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传承国学
传承国学文化倡议书(四篇)
传承国学文化倡议书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天地造化,日月精华,孕育了神州的山河大地;广土众民,毓秀钟灵,创造出灿烂的五千年文化。
国学经典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字字珠玑,内涵深厚,是人类知识的结晶和智慧的源泉。
其意韵之美、精炼之美、智慧之美千古流传!经典中包涵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抱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意志和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为人原则以及“无为而无不为”的聪明智慧。
国旗下讲话.诵读国学经典倡议书。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传统经典的诵读活动现正在海内外蓬勃兴起,大江南北书声朗朗,长城内外热潮滚滚。
太古清音喜又闻,道德昌明今胜昔,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脚步不可阻挡!诵读《三字经》,与古人居;诵读《德道经》,与老子谋。
为此,团委发出倡议:一、热爱国学,亲近经典。
在中学阶段系统接触影响中国文化最为深远的经典著作,包括儒家的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美文名篇,通过多种方式学习、熏陶、诵读、理解,从而在青年时期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和文化的巅峰上,长大之后就可以领略“一览众山斜的精神境界。
因此在本学期里背诵至少___篇喜爱的优秀经典诗词,写一篇读后感二、让读经典,诵经典成为我们学习的一部份坚持与同学家长分享交流读经典的快乐与心得。
三、做到储蓄经典国学,培养文明行为。
从自己开始讲文明话,做文明事,远离自私,远离冷漠,让经典的忠、廉、孝、爱、义、恭、礼、智、信、让等理念在校园、家庭、社区扎根、生长、开花、结果,传颂在校园和社会每个角落。
同学们,积极响应我们的倡议,积极投身到经典书籍的诵读活动中来吧!让我们行动起来,与经典同行,以圣贤为师,诵读经典美文,塑造金色童年,传播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持不懈!倡议人:日期:___年___月___日传承国学文化倡议书(二)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大家好!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国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当代青年如何学习与发扬
国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当代青年如何学习与发扬国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当代青年如何学习与发扬近年来,国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成为热门话题。
作为中国青年,我们有责任学习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面对当代社会的多元化和快节奏,我们应该如何学习与发扬国学文化?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了解国学文化的传统基础要学习与发扬国学文化,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传统基础。
国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经典著作、思想观念、道德精神等。
比如《论语》、《大学》等经典著作,展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著作,了解中国传统思想,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二、利用现代技术学习国学文化技术的进步为我们学习国学文化提供了便利。
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通过在线课程、文献资料等途径学习国学文化。
例如,有许多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推出了在线课程,提供国学知识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此外,手机应用程序也是学习国学的好工具,我们可以下载一些国学经典的电子书和诗词鉴赏的应用,随时随地学习和欣赏。
三、参与相关活动弘扬国学文化除了学习,我们还可以通过参与相关活动来弘扬国学文化。
可以加入国学社团或研究小组,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研讨交流,共同学习和传承国学。
我们可以组织和参与国学讲座、朗诵比赛、诗词歌赋演出等活动,为更多的人传递国学的魅力。
四、将国学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学习国学文化不应止于纸上谈兵,我们应该将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发挥其价值。
比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尊重长辈、传承家风,体现出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
同时,在创作中可以融入国学元素,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品和作品。
五、注重培养自身的国学素养除了学习外,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自身的国学素养。
这需要我们从小事做起,如积极参与国学活动,阅读国学经典,学习国学礼仪等。
同时,我们还应该崇尚中华传统美德,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等,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
六、与国学名家互动交流最后,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发扬国学文化,我们需要与国学名家互动交流。
传统国学文化的当代传承和创新
传统国学文化的当代传承和创新一、传统国学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传统国学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道德伦理。
在当代社会,如何传承和创新传统国学文化,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传统国学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探索。
二、传统国学文化的传承传统国学文化的传承,首先要注重对经典著作的学习和理解。
《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道德规范,对于当代人的修身养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读,可以更好地领悟其中的精髓,传承其思想精华。
此外,传统国学文化的传承还需要注重师徒传承和家风教育。
在古代,师徒关系是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形式,通过师长的言传身教,传承着道德规范和学问精神。
而家风教育则是通过家庭教育的方式,培养子女的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使他们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传统国学文化的创新传统国学文化的创新,不是简单地照搬古人的思想和观念,而是要结合当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意义。
在当今社会,传统国学文化可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开展数字化传承和智能化研究,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学习需求。
此外,传统国学文化的创新还可以通过跨学科研究和国际交流来实现。
将传统国学文化与现代科学、艺术等领域相结合,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新思想和新成果。
同时,通过国际交流,可以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和认同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
四、结语传统国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传承和创新传统国学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让传统国学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创新传统国学文化,让中华文明之花在当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芒。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高中生如何传承民族的优秀传统与文化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高中生如何传承民族的优秀传统与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学习国学、传统艺术、参与社会服务和维护中华传统价值观四个方面,论述高中生如何传承民族的优秀传统与文化。
一、学习国学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可以通过学习国学,深入了解和传承民族的优秀传统与文化。
高中生可以选择阅读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诗经》等,通过品读这些经典,了解传统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同时,高中生也可以参加国学讲座或夏令营等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深入探讨国学经典的思想内涵,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二、传统艺术的传承中国传统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其中包括中国画、书法、剪纸、戏曲等。
