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古代文学4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4的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4的复习资料

元杂剧繁荣表现:作家作品多。

根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元末明初人贾仲明《录鬼簿续编》,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等资料可知,元代一百余年,出现了两百多为杂剧家,其作品名目可考者计有六百本左右,元杂剧剧本流传至今者计有160余种。

元杂剧的前期,大抵是指从金朝灭亡至元成宗大德年间。

这是元杂剧的鼎盛时期。

大都(今北京)是前期杂剧创作的中心,剧作家也主要是北方人。

元杂剧前期大家纷出,佳作叠现。

产生出了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杰出的戏剧家王实甫、马致远、白朴,著名的杂剧作家高文秀、杨显之、纪君祥、石君宝等。

他们创作出了《窦娥冤》、《救风尘》、《西厢记》、《汉宫秋》、《梧桐雨》、《墙头马上》、《李逵负荆》、《赵氏孤儿》等等优秀的剧作。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云:“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样之《赵氏孤儿》。

剧中虽有恶人交嶙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元代水浒戏:现传有康进之《李逵负荆》、高文秀《双献功》等六、七种。

《窦娥冤》体现了我国悲剧的特征:1.歌颂的对象是普通人,与西方悲剧侧重写伟大人物判然有别。

2.情节展开体现了以悲为主,悲喜交错的民族风格。

3.结局体现了团圆之趣,是中国悲剧风格的典范模式。

元杂剧的后期:。

后期的著名剧作家有郑光祖、乔吉、宫天挺、秦简夫等,优秀作品有《倩女离魂》、《两世姻缘》等。

明代中后期杂剧:就思想内容而言,较之初期的粉饰太平、宣扬教化,此期的杂剧创作题材不断拓展,思想渐次深化,抒写文人愤懑不平的抒情剧、嘲弄世态人情的讽刺剧、歌颂以情反理的爱情剧成为剧坛主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

有康海的《中山狼》、《王兰卿》,王九思的《杜甫游春》、《中山狼院本》,徐渭的《四声猿》。

清代杂剧:雍正乾隆时期,创作也活跃,但成绩不及清初,杨朝观《吟风阁杂剧》较有特色。

吴伟业和尤侗都是文人化剧作家的代表。

吴伟业写有传奇《秣陵春》和杂剧《临春阁》、《通天台》,尤侗著有传奇《钧天乐》和杂剧《读离骚》、《吊琵琶》、《桃花源》、《黑白卫》、《清平调》,合称《西堂乐府》。

古代文学史三四册期末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三四册期末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元代文学元杂剧一、元代前期重要作家、作品(记主要代表作品)关汉卿(现存剧目、简单剧情、自述性质的作品)1、字汉卿,号已斋叟,一生创作杂剧67种,今存18种。

即《窦娥冤》、《鲁斋郎》、《救风尘》、《望江亭》、《蝴蝶梦》、《金线池》、《谢天香》、《玉镜台》、《单鞭夺槊》、《单刀会》、《绯衣梦》、《五侯宴》、《哭存孝》、《裴度还带》、《陈母教子》、《西蜀梦》、《拜月亭》、《诈妮子》。

2、三类题材:①公案剧:《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揭露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

《窦娥冤》是整个杂剧的代表作。

②儿女风情剧:《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谢天香》、《诈妮子》、《金线池》,反映妇女命运和为改变命运所进行的反抗与斗争,歌颂她们的智慧与美德,大都充满喜剧气氛。

其中《救风尘》和《望江亭》是喜剧代表作。

③历史剧:《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歌颂古代英雄,表现时代精神的作品。

其中《单刀会》是历史剧的代表作。

3、带有自述性质的套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王实甫1、名德信,大都人,活动于成宗元贞至大德年间,在仕途上混的不太顺利,与关汉卿、杨显之、郑光祖来往都比较密切。

王实甫杂剧《录鬼簿》记载有13种,现在保存完整的只有三种,即《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四丞相歌舞丽春堂》,另有《韩彩云丝竹芙蓉亭》、《苏小卿月夜贩茶船》二种各残存一折。

2、《西厢记》流传发展演变过程(简答或论述,扩展的多点,自行删减)(1)最早的文本时唐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主要写的是张生对莺莺“始乱之,终弃之”的悲剧故事,宣扬了女人是祸水的传统论调。

(2)宋金时期,崔张爱情在民间广为流传,以这个故事为题材的各种演唱作品纷纷出现,秦观、毛滂《调关令》、赵德麟《商调.蝶恋花》,作品扬崔抑张,对莺莺的遭遇寄予同情,对张生行为不满。

