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0年血液制品行业深度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20年?中国血液制品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按浮动汇率计,除北美洲外,折算美元后市场规模同比虽然均为下降,但应注意到,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与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期间,美元指数平均上涨了16%,绝大多数国家货币兑美元汇率均贬值,特别是欧洲德国、法国等欧元区国货币,欧元贬值,此期间折算成美元的销售金额受汇率的影响很大。因此,按固定汇率计的同比增长率更能代表市场实际消费药品数量的水平变化(假设药品价格几乎不变)。尽管全球血液制品消费美元金额同比是下降的,但从固定汇率来看,全球血液制品消费数量仍以5%左右的常态增长率增长。
在政府支持下,血浆供应逐步增加。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生计生委)数据,2011-2014年中国血浆采集量年复合增速在7%左右,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当前地方政府鼓励扩大血浆采集,因此我们预计未来新增血浆站审批有望提速。 此前,我国血制品行业上游受到浆站数量限制、下游受到价格管制,面临着量价齐受限的局面。目前美国拥有浆站数量480个左右,而我国浆站数量在200个左右,据专家估算约500个浆站才能满足国内需求。另外,之前我国血制品虽不受招标的影响,但仍受到发改委的最高零售价的限制并且国内外价格差距明显(白蛋白除外)。
(二)企业发展规模 2015年6月1日,国家发改委放开了血制品最高价格限制,企业可以自主提价。到今年年初的半年内,从血液中提取的纤维蛋白原、破伤风免疫蛋白的价格提高了80%~130%,静丙提高10%~20%。除了价格放松,浆站审核逐渐宽松是另一个政策支持。2013年开始,国家对浆站审核条件逐渐放松,2013年底,我国全部浆站不超过160家,到2015年年底已经超过200家,在2年时间内新增40家浆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个别省份的创新举措也是前所未见,广东省以前必须是本地居民才能献血,今年只要有居住证就可以了;重庆以前每个县只能有一家浆站,从去年开始每个县可以设置分站。由此可见,血制品进入了史无前例的黄金发展期。 四、中国血液制品市场投资潜力分析 (一)纤维蛋白原提价弹性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纤维蛋白是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切除血纤蛋白原中的血纤肽A和B而生成的单体蛋白质。纤原主要用于治疗有先天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引起的低纤缩蛋白原血症等疾病。 以前纤原较贵,临床遇到手术创伤大出血的情况,是用血站提供的新鲜冰冻血浆输给患者。但血站而来的新鲜冰冻血浆病毒残余风险非常大,对于来自血站的
全血,病毒主要潜藏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9页 于白细胞和血浆中,病毒风险比用血液制品的风险高一百万倍。因此,血站的对策是大批量的对血浆进行射线辐照灭活,这种办法可以灭活脂包膜病毒,但对非脂包膜病毒不起作用。同时,这种方法处理之后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和纤原全部失活。随着近几年临床用血大批量使用辐照技术,临床用来自血站的血浆,已经起不到凝血的效果,这将导致临床对纤原的需求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另外,纤原并非敏感品种,不像凝血Ⅷ因子和PPC直接与弱势群体血友病人相关,政府对于供需条件下的提价不会有任何管制,因此纤原涨价的政策风险最小。 