高中生可以选择一种传统艺术进行学习和传承。
例如,学习书法可以使高中生更好地感受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魅力;学习中国画可以让高中生领略传统绘画的技巧和精神内涵。
通过参与传统艺术的学习和实践,高中生可以使这些艺术形式得到传承和发展,将其传播给更多的人。
三、参与社会服务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与文化,不仅要在学术层面进行传承,也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加以体现。
高中生可以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通过实际行动让社会更好地了解和认同中华民族的精神。
他们可以志愿参与社区服务、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参与环保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传递爱心、传播善意,同时也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
四、维护中华传统价值观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括了许多传统的价值观念,如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持之以恒、博大包容等。
高中生应该努力维护和践行这些传统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他们应该尊重长辈、帮助同学、关心他人,并且将这些美德传播给更多的人。
总之,高中生作为新一代的中华民族接班人,应当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使命,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与文化。
传承文明国学倡议书
传承文明国学倡议书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代表XXX学校向大家发出《传承文明国学倡议书》。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直以传统文化为根脉,秉承着崇德向善、儒家思想的精神,成就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然而,在当今社会的大潮中,我们应该看到,不少传统的文化价值正在逐渐丧失,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文明传统的继承不足日益凸显。
因此,我们提出了《传承文明国学倡议书》,号召全体同学一起行动起来,积极弘扬中华文明,传承国学精神。
一、启蒙传统文化我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形成了独特的文明成果。
从孔子的儒家思想到老子的道家哲学,从《诗经》的音乐文学到《禅宗》的佛教思想,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学习。
我们应当从小学习经典、读书、讲故事,让传统文化早早的进入我们的生命,让儒家的仁爱之道渗透到我们的血液里。
二、弘扬传统艺术传统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
这些艺术形式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学价值,是培养审美情操、陶冶人们性情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当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通过练习书法、参加合唱团、学习绘画和舞蹈等方式,让传统艺术走进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自觉地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
三、学习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深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因此,我们要将学习国学经典纳入日常的学习计划中,通过读书、讨论、思考来深入理解其中的智慧。
四、培养中华礼仪中华礼仪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我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方式。
通过学习和实践中华礼仪,我们能够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提高自己的文明素养和社交能力。
我们应当从小学习和模仿古人的行为方式,尊敬师长,待人有礼,与人为善,让中华礼仪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
五、弘扬中华美德中华美德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包括忠诚、孝顺、正直、勤劳等。
国学经典解读与传承
国学经典解读与传承
一、国学经典的珍贵意义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百年来先贤智慧的结晶。
这些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准则和文学艺术,对于我们
了解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学经典的解读与传承
解读国学经典,不仅是理解其中的文字和意义,更是传承其中
的精神和价值观。
通过深入研读,我们可以汲取先贤的智慧,感悟
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引导我们在当下社会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
三、如何传承国学经典
要传承国学经典,首先要注重学习和研究。
通过阅读经典著作,理解其中的内涵和精神,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其次,要
注重实践和践行。
只有将国学经典中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付诸实践,才能真正传承和发扬国学精神。
四、国学经典的当代意义
在当代社会,国学经典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
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可以引领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社
会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
因此,传承国学经典,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是对自身修养和素养的提升。
五、结语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国学经典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解读和传承国学经典,我们可以汲取智慧,感悟人生,引领自己走向成功和幸福的道路。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的千年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传统文化 我们应当如何传承
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如何传承
第一,挖掘、抢救、记录、整理、出版失传的和濒于失传的文物、文化典籍及民间艺术。
第二,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必须采取“扬弃”的态度,正确对待对与错、先进与落后。
第三,在创新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借鉴和利用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力。
应当正确对待保护与创新、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传统文化并非一潭死水,而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不能把传统文化简单地归结为“过去的历史”,而是应该认识到它同时关系着现在与未来。
对传统文化决不能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必须实事求是,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在实践中加以检验,清除那些过时的东西,保留传统中好的文化。
保护传统文化,也并不是原封不动地予以继承和保留,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会让保守与创新相辅相成。
如何有效地传承和推广国学教育
如何有效地传承和推广国学教育国学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为了有效地传承和推广国学教育,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教学手段以及加强国学文化的宣传推广等方面。
I. 提高教育质量传承和推广国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确保教育内容的准确性和深度。
为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高素质的国学教育教师队伍,加强师资培训和选拔,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此外,还需要改善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国学教育的优质教材和教学资源库,以供师生使用。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提供更高质量的国学教育,确保学生们获得真正的国学知识和文化修养。
II. 创新教学手段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国学教育,我们需要创新教学手段,使教育更加生动有趣。
