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地开发整理的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土地开发整理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王月丽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12期
【摘要】土地开发整理是我国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通过近些年的努力,我国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存在着一些不足。为继续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我国应当重视土地整理规划工作,加大宣传,强化公众参与,保障群众权益;夯实工作基础,探索完善土地开发整理经济运行机制;完善项目管理办法,健全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土地开发整理。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作用;成果;问题;对策
一、土地开发整理的作用
耕地是人类繁衍的基本保障,保护耕地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命线,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然而,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耕地被征用,我国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我国城市化率水平低,城市扩张耕地需求大,特别是各地都热衷于搞开发区建设、房地产“圈地”、“县改市”、城市升级攀比,致使城镇建设用地急剧扩张,人地关系进一步恶化。因此,在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的情况下,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扩大有效耕地面积,保持耕地动态平衡和缓解耕地矛盾成为非常必要的措施。
二、土地开发整理的成果
自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开展以来,经过探索和实践,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阶段性的成果。通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保证了耕地面积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展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成为名符其实的“民心工程”和“惠民工程”。
1、有效补充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的产出率,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据土地开发整理的典型经验,不同类型地区,农地整理可增加耕地面积5%—10%,若按增加耕地5%推算,全国可增加耕地约1亿亩。
2、有效解决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问题。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是目前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一个薄弱环节。
3、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土地整理是一项可以在不增加土地面积的前提下获得巨大土地利用效益的措施。
三、土地开发整理存在的问题
1、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农民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公众参与对取得利益相关者的理解、支持与有效参与、改进项目规划设计、保障项目良好运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土地整理的潜力逐渐不足。随着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大面积潜力足的地块相继完工,土地开发整理的后备资源越来越少,边角地、中低产田的整理难度会增加,整理成本也随之增大。
3、对土地整理项目的管理重前期评价和建设管理,轻远行管理、后期评价。科学规范的项目运行应经过立项、可行性分析、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竣工验收、项目交接、项目运行和后期评价等几个阶段,否则项目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我国土地开发整理运行以来,国家非常重视项目前期评价和建设管理,但验收后项目交接、运营管理和后评价的办法或制度很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续管理跟不上,承包政策不落实,形成新的抛荒。
4、干部的服务意识有待加强。有的基层干部缺乏高标准严要求,重进度、轻质量,精品工程不多。个别基层干部还没有把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促进乡(镇)村经济发展的大计来考虑,也没有实现从城乡一体化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去考虑如何搞好土地开发整理。有的整理项目未严格按批准的规划组织实施,对施工质量检查监督也不够,影响了土地开发整理的质量。
5、市场环境不健全,资金不足问题严重。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巨大的基础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以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国是以政府为主体的投资方式,土地开发整理使用资金量大,政府财力却有限。
四、进一步推进土地开发整理的措施
1、加大宣传。土地整理是近几年来解决土地开发利用,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条新途径。《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土地整理。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土地开发整理不仅是农村、农业、农民的主要工作,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增强领导干部对土地整理的时代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的认识,从而认真抓好这方面的工作。
2、强化公众参与,保障群众权益。土地整理开发的最终受益者是农民,农民是否全程参与土地整治,决定着土地整治的质量和效果。土地整理开发始终注重农民意愿,一切以农民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为出发点、落脚点,顺应民意定规划,依靠民力搞建设,发挥民智抓监管。
3、稳定和拓宽投入渠道,探索完善土地开发整理经济运行机制。按照“谁占用、谁补充
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严格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的收缴使用管理,做到收缴到位,专款专用,加大土地开发整理的投入力度,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
成本,优先保障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的投入。建立多元化投资渠道,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利益分配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土地开发整,推进土地开发整理的产业化。
4.完善项目管理办法,健全管理制度。要细化和完善项目工程监理制度、招投标制度等,制定实施细则,增加可操作性。要重点加强对项目招投标、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报告、考核、验收、通报和奖惩制度,以制度促规范。同时还要加强对项目的监督检查。
总之,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们必须坚持依法科学集约规范原则,充分挖掘土地开发整理的潜力,做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三者协调统一,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已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提高土地的集约化利用为手段,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最终目标,切实搞好土地开发整理,实现土地开发整理的可持续发展,切实保护和利用好土地资源,造福子孙后代。
(安徽省界首市国土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