此外,民间艺人还创作有南宋话本小说《莺莺传》、宋官本杂剧《莺莺六幺》、金院本《红娘子》等。

古代文学(四)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四)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四)复习提纲元代文学第一章元杂剧的崛起和兴盛一、历史文化背景1.统治者对汉民族文化的接受2.经济空前发展,重视商业3.民族压迫政策: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4.轻忽科举:“八娼九儒十丐”(鞭打芦花)二、元代文学概况1.元代戏剧繁荣原因:生产:失意文人(玉京诗会)消费:市民阶层2.历史地位:叙事文学成为主流元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分水岭3.审美特点:传统:温柔敦厚,含蓄蕴藉元曲:浅露酣畅,自然直白三、戏剧与戏剧欣赏1.元曲元戏剧元杂剧南戏散曲2.元杂剧的形式体制(1)元杂剧是融说、唱、演于一体的综合舞台艺术。

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戏剧艺术形式,并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2)基本结构:“一本四折”+楔子折:不仅是元杂剧音乐组织(折内同宫调,一韵到底),同时也是故事情节(起承转合)发展的自然段落。

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都包括了较多的场次,为演员的活动留下了广阔的天地,也给观众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一“折”意味着一个故事单元。

四折之间,大多表现出情节起、承、转、合的变化。

⏹楔子: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开场戏(用在开头)或过场戏(用在折与折之间),是整部剧本的有机组成部分。

楔子可以没有,也可以用到两三个。

它的篇幅比较短小,位置也不固定,一般在第一折的前面演出,对故事由来作简单介绍,也有在折与折之间演出的,作用和后来的过场戏相似。

(3)唱词和演唱特点:⏹元杂剧核心部分为唱词。

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并一韵到底。

“折”也是音乐单元;四折可以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

元代流行的宫调有九种(……)宫调的调性即音乐情绪各有不同,四折之中宫调的变换,是同剧情变化相对应的。

⏹每本由正旦或正末的一类主唱,正旦唱本为“旦本”,正末唱本为“末本”。

⏹楔子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楔子在一部杂剧中是相对自由的部分,通常只有一、二支曲子,不限由何角色演唱。

中国古代文学史4复习笔记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4复习笔记资料

明代文学一:复杂的社会环境二:文人思想的禁锢(程朱理学,八股文,文字狱)三:明代文学的发展:前期:衰微冷落,短期繁荣诗歌: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台阁体(三杨:杨浦,杨士奇,杨荣)茶陵派:李东阳散文:明初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

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章回体小说)戏曲:宫廷派杂剧,朱权《卓文君私奔相如》,曲纶《太和正音谱》朱有燉的喜庆剧,神仙剧,苍义道德剧传奇:邱睿《五伦金备记》邵璨《香囊记》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中期:沉寂,肃杀,小说空白,诗歌粉绝现实,戏曲宣扬礼教诗文:吴中四大才子,(唐寅,祝允明,文微明,周文宾)唐宋派:唐顺之,王慎中,归有光杂剧:王九思、康海的《中山狼》——东郭先生和狼三大传奇:《宝剑记》(李开先),《浣纱记》(梁辰鱼)《鸣凤记》(王世贞)后期:高度繁荣诗文:李贽童心说,公安派(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竟陵派:钟惺,谭元春小品文的兴盛,张岱《西游七月半》小说:长篇《西游记》、《金瓶梅》白话短篇“三言,二拍”: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和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言"内容广泛,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

作者编辑"三言"的目的,在于劝谕、警诫、唤醒世人,有明确的社会功能。

“三言”所收录的作品,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作和冯梦龙拟作,都程度不同地经过冯梦龙增删和润饰。

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

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

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

戏剧;杂剧徐渭的“四声猿”:《渔阳三弄》、《翠乡梦》、《雌木兰》,《女状元》。

沈汤之争:明万历朝,戏曲界同时出现了汤显祖和沈璟两位大家。

古代文学第四册复习重点

古代文学第四册复习重点

古代文学第四册复习重点一、填空1、明清长篇小说的类型:历史演义小说,以《三国演义》为代表;英雄传奇小说,以《水浒传》为代表;神魔小说,以《西游记》为代表;世情小说,以《金瓶梅》为代表;才子佳人小说,以《镜花缘》为代表;志怪传奇小说,以《聊斋志异》为代表;讽刺小说,以《儒林外史》为代表。

