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 论文 宋朝的财政收支及平衡问题探究
宋朝财政危机与地方行政关系研究基于人户逃移政策的执…

宋朝财政危机与地方行政关系研究一、引言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但在其后期却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
这一财政危机不仅对中央政府造成了巨大压力,同时也对地方行政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通过研究宋朝财政危机与人户逃移政策的执行,探讨其对地方行政关系的影响。
二、宋朝财政危机的背景宋朝财政危机主要起因于战争的频繁发生和开支的巨大增加。
南宋时期,由于北方辽金战争的连年发生,军费开支大幅增加,严重超出了朝廷财政的承受能力。
另外,由于宋朝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对地方赋税的征收也非常严格,导致地方人民负担过重,致使人户逃移现象加剧。
三、人户逃移政策的执行为了应对财政危机和人户逃移问题,宋朝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来解决。
首先,朝廷加强了对逃亡人口的抓捕和追讨,建立了严密的人口管理体系。
其次,朝廷实行了一系列减税和赋役缓减的政策,以减轻地方负担,鼓励人民留在原地。
另外,朝廷还通过设立一些地方政府机构来加强对地方行政的管理,以维护社会稳定和财政秩序。
四、财政危机对地方行政关系的影响财政危机对地方行政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无法得到保证,导致地方行政效能下降。
其次,财政危机使得地方政府面临巨大的压力,迫使其通过加强对地方商业和手工业的监管来增加财政收入,加剧了地方行政与民间经济的矛盾。
此外,财政危机还加剧了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导致地方政府为了争夺财政资源而互相对抗,使地方行政关系紧张。
五、人户逃移政策对地方行政关系的影响人户逃移政策的执行也对地方行政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人户逃移政策加大了地方政府人口管理和追捕逃亡人口的工作,使得地方政府的行政负担加重。
其次,人户逃移政策的执行导致了地方人口的流动性增加,使得地方行政管理更加复杂,难以掌控。
此外,人户逃移政策对地方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因为逃亡人口的减少使得地方经济活动受限,给地方行政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对宋朝财政危机与地方行政关系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财政危机对地方行政产生了深远影响,加剧了地方政府和民间经济的矛盾,增加了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
唐宋时期的经济制度与财政管理

唐宋时期的经济制度与财政管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唐宋时期被誉为是经济繁荣的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的经济制度和财政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本文将讨论唐宋时期的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管理的特点和影响。
一、经济制度与财政管理的背景唐宋时期经济制度与财政管理的发展离不开政治、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唐代统一了全国,加强了中央集权,实行了租庸调制度,建立了稳定的货币制度,促进了商业和农业的发展。
宋代则开创了财政管理的新篇章,实行了均输法,进行了重要的税制改革,推行了市场经济,使得经济更加繁荣。
二、经济制度的特点与影响1. 租庸调制度租庸调制度是唐代的一项重要经济制度,通过国家对土地的调控,实现对农业生产的促进。
这一制度既有利于维护中央政权的稳定,又有助于农业的发展。
农民按照一定比例缴纳税收,同时可获得政府提供的土地保护和农业技术支持。
这种制度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农产品产量,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 货币制度唐代建立了较为稳定的货币制度,推行了铜钱流通。
这一制度为商品交换提供了便利,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货币的使用也极大地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业的发展,加快了商品经济的形成。
同时,货币的存在也为财政管理提供了更便捷和有效的手段。
三、财政管理的特点与影响1. 均输法宋代实行了均输法,对全国土地进行调查,确立了合理的税收标准。
这一制度强调平等和公正,有效解决了过往财政管理中的不平等问题。
均输法对于提高财政收入和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税制改革宋代进行了重要的税制改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增加了财政收入。
例如,实行了粮食、盐税和酒税等新税种。
这些改革措施有利于提高经济的活力和社会的稳定,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和手工业者,推动了宋代商业的繁荣。
四、经济制度与财政管理的启示唐宋时期的经济制度和财政管理经验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启示。
首先,有效的经济制度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其次,合理的财政管理措施可以提高财政收入,保障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宋庆历的财政政策赋税与财政平衡的探索

宋庆历的财政政策赋税与财政平衡的探索在明朝的历史上,宋庆历是一位备受争议的皇帝。
他在位的时期面临着许多经济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财政方面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宋庆历采取了一系列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赋税和财政平衡的探索。
本文将对宋庆历的财政政策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效果和意义。
一、财政政策概述宋庆历在处理财政问题上,秉持着稳定国家财政的原则。
他认识到财政平衡的重要性,既不能过于依赖赋税,也不能过分压缩开支。
因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调整财政收支的关系,以实现财政平衡。
二、赋税政策的调整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宋庆历对赋税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
首先,他对赋税对象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调查,确保每个人的纳税义务公平合理。
其次,他减少了一些繁重的赋税项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此外,他还鼓励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增加了商业税的征收。
通过这些调整,宋庆历成功地提高了财政收入,缓解了财政压力。
三、财政平衡的探索除了调整赋税政策外,宋庆历还尝试着通过平衡财政收支来实现财政平衡。
他注重财政的规范管理,加强了财政预算的制定和执行。
他要求各级官员严格控制开支,避免挥霍和浪费,确保国家财政的稳定。
此外,他还加强了财政统计和监督,确保了财政数据的真实可靠。
通过这些探索,宋庆历改善了财政状况,使国家经济得到了稳定的发展。
四、财政政策的意义宋庆历的财政政策赋税与财政平衡的探索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该政策调整了赋税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福利。
其次,该政策增加了财政收入,改善了财政状况,为国家的其他事业提供了资金保障。
再次,该政策强调财政平衡,促使官员们更加规范地管理财政,避免财政浪费和腐败。
最后,该政策对后世的财政管理者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启示,对财政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宋庆历的财政政策赋税与财政平衡的探索,对明朝的财政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
他的政策调整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使得财政收支关系得到了较好的平衡。
宋朝的财政制度与经济发展

