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耀《河床》解析
河床诗歌河床的解析
河床诗歌河床的解析
河床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以河床为主题,通过诗歌形式来表达对河
床的理解和思考。
河床是指河流在长期侵蚀和冲刷形成的沉积物层,它是大自然的杰作,展现了地球演变的历史和河流的力量。
河床诗歌常常通过描写河床的形态、材质和变化来表达人们对自然界的感悟和
敬畏之情。
诗人们可以用抒情的笔触表达对河床美丽景色的赞美,也可以通过对河水的流动、起伏和声音的描绘来表达对河床的审美体验。
河床诗歌通常具有生动的形象和鲜明的意象,诗人通过用词精准、语言简练的方式,将读者带入到河床的世界,使人们感受到其中蕴藏的力量和美丽。
另外,河床诗歌也可以用来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河床作为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
因此,在河床诗歌中,有时可以看到诗人对河床的记忆和情感的表达,同时也透露出人们对河床保护和恢复的呼吁。
总之,河床诗歌通过对河床的描写和抒发情感,展现了人们对自然和人与自然
关系的思考和感受。
它在表达自然美、展现生命力和传递环保理念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欣赏和创作河床诗歌,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自然,同时也能促进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行动。
《河床》解读
我为了教《河床》,于是反复阅读它,努力理解它,借别人的眼光去吃透它。
然而很多分析理解,囿于教材中的导读,却令我困惑,令我不满意,甚至误导我的的探索。
《导读说》:“诗人想象奇特,采用了拟人的写法。
”这应该是对的,但后一句“把‘我’幻想成河床”,竟把拟人误成拟物。
正确的说法是“把河床幻想成‘我’”。
后文说“你从文中体会到‘我’关于怎样的胸怀、情意”,说明是从“人”的角度去理解《河床》的,可前文“河床的地域特点如何”一语,又违背了拟人的表达,因为“人”一般没有地域特点的,环境对人的影响,往往表现在一个人的语言、动作等方面。
因此,《导读》实在不很靠谱,只能另想办法。
文学作品的理解欣赏本来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我们为什么不能独立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呢理解欣赏《河床》的关键还是从“拟人”入手,也就是从“人”的角度去审视河床,我们不妨把河床忘记,心目中只有鲜活洒脱的男子汉。
“我”出身在白雪皑皑的巴彦克拉,那里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唐古特人和雪豹、兀鹰和谐地生活在一起,人们劳作勤苦,做事认真,心境愉快,“我”与他们亲密无间。
我是一个巨人,我是紧紧依靠大地、仰“躺”在大地上的巨人,我是头顶高山、脚踏大海的“屹立”的巨人。
我无论身体饱满(滋润)还是瘦削(干枯),都是气势磅礴(浩荡)的,因此我名震天下。
我是一个俊朗的男子汉,体型“宽厚”“壮阔”,我有极其充沛的精力,我有美丽的肌肤(刺肤纹身),我有粗犷的体魄(向风霜透露我体魄之多毛),我风情万种,得到多情的女性(水)的投怀送抱。
我是一个充满爱心的父亲。
我喜欢精力旺盛的青年,我称誉吃苦耐劳的猎人,我欣赏那些坚强不屈的人(母狼),我怀念消逝的英雄(黄河象)。
我是一个多样性格与能力的超人。
我有大众情怀,我有多彩的身姿,我有丰厚的财富,我有灵活多智,我有开拓精神,我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我有悠久的历史,我是坚强的卫士。
我为民族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有令人满意的现在,生活在现在的人们富有(满载昆山之玉)、安居乐业、平静和谐。
昌耀《河床》解析
原诗河床——《青藏高原的形體》之一昌耀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
白头的雪豹默默卧在鹰的城堡,目送我走向远方。
但我更是值得骄傲的一个。
我老远就听到了唐古特人的那些马车。
我轻轻地笑着,并不出声。
我让那些早早上路的马车,沿着我的堤坡,鱼贯而行。
那些马车响着刮木、像奏着迎神的喇叭,登上了我的胸脯。
轮子跳动在我鼓囊囊的肌块。
那些裹着冬装的唐古特车夫也伴着他们的辕马谨小慎微地举步,随时准备拽紧握在他们手心的刹绳。
他们说我是巨人般躺倒的河床。
他们说我是巨人般屹立的河床。
是的,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
我是滋润的河床,我是枯干的河床,我是浩荡的河床。
我的令名如雷贯耳。
我坚实、宽厚、壮阔,我是发育完备的雄性美。
我创造,我须臾不停地向东方大海排泻我那不竭的精力。
我刺肤纹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形可被仰观而不可近狎。
我喜欢向霜风透露我体魄之多毛。
我让万山洞开,好叫钟情的众水投入我博爱的襟怀。
我是父亲。
我爱听秃鹰长唳,他有少年的声带,他的目光有少女的媚眼。
他的翼轮双展之舞可让血流沸腾。
我称誉在我隘口的深雪潜伏达旦的猎人。
也同等地欣赏那头三条腿的母狼。
她在长夏的每一次黄昏都要从我的阴影跛向天边的彤云。
也永远怀念你们——消逝了的黄河象我在每一个瞬间都同时看到你们。
我在每一个瞬间都表现为大千众相。
我是屈曲的峰峦,是下陷的断层,是切开的地峡,是眩晕的飓风。
是纵的河床,是横的河床,是总谱的主旋律。
