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年度策略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7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全文分为几个文档,可在店铺中按标题找到)第七章深化开放合作第一节扩大开放和交流合作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新能源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发挥多双边合作机制、高层对话机制作用,支持国内外企业、科研院所、行业机构开展研发设计、贸易投资、基础设施、技术标准、人才培训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促进形成开放、透明、包容的新能源汽车国际化市场环境,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第二节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引导企业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推动产业合作由生产制造环节向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等全链条延伸。
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资金,建立国际化消费信贷体系。
支持企业建立国际营销服务网络,在重点市场共建海外仓储和售后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
健全法律咨询、检测认证、人才培训等服务保障体系,引导企业规范海外经营行为,提升合规管理水平。
第八章保障措施第一节深化行业管理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有序发展。
完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有效承接财政补贴政策,研究建立与碳交易市场衔接机制。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夯实地方主体责任,遏制盲目上马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项目等乱象。
推动完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管理相关法规,建立健全僵尸企业退出机制,加强企业准入条件保持情况监督检查,促进优胜劣汰。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第二节健全政策法规体系落实新能源汽车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优化分类交通管理及金融服务等措施。
推动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科学布局、加快建设,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
破除地方保护,建立统一开放公平市场体系。
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对公共服务、共享出行等领域车辆运营的支持力度,给予新能源汽车停车、充电等优惠政策。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调整解读
空间。 2)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由征求意见稿的
25%降至20%左右(与路线图2.0一致),发展目标趋 稳,不再激进的追求规模,更追求“质”的突破。若 按照路线图2.0预期的2025年汽车产销规模达3200万 辆,届时新能源汽车年产销将达640万辆。对于2035年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规划》与路线图2.0基本一 致。
4)对智能网联汽车的销量不再设置具体目标,而 2025年的商业化落地目标一致。目前行业对智能网联 汽车尚无统一明确的定义,提出销量目标确实意义不 大。《规划》还提出,要鼓励推动新能源汽车与信息 通信融合发展、发展一体化智慧出行服务等。
32
2021年 第 1-2 期 / 微信号 auto1950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化应用
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 C-V2X终端新车 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
应用
装备率达50%
深度融合
总体看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坚持纯电驱动的 战略不动摇,且发展目标趋稳,即2025年新能源汽车 销量占比下调5个百分点至20%。
对比一些欧洲国家,如挪威提出到2025年新车销 售100%电动化,英国计划2030年电动乘用车销量占比 要达到50%以上……《规划》制定的目标颇为保守, 但这是基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引导 性目标。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为4.7%, 2020年或将提升至5%,未来5年要提升至20%的占比, 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每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必须达到30%以 上,难度可想而知。国家、地方层面通过加大投资和 补贴力度正向拉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必不可少。
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
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为加快本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根据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等,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发展目标统筹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统筹推广应用与设施配套,统筹生产发展与回收利用,统筹政府支持与企业投入,到2025年:(一)产业规模国内领先。
本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500亿元,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35%以上。
(二)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
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燃料电池、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新型电子电气架构等网联化与智能化核心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形成完整供应链。
(三)绿色交通能源体系加速实现。
个人新增购置车辆中纯电动汽车占比超过50%。
公交汽车、巡游出租车、党政机关公务车辆、中心城区载货汽车、邮政用车全面使用新能源汽车,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环卫车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80%,网约出租车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50%,重型载货车辆、工程车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明显提升。
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总量突破1万辆。
(四)网联化智能化应用能力明显提升。
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实现规模化生产,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智能交通系统相关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
(五)基础设施配套持续优化。
充换电技术水平大幅提升,设施布局持续优化,智能化、信息化运营体系基本建成。
充换电设施规模、运营质量和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建成并投入使用各类加氢站超过70座,实现重点应用区域全覆盖。
(六)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新能源汽车应用、加氢及充换电相关标准和监管体系基本成熟。
智能汽车测试、示范应用、商业运营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二、重点工作(一)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持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1.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解读
第6页 共14页
三、战略任务
1、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深化“三纵三横”研发布局,坚持整车和零部件并重,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升动力电池、 新一代车用电机等关键部件的产业基础能力,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并行发展
纯电动汽车
插电式混合动力 (含增程式)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
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 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 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
第14页 共14页
Thanks!