宋朝的财政制度与经济发展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宋朝的财政制度以及它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宋朝的财政制度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以税制为例,宋朝实行了由中央政府统一收取的赋税制度,国家财政主要收入来源包括田租、苛捐杂税等。
这个赋税制度对于宋朝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赋税对于农业生产的刺激。
宋朝赋税制度的基础是田租,即按照土地面积和地力等因素来确定的官方定价。
这种制度可以鼓励农民增加种植面积、改善土地质量,进而增加粮食生产的产出。
另外,宋朝还实行了苛捐杂税,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负担,但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机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减轻税负,如自愿缴纳进贡、兑换地方税等。
这些政策共同促进了农业的生产和发展,推动了粮食供应。
同时,赋税也有利于保障国家财政的稳定。
宋朝的税收制度可以让中央政府收入有一定的保障,从而保证了政策实施的稳定性。
相对于其他朝代,宋代税制的收入比较平稳,这也使得中央政府可以有更大的空间来加强对于经济的改革和刺激。
其次,宋朝的财政制度也有很多新的尝试。
这些新的尝试对于促进宋朝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货币制度的改革。
在宋朝早期,人民百姓主要使用的货币是布币和钱币。
这种货币制度的重要问题在于,货币的发行和流通并不稳定,导致了经济活动受到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宋朝的政府开始尝试使用银元作为货币,这种新型货币制度在当时被认为是很先进的。
银元比起传统的布币和钱币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流通性能,同时它也有利于促进贸易和商业的发展。
除了货币制度的改革,宋朝的政府还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在南宋时期,淮南六城、杭州、金陵、临安等地成为重要的商业城市,百姓和商人们在这些城市里进行了大量的商业活动。
同时,城市的士绅们也积极地支持城市文化的发展,推动城市艺术和文化作品的推出。
这些文化作品进一步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商业的发展。
宋朝财政危机与地方行政关系研究基于人户逃移政策的执…

宋朝财政危机与地方行政关系研究基于人户逃移政策的执…前言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被人们称为“中兴之世”。
然而,宋朝中期的财政危机和地方行政关系问题一直是历史学家关注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宋朝财政危机、地方行政关系以及人户逃移政策对这些问题的影响和作用。
宋朝财政危机财政危机是一个朝代必须直面的问题。
宋朝也不例外。
宋朝的财政危机主要是由于战争和军费开支导致的。
在宋朝时期,一些外族不断入侵中国。
为了保卫国家的领土,朝廷需要提供大量的军费。
加强军备支出防范外敌对宋朝的扰乱是不得不做的决策。
同时,为了扩大统治领土,朝廷还需要不断开发新的土地。
这也需要大量的资金。
宋朝财政危机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官员们不断加薪导致的。
官员们往往能够从自己的职位中获取不少的利益。
为了让更多的人来当官员,朝廷开始增加薪水,但这导致政府支出的剧增,无法得到有效的补充。
面对财政危机,宋朝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解决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措施就是增加税收。
朝廷增加了对土地、商业、个人等各方面的税收。
这一措施虽然点面广,但实际效果欠佳。
由于税收太重,民不聊生,导致了经济的萎缩。
此外,政府还采取了发行纸币等措施,但这些措施也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地方行政关系宋朝时期,地方政府的作用日益重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对统治的需要不断增加,地方政府的权力也不断扩大。
地方政府开始成为朝廷统治的一条重要途径。
地方官员负责监督地方经济和管理地方事务。
宋朝政府对地方行政体制的严格管控也加大了地方政府的作用。
朝廷开始派遣中央官员到地方调查治安和开展统治活动。
经济危机加剧了地方与中央之间的矛盾。
朝廷不得不调整地方行政关系,以解决既需要对地方政府采取一定的管理和监督机制的问题,又需要让地方政府有足够的自治和发展空间,以维护朝廷在地方的统治。
就地方自治区域划分来说,宋朝实行了。
宋朝的财政与税收制度

宋朝的财政与税收制度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而富饶的时期,其财政与税收制度为当时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财政管理机构、税收制度以及税收运作等方面,来探讨宋朝的财政与税收制度。
一、财政管理机构宋朝设立有专门的财政管理机构,以确保财政事务的有序进行。
公门司为宋朝最高财政机构,负责领导和协调全国范围内的财政工作。
其下设有各级财政机构,包括户部、度支提举司、三司、京课司等。
这些机构分工明确,完善了宋朝的财政管理体系。
二、税收制度1. 地税宋朝的地税主要包括田赋和户税。
田赋是以土地为基础的赋税制度,根据土地的肥瘠程度和所处地理位置来确定税额。
户税是指对个人征收的税,包括户主和家庭成员的人头税、房产税等。
地税的征收以农业为主,使得宋朝的农业生产保持了较高水平。
2. 水利税由于宋朝依靠灌溉农田进行农业生产,水利建设十分发达。
为了筹措水利建设所需资金,宋朝实行了水利税制度。
水利税主要通过对水闸、渠道、水利设施等征收一定比例的税收来实现。
3. 商品税宋朝的商品税以市舶司为主要征收机构,对外贸易活动进行税收征收。
在宋朝的贸易中,对外贸易税、税额按商业产品的类型和交易额来决定。
4. 城市税宋朝城市税包括住宅税、产业税以及对市场、商业等活动征收的税收。
这些税收是通过对城市居民的人头税、租税以及商业交易征收税收来实现的。
三、税收运作税收在宋朝的运作过程中,既注重提高征收效率,也注重保护农民的利益和稳定社会秩序。
为了提高税收征收的效率,宋朝建立了明确的税收征收规则和程序,加强了税收征收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税款的及时、准确征收。
同时,宋朝也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农民利益的措施,如减免农民税收、确保农民的基本生计等,以稳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在税收运作中,宋朝还重视对税收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
财政机构对税收资金进行统一管理,确保税款的使用和支出符合国家的财政需求和决策,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总结起来,宋朝的财政与税收制度对当时社会的繁荣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浅谈南宋初年宋金财政形势

