存放大量的 垃圾。一般成年人体内有3——25公斤垃圾。
德国一位杰出的外科医生解剖了280名死者的 内脏,结果发现在其中240名死者的肠道内壁上 都淤积有硬石状粪便污垢。
滥用抗生素
便秘
缺少运动
乱服保健品 饮食不合理 大便不定时
肠道缺少有益菌的危害
未老先衰,老 年痴呆
腹泻、便秘
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
肝损伤
肥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糖尿病
衡量肠道健康的重要标志
是有益菌的多少(多—健康 少—疾病) 长寿老人肠道的有益菌是 普通老人的100倍. 普通老人肠道的有益菌是 病人的50倍. 重大疾病、濒临死亡的人肠道有 益菌几乎为零. 发达国家已将体内有益菌的数 量确定为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

益生菌与肠道健康(原件)PPT课件

益生菌与肠道健康(原件)PPT课件
染的风险。
益生菌能够促进肠道上皮细胞分 泌一些免疫调节物质,如免疫球 蛋白A、细胞因子等,有助于增
强肠道免疫功能。
益生菌对肠道健康的促进作用
益生菌能够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预防便秘和腹泻等肠道问题。
益生菌能够合成一些维生素,如维生素K、维生素B12等,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益生菌能够改善肠道微环境,减少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有助于减轻肠道炎症和氧 化应激反应。
益生菌对肠道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改善作用
益生菌能够降低肠道感染的风 险,如细菌性痢疾、轮状病毒 感染等。
益生菌对肠易激综合征、炎症 性肠病等肠道相关疾病具有一 定的预防和改善作用。
益生菌能够降低肠道癌症的风 险,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环境 和免疫功能等机制,抑制肿瘤 的生长和扩散。
04 益生菌的应用与选择
长。
产生抗菌物质
益生菌可以产生一些抗菌物质 ,如有机酸、过氧化氢等,抑 制病原菌的生长。
免疫调节作用
益生菌可以刺激肠道免疫系统 ,增强肠道免疫力,提高机体 抵抗力。
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
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微生物菌 群的平衡,维护肠道健康。
02 肠道微生物环境与肠道健 康
肠道微生物环境的构成
肠道微生物环境的组成
05 研究展望
益生菌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深入研究益生菌在肠道中的定植、 繁殖、代谢等过程,以及与肠道 微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机制。
探讨益生菌对肠道免疫系统、代 谢系统等的影响机制,以便更全 面地了解益生菌对肠道健康的贡
献。
深入研究益生菌在不同生理状态、 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条件下对 肠道健康的作用机制,为个性化
03
肠道微生物能够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分泌,对心理健康和行

益生菌ppt课件

益生菌ppt课件

布拉氏酵母菌是一种非致病性酵母菌,主要分布在肠道和口腔中。它们
可以维持肠道和口腔的健康,抵御有害菌的入侵。此外,布拉氏酵母菌
还可以提高免疫力,对抗一些疾病。
02
益生菌的作用
维护肠道健康
益生菌可以抑Biblioteka 有害菌的生长, 从而保持肠道内的生态平衡,改
善肠道问题如便秘和腹泻等。
益生菌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强 肠道吸收功能,有利于营养物质
益生菌相关产业的广阔发展空间
随着益生菌研究和应用的深入,相关产业也将不断扩大和发展。例如, 益生菌检测试纸、益生菌原料提取物、益生菌制剂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都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益生菌也将成为农业和食品加工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一些 新的研究发现,一些益生菌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未来可能在一
胆固醇
益生菌有助于降低胆固醇 、改善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
如何选择和食用益生菌的注意事项
根据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益生菌种类:例如,经常出现便秘问题的人可以选择乳酸菌等益生 菌种类。
注意益生菌的活性:只有活性的益生菌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在选择益生菌时要注意其保存 方式和有效期。
按说明书上的建议食用量来食用益生菌:过量食用可能会引起不适。
益生菌研究和应用的深入
益生菌的功能将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和 探索。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新的益生 菌种类被发现,并证明它们对人体的 益处。
益生菌产品的制备技术和保存方式也 将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以确保 益生菌的活性和稳定性。
益生菌将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如帮 助改善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此外,益生菌还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 各种感染性疾病。
益生菌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益生菌作为一种重要的健康食品,其市