第15页 共14页
成就
问题
重要性
目的
第3页 共14页
二、总体部署
1、总体思路
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 汽车强国
汽车强国
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五大任务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深化开放合作
五大保障措施 深化行业管理改革、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组织协同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35年)》-解读
第1页 共14页
目录
一 编制背景 二 总体部署 三 战略任务 四 保障措施 五 总结
第2页 共14页
一、编制背景
国务院办公厅于11月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从网联化智能化发 展方向、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以及公共领域电动化等主要维度为未来15年行业发展指引方向
专栏2
车用操作系统生态建设行动
专栏3
建设动力电池高效循环利用体系
专栏4
智慧城市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行动
专栏5
建设智能基础设施服务平台
第12页 共14页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细分市场分析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细分市场分析一、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1、保有量情况据统计,2020年全球保有量达到1023万辆,同增43%,2016-2020年CAGR高达50%。
随着全球碳减排行动的逐步推进,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和保有量有望进一步扩张。
2、销量情况据统计,2021H1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65万辆,同增168%,高增速主要系同期受疫情影响基数较低,2020年全年销量为324万辆,即使受疫情影响也有43%的增速。
3、市场分布情况欧洲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迅速提升。
受疫情影响,欧洲30国2020年实现乘用车注册量1187.8万辆,同比下降24.7%,但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39.5万辆,同比增长142%,渗透率从2019年的3.57%提升至14.00%,占据当年全球42.1%的市场份额。
欧洲和中国是目前全球主要的两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2021年1-6月,欧洲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预估约102万辆,同比增长184%,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至16%。
预计2021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220万辆以上,同比增速58%。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规模情况1、市场规模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8以后受到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
2019年新能源汽车实现产量124.2万辆,这是自2009年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来出现的首次年度下降。
目前,为了缓解疫情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影响,我国推迟补贴政策至2021年,行业发展正逐渐恢复中。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36.6万辆,产量较2019年有所回升。
销量方面,通过多年来对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的培育,各个环节逐步成熟,丰富和多元化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使用环境也在逐步优化和改进,在这些措施之下,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
据统计,2014-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7.5万辆上升至136.7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随着Java技术的日新月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以电动汽车为主体,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油电混合车、燃料电池汽车、可再生能源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其他车型为补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日益受到重视。
首先,继续完善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政策,丰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建立更加完善的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
从供给侧上,加快新能源汽车各领域研发投入,着力研发新能源汽车新技术、新组件,降低新能源汽车产品成本。
加大政府中心、政府驱动型技术支持和产业布局规划,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其次,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质量监管,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的检测力度,确保汽车质量提高。
进一步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护航体系和技术标准,并完善质量监管规范,确保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
第三,改善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施,进一步完善公共充电设施建设和推广应用,建立国家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网;促进电动汽车共享市场的健康发展,丰富消费者的出行方式。
此外,发挥行业协会等平台的作用,增强行业内各方面的技术攻关协作,加强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激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活力。
同时,进一步提高国家节能减排意识和节能文化,倡导以新能源汽车为主要出行工具,以此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节约精神。
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将继续发展并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城市的主要出行工具,将给人们带来更多便利。
总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必将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主动性发展,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最终推动“绿色发展”的全面推进。
以“三化”为新机遇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解析