2015年全国纤原批签发量大概是40万支,实际需求量在千万只以上,远未满足市场需求。从去年6月份药品价格放开后,纤原自第三季度开始大幅提价。如博雅生物的纤原出厂价已提高接近一倍。但是,即使目前纤原提价幅度已经很高(仍为美国价格的1/3),但供不应求的情况短期内难以缓解,未来提价弹性仍然很大。 同时,纤原提价逻辑短期、长期均不会发生改变。纤原提取工艺非常复杂,目前,国内提取纤原工艺最强的企业是博雅股份和上海莱仕,其中博雅生物每吨血浆能够生产1300瓶(0.5g)左右纤原,而上海莱仕每吨血浆生产400瓶左右纤原,主要是上海莱仕将部分纤原进一步与人凝血酶加工生产出纤维蛋白胶,纤维蛋白胶主要用于整容微整形和微创手术中的止血等,不需要批签发,但产品附加值远高于纤原(2~3倍),且与纤原有着完全不同的应用市场。即使在目前纤原大规模提价的背景下,生产高附加值的纤维蛋白胶仍然比生产纤原更具有盈利性,因此,我们了解和判断,上海莱士仍然不会大规模转换生产纤原。除了上述两家企业外,其他血制品企业由于工艺的不足,一方面吨浆生产纤原量较少,另一方面各批次间生产非常不稳定(很多批次产品企业内部检测都会不合格),从而总体造成纤原吨浆合格产量仅有几十至一百瓶左右。即使在纤原大幅提价、其他企业大幅增加纤原研发投入的背景下,我们预计其他企业或有可能克服纤原工艺壁垒从而达到与公司近似的吨浆纤原产量;但由于涉及生产工艺重大变更,其他公司或将需要对纤原重新做临床试验,我们认为其纤原实际大量投放市场也需要3年之后。另一方面,国内纤原目前相比国外用量很小(法国7000万人口使用200万支纤原),即使全国所有血浆均能达到公司纤原产量(将生产纤原700万支),长期内纤原供不应
求的状态并不会发生质变
由于生产工艺的问题,静丙和特免是互斥的,换句话说就是生产静丙就不能生产特免,反之如此。破伤风特免由于前期政府定价较低造成成本倒挂,短期内一次性提价幅度较大,未来提价幅度或将与静丙一致,此外乙免、狂免由于产量增长较大而临床需要量没有大幅增长(乙免临床需求量较小且稳定、狂免由于市场教育不到位临床需求增长缓慢)价格反而实现微幅下降趋势。 (三)八因子提价空间巨大 凝血Ⅷ因子用于治疗甲型血友病和凝血功能紊乱。血友病患者由于基因缺陷天生缺乏凝血因子,这会导致他们经常出血,出血部位集中于关节、肌肉和内脏,其中,关节反复出血导致骨骼变形、肌肉萎缩,而内脏和颅内出血则会危及生命。凝血Ⅷ因子对于血友病患者的
?
重要性,比胰岛素对于糖尿病患者的作用甚至更重要,因为血友病患者出血会危及生命。血友病人的平均存活年龄大概是14岁,14岁以下大约有50%出现残障,18岁以上的有90%出现残障。?
我国真实情况是有10万左右血友病人,血友病一般分为A型(缺少八因子)、B型(缺少九因子)和C型(缺少十一因子)。其中A型占80~85%,使用八因子(提取或重组),B型占15%左右,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九因子(提取或重组)。但2014年我国有1.1万人的甲型血友病患者登记在册,而其中坚持治疗的患者仅有几千人,由于诊断和治疗水平低下,大量患者还没有被诊断发现。?
按照世界血友病联盟的数据,一个国家的凝血因子总用量除以人口总数,得到的数值就可以反映血友病患者受到治疗的程度。数值1是及格线,欧美发达国家数值普遍在5到6之间,而中国的数值不到0.2。要达到及格线,中国年需凝血因子13亿单位,而2014年,我国凝血因子批签发总量仅为2.1亿单位(其中进口0.5亿单位),相比及格线尚有6倍差距,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更是有30倍以上差距。?
图表?我国凝血Ⅷ因子用药水平?
长期以来,我国凝血Ⅷ因子都供给十分紧张,全国各地各大医院都经常缺货。经常有各地血友病患者大出血但不能及时获得凝血因子治疗而去世的消息。我国凝血Ⅷ因子未来用药空间还很大。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凝血Ⅷ因子还远远没有满足患者。?
