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陷落和人性的呼唤--评康拉德《黑暗的心》

合集下载

文明与蛮荒的交锋:《黑暗的心》中的象征主义

文明与蛮荒的交锋:《黑暗的心》中的象征主义
传 统上 ,国 内外 学者 将 约 瑟 夫 ・ 康拉德 ( J o s e p h 蛇 ”般 的 刚果 河 蛰伏 在 黑 暗 的 丛 林 中 ,马 洛 身 处 的下 游 C o n r a d , 1 8 5 7 — 1 9 2 4 ) 的小 说 分 为 三 大 类 :海 洋 小 说 、 丛 象 征着 欧洲 的文 明 之光 , 而 上游 的非 洲 腹 地则 象 征 着 荒
榜 为文 明先 进 以及 们 地 球 上惟 一 一 块 尚 未开 化 的 地 方传 播 基 督 教 ,要 让 文 对 当地 黑 人 的惨 无 人 道 的奴 役 和 虐待 。作者 借 此 批判 了 明之光 穿透 那 片包裹 了全体 人 民的 黑暗 ” 。他 振振 有 词
林小 说 和 政 治 小说 。学 界 趋 向 于认 为 海 洋 小说 是 康 拉德 蛮 和原 始 。
的海 外 历 险 和猎 奇 故 事 ;丛 林 小说 是 他 以东方 马 来 群 岛
《黑 暗 的 心 》 作 于 1 8 9 9年 , 是 康 拉 德 ( J o s e p h
和非 洲 丛 林为 背景 的 异 国传 奇 ,体 现 了康拉 德 对 殖 民主 C o ra n d )在 1 8 9 0 年 刚 果之 行 的基础 上 写成 的 。 l 9世纪 下 义和 帝 国 主 义 的强 烈批 判 意 识 ;而 政 治 小 说 则是 他 的政 半 叶 ,英 国、法 国、 葡 萄 牙 、荷 兰 、德 国等 国 的势 力在 治保 守主 义 思想 的反 映 ,包 含 了作 者 对 政 治激 进 主 义 和 非 洲 盘 根错 节 ,掀 起 瓜 分 非 洲 的狂 潮 ,局 面几 乎 陷 入 战 抽 象 空洞 的政 治 理 想 的 嘲笑 。『 1 1 《 黑暗的心》 ( H e a r t o f 争 的边 缘 。 比利时 国王 利 奥波 德 二世 ( K i n g L e o p o l d I I )

《黑暗的心》赏析

《黑暗的心》赏析

《黑暗的心》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先驱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亦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小说。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人类文明以及人性这一主题作了深刻的揭示及思考。

作为二十世纪最深刻有力的小说之一,《黑暗的心》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神秘主义、存在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元素于一身,吸引了诸多中外学者从各个角度及层面的解读、分析,电影界“教父”科波拉导演甚至将该书改编成了经典电影《现代启示录》。

本文旨在聚焦该作品中的“寻觅”主题,通过解读小说中不同人物各怀目的的寻觅活动,揭示人类对于真理的寻觅活动的游戏本质,从而再次思考“人性及人类文明”这一文学作品中亘古不变的主题。

象征主义探析约瑟夫·康拉德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作家。

由于受到当时英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其作品有意营造一种“孤独流浪者”的情怀,着力塑造“为了生存必须诚实和勇敢”的人物,重新审视和考量人们自我价值观,同时在小说中渗透自己的流浪追寻意识。

人们为了生存不得去“追寻”,为了某种诉求不得不去“追寻”,本身蕴含着一种浓郁的感情色彩,是促使人类文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生老病死、对现存状况不满等诸如此类话题,都可以包含在“追寻”话题中。

小说《黑暗的心》中,多处都有“追寻”这个主题的体现。

约瑟夫·康拉德热衷于“流浪与追寻”这个话题的描写,也许与自己早年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政治危机时期。

政治的动乱引起了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危机也在所难免。

工业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人们带来幸福的同时,也引起社会伦理道德的变化。

同时,作者的创作源泉还深受法国和英国文化的影响,其作品随处出现的法语或德语,就略知一二了。

如作品《吉姆爷》中的人物法国中尉见人就说法语,还有斯坦恩也时不时说上几句德语。

纵观作者的作品,他在有意营造的孤独流浪意识中,刻画出一种勇敢而又诚信的人物。

在对人性自我价值进行反思的同时,也在不停地追寻理想,并把此理念渗透到作品中去。

康拉德《黑暗的心脏》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康拉德《黑暗的心脏》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康拉德《黑暗的心脏》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康拉德《黑暗的心脏》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黑暗的心脏》外国文学作品简析英国小说家康拉德(18571924)的代表作之一。

