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乡下人家》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乡下人家》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9e6e0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6a.png)
《乡下人家》优质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围绕乡下人家的生活展开,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农村生活的一些场景和人物,培养学生对农村的了解和尊重。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准备
•教材准备: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乡下人家》
•工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乡下的风景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课文
•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和人物。
•注重讲解生词和理解课文内容。
3. 分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乡下人家的生活特点,产生自己的见解。
4. 课文赏析
•针对课文中的重要句子或段落展开深入的讨论和赏析。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表达能力。
5. 情感体验
组织学生展开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农村生活。
四、教学反馈
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和纠正。
五、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探究更多关于乡下人家生活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六、教学总结
通过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乡下人家的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以上是本文对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乡下人家》的优质教案分享。
希望能对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课程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f4dbd248ed630b1c59eeb593.png)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课程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pep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案课题:Unit1ourschool教学重点:掌握有关学校设施的五个单词,并了解它们的功能。
教学难点:单词library中辅音连缀的发音。
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声音、图片等媒体素材。
2.教师准备一幅本单元的校园分布图。
3.教师准备本课时的五张单词卡。
教学过程:(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1.教师播放学过的歌谣(第三册第五页的“workAndPlay”),让学生跟随声音说唱。
2.播放第三册第一单元Let’slearnA,回顾句型:“what’sintheclassroom?Aboard,twolights,manydesksandchairs.”自然过度到学习学校各课室的名称。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1.教师指着教室问学生:what’sintheclassroom学生做出相应的回答。
教师接着问:HowmanyclassroomsarethereinourschoolDoyoulikeourschoolwhatelsecanyouseeintheschoolLook!Thisi samapofourschool.2.播放本课的声音Let’slearnA,教读生词。
教师可引入句型“It’sonthefirstfloor.,为下一课时进一步学习序数词做铺垫。
通过教师领读和听音跟读,让学生掌握本课时五个生词的正确读音。
在练习library的发音时,可复习已学过的含辅音连缀的单词,如ice-cream,brother,friend,hungry。
(三)趣味操练(Practice)1.小组比赛。
教师出示一张词卡,如garden,组内学生依次说出与该词有关的其它单词,如:flowers,red,colour,trees等,这样既复习了学过的单词,也为继续学习Let’sdo 打下基础。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教案精选全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教案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f8cd7b65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9.png)
课题
四则运算整理和复习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复习四则运算,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2、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
3、、掌握有关0的特性,知道在运算过程中0不能做除数。
教学重点
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难点
师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除法,仍然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例2.
计算:(440-280)×(300-260)
学生计算后思考①先算一算?
②再说说这类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3、展示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题是怎样算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师总结:在混合运算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小括号里面有加、减,又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或者说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小括号里面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应当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如何有序整理知识
教学准备
课件
电化手段
导学过程
教师个性化意见
一、温故互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下面来总结一下都学了哪些内容?