我一身织锦,一身珠宝,一身黄金。
我张弛如弓,我拓荒千里。
我是时间,是古迹,是宇宙洪荒的一片腭骨化石。
是始皇帝,我是排列成阵的帆墙,是广场,是通都大邑,是展开的景观。
是不可测度的深渊,是结构力,是驰道,是不可克的球门。
我把龙的形象重新推上世界的前台。
而现在我仍转向你们白头的巴颜喀拉。
——你们的马车已满载昆山之玉,走向归程。
你们的麦种在农妇的胝掌准时的亮了。
你们的团栾月正从我的脐蒂升起。
我答应过你们,我说潮汛即刻到来,而潮汛已经到来……《河床》赏析(陈超)黄河正源被那里的藏民称为铜色的河,这是多么雄武又是多么坚韧沉厚的名字啊!我们的母亲河就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北麓沉静地走下来,流入我们的脉管。
探究当代西北诗歌中的野性情感——以昌耀《河床》为例
读·闻·观109一、地域环境对当代西北诗歌的影响当代西北诗歌蕴含的野性情感是受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其本质是一种旺盛的生命状态,一种克服生命苦难的顽强韧劲。
在昌耀的诗歌中,广袤绵延的雪山、坚实宽厚的河床、奔流不息的河水都体现了旺盛且奔腾的生命情态,也流露出作品最质朴、最自然的野性情感。
在《河床》中,昌耀将河床化拟作人,使河床具备了人的视角和胸襟。
独特的视角阐释了诗歌主体河床对自身生命意义的思考。
河床本身神秘、孤寂、大气、自豪。
豪迈的气质构成了《河床》一诗激情昂扬的基调,使诗歌从内而外地凸显西北地区特有的野性情感,也正是这种徐徐渗入却坚硬有力的特质,造就了河床不可测度的气势,同时显现出西北地域生生不息、刚强勇敢的精神风貌。
昌耀笔下的河床有着广阔的胸襟,能够承载生命的苦难和生活的疑惑。
它为排列的马车提供堤坡,让众水投入它的襟怀。
这样博爱的河床,自身没有丝毫萎靡之气,反而拥有西北地区特有的大气,表现了当代西北诗歌的雄壮豪迈,唤醒了读者深藏的、被束缚的情感,恰到好处地诠释了“野性”一词。
当代西北诗人对“野性”的阐述不乏其例,不只是昌耀,像章德益、周涛、杨牧等人也用自己独特的笔调描绘出西北的勃勃生机。
章德益的《古沙场黄昏》,承袭了西北诗人一贯苍凉大气的美学风格,在诗中潇洒灵动地描写了西北典型的地域风貌:“马革般的长云/裹着落日/风在围猎/驱动着悲啸的雄尘”,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与诗中出现的意象青苍、霞阵、铁蹄、雄鹰等构成一幅奇崛险怪的画面,展现出诗人心驭万物的激情幻想,演绎出野性情感迸发的美妙瞬间。
二、野性情感的意象抒写西北地区广袤无垠的特点,使众多诗人可以毫无保留、无所顾忌地投入自己的情感。
“野性”是一种不断向上的生命追求。
昌耀通过对现实世界精准又不失诗意的描写,传递了自己战胜凄风苦雨的坚定信念。
在他的笔下,多使用不畏艰险、具有生命活力的意象来表现诗人自身的英雄情怀。
昌耀《河床》解析
昌耀《河床》解析原诗河床——《青藏高原的形體》之一昌耀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
白头的雪豹默默卧在鹰的城堡,目送我走向远方。
但我更是值得骄傲的一个。
我老远就听到了唐古特人的那些马车。
我轻轻地笑着,并不出声。
我让那些早早上路的马车,沿着我的堤坡,鱼贯而行。
那些马车响着刮木、像奏着迎神的喇叭,登上了我的胸脯。
轮子跳动在我鼓囊囊的肌块。
那些裹着冬装的唐古特车夫也伴着他们的辕马谨小慎微地举步,随时准备拽紧握在他们手心的刹绳。
他们说我是巨人般躺倒的河床。
他们说我是巨人般屹立的河床。
是的,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
我是滋润的河床,我是枯干的河床,我是浩荡的河床。
我的令名如雷贯耳。
我坚实、宽厚、壮阔,我是发育完备的雄性美。
我创造,我须臾不停地向东方大海排泻我那不竭的精力。
我刺肤纹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形可被仰观而不可近狎。
我喜欢向霜风透露我体魄之多毛。
我让万山洞开,好叫钟情的众水投入我博爱的襟怀。
我是父亲。
我爱听秃鹰长唳,他有少年的声带,他的目光有少女的媚眼。
他的翼轮双展之舞可让血流沸腾。
我称誉在我隘口的深雪潜伏达旦的猎人。
也同等地欣赏那头三条腿的母狼。
她在长夏的每一次黄昏都要从我的阴影跛向天边的彤云。
也永远怀念你们——消逝了的黄河象我在每一个瞬间都同时看到你们。
我在每一个瞬间都表现为大千众相。
我是屈曲的峰峦,是下陷的断层,是切开的地峡,是眩晕的飓风。
是纵的河床,是横的河床,是总谱的主旋律。
我一身织锦,一身珠宝,一身黄金。
我张弛如弓,我拓荒千里。
我是时间,是古迹,是宇宙洪荒的一片腭骨化石。
是始皇帝,我是排列成阵的帆墙,是广场,是通都大邑,是展开的景观。
是不可测度的深渊,是结构力,是驰道,是不可克的球门。
我把龙的形象重新推上世界的前台。
而现在我仍转向你们白头的巴颜喀拉。
——你们的马车已满载昆山之玉,走向归程。
你们的麦种在农妇的胝掌准时的亮了。
你们的团栾月正从我的脐蒂升起。
我答应过你们,我说潮汛即刻到来,而潮汛已经到来……《河床》赏析(陈超)黄河正源被那里的藏民称为铜色的河,这是多么雄武又是多么坚韧沉厚的名字啊!我们的母亲河就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北麓沉静地走下来,流入我们的脉管。
《河床》
精品课件
兀鹰 母狼 黄河象
带有原始色彩的血性动物,容 易唤起人们对旺盛生命力的渴 望与想象。同时也表现了“河 床”博爱的襟怀。
精品课件
时间 古迹 宇宙洪荒的一片腭骨化石 始皇帝
给人以古老 神秘凝重的 感觉
精品课件
不可测度的深渊 结构力 驰道 不可攻克的球门
是对狞厉粗犷的原 生力量的认同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3、诗中用了多种人称,“我”“他们
”“他”“她”“你们”,分别指代什 么?
