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改革类(复习)
古今中外改革类复习
古今中外改革类------专题一、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封建性质的改革)1、中国古代史(1)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时间: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内容: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促进农业发展);奖励军功(受到贵族反对);承认土地私有(得到新兴地主阶级拥护);推行县制(影响最深远);统一度量衡。
(2)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间:494年。
内容:迁都洛阳;实行一系列汉化的措施: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意义: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2、世界古代史(1)查理.马特改革:法兰克有一个宫相叫查理.马特,8世纪,他改变了以往将土地无偿分给贵族的做法,把土地有条件的分给贵族。
在这种分封的基础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2)大化改新:是646年发生在日本的一场改革,学习中国隋唐制度,使日本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
3、典型题例分析:(1)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排练历史剧《商鞅变法》,请帮他们找出剧本中的错误()A、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B、秦国人纷纷放弃耕田织布,经营小商品买卖C、一名士兵由于战功显赫,被封官赐爵,赏给土地房宅D、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制(2)下列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叙述,错误的是()A、改变了当时社会性质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促进了民族的融合D、顺应了历史的潮流(3)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中,贵族中的第一等级是()A、公爵B、侯爵C、伯爵D、子爵(4)日本大化改新是仿效什么制度进行的()A、中国秦汉制度B、中国隋唐制度C、西欧封建制度D、美洲封建制度(5)下列改革中改变社会性质的是()①商鞅变法②孝文帝改革③查理.马特改革④大化改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二、近代历史上的改革1、中国近代史戊戌变法:1898年,性质是资产阶级改革,结果失败,但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世界近代史上的改革(1)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①时间: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②人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③核心内容:废除农奴制④实质: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XX届高考历史古今中外重大的变法与改革复习教案.doc
XX届高考历史古今中外重大的变法与改革复习教案莲山课件m XX届高考历史古今中外重大的变法与改革复习教案专题二古今中外重大的变法与改革一、中国古代重要的变法与改革1、变法与改革(1)、管仲改革:春秋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内容:作用:(2)、商鞅变法:(时间、人物、主要内容、作用)(3)、北魏孝文帝改革:一一均田制(4)、庆历新政:(时间、人物、主要内容、作用)(5)、王安石变法:(时间、人物、主要内容、作用、失败原因)2、综述:(1)、分类:A、促进旧社会形态向新社会形态转化:B、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c、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变法:D、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的改革:(2)、变法的原因:A、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氏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实现富国强兵;c、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D、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为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加速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E、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结果改革或变法抑制了土地兼并,缓和了阶级矛盾,增加了财政收入。
(3)、目的: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其它目的:建立封建统治基础、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4)、变法成功的原因:A、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B、改革者或为最高统治者,或赢得最高统治者的充分信任和支持;c、制定了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并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D、改革者具有坚强意志和百折不挠的信心。
(5)、变法失败的原因:改革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用人不当或操之过急,新法反而危害老百姓。
(6)、改革的启示:它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它必然会触及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有,进而遭到他们的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曲折性,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二、中国近现代的重大改革:1、洋务运动:时间、口号、主要内容、失败的标志及原因、历史作用。
历史选修一改革复习(精心整理)
理
剥削方式在农村继续保留;2、
④适应近代化
的其他改革:
政治司法体体
制、军事、教
育等
大家好
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 剥夺得一干二净;3、欺骗性: 改革后农民土地更少,只得重 新佃种地主土地,受到更大的 盘剥与奴役
22
大家好
23
3、日本明治维新
1、政治:废藩置县;积极:1、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
“四民平等”;制定 本走上近代化道路 .(经济、政治、
大家好
7
如何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运动
对改革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是: (1)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 境中去加以评价。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 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 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 么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2)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 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 得到维持。
1、成功的改革(课标)
梭伦改革、管仲改革、 魏文侯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2、失败的改革(课标)
王安石变法、 阿里改革、戊戌变法
大家好
4
3、成功改革的共同原因: (1)改革本身顺应时代潮流---根本原因 (2)改革领导者的杰出才干和灵活决策 (3)改革者的坚定意志和强硬手段
大家好
6
评价改革的标准
对于历史上的改革和变法的评价要坚持如下标准: 1、坚持社会发展的标准; 2、坚持历史的标准; 3、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坚持阶级斗争的观 点; 4、重视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 5、注意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 6、改革的成败不能以改革者个人的结局来作判断,而 应视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维持。 7.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改革的目的与改革 本身所达到的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即改革是否达到了预 期目标
古今中外重要的改革
基本知识框架
一、历史上的重要政治改革或变法
●中国古代史:
(背景、内容、性质、评价、)