以“三化”为新机遇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解析摘要:随着世界范围节能减排诉求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发展,我国同样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以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预期未来五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保持38%的大幅增长。
在此背景之下,将逐步推动汽车行业价值链重构以及未来转型汽车厂商、造车新势力以及生态化车企间的竞合发展。
而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将有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三大最重要趋势。
我国新能源汽车主机厂以及产业链上企业应牢牢抓住这一契机,依靠先进入者优势以及庞大的国内市场,在国际化的竞争环境中取得更大成就。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1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迎来发展新机遇随着全球变暖以及极端天气等问题的加剧,世界范围内对于能源与排放问题愈发重视。
在这个背景下,对于汽车产业各国也纷纷指定政策各国能源政策的愈发收紧,全球各国也纷纷制定节能减排具体要求表以及“去内燃机”时间表。
特别是各个欧洲发达国家,预期均将在2030左右实现汽车完全电动化。
而我国在新能源汽车规划和支持方面同样紧跟世界步伐,甚至在某些方面走在前列。
在2020年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简称规划)公布,对未来15年新能源汽车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其中,规划将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确定为20%,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低到12.0千瓦时/百公里,与意见稿中提出的25%渗透率目标有着更加实际化的调整。
除此之外,充换电重要性显著提升,基于充电财政优惠,加快动力电池回收立法。
在新能源汽车更加市场化的未来,强调龙头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依靠市场优胜劣汰,这对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既是挑战也是推动。
回看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210万辆,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120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57%。
然而按我国乘用车市场年销量2500万台的规模计算,如今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场渗透率仅为5%,为达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0%的目标,未来五年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需要保证年均38%的增长率,有着非常显著的增长空间。
年度汽车行业总结(3篇)
第1篇随着2023年的落幕,我国汽车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在这一年里,汽车行业在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以下是对2023年度汽车行业的总结。
一、政策引导助力行业发展2023年,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逐步退坡,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另一方面,鼓励汽车消费,扩大汽车市场规模。
此外,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水平。
二、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市场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亮点。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842.6万辆和830.4万辆,同比增长34.5%和36.7%,市场占有率达到30.8%。
其中,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均创历史新高。
预计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940万辆。
三、汽车出口市场取得突破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累计达到476.2万辆,同比增长59.8%。
预计全年汽车出口将超过500万辆,首次成为全球年度最大汽车出口国。
这一成绩得益于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市场的需求。
四、汽车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为应对市场竞争,汽车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
2023年,我国汽车企业研发投入达到3200亿元,同比增长10%。
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成为研发重点。
五、汽车产业链优化升级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我国汽车产业链逐步优化升级。
一方面,汽车零部件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汽车后市场服务、二手车交易等环节得到加强。
六、汽车行业存在问题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汽车行业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后,企业盈利能力面临挑战;汽车市场供需矛盾依然存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等。
总之,2023年汽车行业在政策引导、市场拓展、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新的一年里,汽车行业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应对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
以下是2024年汽车行业的发展展望:1. 新能源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市场份额不断提高。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PEST分析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PEST分析一、新能源汽车行业定义及分类高速增长的汽车工业与汽车保有量使能源与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对能源安全、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的紧迫形势,节能减排已成为汽车产业的首要任务,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也成为汽车工业的战略方向和重要战略举措。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典型代表,电动汽车是指由车载储能元件提供能源,用电动机驱动车辆行驶的汽车。
电动汽车主要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
二、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历程自从1998年丰田混动车Pruis上市重启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各国政府纷纷制定新能源发展计划和配套政策,全球汽车电气化方向明确。