• 我”指河床,诗人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为河床代言 ,消弭了河床与阅读者之间的隔膜;“他们”指 唐古特车夫,也泛指熟悉河床,与河床有过“亲 密接触”的人们;“他”指兀鹰,“她”指母狼 ,这里把动物都拟人化了,使之更加形象;“你 们”有两种不同的指代,一指黄河象(“也永远 怀念你们——消逝了的黄河象”),表达诗人对 消失了的物种的一种亲切缅怀的情绪;一指人类 ,把河床和人类并举,有种不分“你我”的和谐 感,使读者更能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同身受。
河床
昌耀
精品课件
河床
•谷底部分河 水经常流动 的地方称为 河床。
精品课件
走进作者
精品课件
昌耀(1936—2000),原名 王昌耀。中国伟大的民族诗人 。籍贯湖南桃源。1950年参加 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师文工团 。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负伤 后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 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1955年 调青海省文联。1958年被划成 右派。后颠沛流离于青海垦区 。1979年平反。后调任中国作 协青海分会专业作家。1982年 后参与“新边塞诗”运动,是 新边塞诗派主要代表之一,后 曾率团出访俄罗斯等国家。其 代表作有《划呀,划呀,父亲 们!》、《慈航》、《意绪》 、《哈拉木图》等。精品课件
雄性之诗——昌耀《河床》解读
雄性之诗——昌耀诗《河床》解读郭培旺3970字2014.12.4我在想,同样是“大地的歌吟”,《河床》与《我爱这土地》的区别在哪里?高二选修的昌耀,超越初二必修的艾青之处在哪里?我的答案是:它的每一句都是诗。
我们不能顺利、顺口、正常地读这首诗,呼啸而过的读法注定懵懂;要慢下来,腾出一个宽敞的心脏和大脑,去感知,去再创造。
简单地将其主旨概括为“民族情结”、“个人苦难”、“雄性之美”等字眼,然后自觉万事大吉,对于这样一首蓬勃丰满的诗,是一种太“煞风景”的做法,是对其独特诗意的无视和掩盖,是对学生感受力的戕害和摧残。
我的底线是不限制学生的感知可能,不拘束学生的解读空间;老师只是一家之言。
理解《河床》,关键点无非两条,一是中心意象“河床”的意思,二是词语文句的诗意。
整体、局部,浑然一体,难以截然分开,所以两个任务的完成其实是同一个过程。
全诗一共有9节。
九节诗行,刚好扣黄河九曲。
1——3节,河床从巴彦喀拉走下。
4、5节,我走向大海,怀恋着源头。
6——9节,我激情澎湃,包容万物,伴随潮汛,崛起于大地。
我想,有三个生僻词语,可以促进学生对《河床》诗风诗意的了理解。
1、刮木。
这是青海方言音译词,意为“刹车片”,旧时马车上有用。
2、驰道。
《汉书》记载:“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
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
”“驰道”是秦始皇修筑的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大道,其中央是皇帝独用的专路。
3、昆山之玉。
李贺《李凭箜篌引》有“昆山玉碎凤凰叫”之句,言其玉之脆;秦李斯致秦始皇的《谏逐客书》曾提此词,是玉中之最美者,多喻优秀人才。
这三个词语,有民间气息,有历史深度,有书面语之典雅,从一个侧面折射了《河床》的诗歌特质,这是一首特别耐人咀嚼的长诗。
它的美感,我体会到的有以下几点:1、反常识书写。
第1节。
我从白头的巴彦喀拉走下。
白头的雪豹默默卧在鹰的城堡,目送我走向远方。
但我更是值得骄傲的一个。
这是开头三行。
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七)河 床(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课时跟踪检测(七)河床一、诗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河床》一诗,完成1~3题。
1.这首诗歌在意象的应用上有什么特点?是怎样通过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意象特点:丰富多彩。
①与传说、神话有关的意象,如“兀鹰”“母狼”“黄河象”,原始、血性,突出旺盛生命力的特征。
②与民族世俗生活有关的细节意象,如“唐古特人的那些马车”“猎人”“鹰的城堡”,给人视觉刺激,浓重的黄土色调给人巨大而奇异的感觉。
③具有沧桑感、伤残感的意象,如“飓风”“时间”“古迹”“化石”“始皇帝”“驰道”“不可攻克的球门”。
这一系列意象,既是作者心灵痛觉的复写,又是他对那种狞厉粗犷的原生力量的认同,表达出人类最高贵的精神品质——认知自我的历史、感知自我的清醒、珍爱历史的智慧。
2.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本诗主要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手法。
