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心理学

合集下载

新闻心理学整理资料

新闻心理学整理资料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新闻心理学的对象(认识主体、媒介世界、现实世界、认识规律)母学科:新闻学、心理学。

对象:认识主体在新闻活动中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认识主体在新闻媒介沟通和人际沟通并存环境中,在心理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特点和规律。

认识主体心理活动的生理和心理机制。

第三节新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专门方法论原则(哲学层面)(一)客观性原则:指在新闻心理学的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贯彻客观性原则,切忌主观臆想。

(二)整体性原则:把新闻活动中的传受双方的各种心理活动视为一个整体结构进行研究。

优点是全方位、多角度。

把心理活动本身又视为不同水平的自动调节系统,注重在主客体相互联系中进行分析。

(三)发展性原则:随着时代变迁,受众需求、兴趣、审美观、价值观、求知欲和心理承受力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也是其研究课题。

(四)扬弃的原则:新闻学和心理学在我国都是舶来品,由于国情不同,人的心理特点的殊异,再借鉴时必须采取扬弃的态度。

二、具体研究方法(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量研究(实证研究):1、实验法2、调查法{访谈、小组讨论、问卷(发放对象、年龄段、覆盖面、个人资料、行为资料、态度信息)、网上} 3、观察法(自然观察、实验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

4、内容分析,是传播材料本身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5、个案研究法,是对典型的个体惊醒研究,通过分析个体的不同特点,探寻与同类对象的异同之处及成因。

个案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媒体或一个社区等。

6、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法,根据具体研究目的、研究内容采取相应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我国新闻心理学研究概览第一节我国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历史对新闻心理现象的研究可以追溯岛上十几二十年代。

《循环时报》主编王韬(我国最早研究心理学的是做报系统的),《京报》创始人邵飘萍在1923年出版的《实际应用新闻学》中指出‘所谓有价值的新闻,第一在多数人爱读而已”——默察多数国民之心理。

新闻心理学

新闻心理学
新闻心理学 News Psycho法,主要研究 探讨新闻工作与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传双方的 心理特点、感应规律以及各自的心理机制与 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属于新闻学与 心理学的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它是研究新闻 传播者、采访对象和新闻受众的心理现象的 产生、发生及其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心理素质及其构成
心理素质:指人们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顺 利完成任务而在心理方面应具备的品质。就 记者而言,就是指记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应 具备的心向、心态、知识、能力和行为等方 面具备的要素。
心理素质的结构
1、最内层的心向系统。性格、气质、直觉、 智力、意志等。 2、次内层的心态系统。动机、兴趣、信念、 喜好、态度、欲望等。 3、次外层的能力系统。智力、知识、经验、 反应等。 4、最外层的行为系统。习惯、方法、技巧、 风格等。
相关名词
智力:智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它包括 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实际操 作能力。是保证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最基 本的心理条件。 非智力因素: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除智力和 能力以外的所有因素的总和,它是由动机、 信念、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 理要素组成的。
直觉:直觉是一种无意识思维,不像逻辑思 维是有意识的按照推理规则进行的,能够认 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直觉也可以说是思 维德洞察力。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 和集中,即人们在某个时候,将心理活动有 选择性的指向和集中于某个对象,而离开其 它的活动对象。
张骏德、刘海贵《新闻心理学》 刘京林《新闻心理学概论》 汪新源《新闻心理学》
记者的心理
在传媒界,记者首先是一个信息的采集、加 工和生产者。当记者的都知道这么一句行话: “七分采访三分写”,说的是采访在整个采 编流程中的重要性。 记者既要了解采访对象的心理,也要正确认 识本身的一般心理状态

新闻心理学 学科

新闻心理学 学科

新闻心理学学科新闻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传播和新闻对受众产生的心理、社会以及文化影响的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它将心理学、传媒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综合运用,旨在探究新闻传播背后的心理机制,深化我们对媒介效应的认识。

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途径,人类的信息处理和情感体验与新闻传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使得新闻成为影响公众观念和行为的重要因素。

从传播者、媒介、受众三个角度来看,新闻传播涉及到复杂的心理问题,如何在新闻传播中应用心理学的知识进行合理引导和管理,成为新闻媒体和传媒学研究者的重要课题。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媒体的意图和角色、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新闻内容的主题和价值观等均对受众产生着深远的心理影响。

新闻媒体是信息传递的媒介,他们决定着报道对象的选择和呈现方式,可以通过报导选题和方式来引导公众的思考和情感反应;同时,新闻媒体本身也拥有权威和公信力,他们可以对于新闻信息进行加工和塑造,从而影响公众对于事实的认知和价值观的转变。

在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面前,受众往往存在强烈的认知偏差,如基础认知误差、取消反应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受众对于新闻信息的主观解释与意见产生分歧。

因此,新闻传播需要透过心理学的视角来研究新闻媒体的话语权和话语作用,使新闻传播更好地达到自身的目的。

学习新闻心理学需要具备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同时需要具备对于新闻传播的理性和客观态度和探究精神。

新闻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闻与人类心理的互动关系。

新闻传播与人类心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闻信息对于公众的情感、认知、态度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新闻媒体如何通过新闻掩盖或披露事实,如何通过新闻呈现方式与手法来制造出各种情绪反应,从而实现新闻媒体自身或者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目的,这都需要通过心理学来加以分析。

二是新闻的内容与受众的观看行为。

新闻报道的内容如何引起受众的兴趣和关注,从而推动受众对于事件的关注和思考。

新闻心理学复习重点

新闻心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1、新闻心理学:是探讨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在新闻活动中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探讨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在新闻媒介沟通和人际沟通并驾齐驱的环境里,在心理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是探讨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心理活动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科学。

