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合集下载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学反思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学反思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学反思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水在加热和冷却后》反思龙川小学刘小朋本课有两个概念:蒸发和凝结的教学。

观察和实验是获取事实、证据的根本途径,那么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如何设计观察和实验来获取事实形成概念呢?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更好地为学生的科学概念形成服务?较好的策略是:注重科学课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的同时渗透核心概念;指导探究设计恰当的探究活动;揭示核心概念,汇报交流;形成科学概念游戏活动,加深概念理解。

本课一开始通过电磁炉烧水演示实验,就让学生来理解蒸发,水加热后由有形变为无形,用观察和讨论加上猜想的方法,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蒸发概念,然后进行后面的教学。

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为切入点,用恰当的设计组织教学,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前提。

小学科学课有多少技能训练?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还有小组合作。

科学课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整合目标:宁愿少学一点,但扎实一些;阐述得具体一点,详细一点,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多展开一点。

这样,学得也扎实一点,印象深刻一点;学生兴趣也大一点,自信多一点,能力发展的机会多一点。

宁愿少学一点知识,而多一点能力发展的机会!本课的教学,注重了学生技能的培养。

这节课,有哪些技能培养?首先是实验,本课安排了演示实验:烧水;分组实验:造雾雨,造霜,应该说在实验方法上,学生还只是入门,表现在不会动,不敢做,“等”“靠”的现象很明显,实验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

第二是观察:观察贯串课的始终,但是怎么观察,观察目的交代不到位,指导不足。

第三是讨论,应该说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但是说不到点子上,需要其他课程与科学课良好的整合。

另外还有交流、假设预测、解释、小组合作等。

只是学生质疑的培养是欠缺的,如“造雨”实验,由于受气候条件和实验材料准备不合适的影响,实验效果不理想,没能抓住时机,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和欲望,指导不够。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问题及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问题及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问题及答案1、空气的性质一、问题解答1、你还有什么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答:把瓶子倒立放入水中,然后翻转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海绵放到水里挤压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饼干、砖头放到水里也会看到有气泡冒出。

这些都能证明空气的存在2、把一团纸巾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为什么会这样?答:不会,因为空杯子并不是真正空的,杯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3、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得大吗?为什么这样?怎样才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呢?答:不会,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所以气球就吹不大。

松开套住瓶口的气球或者在瓶身上打孔,瓶子里的空气被气球从缝隙里或者小孔中挤出来,腾出瓶子里的空间,气球就能吹大了。

4、把俩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他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观察发生的现象。

想一想,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答:刺破气球的那端木棍翘起来,说明空气有质量。

5、解开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着自己的脸,你有什么感觉?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有风吹过脸庞,(不必统一答案,具体依据学生的回答)说明空气具有流动性。

6、用手压“气垫”有什么感觉?再用力压一压,感觉又怎样?松开手后你看见了什么?怎样解释这些现象?答:感觉用手压时塑料袋内有东西向上弹(或者像上顶)手。

再用力压一压,感觉向上弹(或者像上顶)力气变大。

松开手后看见“气垫”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说明(1)塑料袋内有空气存在。

(2)空气占据了袋内的空间。

(3)空气可以被压缩。

(4)压缩空气有弹性。

7、水和空气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答:相同点: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会流动,都占据一定的空间。

不同点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空气容易被压缩,水不容易被压缩;空气比水轻等。

8、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 答:气锤、喷雾器、气垫船、气垫悬浮列车、气枪、橡皮艇、气压铆钉枪、汽车上的气压开关门等都是利用压缩空气来工作的。

四上科学第三单元《加热与冷却》知识梳理

四上科学第三单元《加热与冷却》知识梳理

四上科学第三单元《加热与冷却》知识梳理第七课《水受热遇冷会怎样》1.生活中有时会见到这种现象,在壶里加满水后放到灶台上烧,水还没烧开,壶里的水就往外溢。

这是怎么回事儿?答:这是因为壶里的水受热时体积膨胀,所以水往外流。

2.准备实验用品,组装一个用于研究水受热遇冷发生变化的实验装置。

观察这个装置,它与生活中常用的哪种仪器相似?答:它与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相似。