昌耀的河床读后感
昌耀的河床读后感《河床》写的是一个叫做谷花洲的地方的故事。
作者陈启文在后记里说,谷花洲实有其洲。
我想这就像陈忠实的《白鹿原》实有其原一样。
谷花洲是由洞庭湖口濒临长江的一块淤积而成的河洲围垦出来的,它是一个舞台,作者在这个舞台上演绎的是一支悲壮的生命之歌,当然悲歌之中也有欢歌。
河床,在小说里实指大坝外的江滩,即江水退去之后和江水上涨之前露出的滩涂、岸滩。
谷花洲人称长江为大河,大河是他们生命的放大,或他们的生命是大河的一部分;大河奔流不息,生命繁衍不息。
因此,河床又是一张产床,是生命的摇篮,是一个隐喻和象征的意象。
作品运用的是第一个称“我”的角度。
“我”姓陈,叫春仔,既是叙事者,又是这部长篇小说里的一个贯穿始终的人物,是谷花洲的人物和事件的亲历者、目击者、体会者。
这种叙事方式显得亲切,便于情感的晕染,使读者随“我”一起去亲历谷花洲人的命运,有一种难得的逼近感。
作者为我们讲述的是陈姓家族四代人的故事,能够看出很强的家族自传性的因素,许多情景和细节,都不是能够轻易虚构出来的。
读完这部小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有三点:一是作者浓得化解不开的乡土情思,二是陈家四代人的命运以及他们各不相同的性格特点;三是个性鲜明的语言特色。
像作品中的叙事主人公春仔一样,作者陈启文十七岁便离开谷花洲,走进城市,完成了社会身份的转换,不再是如他父辈一样的农民了。
他写的谷花洲,是离开了谷花洲写谷花洲,很像当年鲁迅之在北京写绍兴,沈从文之在北京写湘西。
只不过他离谷花洲要近得多,充其量不过是城里和乡下的间隔,而不像鲁迅、沈从文那样的千里迢隔。
然而,浓得化释不讲的乡土情感却是相似的。
陈启文笔下的谷花洲河床上的故事,是他对乡土故园的一种文学的追忆。
人离开了故乡,但那里仍是他精神的家园,样样堪忆,让他魂牵梦绕。
那里的自然风物和人文景观,在他的笔下,渐次展现出来,是一个个特殊的活的生命体:河坝外奔流的浑黄的江水;夕阳染红了翅膀的白鹭;大坝上一溜排开的月下纺纱的女人;河湾里草丛中,头钻进了洞,泥屁股和小尾巴还露在外面的野猪;防浪林里因崩岸被冲到对岸却仍然活着的水杨树,远看寒来暑往的节令变换,落水的太阳等等,无不在追忆的氛围里见出各自的灵性。
课件1:河床
X Z D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首页
X Z D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河床》赏析
语言的多义性——“我”。这首诗,通篇采用了“自述”的形式,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2.如何理解“河床”这一形象?
提示:(1)在诗中,“河床”有各式各样的形象,这些形象特征 既是河床的,又是远远大于河床的。
(2)诗人渗进了不屈不挠的人类精神,但这不屈不挠的人类精 神载体,又可以被看作是英雄的象征、先驱者的象征,也可以说是一 个文化丰厚、沉着自信的民族的象征。
首页
X Z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D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新边塞诗派主要代
表之一。1950 年参军,1957 年因写诗被打成“右派”,在青海务农,20 年后重返诗坛。著有《昌耀抒情诗集》《命运之书——昌耀四十年诗 作精品》等,代表作有《慈航》《山旅》《划呀,划呀,父亲们》《河床》 等。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 壮美的意象之中。其新边塞诗歌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 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 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
河床赏析
是民族世俗生活 有关的细节,展 现了西北高原的 民族风情
带有原始色彩的血性动物, 容易唤起人们对旺盛生命力 的渴望与想象。同时也表现 了“河床”博爱的襟怀。
时间 古迹 宇宙洪荒的一片腭骨化石 始皇帝 不可测度的深渊 结构力 驰道 不可攻克的球门
从地域、形态、性格三方面分 析河床的特点
地域特征:
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山走下。 ------黄河源头,起源于巴颜喀拉. 形态特征: 他们说我是巨人般躺倒的河床. 他们说我是巨人般屹立的河床. ------宽广、浩荡
•我须臾不停地 向东方大海排泻我那不竭的精力. ------有时滋润 •我刺肤文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形可被 远观而不可近狎. ------有时干枯 •我在每一个瞬间都表现为大千众相. ------沟壑纵横
•我称誉在我隘口的深雪潜伏达旦的那个猎人。 也同等地欣赏那头三条腿的母狼。 请问“猎人”和“母狼”为什么得到“我” 同等的称誉和欣赏?