2008年,特斯拉Roadster量产按下全球电动汽车发展加速键,引爆全球电动汽车潮流,各大传统车企迅速切入。
2017年,超过十款新车型密集发布。
海外新能源汽车2017年以来放量趋势明确,在特斯拉Model3投产规划明确的引领下,各大海外车企电动车新车型推出的速度超出预期,奔驰、宝马、保时捷等都有新车型推出,同时加紧对电动汽车智能化的配套深度,加大新车型布局力度。
三、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环境分析我国是汽车生产消费大国,但同时也带来了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能源消耗急剧增长以及环境日渐恶化。
可以预见,这样的高污染、高消耗的发展模式必将遭到淘汰。
而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的实施,以及新产品、新技术的不断成熟,新能源汽车革命悄然兴起。
2015年,我国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纲领将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列为未来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在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加剧、国家政策的大力驱动以及人们环保意识增强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也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因此采用PEST分析方法,来分析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环境,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策略
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策略报告综述新能源车底部拐点已过,快速进入上行通道疫情拖累新能源车市场上半年的表现,下半年在补贴向好、爆款车型等因素的带动下销量大幅增长。
7-11 月中国同比+69%,欧洲主要8 国合计同比+139%。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欧洲和美国共实现销量约171 万辆,新能源车渗透率合计约 4.7%,较2019 年提升了 1.3 个pct,新能源车加速渗透。
我们预计2020 年中国、欧洲和美国新能源车销量将达到270 万辆,同比+27%。
2021 年将成全球新能源车市场增长元年,销量同比+57%根据我们的预测,2021 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将达到434 万辆,同比+57%。
增长的动能主要来自:1)国内,私人需求爆发,2020 年私人购买新能源乘用车比例提升16 个pct至71%。
2021 年,2020 年热销车型如Model3、汉和宏光mini热度有望延续,同时新款车型特斯拉ModelY、大众ID系列和比亚迪DM-i版秦/宋Plus等有望进一步提供优质供给。
2)欧洲:碳排放政策要求2021 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约170 万辆。
同时,欧洲主流整车厂如大众、宝马等加快布局,并制定了较高的目标销量。
3)美国:拜登上台,新能源车政策向好,补贴有望全额恢复。
而特斯拉Fremont和Austin工厂将贡献增量产能,保障2021 年销售增长。
对各环节的影响:量价齐升过去国内新能源汽车分为两个阶段,2014-2016 年是LFP拉动时代,2017-2019 年是三元拉动时代,其背后的主要推动力是以补贴为主的政策驱动。
从量上看,负极&电解液稳增,正极&隔膜结构切换,从价上看,所有类型的动力电池价格均处于下行通道,负极&隔膜价格处于持续下降通道,正极&电解液价格呈现周期性。
未来需求变化有两点,之一:从中国拉动需求变为中国、欧洲、美国三大地区共同拉动,因此参与全球化供应的企业将受益;之二:从三元高增变为LFP和三元并行高增,因此两条线上的企业均将受益。
国内新能源车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国内新能源车行业发展概况分析一、营销信息系统的内涵与作用每个公司都必须为营销经理组织和输送持续的信息流。
营销信息系统(MlS)由人员、设备和程序构成。
营销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收集、分类、分析、评估和分发,为决策者提供所需的及时和精确的信息。
营销信息系统是从了解市场需求情况、接受顾客订货开始,直到产品交付顾客使用,为顾客提供各种服务为止的整个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有关的市场信息搜集和处理的过程。
企业营销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它的基本任务是搜集顾客对产品质量、性能方面的要求,分析市场潜力和竞争对手情况,及时地、准确地提供信息,用于企业营销决策。
这些信息应能满足以下要求。
(I)目的性。
在营销活动产出大于投入的前提下,为营销决策及时提供相关联的必要的信息,尽量减少杂乱无关的信息。
(2)及时性。
在激烈的竞争中,信息传递的速度越快就越有价值。
频率也要适宜,低频率的报告会使管理者难以应付急剧变化的环境,而频率过高又会使管理者面临着处理数不清的大量数据。
(3)准确性。
要求信息来源可靠,收集整理信息的方法科学,信息能反映客观实际情况。
(4)系统性。
营销信息系统是若干具有特定内容的同质信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形成的有序集合。
在时间上具有纵向的连续性,是一种连续作业的系统;在空间上具有最大的广泛性,内容全面、完整。
(5)广泛性。
营销信息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市场活动,是营销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传递的社会信息,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
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市场营销活动的范围由地方市场扩展为全国性、国际性市场,信息的搜集更是空前广泛。
营销信息系统是企业进行营销决策和编制计划的基础,也是监督、调控企业营销活动的依据。
一个四通八达的营销信息网络,可把各地区、各行业的营销组织连接成多结构、多层次的统一的大市场。
因此, 营销信息系统关系到企业营销的顺利开展乃至有效的社会营销系统的形成。
一个理想的市场营销信息系统应能解决以下问题:(1)它能向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从事其工作所必需的一切信息。
汽车行业年度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又到了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刻。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汽车行业在政策扶持、市场需求和科技进步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汽车行业进行年度总结,以期为我国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二、政策环境1.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汽车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例如,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汽车下乡政策、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等,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 产业政策逐步完善为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我国政府不断完善产业政策体系。