一方面,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平台等,将传统的国学知识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另一方面,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如诗词比赛、国学讲座、书画展览等,以吸引学生关注和参与。
通过创新教学手段,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III. 加强国学文化的宣传推广除了在学校内部开展国学教育,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国学文化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国学教育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举办国学文化节、举办国学讲座、推出国学类电视节目等方式,将国学文化带到大众的视野中。
同时,可以加强与社区、媒体等各方的合作,共同推动国学教育的传承和推广工作。
通过宣传推广的努力,我们可以扩大国学教育的影响力,提高社会对国学的认知和认可度。
IV. 培养学生的国学兴趣和习惯为了让国学教育能够长期持续地传承下去,我们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国学兴趣和习惯。
可以通过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组织学生参观国学名人故居、国学研究机构等,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国学的魅力。
此外,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国学知识竞赛、写作比赛等,提高他们对国学教育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国学文化传承与创新探讨
国学文化传承与创新探讨
一、国学文化传承与创新探讨
国学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
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在当今社会,如何传承
和创新国学文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传承国学文化,首先要注重对经典文化的学习和理解。
经典是
国学文化的精髓,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这
些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对于我们了解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读经典著作,可以更好地领悟其中蕴含的智慧,传承国学文化的精髓。
其次,创新是传承的重要方式。
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融入
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和人们的生活实践。
在传承国学文化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创新,如将国学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开
展线上线下的国学教育活动,推广国学文化的普及。
同时,也可以
通过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国学文化。
在传承和创新国学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重培养年轻一
代对国学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年
轻人承载着传统文化的未来,他们的认同和参与是国学文化传承和
创新的关键。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开设国学文化课程、举办国学文
化活动等方式,引导年轻人主动了解和学习国学文化,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总的来说,国学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国学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愿我们能够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学经典文化传承方法
国学经典文化传承方法
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历史的积淀,是民族的根基。
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所忽视和遗忘。
然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承载着民族的文化基因,是我们民族的瑰宝。
二、国学经典的价值
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
这些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对
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
我们可以汲取智慧,修身养性,提升自我修养。
三、传承国学经典的方法
1. 传统经典阅读:通过阅读国学经典著作,了解其中的哲理和
道理,领悟其中的智慧和真谛。
2. 传统文化体验:参加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绘画、茶道等,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 传统文化传习:参加国学经典的讲座、讨论会,与他人分享
学习心得,共同传承国学经典。
四、如何将国学经典文化传承下去
要将国学经典文化传承下去,首先要从自身做起。
我们应该注
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同时,我们
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开展传统文化活动、举办国学经典讲座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五、结语
国学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传承国学经典文化是我
们每个人的责任。
通过学习和传承国学经典,我们可以不断汲取智慧,提升自我修养,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让我们共同努力,将国学经典文化传承下去,让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焕发新的光彩。
小学生的国学传统传承
小学生的国学传统传承是为了让他们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献、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通过传承国学,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以下是一些适合小学生的国学传统传承方法和活动。
1. 经典阅读:引导小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例如《论语》、《孟子》、《诗经》等。
可以选择适合他们年龄和理解能力的版本,并鼓励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教导他们理解经典中的价值观念和智慧,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2. 书法练习:鼓励小学生学习中国书法,体验汉字的美丽和艺术性。
可以从基本笔画开始,逐渐学习书写常用的汉字和词语。
通过书法练习,可以培养孩子们的专注力和细致性,并提高他们对汉字的认知和理解。
3. 古诗词赏析:教导小学生欣赏和背诵中国古代的诗词作品。
可以选择一些简短、优美的古诗词,例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通过赏析和背诵,可以帮助孩子们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和思想,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观念。
4. 传统节日庆祝:组织小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例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
教导他们了解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意义,并参与相关的传统文化活动,如剪纸、灯笼制作、赏月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5. 古代礼仪学习:教导小学生学习古代的礼仪和道德规范。
例如,教导他们如何行礼、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等。
通过模拟演练和角色扮演,帮助他们理解古代礼仪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6. 国学讲座和工作坊:邀请专业国学老师或学者来校园举办国学讲座和工作坊。
讲座可以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知识和价值观念,工作坊可以提供书法、诗词创作等方面的指导。
这样的活动可以丰富小学生的国学知识,拓宽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通过小学生的国学传统传承,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重要的是,传承应该贯穿于日常教育中,结合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使国学成为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一部分。
同时,家长和教师也需要积极参与,并给予孩子们正确的引导和支持,共同促进小学生的国学传统传承。
国学传承经典方案
国学传承经典方案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人忽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传承国学经典,开展了国学传承经典方案。
国学传承经典方案,是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中华文化经典,让中华文化更好地传承发扬,同时也是为了培养新时代的优秀人才,让更多人能够成为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国际化人才。