这两个意象都充满了原始生命的强力, 有着让人震撼的血性,它们为了自己的 生存,无差别地生活在“我”苍莽艰难 的环境里,它们身上拥有着诗人所追求 的血性和对生命的坚韧态度。虽然它们 相互处于敌对的状态,但是却具有无差 别的旺盛的生命力,故而“我”予以无 差别的称誉与欣赏。
三、标点的运用
这首诗在标点符号的使用上也是很 讲究的。几乎每一句都标以句号,这样 做的用意是限制语流的速度,使每一句 都形成一个环境,形成一个嶙峋的、自 足的空间。仿佛电影中的蒙太奇组接, 每一个画面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这就 恰到好处地展示了黄河源河床粗砺的地 貌,以及诗人沉雄、稳健、恒久的感情。
写作手法
1、拟人: 诗歌采用了拟人手法,把“我”幻想成 “河床”,赋予“河床”以人的思维、人的 情感。以第一人称的方法来写,拉近了与读 者的距离,是诗歌显得更亲切,更有利于抒 情。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之河床
温馨晨读篇
自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谁说如今没有黄钟大吕,铜板铁琶?那是因为我们不屑抑 或不敢聆听精神的呐喊以及灵魂的杀伐;谁说如今没有独立特 行,苦吟圣咏?那是因为我们将心灵与情感在钢筋水泥中已囚 禁得太深太久。什么是空谷足音,什么是雪泥鸿爪,什么是荒 原孤魂。今夜,我似懂非懂;今夜,我非懂似懂。 你是谁,你可是踌躇于西域大漠的一介红袍僧人?眼前, 燃烧着血酒一样的夕阳连同血酒一样的悲壮;身后,拖曳着叹 息般悠长的影子连同影子般悠长的叹息。你是谁,你可是追寻 黄帝舟车的孤独浪子抑或精神囚徒?左脚海角,右脚天涯,鸟 瞰死寂,回首苍茫。你是谁,你可是茫茫高原燃烧的一束磷火 的幽蓝?噼啪爆响的竟是骨骼之偈语与灵魂之梦呓。传说传奇 迎风绽放,神话童话应节起舞。你是谁,你可是半烛残香燃起 的袅袅青烟?你可是古寺千年敲响的声声清寒?你是谁,你可 是深埋于地核的箭镞,已锈迹斑斑?你可是令人毛骨悚然的狼 嗥,正摇撼荒原?„„你是谁,我的昌耀?你是谁,西部的昌 耀?你是谁,中国的昌耀?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预习作业 一、字音识记 须臾 ( ) . 跛 向( . 飓 风( .
答案 yú
) )
lì
长唳 ( . 帆樯 ( . 胝 掌( .
mâi bǒ
) ) )
qiánɡ
媚 眼( . 眩晕 ( ..
) )
xuàn yūn
jù
zhī
温馨晨读篇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知识卡片
一、作家作品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 湖南桃源人。1950年参军。同年, 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期间,推 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 艺术结下不解之缘。1955年主动 报名参加开发大西北。1956年调 青海省文联。1957年被错划为右 派,此后从事农垦。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 被选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97年被省文联评为一级作 家。2000年3月23日,因患肺癌在西宁逝世。 1980年,长诗《大山的囚徒》在《诗刊》元月号发表, 立即引起了中国诗坛的关注。随后有长诗《慈航》《山旅》 《划呀,划呀,父亲们》《河床》《哈拉库图》等问世。
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讲义:诗歌部分-第4单元-河床 Word版含解析.doc
河床【画面内容】漫画上一个小女孩坐在小船上,手拿双桨在人工小河中自由地前行。
两旁是长出了绿枝的高楼和绿色的草地。
【寓意点评】一个宜居的城市,河流带来的优美自然环境是不可或缺的。
柔柔的流水,绿色的草地,自由的鱼与小鸟,成了拥挤、喧闹中的城市生存者无比宝贵的诗意安慰,平衡着城市的嘈杂,化解着城市的单调,并稀释着无数人多重挤压下的焦虑。
[识作者]中国新诗史上的一座高峰——昌耀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
1957年被打成“右派”,历尽坎坷,1979年冤案平反后重返文坛。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
其新边塞诗歌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
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
他历来被人们看作中国新诗史上的一座高峰。
著有《昌耀抒情诗集》《命运之书——昌耀四十年诗作精品》《昌耀的诗》《昌耀诗文总集》等,代表作有《慈航》《山旅》《划呀,划呀,父亲们》《河床》等。
[探背景]昌耀青年从军,赴朝作战,受伤后转入地方,参加大西北开发。
1957年因诗作《林中试笛》被打成右派,几十年间与磨难和贫穷相伴。
《河床》记载了“反右”时期诗人以无罪的戴罪之身在西部乡村服刑的生命轨迹,以及在结束了那段岁月后,诗人置身于现代场景中,再次从那座大高原上折射的生命图像。
[巧识文]新边塞诗歌20世纪80年代出现于新疆的诗歌流派。
主要诗人有杨牧、周涛、章德益等。
严峻而旷达的边塞生活不仅冶炼了他们的灵魂,也铸造了他们诗歌的品质与气质。
荒僻的自然界和奇异的边塞风情进入了他们的审美视野,他们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的深沉和浓郁的当代性色彩。
同时,新边塞诗歌摆脱了表层性描写的束缚,以一种隐含的、意向化的传达手段,使诗的思想寓意活跃在写实与象征之间,做到了意与象的交融,心绪与画面的叠合,从而实现了对边塞时空和题材本身的超越。
河床
时间 古迹 宇宙洪荒的一片腭骨化石 始皇帝
给人以古老 神秘凝重的 感觉
课堂小结:
诗人运用这么多的意象,可以 从各个方面全方位的展现“河床” 的美,表现青藏高原的原始风情。 这些意象是为主要意象“河床”服 务的。
诗中用了多种人称,“我”“他
们”“他”“她”“你们”,分别指代什么?