例如,加强汽车产业规划,推动产业布局优化;强化汽车产品安全、环保标准,提高产品质量;鼓励汽车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三、市场表现1. 汽车产销量保持稳定增长过去一年,我国汽车产销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据统计,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752.2万辆和2808.1万辆,同比增长3.1%和1.6%。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43.2万辆和139.6万辆,同比增长109.1%和105.3%。
2.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各大汽车企业纷纷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升产品品质,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同时,跨界竞争加剧,互联网企业、科技公司等纷纷进入汽车领域,为行业带来新的活力。
四、技术创新1. 新能源汽车技术取得突破过去一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取得显著突破。
在电池、电机、电控等领域,我国企业已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例如,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在电池技术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2.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不断进步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过去一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取得较大进展。
在自动驾驶、车联网、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方面,我国企业不断取得突破。
五、企业动态1. 跨界合作不断涌现过去一年,汽车企业跨界合作现象日益普遍。
例如,华为与比亚迪合作开发智能网联汽车,百度与吉利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技术等。
汽车行业年终工作总结报告5篇
汽车行业年终工作总结报告5篇第1篇示例:汽车行业年终工作总结报告一、总体概况2021年,汽车行业经历了诸多挑战与变革,受到疫情影响,市场需求波动较大,但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汽车市场逐渐复苏。
在这一年中,我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不断调整与拓展中实现了业绩增长。
二、市场分析2021年,随着全球疫情的逐渐得到缓解,汽车市场需求逐渐回暖。
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突出,政策扶持力度明显增加,市场占比逐步提升。
而传统燃油汽车市场虽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仍然保持了一定的销量,尤其是高端品牌车型表现较为稳健。
三、公司业务总结在这一年中,我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积极应对挑战,加大技术研发与创新力度,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品牌影响力。
通过市场营销活动、产品升级与服务提升等方式,成功拓展了新的销售渠道,提高了用户满意度,实现了销售额的增长。
四、员工队伍总结员工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他们的辛勤工作和付出是公司持续发展的保障。
在这一年中,我们公司注重员工培训与激励,建立了激励机制与培训体系,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升了工作效率。
通过员工团队的努力与合作,实现了公司业绩的突破。
五、未来展望2022年,汽车行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与机遇,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
我公司将继续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优化服务体系,拓展销售渠道,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与品牌形象。
我们相信,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与团结合作,我们能够实现更大的成功和突破,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2021年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我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挑战与改进空间。
2022年,我们将继续以客户为中心,持续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强化团队协作,实现更好的发展和成绩。
愿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第2篇示例:汽车行业年终工作总结报告随着2021年的结束,汽车行业也迎来了一个新的节点,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我们不仅要总结成绩,更要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年的工作做好准备。
汽车销售年度总结及展望(3篇)
第1篇一、年度总结2021年,我国汽车行业在经历了年初的疫情冲击后,逐渐回暖,市场需求逐步恢复。
作为我国汽车销售行业的一份子,我司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以下是本年度销售工作的总结:1. 销售业绩稳步提升。
在2021年,我司累计销售汽车XX万辆,同比增长XX%,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XX%。
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司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以及对产品品质和服务的持续提升。
2. 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通过积极参加各类汽车展会、举办品牌活动、加强与媒体合作等方式,我司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同时,我司还加大了对经销商网络的拓展和建设,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购车体验。
3. 销售团队建设取得成效。
在2021年,我司对销售团队进行了全面培训,提升了销售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同时,我司还通过绩效考核、激励政策等手段,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销售业绩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4. 市场营销策略不断优化。
我司针对不同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制定了一系列精准的营销策略,如开展线上线下联动活动、推出优惠政策等,有效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二、展望面对2022年的市场环境,我司将继续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紧紧围绕以下方面开展工作:1. 持续提升产品品质。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环保、节能的需求。
2. 加强品牌建设。
通过举办各类活动、提升售后服务质量等手段,进一步提升我司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3. 优化销售团队。