(1)春秋:管仲改革 (2)战国:魏国李悝、楚国吴起、秦国商鞅变法 (3)北魏:孝文帝改革 (4)北宋: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
●中国近现代史: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十一届三中后改 革 ●世界近现代史: 17-18世纪欧洲封建君主改革(法、俄、普、奥)、(略) 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俄国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苏联、东欧社会主义 国家改革……
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你认为材料一反映的情 形是否真实?请简要说明 理由。(3分)
第一种看法:不真实;这是作者美化统治者,因为改革实际是 对农奴进行的残酷掠夺。(3分) 第二种看法:真实。通过改革,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和份地。(3 分)
2. 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开展洋务运动,日本实行明治维新,两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材料一 明治维新的图片:
材料二1898年夏(皇帝)发布了一系列改革法令,那段日子称为“ 百日维新”。……但是,这些措施始终停留在纸上。维新派缺乏经 ( 3 )戊戌变法的失败,阻滞了中国的近代化进 验,他们的法令让内心不赞成的保守官僚去贯彻。……他们密谋策 程;明治维新成功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划,企图废除皇太后和他周围的顽固分子。但是,皇太后却先行一 步,在军队的支持下发动政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图片反映出日本明治维新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⑶ 概括指出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两种结局对两国近代化进程的影 响。
本质内容 (决定)
古今中外重大改革规律总结
古今中外重大改革规律总结古今中外重大改革规律总结一、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分类:1、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2、封建性质的改革(1)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王安石变法、阿里改革(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3、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2)确立资本主义:-------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二、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背景归纳(目的)1、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缓和矛盾、挽救危机、维护统治)2、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改弦更张、移风易俗、解放思想)3、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三、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成败原因归纳1、成功的改革: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2、、失败的改革:王安石变法、阿里改革、戊戌变法3、成功改革的共同原因:(1)改革本身顺应时代潮流---根本原因(2)改革领导者的杰出才干和灵活决策(3)改革者的坚定意志和强硬手段4、失败改革的共同原因:(1)改革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革者本身的局限(2)反对势力的强大——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开始一.背景政治:雅典的贵族政治和债务奴隶制,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平民武装暴动,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权力,社会动荡不安。
政治改革势在必行。
(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经济:尖锐的社会矛盾,严重阻碍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
工商业奴隶迫切要求改革,反对反对旧贵族专权,发展海外贸易。
(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个人:梭伦拥有丰富的知识,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人民拥护,适应改革的需要。
当选执政官,承担起改革的重任。
(改革的可能性)二.目的1、直接目的: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2、根本目的:振兴城邦,维护奴隶主统治三、内容五、性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六、结果:梭伦推崇“中庸”,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他形容自己“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但结果两面都不讨好,最后自己被迫远走埃及,但其改革的成果并没有被废除。
历史专题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
时 改革 背景/ 期 名称 开始
内容
影响
中 国 古 代 史
前356
年,为
了富国
商鞅 变法
强兵, 秦孝公 任用商
鞅在秦
国进行
变法。
(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加 强了中央集权) (2)奖励生产;(国富,提高了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的特 权;(兵强) (4)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封 建制度) (5)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 权,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是 资 产
阶 级 性
质 的 改 革
时 改 背景/开始 期革
名 称
内容
影响
性质
世 新 国内战争 规定农民在向国家交 新经济政 社会主义
界 经 结束,为 了粮食税以后,余粮 策把社会 性质的改
现 济 了恢复被 归自己支配,他们的 主义同市 革;是社
代 政 战争破坏 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场和资本 会主义制
1、进一步梳理、归纳、认识了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历 史史实。
2、学会对诸多改革历史事件的分类归纳:
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如商鞅变法;
按性质分
资产阶级领导的改革如戊戌变法;
无产阶级领导的改革如改革开放;
按结果分:同一时期,同一制度的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按程度分: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调整;
另一种是对上层建筑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
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 国富强起来,但是
中 国 近 代 史
洋 务 运 动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
《古今中外的改革》专题复习课件
思考: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
路的原因。
6.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 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 出洋务运动是 ( C ) 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B、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C、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B、中共八大路线、方针的落实 D、“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
14.歌曲《走进新时代》中的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 讲着春 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提到的两位与中国密切相关的人物 是 ( B ) A、毛泽东、周恩来 B、毛泽东、邓小平 C、邓小平、江泽民 D、江泽民、胡锦涛 15.农村改革的成功,带动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我 国新时期城市经济改革的重点是 (C ) A、政治制度改革 B、机关人事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 D、教育考试改革 16.被誉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C ( ) D、江泽民