2、明清主要诗文流派:茶陵派(代表人物:李东阳);前七子复古流派(代表人物:李梦阳);唐宋派(代表人物:归有光,茅坤,唐顺之);后七子复古流派(代表人物:王世贞);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茶陵派(代表人物:谭元春);桐城派(代表人物:方苞,姚鼐,刘大魁)3、清中叶诗的中兴:沈德潜主格调说;翁方纲主肌理说;袁枚主性灵说;4、聊斋志异内容及代表作品:(1)、描写黑暗吏治,刺贪刺虐作品:《梦狼》;《促织》(2)、反应科举制度的弊端,亦庄亦谐讽科举:《司文郎》;《考弊司》;《王子安》;《贾奉稚》(3)、花妖狐魅世界中宣扬知己之爱,对封建婚姻制度的突破:《连城》;鼓吹真心挚情的《阿宝》;一见钟情的《王桂庵》;反映封建社会男女观《婴宁》,《小翠》(4)、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作品,对世风民俗的劝诫讽刺:《崂山道士》;《武技》;《画皮》;《骂鸭》。

5、明代优秀杂剧作家:王九思《杜甫游春》;康海《中山狼》,开寓言讽刺剧先河;徐渭《四声猿》包括四折:《狂鼓史》《玉婵师》《女状元》《雌木兰》。

6、明中叶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昆曲第一大戏;王士贞《鸣凤记》,开时事政治戏之先河。

7、儒林外史中的主要人物形象:(1)、腐儒形象:范进和周进;(2)、乡绅:严监生,严贡生;(3)、迂儒形象:匡超人,马二先生,鲁小姐;(4)、完美形象:杜少卿,沈琼枝。

8、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贾迎春,贾惜春,贾巧,妙玉,王熙凤,史湘云,李纨,秦可卿。

9、白话短篇小说代表:三言二拍冯梦龙:《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白话短篇小说集。

古代文学第四册完整版

古代文学第四册完整版

古代文学一、名词解释(6分*5)(文学现象)△1、沈汤之争:是指以沈璟为领头人的吴江派曲学家群体,与汤显祖为楷模的临川派,这两大戏剧流派的竞争。

沈璟剧作的思想偏于保守,倡导封建伦理道德的气息比较浓厚,他还强调语言的通俗自然,及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声律论。

这一时期的主要戏曲流派重视内容词采的临川派和强调格律的吴江派,分歧焦点在于沈璟是从曲乐的角度要求文词服从声律,而汤显祖是从曲文的角度要求声律服从文词。

沈、汤之争,反映了明代戏曲家对戏曲规律的探索和认识。

△2、才子佳人:清初各类小说中,数量最多的是才子佳人小说,才子佳人的婚恋小说由来已久。

唐代元稹的《鸳鸯传》以后,传奇小说、话本、和拟话本小说中都不少见,旨趣是不同的。

清初一时出现许多本这类小说,蔚为大宗,内容基本一致,是从晚明小说话本发展而来,篇幅增长,与以往的才子佳人小说迥然不同,成为清初小说的一大类型,对后世小说创作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代表作家天花藏主人张匀。

(流派——时代时期、代表人物、主张)3、前后七子(复古派)前七子:主要是指弘治年间至嘉靖年间,以李东阳为首的文学群体,他们一方面反对台阁体空洞冗沓的文风,强调诗歌的情感特征,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对古法的学习,来恢复古典诗歌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特征。

后七子:嘉靖年间以王世贞为核心的文学复古运动,是对前七子文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后七子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在表达真实的思想感情和遵循古典诗歌法度的问题上,他们更加严格地强调法度要求,因此遵法与创新之间的矛盾也表现得更加突出。

4、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

嘉靖时,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散文家,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模拟主张,认为不一定“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特别是唐宋的散文更值得效法。

他们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创作上。

由于宗唐拟宋,所以被称为唐宋派。

唐宋派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归有光。

△5、茶陵派:明成化、正德年间诗歌流派,因其领袖李东阳为湖南茶陵人,故名。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卷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卷知识点

明代文学绪论第一节明代文学概述一、明代社会概况(1368—1644)1、政治概况:(1)明初中央集权加强:废除丞相制;大兴党狱。

造成前期文坛沉闷。

(2)明中叶社会矛盾加深: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社会荒淫。

小说戏曲中涌现大量色情描写。

2、经济概况(1)明初重农抑末,破坏城市经济的发展。

(2)明中叶经济恢复,农工商业都得到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文人市民化,印刷业的发展促进了小说戏曲的传播。

3、文化思想领域(1)统治阶级对知识分子又打又拉的政策:大兴文字狱的高压政策,塑造文人的奴性品格兴办学校,重视科举,确立了八股取士的人才选拔制度编书:《永乐大典》(2)思想领域:理学与反理学的斗争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理学的学说:王守仁“良知说”;李费“童心说”二、明代文学概况1、前期(1)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章回小说(2)戏曲:以时文为南曲,宣扬理学和封建伦理道德,杂剧集有朱有嫩《诚斋乐府》。