外国评论家对黑暗的心叙事技巧的评价

外国评论家对黑暗的心叙事技巧的评价

外国评论家对黑暗的心叙事技巧的评价《黑暗的心》是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于1902年发表的一部中篇小说。

故事讲述了船员马洛到达刚果河流域进行贸易,在这个野蛮的非洲大陆,他遇到了一个矢志将“文明进步”带到非洲的理想主义者库尔茨,在野蛮与文明的较量中,后来却堕落成贪婪的殖民者的经过。

这部小说虽然是部中篇小说,但却比一般的长篇小说更为复杂。

《黑暗的心》的语言充满矛盾性、模糊性。

如:“文明也可能是野蛮的,它既是--种有价值的成就,值得人类小心地呵护,同时它也是一种伪善的借口”,“一个出卖自己灵魂的人至少有灵魂可以出卖,并可能由此超越平庸”,“道德是一个骗局。

如果没有它,人类也会成为虚假的人类”。

类似这样的语言成为康拉德小说中语言叙述风格。

此外,在小说的标题上,“黑暗”具体指遥远的黑非洲还是非洲殖民地黑暗的统治亦或者当时陷入黑暗的伦敦、人性的黑暗、库尔茨的堕落等,库尔茨的模糊叙述体现在他临终时惊叫“太可怕了!太可怕了!”这让我们联系起现代人生存之“可怕”;又或者是库尔茨对其堕落灵魂的忏悔,对其欲望与怨恨的挣扎,对人类本性阴暗面的谴责,诸如此类的语言,像无数的谜团,层层贯穿文章始终。

文明与蛮荒的交锋:《黑暗的心》中的象征主义

文明与蛮荒的交锋:《黑暗的心》中的象征主义
的过程 也是 他探 索 自己 “ 内心深处 ”和 “ 世界 源头 ”的一
国王利 奥波 德 二世 ( Ki n g L e o p o l d I I ) 卷入 了争夺 刚 果河 流 黑绒线 以及库 尔兹 ( K u r z ) 的油 画都具有 丰 富的象征 意义 , 域 地 区 的竞 争 。1 8 7 6年 ,利 奥波 德 二 世 在 布鲁 塞 尔 召 开
汤婷婷பைடு நூலகம்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 黑暗的心》 中刚果河、黑绒线以及库尔兹的油画等事物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象征体系。康拉德运用象 征 主 义的 手法 ,通过 描绘 非洲原 始 荒蛮 与欧 洲工 业文 明的交锋 ,展 现 了在 原始 背 景下 现代 文 明的衰 朽 。在缺 乏 文 明监 督 的 蛮荒 之地 , 自 诩 为 受教 化 的欧 洲殖 民者 打着 传播 文 明的 幌子 ,实 则赤 裸裸 地 掠夺 非洲 财 富 ,血 腥 统治 非 洲土著 。 小说对殖 民主义者 的残暴行 径进 行 了深刻 的批判 ,揭 示 了殖 民主义 者黑 暗 的灵魂 。 关 键 词 :康 拉 德 ; 《 黑暗 的心》; 象 征主义
传 统 上, 国 内外 学 者 将 约 瑟 夫 ・ 康拉德 ( J o s e p h 这些 象征物 形成 了一 个完 整的 象征体 系 。小说 在 “ 文 明社 C o n r a d . 1 8 5 7 — 1 9 2 4 )的 小说 分为 三大 类 :海洋 小 说 、丛 林 会 ”和 “ 非洲丛 林 ”这两 个语境 中来 回转 换 ,通过 黑与 白、 小 说和政 治小 说 。学界趋 向于认 为海 洋小 说是康 拉德 的海 光 明与黑 暗、理 想与 现实 的强 烈对 比与反 差 ,描写 了欧洲
化’ ’【 l 7 ] 。

浅析《黑暗的心》的寻觅主题

浅析《黑暗的心》的寻觅主题

浅析《黑暗的心》的寻觅主题作品简介《黑暗的心》是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于1899年所著的小说,秉承了现实主义的笔调,讲述了一个英国船长在非洲河流的探险故事。