2、新闻认识主体包括:新闻的制作者、传播者即新闻传者和采访对象以及新闻的接受者即新闻受众。

3、新闻心理学具体的研究方法:(1)新闻心理学的定性研究(2)新闻心理学的定量(实证)研究:实验法;调查法;内容分析(3)新闻心理学质的研究:访谈和焦点团体访谈;观察法;实物分析法;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方法第三章1、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原理是社会主义新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1)客观现实是新闻传者和新闻受众心理活动的源泉(2)新闻的制作和新闻价值的实现,是两种信号系统在新闻传播者和新闻受众双方的头脑中协同活动的结果A: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发射B:第二信号系统: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发射新闻的制作和新闻价值的实现,是两种信号系统在新闻传播者和新闻受众双方的头脑中协同活动的结果。

2、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德国学者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模式从多因素多角度分析了来自新闻传播者和新闻接收者主要的社会心理活动。

当代传播学“新流派”“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倡导人丹尼斯麦奎尔和他的助手斯文温德尔曾指出:德国学者马莱茨克的这个大众传播的过程是“数十年来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大众传播之总结。

”3、新闻传者的主要社会心理活动(选择):传播者的自我形象;传播者的个性结构;传播者的“工作组”;传播者的社会环境;组织中的传播者;由媒介内容的公开性而形成的压力和约束4、新闻接收者的主要社会心理活动:接收者的自我形象;接收者的个性结构;作为受众成员的接收者;接收者的社会环境5、影响传者和受者的种种主观因素(1)、感性世界之于传播者,媒介(拷贝)世界之于接收者(2)、反馈的间接性和延迟性(3)、确立以受众为中心的观点6、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重点)(1)角色理论属于符号互动理论的一种,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

新闻心理学

新闻心理学

新闻心理学1.概念:新闻心理: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对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的主观映像2.角色期望:是指群体或个人对某种角色表现出的特定行为期望。

3.角色冲突:是指居于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的期待发生冲突的情境。

4.角色交换:又叫扮演他人角色,指不同角色之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或公开或隐蔽的进行角色互换,旨在认知体验与已有关的另一种角色,以便更自觉履行本角色职能。

5.新闻采访心理:指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和采访对象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

6.自我呈现:又叫自我表现,指个体在人际交往中以自我满意的方式表现自己的过程。

7.人际吸引: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以感情因素为主的对交往对象给予积极评价的倾向。

8.采访中的人际吸引:记者有意识的运用各种人际吸引规律想方设法与采访对象在理智上认同、感情上相融,对方从生疏到熟悉,从关系淡漠到产生感情和继续交往的愿望。

9.情感吸引率:交往双方通过表情的渠道达到心灵交融、情感共鸣、心理接近、相互感染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规律。

10.印象管理效应:在进行印象管理时带有规律性的行为反应。

11.首因效应:第一次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印象对双方以后交往关系的影响。

12.近因效应:在最近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印象对双方交往关系的影响。

13.定势效应: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关于他人或某种社会现象的固定看法。

14.放大(收敛)呈现:在特定情况下,行为主体有意夸大或贬低自己的一些信息,以强化别人对他的某种印象。

15.新闻写作心理:新闻记者在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内化(认识理解)和外化(物化为新闻作品)的过程中的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及规律。

16.新闻写作心理状态:从采访结束到酝酿完成新闻作品这段时间里,记者所具备的较为完整的心理特征。

17.断裂:记者要写的文章其内容与受众的认识又较大偏差甚至会引起误解,造成逆反心理。

18.新闻编辑心理:研究新闻编辑工作者在编辑新闻时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19.移情: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的感情相互作用,能设身处地感受和理解对方的心情。

关于新闻心理学概论的论文

关于新闻心理学概论的论文

关于新闻心理学概论的论文新闻心理学是以研究传播者和采访对象以及新闻受众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主,作为心理学的新兴分支。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新闻心理学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新闻心理学的论文篇一:《试析新闻心理学在采访中的实际意义》论文摘要:新闻心理学又称传播心理学,涉及到新闻学与心理学两方面,它以研究传播者和采访对象以及新闻受众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主,作为心理学的新兴分支,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正式引入新闻心理学,获得了众多新闻理论研究人士和新闻从业者的关注和研究。

在实际的采访中,一名记者要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如何适时的调控自身以及受访者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采访目的,取得理想的效果,这是新闻从业者渴望掌握的一门技巧。

如何掌握它为我所用来提高采访的效率和效果,这就需要我们从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中去归纳和总结。

论文关键词:新闻心理学;采访;信息新闻采访作为新闻活动全过程第一阶段,是记者通过交流沟通获取受访者提供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并进行翻译加工保存的一个过程。

在实际采访中,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通常会贯穿整个新闻采访活动,也影响着采访的成败。

所以研究采访心理找出内在规律并根据情况适时调整是一名优秀的记者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一、保持合理的“心理定势”“定势”概念由德国心理学家缪勒和舒曼提出,定义为“由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

通常,记者在采访前都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对线索的分析,对受访者的背景了解等等,由此形成采访计划、采访提纲等,不管是网上查阅还是短暂的冥想,这即是行动上的准备,同时也是心理准备的过程,即通过心理想象拉近与采访对象的心理距离,从而形成一定的“心理定势”,以便在接下来的采访中良好的心理状态,获得较好的采访效率和成功率,因此心理定势可以称之为记者采访前的“预习”部分。

但现实中采访活动是瞬息万变的,时刻都会有新的信息加入,而“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时常会让记者的采访程序化、进而循规蹈矩,难有突破。

从新闻心理学的视角看新闻标题中的新闻价值

从新闻心理学的视角看新闻标题中的新闻价值

从新闻心理学的视角看新闻标题中的新闻价值新闻心理学是研究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影响的学科,它从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传播学等多个学科交叉的角度来分析新闻相关的心理现象。

在新闻心理学的视角下,新闻标题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信息传递和心理引导作用。

下面从新闻心理学的视角分析新闻标题中的新闻价值。

新闻标题是新闻报道最先展示给读者的信息,它往往是读者决定是否阅读全文的第一要素。

由于读者在面对海量信息的时候有着有限的注意力和时间,因此新闻标题要具有吸引力,引起读者的兴趣,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新闻标题通过使用生动的语言、突出的关键词等手段,来吸引读者的关注,并在有限的字数内传递新闻的主要信息。