2014年,我国凝血Ⅷ因子批签发总量是2.1亿单位,其中国产血浆生产的人凝血Ⅷ因子
是1.5亿单位,进口的重组凝血Ⅷ因子是0.6亿单位。由于重组凝血Ⅷ因子成本较高,其售价也是国内同单位人凝血Ⅷ因子价格的2倍。因此,实际上,我国市场上凝血Ⅷ因子是存在2种价格体系的。?
国内产品主要分为人源凝血Ⅷ因子和重组凝血Ⅷ
因子(国家允许进口)。然而重组凝血Ⅷ因子单位价格要比人源Ⅷ因子价格高一倍(人源300单位540元;重组500单位1907元),患者往往是出自单身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因此,短期内重组Ⅷ因子难以取代人源凝血Ⅷ因子。?
虽然对于血友病患者来说,由于需要终身依赖凝血因子用药治疗,经济方面有一定压力,但实际上,国家已经早在2005年就把冻干人凝血Ⅷ因子纳入甲类医保目录,2009年,重组人凝血Ⅷ因子也被纳入医保乙类目录,考虑到乙类医保目录报销比例较低,在2015年开始的各地推进大病医保过程中,浙江、湖南等多个省份又把重组人凝血Ⅷ因子纳入了大病医保目录,患者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因此,实际上,限制血友病患者用药的最根本原因还是供应紧张,而供应紧张的背后最核心原因是我国采浆量水平低下,同时,国内几十家血制品企业中,目前获得凝血Ⅷ因子生产批文的仅有8家企业,而这些企业中实际在生产的就更少。?
考虑到当前血制品价格管制已经放开,且国内进口重组凝血Ⅷ因子价格是国产血浆生产的人Ⅷ因子的两倍,我们预计,中长期看,国产人凝血Ⅷ因子提价空间也是非常大的,毕竟这部分是医保报销(人源凝血Ⅷ因子是国家甲类,重组凝血Ⅷ因子是国家乙类),但短期看,考虑到凝血Ⅷ因子是特定病人(血友病患者)用药,其提价可能导致病人闹事政府插手,较为敏感,目前仅在部分地区实现小幅度的提价,我们估计未来是缓慢提价。?
五、中国血液制品市场投资风险分析?
(一)汇率风险?
随着国外市场拓展和公司生产规模扩大,血液制品企业出口收入以及进口的采购金额将不断增长。人民币汇率如果发生较大变动,血液制品企业产品出口价格及进口材料采购价格将受到相应的影响,从而影响血液制品企业的收入、成本和利润水平。?
(二)政策风险?
生物制药行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与其他行业相比,受监管程度较高,包括产品质量、生产标准、行业准入等。例如:进口限制、不再批准新设血液制品企业、血液制品批签发制度等。若国家有关行业监管政策发生变化,将可能对整个行业竞争态势带来新的变化,从而可能对血液制品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第14页?
?
血液制品属于高风险产品,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血浆采集到血液制品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断加强行业管理。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实施血液制品批签发工作的通知》,自2007年6月1日起,对人免疫球蛋白类制品实施批签发,2008年1月1日起对所有上市销售的血液制品实施批签发。
上述制度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保障产品质量,但同时对于合格产品则增加相应的仓储费用、检测费用、样品费等,从而血液制品企业盈利水平。?
(三)原材料风险?
2007年以来,有关监管部门对浆站进行大力整顿规范,血液制品全行业出现采浆量较大幅度下降、原料血浆供应存在较大缺口,2006年全国投浆量为4687吨,2007年预计不超过3000吨,同比下降约40%。可能造成健康人血浆供应不足的风险。?
(四)安全性风险?
血液制品是从人血浆中提取,由于其原材料的特殊性,使得该类制品可能因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导致交叉感染、血源性疾病传播等重大医疗事故。同时,由于受科学技术及人类认知水平的限制,仍有许多病毒未被人类发现,存在因未知病毒导致血源性疾病传播的潜在风险。?
六、中国血液制品市场发展前景?
(一)市场发展前景?
