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选读--11心诚则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心诚则信
(一)郑襄降楚
(宣十二·一)十二年春,楚子围郑⑴。旬有七日,郑人卜行成⑵,不吉。卜临于大宫⑶,且巷出车⑷,吉。国人大临⑸,守陴⑹者皆哭。楚子退师⑺,郑人修城⑻,进复围之,三月⑼克之。入自皇门,至于逵路⑽。郑伯肉袒牵羊⑾以逆,曰:“孤不天⑿,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听。其俘诸江南以实海滨,亦唯命。其翦以赐诸侯,使臣妾之⒀,亦唯命。若惠顾前好,徼福于厉、宣、桓、武⒁,不泯其社稷,使改事君,夷于九县⒂,君之惠也,孤之愿也,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君实图之。”左右曰:“不可许也,得国无赦。”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庸可几⒃乎?”退三十里而许之平。潘尫⒄入盟,子良⒅出质。
⑴楚子围郑,宣公十一年时,郑与楚盟于辰陵,但郑国又私下求和于晋,故楚庄王来讨伐。⑵卜行成,谓欲向楚求和,问之于龟卜。⑶卜临于大宫:为在太庙号哭而占卜。⑷巷出车,出车于街巷,示虽困不降,必欲战。郑人先卜和,不吉,故转而卜战。⑸大临,大哭,既知卜战而吉,则只能死战不降,付出牺牲,故而大哭。从下文能坚守三月来看,此哭声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表现。⑹陴(pí),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墙”。⑺楚子退师,楚庄王不忍哭声,退兵冀郑国投降。
⑻郑人修城,冀晋国来援。⑼三月,围城三个月。⑽逵路,大路。⑾郑伯肉袒牵羊:郑伯赤膊牵羊,以示臣服。郑伯,郑襄公。⑿不天,不为天所佑。⒀其翦以赐诸侯,使臣妾之:意为灭亡郑国,而分以赐诸侯,郑国之人,男为臣,女为妾,臣妾意为奴婢。⒁厉、宣、桓、武:分别为周厉王、周宣王、郑桓公、郑武公。宣为厉之子,桓为厉少子而宣王庶弟,郑始祖郑桓公,武为桓之子。⒂夷于九县:等同于楚国的诸县。夷,等同;九,虚指。⒃庸可几,恐怕很有希望。几,同“冀”。⒄潘尫(wāng),字师叔,楚大夫。⒅子良,即公子去疾,子良是其字,郑国卿族。
十二年春季,楚庄王包围郑国十七天。郑国人占卜以求和,不吉利;为在太庙号哭和出车于街巷去占卜,吉利。城里的人们在太庙大哭,守城的将士在城上大哭。楚庄王退兵。郑国人修筑城墙,楚国又进军,再次包围郑国,经三个月,攻克了郑国。楚军从皇门进入,到达京城的大路上。郑襄公脱去衣服,牵着羊迎接楚庄王,说:“我不能承奉天意,不能事奉
君王,使君王带着怒气来到敝邑,这是我的罪过,岂敢不唯命是听?要把我俘虏到江南,放到海边,也听君王吩咐;要灭亡郑国,把郑地赐给诸侯,让郑国人作为奴隶,也听君王吩咐。如果承君王顾念从前的友好,向周厉王、宣王、郑桓公、武公求福,而不灭绝我国,让我国重新事奉君王,等同于楚国的诸县,这是君王的恩惠,我的心愿,但又不是我所敢于指望的了。谨坦露心里的话,请君王考虑。”左右随从说:“不能允许他,得到了国家没有赦免的。”楚庄王说:“他的国君能够屈居他人之下,必然能够取信和使用他的百姓,恐怕还是很有希望的吧!”楚军退兵三十里而允许郑国讲和。潘尪入郑国结盟,子良到楚国作为人质。
(二)子罕辞玉
(襄十五·八)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⑴。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⑵,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⑶。纳此以请死⑷也。”子罕置诸其里⑸,使玉人为之攻⑹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⑴子罕,宋国卿族,任司城(管建筑的官职名),名乐喜,子罕是其字。⑵玉人,能治玉的人。⑶不可以越乡,意谓必为盗所害。⑷请死,请求免死。⑸置诸其里,放在自己的乡里。⑹攻,治。
宋国有人得到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受。献玉的人说:“拿给玉工看过,玉工认为是宝物,所以才敢进献。”子罕说:“我把不贪婪作为宝物,你把美玉作为宝物,如果把玉给了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宝物,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宝物。”献玉的人叩头告诉子罕说:“小人带着玉璧,不能够越过乡里,把它送给您是用来免于一死的。”子罕把美玉放在自己的乡里,让玉工为他雕琢,卖出去,使献玉的人富有以后,然后让他回到家里。
(三)赵武论信
(昭一·一)文子曰⑴:“武受赐矣!然宋之盟⑵,子木⑶有祸人之心,武⑷有仁人之心,是楚所以驾于晋也。今武犹是心也,楚又行僭⑸,非所害也。武将信以为本⑹,循而行之。譬如农夫,是穮⑺是蓘⑻,虽有饥馑,必有丰年。且吾闻之:‘能信不为人下。’吾未能也⑼。《诗》曰:‘不僭不贼,鲜不为则⑽。’信也。能为人则者,不为人下矣。吾不能是难⑾,楚不为患。”
⑴文子曰:文子,指赵武,谥赵文子,赵衰赵盾之后,时为赵氏宗主,晋国正卿。下面是他应对晋国大夫祁午告诫的一段话。⑵宋之盟,襄二十七年(公元前546年),晋楚两国在宋国达成和平协议,结束争霸,史称“弭兵之会”,但在盟誓时,两国争先,赵武在叔向劝谏之下先让楚国歃血。⑶子木,芈姓,屈氏,名建,字子木,其名为屈建,楚国令尹,弭兵之会时楚国代表。⑷武,赵武自称。⑸僭(jiàn),超越本分。⑹信以为本,以信为本。⑺穮(biāo)耕田除草。⑻蓘(g ǔn)用土培根苗。⑼吾未能也,谓己不能做到信。⑽不僭不贼,鲜不为则,出自《诗经·大雅·抑》。僭,不信;贼,害;鲜,少;则,榜样。⑾吾不能是难,是“吾难不能”的倒装。
赵文子说:“武接受您的恩赐了。然而在宋国的结盟,子木有害人之心,武有爱人之心,这就是楚国所以驾凌在晋国上面的缘故。现在武还是这样的心,楚国又不守信用,这可不是他所能伤害的了。我将要用信用作为根本,按照这去做。譬如农夫,只要勤于除草培土,虽然有一时灾荒,最终必然获得丰收。而且我听说,能守信用就不会在别人下面,我还是不能做到守信用啊。《诗》说,‘待人以信,很少不能做榜样’,这是由于守信用的缘故。能够做别人典范的,不会在别人的下面了。我的难处在不能做到这一点。楚国不能造成祸患。”
【课文解读】
一、诚和信是什么关系,试结合本文章节,谈谈你的理解。
二、赵武是如何表达对诚信的不倦追求的?
三、郑国南有楚,北有晋,处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只能择强而从,在外交上表现为不诚信,但它为什么还能立国四百多年?
【文言练习】
四、说明下面句子宾语前置的情况。
吾不能是难珍异是聚,观乐是务鄙我是欲唯利是图
夫晋,何厌之有?敌利则进,何盟之有?吾唯子之怨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臣未之闻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彼且奚适也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
微斯人,吾谁与归余是以记之是以区区不能废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