3.实验①②①把实验装置轻轻放入热水中,观察实验装置中出现的现象。

答:将实验装置放入热水中,水位上升了,说明水的遇热体积会变大。

②把实验装置从热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实验装置中会出现什么现象?答:将实验装置从热水中取出后再放入冷水中,水位有所下降,说明水的体积缩小了。

4.在上述实验中,玻璃管中的水位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怎样解释这些变化呢?答:一般情况下,水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这种变革叫做热胀冷缩。

5.在实验中你还发觉装置放入冷水后,终究水位并没有降到很低,为甚么会比初始水位高?谁来说一说水位的高低和什么有关?答:因为实验②中的玻璃杯中的冷水温度不够低;我以为水位的高低和烧杯中水的温度有关,即使放入冷水中,水温不够低,水位也会比力高,假如放在一杯温度更低的水中,体积还会缩小,水位就还会下降。

(在实验②的冷水中加入冰块,会发觉玻璃管中的水位会连续下降。

)6.拓展与应用——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水是液体,会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

其他液体如酒精、橙汁、酱油和食用油受热或遇冷,也会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吗?答:其他液体受热或遇冷,也会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

(能够用一样的方法举行验证。

)第八课《固体也热胀冷缩吗》1.铁路上钢轨的连接处都有缝隙,施工的时候为什么不把他们链接紧密呢?答:因为钢轨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当钢轨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如果两钢轨连接紧密,就会被挤变形。

2.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说说我们的观点和理由。

答: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将铜球加热或冷却,它会发生变化吗?怎样观测铜球的变化呢?(1)在一般情况下,铜球能够通过金属环。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一、实验一:观察水的变化1. 实验目的:观察水在加热和冷却后的变化。

2. 实验材料:水、烧杯、酒精灯、冷水。

3. 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2)将酒精灯点燃,将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3)观察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4)当水沸腾后,将烧杯从酒精灯上取下,迅速倒入冷水中。

(5)观察水在冷却过程中的变化。

4. 实验结果:水在加热过程中逐渐变热,沸腾后迅速冷却,温度逐渐降低。

5. 实验结论:水的状态可以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二、实验二:研究金属的特性1. 实验目的:研究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 实验材料:金属导线、电源、灯泡、铁钉、铝条、铜片、热水壶。

3. 实验步骤:(1)将金属导线连接电源和灯泡,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2)将铁钉、铝条、铜片分别放入热水壶中加热,观察它们的导热性。

(3)将铁钉、铝条、铜片分别用锤子敲打,观察它们的延展性。

4. 实验结果:金属导线可以使灯泡亮起,说明金属具有导电性。

铁钉和铝条在热水壶中加热后变得很热,说明金属具有导热性。

铜片在锤子敲打后没有变形,说明金属具有延展性。

5. 实验结论: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三、实验三:观察土壤中的生物1. 实验目的:观察土壤中的生物,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 实验材料:显微镜、放大镜、镊子、土壤样本。

3. 实验步骤:(1)用镊子取一小块土壤样本放在载玻片上。

(2)用显微镜观察样本,可以看到许多微小的生物,如细菌、原生动物和线虫等。

(3)用放大镜观察样本,可以看到土壤中的一些较大生物,如蚯蚓和蜈蚣等。

4. 实验结果:观察到土壤中存在着多种生物,包括细菌、原生动物、线虫、蚯蚓和蜈蚣等。

这些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 实验结论:土壤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其中存在着多种生物,这些生物对于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四、实验四:研究植物的生长条件1. 实验目的:研究植物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生长状况。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冷和热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冷和热苏教版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
明白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明白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能力目标
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能够做液体对流的实验。
情感目标
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
体会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想像力。
导 学
重难点
重点:认识热的三种传递形式。
难点:正确使用酒精灯。
导法
谈话法、演示法、实验导学法、讲解法
冷水、热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铁架台。
教案来源
自撰
第1课时: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出示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
演示: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
要求体会:两个手指的感受一样吗?
学生分组进行体验,小组交流体会,感受到:光凭自己的感受不能准确判定物体的冷热程度。
③说说有哪些注意事项如问:沙子是湿的,行吗?什么缘故?
④学生讨论制定方案:如何样比较沙和水,谁散热快。
3、
4、交流实验结果。
5、讨论:从这一实验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③注意分工合作,不要烫到手。
提问:有哪些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产生相似的变化。请
学生做实验,分小组适当的指导和关心。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现,并请各小组说出是在糖什么状态下开始作化的。
每人写在活动记录本上,并猜想描述出那个物体在加热和冷却后整个状态的变化,并回家做实验加以验证。
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
明白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明白固体、液体、气体差不多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明白人们能够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明白温度表的工作原理,了解温度计的进展史。