( A
)
27.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为恢复国民经济开始实行 (B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第二个五年计划 28.领导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 A、罗斯福 C、列宁 (C )
B、丘吉尔 D、斯大林
29.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关于这一政策表述错误的是 ( D )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它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C、它大力发展了苏俄的商品经济 D、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 D )
21.美国内战和俄国1861年改革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障碍是 ( D ) A、资金不足 B、企业设备陈旧 C、缺乏技术人才 D、缺乏自由的雇佣劳动力
古今中外改革专题
古今中外改革专题古今中外改革专题注:囊括大纲版和新课标版。
含有知识归纳、规律小结、热点冷点、高考题例、新题预测共五个实用专题构成部分。
一.知识归纳第一部分:大纲版(一)中国古代史1.春秋时期的改革(1)管仲改革:时间:公元前7世纪。
内容:改革经济(“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相地而衰征”)、政治、军事。
作用:齐国很快成为东方强国。
(2)公元前6世纪初,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实行按亩收税。
齐国和鲁国的改革都实行新的税制,即土地税,这些新的税制都促使土地由国有转向私有。
2.战国时期的变法(1)商鞅变法①背景:井田制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②主要内容:政治上,“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废分封,行县制;军事上,奖励军功,按功受爵;经济上,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废除井田制;文化上,“燔诗书而明法令”。
③性质:是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④影响: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废除了秦国的旧制度,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但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
⑤成功原因:顺应历史潮流(根本原因),最高统治者支持,措施得当。
(2)李悝在魏国变法,主要内容是发展农业生产,制定《法经》,加强地主阶级专政。
(3)吴起在楚国变法,主要内容是限制贵族权力,改变分封制、整顿吏治等。
战国时期变法最重大的作用是促进了封建制度的确立,变法运动先后进行了一百多年,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在各诸侯国建立起来。
3.北宋中期的改革(1)庆历新政(1043年范仲淹改革)(2008届全国文综高考历史新增范围)①背景: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农民不断反抗;冗官、冗兵、冗费,政府积贫积弱;辽和西夏的威胁。
②内容是整顿吏治:严格官吏的考核升迁制度;限制官僚子弟及亲友通过恩荫做官;加强各级长官的保举和选派;裁并州县,减轻徭役;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
专题02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学设计)-中考历史二轮复习学历案教学设计课件测试背诵清单
专题02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教学设计】
课后小结
历史上,不同国家境遇迥然,改革也异彩纷呈,但总的来说,改革有以下几种情况:(1)改革是社会形态转变的一种形式。
如商鞅变法、大化改新,分别使秦国和日本步入封建社会;明治维新和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使日本和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改革是资本主义国家巩固统治、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如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改革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一种改良运动,如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
(3)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如中国70年代末期的改革开放。
无论哪种形式的改革都必须实事求是,符合国情,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否则,容易激发社会矛盾,甚至导致国家解体,如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教后反思亮点:
1.注重中外历史对比,形成历史知识间的纵横联系。
2.注重用表格形式对知识进行类比和拓展,方便学生识记和理解。
不足:对学生课堂复习后基础知识的掌握监督力度不够,影响复习效果。
课后补充
专题: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作业与板书设计】
【1.作业设计】
1、如图所列是某位同学整理的一位皇帝施政政策要点。
这些政策的结果应是( )
A.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
B.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C.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宗教改革
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内容: ①“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意义:____________ 否定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 ②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否定教会神学的垄断地位 意义:___________ ③“信徒皆为祭司” 追求地位平等 意义:______ ④建立廉俭教会 满足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 意义:_______________ ⑤建立民族教会 符合资产阶级追求国家统一、强化王权 意义:_________________ 的政治要求 _____
影响: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一、背景 二、过程 ⒈(德国)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 ⒉(瑞士)加尔文宗教改革 信奉“因信称义” 思想核心:“先定论” ⑴内容 建立民主教会 建立廉俭教会 更符合资产阶级利益 ⑵特点 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制共和国
请思考:英国宗教改革运动有何独特之处及影响? 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特点: ①改革方式:是依靠王权自上而下进行的 ②新教内容: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成份 影响 : ①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英国民族教 会产生。 ②由于英国国王领导的宗教改革很不彻底,英 国随即出现了倾向于卡尔文教的更加激进的思潮, 要求进一步清除天主教残余,又被称作清教运动。 清教徒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一、背景 二、过程 ⒈(德国)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 ⒉(瑞士)卡尔文宗教改革 信奉“因信称义” 思想核心:“先定论” ⑴内容 建立民主教会 建立廉俭教会
核心内容——“先定论”
主张:
⒈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 该获救,还是应该沉沦,即所谓的“选民” 或“弃民”。“选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 享乐和权利,注定会发财致富;“弃民”却 注定贫穷困苦。 ⒉上帝的先定不因人的行为而改变,所 以祈祷没有意义。 ⒈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 ⒉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也为资 产阶级剥削提供依据。
2018年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专题:古今中外的改革(知识点)
古今中外的改革一、中国古代改革1、春秋时期:管仲改革——使齐桓公第一个称霸中原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时期)——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内容:富国: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建立县制。
意义:是秦国富强起来,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确立了封建制度。