方案内容1. 国学经典阅读在国学传承经典方案中,阅读经典著作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在阅读中,既可以学习到经典著作的思想精华,又可以开阔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有关国学经典的阅读,不仅包括儒家经典、道家经典、佛家经典,也包括了中国文学中的经典著作,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此外还有《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道家经典有《道德经》等,佛家经典则有《金刚经》等。
2. 国学经典诵读国学经典的含义不仅在于阅读,还包括了诵读。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有重要的传统经典,比如古典诗词、武术、传统医学等等,这些传统经典都需要通过诵读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因此,在国学传承经典方案中,诵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3. 国学经典讲解在国学传承经典方案中,讲解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专业人员的讲解,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4. 经典影视展示为了更好地让大众了解和感受经典著作的内涵和魅力,国学传承经典方案中还会进行一些经典影视展示活动。
这些影视展示可以包括电影、电视剧等多种形式,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示,可以更好地传承经典著作。
方案意义国学传承经典方案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拓宽人们的思维和视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
在培育新时代的优秀人才方面,它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同时,国学传承经典方案还有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增强人们对于文化多元性的认识和理解。
在多元文化交流中,国学经典也可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为促进多元文化交流作出积极贡献。
传承国学文化方法
传承国学文化方法如今,传承国学文化已成为重要的文化传承工作之一。
传承国学文化旨在通过学习和传递中国文化中伟大的思想、理论和传统价值观,以传承和保护中华文化精髓。
但是,传承国学文化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传承国学文化的方法和步骤。
步骤一:了解和学习国学要传承国学文化,首先就要学习国学。
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书籍和文献,如《论语》、《大学》、《中庸》等,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思想体系和编纂方式非常重要。
步骤二:培养兴趣和学习热情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兴趣和热情,很难取得进展。
因此,兴趣的培养就成为了传承国学文化的重要环节。
兴趣培养可以从家庭、学校等方面进行。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阅读、讲解传统故事和传说;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等活动,提高学生对国学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和兴趣,让传承国学文化的事业得以不断发展。
步骤三:用现代化的手段推广传承国学文化传承国学文化并不仅仅是“传承”,更要与时俱进地推广。
在现代社会,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推广国学文化。
比如制作一些有关国学文化的视频、公众号等,让更多的人可以通过网上平台获取国学知识,这些作品可以通过各个新媒体平台传播,从而起到更好的推广效果。
步骤四:让传承国学文化变得具体化传统文化的抽象概念,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可能不太容易理解。
因此,在传承国学文化时,需要将其变得具体化,让人们有亲身体验感。
比如组织文化体验活动,让人们去探访历史名胜古迹、模仿古代制作古代手工艺品、品尝传统美食。
好的文化体验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人身体验传统文化之美,增加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步骤五: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环境、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因此,在传承国学文化时,还需要针对现代社会的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不断创新传承国学文化的方式和方法。
比如将传统文化和新技术相结合,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工具进行传播和推广,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学习国学文化的需求。
国学传承_精品范文
国学传承
国学传承,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
不同于西方的文化,中国有着独特的文化传承方式。
国学传承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国学传承呢?
首先,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国学传承的重要性。
国学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文化的源头。
通过国学传承,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更加珍视这种传统文化,让它继续发扬光大。
其次,我们应该学会如何传承国学。
传承国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
我们可以通过读书、听讲座等方式来学习国学知识。
同时,我们还应该学会如何将国学知识传承下去。
我们可以通过讲解国学知识、编写国学读物等方式,将国学知识传承给更多的人。
最后,我们要不断地发扬国学传承的精神。
国学传承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传统,更是一种文化精神。
我们应该弘扬国学精神,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传承和发扬国学的精髓。
总之,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认识到国学传承的重要性,学会如何传承国学,并不断发扬国学传承的精神。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传统美德的传承
国学经典传统美德的传承在当今社会,尽管科技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传承国学经典中的传统美德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价值。
国学经典是我国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而传统美德是这一智慧传承的精髓所在。
本文将从教育、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阐述国学经典传统美德的传承。
一、教育中的国学经典传统美德传承教育是传承国学经典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通过学校的教育系统,年轻一代能够接受到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熏陶。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国学经典,如《论语》、《孟子》等,让他们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与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研习国学经典,培养学生的自律、尊重、孝顺等传统美德。
例如,教育者可以讲授《论语》中的“君子和而不同”、“学而时习之”等,启迪学生思考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以及如何不断学习进取。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传统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接触国学经典的机会,例如传统书法、传统音乐等,以激发他们对传统美德的兴趣,进而实践和传承。
二、家庭教育中的国学经典传统美德传承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他们承担着传承国学经典传统美德的重要责任。
通过亲身示范和引导,父母能够让孩子们在家庭教育中更好地了解和培养传统美德。
首先,父母可以通过亲身行为来示范孝顺、尊重、诚信等重要品质。
例如,他们可以向孩子们解释孝道的含义,教导他们如何尊重他人,鼓励他们勇于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次,父母还可以与孩子们一起阅读国学经典,分享其深刻内涵和智慧。
通过共同阅读,父母能够为孩子们提供与古代智者交流的契机,并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传统美德的精神核心。
三、社会环境中的国学经典传统美德传承社会环境对传承国学经典传统美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直廉洁、公平公正的社会氛围有助于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弘扬。
政府、社会组织和媒体等各方面也应该积极参与国学经典传统美德的传承工作。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教育体制的支持,推广传统文化的传授和研究。
如何通过国学学习传承文化?