加热和冷却

加热和冷却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一、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知道固体、液体、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会做加热固体的实验,能利用器具观察到固体的体积变化;会做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2、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知道温度表的工作原理,了解温度计的发展史。

3、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意识到每一项科技发明都是科学家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的结果;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好处。

二、教学重点: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教学难点: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教学准备:一个固体体胀演示器、12个烧瓶、12个橡胶塞、12个玻璃管、8只气球、8只水槽、4瓶热水、8个大塑料杯、一桶红水。

8张记录表抹布、八根皮管、8只粉笔、洗衣粉、一只酒精灯2、课件、一张四上光盘四、教学过程:(一)、实验导入1、出示盛满水的烧瓶,问:瓶内有什么?再出示空烧瓶,问:这里面有什么?(真的没有什么吗?)2、接下来老师为你们做一个有趣的实验介绍实验器材:这是一个装了小半瓶水的烧瓶,这是一根吸管,插在橡皮塞里,然后把橡皮塞紧紧地塞住烧瓶口,再倒一杯热水,把烧瓶放在热水里,注意观察3、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生:师:对!我做的就是喷泉的实验,谁能解释水为什么会喷出来?4、能具体猜想一下,是什么加热体积膨胀吗?假设1:水,瓶里除了水,还有什么吗?假设2:空气5、师:我们不妨再作一个大胆的猜测,板书时写上问号水受冷会怎样?空气受冷会怎样?5、师:我们先来研究水(二)、研究水受热、受冷后的体积变化1、多媒体显示:实验1:研究红水受热、受冷后的体积变化师:水加热体积膨胀冷却体积真的会收缩吗?这只是我们的猜想,科学探究,不是靠多数压倒少数,要想证明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应该……2、师:我们要让水受热和受冷,老师为你们每一组提供一杯热水,一水槽冷水。

我还为你们准备了实验的器材:烧瓶、有孔的橡皮塞、吸管,这些实验材料你可以有选择性的使用。

教师备课:小学科学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案

教师备课:小学科学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案

教师备课:小学科学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案。

在小学科学中,水的性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

特别是在水的加热和冷却知识点上,更是需要教师充分备课,以保证教学效果。

本文就将分享一份小学科学中水的加热和冷却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三种状态,理解温度的变化对水的状态的影响。

2.掌握水从液态到气态以及气态到液态的变化过程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时,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水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水的三种状态及其转化(液体、固体、气体);2.加热和冷却对水的状态和温度变化的影响;3.水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应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分钟)引入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模拟水的不同状态、水的热胀冷缩等现象。

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体会到不同状态下水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水的三种状态及转化(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教师讲解水的三种状态——液态、固态和气态,然后采用示范法,让学生亲自体验水的三种状态转化的过程:将水放在冰箱中冷藏,观察水的变化;将水放在火上加热,观察水的变化。

3.加热和冷却对水的状态和温度变化的影响(15分钟)通过多媒体或者实物,探究水在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中,其状态和温度的变化。

同时,教师可以引入STEM活动,让学生设计实验,在实验中进一步体会温度对水状态和体积的影响。

4.水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应用(15分钟)讲解水的热胀冷缩现象,并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热胀冷缩现象的应用,如用来制造工艺品、热水器、水管等。

5.课堂练习(10分钟)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程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测试或练习题,测试学生掌握情况。

6.课后作业(5分钟)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布置一道与本节课程相关的课后作业,例如:“研究在家中使用的水管与水龙头等水器,如何防止水的热胀冷缩现象”。

四、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理解了水的不同状态、温度的影响、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应用等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 第二单元 冷和热(作业)