虽然是一部小说,但是作者在这个故事里探讨了人性、文明、贪婪等多个主题,展现了人类的普遍性因素,使该作品成为20世纪的文学经典之一。

主题分析人性在小说中,康拉德描绘了人性中的弱点和缺陷。

主角马洛,一个英国船长,去到非洲寻找被称为“象牙之光”的商人库尔茨。

但当他到达当地后,发现自己身陷危险,而且周围处处弥漫着邪恶的气息。

他看到过去的政治和人道主义精神已经丧失殆尽,被贪婪、懦弱和无情的利益所取代。

小说中,描写了库尔茨堕落成未受过教育的野蛮人,甚至杀了当地原住民;同时,其他许多角色也展现出了贪婪、虚伪、懦弱、不负责任的人性弱点。

文明康拉德在小说中通过描写非洲荒野与欧洲文明世界的比较来反映文明和野蛮主义的冲突。

小说中,欧洲人认为自己的文明使他们高人一等,而当他们接触到黑暗大陆时,他们却发现自己的文明跟本没有什么意义。

他们遇到的黑人没有文化、没有宗教,他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邪恶和丑陋的。

作者在小说中追问,文明和野蛮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在今天仍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贪婪小说中,许多角色的权利和利益驱动他们极度的贪婪。

他们甚至为了得到更多的财富而不择手段,而这种贪婪也在社会阶层上展示出来。

白人船长为了获得“象牙之光”的利润,不惜牺牲当地的黑人;而当地的黑人原住民也会互相残杀,以争夺资源。

小说中论述的贪婪主题,在现实世界中依然深受人们的关注。

结论《黑暗的心》在描写人性弱点、文明、贪婪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冷静地展示了人性中的黑暗面,展现了人性中的无限可能性。

康拉德通过小说揭示了社会和文明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许多深刻的问题,引起了读者的反思。

这部小说在20世纪中大受好评,同时也受到了众多评论家和评价人的高度赞誉。

小说强调了文明不能仅仅是事物的表面,需要深入到一切事物的背后,才能真正了解人性中的本质问题。

评约瑟夫·康拉德《黑暗的心灵》

评约瑟夫·康拉德《黑暗的心灵》

评约瑟夫康拉德《黑暗的心灵》
陈敬玺
【期刊名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17)003
【摘要】生活与创作跨越十九、二十两个世纪的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实现了从最杰出的维多利小说家到最出色的现代派小说家的过渡.这位历经坎坷的"边缘人"一生创作颇丰,作品向有航海、丛林、政治的三分说,而其首部重要作品即是发表于1899年的小说《黑暗的心灵》.本文通过对原著的细读,结合殖民与后殖民批评有关思想,对小说做了细读实证式的分析,并对小说的主题内涵、叙述语气、象征意象和题目蕴含做了考察探索,印证了小说其实是一部"记录荒谬与野蛮的愤怒的文献"的结论.
【总页数】4页(P108-111)
【作者】陈敬玺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06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1.06
【相关文献】
1.约瑟夫·康拉德小说的创伤叙事与幽暗意识——以《黑暗的心》和《进步前哨》为例 [J], 张茂君
2.约瑟夫·康拉德小说的创伤叙事与幽暗意识--以《黑暗的心》和《进步前哨》为例
[J], 张茂君
3.穿越《黑暗中心》的约瑟夫·康拉德──论《黑暗中心》的叙述技巧 [J], 王丽亚
4.约瑟夫·康拉德作品的后殖民主义解读——以《黑暗之心》和《吉姆爷》为例 [J], 孙欣;康海波;汤雪楠
5.约瑟夫·康拉德作品的后殖民主义解读——以《黑暗之心》和《吉姆爷》为例 [J], 孙欣;康海波;汤雪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暗的心》中康拉德的社会生态意识解读

《黑暗的心》中康拉德的社会生态意识解读

《黑暗的心》中康拉德的社会生态意识解读作者:林金娣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2014年第11期摘要:《黑暗的心》是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是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本文通过解读《黑暗的心》中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殖民者之间的关系、男女之间的关系、白人殖民者与黑人土著之间的关系、黑人土著内部的关系,及对叙述者马洛的描写来探讨康拉德的社会生态意识。

关键词:《黑暗的心》;人际关系;社会生态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1—0149—02《黑暗的心》是约瑟夫·康拉德的一部中篇小说,讲述了船员马洛在刚果河运送象牙的故事。

这部丛林小说探索了人性潜在的、固有的阴暗面,涉及了殖民主义、种族主义、野蛮、文明等多个主题。

小说一出版就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学的经典作品。

本文通过解读《黑暗的心》中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殖民者之间的关系、男女之间的关系、白人殖民者与黑人土著之间的关系、黑人土著内部的关系,及对叙述者马洛的描写来探讨康拉德的社会生态意识。