如何通过国学学习传承文化?国学作为一种传统学问,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国学学习来传承文化,提出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一、了解国学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国学是中国传统学问的一种,它以儒家经典为基础,涵盖了文化、历史、哲学等诸多领域。
通过学习国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源流和内涵,掌握中华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进而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
二、选择适合的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学习国学的基石,如《论语》、《大学》、《中庸》等。
选择适合自己的国学经典进行学习,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来确定。
例如,如果对儒家思想和礼仪文化感兴趣,可以选择《礼记》等相关经典进行深入研究。
三、尊崇师长,学习传统文化在学习国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师长,传统文化强调师德师风,注重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系。
通过与师长的互动交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中华文化的精髓,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修养。
四、参加相关学术活动参加国学学术活动,如学术讲座、研讨会等,可以增加自己学习国学的机会。
这些活动通常由各大学、研究机构举办,提供了与国学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的平台,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水平。
五、借助多媒体资源学习国学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视、电影等多媒体资源来学习国学,比如观看相关纪录片、国学讲座等。
这些资源能够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我们,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六、结合实际生活,落实国学精神学习国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要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实践。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实践中华礼仪、传统节日的习俗,将国学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使其成为自己的修养和习惯。
七、培养中华文化的自豪感通过学习国学,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并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起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这种自豪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动力和基础,能够促使我们不断学习、传承并弘扬中华文化。
八、与他人分享国学学习成果通过与他人分享国学学习的成果,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成果更广泛地传播出去,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
国学与文艺复兴如何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
国学与文艺复兴如何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文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国学与文艺复兴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创新的探索具有特殊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国学与文艺复兴如何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以及它们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
一、国学与文艺复兴的传承1. 传承的意义国学是中国传统学问的重要分支,它包括了儒家、道家、佛教等多个学派的理论和经典。
国学的传承有助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国民的文化自信,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2. 传承的方式国学的传承方式主要包括经典研究、教育与普及、传统文化活动等多个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经典文献,重温中国古代智慧,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国学的精髓。
此外,通过教育和普及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学知识,培养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
二、国学与文艺复兴的创新1. 创新的必要性传承传统文化是为了使其在现代社会中保持生机与活力,因此创新是必不可少的。
国学与文艺复兴需要与时俱进,融入当代文化语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2. 创新的方向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需要通过创新来使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例如,通过文艺复兴的方式,采用新的艺术形式和媒介,使传统文化更加生动、有趣,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三、国学与文艺复兴的作用和价值1. 保护文化多样性国学与文艺复兴的传承与创新,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各地区的独特文化。
通过重视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避免文化的同质化和单一化。
2. 培养人文素养国学与文艺复兴是培养人们的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国学和参与文艺复兴,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培养对于人文精神的理解和欣赏。
3. 促进文化创新与经济发展国学与文艺复兴的传承与创新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力源泉。
文化创新有助于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形成文化产业的新兴经济增长点。