比较有价值的是戏曲研究资料:朱权《太和正音谱》和贾仲明《录鬼簿续编》(3)诗文:明初三大家:宋潇,刘基,高启;台阁体作家:杨溥、杨荣、杨士奇(三杨,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茶陵诗派:李东阳2、后期(繁荣期)(1)小说:长篇:神魔《西游记》《封神演义》历史《新列国志》世情《金瓶梅》短篇:白话拟话本:三言二拍文言短篇集:“三灯从话(前期瞿佑《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余话》;后期邵景詹《觅灯因话》)(2)戏曲: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无名氏《鸣凤记》(一说作者王世贞)杂剧:徐渭《四声猿》临川派与吴江派之争:汤显祖“临川四梦”,重文采,沈躁重格律(3)诗文(流派纷呈)拟古派: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唐宋派:宗唐宋古文,代表人物唐顺之、归有光、茅坤等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独抒性灵”竟陵派:钟惺,谭元春三、明代文学总体特征1、小说、戏曲等俗文学的地位不断提高,各类创作呈百花争艳、全面繁荣的局面2、文学流派纷呈,论争不断3、民间艺人和下层文人跻身文坛,雅文学与俗文学呈现空前的融合4、追求文学的独立性与主体性,要求文学表达真情,肯定自我,实现对个体意识和欲望的表达本节重点1、明代社会概况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2、明代文学概况尤其是小说戏曲的发展情况3、明代文学的总体特征第二节中国古代小说概论一、小说的概念及其地位1、琐屑的言谈,浅显的道理《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悬)令,其于大达亦远矣”2、形式短小零碎的言谈西汉末桓谭《新论》”若其小说家,合从残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其身家,有可观之辞。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第四卷考试复习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第四卷考试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卷复习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第一节:明初诗歌和散文高启(诗歌)53页1、明代诗歌成就最高的诗人,所谓“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2、代表作《青丘子歌》,直接表达了他的生活志趣宋濂(散文)57页明朝的开国文臣之首刘基(散文)58页在散文创作上,与宋濂相并称,代表作《郁离子》。

第二节:台阁体与茶陵派台阁体60页:从明朝永乐年间开始,出现一种所谓“台阁体”诗。

其倡导人号称“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溥,都是故称其诗为“台阁体”。

它的出现,是诗歌创作的一种倒退,因为它只追求所谓“雍容典雅”,全是歌功颂德向皇帝拍马屁的内容,毫无创新,毫无生气,比宋代的“西昆体”影响更坏。

(名词解释)茶陵派61页:明代成化、正德年间的诗歌流派,因该派首领李东阳为茶陵人,故称。

当时社会弊病已日见严重,台阁体阿谀粉饰的文风已不容不变,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提出“轶宋窥唐”,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强调对法度声调的掌握,主性情,反模拟,推崇李杜,不拘一格,以图洗涤台阁体单缓冗沓的风气,振兴文坛。

(名词解释)第四章: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第一节:李梦阳与前七子的文学复古前七子67页:出现于明弘治、正德年间,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代表人物是李梦阳、何景明,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反对台阁休诗风中起过重要作用,但也将文学创作引向了拟古主义的道路。

(名词解释)第二节:王世贞与后七子的文学复古后七子70页:明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

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

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

因在前七子之后,故称后七子;又有嘉靖七子之名。

后七子继承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同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汉魏、盛唐为楷模,较前七子更绝对。

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更浩大,从而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

(名词解释或简答)第四节:归有光与唐宋派唐宋派75页:是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间,以反拨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理论成就)、茅坤和归有光(创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基础题明代文学一、明代诗文(一)明初诗歌与散文1、诗歌(1)吴中四杰:明初活跃于诗坛的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①高启,号青丘子,晚年号()最有成就、最早的诗人,代表作《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②杨基《眉庵集》(2)袁凯《海叟集》,因《白燕诗》得名“袁白燕”2、散文(1)宋濂:明朝开国文臣《宋学士文集》“以道为文”,文道一元论。

代表作《秦士录》、《送东阳马生序》(2)刘基:寓言集《郁离子》;《卖柑者言》讽刺元末身居庙堂高官“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本质。

3、茶陵派:台阁体渐趋衰弱,茶陵派占主导首领李东阳(台阁体到前后七子的过渡人物,诗风仍带台阁体的痕迹,宗法杜甫,强调诗歌的语言艺术,钱基博说他有“开山之功”)前七子批评李东阳,却又继承其复古主张为茶陵人《怀麓堂集》。

成员有谢铎、张泰、陆釴、邵宝等人*台阁体:明初永乐、成化年间,上层官僚中形成的文风。

台阁主要是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

台阁体是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台阁体内容贫乏,雍容典雅,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二)明代中期文学复古复古派的天下,文学由简单到复杂学者(宋濂方孝孺)文人(刘基杨维桢高启)闽中诗派(领袖林鸿,唐诗的尊奉者)和茶陵诗派将复古推进*前七子:明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的文学团体,没有明确的集团宗派意识,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

