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成就及存在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成就及存在问题
现代市场经济中,利率和资本市场的关系是值得关注的现象。随着我国金融结构的这种提升,有一个问题被提出来了,这就是:货币政策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效力会不会有所下降?为了加强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而生发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
利率市场化就是利率自由化,即由资金供求双方按市场紧缺状况自由定价。事实上我国的利率制度改革一起在进行,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78 年-1989 年,主要高速利率水平,允许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在一定空间内自由浮动;
1990 年-1992 年,以高速利率结构为主;
1993 年-1999 年,主要是进行利率机制的改革,使利率成为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其中,利率市场化改革起步于1993 年,基本思路形成于1995 年,1996 年开始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2000 年,外设利率首先放开,利率市场化迈出关键一步。其后,2003 年12 月,央行再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空间。2004 年3 月,中央银行决定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2004 年10 月,央行宣布调高存贷款利率以及进一步放宽了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并首次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取消了除城乡信用社之外的贷款利率上限,实现“贷款下限、存款上限”管理,迈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
经过十年来的渐进式改革,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需要看到的是,对于完全市场化这一最终目标而言,以上的这些成果都只触及表层,真正核心的在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的全面放开。只有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全面放开,我国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
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一进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有:
第一,国有商业银行尚未真正商业化。利率市场化意味着银行按照每笔信贷的金额、发放对象、期限等要素来确定借款人的筹资成本,要求银行必须具有自主决定使用信贷资源的权力。目前,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虽然迈出了很大的步伐,但距离完全摆脱政府政策的束缚,彻底划清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还有很长的道路。
第二,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难以发挥宏观经济“指示器”的作用。中央银行能否通过利率调节货币供给总量,关键是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能否通过一系列传导机制作用于市场利率,并最终使各经济主体行为在利益诱导下向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趋同。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利率政策时还缺乏独立性,几乎所有的利率由国务院统一颁布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中央银行在利率调整上仍处于被动地位,各专业银行和大量非国有金融机构虽享有一定利率浮动权,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浮动权在实践中又难以真正落实。加之专业银行的非企业化经营,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还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第三,市场体系尚未健全。在我国市场体系中,商品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社会保障市场等都有其内在的联系,利率作为货币市场的价格,也反映着其他市场的均衡。但目前除商品市场相对较为完善以外,其他市场发展缓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各市场的价格不能联动,必然阻碍利率市场化的顺利推行,利率的调节作用也会有所降低。
第四,风险管理人才和经验缺乏。长期的官定利率环境使企业和居民不知利率风险为何物,一旦利率实行浮动,利率风险成为客观存在的时候,如何管理利率风险就成为摆在每个人面前的现实问题。而目前我们却没有建立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和经验的引进机制,这肯定会影响利率市场化的过程。
第五,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资本的自由转移受到极大的限制。调整产业结构吆喝了多年成效甚微的原因也基于此。既然资本自由转移的前提不存在,社会平均利润率就难以形成,那么我国的市场基准利率无法决定,利率市场化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足以见得,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必须经历一个相对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我们应先行放开外币存贷款利率,使利率、汇率联动对国际收支平衡和抑制投机资本进出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放开企业中长期债券发行利率限制,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以便更好地调节资本国内外流动,为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创造条件;利用汇制改革创造的条件,放开人民币存贷款利率,银行贷款利率从下限管制向银行自身根据信贷风险大小自由定价转变,取消下限管制,取消银行存款利率上限限制,转为由通过银行同业竞争形成市场化的存款利率设置;建立健全央行利率调控体系,完善相关法规,推进金融创新,丰富金融产品。与此同时,还应该积极推进相关配套改革。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努力消除和控制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体系,打破金融市场垄断和壁垒,疏通利率政策的传导机制,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在现有金融监管框架基础上,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快引人国际上审慎监管的标准,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监测和防范;在现有中行、建行股改的基础上继续稳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引人现代银行治理机制,提高金融机构自身的竞争力,以更好适应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参与国内外竞争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