四年级科学  第二单元    冷和热(作业)

第二单元冷和热(作业)第一课冷热与温度一、填空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出物体的温度。

2、一杯热水会逐渐变凉,其温度下降的规律是是(先快后慢,逐渐降低)。

二、简答1、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答(1).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2).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段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3).要等温度计的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的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三、根据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完成下面的曲线图热水降温曲线图70 ↑(温度℃)第二课热的传递一、填空二、简答题1.什么叫传导?答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2.什么叫对流?答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3.什么叫辐射?答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加热和冷却会影响物体的(形态)和(体积)。

三、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答(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2)用点着的火柴或打火机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第三课加热和冷却一、填空1、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

(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

2、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3、1603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造出了(空气温度计)。

1714年德国物理学家华兰海特发明了华氏温标,1742年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提出了(摄氏温度)用(℃)表示4、加热和冷却会影响物体的(形态)和(体积)。

5、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6、很多物体像糖和蜡烛一样受热会融化成液体,冷却后又凝结成固体。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说课稿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说课稿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说课稿龙川小学刘小朋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水在加热和冷却后》,这是一节在基本认识了一些物质的性质之后的一节综合课,是一节结合身边事物进行探究和实验的实践课。

(教材教学内容)教材安排了这两个方面的教学内容:1.知道水在自然界的存在有多种形式,了解雨、霜、雾的成因。

2.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来源,知道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条件,知道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学情分析)水,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冷却后变成云、雾、露、雪、冰、雹的成因,学生却比较陌生了,如何使学生很容易地认识这成因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本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是:1.知道水在自然界的存在有多种形式,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2.能够做雨、霜、雾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成因。

3.能够通过对蒸发现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来源。

4.能够设计并完成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

5.知道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教学重难点)根据我对教材和学生的理解和分析,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教学难点是做造雨、霜、雾的模拟实验。

(教学方法)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和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除了通常的讲述方法外,我想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自探寻云、雾、露、雪、冰、雹形成的原因,多让学生动脑思、动嘴说、动手做、动眼看,让学生的思维与科学的实验相碰撞。

让学生大胆来设计、来构思、来动手,其实是培养学生科学意识最好的方法。

所以,教学中以实验为主,充分地让学生做实验,在实验中突破难点,探求成因,掌握重点。

具体的教学程序:下面我来说说本课的具体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二、模拟雨、雾、冰雪实验(一)、看图片,了解自然界的水1、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

2、提问: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这些图片,和水有关吗?你认为哪些是水?冰、霜、雪是水吗?它们和水只是什么不同?(形态不同。

四上科学二单元练习题

四上科学二单元练习题
3.为什么冬天时人们喜欢穿深色的衣服,而夏天却喜欢穿浅 色衣服呢?
答: 深色物体吸热快。浅色物体吸热慢。
期中测试题
一、填空题:
1.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 弹性 2.“水火箭“是利用了空气的 3.冷空气总要向 4.空气是由 多 大 。
飞上天的。

的地方流动,这样就形成了风。
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支持燃
7.气体和液体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8.木头是不能传递热的。 (

×


×
3.加热和冷却
一、填空题: 1.糖受热后 熔化 成液体,冷却后又 凝结 成固体。
2.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 膨胀 ,冷却时,体积 收缩 ,这种现象叫做 热胀冷缩 。 会
3.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 干冰 气体的状态。 在室温时又变回 的固体,
3.曲线图可以很容易看出水温的( B )。 A.具体数值 B.变化趋势 C.测量次数 4.关于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冬天没有温度 B.夏天的井水温度比冬天低 C.人体温度不随季节变更而变化 5.烧开的沸水是( C )℃。 A.80 B.90 C.100 6.测量水温的仪器是( B )。 A.风速仪 B.温度计
× ×
2.热的传递
一、填空题:
1.热在

体中的传递方式叫做“传导”。
2.水、空气受热以后会发生流动,靠流动传递的方式叫 做 对流 。
3.传导、
对流

辐射
是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4.热可以从温度 高
的地方传到温度

的地方。
5.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 合,这种热传递方式称为 。 对流

小学科学公开课《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公开课《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公开课《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分析:本课是在前四课学习的基础上,探究一种特定的物质——水,冷热对其形态的影响。