这样的新闻标题在心理层面上具有信息的集聚作用,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新闻事件的要点,提高新闻信息的利用率。

新闻标题在传播新闻的也在心理上引导读者对新闻事件的解读和认知。

新闻报道往往是以一种主观立场来呈现新闻事件,而新闻标题作为新闻报道的概括和引导,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读者对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新闻标题通过使用情感化的词汇、表达方式和语调,来引起读者的情绪共鸣,产生情感上的认同感。

这种情感上的引导可以使读者对新闻事件产生积极的态度或负面情绪,进而影响读者对事件的解读和评价。

新闻标题的选择和表达方式在心理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对新闻报道的理解和看法产生一定的塑造作用。

新闻标题通过其新闻价值的传递,对读者的新闻选择和关注产生影响。

新闻价值是指新闻报道所具有的引人注意、有趣和重要性等特点。

在新闻标题中,通过展示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冲突性、奇特性和时效性等方面的信息,来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引起读者的关注和阅读。

新闻标题对新闻价值的传递,通过使用具有情绪性、目的性的词汇和叙事方式,来打破读者的认知期待和引发认知冲突,从而激发读者对新闻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种对新闻选择和关注的影响,使新闻标题在传播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能够引导读者关注到媒体想要传达的内容。

新闻心理学

新闻心理学

1.图式:指的是表征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认知结构,它影响对相关信息的加工过程。

最早由康德提出。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图式是一个有组织,可重复的行为模式或心理结构,是一种认知结构的单元,一个人的全部图式组成一个人的认知结构。

2.移情: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的感情相互作用,通常指设身处地的感受和理解对方的心境。

3.斯诺法:一种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即记者要尽力打破双方由于生疏带来的拘束,缩短心理上的距离,使双方交流具有共振的可能性。

它的核心是找到使采访对象感兴趣的相似点或接近点,使记者和采访对象从“生”到“熟”,在特定的环境下选择合适的话题,目的是为了营造活泼生动的氛围的一种采访艺术。

4.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发现和判断有价值的新闻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

5.晕轮效应:指人们在认知一个人时,由于对这个人的某些品质或特征有清晰的知觉,印象深刻突出,从而掩饰了对这个人其他品质或特征的印象,又称月晕效应、光环效应、光圈效应。

6.受众心理:是指新闻信息和由之引发的其他刺激直接或间接的在新闻受众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7.逆反心理:又称逆向心理,指受传者在心理上对某一事物产生的抵触情绪。

8.编排心理:是指从事新闻编辑工作的人的心理,主要包括编辑人格(胆识)、编辑的性格特征、认知方式以及编辑和受众之间的心理互动。

9.写作心理:是指新闻工作者在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内化(认知、理解)和外化(物化为新闻作品)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10.新闻采访心理:是指在新闻采访活动中,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

11.采访对象的心理:包括采访者对记者采访意图的认知、理解的程度,所抱的积极或消极的态度,以及表达新闻事实的能力。

12.人格健康:个体在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保持良好的认识水平、平稳的情绪情感、恰当的行为方式、正常的社交和职业功能。

人格健康是人格结构、社会环境、自我气质及内心和谐的统一。

13.人格障碍:即病态人格或变态人格,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人而使得患病者形成特有的行为模式,不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

我国新闻心理学研究历程及其发展方向浅析

我国新闻心理学研究历程及其发展方向浅析

现阶段,我国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已经经历了几十年。

与其他学科相比,新闻心理学属于新兴交叉学科,对其研究经历了萌芽阶段、酝酿阶段与初创阶段。

然而新闻心理学研究的发展仍存在诸多不足,为了促进新闻心理学研究实现长足发展,本文阐述了其发展对策,同时也明确了其发展方向。

1.我国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历程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便开始研究新闻心理学,然而在80—90年代,新闻心理学的研究才具有了一定的规模性与全面性。

由于报纸的产生与普及相对较早,报纸读者成为最初的研究对象。

在1923年,我国着名报人邵飘萍出版了《实际应用新文学》,书中指出有价值的新闻满足了多数人的阅读需求。

因此,当时研究的重点是探究人们热衷于阅读的心理。

在1941年,我国新闻学家任百涛出版了《综合新闻学》,书中指出了新闻与心理二者间的关系。

在1945年后,我国新闻心理学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阶段。

1.1萌芽阶段此阶段的时间为1945—1978年,解放到“文革”期间。

新闻工作者研究的主要内容为读者心理,其中代表作品为1956年王中编写的《新闻学原理大纲》。

书中指出了现代报纸改进的方向,即.?探寻与挖掘读者的爱好与需求。

同时他提出办报人与读报人二者间的矛盾亟需解决,并阐述了读者心理的重要意义。

“文革”期间,心理学被打成为了伪科学,致使新闻心理学研究始终处于停滞状态,此时期结朿后,新闻心理学研究才逐渐恢复。

1978年,新华社记者李耐提出新闻心理学作为崭新学科建立的必要性。

他指出,在世界范围内,边缘科学均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各个学科间的渗透日益深入,在此趋势下,新闻学与心理学的结合是必要的。

此后,复旦大学徐培汀教授总结了1978—1979年,读者心理与采访心理等研究,提出了我国幵展新闻心理学研究的理念。

在萌芽阶段,新闻心理学作为新兴学科被提出,但具体的研究内容较少。

1.2酝酿阶段此阶段的时间为1979—1986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1979年心理学被平反,为新闻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新闻心理学

新闻心理学

8.1.对读者阅报动机进行调查研究,试列出调查提纲(只考虑学习和消遣两个因素)。答:

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
1.【B】曾经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
2.一门学科如果没有【D】作指导,就不可能立足于科学领域。A.实践B.计划C.思维D.理论
2.2.第二信号系统:是指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
10.12.幽默:当人们处于一种不调和的或者对自己不利的情境时,为摆脱被动尴尬的局面,便以超然洒脱的态度去应付,这就是幽默。
10.13.心理咨询:是指对心理失常的人通过心理商谈的程序和方法,使其对自己与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改变其态度与行为,并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
2.2.什么是媒介世界?答:媒介世界是为新闻受众所直接接触的,由文字、声音、图象、符号等所组成的总和。
10.14.简述我国心理学家所提出稳定,心境乐观;(3)意志健全,行为协调;(4)注意力集中;(5)完整统一的人格;(6)积极向上、面对现实,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7)适度的反应能力;(8)心理特点与实际年龄相符;(9)自我认知;(10)创造性,成就感。
3.新闻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其母体学科新闻学和心理学都已具有【A】的历史。A.上百年B.五十年C.二十年D.七十年
4.著名心理学家【C】在其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中给素质下了定义。A.张伯源B.张骏德C.朱智贤D.刘海贵
5.【A】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A.素质B.思维C.性格D.想象
6.我们现在讲的素质,不仅强调有机体生理方面的特性,还在其【C】都有了变化。A.内容和发展B.内涵和发展C.内涵和外延D.内容和外延

新闻心理学名词解释(五篇)

新闻心理学名词解释(五篇)

新闻心理学名词解释(五篇)第一篇:新闻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1:简述新闻工作者非智力因素的构成要素。

答: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除智力和能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

非智力因素由动机、信念、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要素组成的。

2:简述新闻工作者智力因素的构成要素。

答:新闻工作者智力因素归纳起来不外有:写作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观察力、预测力、新闻敏感等,并能熟练操作各种现代媒体,如电脑、数码相机,以及驾驶现代交通工具等能力。

3:简述分析动机、情感、意志、性格这四种非智力因素在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答:1)动机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激发与导向作用;2)情绪情感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激发、选择和调节作用:情感情绪是激发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催化剂;情绪情感在新闻工作者的智力活动中的选择功能;情绪情感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调节作用;3)意志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强化作用;性格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制约作用;4:简述记者理想的向性类型。

答:1向性,属于非智力因素,是心理学家对性格类型的一种分类方法,其包括内向(内倾)型和外向(外倾)型。

2作为比较成熟的记者,在向性特征上不宜处于两个极端,过于外向的人有注意力不稳定、不拘小节等弱点,而过于内向的人又不善于交际,中间型者则易在活动中“左右逢源”。

3优化向性构成对适应记者职业是十分有益的,但这种优化不等于对自己原有个性的彻底改造,而是增大其向性的可塑性,使其能随环境的变化展示其个性的不同侧面。

5:简述记者在采访中怎样能在言语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答:1在采访的言语互动中,为了保证有好的采访效果:记者与采访对象都要争做合格的对话者;2)双方要会提出与回答问题;3)对不同性质的采访活动要运用不同的言语表达方式;6:简述晕轮效应在新闻采访的影响。

答:1晕轮效应——当记者对某个人有好印象或是过去曾了解过这个人时,那么对他说的话就会深信不疑,对他所做的事就总是向好的方向理解。

新闻心理学如何分析和理解受众的需求和心理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新闻心理学如何分析和理解受众的需求和心理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新闻心理学如何分析和理解受众的需求和心理提高新闻传播效果在日益发展的信息社会中,新闻传播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介不断地涌现,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然而,不同受众对于新闻的需求和心理状态千差万别。

为了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了解和分析受众的需求和心理成为必不可少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新闻心理学在分析和理解受众需求方面的应用,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新闻心理学对受众需求的分析新闻心理学重视对受众需求的了解,以满足受众对新闻内容的需求。

首先,新闻心理学关注受众对新闻的兴趣和喜好,通过分析受众对不同主题、类型和形式的新闻的偏好,为新闻选题和报道提供参考。

其次,新闻心理学还研究受众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以便选择合适的新闻表达方式和角度,使新闻更易于被受众接受和理解。

1. 多样化的新闻兴趣和喜好受众对新闻的兴趣和喜好各不相同,这与他们的背景、性格、年龄等因素有关。

一些人喜欢政治、经济类新闻,而另一些人则更关注娱乐、体育类新闻。

通过调查和分析受众的兴趣和喜好,新闻机构可以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制定差异化的新闻报道策略,提高新闻传播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2. 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的分析受众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对于新闻传播的理解和接受起着重要作用。

对于高知识水平的受众,可以采用更专业、深入的报道方式;而对于普通受众则需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以便更好地达到传播效果。

通过对受众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的分析,新闻传媒可以制定新闻表达的策略,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二、新闻心理学对受众心理的理解新闻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对受众心理的理解。

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可以提高新闻传播的决策和效果。

新闻心理学主要关注受众的情感反应、注意力和记忆力等方面。

1. 情感反应的分析新闻报道的效果与受众的情感反应密切相关。

通过了解受众对新闻事件的情感反应,新闻传媒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报道和引导,使受众产生积极的情感联想和反应。

例如,在报道灾难事件时,适当强调人们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可以激发受众的关注、参与和支持。

新闻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闻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闻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新闻传播者的心理活动B. 新闻受众的心理反应C. 新闻内容的心理影响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2. 根据新闻心理学理论,以下哪项不是新闻传播者在撰写新闻时需要考虑的因素?A. 新闻的时效性B. 新闻的吸引力C. 新闻的深度和广度D. 新闻的娱乐性答案:D3. 在新闻受众的心理反应中,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反应类型?A. 认知反应B. 情感反应C. 行为反应D. 社会反应答案:D4. 新闻心理学中,新闻内容对受众心理的影响主要通过哪种途径?A. 直接传播B. 间接传播C. 多渠道传播D. 选择性传播答案:A5. 新闻心理学认为,受众对新闻内容的接受程度主要取决于什么?A. 新闻的客观性B. 新闻的准确性C. 新闻的吸引力D. 新闻的权威性答案:C6.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的心理预期对新闻效果有何影响?A. 无影响B. 有积极影响C. 有消极影响D. 既有积极也有消极影响答案:D7. 新闻心理学中,新闻传播者在处理新闻事件时,以下哪项不是其需要遵循的原则?A. 客观性原则B. 公正性原则C. 个人情感原则D. 真实性原则答案:C8. 新闻心理学研究中,新闻内容的心理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认知层面B. 情感层面C. 行为层面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9. 新闻心理学认为,受众对新闻内容的偏好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 个人兴趣B. 社会文化背景C. 教育水平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10.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的心理反应对新闻传播效果有何影响?A. 无影响B. 有积极影响C. 有消极影响D. 既有积极也有消极影响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新闻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新闻传播者的心理状态?A. 工作压力B. 个人价值观C. 社会环境D. 受众反馈答案:ABCD2. 新闻心理学认为,受众对新闻内容的心理反应包括哪些方面?A. 认知评价B. 情感体验C. 行为倾向D. 社会互动答案:ABCD3. 新闻心理学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新闻内容的心理影响?A. 新闻的真实性B. 新闻的时效性C. 新闻的深度和广度D. 新闻的呈现方式答案:ABCD4. 新闻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受众的心理反应?A. 问卷调查B. 实验研究C. 深度访谈D. 内容分析答案:ABCD5. 新闻心理学认为,受众对新闻内容的接受程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 新闻的客观性B. 新闻的准确性C. 新闻的吸引力D. 新闻的权威性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2024年4月自考《新闻心理学》真题