一、殖民者之间的关系在《黑暗的心》中,白人殖民者因为他们身上强烈的虚荣感、占有欲、权势欲等而无法共存,他们之间钩心斗角、冷漠残酷。

“我们的船隆隆前进,停下,抛下几个士兵;然后继续前进,抛下几个海关人员,让他们到那看上去已被上帝抛弃的荒野中……我听说,有些人已经淹死在那片白浪中了。

不过他们淹死不淹死似乎无关紧要,他们被扔在那里就算完事,我们仍然继续前进。

”可以看出,白人殖民者对同类会不会被淹死毫不关心,何其冷漠。

另外,他们之间互相钩心斗角,“依靠彼此愚蠢地在背后进行攻击和搞阴谋诡计来消磨时间,在整个站上到处都可以嗅到阴谋活动的气味”。

在小说中,因为有能力得到更多的象牙,别的白人把库尔兹作为打击的对象。

毫无能力的总站经理,仅仅是因为从来不生病才爬上现在的社会地位。

然而,令人可笑的是,打败库尔兹是他的健康体魄的全部意义。

黑暗的心读后感

黑暗的心读后感

黑暗的心读后感在阅读《黑暗的心》这本小说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黑暗。

小说以非洲大陆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马克思·康拉德在非洲内地河流的一次航行经历。

在这段经历中,康拉德逐渐发现了人性的黑暗和残忍,以及对权力和欲望的执着追求。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现了康拉德的内心世界,读者通过他的眼睛看到了殖民地时期的非洲大陆,以及殖民者对当地居民的残酷统治。

在这种环境下,人性的黑暗得以充分展现,残酷、贪婪、欺骗、背叛等种种丑恶行为在小说中层出不穷。

康拉德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对殖民者的行为感到愤怒和不满,同时也对自己的内心感到恐惧和迷茫。

通过康拉德的眼睛,读者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性。

在殖民地的压迫下,人们的本能和欲望得到了放大,他们不惜一切手段去追求权力和利益,甚至不择手段地对待他人。

这种人性的黑暗让人不禁感到恐惧和震惊,同时也让人深刻地思考起人性的本质和道德的观念。

在小说中,康拉德对于人性的黑暗和残酷感到深深的恐惧和绝望。

他对于人性的失望和对于道德的迷茫,使他的内心充满了黑暗和矛盾。

他开始怀疑人性的本质,怀疑道德的存在,甚至怀疑自己的内心。

这种对于人性的恐惧和对道德的迷茫,使他的内心陷入了深深的黑暗之中。

通过康拉德的经历,读者也不禁对人性的本质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人性的黑暗和复杂,是不可避免的存在。

在特定的环境下,人们的本能和欲望会得到放大,他们会做出种种丑恶的行为。

这种对人性的本质的思考,使人不禁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重新思考道德的观念。

《黑暗的心》这本小说,通过康拉德的视角,展现了人性的黑暗和复杂。

在殖民地的环境下,人们的本能和欲望得到了放大,他们不惜一切手段去追求权力和利益,甚至不择手段地对待他人。

这种对人性的本质的思考,使人不禁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重新思考道德的观念。

这本小说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黑暗和复杂,让人深刻地思考起人性的本质和道德的观念。

康拉德的《黑暗的心灵》:探索人性的最深处

康拉德的《黑暗的心灵》:探索人性的最深处

康拉德的《黑暗的心灵》:探索人性的最深处简介《黑暗的心灵》是约瑟夫·康拉德于1899年创作的一部小说,被认为是现代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该小说以主人公查尔斯·马洛与他在非洲殖民地中所经历的冒险为背景,探讨了人性中黑暗与邪恶的力量。

背景故事非洲殖民地时代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非洲便成为了殖民帝国们争相争夺和控制的对象。

这片神秘而危险的大陆成为了许多冒险家、商人和探险家前往寻求财富和机会的地方。

查尔斯·马洛与其任务主人公查尔斯·马洛是一名英国船长,被雇佣前往非洲内陆执行一个任务:找到被称为库尔蒙(Kurtz)的才华横溢但失踪多时的商人。

马洛开始了他在船上和沿途所经历的旅程,并发现库尔蒙的影响力和魅力已经滋生出各种不可思议的事情。

主题探索人性的黑暗与邪恶小说通过展示马洛在非洲内陆所目睹的种种景象,揭示了人性中最深处的黑暗和邪恶。

马洛发现自己与库尔蒙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他们两人都被远离文明社会和基本道德观念的环境所影响,逐渐堕入心灵的深渊。

殖民主义与上帝般自以为善康拉德在小说中对殖民主义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

欧洲列强侵略非洲时带来了发展与富裕,但同时也带来了压迫、剥削和文化侵略。

库尔蒙作为殖民者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了西方国家对于殖民地地区资源及人民利用并宣扬所谓“文明”的伪善态度。

追寻真相与内心探索马洛在找到库尔蒙后产生了矛盾心理,他既想披露库尔蒙的邪恶行径,又担心自身的利益和地位。

小说通过马洛的内心独白,展示了他对真相的追求与内心探索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在面对道德困境时所产生的种种挣扎与冲突。