继续加强销售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4. 拓展销售渠道。
在保持传统销售渠道的同时,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模式,拓展销售网络,提高市场覆盖率。
5. 深化市场营销。
针对不同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制定更加精准的营销策略,提升市场竞争力。
总之,2022年,我司将继续努力,为实现全年销售目标而努力奋斗。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浅析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浅析【摘要】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政府支持政策、技术创新与转化、市场营销策略、产业链完善等因素将对其未来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了政府支持政策、技术创新与转化、市场营销策略、产业链完善等四个方面的发展对策。
最后展望未来,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广阔,需要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努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普及和应用。
【关键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发展对策、政府支持、技术创新、市场营销、产业链、发展前景、评价、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的领域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新能源汽车作为清洁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特点,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追捧。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制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财政补贴政策,建设了一大批充电桩基础设施,以及推动了企业之间的技术创新和合作。
这些政策措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推动者和领军者。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技术研发、产业链完善、市场拓展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不断加速向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活力。
随着科技和产业的不断进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望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分析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对政府支持政策、技术创新与转化、市场营销策略和产业链完善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出可行的发展对策,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实现我国低碳环保发展的重要抓手,为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我国“十三五”经济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此,我国从2021年到2035年制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旨在不断推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改善空气质量、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加强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
首先,要从技术开发层面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从政府投入角度,要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加大投入力度以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能力。
要完善相关技术规范,为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提供必要法规支持。
此外,还要加强与企业对接,建立技术交流平台和技术融合合作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升级。
其次,要加大营商环境建设力度,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优质服务。
要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兴办和发展,为投融资可行性提供具体法律依据支持。
还要贯彻市场竞争原则,改革完善各项产业政策法规,科学、合理和激励有效地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
此外,要提高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技术水平,加快集成产业链升级,推动智能生产加快发展。
要使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持续优化汽车生产生态系统,提升汽车产品质量水平。
还要加强人才培养和职业技术培训,建立统一的新能源汽车专业技术招聘标准,以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发展速度提升的需求。
最后,要优化新能源汽车营销销售服务体系,提高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用车服务品质,建立新能源汽车全程维护体系,确保新能源汽车的稳定发展。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注重汽车产业发展的社会责任和生态责任,深化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社会影响评估,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去设定适当的规范措施,保证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以上就是我们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基本思路。
未来,我们将依托科技创新、加强营商环境建设、提高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技术水平、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用车服务品质等措施,不断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现低碳环保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4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全文分为几个文档,可在店铺中按标题找到)第四章构建新型产业生态第一节支持生态主导型企业发展鼓励新能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企业跨界协同,围绕多元化生产与多样化应用需求,通过开放合作和利益共享,打造涵盖解决方案、研发生产、使用保障、运营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生态主导型企业。
在产业基础好、创新要素集聚的地区,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培育若干上下游协同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第二节促进关键系统创新应用加快车用操作系统开发应用。