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五大模块:一是认识自然界中水形式的多样性,二是制造雨、霜、雾,三是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来源,四是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五是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水在大自然中以各种姿态存在着:冰、雨、雪、露、雾、雹……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他们对这些现象还是充满了好奇,这节课将以学生的兴趣为激发点,带领他们去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及条件。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条件,会做雾、雨、霜的模拟实验;教学难点是会做霜的模拟实验。

教学目标:1. 会做云、雾雨、霜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形成原因。

2. 能够设计并完成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

3. 研究蒸发现象,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来源。

4. 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条件,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5. 知道水在自然界的存在有多种形式。

6. 体会到自然界神奇的变化,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演示材料:多媒体课件、毛笔、温度计、试管、易拉罐、冰块、盐、湿毛巾。

分组材料:1. 酒精灯、火柴、烧杯、热水、玻璃片,2. 烧杯、温水、冰块,3.温度计、试管、易拉罐、冰块、盐、湿毛巾,4.(材料超市)同样的布条、铁架台、台灯、扇子、电吹风。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 交流:你在哪儿见过水?2. 教师出示课件,组织学生欣赏各种美丽的水体。

学生交流观后的感受。

3. 导入:这些多姿多彩的水被加热或冷却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水是以多种形态存在的,感受到自然界水的多姿多态,对水产生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研究水的兴趣。

]二、设计实验,制造雨、霜、露1. 研究雨的形成(1)谈话: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你知道雨是怎么形成的吗?如果我们要用实验来证明,你准备怎么做实验?提示:怎样制造水蒸气?怎样让水蒸气冷却下来?(2)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检测题_含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检测题_含答案

第二单元复习资料小学科学苏教版四上一、填空题1、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37℃),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3、(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都是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

4、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由快到慢)。

5、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6、水和沙子相比,(沙)吸热和散热的速度快。

7、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

8、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体积)。

9、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10、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11、不同物质具有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

12、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

在气体和液体中,热主要是靠(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13、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

14、(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

15、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凝结)。

16、水的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和(周围温度)有关。

17、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

18、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

19、(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

(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

20、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浇的吸热(快),散热也(快)。

21、液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

22、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体变成液体,这种现象叫(凝结)。

23、(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二、判断并改错1、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改:大部分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案-最新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案-最新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第1课时
第( 二 )单元 第_7课
课题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1)
作课时间
11月8日
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道水在自然界的存在有多种形式,知道水的三态变化。
2.能做造雾、雨、霜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成因。
课时教学
重难点
重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难点:做造雾、雨、霜的模拟实验。
教具
学具
烧杯、水、石棉网、酒精灯、盘子、深色铝制易拉罐、试管、温度计、冰块、盐
(2)学生实验、交流。
3.研究雾的成因
(1)教师介绍实验方法。
(2)学生实验。
(3)讨论:杯中的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什么?是水蒸气吗?水蒸气有颜色吗?
小结:白气是水蒸气凝结成的极小的水珠,它在高空是云,低空是雾。
教学反思
用实验说明我们见到的自然现象,学生学得兴致很高。提出了很多相关的自然问题,老师又让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这些问题,给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空间。学生提出问题又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是本课的一特色。
(2)自然界水的三态变化问题。
(3)自然界你还见过哪些水的变态形式。
二、模拟雨、霜、雾的形成
1.研究雨的成因。
(1)雨是怎样形成的?
(2)教师做适当解释,并放多媒体。
(3)学生了解了雨的形成。
(4)制作模拟雨的形成过程。
(5)学生讨论、交流
(6)学生实验
2.研究霜的成因
(1)教师演示、介绍实验方法。
板书
设计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1)
水→气态云雾雨露霜雪冰
液态
固态
作业
设计
1.举例说明我们见过自然界哪些形态的水?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云、雾、雨、霜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成因;能够通过对沸腾和蒸发现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成因;能够通过了解水结冰、沸腾、凝结的条件;能够通过亲身感受认识到水在蒸发时会吸收热量;能够通过图示法总结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知识与技能知道云、雾、霜、雪、冰、雹是水在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化身;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条件;知道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自然界的神奇变化;感受物质的循环变化。