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重模拟。

作品多写时政题材,体现庶民生活,显露危机感和批判意识。

代表作家作品:李梦阳《空同集》、何景明《大复集》等。

复古理论包含对真情实感的重视,推崇民间真情流露,天然活泼的歌谣《琐南枝》由雅到俗的转变文学主张:“尺寸古法”强调古法,总结词汇,意象,音调,结构等的程式。

*后七子:明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文学团体,包括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

中国古代文学史4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4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古代文学大二下复习资料介绍作品《水浒》: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作品在思想内容和文学艺术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西游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

主要描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杜十娘》:杜十娘是明代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女主人公,曾为青楼女子,深受压迫却坚贞不屈,为摆脱逆境而顽强挣扎。

将全部希冀寄托于绍兴府富家公子李甲身上。

然而她怎么努力也逃脱不了悲惨命运的束缚,李甲背信弃义,将其卖于孙富。

万念俱灰之下,杜十娘怒骂孙富,痛斥李甲,把多年珍藏的百宝箱中的一件件宝物抛向江中,最后纵身跃入滚滚波涛之中。

《婴宁》:蒲松龄笔下笑得最美的女性,出自《聊斋志异》卷三婴宁篇,是一个美丽纯贞的狐女。

她天真憨直,爽朗任性,时时都会毫无顾忌地放声大笑,甚至在成婚时,也因“笑极,不能俯仰”而无法完成婚礼仪式。

她对自己的丈夫,真诚信赖,如实告诉他“妾本狐产”;她对抚养过自己的“鬼母”,也极尽子女知道。

与此同时,她也无情地惩罚那个“淫邪”的“西邻子”。

《三国演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中写得最成功的的一部作品。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三言二拍》:三言:在冯梦龙诸多创作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包括《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复习

王学左派对文学的影响:对情、欲的肯定成为潮流;冲破僵化的思维,在创作中强化主体意识;在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冲破旧有藩篱的同时,其非理性、非道德的倾向也给文学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

一、明代文学的分期及各期概况前期:元代文学的余波和明代中后其文学突变的准备。

中古文学的最后阶段。

1、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2、精神解放且富有时代使命感的文人;3、作家的忧患意识;4、作品:《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的编著,南戏的中兴,宋濂、刘基、高启等的诗文;5、经济复苏又使士人的忧患意识消蚀,文化专制使创作产生不安全感,文学创作贵族化。

(二)后期:明代中叶,文学变革突飞猛进。

进入近古文学。

1、城市及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统治阶级的腐朽、思想控制的松动、王阳明心学的流行;2、章回体小说编著的热潮——《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的刊行,《西游记》、《金瓶梅》的问世;3、戏曲传奇体制的定型和变革——三大传奇、临川四梦;4、诗文的复古和革新——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5、短篇小说的繁荣——三言二拍;6、社会危机使理性回归,重新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二、为什么人们常把小说作为明代最具时代特征的文学样式?在明代各类文学体裁的发展中:(一)章回小说的发展和定型,是明代对中国文学作出的最为宝贵的贡献。

是中国古代长篇大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

白话短篇小说的兴起。

如:三言、二拍。

《三国志演义》一、成书过程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

(一)历史的真实:三国的历史,《三国志》及注提供了素材。

(二)民间从晚唐到元末一直流传和丰富着三国的故事,并有“尊刘贬曹”的倾向。

(三)金元时期大量的三国戏.(四)罗贯中在长期的众多的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创作了《三国志演义》。

三、分析《三国志演义》中“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A传统:中国古代的通俗文艺有“正”与“邪”的传统,《三国志演义》也继承了这一传统。

中国文学史第四卷复习

中国文学史第四卷复习

中国文学史第四卷复习古代文学史4复习资料一.填空1.明初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2.标志了明代戏剧的最高水平:徐渭《四声猿》3.吕天成、王骥德的代表作吕天成的《曲品》: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戏曲批评专著。

王骥德的《曲律》: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南北曲源流、宫调、音韵、作曲和唱曲方法,兼及剧本结构、情节、宾白、科诨等方面的理论著作。

4.“三大传奇”: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无名氏的《鸣凤记》。

5“临川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7“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8“三灯”:瞿佑《剪灯新话》、李祯《剪灯余话》、邵景瞻《觅灯因话》9四大说王士祯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翁方纲的“肌理说”、袁枚的“性灵说”三、名词解释1.台阁体指明初永乐、弘治年间在上层官僚中形成的一种诗风。