结论《黑暗的心灵》以其深入剖析人性中黑暗与邪恶的力量而使得读者深感震撼。

康拉德通过这部作品透过庞大而神秘的非洲来呈现一个关于人性、道德和权力斗争等永恒主题的故事,引导读者思考和反思当代社会中我们自己在何种程度上被人性中这些黑暗面所影响。

黑暗的心读后感

黑暗的心读后感

黑暗的心读后感《黑暗的心》是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之一。

小说以殖民地时期的非洲为背景,描绘了一名英国人在非洲深处的殖民地中的经历,以及他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索。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展现了人性的黑暗和残酷,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反思和探索。

读完《黑暗的心》,我深深被小说中所揭示的人性黑暗所震撼。

在小说中,主人公马龙船长前往非洲深处的殖民地,目睹了殖民者对当地居民的残酷统治和剥削,以及残酷的战争和屠杀。

在这个殖民地中,人性的黑暗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人们为了利益和权力不惜使用最残忍的手段,对待他人毫不留情。

这让我深刻地反思了人性的本质,以及人类在面对权力和欲望时所展现出来的那种残酷和冷酷。

同时,小说也让我思考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主人公对非洲的探险和殖民地的残酷统治感到愤慨和悲哀,同时也对人性的黑暗和残酷感到深深的震撼和反思。

这让我意识到,人性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充满了各种矛盾和冲突,人们在面对不同情境时会展现出不同的一面。

此外,小说也让我思考了文化冲突和文明的碰撞。

在小说中,主人公作为一个英国人前往非洲深处的殖民地,目睹了殖民者与当地居民之间的文化冲突和冲突。

殖民者以自己的文明和价值观强加于当地居民,导致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

这让我深刻地反思了文化之间的碰撞和冲突,以及文明对于人性的影响和塑造。

总的来说,读完《黑暗的心》,我深深被小说中对人性的深刻反思和探索所震撼。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展现了人性的黑暗和残酷,同时也让我思考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文化冲突和文明的碰撞。

这让我对人性和文明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让我对人类的未来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反思。

《黑暗的心》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深度的小说,它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文学和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黑暗的心读后感

黑暗的心读后感

黑暗的心读后感《黑暗的心》是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创作的一部小说,拥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该小说探索了人性的黑暗面,揭示人类内心深处的恶与腐败。

读完这本小说,我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小说以一个传教士的故事展开,讲述了主人公马洛与他的追求光明善良的使命。

然而,当他来到了非洲的黑暗深处,他逐渐意识到,人性并不总是光明正大的,相反,恶与腐败隐藏在每个人的内心。

小说以马洛的视角展现了一个虚构的非洲国家。

描述了当地的残忍暴力,蛮荒的环境以及原始的人民生活状态。

同时,小说也着重描写了白人殖民者的腐败和不道德行为,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择手段地榨取当地人的劳动力和财富。

小说中,康拉德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精彩的描写,将黑暗深处的非洲与主人公内心的黑暗联系在一起。

他用象征和隐喻手法表达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黑暗的一面。

例如,象征性的人物库尔茨,他追求无尽的权力和财富,最终被黑暗吞噬,失去了自我。

而马洛通过接近库尔茨,与其共同经历了黑暗的旅程,使得他对人性的认知更加完整和深刻。

通过《黑暗的心》,康拉德探索了人性的两面性。

他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黑暗,只是程度不同。

人性的本质并不纯善,而是包含了欲望、权力和动机等不同的因素。

在黑暗的环境下,这些黑暗的一面会更加显现,使得人们做出残忍和邪恶的行为。

康拉德认为,只有通过意志力和良知的约束,才能控制和抵御这种黑暗的引诱。

正因为康拉德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思考,让《黑暗的心》成为了一部具有思想性和哲学性的小说。

通过对真实世界与内在世界的对比,作者向读者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人性的复杂性与困境。

只有正视人性的黑暗面,才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并努力追求光明和善良。

读完《黑暗的心》,我对人性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人们的内心是十分复杂和迷离的,我们都会面临诱惑和抉择的时刻。

只有通过真实地认识自我,坚守良知和道德底线,才能够抵御黑暗的诱惑,走向光明的未来。

总之,康拉德的《黑暗的心》是一部充满思想深度和压抑气氛的小说。

一个充满反殖民与殖民矛盾话语张力的文本——评康拉德的《黑暗的心脏》#..

一个充满反殖民与殖民矛盾话语张力的文本——评康拉德的《黑暗的心脏》#..