北商贾。先是 ,刘豫置榷场通南北之货 。吕颐浩亦 以为便 ,乃 降 ; 大将韩 常也 欲率 所部五万人马 内附 。其主帅乌陵思谋竞 奏通 商贾” ,设立榷场 ,扩大 了南宋 的出 口贸易 ,对解决南 也不能稳定军心 。 宋财政危机起到一定 的缓解作用 。在 吕颐浩的一系列财政措施 然 而 ,南宋并 未能 将金 朝消灭 ,在宋 金 十几 年 的战争 影响下 ,到绍兴二年 ( 1 1 3 2 年) 底, “ 今张浚军三万 ,有全装 中 ,战火 自宋朝境 内不断蔓延 ,多数城镇变成废墟 ,南宋急 甲万副 ,刀枪 弓箭皆备 ;韩世 忠军四万 ;岳飞军二万三千 ;王 燮军一万三千 ,虽不如俊之军 ,亦皆精锐 ;刘光世军 四万 ,老 弱颇众 ,然选之亦可得其半 ;又神武 中军杨沂 中 ,后 军巨师 古 ,皆不下万人 ;而御前忠锐 ,如崔增 、姚端、张守忠等军亦 二万” ,南宋的财政措施初见成效 ,此后 ,赵鼎任相 ,继续执 行 吕颐浩 的财政政策 ,并 提出在江淮一线屯 田以解决军队粮食 的问题 ,以及恢复常平仓等一系列安 民措施 ,南宋初年 的财政 初见好转 ,军队的开支也得到保障。但是 ,政府在短短的几年 间获取 的巨额钱财 ,绝大部分 出自富商大贾手中,而富商大贾 也会将其转嫁到广大百姓身上 ,人 民的负担更加加重 ,百姓怨 声载 道 ,而同时吕颐浩等人 的财政措施也侵犯了许多官僚的利 益 ,难 以长久地维持下去。
2 0 1 5 年 第 2 2 期
青 年 时 代
・ 文 学研 究 ・
浅谈南 宋初年 宋金财政形势
窦 若 呖
兰州市第5 9 中学
摘
甘肃
兰州
7 3 0 0 6 0
要 :本 文以古文献和相 关研 究为基础 ,简要探 讨 南宋初年的宋金财政形势。 -
宋朝的货币制度与财政管理

宋朝的货币制度与财政管理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货币制度与财政管理具有独特的特点,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货币制度和财政管理两个方面对宋朝进行探讨。
一、货币制度1. 宋朝的货币种类宋朝使用的主要货币种类有黄金、白银、铜钱和纸币。
黄金和白银在交易中被广泛使用,被称为“重货”,用于大型贸易和高消费领域。
铜钱则是主要的流通货币,用于一般交易。
此外,宋朝还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以方便大规模贸易和财政支出。
2. 货币的制度与管理宋朝实行官府垄断的货币发行制度。
中央政府设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统一铸造、发行和管理货币。
这有助于确保货币稳定,并减少通货膨胀的风险。
同时,宋朝还设有严格的法律法规来保护货币的使用和流通。
二、财政管理1. 财政收入来源宋朝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赋税和公共财产。
赋税包括田赋、户赋和商税等,对农民和商业活动进行征税。
公共财产则包括官府的土地、寺庙的佛田和国家的资源等,这些财产的收益也被用于财政开支。
2. 财政管理制度宋朝的财政管理制度相对完善。
中央政府设有专门的财政机构,统一管理财政收入和支出。
同时,还制定了详细的财政条例和账务制度,用于监督和控制财政活动。
财政管理的重点是平衡收支,合理调配资金,以保障政府的正常运作和社会的稳定。
三、宋朝财政管理的特点1. 注重稳定与持续发展宋朝注重稳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货币的稳定和财政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官府垄断的货币制度和严格的财政管理,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和财政风险,为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 促进商业繁荣宋朝的货币制度和财政管理对商业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稳定的货币价值和合理的税收政策,使得商人和农民能够得到相对公正的待遇,从而提高了商业信任度和市场活力。
3. 推动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宋朝通过健全的财政管理制度,有效地提高了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效率,为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提供了保障。
这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国家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也为文化、教育和军事等领域的投资提供了必要资金。
中国经济史 论文 宋朝的财政收支及平衡问题探究

中国经济史论文宋朝的财政收支及平衡问题探究宋朝的财政收支及平衡问题探究陈寅格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朝可谓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一个时代。
而所谓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再分配活动及其形成的分配关系。
宋朝的财政问题,特别是其财政收支及平衡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关注、探究。
本文旨在对两宋的财政收支与其平衡问题进行初步的论述和探讨,大致从两宋财政的整体概貌、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收支平衡等四个方面进行阐释。
一、宋朝的财政概况宋朝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封建王朝之一,经济和赋税制度都较前朝有了很大的发展。
宋朝的军事力量虽弱小,但民间的财富却不亚于中国历史上任何盛世。
然至宋朝中后期,地方税制混乱,“古有剥削之法,本朝皆备”。
与此同时,地方财政却日益困窘,乃至成为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探讨宋朝的财政概况,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进行分析与思考。
一是财政机构。
两宋的财政机构包括中央计司(三司、户部) 及其它相关机构,如司农寺等,以及地方财政机构,如漕司与州军机构等。
二是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包括田赋、代役钱、人丁税、禁榷制度、工商税等、杂税、以及介于市场经营与赋税之间的科率与和买和籴等。
三是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包括军费、官吏禀给、皇室开支、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其它行政开支,如祭祀、工程、赈济等。
此外,还应包括与国家财政运作密切相关、并常常作为国家财政重要收入项目的货币制度的方面。
宋朝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其财政状况的变化过程,可将之简单归为以下几个阶段:1.立国之初与全盛时期纵观古代财政发展史,不难发现,宋代在财政管理制度上高度集权。
而从北宋初年开始,这种制度就奠定了其基础。
由于唐代、五代藩镇割据,宋代从立国之初便加强了中央集权——特别是财权。
表现有:财权集中于中央,中央财权集中于三司;宋朝皇帝亲自参与重要财政制度的制定并经常过问财计盈亏等。
而从这一时期的财政收支状况看,宋初至真宗时期,很少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仁宗、英宗时期,入不敷出的情况较多。
宋朝的财政与税收制度