“我”指河床,诗人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为河床 代言,消弭了河床与阅读者之间的隔膜;“他们” 指唐古特车夫,也泛指熟悉河床,与河床有过 “亲密接触”的人们;“他”指兀鹰,“她”指 母狼,这里把动物都拟人化了,使之更加形象; “你们”有两种不同的指代,一指黄河象(“也 永远怀念你们——消逝了的黄河象”),表达诗 人对消失了的物种的一种亲切缅怀的情绪;一指 人类,把河床和人类并举,有种不分“你我”的 和谐感,使读者更能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同身受。
象征是在具体事物上赋予不完全 确定的意义,让读者自己去品味,启 迪读者自己去确定的一种诉诸感官又 超越感官的形象创造手段。
河床的象征意蕴是什么?
不屈不挠的人类精神 文化丰厚、沉着自信的民族
二、讨论问题:
1、诗歌中有众多的意象,各有什么 意蕴呢?
2、诗人运用这么多意象,来表现什 么呢?
诗 中 的 意 象
黄河源头
巴颜喀拉山
雪豹
高 原 鹰
秃 鹰
亚 洲 象
唐 古 特 人
唐 古 特 人
唐 古 特 人 的 马 车
母狼
化 石
诗歌其它意象选析:
鹰的城堡 唐古特人和那些马车 潜伏达旦的那个猎人
是民族世俗生活有 关的细节,展现了 西北高原的民族风 情
兀鹰 母狼 黄河象
带有原始色彩的血性动物, 容易唤起人们对旺盛生命力 的渴望与想象。同时也表现 了“河床”博爱的襟怀。
河床昌耀剖析课件
区域经济发展
昌耀地区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城市之 一,其经济发展对于整个区域的繁荣 具有积极的影响。而河床作为当地的 重要资源之一,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合理利用 河床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是当地政府和居民的重要任务之一 。
02
河床昌耀的地质特征
地层特征
01
02
03
地层发育
酸碱度
酸碱度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适宜的酸碱度范围为6.5-8.5。如 果酸碱度过高或过低,可能会对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04
河床昌耀的生态特征
河流的生态特征
河流是水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拥有独特的水流 01 和生态特征。
河流的流速、流量、水位和季节性变化等特征都 02 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03 类型与特点
根据形成原因和特点,河床可分为若干类型,如 冲击平原、峡谷、河口等,每个类型都有其独特 的特点和作用。
昌耀简介
01 定义
昌耀是位于中国西部的一个城市,隶属于甘肃省 。
02 历史与文化
昌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中华 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03 地理与资源
昌耀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 油、天然气、煤炭等。
旱季,流量可能会减少。
流速
河床昌耀的流速通常比较缓慢, 特别是在靠近湖泊或水库的地方 。然而,在雨季或洪水期间,流
速可能会增加。
水位
水位的变化与气候、地下水位以 及流域内的降雨量等因素有关。 在雨季,水位会上升,而在旱季
,水位可能会下降。
湖泊的水文特征
水量
湖泊的水量通常比较大,特别是在雨季或洪水期间。然 而,在旱季或地下水位下降时,水量可能会减少。
河床-昌耀剖析
1982年后参与“新边塞诗”运动,是新边
塞诗派主要代表之一,后曾率团出访俄罗斯等
国家。其代表作有《划呀,划呀,父亲们!》、
《慈航》、《意绪》、《哈拉木图》等。昌耀 于2000年3月患癌症后在医院跳楼自杀,绝笔
作为《一十一枝红玫瑰》其出版的诗集有《昌 耀抒情诗集》(1986)、《命运之书》 (1994)、《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 沙盘》(1996)、《昌耀的诗》(1998)等。 2000年诗人过世后有《昌耀诗歌总集》行世。
美国文艺理论家桑塔耶纳指出: “看得见的景象还不是诗歌真正的客 体。”“还有一种超越可见界线的、 视觉综合力不能捕捉的景象。”这种 景象指的就是象征意蕴。
河床的象征意义?