55一个充满反殖民与殖民矛盾话语张力的文本——评康拉德的《黑暗的心脏》[摘要]《黑暗的心脏》是一部具有多层含义的小说。

但无论从哪方面解读,我们都不应无视其字里行间对于殖民主义罪恶的揭露与体现。

仔细阅读这篇小说,我们会发现故事的主要叙述者马洛的有些话语前后自相矛盾。

他在这次航行中已深刻认识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罪恶,对殖民地处境有所同情,然而在叙述的过程中,仍使用了相当多的殖民主义者霸权性质话语,形成了不和谐的反殖民与殖民话语的双声对话。

[关键词]《黑暗的心脏》;殖民话语;反殖民话语康拉德的《黑暗的心脏》是一部具有多层含义的小说,无论从社会、历史、神话或心理学等各种角度阅读,都含义丰富。

但无论从哪方面解读,我们都不应无视其字里行间对于殖民主义罪恶的揭露与体现。

像康拉德的许多小说一样,这是一个水手转述的马洛在航海途中所讲的故事,严格说来是一次他非洲之行的经历。

应比利时一家公司的聘请,马洛担任一艘船的船长,前往非洲。

他讲述了他在出航之前所遇到的人们对他出行非洲的看法和他在途中及到达该公司在刚果的基地后所见到的情景。

在殖民者的奴役下,非洲丛林到处是一片阴森可怖的荒凉景象,村庄荒芜,饿殍遍野,土人被殖民者当作畜生,甚至连畜生都不如地加以役使。

他们或戴着铁镣从事着繁重的劳动,或耗尽最后一丝力气后奄奄一息倒在路旁,无人过问。

甚至死无葬身之地。

这就是自诩撒播文明火种的欧洲殖民者给非洲带来文明的结果。

在基地,马洛还听到了许多关于库尔茨的传说,他贪婪残暴,在丛林的最深处设了一个贸易点,以明抢暗夺的手段收集到了比其他任何贸易点都要多的象牙。

其他殖民者对他既羡慕又嫉妒,甚至欲除之而后快。

当马洛的船几经周折终于找到库尔茨时,库尔茨已经被常年孤独与贪婪的欲望蛀蚀得只剩一具空壳,不久便死在了返航的船上。

临死前他大呼“可怕啊!可怕啊!”在他死后,许多人企图从马洛那里获取一些有关他的材料,甚至有人把他留下的东西当作商业机密来看待。

《黑暗的心:约瑟夫·康拉德的探索与良心》

《黑暗的心:约瑟夫·康拉德的探索与良心》

黑暗的心:约瑟夫·康拉德的探索与良心1. 序言在文学史上,约瑟夫·康拉德是一位备受赞誉的作家,他以其深入探讨人性和道德困境而著称。

其中,《黑暗的心》是他最为著名且备受争议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通过分析《黑暗的心》,探索康拉德对人性、文明与野蛮、道德观念与内心冲突的思考。

2. 约瑟夫·康拉德简介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是波兰裔英国作家,生于1857年。

他曾身临航海生涯,这使得他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等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

康拉德以其浓厚的叙事风格和意味深长的描写闻名于世。

3. 《黑暗的心》概述《黑暗的心》是康拉德于1902年出版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查理斯·马罗与非洲河流中一位神秘人物库尔茨敬仰与追随的故事。

这部小说以非洲为背景,探索了人类本性中的黑暗面以及西方文明对非洲原住民的殖民主义压迫。

3.1 主题解读:人性和道德困境《黑暗的心》通过揭示人类内心深处的阴暗面,探讨了一个关键问题:在没有外界制约和监管下,人们会向着何种方向发展?小说中,不论是马罗还是库尔茨,都是被欲望、权力和疯狂所驱使。