医药行业增速处于从两位数向个位数寻底的过程中,系统性机会难现。但血制品将是为数不多的值得配置的子行业。业内预计,血制品将呈现量价齐升的格局,未来几年或保持20%以上的增速,而2016年将是血制品行业景气大年。?
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血制品产业链红利不断释放。由于血制品供不应求现象严重,2015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将献浆员年龄由55岁放宽到60岁。此外,卫计委大力鼓励各地政府放开浆站审批,2015年广东、江西、新疆、河南等省份纷纷加大了浆站审批力度,行业回暖趋势明显。?
而从需求端来看,目前我国对血浆的年需求量超过8000吨,但年采浆量仅为6000吨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供不应求的现象长期存在是血制品提价的主要推动力。自发改委在2015年6月份取消最高零售价限制以来,除了白蛋白外,其他小品种血制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涨幅,且未来仍存在强烈的提价预期。?
(二)行业发展方向
第15页?
?
1、提高血浆综合利用率,开发新产品?
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宝贵的血浆资源,各生产厂家应升级生产设备,提高生产工艺。积极采用新的蛋白分离纯化技术和方法,以提高产品的收率和纯度,推进原有产品和生产技术的升级换代,同时积极开展血浆蛋白的综合利用,大力研究开发新产品,并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另外鼓励和引导基因工程技术在血液制品研究中的应用,有重点的开展重组血浆蛋白的研制工作。?
2、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临床应用的风险?
血液制品质量管理几十年来已经形成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并在实际操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血液制品从血浆到成品的质控方法和手段上还有待改进和提高,特别是在正确选择检验方法和试剂
、合理确定检验项目、积极开展标准品的研制等方面。?
总之,血液制品的质量管理既要高标准、严要求,又要脚踏实地、符合实际。生产和质量管理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按照GMP要求进行生产和管理。?
3、积极进行国内外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
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积极进行管理或技术交流,特别是要创造条件和机会参加国际交流,有目标地进行技术引进。要成立信息网和数据库,对国内和国际上的血液制品生产能力、水平、发展方向和路线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资料、数据和信息的收集体系。要投入资金和制订有利发展的政策,促进新技术的引进、使用和升级。?
(三)产业政策机遇?
从2015年6月1日,国家放开血制品最高零售价限制开始,血制品进入“量价齐升”的阶段。尤其到了2016年1月,血液制品价格已有大幅调高,小制品调高幅度尤为惊人。?
最具提价空间的血制品依次是人纤维蛋白原、静丙、凝血因子。近期,人纤维蛋白原、静丙出厂价同比涨幅分别约80-130%(0.5g从280元/支涨至650元/支)、10-20%(2.5g从550元/支涨至700元/支),其它产品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提价。?
静丙价格已经调高8%左右,八因子略有提升;而一些小制品,如纤维蛋白原、破免等调高幅度较大。纤维蛋白原调高150%左右,破免调高70%左右。白蛋白由于进口产品较多,价格基本上稳定。?
长期以来,血制品都是国内药品行业中最受追捧的领域。西南证券信息显示,2010年,
第16页?
?
卫生部测算中国采浆量需求约8000吨,预计目前的采浆量需求超过12000吨。但2014年采浆量约为5700吨,存在巨大供需缺口。美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VIII的人均消费量分别是中国的2.5倍、15.8倍和15.9倍。?
过去几年,中国血制品行业受制于最高零售价管制、浆站审批审慎及营养费上升,发展缓慢。由于血浆源有限,各省份对浆站的审批格外谨慎,要想通过扩大产能来增加利润,不断收购血浆站是血制品企业唯一可行的办法,各大上市公司围绕着血浆站的收购已呈白热化。?
并购曾集中发生。2012年起,博雅生物收购浙江海康部分股权、天坛生物收购成都蓉生、沃森生物收购河北大安制药有限公司、上海莱士收购邦和药业、中国生物收购贵阳黔峰和西安回天、人幅医药收购武汉中原瑞德等。?