河床
把我幻想成河床,所有的形象特征既 是河床的,又是远远大于河床的,诗人渗 进了不屈不挠的人类精神,但这不屈不挠 的人类精神载体,又可以被看做人类各种 性质大致相同的经验:可以说河床既是我, 又是英雄的象征,先驱者的象征,也可以 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厚、沉着自信的民族的 象征。诗人通过河床这个象征物,把景物 与情感、道德、意志等内容凝聚在一起。
---雄性美
3.我把龙的形象重新推上世界的前台。
---富有使命感
4.我在每一个瞬间都同时看到你们。
---博爱
课堂小结:
一种沉实、雄阔、粗犷、原 始、古朴而凝重的西北高原的风 情之美。
诗歌其它意象选析:
鹰的城堡 唐古特人和那些马车 潜伏达旦的那个猎人
是民族世俗生活有关 的细节,展现了西北 高原的民族风情
眩晕的飓风时间古迹宇宙洪荒的一片腭骨化石始皇帝给人以古老神秘凝重的感觉不可测度的深渊结构力驰道不可攻克的球门是对狞厉粗犷的原生力量的认同诗人运用这么多的意象可以从各个方面全方位的展现河床的美表现青藏高原的原始风情
河床-昌耀
是对狞厉粗犷的 原生力量的认同
课堂小结:
诗人运用这么多的意象, 可以从各个方面全方位的展现 “河床”的美,表现青藏高原 的原始风情。这些意象是为主 要意象“河床”服务的。
昌耀诗的意象构成,一方面是高原的 历史传说、神化,另一方面是实在的民族 世俗生活事件和细节。在从博大的青藏高 原上折射出来的精神生命图像中溶入了自 己对这片神奇土地上的文化历史、神话传 说、民间世俗的深切体悟、尊敬和认同。 这首诗中,诗人选择“我”作为抒情者, 代替河床发言,正是在高原的二十多年的 生活和自身命运的悲剧性使得诗人与高原 达成了某种心灵上的默契的表现,从而使 诗歌的意象从实体向深层的文化内蕴和原 始的神秘感靠近。此时,高原已经不是无 垠的荒甸,而是真正的精神领地。
美国文艺理论家桑塔耶纳指出: “看得见的景象还不是诗歌真正的客 体。”“还有一种超越可见界线的、 视觉综合力不能捕捉的景象。”这种 景象指的就是象征意蕴。
河床的象征意义?
河床
把我幻想成河床,所有的形象特征既 是河床的,又是远远大于河床的,诗人渗 进了不屈不挠的人类精神,但这不屈不挠 的人类精神载体,又可以被看做人类各种 性质大致相同的经验:可以说河床既是我, 又是英雄的象征,先驱者的象征,也可以 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厚、沉着自信的民族的 象征。诗人通过河床这个象征物,把景物 与情感、道德、意志等内容凝聚在一起。
1982年后参与“新边塞诗”运动,是新边 塞诗派主要代表之一,后曾率团出访俄罗斯等 国家。其代表作有《划呀,划呀,父亲们!》、 《慈航》、《意绪》、《哈拉木图》等。昌耀 于2000年3月患癌症后在医院跳楼自杀,绝笔 作为《一十一枝红玫瑰》其出版的诗集有《昌 耀抒情诗集》(1986)、《命运之书》 (1994)、《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 沙盘》(1996)、《昌耀的诗》(1998)等。 2000年诗人过世后有《昌耀诗歌总集》行世。 昌耀在中国新诗史上是一座高峰,其历史地位 已为人共识.
河床
首先,我们能注意到诗人喜欢用一些 古奥的、生僻的字眼或古语现象,“唐古 特”“令名”“胝掌”“团圆月”“可被 远观而不可近狎”等这些字眼就像高原上 的粗砾一样在过于光滑的节奏中打下了楔 子,制造了某种障碍,从而丰富了诗歌的 节奏。
诗人是怎样选择自己的 语言来接纳自己的精神 寻求 ?
第二,诗人还爱用短促的句子,对分行也没有太多的强调, 每个诗行,有长有短,短的就一句组成,如“我是父亲”,长 的多达五个句子,如“我是排列成阵的帆樯。是广场。是通都 大邑。是展开的景观。是不可测度的深渊。”这种写作特征也 印证了诗人关于诗歌分行的观点:“我并不强调诗的分行…… 也不认为诗定要分行,没有诗性的文字即便分行也终难称作诗。 相反,某些有意味的文字即便不分行也未尝不配称作诗。诗之 与否,我以心性去体味而不以貌取。” 第三,诗人选择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为河床代言,消弭了 河床与阅读者之间的隔膜;也避免了我们已经不感到新鲜的 “母亲”呀、“摇篮”呀之类的肤浅的赞美。当我们读到这首 诗的第一行“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时,从审美心理上就 已经与河床成为一体了,审美距离也随着诗歌感性的递进而递 进,直至消失。
请从修辞上对“我轻轻地笑着,并 不出声------轮子跳动在我鼓囊囊 的肌块。”进行赏析。
诗句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我宛若一个躺倒的 巨人,轻轻地笑着,让那些马车早早上路,“轮 子跳动在我鼓囊囊的肌肤”,写出了河床的宽厚 慈爱,对待马车的队伍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同 时也写出了河床的壮阔和力度之美。又把马车刮 木的声响比喻成迎神的喇叭,使河床弥漫上肃穆 与神秘的色彩,整个画面鲜明形象而充满厚重与 阳刚之美。
阅读第五节,讨论拟人写法的 作用和本诗句式的特点。