结语:国学与文艺复兴的传承与创新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
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国家,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与精髓。
国学经典的传承对于弘扬中华文化,维护国家精神根基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国学经典的传承方式及其对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首先,国学经典的传承方式多种多样。
其中,传统的口耳相传是最早的传承方式之一。
在古代,国学经典的知识传递主要依靠师徒制度和家族教育,通过教师的口述和学生的聆听,知识得以代代相传。
另外,一些国学经典通过刻石、文档等载体留存下来,以供后人研习和学习。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学经典的传承也通过书籍、互联网等渠道进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
国学经典的传承对于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它们承载着中国古代文明的基因,是我们认识自己文化根源的途径。
其次,国学经典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对今天的人们依然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
它们反映了人类的智慧,提供了一种对生活、道德、文化等问题的思考方式;同时,国学经典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在当代社会,国学经典的传承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受到现代生活方式和快速发展的影响,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变得困难。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内外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使得保护和传承国学经典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为了有效传承国学经典,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理解,开设相关课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
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积极开展相关活动,举办讲座、展览等活动,提高国学经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全社会都需要关注国学经典的传承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普及国学经典的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国学经典。
总之,国学经典的传承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多种方式传承国学经典,可以使中华文化的精髓得以传承和发扬。
国学如何传承与发展
国学如何传承与发展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独特而丰富的宝藏。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如何传承和发展国学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国学传承的必要性以及应采取的发展策略。
一、国学传承的必要性国学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哲学及道德价值。
传承国学有以下几个必要性:1. 保护文化遗产。
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国学能够保护和传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使它们不会被遗忘或丧失。
2. 增进文化认同。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国学,可以增进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凝聚力。
3. 提高人文素养。
国学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观念,通过学习国学,可以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国学传承与发展的策略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国学,我们需要采取以下策略:1. 弘扬国学经典。
传承国学最重要的就是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著作。
这些经典涵盖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各个方面,是国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通过加强对经典的研究和解读,可以传播国学的核心思想和精神内涵。
2. 推广国学教育。
国学教育是传承国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各级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国学教育的支持力度,将国学融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此外,社会各界也可以组织国学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提供给大众学习国学的机会。
3. 创新国学研究方法。
国学研究需要采取创新的方法和理论,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
例如,可以采用对比研究、跨学科研究等方法,将国学与现代科学、哲学等领域进行有机结合,为国学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 引导国学应用。
传承国学不仅仅是为了学术研究,更重要的是将国学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
例如,可以通过国学思维来指导管理和领导实践,运用国学的思想方法来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国学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重要途径
国学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遗产,国学教育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
通过国学教育,人们能够了解和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进而在现代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本文将探讨国学教育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中的重要地位,并介绍国学教育的几种形式以及其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