益生菌专题讲座PPT课件

益生菌专题讲座PPT课件
第42页/共47页
巩固期8-12周 坚持服用益生菌,益生菌和体内原有有益菌一起协同作用,在肠道内的比例越来越高, 有害菌的比例越来越低。人体对病症的改善的感觉也可能越来越明显,但这时决不能掉 以轻心,因为有害菌的生存力也是极其顽强的。研究显示,大部分肠道有害菌都有较强 的耐酸碱性,耐胆汁和酶解的特性。 有些有害菌还会产生孢子或生物膜,在处于生长劣势时这些有害菌会以孢子及被生物膜 保护的休眠状态下继续存活。这样的有害菌即使连抗生素也无能为力,研究显示,只有 益生菌这样的生物武器才是目前对付这种有害菌的唯一办法。所以服用益生菌一定至少 要坚持到12周以上,使益生菌和体内其它有益菌的优势最大化。
第37页/共47页
在人体的消化系 统中,益生菌大军和有害菌正在展开剧烈的斗争。这场惨烈的战争, 细菌们或者转移阵地或者备战死。有害菌为了存活会释放比平时量更多毒素,或者改 变代谢途径生成新型毒素来对抗益生菌。而这些毒素在对抗益生菌的同时,也对人体 产生了“好像病症加重”的症状。这些反应症状的原因不是因为服用的益生菌,而是 因为已经占据体内肠道的那些有害菌引起的。这些反应其实是一个好的信号,说明益 生菌已经起作用了,有害菌正在死亡。随着坚持服用益生菌,病情就会逐渐好转,益 生菌逐渐战胜有害菌,直至身体完全康复。
第27页/共47页
常温储存,保障活性
杜邦专利载体稳定技术——确保菌种在常温下储存依然保持高活性
第28页/共47页
添加3种益生元——促进益生菌生长
双歧杆菌 乳杆菌
益生元是益生菌的“食物”
• 不同益生菌对“食物”的需求不同 • 复合益生元协同作用,让所有菌株都
能发挥功效
第29页/共47页
益生元其他健康作用
• 低热量,预防肥胖 • 预防龋齿 • 改善慢性便秘

益生菌 ppt课件

益生菌 ppt课件
1915年,Daviel Newman首次利用乳酸菌临床治疗膀胱感染。
1917年,德国Alfred Nissle教授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士 兵的粪便中一株大肠杆菌。这名士兵在一次严重的志贺氏菌 大爆发中没有发生小肠炎。在抗生素还没有被发现的那个时 代,Nissle利用这株菌在治疗肠道感染疾病(由沙门氏菌和 志贺氏菌)取得可观成果。这株大肠杆菌现仍然在使用,它 是为数不多的非乳酸菌益生菌。
益生菌
主要内容
1,益生菌的概念及发展历史 2,益生菌的分类 3,人体主要的益生菌
一、益生菌概念
益生菌(probiotics)是一类通过改善宿主肠道微 生物菌群的平衡而发挥作用的活性微生物。
Probiotics -来自于希腊文字(Pro-life):“专 管生命”之意
随着研究的深入,益生菌的定义在不断的变化——
法来对菌进行鉴定。构建了现已被确认的全生命系统进化树,
越来越多的细菌依据16SrDNA被正确分类或重分类,给乳酸
菌的鉴定和肠内菌群分析带来极大方便。
1971年,Sperti用益生菌描述刺激微生物生长的组织提 取物。
1974年,Paker将益生菌定义为对肠道微生物平衡有利 的菌物。
1892年,德国妇产科医生Doderlein在研究阴道时提出产乳酸 的微生物对宿主--人有益。
1899年,法国巴黎儿童医院的蒂赛(Henry Tissier),蒂赛 率先从健康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中分离了第一株菌种双歧杆 菌(当时称为分叉杆菌),他发现双岐杆菌与婴儿患腹泻的 频率及营养都有关系。
1900-1901年,Moro,Beijerinck和Cahn各自研究了肠道中 的乳酸菌。丹麦人奥拉一严森(OrIa—JerlSerl多]问世,益生菌开始走
向产业化。