宋朝的财政与税收制度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就宋朝的财政与税收制度进行探讨。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代,其财政与税收制度的稳定与完善为这一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一、财政制度宋朝的财政制度主要包括税收、财政管理和开支三个方面。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财政管理是财政收支的组织和调控,开支则是财政资金的具体运用。
1. 税收制度宋朝实行了一系列税收制度,主要包括田赋、商税、工商业税和杂税等。
其中,田赋是最主要的一项税收,对土地进行征收。
根据土地的质量和产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征收赋税。
商税是对商品流通环节征收的税收,主要包括关税和市易税。
工商业税则是对手工业和商业活动征收的税收,如瓷器、织锦等的生产和销售都需要纳税。
杂税则是对其他各种非特定税种征收的税收,如佃租、船税等。
2. 财政管理宋朝设立了专门的财政管理机构,如户部、度支部和钱监等。
户部负责征收和管理税收,度支部负责财政开支的安排和调控,钱监则主要负责发行和管理货币。
这些机构覆盖了财政管理的各个环节,确保了财政的顺利运作。
3. 财政开支宋朝的财政开支主要用于军事、官员工资、江南运河等公共设施的修建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
其中,军事开支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宋朝为了保护北方边疆,投入了大量的财力。
此外,宋朝还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修建了许多学校、书院和图书馆,推动了古代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二、税收制度宋朝的税收制度在稳定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维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田赋制度宋朝的田赋制度实行了三税法,即均税法、均输法和价税法。
均税法是按照土地的种类和地理位置分别征税,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农民的权益。
均输法是按照农田的产量和土地肥沃程度来征收赋税,以保证土地利用的公平性。
价税法则是按照土地的价格来确定赋税额度,更加灵活地调控税收。
2. 商税制度宋朝的商税制度比较繁杂,既有对商品流通环节的税收,也有对商人个人财产的税收。
其中,关税是征收在商品入关和出关时的税收,市易税是在市场进行买卖时征收的税收。
宋朝的税收与财政政策

宋朝的税收与财政政策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其税收与财政政策在当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宋朝的税收制度、财政政策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展开探讨。
一、宋朝的税收制度宋朝经历了北宋与南宋两个时期,其税收制度有所不同。
北宋时期,税收主要包括田赋、户赋、商业税和附加税等。
田赋是最重要的一项税收,按照土地的产量划定赋税标准,然后由农民按照一定比例缴纳。
户赋是基于人口负担的税种,以户为单位征收。
商业税则是对商人的商品交易进行征税,附加税则是对于一些特定商品或行业额外征收的税款。
南宋时期,税制相对北宋有所改革,主要税种为地税和门税。
地税是对土地征收的赋税,按照土地的质量、产量和种类等进行分类,然后对土地征收相应的地租。
门税则是对商业和手工业者经营活动征税的一种税种。
二、宋朝的财政政策税收对于一个国家的财政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宋朝也非常注重财政管理。
宋朝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严谨的财务管理、强调财政收支平衡及改善税制等方面。
首先,宋朝实行了严谨的财务管理。
严格的财务制度包括公廨制度、仓储制度、账务制度等,将国家财务收支的各项细节纳入监管范畴,确保国家财务的透明公正。
其次,宋朝注重财政收支的平衡。
通过调整税收制度,不断增加财政收入,并且合理控制开支,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这种平衡的财政政策为宋朝提供了强大的财政支撑,使其能够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不俗的成就。
最后,宋朝不断改善税制,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变化。
在税制改革方面,宋朝不断试行新的政策,以提高税收征收效率,同时减轻农民的负担。
例如,在北宋时期,先后实行了免粮法、免田法等,减轻了农民的税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南宋时期,继续进行税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三、税收与财政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宋朝的税收与财政政策在促进国家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税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合理的税收制度有助于提高财政收入。
从财税角度分析宋朝“富而不强”的原因及启示

圆园20年第6期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算得上是一个特别的朝代。
一方面,宋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的朝代之一,其商业繁荣,出现了交子这一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国内生产总值一度达到了世界的60%。
但另一方面,很多人都说他是“弱宋”,饱受外族欺压。
先是和辽国敌对,签订不平等的澶渊之盟。
又被金国赶到南方,只能苟延残喘,最终被元朝灭亡。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宋朝“富而不强”?本文将从财税角度给出答案。
一、宋朝为什么富“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的这首《望海潮》生动地描写了北宋时期杭州的富庶与美丽,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则形象地描写了北宋都城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
无论是诗还是画,都体现了宋朝的富裕。
宋朝如此富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宋朝实行开明的经济政策自春秋时期就已形成的“士农工商”严格等级制度,使得商人在封建社会的地位十分低下,从而抑制了商业的发展。
宋朝作为历史上首个鼓励经商的国家,商人的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
宋朝以前,坊市制要求将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严格分开,商人经商的时间、地点与规模都受着极大的限制,只能在特定的“市”进行交易。
唐朝后期,坊市制开始逐渐被打破,到了宋朝,政府实行开明的经济政策,进一步放松了对商品交易的限制,各种店铺随处可见,并出现了夜市。
《东京梦华录》里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充分体现了宋朝商业的繁华。
宋朝宽松开明的工商业政策,极大地鼓励和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也为国家带来了更多的财政收入。
(二)工商行业快速发展,带来大量的财政收入先秦以来,国家都是“食租衣税”,农业领域的财政收入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
到了宋朝,这种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造纸术的出现,使宋朝开始以纸币代替铜钱,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
北宋获取工商业收入的途径主要有专卖、坑冶和征收商税,其中专卖和商税收入占据主要地位,农业领域的赋税和工商业领域的收入成为国家财政两大并重的支柱。
宋代的社会经济状况分析