一、国学教育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中的重要地位国学教育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涵盖了先秦时期的儒家经典、古代文学作品、历史典籍等诸多内容。
通过深入学习国学,人们能够了解到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智慧,理解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这对于培养人们的文化自信和传承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国学教育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能够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国学教育注重培养人们的品德修养,通过对经典的阅读和思考,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此外,国学教育还能够提高人们的文学素养和艺术修养,激发他们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培养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二、国学教育的几种形式及其特点国学教育有多种形式,包括课堂教学、社区教育、线上学习、乡村振兴等。
这些形式各有特点,但共同致力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1.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一种传统的国学教育形式。
在课堂上,学生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引导,学习古代文化经典,并进行深入的讨论和解读。
课堂教学通常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能够提供对国学知识的全面系统的了解。
同时,通过与同学的互动和交流,学生们还能够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2. 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是一种通俗化的国学教育形式。
在社区教育中,学员们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如读书会、文化讲座、传统手工艺制作等形式,接触和学习国学知识。
社区教育的特点是贴近社会生活,将国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提供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如何传承国学?2013-01-05我们如何传承国学?原载:《中国科学报》 (2012-12-24 第5版思想周刊)主持人:王剑特约嘉宾:彭林(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郭齐勇(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陈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原道》主编)张德付(北京国学院学术部原部长)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国学越来越“热”。
高校中专门从事国学研究的机构相继成立,电视上涌现了一批讲解传统文化的国学明星,市场上国学经典著作十分畅销,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的民间社团也纷纷成立。
前不久,京城多家儒学社团、书院在北京孔庙联合举行了祭孔仪式。
我们该如何看待“国学热”?“国学热”的背后反映了人们怎样的精神追求?今天到底该如何传承国学?本报约请了几位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国学热”体现了民众对传统文化的需要主持人:近年来,社会上出现“国学热”,比如:穿汉服、行跪拜礼,让孩子背《三字经》、《千字文》,还有各式各样的“国学班”、“祭孔大典”等等。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彭林:近百年来,“全盘西化”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与传统做彻底的决裂”曾经是许多人的真诚愿望。
然而经过一个世纪的折腾,居然出现了回归传统的趋势,不少民众喜欢汉服、希望孩子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各地每年热心举办祭孔、祭炎帝活动,这说明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是斩不断的,它还有强大的生命力。
郭齐勇:我以为,国民对国学有一种需要。
由于国民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内容太少,而国民有一种了解我们文化传统的需求。
这正是这些现象的真实背景,我认为这没有什么不好。
当然,我们可以积极引导,使老百姓更加理性。
任何民族、国家的人民对自己的文化或宗教传统都有了解的义务,反过来我们可以说,任何民族、国家的文化或宗教传统是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基础。
五四以来,特别是“文革”以来,中国的知识人不加分析地把自己祖先的文明全部作为负面的糟粕,批判的对象,认为传统文化都是现代化的障碍,所以,体制内的教育不仅传统文化的内容很少,而且还灌输了很多片面的看法,使之成为几代人的“共识”。
这使我们不能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认同、伦理共识与终极关怀。
现在出现“国学热”,正是一种矫正。
陈明:国学已经热了很久了,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近代以来强加在传统文化上的一些罪名,像“阻碍经济”、“不利民主”、“扼杀人性”等不实之词已经多少被推翻证伪。
其次是人们需要寻找新的价值资源。
最后是社会规模和能量扩大,需要恢复和建立属于自己的观念系统。
主持人说的这几点是这个大潮中的一些表象,它们后面深层的东西才是重要的,才是理解评价这些表象的参照和依据。
张德付: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举措多为民间自发的行为,没有官方背景。
这就说明,“国学热”或者传统文化复兴是整个民族最现实的需要。
国学教育是庄重、严肃的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纪宝成认为,国学“虚热”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国学教育的严肃性。
对此您怎么看?彭林:我完全赞成纪宝成先生的看法,时下的国学热确实是虚热,让人感觉气场很乱。
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与民族复兴的关系如何?国学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学术界并没有形成共识。
经过近百年的讨伐与扫荡,国学领域相当萧条,大学教授中读过《四书》者少之又少,但如今高谈阔论的“国学大师”却是满天飞。
时下,各省各市各校多有“国学大讲堂”,但多为政府的形象工程,坐而论道,不解决实际问题。