益生菌ppt课件

益生菌ppt课件

选育优良菌株
? 利用空间 多种射线 及失重、缺氧 等环境,通过卫 星搭载生物,已为动植物和微生物在空间诱变育 种找到一条新的途径,筛选到很多优良性状菌种, 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 在卫星搭载过程中,空间环境因素(微重力、强 辐射等)作用于双歧杆菌,获得了空间变异菌株 Space BbNC-8,其变异的生物学性状,对于缩短活 菌制剂的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方便产品储 存和运输以及作为放射化疗病人和航天员的饮料 等都十分有益。
? 1892年,德国妇产科医生Doderlein在研究阴道时提出产乳酸 的微生物对宿主--人有益。
? 1899年,法国巴黎儿童医院的蒂赛(Henry Tissier),蒂赛 率先从健康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中分离了第一株菌种双歧杆 菌(当时称为分叉杆菌),他发现双岐杆菌与婴儿患腹泻的 频率及营养都有关系。
? 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研究了牛奶的变酸过程。他 把鲜牛奶和酸牛奶分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它们都含有 同样的一些极小的生物——乳酸菌,而酸牛奶中的乳酸菌的 数量远比鲜牛奶中的多。这一发现说明,牛奶变酸与这些乳 酸菌的活动密切相关。
? 1878年,李斯特(Lister)首次从酸败的牛奶中分离出乳酸乳 球菌。
? 后来发现,死菌体细胞成分或代谢产物也具有与活菌相 同的生理功能;
? “益生菌剂是含生理活性菌或死细胞(包含代谢产物与 细胞组成),摄取后可改善粘膜表面菌群或酶的平衡,或刺激 机体的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微生物制剂”。
从广义上讲,益生菌可以是单一菌株,也可以是多种菌株甚至 是它们的发酵产物。
Volker Rush首先提出。他在赫尔本建立了微生态学研究
所,并从事对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杆菌等活菌作生态
疗法的研究与应用。Gilliland对肠道乳杆菌的降低胆固

营养与肥胖PPT演示课件

营养与肥胖PPT演示课件

02
各类营养素在防治肥胖中 作用
蛋白质
蛋白质作用
蛋白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 质,对于肌肉、骨骼、皮肤、血 液等组织的构建和修复具有重要
作用。
蛋白质与肥胖关系
高蛋白饮食有助于增加饱腹感,减 少热量摄入,同时促进肌肉生长和 修复,提高基础代谢率,有助于防 治肥胖。
蛋白质来源
优质蛋白质来源包括鱼、禽、肉、 蛋、奶等动物性食物,以及大豆及 其制品等植物性食物。
个性化饮食计划
根据个体情况制定饮食计划,控制总热量摄入,增加蔬菜、水果、 全谷类等健康食品的摄入量,减少高糖、高脂肪食品的摄入。
定制运动方案
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运动喜好,制定适合的运动方案,如有氧运动、 力量训练等,以增加能量消耗,促进脂肪燃烧。
心理干预与辅导
针对减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进行心理干 预和辅导,帮助个体保持积极心态,坚持减重计划。
04
运动在防治肥胖中作用及 建议
运动类型选择
01
02
03
有氧运动
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 等,能有效提高心肺功能, 促进脂肪燃烧。
力量训练
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 坐等,能增加肌肉量,提 高基础代谢率。
柔韧性训练
如瑜伽、普拉提等,能改 善身体柔韧性,缓解运动 后的肌肉紧张。
运动强度和时间安排
运动强度
营养与肥胖关系探讨
营养过剩与肥胖
当人体摄入的能量超过消耗的能量时,多余的能量会以脂 肪的形式储存起来,从而导致肥胖。营养过剩是肥胖的主 要原因之一。
营养不良与肥胖
营养不良可能导致身体代谢异常,进而引发肥胖。例如, 缺乏某些营养素可能导致脂肪代谢障碍,使得脂肪更容易 堆积。