宋代的社会经济状况分析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之一。
在此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有了大幅度的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对宋代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一、宋代的政治和社会背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分为南宋和北宋两个时期。
南宋时期,建康(今日的南京)成为了首都。
这个时期的经济和文化较为繁荣,但是由于较多地面积被南方的农业经济占据,而北宋则因为其政治比南朝更加集中,对经济的掌控力度更大。
宋代时期,中国的政治局势较为稳定,没有太多的战乱和社会动荡。
这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二、宋代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宋代的经济以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为主。
由于宋代的天气较为温暖,有利于农业生产,所以农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这其中,以水稻为主要的经济作物,而茶叶、丝绸、棉花等作物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除此之外,宋代的手工业经济也比较发达。
主要手工业品种有铁器、钢器、陶瓷、漆器、金银器、佛像等。
其中,陶瓷是宋代经济中最有代表性的产业之一。
从唐代末期到宋代初期,中国瓷器已经步入了繁荣的阶段。
宋代的瓷器制作工艺先进,品种繁多,制作和装饰的精细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而铁器和钢器也在生产和贸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宋代的商业经济应该说,宋代是中国商业经济发展历史上的又一巅峰。
在这个时期,商业活动非常活跃,贸易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
商业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更在于其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文化融合。
其中,随着开封作为都城,商业经由发扬。
开封市场成为了各种商品的集散地,宋朝的税收和财政收入也随之增长。
同时,丝路的贸易也有所恢复。
四、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上分析了宋代的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以及商业经济的三个方面,并探讨了其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除此之外,宋代经济的发展还带来了许多其他的影响。
首先,因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财富产生了大幅度的积累,使得人们更加舒适、安逸,社会福利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宋朝的经济与财政税收货币与财政

宋朝的经济与财政税收货币与财政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其经济与财政税收制度起到了重要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本文将围绕宋朝的经济发展、财政税收制度和货币与财政进行论述。
一、宋朝的经济发展宋朝的经济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得到了迅速发展。
这一时期,宋朝统治者积极鼓励农业生产,提倡水利工程建设和粮食生产。
通过修筑水利、引导水流,使得农田能够得到有效的灌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同时,政府还实行轮作制度,合理规划农业生产,避免了土地的过度开垦和滥用。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农业生产大幅提高,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为宋朝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农业生产外,宋朝还注重经济多元化的发展。
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等都得到了积极的推动。
手工业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特别是纺织业、陶瓷业、造船业等行业兴盛。
商业在宋朝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市场经济日渐形成。
宋朝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商业发展的政策,鼓励商人之间的竞争和贸易活动。
与此同时,宋朝也发展了海上贸易,通过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了国内外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二、宋朝的财政税收制度为了维持国家财政的正常运转,宋朝实行了一套完备的财政税收制度。
首先,宋朝设置了政府财政部门,负责管理国家的财政收支,制定财政政策。
其次,宋朝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税收,包括田赋、商税、工商税等。
田赋是以农田为单位征收的税收,根据土地的质量和产量进行征收。
商税则是对商业活动征收的税收,根据商业活动的规模与地区进行征收。
此外,宋朝还实行了钱法制度,征收货币税收。
宋朝的财政税收制度相对完善,为国家的财政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税收的合理征收和财政部门的有效管理,保证了国家财政的平衡和良好的运转。
三、宋朝的货币与财政货币在宋朝的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宋朝使用的货币主要是铜钱和纸币。
铜钱是主要的流通货币,由政府铸造并发行。
铜钱的质量和数量都得到了精确的控制,保证了货币的稳定性和公信力。
此外,宋朝还发行了纸币,被广泛用于交易和支付。
宋代的繁荣经济与财政制度探究

宋代的繁荣经济与财政制度探究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财政制度繁荣的时期之一、在宋代,经济发展迅速,商品经济兴起,财政制度逐渐完善。
本文将从经济发展和财政制度两个方面来探究宋代的繁荣经济及财政制度。
宋代的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
农业是宋代经济的基础,水稻种植得到了大规模发展,种植技术也得到了重大改进,提高了产量。
农民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繁荣。
此外,手工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尤以织造业最为显著。
宋代的织造业以丝织为主,织造技术和工艺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发达的制造业之一、商业也在宋代蓬勃发展,商业和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壮大了市场经济。
宋代官方设立了很多市场和商业机构,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交换。
同时,宋代还发行了纸币,方便了交易和贸易。
宋代的财政制度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和完善。
宋代设立了很多财政机构,如户部、度支等,进行收支平衡的管理。
其中,度支部门主要负责军事经费的筹措和支配,为维护边疆稳定和扩大国土起到了重要作用。
户部则主要负责赋税、徭役和民间工商业税收的征收。
此外,宋代还设立了其他财政管理机构,如市易司、钱监等,旨在管理商业和货币流通。
这些财政机构的设立和管理,为国家提供了稳定的财政收入,保证了财政的平衡和稳定,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宋代还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法律制度,以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
例如,宋代推行了均输法,限制了土地的私有化程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此外,宋代还颁布了商法、市法等法律法规,规范了商业行为,保护了商人的利益,使商业得到繁荣发展。
宋代还注重对工商业的扶持,对于工商业者免征一定的税费,鼓励他们创业和投资,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宋代的经济繁荣和财政制度完善是相辅相成的。
经济的繁荣为财政提供了稳定的收入,财政的稳定又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宋代的繁荣经济与财政制度的发展,使中国在世界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和财政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宋朝的财政与税收制度财政的掌控与挑战