基于中国血制品供需失衡严重,而价格又受管制,黑市倒卖、价格倒挂等现象普遍,血制品涨价有客观需求。前卫生部部长陈竺提出“十二五倍增”计划,推动血液制品供应量比“十一五”末增加一倍,以解决血制品行业供不应求现象。?
自倍增计划推出后,广
东、四川、湖北、河南、重庆、江西等地陆续有新建浆站获批,行业回暖趋势明显。西南证券报告指出,估计2015年年底,国内获批浆站累计总数达到200余个,相比2013年新增了40余个。我们认为,供不应求下增加浆站供给是大势所趋,在提价预期下各血制品企业亦积极寻求新设浆站审批,未来几年或将步入浆站审批高峰期。?
从2015年6月1日起,政府取消制定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或出厂价,其中包括血制品。当前血制品无需经过地方招标直接进入医院销售,企业可自主定价。价格管制放开,企业生产性提高,可提高营养费吸引更多的献浆员,扩大原料供给,进而推动血制品销量,有望实现销量和价格的同步提升。?
血制品政策继续放宽。献浆员大多数是中老年人,以往政策规定55岁之后就不能再献浆。每年都有一批超龄的老年人退出献浆员队伍。2015年下半年,这一年龄限制放宽到60岁。这就意味着,2016年不仅不会有超龄人员退出献浆员队伍,还会有56-60岁的旧献浆员重新加入。?
血制品一直是稀缺医疗资源,现在价格、浆站和献浆员政策条件的放宽,将有利于提高增量。”上述曾在血制品行业工作的管理人员表示,但血制品价格被抑制已久,市场供需严重失衡,且血制品是刚性需求。“产量增长仍无法缓冲价格增长的速度,未来三到五年,血制品价格都会持续上涨。?
七、血液制品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第17页?
?
(一)蛋白分离纯化技术?
人血浆中含有多种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蛋白成分,因此在蛋白分离纯化的工作中要保证各活性成分的有效分离,提高纯度和收率。压滤法由于能有效地提高蛋白的收率,减少能源消耗和降低劳动强度,因而正替代传统的冷冻离心法而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由于采用目前的加工工艺并不能完全去除所有不需要的蛋白成分,从而导致临床使用上的同种抗原性蛋白问题,因此能大幅度地提高制品纯度的层析技术也是现在和将来关注的热点。对一些凝血因子类制品和微量蛋白成分的提取和纯化,选择合适的层析方法将显得尤为重要。?
(二)病毒灭活工艺?
目前普遍使用的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工艺主要分为物理的加热方法和化学的除垢剂等方法。尽管这些方法对控制一般的病毒污染均有良好的效果,但是这些方法又被证明各有其局限性。如何既能减少有效活性成分的损失,又能将这些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化学试剂的残余量降到最低限度,是今后病毒灭活工艺的研究方向。?
(三)血浆综合利用?
目前常规技术可以鉴定的、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血浆蛋白成分达200多种,已经可以分离纯化的有百余种
,经常研究的有70多种,能够生产成药品并已用于临床的血液制品有20多种,还有大量血液制品品种有待开发和应用。根据临床应用和功能的不同,血液制品也可以相应地分为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类、凝血因子类等类型。每一类制品都有着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历史。未来随着生物工程技术和医学的发展,血液制品的种类将越来越丰富,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四)基因工程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自诞生以来即发展迅猛,并向各个领域扩散。目前己能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使用工程菌和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获得有一定活性的人血浆蛋白成分。尽管国外已有部分此类产品上市,但离大规模使用还有相当距离。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既可以不受原料数量的限制,亦可防止人类血源性疾病的传播,特别在生产一些血浆微量成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基于物联网和无线通信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是中国制造的发展方向,《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国产化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实现制造强国的重大战略,信息互联网技术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而进一步的企业信息化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方向而言,国产化都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