健康教育肥胖症知识大全课件PPT教学课件

健康教育肥胖症知识大全课件PPT教学课件

肥胖症的分类
当小儿体重高于同年龄、同身高正常
小儿标准的20%为肥胖;超过20%~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垂体瘤、更年期综合症;
b、药源性肥胖:
雌激素、避孕药;c、其他原因肥胖等。
肥胖症的分类
三 肥胖的判定标准
1,成人肥胖的判定标准
评价身体肥胖程度的指标包括身高、体重、体重
指数(BMI)、标准体重表及计算标准体重的公
式。适合亚洲国家的计算标准体重的经验公式: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耗的热量,脂肪合成增加是肥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胖症的物质基础
单纯性肥胖症占肥胖总数 的95%以上,一般说的肥 胖均指此类肥胖
肥胖症的分类
2.继发性肥胖:
由内分泌紊乱或代谢障碍等疾病引起的,
肥胖只是这些疾病的重要症状与体征之一,
还有其他临床表现,属于病理性肥胖,按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远近若素紫郁联合制作

益生菌pptPPT课件

益生菌pptPPT课件
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领域的应用也有望取得突破。
提高益生菌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
03
加强益生菌产品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估,确保消费
者能够安全、有效地享用益生菌产品。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益生菌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益生菌简介 • 益生菌的益处 • 益生菌的应用 • 如何选择和摄取益生菌 • 益生菌的未来展望
01 益生菌简介
益生菌的定义
01
02
03
益生菌
指通过改善宿主肠道微生 物菌群的平衡而发挥作用 的活性微生物,对宿主产 生有益影响的摄入量。
益生菌的作用
主要在于调节肠道菌群平 衡,增强免疫系统,促进 营养吸收,预防和治疗某 些疾病。
根据需求选择菌种和剂量
根据个人的健康需求和益生菌的功效,选择适合的菌种和剂量。
注意产品的保存方式
益生菌产品的活性会受到保存方式的影响,应选择密封、避光、低 温等适宜的保存方式。
摄取益生菌的方式
口服
益生菌可以通过口服的方式摄取,一般建议饭后服用,以减少胃酸 对益生菌活性的影响。
局部应用
某些益生菌产品可以局部应用,例如在口腔、肠道等部位,以发挥 其功效。
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
益生菌能够产生多种酶类,帮助宿主消化 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预防和治疗某些肠 道疾病,如腹泻、便秘等,以及一些全身 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
02 益生菌的益处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促进肠道蠕动
提高营养吸收
益生菌能够产生短链脂肪酸,刺激肠 道蠕动,缓解便秘。
益生菌能够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吸 收,特别是对钙、铁、维生素等营养 素的吸收。