以整车企业需求为牵引,发挥龙头企业、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作用,坚持软硬协同攻关,集中开发车用操作系统。
围绕车用操作系统,构建整车、关键零部件、基础数据与软件等领域市场主体深度合作的开发与应用生态。
通过产品快速迭代,扩大用户规模,加快车用操作系统产业化应用。
推动动力电池全价值链发展。
鼓励企业提高锂、镍、钴、铂等关键资源保障能力。
建立健全动力电池模块化标准体系,加快突破关键制造装备,提高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
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资源化的循环利用体系,鼓励共建共用回收渠道。
建立健全动力电池运输仓储、维修保养、安全检验、退役退出、回收利用等环节管理制度,加强全生命周期监管。
第三节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推进智能化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的深度应用。
加快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仿真、管理、控制等核心工业软件开发和集成,开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应用示范。
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协同管理系统推广应用,支持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示范平台建设,提升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智能化水平。
第四节强化质量安全保障推进质量品牌建设。
开展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引导企业加强设计、制造、测试验证等全过程可靠性技术开发应用,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健全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和追溯机制。
新能源汽车营销策略与市场推广模式研究
新能源汽车营销策略与市场推广模式研究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新能源汽车趋势愈发明显,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
然而,新能源汽车在市场推广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价格、续航里程、充电设施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探讨新能源汽车营销策略与市场推广模式,以期为新能源汽车行业营销者提供一些思考与参考。
一、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速度很快。
2021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交付量为 82.1 万辆,同比增长 240.5%。
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超过 80%。
此外,政府出台的新能源汽车政策也对市场做出了积极贡献。
例如,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充电设施建设、使用免费停车位等政策的推出,都促进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二、新能源汽车营销策略1.品牌定位品牌定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营销策略。
新能源汽车品牌应选择切合消费者行为、喜好和需求的定位。
首先,应以环保、低碳、高效为品牌核心,重在传播品牌价值观。
其次,应突出新能源汽车低能耗、节能环保、智能化等特点,在品牌中注重品质、知名度和殊荣。
最后,定位分布和营销战略,匹配不同用户需要。
2.目标市场新能源汽车目标市场是年轻化,追求绿色、低碳生活的消费者。
在而今社会,年轻群体已成为主流市场,且这一群体具备更高的敏感度和需求感。
针对这一目标,可以通过网络推广、社交媒体营销、内容营销、活动策划等多种方式吸引年轻消费者。
3.产品设计产品设计是一种体验,如何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提高产品价值,强化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认识和接受度至关重要。
不仅要注重设计美观与品质,还要考虑车内外理性空间布局、乘坐舒适度、车辆操控感、智能化配置等方面。
此外,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大电池容量、快速充电、长续航里程等特点也是消费者关注的重要点。
三、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模式1.奖励政策营销政府出台的补贴政策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促销重要推动因素,这种引导消费者购车的策略直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市场份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年度策略导语汽车行业从传统机械硬件定义汽车跨越至软件(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定义汽车的百年变局,电动化起着极其重要的转承作用。
目前新能源汽车处于电动化 3.0 时代,智能汽车 1.0 时代,行业生态重塑孕育较大投资机会。
1、产业变迁:革旧迎新,生态重塑时至今日,新能源汽车经历了高速增长-减速换挡-格局重塑不同时段,目前处于行业变迁的关键时段。
汽车行业从传统机械硬件定义汽车跨越至软件(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定义汽车的百年变局,电动化起着极其重要的转承作用。
目前新能源汽车处于电动化3.0 时代,智能汽车1.0 时代,行业生态重塑孕育较大投资机会。
1.1、新能源汽车行业二级市场表现强劲截止11 月19 日,2020 年电气设备行业指数涨幅为62.1%,在全市场29 个行业中处于第二位,大幅领先沪深300 指数17.1%的涨幅。
2020 年板块表现抢眼。
电气设备行业中的新能源汽车板块的各细分行业的指数,除燃料电池表现差强人意之外,其它指数表现相对较好,各细分行业(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充电桩)指数表现大幅领先于沪深300 走势。
中游动力锂电池创新驱动带来溢价,具有显著的超额收益。
以2015 年为起始点,新能源汽车步入快速发展通道,国内产业链持续加大资本开支,实现了“质”的飞跃,造就了一批各细分领域的全球巨头。
在二级市场中,各细分指数中燃料电池具有较强β属性其涨幅居中,锂电池与充电桩指数涨幅显著高于其他指数,具有明显的超额收益,其原因是锂电池产业链的创新驱动及资源优势持续贯穿于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带来的估值溢价。
在2017~2019 年度,各新能源汽车指数跑输沪深300,其主要原因是:1)资本开支加大导致阶段性产能供过于求,产品(锂、钴、电解液、正极等)价格下行,企业营收、盈利受限,戴维斯双杀;2)补贴政策波动较大,无序竞争层出不穷。
而2020 年新能源汽车指数大幅跑赢沪深300 指数,核心原因为行业复苏叠加中长期增长带来的估值溢价。
展望未来,新能源汽车将迎来中长期α投资机会。
从产业周期及投资属性分析,展望未来我们判断,燃料电池行业仍会表现较强的beta 投资机会,而基于锂电池为核心部件的电动车产业链有望走出成长性的投资机会,其相关的头部企业将会是二级市场重点投资领域,这仍将是我们跟踪与研究的重中之重。
1.2、产业变迁,生态重塑,价值链转移“新四化”快速推进,ZG市场成为全球争夺的制高点。
汽车行业变局已然开启,从燃油车时代向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已成为定数。