3、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1)迁都洛阳(494)。
(2)实行汉化政策(穿汉服、学汉语、改汉姓、与汉人通婚)。
意义: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4、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注意: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5、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三、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1)背景:俄国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时间:1861年(3)人物:亚历山大二世;(4)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5)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②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须出钱赎买。
(6)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的统治;(7)评价: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②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四、日本明治维新(1)时间:1868年;(2)人物:明治天皇;(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学习对象:西方欧美列强;(5)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体现了改革性质);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后世影响深远)④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皇军。
(6)影响:它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古今中外的改革
[09揭阳中考] [09揭阳中考] 揭阳中考
2、某校七年级二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课中, 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 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 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制
基础复习
名称 商鞅变 法 戊戌变 法 改革开 放 罗斯福 新政 背 景 时 间 实施 者 代表 阶级 内容 结果 意义或 影响
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
1、上述四次改革中,旨在改变社会性质的改 上述四次改革中, 革有哪些? 革有哪些?哪些改革仅是在原有社会制度 内部进行调整? 内部进行调整? 2、上述四次改革取得成功的有哪些?它们 上述四次改革取得成功的有哪些? 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顺应时代潮流;切实可行的措施; 顺应时代潮流;切实可行的措施;强有 力的领导者或推行者;人民群众的支持。 力的领导者或推行者;人民群众的支持。
2011年中考预测 年中考预测
4.20世纪 年代,为了挽救资本主义经 世纪30年代 世纪 年代, 济危机, 济危机,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分别采 取了哪两项完全不同的措施? 取了哪两项完全不同的措施?其中美 国采取的措施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国采取的措施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法西斯专政和罗斯福新政; 法西斯专政和罗斯福新政;国家对经 济的干预和调控(国家宏观调控)。 济的干预和调控(国家宏观调控)。
复习了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你有哪些感悟?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改革是经济发展、 2.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改革是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 3.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 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 改革应注意从本国国情出发、 4.改革应注意从本国国情出发、善于借鉴其他国 改革应注意从本国国情出发 家的经验、实事求是; 家的经验、实事求是; 改革者要勇于探索和创新; 5.改革者要勇于探索和创新;青少年要有创新意 改革者要勇于探索和创新 识和革新观念; 识和革新观念; 关注民生, 6.关注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共享改革成果。 关注民生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共享改革成果。 (言之有理即可 言之有理即可) 言之有理即可
古今中外的改革
专题: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基础知识】一、古代重要的改革1、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为相进行改革。
影响:使齐国国力强盛,奠定了齐桓公首先称霸的条件。
2、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
内容:土地私有,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建立县制。
影响:使秦的国力骤增,奠定了基础。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内容:大力推行汉化政策。
影响: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4、日本效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
影响:。
5、西欧的改革。
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使西欧最终形成了金字塔形的封建等级制度。
二、近代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19世纪60——90年代的三、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19世纪末戊戌变法。
作用:。
2、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3、1868年的日本明治维新:内容:“”,加强中央集权;允许,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提倡“”,努力发展教育。
作用: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国家。
4、罗斯福新政:中心措施是,使美国渡过了危机,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是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四、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1、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
内容: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允许,大力发展。
它是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作出的最主要探索。
影响: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进一步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2、1954年至1964年期间,改革。
影响:改革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最终失败。
1985年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3、以匈牙利为代表的东欧国家的改革:初期取得一定成效,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但后来又引起国内经济形式恶化,进而带来政治危机,最终导致。
4、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要点梳理】【总结启示】(1)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改革(制定方针政策)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主题探究一、古今中外的改革一、主要改革及类型(性质)
6.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封 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7.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将斗争矛头指向 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这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 次思想解放运动,它猛烈地冲击了封建专制主义 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促使人民的觉醒,为马克 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 条件。 8.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的正确思想路线。 9.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 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古今中外的改革:
(4)罗斯福新政 ①有利于建立诚信机制的措施是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誉。 ②防止生产过剩的措施是制定“公平竞争法规” ;缩减农业 产量。 ③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的措施是以工代赈,筹划大规模 公共工程的兴建。 ④新政中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是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以调 整工业。 ⑤“新”的表现(特征):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5)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改革开放) ①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 开放的决策。②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城 市改革: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④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⑤改革的特点: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 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改革的启示:
(1)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要勇于创新, 大胆改革。 (2)改革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3)要善于吸取世界先进文化成果,借鉴不同社会制度 的优势和长处,取长补短,自我完善 (4)改革要关注民生,让人民分享到改革红利。 (5)改革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我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社会生 产力。 (6)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中国将始终不渝地坚持走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中外改革类------专题一、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封建性质的改革)1、中国古代史(1)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时间: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内容: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促进农业发展);奖励军功(受到贵族反对);承认土地私有(得到新兴地主阶级拥护);推行县制(影响最深远);统一度量衡。
(2)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间:494年。
内容:迁都洛阳;实行一系列汉化的措施: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意义: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2、世界古代史(1)查理.马特改革:法兰克有一个宫相叫查理.马特,8世纪,他改变了以往将土地无偿分给贵族的做法,把土地有条件的分给贵族。
在这种分封的基础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2)大化改新:是646年发生在日本的一场改革,学习中国隋唐制度,使日本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
3、典型题例分析:(1)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排练历史剧《商鞅变法》,请帮他们找出剧本中的错误()A、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B、秦国人纷纷放弃耕田织布,经营小商品买卖C、一名士兵由于战功显赫,被封官赐爵,赏给土地房宅D、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制(2)下列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叙述,错误的是()A、改变了当时社会性质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促进了民族的融合D、顺应了历史的潮流(3)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中,贵族中的第一等级是()A、公爵B、侯爵C、伯爵D、子爵(4)日本大化改新是仿效什么制度进行的()A、中国秦汉制度B、中国隋唐制度C、西欧封建制度D、美洲封建制度(5)下列改革中改变社会性质的是()①商鞅变法②孝文帝改革③查理.马特改革④大化改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二、近代历史上的改革1、中国近代史戊戌变法:1898年,性质是资产阶级改革,结果失败,但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世界近代史上的改革(1)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①时间: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②人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③核心内容:废除农奴制④实质: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⑤性质: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⑥影响:俄国废除了农奴制,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沙皇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2)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①时间:1868年②人物:明治天皇③目的:变法图强,富国强兵。
④性质: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⑤主要内容:政治上: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即废除原有的藩制,设立府县;天皇拥有无限的权力,下设太政官辅佐天皇;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经济上: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聘请外国专家,向国外派遣留学生;改变原有的封建土地制度,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实行地税改革,全国统一征收地税。
在军事上: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称“皇军”;同时还建立了警察制度,以维护治安。
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影响最深远)⑥影响:经过改革,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同时也走上了一条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
(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全面侵华战争等。
)3、典型题例分析:(1)从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戊戌变法运动影响最深远的是()A.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而传播 B.推动了民主共和国思想的形成、发展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D.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2)在中国近代的发展历程,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变法维新②自强求富③民主科学④三民主义A.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②①④③D.④①②③(3)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资本主义经济B.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C.解放农奴提供自由劳动力D.维护沙皇专制统治(4)以下改革既顺应了历史发展方向又没有改变社会性质的是()A.日本明治维新B.俄国农奴制改革C.罗斯福新政D.戈尔巴乔夫改革三、现代历史上的改革1、中国现代史(1)中国改革开放: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在农村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对外建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种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典型题例①下列流行语中,出现于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是()A.解放、土改、三大改造B.总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C.上山下乡、红卫兵、造反有理D.希望工程、炒股、个体户②下表反映了我国人均居住条件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三大改造的完成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D.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③2012年是改革开放34周年,为了纪念改革开放,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历史、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究。