宋朝的财政与税收制度财政的掌控与挑战宋朝的财政与税收制度:财政的掌控与挑战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其财政与税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其国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探讨宋朝财政的掌控与挑战,从税收制度、财政管理以及财政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税收制度宋朝实行着相对复杂的税收制度,主要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主要包括田赋、户赋、身丁赋等,而间接税则包括商税、专利税等。
其中,田赋占据了主要地位,是宋朝最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
田赋根据田地的种植面积和丰收情况进行征收,尽量保证农民的生产能力不受过度压榨。
此外,商税也是宋朝的另一项重要税收,通过对商业交易征收一定比例的税费来强化财政实力。
二、财政管理宋朝财政管理相对完善,实行了专门的财政部门。
财政部门负责制定税收政策、征收和管理财政收入,并进行财政预算和支出的监督。
同时,财政部门还着力开发潜在的财政资源,如通过开发荒地、整顿铁坛等方式来增加财政收入。
此外,宋朝还制定了一系列的财政法规和制度,如《均输法》、《东京均输法》等,以确保财政的稳定和合理运行。
三、财政挑战然而,宋朝的财政体制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首先,田赋作为主要税收,对农民的压力较大,往往导致一些地方发生农民起义和税收抵抗。
其次,帝国的扩张使得军事开支不断增加,财政压力日益加大。
特别是南宋时期,面临金国的入侵,需要大量财政支出来维持战争,进一步加剧了财政困境。
另外,货币贬值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由于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等原因,宋朝的货币价值不断下降,对经济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财政挑战,宋朝采取了一些措施。
首先,加强了对官员的财务监管,防止贪污和浪费,提高财政收入的透明度。
其次,加大了对商业和手工业的扶持力度,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来源。
此外,还通过改革税制、减少赋税负担等方式来减轻农民的负担,提高社会的稳定性。
总之,宋朝的财政与税收制度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和合理性。
通过丰富多样的税收制度和相对完善的财政管理,宋朝保持了相对稳定的财政收入。
宋代的税收政策与财政

宋代的税收政策与财政在中国历史上,宋代是一个独特而重要的时期。
作为中国文明的黄金时代,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其中,税收政策与财政是维持宋朝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宋代的税收政策与财政,并分析其影响和特点。
一、税收制度宋代的税收制度相对于前代有一些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改革原有的均田制度,二是引入了以货币为主的赋税制度。
首先,宋代在土地税收方面,对原有的均田制度进行了改革。
均田制度是由唐朝时期建立的一种按地产面积征收税收的制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土地的不均衡分配和世袭等问题,均田制度逐渐出现了许多弊端。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宋代推行了新的土地税制,将土地按照其产量和品质进行分类,并依此征收税收。
这一改革使得税收征收更加合理,既能减轻富人的税负,也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其次,在货币税收方面,宋代引入了赋税制度。
赋税是以货币为主的税收制度,相比于以实物纳税的方式,赋税能够更加便捷地收取税款,并避免了实物交换带来的麻烦。
根据赋税制度,宋代政府将赋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直接向农民征收的赋税,包括户赋、税赋等;另一部分是通过地方政府收取的间接税,包括市赋、关税等。
这种赋税制度为宋代的财政收入提供了重要的来源,也为商业和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二、财政管理宋代的财政管理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宋代实行了分权制度,将财政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减轻中央政府的财政负担,还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地方资源。
同时,地方政府也对税收收入有一定的控制权,能够更好地进行财政规划和调节。
其次,宋代注重财政收支的平衡,努力避免财政赤字。
为了保持财政收支平衡,宋代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包括严厉打击贪污腐败行为、稳定物价、监督税收征收等。
这些措施保证了财政收入的稳定,使得宋代能够有足够的财力支持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发展。
三、税收政策的影响宋代的税收政策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朝会计制度的积弊(3篇)