益生菌知识培训PPT课件

益生菌知识培训PPT课件

Click to add Text Click to add Text
第三,益生菌能促进 肠道蠕动,加快对 粪便中有害的致癌 物的排出。
Click to add Text
肠易激综合征
Title
•研究证实,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存在着异常。
Title Title
•益生菌对肠易激综合征这种长期困扰患者的慢性病有着很 好的疗效。益生菌可以产生抗菌素和占位作用来排除有害 菌的攻击,保持肠道正常菌群。
辅助治疗
谁是益生菌产品的消费群体?
婴幼儿 各年龄女性
中年男性 老年人
特殊病症人群
•消化不良,吃饭不香,免疫力低下 •美容养颜、体态轻畅 •工作繁忙,饮食不规律,大量应酬,少不了烟酒,身体易疲劳
3 益生菌调理
益生菌不仅能抗幽门螺杆菌感染, 而且还能调节机体的 免疫机能, 改善胃肠道微生态环境, 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 治疗的依从性等多种作用
益生菌与益生元 益生菌的安全性 益生菌与健康 益生菌与人群
益生菌与人群
婴幼儿
各年龄层女性
中年男性
老年人
特殊病症人群
提高免疫力 美容养颜
身体疲劳
机能衰退
能在消化道 表面定植
保持活性
无毒性作用
益生菌的生产流程 (一)
益生菌的生产流程 (二)
益生菌的生产流程 (三)
均乐原力素运用的四大技术
益生菌与益生元 益生菌的安全性 益生菌与健康 益生菌与人群
肠道菌群的平衡
精力充沛
皮肤光泽
无口臭体臭
排便顺畅
肠道菌群 平衡
积极乐观 适应环境
睡眠良好
体重得当
用。 促进营养的吸收,尤其是钙的吸收。

益生菌与肥胖ppt课件

益生菌与肥胖ppt课件

Marina Sanchez et al.Childhood Obesity: A Role for Gut Microbiota?2015
13
益生菌与体重控制
14
相关研究
(1)one study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consuming VLS3, a combination of eight probiotic strains, for four months o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48 children, foun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GLP-1 concentrations and reduction in BMI compared to placebo (2)dairy beverages fermented with L. acidophilus and Proprionibacterium freudenreichii increased satiety compared with a nonfermented dairy beverage in healthy normal weight female individuals (3)In a study examining the effect of a formulation of probiotics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and prebiotics (oligofructose + inulin) and maltodextrin placebo on weight loss over 24 weeks in 126 obese individuals, it was found that women consuming the formulation lost approximately twice the weight than women consuming the placebo