康拉德通过这些角色呈现出存在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较恶劣品质。

3.2 文明与野蛮康拉德在小说中反复强调文明世界与野蛮世界之间的冲突。

尽管英国帝国扩张时期非洲是文明世界追求经济利益的一个目标,但实际上却暴露了西方帝国主义者残忍和无情的一面。

康拉德用位于非洲深处无法到达的区域来象征着“黑暗之心”,表达了他对殖民主义的批判。

3.3 道德观念与内心冲突在小说中,马罗因为冲突的道德观念而备受困扰。

他在殖民地的经历引发了对人性本质、道德标准和文化约束的质疑。

康拉德通过马罗的角色深入探索了一个人内心世界中真实自我的存在与文明社会规则之间的抵触。

4. 康拉德作品中其他相关主题除了《黑暗的心》,康拉德的作品中也涉及到其他一些相关主题:4.1 孤独和孤立康拉德经常描写孤立、孤独和个体在无情世界中的挣扎。

《黑暗中的人性: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之心》中的道德困境》

《黑暗中的人性: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之心》中的道德困境》

《黑暗中的人性: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之心》中的道德困境》1. 引言1.1 概述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黑暗之心》以其深沉的人性探索和道德困境为主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这部小说展现了一个被殖民化黑暗的非洲地带,以及在这个殖民主义的背景下,人性受到考验并暴露出道德困境的现象。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黑暗之心》中的道德困境,揭示人性在黑暗环境中的真实面貌,并探讨这些道德困境对个体以及整个社会产生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来进行辩证分析:引言、约瑟夫·康拉德及其作品《黑暗之心》;道德困境的定义与理论背景;在《黑暗之心》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困境分析;最后通过总结文章内容和观点,对于人性中的道德困境进行思考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约瑟夫·康拉德《黑暗之心》中所描绘的人性暴露和道德困境的深入分析,探讨人性在黑暗环境中的反应,并研究这些道德困境对于个体以及整个社会所带来的影响。

同时,本文还将进一步思考人性中的道德困境可能产生的原因和对策,以期提高我们对人性的理解,并为现实生活中面临的类似困境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以上就是引言部分的详细内容,请注意不要包含网址、使用普通文本格式回答。

如需修改,请提供具体要求。

2.约瑟夫·康拉德及其作品《黑暗之心》2.1 约瑟夫·康拉德简介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是一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波兰裔英国作家。

他出生于1857年,原名Józef Teodor Konrad Korzeniowski,后改为Joseph Conrad。

康拉德在海军中服役了多年,这为他以后创作关于航海与人性主题的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经验。

2.2 《黑暗之心》概述《黑暗之心》是康拉德于1899年出版的小说,也是他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故事设定在殖民地时期的非洲大陆内陆地区,讲述了一位船长驾驶蒸汽船进入非洲内陆寻找托普山峰的经历。

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的心》:帝国主义时代的道德沦丧与心灵黑暗

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的心》:帝国主义时代的道德沦丧与心灵黑暗

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的心》:帝国主义时代的道德沦丧与心灵黑暗1. 简介约瑟夫·康拉德是一位波兰裔英国作家,他的小说《黑暗的心》被公认为是现代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非洲作为背景,揭示了在欧洲殖民统治下,帝国主义时代带来的道德沦丧和人类心灵深处潜藏着的黑暗。

2. 小说情节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期,讲述了一个名叫查尔斯·马罗少校的船长,他接到任务前往刚果河。

马罗与当地原住民进行贸易,并寻找另一位掌管象牙交易站点的商人库尔茨曼。

而在这个过程中,马罗逐渐发现,无论是欧洲人还是当地居民都被帝国主义和利益所腐蚀。

3. 帝国主义时代背景作者通过描绘残酷而野蛮的殖民地环境,展示了帝国主义的黑暗一面。

殖民者以剥削原住民资源为目的,无视当地人的权益和尊严;他们建立集权体制,虐待和压迫当地人民。

这种道德沦丧引发了马罗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4. 道德沦丧与心灵黑暗在小说中,康拉德通过马罗的经历揭露了帝国主义时代所引发的道德沦丧和人性黑暗面。

每一个人物都被这个残酷环境所影响,因而失去了对人性美好的信念和责任感。

面对贪婪、腐败和谋杀等种种恶行,马罗逐渐陷入精神崩溃与绝望之中。

5. 主题意义《黑暗的心》通过故事中每一个角色和情节来探讨心灵深处可能存在的阴暗面,并强调了帝国主义给个体和社会带来的毒害。

小说警示我们需要警惕权力滥用、道德沦丧、种族歧视等问题,并激励我们反思并拒绝重复类似的错误。

6. 结论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的心》以其真实、细腻而深刻地描绘了帝国主义时代下人类道德沦丧和心灵黑暗的主题。

小说通过深思熟虑的叙述,震撼人心地追溯了人性的复杂性,并且提供了对殖民主义和个人精神健康的深度思考。

这本不朽之作在文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应该被更多读者重视。

征服、欲望与人性——解读约瑟夫·康拉德小说《黑暗的心》中的人性内涵

征服、欲望与人性——解读约瑟夫·康拉德小说《黑暗的心》中的人性内涵

征服、欲望与人性——解读约瑟夫·康拉德小说《黑暗的心》中的人性内涵李 妍人性在失去道德准则、社会规则的约束后会变成什么样呢?原本生活在文明社会的殖民者来到殖民地,是否又能保持文明的做法呢?约瑟夫·康拉德是现代主义潮流的引领者之一,他的中篇小说《黑暗的心》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小说充分展示了现代西方文明的末日之感,折射出日趋严重的人性扭曲和道德沉沦。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纪之交是欧洲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英、法、德、意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产生了垄断资本。