第1篇一、引言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在会计制度方面,宋朝却存在诸多积弊,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经济发展,也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本文将从宋朝会计制度的背景、积弊表现、成因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宋朝会计制度的背景1. 经济繁荣:宋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部门蓬勃发展,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为会计制度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 政治稳定:宋朝统治者注重法制建设,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了一批有才能的官员,为会计制度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3. 会计制度的发展:宋朝会计制度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体系,包括会计账簿、审计、会计监督等方面。
三、宋朝会计制度的积弊表现1. 会计账簿混乱:宋朝会计账簿种类繁多,但缺乏统一规范,导致账簿混乱,难以真实反映财务状况。
2. 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会计制度发展不完善,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会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3. 会计监督不力:宋朝会计监督制度不健全,导致一些官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贪污腐败现象时有发生。
4. 会计法规缺失:宋朝会计法规不完善,缺乏对会计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导致会计行为随意性较大。
5. 会计核算方法落后:宋朝会计核算方法较为落后,主要依靠手工操作,工作效率低下,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宋朝会计制度积弊的成因1. 会计制度发展滞后:宋朝会计制度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发展,但缺乏创新,导致制度落后。
2. 会计人才匮乏:宋朝会计人才匮乏,一些会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3. 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宋朝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一些官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4. 会计法规缺失:宋朝会计法规不完善,缺乏对会计行为的规范和约束。
五、宋朝会计制度积弊的影响1. 影响财政收入:会计制度积弊导致财政收入难以真实反映,影响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2. 影响经济发展:会计制度积弊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混乱,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史论文宋朝的财政收支及平衡问题探究宋朝的财政收支及平衡问题探究陈寅格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朝可谓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一个时代。
而所谓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再分配活动及其形成的分配关系。
宋朝的财政问题,特别是其财政收支及平衡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关注、探究。
本文旨在对两宋的财政收支与其平衡问题进行初步的论述和探讨,大致从两宋财政的整体概貌、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收支平衡等四个方面进行阐释。
一、宋朝的财政概况宋朝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封建王朝之一,经济和赋税制度都较前朝有了很大的发展。
宋朝的军事力量虽弱小,但民间的财富却不亚于中国历史上任何盛世。
然至宋朝中后期,地方税制混乱,“古有剥削之法,本朝皆备”。
与此同时,地方财政却日益困窘,乃至成为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探讨宋朝的财政概况,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进行分析与思考。
一是财政机构。
两宋的财政机构包括中央计司(三司、户部) 及其它相关机构,如司农寺等,以及地方财政机构,如漕司与州军机构等。
二是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包括田赋、代役钱、人丁税、禁榷制度、工商税等、杂税、以及介于市场经营与赋税之间的科率与和买和籴等。
三是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包括军费、官吏禀给、皇室开支、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其它行政开支,如祭祀、工程、赈济等。
此外,还应包括与国家财政运作密切相关、并常常作为国家财政重要收入项目的货币制度的方面。
宋朝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其财政状况的变化过程,可将之简单归为以下几个阶段:1.立国之初与全盛时期纵观古代财政发展史,不难发现,宋代在财政管理制度上高度集权。
而从北宋初年开始,这种制度就奠定了其基础。
由于唐代、五代藩镇割据,宋代从立国之初便加强了中央集权——特别是财权。
表现有:财权集中于中央,中央财权集中于三司;宋朝皇帝亲自参与重要财政制度的制定并经常过问财计盈亏等。
而从这一时期的财政收支状况看,宋初至真宗时期,很少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仁宗、英宗时期,入不敷出的情况较多。
财政上由盈余到亏空的转变,本质原因在于支出的增加。
尽管此时期收入基本上也是持续增加的,但是支出增加的速度大大超过了收入。
而支出迅速增长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冗费,包括冗兵、冗官、祭祀以及皇室冗费等。
2.元丰改制与熙宁变法时期若何扭转财政危机是这一年间的重要议题。
对此,司马光持克服、改变冗费局面的观点,而王安石偏于以理财为核心的新法,其中包括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等增收法,以及保甲保马将兵法、市易法等节支法。
然而,王安石新法并没有达到其预期,财政收入的增加也十分有限。
在神宗的这一时期,军事行动较为频繁,尤其是主动出击的情况较多,而这最终导致削减军费计划的泡汤。
同期,财政制度上发生了较为重大的变化:三司被户部所取代,并且财政进一步集权化了。
3.北宋衰亡时期北宋朝廷内部的矛盾在这一时期趋于尖锐,最终被金军所迫。
毋庸置疑,其财政趋于混乱,加之统治阶级的腐败,爆发了财政危机。