全诗以第一人称来写河床,把“我”幻想成河床, 在这一节中,更是在河床中渗进了“我”的感觉、情 绪和思考(后有补充)。第五节是一整节的连续排比, 形成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这种气势,是河床的气势, 更是诗人的情感的气势。 在句式上是长短交错,每个诗行有长有短,短的 就一句,如“是眩晕的飓风”,长的多达五个句子, 如“我是排列成阵的帆樯。是广场。是通都大邑。是 展开的景观。是不可测度的深渊”。这种语言的夸张 加上意象群的独特奇异,正是诗人所看重的“激情 ──永不衰竭的激情”得以传达进而感染读者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诗
河床
——《青藏高原的形體》之一
昌耀
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
白头的雪豹默默卧在鹰的城堡,目送我走向远方。
但我更是值得骄傲的一个。
我老远就听到了唐古特人的那些马车。
我轻轻地笑着,并不出声。
我让那些早早上路的马车,沿着我的堤坡,鱼贯而行。
那些马车响着刮木、像奏着迎神的喇叭,登上了我的胸脯。
轮子跳动在我鼓囊囊的肌块。
那些裹着冬装的唐古特车夫也伴着他们的辕马
谨小慎微地举步,随时准备拽紧握在他们手心的刹绳。
他们说我是巨人般躺倒的河床。
他们说我是巨人般屹立的河床。
是的,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
我是滋润的河床,
我是枯干的河床,我是浩荡的河床。
我的令名如雷贯耳。
我坚实、宽厚、壮阔,我是发育完备的雄性美。
我创造,我须臾不停地
向东方大海排泻我那不竭的精力。
我刺肤纹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形可被仰观而不可近狎。
我喜欢向霜风透露我体魄之多毛。
我让万山洞开,好叫钟情的众水投入我博爱的襟怀。
我是父亲。
我爱听秃鹰长唳,他有少年的声带,他的目光有少女的媚眼。
他的翼轮双展之舞可让血流沸腾。
我称誉在我隘口的深雪潜伏达旦的猎人。
也同等地欣赏那头三条腿的母狼。
她在长夏的每一次黄昏都要从我的阴影跛向天边的彤云。
也永远怀念你们——消逝了的黄河象
我在每一个瞬间都同时看到你们。
我在每一个瞬间都表现为大千众相。
我是屈曲的峰峦,是下陷的断层,是切开的地峡,是眩晕的飓风。
是纵的河床,是横的河床,是总谱的主旋律。
我一身织锦,一身珠宝,一身黄金。
我张弛如弓,我拓荒千里。
我是时间,是古迹,是宇宙洪荒的一片腭骨化石。
是始皇帝,我是排列成阵的帆墙,是广场,是通都大邑,是展开的景观。
是不可测度的深渊,是结构力,是驰道,是不可克的球门。
我把龙的形象重新推上世界的前台。
而现在我仍转向你们白头的巴颜喀拉。
——
你们的马车已满载昆山之玉,走向归程。
你们的麦种在农妇的胝掌准时的亮了。
你们的团栾月正从我的脐蒂升起。
我答应过你们,我说潮汛即刻到来,
而潮汛已经到来……
《河床》赏析(陈超)
黄河正源被那里的藏民称为铜色的河,这是多么雄武又是多么坚韧沉厚的名字啊!我们的母亲河就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北麓沉静地走下来,流入我们的脉管。
这是中华民族的脐带,是我们生命的根。
昌耀的《河床》,以辐射性的构思,无限伸展的空间序列形式,为我们勾勒了一幅黄河源河床的巨人般躺倒、巨人般屹立的形象。
这首诗,通篇采用了“自述”的形式,诗人代替河床发言,这就避免了我们读诗时“隔”的感觉,也避免了我们已经不感到新鲜的“母亲”呀、“摇篮”呀之类的肤浅的赞美。
当我们读到这首诗的第一行“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时,从审美心理上就已经与河床成为一体了,审美距离也随着诗歌感性的递进而递进,直至消失。
这正是诗人巧妙的抒情手法的成功。
另外,这首诗的意象构成也是十分独特的,有实
有虚,虚实相生,显得既不拥塞又不空洞。
实的如“白头的雪豹默默卧在鹰的城堡,目送我走向远方”,“唐古特人的那些马车”,“在我隘口的深雪潜伏达旦的那个猎人”等,给人以具体的视觉刺激。
虚的如“我坚实宽厚、壮阔。
我是发育完备的雄性美”,“我是父亲”,“我在每一个瞬间都表现为大千众相”,“是眩晕的飓风”,“我是时间,是古迹。
是宇宙洪荒的一片腭骨化石。
是始皇帝”,“是不可测度的深渊”,“是结构力,是驰道。
是不可攻克的球门”等,有给人以空洞虚幻的美感。
读这样的诗,我们感到的不是什么画面,而是具有质感、有体积感的河床本身。
诗人的思绪纷纷扬扬,但又都像辐条一样紧紧地辐辏在所咏唱的核心意象河床上,这就避免了由于庞杂给人造成的审美疲劳,同时又获得了“真力弥满,万象在旁”的审美享受。
在为数众多的歌唱黄河的诗中,昌耀的这首河床真正称得上独标逸韵另铸伟辞了!
这首诗在标点符号的使用上也是很讲究的。
几乎每一句都标以句号,这样做的用意是限制语流的速度,使每一句都形成一个环境,形成一个嶙峋的、自足的空间。
仿佛电影中的蒙太奇组接,每一个画面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这就恰到好处地展示了黄河源河床粗砺的地貌,以及诗人沉雄、稳健、恒久的感情。
(选自《中国探索诗鉴赏辞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