多歌颂升平,是盛世之文。

以其主要代表“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都是台阁重臣而得名。

其作品多反映上层官僚的生活,流连光景,歌咏太平,雅正平和而雍容冲淡;其诗文内容大多较为贫乏,多力应制、题赠、酬应之作。

2.茶陵诗派指明前期成化、弘治年间以湖广茶陵人李东阳为首的一个诗歌流派。

其成员有谢铎、张泰、邵宝等人。

他们做诗强调宗唐法杜,着眼于音调、法度,其诗歌形式典雅工丽,具有从“台阁体”向“前后七子”转化时期的过渡特点。

3.前七子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他们反对“台阁体”的文章,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其文学主张具有现实意义。

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4.后七子是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继前七子之后重新倡导复古的文学流派,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浩大,把明代复古倾向推向了高潮。

成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5.唐宋派是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一个散文复古流派。

上海市考研文学复习资料中国古代文学

上海市考研文学复习资料中国古代文学

上海市考研文学复习资料中国古代文学上海市考研文学复习资料: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使其成为考研文学考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上海市考研文学复习资料,围绕中国古代文学展开探讨。

一、中国古代文学概述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涵盖了诗、词、曲、小说、戏剧等多种体裁。

其中,《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代表了先秦时期的文学风貌;唐诗以其豪放激昂、婉约含蓄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则是清代小说的代表作品。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对于考研文学复习至关重要。

二、中国古代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包括先秦诗歌、汉魏六朝诗歌、唐诗、宋词等。

其中,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其豪放激昂的风格以及对自然、爱情、社会等方面的描绘成为后世诗人的学习典范。

在考研复习中,理解和背诵一些著名的唐诗是必不可少的。

三、中国古代小说中国古代小说有着丰富多样的题材和独特的叙事手法。

其中,《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代表作,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错综复杂的情节、深刻的社会意义而备受赞誉。

在考研复习中,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掌握其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艺术手法是非常重要的。

四、中国古代戏剧中国古代戏剧主要有京剧、豫剧、越剧等多个剧种。

其中,京剧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戏剧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唱、念、做、打等表演技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考研复习中,了解京剧的发展历程、主要剧目和表演特点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中国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学中的思想、艺术手法以及人物形象等元素,都为现代文学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例如,现代诗歌中往往可以找到古诗词的影子,而现代小说中也常常运用到了古代小说的叙事技巧。

在考研文学复习中,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

六、上海市考研文学复习资料推荐考研文学复习资料是备考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书籍。

中国古代文学4_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4_复习

元代文学绪论元代是什么人建立的?元代社会的特点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是什么?一、元代社会特点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

“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朝国土面积:2122.74万平方公里;在北方,北到北冰洋;西起今额尔齐斯河;东至鄂霍次克海。

拥有朝鲜半岛东北部。

在西南,包括今克什米尔地区以及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锡金等地,今缅甸东北部和泰国北部。

1、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俗文学兴盛。

元朝版图空前辽阔,横跨欧洲、亚洲。

国家的统一为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交通的便利促进了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

京城大都(今北京)是当时世界贸易的中心;杭州则是南方最繁华的大都市。

城市经济的繁荣促进了通俗文学的发展,杂剧、散曲、南戏、话本等通俗文学在元代都非常兴盛。

2、民族压迫,矛盾尖锐,反抗意识强烈。

元代由蒙古族掌握中原政权,元蒙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将国民分成四等:蒙古人、色目人(西北少数民族如畏兀儿人,回族人)、汉人(原金朝汉族人)、南人(原南宋汉族人)。

蒙古人政治地位最高,南人地位最低。

政治地位的不平等,造成尖锐的民族矛盾。

元朝的阶级矛盾也很尖锐,官吏多贪赃枉法,造成冤狱,并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对江南的搜刮尤为严重。

尖锐的矛盾激起民变,爆发众多的农民起义,最终推翻元朝。

这种社会现实,使元代文学作品多有强烈的民族情绪和反抗意识。

3、文士落魄,转向通俗文学创作。

元灭金后,因蒙古贵族对文化的作用还未重视,八十多年未举行过科举考试,文士失去进身之道,落到社会的底层。

宋末元初人郑思肖记载当时十种等级的职业分类:“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

”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元朝才重行开科取士,但将蒙古人、色目人和汉人、南人分开考试,在出题和录取方面都优待蒙古人、色目人。

在取消科举的八十年间,文士有的作小吏,有的经商谋生,更多的是成为“书会才人”,成为戏剧作家,使杂剧和南戏的创作队伍从以民间艺人为主变为以下层文人为主,促进了戏剧创作的兴盛。

~中国古代文学史4-2复习题(修改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4-2复习题(修改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4-2复习题1.建安风骨:汉末献帝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蔡琰等作家为代表,承袭汉乐府的表现史实的传统,创作出一系列以五言形式为主,以风格遒劲而著称,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的作品。