肠道微生物与肥胖.优秀精选PPT

肠道微生物与肥胖.优秀精选PPT

二、分类
据估计,人体肠道菌群可包括500-1000种细菌 ,不过种类虽多,但各种细菌的数量差别却 很悬殊:占细菌总数数量99%以上的细菌是 由其中30-40种细菌构成的,其他多种细菌则 只占到很小的比例。
目前,已经鉴定出的细菌类群有百余个,包 括拟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芽孢杆菌 、肠球菌、肠杆菌等。这些细菌根据其在肠 道内不同的生理功能被分为三大类:共生菌 、条件致病菌和病原菌
抗肿瘤作用:如双歧杆菌可降解致癌物质以抑制肿瘤的 发生。
免疫作用:如双歧杆菌对巨噬细胞具有激活作用。
Gut Microbiota from Twins Discordant for Obesity Modulate Metabolism in Mice
Citethis article as V. K. Ridaura et al.,
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采集4对人类双胞胎 Science 肠道内的微生物,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发现 341,1241214 ( ).
DOI:10.1126/scie
,瘦人和肥胖者身上的不同细菌可导致老 nce.1241214 鼠减重或增重。文章发表在近日的《 Science》杂志上。
这一发现基于越来越多的认为肠道微生物 对控制体重起着重要作用的研究。华盛顿 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说,研究通过改变肠 道内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开辟了对付肥胖 的新疗法。
讲课内容
一、肠道微生物简介
(一)概念 (二)分类 (三)作用
二、肥胖的危害 三、肠道微生物与肥胖 四、肠道菌群的未来
一、概念
肠道微生物,指存在人身体的体表及其 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腔系统、 咽喉腔、眼结合膜、肠道及泌尿生殖道 等部位的大量微生物,其中一部分为长 期寄居的微生物,在机体防御机能正常 时是无害的,称为正常菌群或正常微生 物群。 通过各种激素对寄主所消耗的营 养物质做出反应,也对寄主的状态做出 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亲的肠道菌群影响胎儿肠道菌群,早期益生菌调 节能预防胎儿过多的体重增加
围产期益生菌干预对胎儿体重增长10年的观察研究
159名孕妇随机分成2组,在预产期前4周及产后6个月分别给 予乳酸菌和麦芽糊精,结果显示,这种早期的益生菌干预能 预防胎儿过多的体重增加
Marina Sanchez et al.Childhood Obesity: A Role for Gut Microbiota?2015
M. Million et al.Gut bacterial microbiota and obesity.2013 2
Introduction(obesity)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gut microbiota affect obesity in humans are complicated and largely unknown, the proposed statements may consist of: an excessive bodily energy harvest, higher levels of SCFAs to promote adipogenesis, overexpression of the obesity-related genes, and increased production of LPS by gut microbiota causing obesity and Inflammation
The two most abundant bacterial phyla in humans and in mice are the Firmicutes (60– 80%) and the Bacteroidetes (20–40%)
The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depends on age, sex, geography, ethnicity, family, and diet, and can be modulated by prebiotics, probiotics, and antibiotics.
肠道菌群与肥胖
5
肠道菌群与肥胖
肠道菌群被认为与人类的疾病、健康有着密切的 联系。除了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还涉及肝脏、 大脑、脂肪组织等。目前新的研究认为肠道菌群 与肥胖有着密切的联系。
肥胖人群的与正常人群相比,除能量代谢不平衡, 在肠道菌群的组成上也存在差异。据说肥胖与肠 道中两种菌(厚壁菌/拟杆菌)的比例相关。
Hale Waihona Puke vegetarian diet 与Western diet 相比,前者肠道中以Clostridium
coccoides,Clostridium ramosum 为主,缺少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
25 overweight or obese 与24 normal weight children相比,双歧杆菌含量 更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含量更高
Marina Sanchez et al.Childhood Obesity: A Role for Gut Microbiota?2015
7
肠道菌群与肥胖
Tulika Arora et al.Probiotics: Interaction with gut microbiome and antiobesity potential.2013 6
肠道菌群与肥胖
肥胖人群在肠道菌群的组成上与正常人存在差异
12名obese adults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low-fat、low-CHO饮食1年;与 lean adults(normal weight)相比,这些obese adults肠道中拟杆菌 (Bacteroidetes)数量少,厚壁菌/拟杆菌(ratio of Firmicutes/ Bacteroidetes )比值更高;lean adults减肥成功后,比值回到正常水平
8
?影响肠道菌群
9
饮食与肠道菌群
不同国家饮食习惯存在差异,肠道菌群的组成也有差异。美国人肠道中 厚壁菌水平高,日本人肠道中放线菌水平高,韩国人和中国人肠道中拟 杆菌水平高。
plant-rich diet与low-fiber diet相比,前者厚壁菌水平更低,后者肠杆 菌(志贺氏杆菌、埃希氏杆菌)水平更高
Davide Festi et al.Gut microbiota and metabolic syndrome.2014
Jia Chen et al.Diet Effects in Gut Microbiome and Obesity. 2014
3
Jia Chen et al.Diet Effects in Gut Microbiome and Obesity.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r Vol. 79, Nr. 4, 2014 4
1
Introduction(gut microbiota )
Ten trillion to 100 trillion (1014) microorganisms populate the adult intestines . The vast majority reside in the colon, where densities approach 1011–1012 cells/mL. Almost all of these organisms are bacteria, and a minority are archaeons, eukaryotes, and viruses
SCFAs increase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monosaccharides ,modulate host appetite and food intake ,influence lipid metabolism by increas-
ing lipogenesis[9] and inhibiting fatty acids oxid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