有几所高校成立了国学院,但课程几乎都是文史哲的简单拼凑,学生毕业后各拿各的学位。
国学是经史子集之学,其中经学是中华民族价值观体系的载体,是国学的核心,目前各大学的国学院都没有经学专业,甚至连经学课程都没有,遑论其他?时下很多大学办“大款班”,毋庸讳言,实际上有不少是“敛财班”,是在开“学店”。
“国学班”收费昂贵,从某种程度而言,正在成为一个暴利行业,其课程设置很随意,不仅不成系统,没有章法,甚至投学员之所好,开设《周易》与房地产、股票之类的课程,无聊之极。
国学的尊严受到调侃,这是我们非常不愿看到的局面。
郭齐勇:所谓“虚热”、“假热”,是我最想讲的。
我们体制内的教育中,有关国学的基本知识与核心价值的内容实在太少,大家不甚了了,甚至大的媒体、大的导演、主持人,在普通的称谓与谦辞使用上,都闹了不少笑话。
而现在社会上一旦有了对国学的需求,就会出现沙泥俱下的状况。
尤其是在商品生产的时代,很多想赚钱的人盯上了这种需求,办了以赢利为目的的各种班,而一些媒体、影视剧等,只盯着收视率,对历史文化实际上是歪讲、邪演、庸俗化,故看起来很“热”,实际上恰好相反,效果是负面的。
国学教育是神圣的,虽然可以用寓教于乐的方式,但是国民需要通过庄严的学习,理解自己的文化精神传统。
抗战胜利后,为了消除日据时代皇民教育的影响,台湾地区在体制内的教育中,加强国语、国学教育,让所有的中学生都完整地学习了《四书》(课程与教材的名称是《中国文化基本教材》),一直延续至今。
这对文化认同与青少年的德性养育很重要,甚至使**政府的“去中国化”不能实现,而且台湾的旅游者在全世界被誉为最有教养的一群华人。
陈明:从国学院的角度讲,不少高校一窝蜂地“大干快上”成立国学院,而他们并不知在这个名头下该干些什么、能干些什么,只会花钱做表面文章,我觉得这就是最大的虚热,需要降温。
就国学班而言,我曾说过,北大、武大、中大这样的公立重点院校,应该把人力物力集中在对国学精神的阐扬上、对国学人才的培养上,而不是将国学用来办班赚钱。
这是对文化使命的遗忘、对纳税人期待的背离。
至于消解国学严肃性和庄重性的,我认为应该是某些人利用传统文化符号坑蒙拐骗的行为吧。
还有一些对传统理解肤浅、情感有余理智不足的行为也多少会影响国学的形象。
随着时间的展开,传统的回归应该会慢慢变得健康起来的吧。
张德付:民国后,国学教育仅在高等教育(或专科教育)中不绝于耳,即使如此,高等教育中的国学研究也只是象牙塔里的智力游戏而已,于自身生命、百姓日用毫无关系。
国学传承出现了一条巨大的代际断裂。
这也致使虽然今天民间对国学需求日益增强,而象牙塔里的学问面对这些需求竟手足无措,提不出真正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来。
民间人士与这样的学者接触久了,自觉得其学问不足为训,无奈之下只有暗自摸索。
我接触过一些从事儿童经典教育的朋友,他们对学院派颇不以为然。
学院派对民间的这些探索,宜抱一种宽容的心态,而不是高坐在象牙塔里予以傲慢地指点批评;更应该走出象牙塔,接地气,感受一下民间的真正需求,反思一下学院派自身的学问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相比之下,学院派更需要一种对国学传承的虔敬感、使命感。
只有学院派与民间国学推动者合力,国学传承才会有另一番景象。
国学教育应从孩子抓起主持人:国学教育是否应从儿童时期就开始?例如,让孩子们从小背诵《三字经》、《千字文》等等,这对于国学的传承是否有利?彭林:中国自古就是重视教育的国度,《礼记》说:“建国君民,教育为先。
”古人对童蒙教育尤其重视,出现过许多优秀的教材,最著名的是“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这些教本的知识点非常丰富,而且有条理,成体系,读起来押韵合辙,朗朗上口,易于记诵,代表了很高的智慧。
一代又一代的儿童从中掌握了的应知应会的知识,受益终身。
我有一些朋友,撰写《新三字经》、《新千字文》,试图用以替代它们,但没有一个是成功的,事实证明,我们至今不能超越它们。
我对“三百千”的作者怀有深深的敬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们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郭齐勇:对儿童、少年的教育,蒙学教育是很好的传统。
从三岁到十三岁,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在家长与老师的引导下,背诵一点《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家训》,背点唐诗宋词、《四书》、《老子》等没有什么坏处。
蒙学主要讲的是行为规范,讲品行,也讲爱心——爱父母兄弟,爱邻人、陌生人。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孩子们长大了,会慢慢地反刍,慢慢地理解。
最近几年,我与同事、学生编了几套“正启蒙”、“国学读本”等,在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我们是针对幼儿、小学生与中学生的,有选择性,启发并帮助孩子们提高分析能力。
孩子们从小在心、性、情、才上接受国学的熏陶,一辈子受用无穷。
亲子一块儿学习互动,效果更好,对养成健康的心理、人格,对家庭社区和谐十分有益。
陈明:《三字经》《千字文》都是非常好的蒙学教材。
它不仅是一种知识,更具有文化价值,就是原来说的所谓世界观,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这个世界,也可以帮助人们养成一种社会人格融入这个世界。
虽然时代变化,有很多新的东西需要吸纳整合,但作为一个基础,它是很难被替代的。
袁伟时先生很反对背这些东西。
理由还是五四时期那一套,认为国学和科学民主对立。
这实际是错误的。
西方人从小读《圣经》,但并不妨碍他们接受科学民主。
至于背诵有无必要、不懂或似懂非懂是不是就意味着没有意义、没有可行性,这都是十分简单的幼教问题。
张德付:当然有利。
但只是背诵《三字经》、《千字文》等蒙学读物远远不够,更需要孩子们从小背诵经典,背诵四书五经。
在国学的传承中,形式也有一定意义主持人:今天我们对于国学应该继承些什么?形式上的东西(例如,穿汉服、行跪拜礼、祭孔等等)是否重要?彭林:任何文化的核心都是价值观。
不同的文化,归根到底都是在回答“人应该如何活着”、“人生价值何在”的问题。
中国文化最没有宗教气,自古以道德立国,相信天地之间有正气、有公理,人有良知,要求人们修身近德,成为君子,甚至成圣成贤。
因此,中国人特别强调人格养成,这在国学经典里表述得最为透彻,它对于今天的社会显得尤其珍贵。
这是学习国学最应该继承的精神财富。
文化除了精神层面的东西,还有物质层面的东西,例如,服饰样式、居住形态、饮食方式、节日庆典、交往礼节等,这些文化表征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标志,不可或缺,非常重要,所以同样需要继承。
郭齐勇:形式也很重要。
虽然我们主要继承的是文化精神与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但礼仪也很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王国维先生所说的敬畏之心、恻隐之心、感恩之心,而这是在冠婚丧祭的礼仪中慢慢养成的。
历史上,司马光、朱熹的家礼对整个东亚的精神文明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我们现行的冠婚丧祭之礼很乱,应该更多一些民族文化的内涵,应制定新的健康的家礼。
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孔子诞辰日应是我们的教师节。
几十年来,我不断呼吁以孔诞为教师节。
我们是文化民族,孔子是至圣先师,祭孔有深意焉。
孔子思想对欧洲文化启蒙、对世界人权宣言与伦理宣言都有积极影响。
多年来,我都在孔诞日带着学生在孔子像前行礼(今年行的是释菜礼)并背诵《论语》若干章,还带学生到曲阜孔庙去祭祀孔子。
我建议各地应逐步恢复书院与文庙。
民国以前,各地书院与文庙林立,在社会上起着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