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中水的三种形态及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玻璃杯、冰块、易拉罐、湿毛巾、盐、温度计等。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水体提问:你见过哪些形态的水?教师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美丽的水体。

二、提出要研究的有关水的问题提问:关于水,你想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呢?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引导到水的变化问题上来,为下面环节打下基础。

三、设计实验,制造云、雨、雾1、造云(1)谈话:刚才我们看过了各种形态的水,你们觉得好看吗?你们想自己动手制造出她们吗?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吧!(2)学生参照课本提示,讨论实验方法。

(3)分小组活动,仔细观察、思考并记录:云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4)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意见,再选派代表汇报、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

(5)教师讲解:云通常是在高空的,而雾就是低空中的云。

2、造雨(1)提问:你知道雨是怎样形成的吗?(2)学生回答。

(3)学生设计实验,模拟雨的形成,将设计结果记录下来。

(4)汇报设计方案,互相评价,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

(5)讲解:当小冰晶下落时,如果地面温度低于零摄氏度,就会下雪。

通过模拟云和雾的形成,可以让学生认识自然界中云和雾形成的道理。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实验,指导学生认识水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发生变化。

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讲述:这节课继续学习关于水的知识。

小学科学水在加热冷却以后(教案)

小学科学水在加热冷却以后(教案)

小学科学水在加热冷却以后(教案)教案:小学科学水在加热冷却以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在加热后会发生的变化;2.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学生理解水在加热冷却过程中的变化;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活动的方式获取知识;3. 学生学会合作并分享实验结果。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滚烫的水和冷水、水杯、温度计、计时器、实验记录表、实验报告模板;2. 学生准备:笔、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设计一个小游戏,分成小组进行,每组需要用手指着水杯表面感受温度,猜测水杯里面的水是冷水还是热水。

通过感受和猜测,学生可以引发对水的加热和冷却现象的讨论。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水的加热冷却现象。

让学生了解水加热后的温度会增加,水变热;当水冷却后,温度会降低,水变冷。

3. 实验操作(3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份实验材料。

每组从水龙头里获得冷水和开水,用温度计分别测量两种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随后,借助计时器,每隔1分钟测量一次水的温度,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当水的温度接近室温时,停止测量。

学生们可以用实验记录表的形式记录温度的变化。

4. 实验结果整理(15分钟):学生将实验记录整理成图表,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他们可以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水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学生可以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问题,例如:哪一种水加热速度更快?哪种水冷却速度更快?5. 实验报告(10分钟):学生将实验结果整理成实验报告。

报告可以包含以下内容: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的图表展示、数据分析、实验心得等等。

六、巩固与拓展(15分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与水的加热和冷却相关的问题。

例如:为什么我们在冬天的时候喜欢喝热水?为什么我们在夏天的时候愿意喝冷饮?七、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根据课堂讨论和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强调水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变化。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水在加热和冷却后_苏教版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水在加热和冷却后_苏教版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水在加热和冷却后苏教版水众所周知,水对人们既有害又利,生命离不开水。

学生对水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

为了进一步了解水的各种姿态在大自然中的展示。

我和学生一起走进科学实验室,探究《水在加热和冷却后》的变化。

同学们通过欣赏教学图片,看到了大自然中美丽的水,想象出:美丽的云雾,高耸的冰川,流尚在山间的涓涓细流凝聚在荷叶上闪闪的露珠,悬挂在枝条上晶莹雾松……都是水多姿多彩的化身。

通过图片的展示学生对水充满了好奇。

那么如何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及条件呢?本节课我把握好三个步骤,一个难点(造雨.造霜.造雾),一个重点(水蒸发的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

在大自然中水可以以各种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

云.雾.雨.露.霜.雪.冰都是水的化身。

它们是由空气中的许多看不见的水蒸气在加热和冷却后呈现出的形态变化。

指导学生“造雨.造霜.造雾”的实验过程中,把握好这一教学难点。

通过演示实验和操作实验,学生真切地看到水的多姿多彩的变化。

进一步认识了水的蒸发和凝结从中得出结论。

学生掌握了这一知识点,教者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当学生好奇地提出:空气中的水来自哪里是时。