2024年4月自考《新闻心理学》真题

2024年4月自考《新闻心理学》真题课程代码00657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人类最原始、做基本的沟通方式是()。

A.媒介沟通B.组织沟通C.人际沟通D.集体沟通2.人的心理活动中,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属于()。

A.个性心理B.心理状况C.认识过程D.心理特征3.为了充分实现传者的意图,有效地影响受众的态度,新闻传播者应当有意识地怎样实现自身的权威性()。

A.催化B.强化C.泛化D.分化4.巴甫洛夫认为人脑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主要是条件反射,他把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做()。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第三信号系统D.第四信号系统5.在各种新闻文体中,最能赤裸裸地表达评论者的主观认知形式是()。

A.消息B.评论C.通讯D.深度报道6.虽然不属于新闻工作者,但应当包含于新闻传播者之列的是()。

A.记者B.编辑C.主编D.采访对象7.由先前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着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被称作()。

A.晕轮效应B.定势效应C.首因效应D.近因效应8.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哪一年创立的()。

A.1920年B.1913年C.1931年D.1940年9.角色互换又叫“扮演他人的角色”,需要通过什么方式去认知、体验别种角色的需要等()。

A.同情B.共情C.移情D.怜悯10.被称为激发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催化剂的是()。

A.意志B.性格C.动机D.情感11.能迅速轻易地从一类对象转变到另一类对象上面,这种特点属于新闻敏感思维的()。

A.顿悟性B.灵活性C.敏捷性D.创造性12.双方在最近交往中的印象对交往关系的影响称为()。

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刻板印象D.近因效应13.由突如其来的紧张情况所引起反应的情绪状态,称为()。

A.心境B.激情C.应激D.焦虑14.新闻写作中的“用表象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的思维类型称为()。

传媒.新闻心理学课程(传媒)

传媒.新闻心理学课程(传媒)

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新闻心理学》是对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它属于心理学的应用学科,主要研究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心理问题。

本课程的开设,可以让学生系统掌握新闻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寻求发现、判断、实现新闻价值和导向价值的共同规律,并通过对传者的新闻动机、新闻态度、新闻情感以及新闻角色的定位和健康人格的培养等问题的研究,更好地服务于以后的新闻实践。

(二)本大纲制定的依据根据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即能够适应广播电视传播事业发展的需要,并结合本课程的教学性质和特点而制定的。

《新闻心理学》课程的设置主要面向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非师范专业),属专业选修课程,于第七学期开设,每周3课时,开设18周,共54课时,占3学分。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一是理论性的原则:本大纲的内容立足于心理学的知识构架,重点探究传受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都强调了理论的支撑。

二是探究性的原则:本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很多问题都在探讨之中,因此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主要参考,同时也要借鉴其它论著,以形成必要的补充,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三是互动与创新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讲授内容,广泛开展讨论、实践练习等活动,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时数分配表(五)考核方法与要求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讨论情况和平时作业(平时作业不少于两次),占总成绩的20%。