师: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小组交流
(2)汇报:展示学生所写的,并引导说板书:
二、自主复习
例1.学生计算后思考①先算一算?②再说说这类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展示: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题是怎样算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合作探究:
学生看图思考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巩固练习
1、自主完成书上做一做的练习。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7bc531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5.png)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欣赏西湖春晓|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欣赏西湖春晓|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1691b4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26.png)
-音乐基础知识:掌握乐曲中的基本音乐符号、节奏型和音阶等。
举例:在哼唱主题旋律时,教师应强调起始音、终止音以及旋律中的跳跃音程,确保学生准确掌握。
2.教学难点
-音高与音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准确地唱出旋律中的音高、保持音准是一大挑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乐曲主题旋律和结构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音高、音准问题,我会通过示范、对比等方法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西湖春晓》相关的音乐问题,如“乐曲中你最喜欢的部分是哪里?”。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乐曲主题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哼唱练习。这个操作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旋律和节奏。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哼唱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音乐如何描绘自然景象”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音乐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启发他们思考如何用音乐表达情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西湖春晓》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描绘春天西湖美景的乐曲,通过旋律、节奏和和声等音乐要素展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它是音乐与自然美景相结合的佳作,体现了音乐在表达情感上的独特魅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欣赏《西湖春晓》这首乐曲,感受它如何通过音乐要素描绘春天的景象。同时,分析乐曲结构,了解主题、副歌等部分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整理与复习》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整理与复习》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75aa0a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9.png)
难点举例:解释3 × (4 + 2) = 3 × 4 + 3 × 2的原因,帮助学生理解分配律的本质。
(3)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方法:灵活运用各种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举例:在算式25 + 5 × (2 + 4) ÷ 2中,如何运用运算定律简化计算过程。
5.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审美观念,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价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强调先乘除后加减,以及括号内优先计算的原则;
举例:在算式3 + 4 × 2 ÷ 6 - 1中,先计算乘除(4 × 2 ÷ 6),再计算加减(3 + 1),最终得出结果。
(2)四则运算定律的应用: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简化计算;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尝试通过提问和案例引入四则运算的概念,希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发现,当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时,他们更容易投入到学习中。这一点从他们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的积极参与可以看出。
我注意到,在讲解四则运算的重点和难点时,特别是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应用,学生们普遍感到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采用了更多的实际例题和互动问答来进行解释,试图帮助他们更好地消化这些知识点。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似乎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我觉得还可以进一步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
举例:使用分配律将算式3 × (4 + 2)简化为3 × 4 + 3 × 2。
(3)实际问题中的四则运算: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运用四则运算解决问题;
举例:购物时,计算购买两件衣服和三条裤子的总价。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第一单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第一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56fc182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35.png)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 第一单元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认识本单元生词:…
2.能够正确朗读本单元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3.能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学习内容。
4.了解本单元课文的作者及背景知识。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 生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的理解与朗读。
3. 相关练习的完成。
难点: 1.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
2. 生词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准备
1.课文教材:《…》
2.教学课件:…
3.教学辅助工具:黑板、粉笔、图片、单词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1. Warm-up(热身)
•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Presentation(呈现)
•教师通过读课文或语音录音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意。
3. Practice(练习)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理解练习,如填空、选择题等。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展示学生表达能力。
4. Production(表达)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强表达能力。
•学生撰写课文总结或感悟,提升写作能力。
5. Homework(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复习课文内容。
•自觉背诵课文,在课堂上进行背诵。
人教PEP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1上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PEP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1上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419380149649b6649d7476b.png)
Unit 1 My school一、单元整体分析本单元是人教版英语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单元话题是“My school.”本单元重点学习学校、校舍;场馆的名称及相应的位置。
共三个版块:A 部分,B部分和C 部分。
A、B部分呈现新知识点,C部分是以讲故事形式巩固或延展知识面。
共分六课时来学习。
本单元A,B部分的Let’s learn 主要学习学校功能教室的名称。
Let’s talk. 以对话的方式引出重点句型。
read and write 部分呈现了本单元的四会单词及句型,从中学会了正确的书写格式。
Let’s spell 部分,要求学生通过听音、跟读,理解字母组合“er”的正确发音。
此外Look,ask and answer,Let’s do,Let’s play,Let’s sing,Let’s check和C部分的story time 则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与School 串联起来,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习得语言,运用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整体把握本单元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了解学生学情。