垄断资本的性质导致各国在海外殖民活动的加剧,对金钱的追逐,对原材料的渴望,让这场征服与欲望交织的殖民活动变成了人性之恶的放大镜。

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的心》出版于1899年,在西方文学史上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把殖民主义者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在欲望的支配下,殖民者掠夺、剥削、奴役和杀戮,从西方社会的文明人变成了灵魂空洞的恶魔。

小说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其中对人性的剖析,即使今天来看依然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一、《黑暗的心》现代主义作品的经典约瑟夫·康拉德是英国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时期的作家,也是现代主义初期的一名勇敢的探路人。

现代主义小说关注人的内心,反思现代人的信仰、感受、体验,而对外部世界的描写则变成了次要部分。

工业革命后,经济发展呈现迅猛形态,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逐渐明显,海外殖民猖獗,社会贫富差距大,工人运动不断,西方人在20世纪之初显露出了悲观情绪和没落意识。

《黑暗的心》被称为“现代主义宣言”的一部作品,也折射出了康拉德对于伴随殖民活动而带来的“道德沦丧”的忧虑。

在《黑暗的心》中,故事叙述者马洛为了寻找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库尔茨沿刚果河逆流而上,一路上听到了关于库尔茨的各种传闻,说他因做象牙生意而致富,甚至被土著黑人奉为神。

经历了各种困难和危险,马洛终于找到了库尔茨的下落,但眼前的库尔茨和传闻中的那个人相距甚远,此时,这名被称为“殖民英雄”的人物已经形容枯槁,奄奄一息,欲望占据了他的心,全然没有了西方文明社会中人性之光。

“沉沦与救赎”——《黑暗的心》之二元对立分析

“沉沦与救赎”——《黑暗的心》之二元对立分析

“沉沦与救赎”——《黑暗的心》之二元对立分析
赵君仡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16(000)006
【摘要】英国小说家康拉德的作品《黑暗的心》探讨了在没有文明和道德的约束下“文明人”的内心世界,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小说.通过《黑暗的心》中黑与白、沉沦与救赎、理想与虚无等几组对立面出发对小说进行二元对立的剖析,更深层次地揭示小说中所富含的人性与文明价值的意蕴.【总页数】3页(P46-48)
【作者】赵君仡
【作者单位】常州开放大学外语系,江苏常州213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6
【相关文献】
1.《黑暗的心》与《浮士德》的平行与对立 [J], 李腊梅
2.黑暗重负下的人性救赎之光——试论《烈日灼心》的影视改编 [J], 程娟娟
3.力与美之魂——评《黑暗的心》中的二元对立 [J], 陈荣
4.《黑暗的心》中的生态危机及其东方式救赎 [J], 吴桂辉
5.矛盾·对立·冲突——解读《黑暗的心》进程中的不稳定性的叙事特色 [J], 林如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明的陷落和人性的呼唤--评康拉德《黑暗的心》
作者:韩霞
作者单位:中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5
刊名: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年,卷(期):2003,43(2)
被引用次数:4次
1.袁家骅;赵启光康拉德小说选 1985
2.高继海马洛的"寻觅"与库尔茨的"恐怖":康拉德《黑暗的心》主题初探 1992(02)
3.The Art of Joseph Conrad a Critical Symposium by R. W 1982
1.王雪松对《黑暗的心》文明主题的再解读[期刊论文]-时代文学2008(2)
2.徐敬珍难以抵挡的黑色诱惑--解读康拉德的《黑暗的心》[期刊论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
3.包成银人性的本质——评康拉德《黑暗的心》[期刊论文]-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2)
4.李旭.孙建华.王忠民.LI Xu.SUN Jian-hua.WANG Zhong-min从《黑暗的心》的结构分析看康拉德对人性的探索[期刊论文]-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28(4)
5.朱晨《黑暗之心》中的另类价值观解读[期刊论文]-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3)
6.刘晓野深渊中的一米阳光--论卡夫卡《变形记》中的个人乌托邦倾向[期刊论文]-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5)
7.丁兆国.Ding Zhaoguo从审美批评走向"世俗批评"--赛义德的康拉德研究述评[期刊论文]-当代外国文学
2005(4)
8.张湛.郑蓉颖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康拉德——《黑暗的心》主题探究[期刊论文]-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3)
9.孔占芳卡夫卡《变形记》幻化的现代神话内蕴[期刊论文]-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3,14(1)
10.嵇建平追求高尚道德的自我沉醉[期刊论文]-文教资料2008(12)
1.杨慧群论库兹人性的堕落与回升[期刊论文]-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8(11)
2.冯霞马洛眼里的克尔兹及其探索[期刊论文]-时代文学 2009(14)
3.李丽芳康拉德后殖民意识的双重性[学位论文]硕士 2005
4.蒋天平帝国与《黑暗之心》[学位论文]硕士 200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hndxxb-shkxb200302033.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