2.期中考试或期中考查成绩:占总成绩的20%。

(考试采取试卷形式,考察采取一篇作业形式)3.期末考试成绩:试题库正在建设中,目前暂用教研室命题试卷。

占总成绩的60%。

4.综合成绩: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带*的为课程教材)*1.《新闻心理学原理》刘京林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6月2.《新闻心理学》虞达文著新华出版社2001年12月3.《新闻心理学》刘海贵张骏德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4.《大众传播心理学》刘京林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5月5.《社会心理学》沙莲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4月6.《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一、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新闻心理学概述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学习新闻心理学的意义2.掌握新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学习、研究新闻心理学的意义1.理论意义△2.实践意义第二节新闻心理学的对象1.新闻心理学的对象△2.新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领域第二章新闻心理学的方法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取向2.掌握新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取向1.心理学的研究取向△2.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第二节新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新闻心理学的定量(量化)研究△2.新闻心理学质的(质化)研究3.新闻心理学的定性研究4.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方法第三章新闻动机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新闻动机的涵义和内容2.掌握新闻动机的功能3.掌握新闻动机与新闻工作效率的关系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新闻动机的一般概念1.新闻动机的涵义2.新闻动机的内容第二节新闻动机的功能△1.新闻动机具有激发新闻传播和接收行为的功能△2.新闻动机具有指向和定向新闻传播目标的功能△〇3.新闻动机具有维持和调解新闻传播行为的功能第三节新闻动机与新闻工作效率1.新闻动机与新闻行为△2.新闻动机与新闻工作效率第四章新闻态度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新闻态度的内涵及其特征2.掌握新闻态度对新闻活动的影响3.掌握受者新闻态度的形成和改变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新闻态度是新闻活动重要的动力因素1.新闻态度的内涵及其特征△2.新闻态度是新闻活动重要的动力因素△〇3.新闻态度影响新闻重构第二节受者新闻态度的形成和改变△1.新闻信息对受众新闻态度形成与改变的影响2.传者对受者新闻态度形成与改变的影响△3.传播方式与受众态度的形成与改变〇4.受众逆反心理的形成与克服第五章新闻互动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新闻传播与新闻环境的互动2.掌握传受者与媒介的互动3.掌握新闻传受者的心理互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新闻传播与新闻环境的互动1.新闻媒介与环境的互动2.新闻传者与环境的互动3.新闻受者与环境的互动第二节传受者与媒介的互动△1.传者与媒介的互动△2.新闻受众与新闻媒介的互动第三节新闻传受者的心理互动△1.新闻传者与新闻受者的心理互动2.新闻传者之间的竞争与合作〇3.受众之间的心理互动第六章新闻认知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新闻传受者认知结构的内涵和功能2.掌握思维定势对新闻传者和受众的影响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新闻传受者认知结构的一般概念1.新闻传受者认知结构的内涵△2.传受者认知结构的功能第二节思维定势1.传受者的思维定势△2.思维定势影响新闻传者的认知活动△3.思维定势影响受众对信息的认知活动第七章新闻情感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新闻传受者情感的内涵与功能2.熟练掌握新闻沟通中的情感互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新闻传受者情感的一般概念△1.新闻传受者情感的内涵△2.新闻传受者情感的功能3.新闻传受者情感体验的个体差异性第二节新闻沟通中的情感互动1.情感互动的内涵△2.移情——采访活动中的情感互动3.在新闻制作过程中的情感互动△4.在新闻接受中的情感互动第八章新闻角色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新闻角色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2.掌握社会角色理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应用3.熟练掌握新闻传者的角色定位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新闻角色的一般概念1.新闻角色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2.社会角色理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应用第二节新闻传者的角色定位△1.新闻传者的角色定位〇2.新闻传者的角色特征的多重性3.新闻领导者的角色扮演△4.新闻受众对新闻传者的角色期待第三节新闻传者的角色误区1.新闻传者的角色误区的表现△〇2.新闻传者的角色误区分析与对策第九章新闻人格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新闻人格的内涵及特性2.掌握如何塑造新闻传者的健康人格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新闻人格的一般概念1.新闻人格的内涵及特性2.新闻人格的结构新闻传者的性格1.新闻传者性格的内涵和结构2.新闻传者性格的类型△3。

新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新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新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新闻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新闻传播的物理过程B. 新闻传播的心理过程C. 新闻传播的法律规范D. 新闻传播的伦理道德答案:B2.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新闻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认知失调理论B. 社会学习理论C. 传播效果理论D. 媒介素养理论答案:D3. 新闻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个因素对受众心理影响最大?A. 新闻内容B. 新闻形式C. 新闻来源D. 新闻传播速度答案:A4. 根据新闻心理学,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A. 注意、理解、记忆B. 注意、理解、记忆、行动C. 选择、理解、记忆、行动D. 选择、理解、记忆、行动、反馈答案:D5. 新闻心理学认为,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和处理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新闻内容和形式B. 受众的个人背景和心理状态C. 新闻来源的权威性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新闻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包括以下哪些?A. 新闻工作者B. 新闻受众C. 新闻内容D. 新闻传播媒介答案:ABD2. 新闻心理学认为,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A. 新闻的时效性B. 新闻的深度C. 受众的个人兴趣D. 受众的知识水平答案:ABCD3. 在新闻心理学中,受众的哪些心理特征会影响其对新闻信息的接受?A. 认知能力B. 情感态度C. 社会背景D. 个人价值观答案:ABCD4. 新闻心理学中,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过程包括哪些阶段?A. 选择性注意B. 信息编码C. 信息存储D. 信息提取答案:ABCD5. 新闻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哪些?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案例分析法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新闻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答案:新闻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时的心理过程,从而提高新闻传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新闻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新闻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新闻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新闻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新闻传播的技巧B. 新闻受众的心理活动C. 新闻事件的报道方式D. 新闻媒体的经营策略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新闻心理学研究的内容?A. 新闻受众的认知特点B. 新闻传播者的心理倾向C. 新闻事件的客观性D. 新闻受众的情感反应答案:C3. 新闻心理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是由谁提出的?A. 卡尔·霍夫兰B. 麦克卢汉C. 麦克库姆斯和肖D. 拉扎斯菲尔德答案:C4. 根据新闻心理学,受众对新闻的接受程度受哪些因素影响?A. 新闻内容的客观性B. 新闻传播者的专业水平C. 受众的个人兴趣和需求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新闻心理学认为,受众在接收新闻信息时的心理过程包括哪些阶段?A. 注意、理解、记忆B. 选择、理解、记忆C. 注意、选择、记忆D. 注意、理解、行动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新闻心理学中的“选择性接触理论”。

答案:选择性接触理论认为,受众在接收信息时会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已有态度和信念相一致的信息,而忽视或拒绝那些与自己观点不符的信息。

2. 新闻心理学如何帮助新闻工作者提高新闻报道的效果?答案:新闻心理学可以帮助新闻工作者了解受众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从而在报道中采用更符合受众心理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安排,提高受众的关注度和信息接收效果。

三、论述题1. 论述新闻心理学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应用。

答案: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心理学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

新媒体的互动性和个性化特点使得新闻心理学的研究更加注重受众的参与度和个性化需求。

新闻工作者可以利用心理学原理,如认知失调理论、社会认同理论等,来设计互动环节,增强受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从而提高新闻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结束语:新闻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对于新闻传播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受众心理的深入研究,新闻工作者可以更好地把握受众需求,提高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实现有效传播。

心理学视角下新闻的有效传播分析

心理学视角下新闻的有效传播分析

心理学视角下新闻的有效传播分析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方式,而心理学视角下的新闻传播分析主要关注新闻是如何有效地影响受众的心理和行为的。

下面将从新闻的内容特点、情感影响、认知过程和社会认同等角度来分析新闻的有效传播。

新闻的内容特点对其有效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新闻通常包含了当下发生的重要事件和问题,其主题性和时效性使得人们对其更加关注。