根据德勤分析,全球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将高速推进,尤其是ZG 将承担中坚力量,在2025 与2030 年ZG在智能网联汽车保有量分别为2.31、2.99 亿辆,电动汽车保有量分别为2050、7370 万辆,自动驾驶汽车的保有量分别为240、3310 万辆,远高于同期美国与欧洲数据。
产业链的价值转移,重视前段研发设计与后端软件溢价。
随着智能网联不断推进车企的数字化转型,汽车产业链的价值重心正加速由传统的生产制造向价值链的两端转移。
根据德勤分析,预计到2025 年,汽车后市场占全价值链55%,而传统生产制造环节价值降低。
同时,前端设计研发领域的智能科技、电池技术占比将提升。
这也在相当程度上解释了为何包括特斯拉、小鹏、蔚来、理想、威马等在内的造车新势力受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的重要原因。
1.3、革旧迎新,开启电动化3.0 时代汽车行业逐渐从机械制造逐渐变迁至软件定义汽车(Software Defined Vehicles, SDV)时代:决定未来汽车的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软件技术,而不再是汽车的马力大小,是否真皮沙发座椅,机械性能好坏。
在传统汽车的硬件(机械设备)之上,以高精度地图和定位、环境感知、规划决策、车辆行动控制等技术为核心,重构汽车的智能操作系统(Car OS)。
未来产业链盈利模式及商业模式也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在机械制造定义汽车时代,产业链的话语权主要掌握在主机厂手中。
在SDV 时代,具有互联网基因的造车新势力以及生态型企业的话语权权重将会越来越重,尤其是后者。
我们把现有汽车企业大致可分成四大类型,传统燃油车企、转型(比亚迪、北汽新能源、长城汽车、广汽等)车企、造车新势力(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威马等)、生态型企业(华为、特斯拉、苹果、谷歌)等,我们判断,生态型企业或许未来占据最为重要的话语权。
汽车软件越来越重要,行业发展趋势与软件息息相关,据麦肯锡分析未来90% 创新来自于软件。
收集的数据越来越多,OTA 更新,APP 化、数据安全,功能整合,将会逐步影响未来两到三代汽车的软件和电子电气构架。
网联化:三方软件集成,OTA 快速更新,数据处理,云。
电动化:整车能耗优化和续航里程计算。
自动驾驶:机器学习,操作系统,算力、通讯、可靠性需求提升。
充电设施:充换电相关软件服务。
Mobility:APP 化,汽车共享,自动驾驶出租车,个性化驾车服务。
电动化3.0 时代,爆款助推需求:汽车行业经过过去10 余年的导入期,目前行业已经进入到了百花齐放的 3.0 时代,全球主流车企从供给端释放出众多车型,爆款车型有望持续投放,例如特斯拉Model 3、大众的I.D.3/4,比亚迪“汉”,小鹏P7,蔚来ES8、EC6 等,以及A00 现象级产品上通五的Mini EV,给终端需求提供了多样化选择。
产业链协同效应明显,国内供应链龙头显著受益。
例如国产Model 3 基础版降价后仅24.99 万元,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1)规模化上量后能带来较大的经济性;2)零部件国产化为降本提供较大驱动力。
展望未来,国内供应链细分龙头已经步入世界电动车舞台的中央,将显著受益,有望走出一大批全球性核心供应商,即板块中的核心资产,这类企业将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最重要的投资标的。
2、大风已至:全球共振,势不可挡2.1、政策护航:欧洲碳排放趋严+双积分政策护航顶层设计,全球电动化大势已起。
全球主要国家设定了电动化目标,ZG在提出2025 年电动化率达到20%;德国提出2030 年电动化率100%;法国提出2040 年无使用化石燃料的汽车;英国提出2035 年电动化率达100%。
截止到2020 年前三季度,电动车渗透率仅约3%,较2019 年提升约1 个百分点,未来成长空间较大。
NEDC 切换到WLTP,要求趋严。
NEDC 测试时整车所在工作环境较为稳定,因此,一般情况下,NEDC 测试所得的的碳排放水平要明显低于实际碳排放水平。
而WLTP 测试设置了不同工况环境,测试数据要与真实工况更加接近。
根据ICCT 的样本数据,WLTP 相较于NEDC 测试结果高14%-25%,这将进一步推动车企加码新能源车。
ZG双积分政策托底,长期规划护航。
2019 年7 月9 日,工信部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简称双积分政策),核心在于:2021/2022/2023 年比例分别为14%/16%/18%,对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约束力相对较小。
但对于燃油积分压力增大,传统车的负积分需要通过新能源汽车积分进行平衡,此政策将会驱动传统车企转型布局电动车,供给端提升车型丰富度。
顶层设计护航新能源汽车产业,2025 年占比达20%。
2020 年11 月 2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到2025 年,要求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
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 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2020年1-10月新能源车销售90万辆,仅占同期国内汽车总销量1970万辆的4.6%,未来市场空间较大。
2.2、全球共振:优质供给驱动需求,良性循环从特斯拉引领全球掀起电动化浪潮,到传统车企巨头BBAW 布局各大新能源汽车平台,再到丰田、本田、日产、现代等巨头已强力加码电动车业务,目前处于海外快速拓展期,即为电动化3.0 时代,未来3~5 年海外需求是全球增长的重中之重。
而国内在较高补贴的驱动下,之前新能源汽车增速较高,但主要是B 端需求。
目前已经入少补贴时段,叠加造车新势力崛起,C 端自发需求将持续推进,从新势力销量上得到有力的验证。
需求与供给共振,形成良性循环。
2.2.1、供给端:海外车企强势布局,提速全球电动化供给端:车型日益丰富化将有力助推需求。
外资企业+合资企业+自主品牌+造车新势力多方角逐、强势加码,2020 年新能源车市场有效供给大幅增强,展望2021 年,规划车型非常丰富,大众、戴姆勒、特斯拉等优质供给确定性高。
海外车企巨头强势打造平台化战略:“平台化”概念目前已经广泛的应用在车企设计生产汽车的过程中。
汽车平台可以尽量使用相同生产线,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基于同一平台也可以提高新车型开发效率,缩短研发周期。
电动汽车平台是指从电动汽车的自身产品特点出发,构建的电动汽车设计方法、制造设备、生产工艺以及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及质量控制的一整套体系。
大众MEB、奔驰EVA、宝马FAAR/CLAR、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丰田E-TNGA 相继投放上市对行业利好催化。
例如,宝马计划在2023 年推出25 款新能源车型,其中超过50%为纯电动,并计划在 2 年内纯电动车型数据提升至 5 款,宝马旗下电动车生产主要集中在CLAR 与FAAR 平台。
长期规划,高举高打,巨头提速产业布局:欧美日韩等各国车企巨头在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其中,特斯拉坚持纯电动车方向,横向拓展到皮卡等领域,大众与宝马均衡发展纯电动与插电混动车,由于欧美地区的电池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其供应商主要来自于日韩企业。
2020 年全球主流车企电动车车型数量较2019 年增长明显,2021 年大众、戴姆勒、特斯拉等车企持续加码,提供更多丰富的优质车型。
例如,大众计划到25 年发售30 余款EV,集团年销量达200-300 万辆,电动车渗透率达20%以上。
宝马规划到2025 年集团电动车渗透率达15%-25%。
戴姆勒计划到2022 年前发布50 余款新能源车,其中10 款以上EV,并计划到2025 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达15%-25%。
强强联合,强化核心竞争力。
传统车企巨头为了强化各自的核心竞争力,采取强强联手合纵连横,实现优势互补。
例如,丰田与比亚迪成立合资公司、长城与宝马联合、大众在华强势布局、长安+华为+宁德时代强强联手等。
从供给端而言,这将提速全球电动化进程。
2019 年11 月,比亚迪与丰田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各持股50%,进行纯电动车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