表现了现实主义精神。

其中,“风”指的是文章的生命力和内在感染力。

“骨”指文章的表现力。

“建安风骨”被后世称为诗歌的一种典范。

.2.太康诗风:“太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文学上所指的太康文学,则是指泰始至元康约30年间的文学。

这一时期,以三张(载协华),二陆(机云),两潘(尼岳),一左(思)等为主要代表作家,形成了“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的太康诗风。

这一时期的诗歌,语言由朴素直趋向华丽藻饰,描写由简单趋向复杂,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形成以“繁缛”为最大特点的诗风。

3.永明体:齐武帝永明年间,以沈约,谢朓为代表的诗人,在音韵学发展基础上,主张诗歌创作的声律论,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并以此来进行诗歌创作,永明体是格律诗的发端4.“初唐四杰”:指唐朝初年的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

他们的创作活动多集中在高宗至武后时期,是一般士人中确有其才而自负很高的诗人。

他们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

心中充满激情,却又郁积着不甘居人之下的雄杰之气。

他们以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为审美追求,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由此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染力。

5.山水田园诗派:盛唐时期,出现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作家为代表,描绘山水田园、表现隐逸生活、抒写闲适感情的诗歌流派。

这一类山水田园诗,语言清新自然,形式上多为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

具有很高的再现自然美的艺术技巧。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

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候审。

他们的生平大都不详,成就不一,诗才各异。

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瞩目。

中国古代文学4期末考试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4期末考试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4期末考试内容第一部分:诗文二十三、“吴中四杰”P52“吴中四杰”:明初高启、杨基、张羽、徐贲(bì)。

四人均为吴人,故称“吴中四杰”,以比拟“初唐四杰”。

高启成就最高。

(1)诗作多表现当时战乱生活。

《吴越纪游·过奉口战场》“白骨横马前”、“前行尽空村”。

(2)诗中表现出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精神境界。

《青丘子歌》将自己塑造成降谪人世的“仙卿”,放达孤傲,体现出强烈的个人主体意识。

(3)登览怀古之作较有特点。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是其代表作。

二十四、“袁白燕”P57明初诗人袁凯,少时因赋《白燕》诗而得名,人称“袁白燕”。

二十五、宋濂刘基P57宋濂:1“以道为文”,2简朴清雅。

P57刘基:1《郁离子》P59是刘基在元末弃官归田后所着的一部寓言散文集。

2作者往往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揭露反省现实生活中的弊端,表达愤世嫉俗的态度和拯救时弊的治世意图。

如《卖柑者言》,讥讽了元末“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达官贵人。

3这些寓言散文吸取了先秦历史与诸子散文中寓言故事的艺术传统,形象生动、深入浅出,体裁短小活泼、文字简洁质朴。

二十六、台阁体P601自明永乐至成化年间,在文坛占主导地位的是“台阁体”。

2台阁体则指以当时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3台阁体诗文内容贫乏,多为应制之作,题材常是“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4从成化到弘治年间,台阁体诗文创作趋向衰落与消退。

(5台阁体流行的原因:(1)处境优裕;(2)国力强盛;(3)限制思想自由。

)二十七、茶陵(诗)派P611从成化到弘治年间,台阁体诗文创作趋向衰落与消退,这一时期对文坛有着重要影响的则是茶陵诗派。

2茶陵派以李东阳为主。

3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

4他的有些作品摆脱了台阁体的束缚,表现出更为广阔的生活视角,刻画了作者个人的真情实感。

二十八、前七子P67:李何边徐康王王1前七子的主要活动时间在弘治、正德年间,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是一个以李梦阳为核心代表的文学体体。

上海大学古代文学4复习资料.doc

上海大学古代文学4复习资料.doc

古代文学3复习资料一、背诵篇目晏殊《清商怨》关河愁思望处满,渐素秋向晚。

雁过南云,行人回泪眼。

双鸾衾禍悔展,夜又永,枕孤人远。

梦未成归,梅花闻塞管。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蟆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晏几道《鹏鸩天》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姨。

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腰。

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柳永《八声甘州》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绿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沙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休。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思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眸。

苏轼《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 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消海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槪轻舟,梦入芙蓉浦。

《夜飞鹊・别情》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

斜月远堕余辉。

铜盘烛泪己流尽,霏霏凉露沾衣。

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

花斃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

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3复习资料一、背诵篇目晏殊《清商怨》关河愁思望处满,渐素秋向晚。

雁过南云,行人回泪眼。

双鸾衾裯悔展,夜又永,枕孤人远。

梦未成归,梅花闻塞管。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幙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晏几道《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

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腰。

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柳永《八声甘州》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绿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沙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休。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思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眸。

苏轼《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䄂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檝轻舟,梦入芙蓉浦。