政治斗争加以财政状况,使得被废除的新法重新得到推行,但其内容也有了巨大的改变,后成为了蔡京的理财新法,以继续推行熙丰时期的聚财敛财法、变更盐茶法、变更钱币法为主。
同时,在财赋分配上重中央、轻地方的思想趋于明显;归属朝廷、直接由皇帝本人支配的钱物都增加了。
然而,一定程度的横征暴敛现象也日益严重。
最终,由于统治集团彻底的腐败,北宋政权被推翻了。
4.南宋“中兴”时期仅就这一时期而言,南宋“中兴”时期的财政状况有所好转。
南宋在重新建立财政制度的阶段,采取了包括征调折帛钱和月桩钱、推行经界法等在内的各种措施,并且随之建立了一些新的体制,使得财政上出现了暂时性的调整,倾向于好转,但在收支上依然较为紧张,并且为危机的到来埋下了一定的隐患,比如地方财政举步维艰、赋税苛重等等。
5.南宋衰亡时期。
有的时候,历史真像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和议后,得到恢复的社会生产与高额赋税使得财资变得较为充盈,继而就迎来了开禧北伐,以及其失败后军事、财政的全线崩溃。
宋朝长期利用赋税等手段对人民进行搜刮的后果在这一期间充分暴露出来。
二、宋朝的财政收入宋朝的收入结构主要可划分为以下几项:田赋、禁榷收入、代役税、人丁税、工商税、官田收入等。
但本文重点在于对两宋的财政收支问题进行分析,因此,为了更直观、更清晰、更明确地对宋朝的财政收入进行简要的阐述,下文将以宋代不同阶段所采用的不同的财政收入情况为切入点,而非粗略地以宋朝的收入结构为框架进行分析。
北宋初年的财政收入情况。
对战败割据者财富的瓜分、农业生产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充实了北宋初年的财政收入。
但是,囿于支出增加的速度大大超过了收入,为了满足支费需求,宋政府利用了许多增加收入的方法。
一是唐末五代时期的重额赋税,基本被保留了下来。
同时,北宋推行了超越前代的禁榷条法,扩大了禁榷所获得的收入。
例如,下图中所展示的三类禁榷收入(单位:万贯)。
从中不难看出,禁榷收入的大幅度增加,平衡了当时已经初显严重性的冗官、冗兵问题。
三是在赋税方面,有“寅吃卯粮”的嫌疑。
熙丰年间的财政收入情况。
为了扭转财政上的被动局面,王安石新法的实施,在财政上增加了收入。
一是每年散敛青苗钱所得息钱。
例如,所得的息钱在熙宁六年时约为292万。
二是免役宽剩钱,这是给财政带来的各项增收中最大的一项。
例如,熙宁九年的宽剩额为3926865贯硕匹两。
三是市易钱和免行钱,每年不过百万缗。
四是田赋增收,但这并没有实际的增加。
其它一些在之前提到的方法不是难以用数字表示、就是并未实际施行。
新法失败后,为了维持财计平衡,新的收入手段主要有以下几项:出卖度牒(熙宁初至八年九月,共出卖89000,折计钱11570000贯);增铸钱币;设场买卖蜀茶;进行禁榷;增加官盐销售数量等。
北宋末年的财政收入情况。
北宋末年由蔡京掌管财权。
在此阶段,财政收入主要依靠以下途径:一是继续推行熙丰新法。
蔡京展开了市易活动,新推行了方田均税法。
这种收入方法虽然进一步剥削了贫下百姓,但对田赋收入的增加是有限的,只在局部地区和有限时间段内有所增加。
二是包括禁榷法、盐钞法在内的盐茶新法。
在这期间,“一县岁额有三五万缗”,甚至在政和五、六两年,京师盐课收入达到四千万贯,这是有宋以来岁课最高数字。
三是钱币法。
钱币法初行时,对财政产生了许多好处。
例如,崇宁三年,通过铸钱的一变可得330万贯助户部财计。
然而私铸难禁、物价上涨,后果使得国家的财赋收支受到了负面影响。
南宋“中兴”时期的财政收入情况。
这一阶段财政的核心问题是筹集资金,以满足战争所需要。
因而出现了征调折帛钱和月桩钱(据载,月桩钱每年征额约为400万缗)、征调经制钱和总制钱(征额各年间变化较大,大致每年合计约2000万缗)、推行经界法(增加了田赋收入)、搜刮川蜀财务等情况。
加上其他临时应急性财政措施、加强财政管理,最终基本使财政收入满足了军需供给。
南宋末年财政收入情况。
到了这一时期,财政情况、特别是财政收入情况已濒临崩溃的局面。
例如,东南地区地方财计在熙丰时代后已经陷入困窘,到中兴时期难于维持,而前期的“寅吃卯粮”的严重弊端在此期得到了彻底展现。
预借问题广泛流行并且十分猖獗,财政收入出现了严重问题。
同时,禁榷收入难以复加,又给财政收入情况雪上加霜,最终导致了整体南宋财政的崩溃。
三、宋朝的财政支出总体说来,两宋的财政支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军费支出、官俸支出、岁币支出、农田水利支出、皇室支出以及其他的一些支出。
1.军费支出早在宋朝财政的全盛阶段,冗费的局面就已经逐渐形成了。
而冗兵是冗费问题的第一要素。
有资料表明,在无战争时,军费支出约占全部财政支出的50%;而战争来临时,军费支出甚至能够达到70%及以上。
在整个宋朝的历史中,不难发现,冗兵的存在与连续的百姓暴乱、边境忧患是分不开的,宋朝也因此成为军费最多而兵力最弱的一个朝代。
由于宋朝的兵力大多集中在京师并且由国家来支付,这进一步加重了军费开支的负担。
仅在宋朝前期,常备军人数迅速增长的情况的数据可在下图中得到直观的反映(单位:万人)。
面对如此庞大的兵员数量,加上部队驻扎的区域的经济发展往往不及江浙地区,无疑致使军费开支十分巨大。
而熙丰时期的大量战争,进一步加大了在军费上的开支。
例如,在西部战争中,仅元丰5年上半年,宋廷即支拨了合计七百万贯两的财赋。
此外,由于边境并不平静,朝廷每年仍以数十万贯石匹两的财赋作为军备。
到了蔡京掌权的时期,扩大了对夏、辽的战争,无疑又一次大大增加了军事开支。
到了南宋的开禧北伐时期,庞大的军费开支给宋朝的财政支出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例如,为筹集军费,宋廷增发了楮币,而战争停止后,过多的楮币发行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2.官俸支出两宋年间,官吏数目十分庞大、并且支出浩繁。
巨额的官俸支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官员人数众多。
例如,宝元年间官吏达13445人,宣和年间官吏更达30000余人,而到了庆元年间,已达到40000人。
二是官员兼俸多。
三是官员品级繁杂。
四是官员俸禄数额多、名目杂。
这些都造成了巨大的官俸支出。
冗官也是冗费中非常突出的一个方面,早在太宗统治时期就已存在,真宗时期成为一患,到徽宗时则达到高峰——选人、小使臣以上的官吏就已接近了五万人。
同时,此时期实行的兼职兼俸制度,以及多滥赏横赐,使得俸禄制度趋于混乱。
两宋用于官吏开支的综合性记载较少。
但是,从一些对于部分开支的记载中,我们就能够管中窥豹。
例如,据载,北宋中期全宋官吏俸钱一项,岁共支出277万余贯。
而官员俸钱之外的支给,其总数换算成钱后还不会少于俸钱数。
到南宋时期,官员俸禄明显减少。
3.岁币支出宋朝和邻国的战争大多是以失败告终。
甚至在有些时候,即使宋朝处于优势地位,但由于统治者的昏庸,往往也会赔款求和。
例如公元1004年的“澶渊之盟”中协定,宋朝每年向辽国贡岁币银10万两,绢24万匹;公元1042年增加至岁币20万两,绢30万匹。
仅就数量来看,岁币在全宋岁出中只占几十分之一。
但是这也是宋朝政权无能的表现,并且由于年年都有岁币问题,因而还是占宋朝财政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4.农田水利与治河支出两宋政权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治河问题十分重视。
主要表现在:一是治理黄河。
例如,宋仁天圣五年,为治理黄河,发丁夫38000人、卒21000人。
二是水利事业,如修浚蔡河、疏浚五丈河、疏导汴河等。
三是漕运事业。
由于每年运往京师的粮食、金帛等成倍地增长,宋朝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来维护漕运河道的畅通。
例如,运河上漕运船只曾达到6000艘,并且全部费用由官府来供给。
虽然在总体开支中比例较小,农田水利支出对宋朝财政支出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
比如,宋仁天圣五年的黄河治理,共计费缗钱5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