回顾历史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49年的“中国新生”和1978年的“伟大转折”,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
(开国大典,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成就“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你知道“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是谁吗?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提出一国两制,发表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展望未来请你结合实际,谈一谈在新的历史时期,你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努力成才)2、世界现代史(1)1921年,苏俄政府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这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2)美国罗斯福新政:①背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②前提: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
③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④内容: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贬值美元,刺激出口。
恢复工业,强化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调整农业,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维护农业生产;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扩大消费需求;进行社会救济,稳定社会秩序。
⑤核心:《全国工业复兴法》。
⑥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而改革。
⑦作用: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度过了危机。
(3)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模式。
,但从总体上讲,却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4)匈牙利改革:①领导人:卡达尔。
②时间:1968年。
③意义:改革使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国家政局也长期保持稳定。
(5)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
②内容:着手进行全面改革,提出了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战略”。
改革最初全部集中在经济领域,但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经济发展每况愈下,市场出现了极为严重的供不应求状况。
政治领域: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导致苏联思想界极端混乱。
主张由“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
苏共的领导地位和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被弱化了,但却没能及时建立起一个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的领导机构。
典型题例1、美国最终以民主方式渡过经济危机的主要客观原因是( )A.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B.坚持放任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C.依靠较完善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D.罗斯福成功运用了国家干预政策2、“新经济政策”与“新政”的相似点是( )①都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②中心都是调整工业③国家都以法令和政策干预经济④都通过税收政策解决余粮问题A.①③B.③④C.②③D.②④3、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文中“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指( )A.美国政府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B.美国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C.美国政府仍然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美国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研析]罗斯福所说的“旧民主秩序”是指保持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这个前提,“新应用”则是指国家干预经济。
[答案]D[点评]本题是对学生历史史料处理能力的考查。
4、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A.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独立自主B.社会主义应不断进行改革C.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D.社会主义必须保守发展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的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
……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总统的首次就职演说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请回答:(1)材料一发表在何时?当时美国面临什么状况?(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2)材料一提到的“恐惧”指什么?材料二中的“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指什么?(3)罗斯福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在新政中有何体现?(4)新政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1)1933年。
当时美国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
(2)“恐惧”指经济危机所带来的政治危机。
广大人民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要求和法西斯分子建立极端独裁统治的企图。
(3)把维护资本主义作为实施新政的前提,在此前提下改变胡佛政府的传统政策,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策。
(4)没有。
新政仅仅是一种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此也就不可能解决导致经济危机爆发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
6、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图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以来最杰出的改革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各题:①图一的改革家最先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政策名称是什么?答:新经济政策②图二人物推行新政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其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生,对此应如何理解?答: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危机的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