新闻报道通常以简短明了的语言呈现,使得受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新闻还具有一定的话题性和争议性,这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和讨论,从而实现信息的更广泛传播。

新闻的情感影响也是有效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情感对于信息接受和记忆具有重要影响。

新闻报道中往往包含了一定的情感色彩,如悲伤的事件、令人愤怒的行为等,这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增加新闻的关注度和传播力度。

而一些新闻报道还会利用情感激发的技巧,如渲染恐惧、制造惊讶等,来达到更大的传播效果。

新闻的认知过程也是有效传播的重要环节。

根据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对信息的接收和理解是通过一系列的认知过程来实现的,其中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等。

新闻报道往往通过引人入胜的标题、生动形象的描写和简洁清晰的语言等方式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促使读者进行感知和理解。

新闻报道还会使用一些记忆增强的策略,如重复关键信息、使用明显的符号语言等,来帮助读者记忆和理解新闻内容。

一旦读者对新闻有了深入的理解,他们更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传播和引用这些信息。

新闻的有效传播还需要考虑社会认同的因素。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对于自己所属社群的认同和归属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报道往往会涉及到社会和政治问题,这使得人们更容易将新闻与自己所属的社群相关联。

当人们感到与新闻内容相关时,他们更可能积极传播这些信息,以展示自己所属群体的利益和态度。

社会认同还能够影响人们对于新闻报道的态度和观点,进而影响其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新闻的有效传播离不开其内容特点、情感影响、认知过程和社会认同的因素。

新闻心理学名词解释

新闻心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新闻心理学:新闻心理学属于新闻学和心理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是研究新闻传播者、采访对象和新闻受众的心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2、新闻活动认识主体:新闻活动认识主体,指参与新闻活动的各类人,包括新闻的采制者、传播者(新闻传者和采访对象)、新闻的接收者(新闻受众)。

3、新闻传播者:在我国一般称之为新闻工作者,国际新闻界大多称之为新闻从业人员,主要是指记者、编辑、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制作和传播新闻的其他工作人员。

4、采访对象:是新闻素材的主要来源,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索取情况的对象,包括被报道对象、当事人、目击者、知情人等等。

5、新闻受众:是新闻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包括报刊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等。

6、新闻传播活动:是围绕着人类信息传播活动中有关新闻信息的制作、传播、接收时开展的活动。

7、新闻心理:作为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指是新闻现象或新闻活动在新闻活动主体头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8、新闻信息:新闻信息是新闻传播的内容,是影响受众心理的主要刺激物,新闻传播活动是人类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

9、客观性原则:在新闻心理学的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切忌主观臆想。

10、整体性原则:又称系统性原则,是指把新闻活动中传、受双方的各种心理活动视为一个整体结构进行研究,揭示新闻心理发展的总体规律。

11、发展性原则:就是用发展的眼光研究新闻心理现象。

12、现场观察法:是指亲临新闻活动现场,通过观察新闻活动的传受双方在新闻活动重大行为表现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如参与采访、写作、收听、收看新闻等活动,观察、记录或拍摄他们的言行。