我例举了人们晾晒衣服.河水蒸发等事例,学生了解了自然界中广泛地存在水的蒸发现象。

学生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掌握了一系列的科学知识。

在教学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

我把握这一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做好实验。

再根据日常生活中以往经验,发挥想象。

学生能很快地得出结论:蒸发的快慢与蒸发面积的大小.空气流动程度及周围的温度高低有关。

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操作实验开阔了学生眼界,观察了水的变化和流动。

认识到在自然界中的海洋和地面的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蒸发到天空中变成云和雾,天空中的云遇冷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落到地面变成雨或雪,从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学生体会到自然界的神奇变化,特别是水的变化。

总之,这堂课收获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继续加油。

第 1 页。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导学案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导学案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水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物理变化。

2、掌握水的沸点和冰点的概念。

3、观察并描述水加热和冷却时的现象。

4、理解水的三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水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现象及温度变化。

难点: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本质原因。

三、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都离不开水。

水可以是液态的,比如我们喝的水;也可以是固态的,像冬天的冰;还可以是气态的,比如水蒸气。

那你们知道水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是如何变化的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水在加热和冷却后的变化。

(二)水的加热1、实验准备准备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一个温度计、一个酒精灯(或其他加热设备)、适量的水。

2、实验步骤(1)将适量的水倒入玻璃容器中,插入温度计,记录初始温度。

(2)点燃酒精灯,缓慢加热玻璃容器中的水,同时观察水的变化,并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

3、观察与思考(1)在加热过程中,你观察到水有哪些变化?(2)水的温度是如何上升的?4、总结当水被加热时,水温逐渐升高。

在一定的温度下,水开始沸腾,此时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

水在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并且水面会翻滚。

(三)水的冷却1、实验准备刚刚沸腾过的水、一个更大的容器(里面装有冷水)、温度计。

2、实验步骤(1)将沸腾过的水迅速放入装有冷水的大容器中,插入温度计,记录初始温度。

(2)观察水的变化,并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

3、观察与思考(1)在冷却过程中,水发生了什么变化?(2)水的温度是怎样下降的?4、总结当水被冷却时,水温逐渐下降。

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水会开始凝固成冰。

水凝固时,体积会增大。

(四)水的三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1、讲解水有三种状态:液态、固态和气态。

温度的变化会导致水在这三种状态之间相互转化。

当温度低于 0℃时,水会凝固成冰,这是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

当温度高于 0℃且低于 100℃时,水处于液态。

当温度达到 100℃时,水会沸腾并转化为水蒸气,这是从液态到气态的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造霜
衣服上的水 跑到哪里去了? 跑到哪里去了?
空气中的水是从哪儿来的呢? 空气中的水是从哪儿来的呢? 气 蒸 凝 气 体 体 发 结 液 液 体 体
猜一猜: 猜一猜:水蒸发的快慢与什么 因素有关? 因素有关?
蒸发面积有关 周围温度有关
空气流动有关
水蒸发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水蒸发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清河一小 刘东梅
雾凇






云 雪

雨 冰 霜 露ຫໍສະໝຸດ 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实验造雨 1.加热烧杯里的水 加热烧杯里的水 至沸腾。 至沸腾。 2.用一块冷玻璃罩 用一块冷玻璃罩 在烧杯的上方, 在烧杯的上方,观 察玻璃片上是否有 水珠。 水珠。
自然界中, 自然界中,海洋和地面的水在 太阳光的照射下蒸发到天空中变成 云和雾、 云和雾、天空中的云遇冷变成小水 滴或小冰晶,落向地面变成雨或雪, 滴或小冰晶,落向地面变成雨或雪, 从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从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1 蒸发面积有关 2 空气流动有关 3 周围温度有关
科学探究
1 水有哪几种形态? 水有哪几种形态? 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会 相互转化? 相互转化?
加热 加热
固体
冷却
液体
冷却
气体
科学探究
2.为什么年年下雨, 为什么年年下雨, 为什么年年下雨 雨水却总是降不完? 雨水却总是降不完?
科学探究
3.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 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 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