《夜飞鹊·别情》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

斜月远堕余辉。

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

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

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

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

兔葵燕麦,向残阳、影与人齐。

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雰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时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䄂。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揺,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箫。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鑑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

辛弃疾《贺新郎》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霜天晓角·旅兴》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

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

明日落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西江月·遣兴》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姜夔《疏影》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下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蚤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踏莎行·金陵感梦》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词,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吴文英《风入松·春晚感怀》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

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

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

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

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史达祖《双双燕·咏燕》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

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

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

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

红楼归晩,看足柳昏花暝。

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

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

二、文学常识北宋诗分期:1、王禹偁(954-1001)2、钱惟演(962-1034)3、杨亿(964-1020)4、林逋(967-1028)5、刘筠(971-1031)6、梅尧臣(1002-1060)7、苏舜钦(1008-1048)8、欧阳修(1007-1072)9、文同(1018-1079)10、王安石(1021-1086)11、王令(1032-1059)12、苏轼(1037-1101)13、黄庭坚(1045-1105)13、陈师道(1053-1101)14、张耒(1054-1114)15、唐庚(1071-1121) 16、韩驹(?-1135)17、徐俯(1075-1141) 18、吕本中(1084-1145)。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有《宛陵集》四十卷苏舜钦,字子美。

有《苏学士文集》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世称欧阳文忠公。

有《欧阳文忠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王令,字逢原。

有《广陵先生文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陈师道,字履常,改字无己,号后山居士。

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

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

晁补之,字无咎,晚号归来子。

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北宋词人:1、晏殊(991-1055)2、张先(990-1078)3、柳永(约987-约1053)4、欧阳修(1007-1072)5、晏几道(1030-1106)6、苏轼(1034-1101)7、黄庭坚(1045-1105)8、秦观(1049-1110)以上十一世纪9、贺铸(1052-1125)10、周邦彦(1057-1121)。

以上十一、十二世纪之间晏殊,字同叔。

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殊第七子。

有《小山词》留世柳永,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

秦观,字太虚,改字少游,别号淮海居士。

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南宋诗人:1、周紫芝(1082-?)2、曾几(1084-1166)3、陈与义(1090-1138)4、刘子翚(1101-1147)5、陆游(1125-1210)6、范成大(1126-1193)7、杨万里(1127-1206)8、尤袤(1127-1194)9、姜夔(1155-1221)10、徐玑(1162-1214)11、徐照(?-1211,又翁卷、赵师秀,生卒不详)12、戴复古(1167-1250?)13、刘克庄(1187-1269)14、文天祥(1236-1282)15、郑思肖(1241-1318)16、汪元量(1241-1317?)17、谢翱(1249-1295)。

陈与义,字去非,自号简斋居士。

著有《简斋集》。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著有《石湖集》等。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著有《诚斋集》等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实存9138首),但写得最多的,为83及84岁,前者478首,后者599首。

著有《老学庵笔记》、《南唐书》。

南宋词人:1、李清照(1084-?)2、叶梦得(1077-1148)3、朱敦儒(1087-1159)4、张孝祥(1132-1169)5、陆游(1125-1210)6、辛弃疾(1140-1207)7、姜夔(约1155-1221)8、史达祖9、刘过(1154-1206)以上十二世纪10、刘克庄(1187-1269)11、吴文英(约1200-1260)12、周密(1230-1308)13、刘辰翁(1232-1297)14、蒋捷(1274进士)15、张炎(1248-?)16、王沂孙。

以上十三世纪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朱敦儒,字希真。

蒋捷,字胜欲。

著有《小学详断》。

张元幹,字仲宗,号芦川居士。

《芦川词》,有《芦川归来集》。

张孝祥,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

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

岳飞,字鹏举。

岳武穆遗文。

陈亮,字同甫。

有《龙川集》、《龙川词》。

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

《龙洲词》。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

《后村长短句》。

辛弃疾,字幼安,原字坦夫,号稼轩。

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有《白石道人歌曲》。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又号觉翁。

有《梦窗词》。

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

有《梅溪词》。

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词集《碧山乐府》,一称《花外集》。

张炎,字叔夏,号玉田,晚号乐笑翁。

有《山中白云词》。

三、各人特色1、梅尧臣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

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梅翁事清切,石齿漱寒濑。

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辈。

文辞愈精新,心意虽老大。

有如妖韶女,老自有余态。

近诗尤古硬,咀嚼苦难嘬。

又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

语虽非工,谓粗得其仿佛,然不能优劣之也。

”(《六一诗话》)《东溪》(《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卷二十五,773页)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鳬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2、王安石1)风格有两种:“把锋芒犀利的语言时常斩截干脆得不留余地、没有回味的表达了新颖的意思”(钱锺书语);“深婉不迫”(吴之振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