13、访问调查法:是指通过开座谈会或访谈或问卷等方法直接获得新闻传播者或新闻受众双方的自我陈述,从而达到认知其在新闻活中的行为表现及心理活动的方法。

14、档案分析法:又叫个案分析法,是根据对新闻工作者或采访对象的档案、新闻作品、日记、传记等文字或录音(录像)材料了解他们的行为表现及心理活动的方法,如对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心理品质的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情绪智力的概念是在(1990)年被美国耶鲁大学的塞拉淮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梅耶首先提出的。
40,情绪情感结构可以从(空间意义)和(时间意义)的角度去研究。
41,(情绪情感)是新闻工作者与受众之间的认知中介。
42,(积极的情绪情感)状态有利于加深新闻工作者与新闻受众之间的相互理解。
43,新闻工作者必须了解各类受众,寻找自己与受众之间(情感触发的敏感区),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及表达方式,以其达到较佳的传播效果。
30,在各种新闻文体之中,尤以(新闻评论)最能赤裸裸地表达作者的主观认识。
31,新闻心理学这门由新闻学和心理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以心理学理论之失去射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心理活动之的。
32,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创立的
33,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社会理论具有强烈的认知倾向
46,(新闻事实)是使新闻记者产生心理活动的客观刺激物。
47,新闻事实能否满足人们共同需要,是判断某个事实有没有新闻价值的主要(标准)。
第三章
1, 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在其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中给素质下了定义。
2 ,(素质)是能力发胀的自然前提和基础。
31,动机对人的行为有(目标导向)作用
32,推动新闻工作者充分发挥其才智的高所激发才能催化出绚丽的智慧之花
34,(道德情感)属于人类高级的社会情感,他是和人们已有的道德观念联系的
35,由于(道德观念)的殊异将会导致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件不同的价值取向
17,(新闻工作者)最好具有当代人类最优秀的素质,因为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18记者是出于在媒体前台的主要人物,是媒体信息的(主要采制者)
19,(智力)是大脑的一种心理潜能,是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包括观察力,记忆力,言语表达能力诸因素的有机结合
20,(智力)使有效地应付环境的整体的或综合的能力
第一张
1,新闻活动认识主体是之参与新闻活动的各类(人)。
2,新闻传播者,在我过一般称之为(新闻工作者)。
3新闻传播者和新闻受众都有(个体和群体)之分。
4新闻传播即是(新闻活动)
5新闻心理是新闻现象或新闻活动在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头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22,(新闻敏感)是记者,编辑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事实的能力。
23,人格不仅是直接影响新闻敏感强弱的程度,而且还对记者所有的新闻素质都有制约作用。
24,新闻受众是指(新闻的接受者)
25,采访中最重要的新闻源是(采访对象)。
26,传播者通常是指(某个新闻机构)。
27,新闻心理学研究是一种(纵向)的深入到人心理层面的探微。
22,新闻活动的最直接的启动者是(采访对象)。
23,记者应根据每一位采访对象的(个性特征)采用机动灵活,行之有效的采访方式。
24,随着电子事业的发展和电子媒介的普及,人与环境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人与(信息环境)的关系。这个(信息环境)对人们的态度产生呢个了巨大的音响。
25,新闻受众在接受媒体信息时,往往以及定于内心的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参照。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信息和成果。
38,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阿特金森等人曾提出现代心理学研究的(5)种理论模式。
39,认知心理学是最近一二十年来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主要代表人物是(纽厄尔,西蒙)。
40,新闻活动中人们的心理现象也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用以解释,分析人类一般认知活动规律的(认知心理学)理所当然的可以解释,分析新闻活动认识主体的心理。
6新闻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7,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第一本新闻心理学专著问世。
8,档案分析法又叫(个案分析法)。
9,心理测验自(1983年)在西方问世后,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10,我国对于新闻心理学全面的形成一定规模的研究是在20世纪80到90年代,但是对新闻心理现象的研究却可以追溯20世纪
18,(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记者新闻报道源泉,是检验新闻作品社会价值的唯一标准。
19,记者必须深入到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中,采写出无论是整体还是细节都(真实)的新闻。
20,引起编辑在编排稿件中产生的种种认识活动的主要客体是(记者或通讯的稿件)。
21(采访对象)处于新闻源的特殊地位,这使得他们成为新闻传播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
9.新闻活动的传播者和接受着作为认识主体即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是(自认体于社会体)
10。客观世界在新闻活动认识主体身上引起任何反应,不仅取决于外界刺激的性质,也去取决于反应本身的(自然结构)极其社会属性。
11,新闻活动传授双方的心里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
12,(客观现实)是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心理活动产生的源泉。
54,国外用心里(实验方法)验证和探讨转播者的情况。
55,我国在新闻工作者心理素质方面进行实证研究的第一篇文章是(余小梅的对记者或主持人社会技能结构的分析研究)。
3,我们讲的素质,不仅强调有机体生理方面的特性,还在于其(内涵和外延)都有了变化
4,从内涵来看,人的素质是一个完整的身心系统,不仅有(先天禀赋),同时也是(后天社会实践)的结果。
5,从外延看,人们在(后天的成长)中形成的一些东西也可以归入素质之列。
6电视制片人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为(创新意识,经营理念)
26,提出来两种信号系统的学说的著名的生理学家是(巴甫洛夫)。
27,新闻的制作和新闻价值的实现,是两种信号系统在新闻传播者和新闻受众双方的头脑中协同活动的(结果)
28,新闻传播者的群体代表某个(新闻机构)
29,新闻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记者和编辑采写,编排新闻的过程却是一种带有明显(个体特点)的精神活动过程。
49,承受力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
50,搞(批评)性报道往往给记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51,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一个人的(本质特征)。
52,(世界观)是人们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总的看法。
53,正因为性格对人的智力有重要的(制约)作用,新闻工作者就应当自觉地培养自己优良的性格品质,克服性格中的弱点。
20年代。
11,(新闻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新闻心理学的发展已经从酝酿阶段进入初级阶段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的新阶段。
12,新闻心理学侧重研究的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去阐释(新闻现象)。
13,(解释水平)是(特有水平)的基础,而后者是前者更高层次的体现。
14,我国对新闻心理学的研究仍然处于解释水平,可以说解释水平已(粗具规模)。
34,(经验)包括机体的状太和记忆存储的内容。
35,新闻受众在检阅读报刊,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节目时的神经活动过程正好与记者写作时的神经活动过程(相反)
36,受众通过接受(第二系统信号)的符号群,在大脑里还原为(第一信号)的实物刺激,从而间接地在头脑中再现了新闻事实。
37,我国的新闻传播者对新闻信息质的选择,量的空制必须纳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的总体框架之中,自觉地掌握传播新闻的主动权,能动地传播有利于社会主义的
44,(意志)对新闻工作者的智力活动有强化作用。
45,(情感)是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中介。
46,凭借(意志)的威力,人们得以反应用与环境并实现对客观世界的变革。
47,战胜种种客观困难的前提是(战胜自我)。
48,在战胜自我中,遏制,控制是为了(激发),为了以(意志力)去改造客观和人的主观世界。
28,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
第二章
1. (恩格思)曾经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2.一门学科如果没有(理论)做指导,就不可能立足与科学领域。
3.新闻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其母体学科新闻学和心理学都具有(上百年)的历史。
41,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当给被试刺激时,他要靠头脑中的(经验)才能决定做出什么反映。
42,(新闻受众)是新闻事业的主人和服务对象。
43,(角色互换)有助于加深对自己原来角色的认知,增强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
44,(移情)在角色理论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它是实现角色互换的重要手段和检验标准。
45,心理学认为所有作用于认识主体感官的东西都叫(刺激物)。
13,培养跨世界人才必备的心里模型由从内隐到外显的大心理系统构成,其中蕴含着(34)种因素
14,(心理素质)是指人们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顺利地完成任务而在心理方面具备的基本品质或基本条件
15,自立,敬业,竞争属于(次内层)的心态系统
16,人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能力)面貌,是对外界事物如何进行感知,经受情感体验,作出思考,形成态度,给予反应等的基础出发点
13,记者的主要任务是(采制新闻)。
14,记者凭着感觉器官——脑,其实反映客观刺激物,是保证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前提。
15,采写消息,通讯需在现人和事的(原貌)。
16,采制广播新闻报道须记录真实的音响,撰写新闻评论则一定要有现实的存在的特定的某一个或某一类评论(对象)。
17,新闻传播者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36美国新闻学教授(麦尔文,曼切尔)说过,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建立在作者所要表达的观擦,情感或意见的基础上的
37,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传鼎教授指出,增进智力的同时,必须提高情绪的(稳定性),控制(冲动性),否者智力是提高(反复)的,即是提高
了也会出现(反复)。
38,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情商)。
7,心里现象和心理活动的区别是(前者是静态的,后者是动态的)
8,人的心理现象的机构通常有(两)中表述方法
9,智力因素即指(认识过程)中的诸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