然后围绕本单元主题“My school”展开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相关,在组织语言教学时要注意设计生活化,充分利用教材已经设定的情境开展活动,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和任务型学习中正确表达所学句型。
鼓励学生自编歌谣巩固所学知识。
本单元所需要掌握的询问功能室的位置的句型“Where’s the …? It’s on the ….”在前面的教材中没有集中涉及,但是对于疑问代词“Where”同学们并不陌生。
询问某人来自哪里的句型“Where are you from?”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学过。
这个句型的表达对本单元的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二、单元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能听、说、读三会单词teachers’ office;library;playground;computer room;art room;music room ;first floor;second floor。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https://img.taocdn.com/s3/m/1368b658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5.png)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
2.能按要求正确书写生字词,增强词汇记忆。
3.能正确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看法。
4.能在困难情境中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小有所获的秘密》2.生字词:探寻、屏息、湖泊、漫步3.文学常识:诗歌、寓言故事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2.正确书写并运用生字词。
3.学会倾听他人,表达自己的看法。
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2.运用生字词进行合理的语言表达。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师生互动: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引入新课。
2.课文学习:轻声朗读课文,理解意思。
3.生字词学习:板书生字词,学习笔顺发音。
第二课时1.课文鉴赏: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生字词造句:学生自由造生字词句子。
第三课时1.课文背诵:学生跟读课文,小组合作背诵。
2.课文理解: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
生字词的记忆和运用也需要加强,可以在课后布置相关作业。
另外,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给予学生机会进行言语交流。
六、教学延伸1.小组朗读: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课外阅读:鼓励学生阅读相关诗歌和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爱阅读的习惯。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87bb4f394a7302768e993984.png)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具体安排如下: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第二课时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第三课时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抓住关键部分引导学生巩固。
2、四个同学跳绳,数量如下图。
姓名小丽小亮小明小贝数量(个)128 130 126 132平均每人跳几个?3、火车从南京开往上海,原来每小时行驶120千米,要3小时才能到达。
铁路提速以后,火车的时速达到140千米。
现在从南京坐火车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五、堂清检测(一)出示检测题(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2、小明参加800米跑步比赛,每分钟跑310米,跑了2分钟,距终点还有多少米?4、李老师去服装城批发了18件上衣用去450元,35条裤子用去770元,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二)堂清反馈:归结深探第四课时混合运算第五课时有关0的运算0+12= 48-0= 67×0= 0÷23= 42-42= 2、填空。
24-()=24 ( )×23=0 0+( )=190 ( )÷47+18=183、45-45×20 (45-45)×20想:它们的计算结果一样吗?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并完成P13页“数学游戏”(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
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5f82fd3169a4517723a3d2.png)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精品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1)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例3)。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整数四则运算已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对每种运算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学习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打下基础,让学生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整理概括能力。
(2)四则混合运算(例4)。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归纳总结,为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好基础,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打好基础。
(3)解决问题(例5)。
这部分内容是用两、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领悟优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地位与作用: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四则运算的知识的基础上,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概括。
二、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四、单元教学难点:1.减法、除法的意义;2.合理、灵活、正确地计算与解决问题是本单元的难点。
五、课时安排:建议用6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材P2~3例1,完成P3“做一做”,P4“练习一”第2题。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d5c3b9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d9.png)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诗歌,感受古诗之美;2.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能描述故事情节;3.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诗歌描写的对象;4.能够初步体会古代文人情感表达方式,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读诗歌。
二、教学准备1.《古诗三首》教材相关课文;2.录音机、音响设备;3.打印好的《古诗三首》文本;4.图片、PPT等辅助教学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音响设备播放《静夜思》原声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并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营造宁静的学习氛围。
2. 学习《静夜思》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静夜思》,学生跟读;2.理解诗意:结合图片展示,学生讨论诗歌描写的景色,增进理解;3.默写训练:让学生尝试写出《静夜思》的几句诗句,检验理解程度。
3. 学习《春晓》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春晓》,学生跟读;2.情感表达:让学生思考诗歌中作者对春天的感受,开展情感交流;3.听课后感:学生用简短语言描述自己的春天感受。
4. 学习《登鹳雀楼》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登鹳雀楼》,学生跟读;2.诗歌背景:简要介绍《登鹳雀楼》的背景和作者,增加诗歌的历史感;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认为的诗歌意义,各小组报告。
5. 总结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品味和理解古诗的韵味,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四、课后作业1.默写《静夜思》的前两句;2.描述一下你心中的春天;3.谈谈你对《登鹳雀楼》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注重情感体验和实际应用,学生在诗歌中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也开发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表达能力。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积极,但还需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诗歌的理解和背景知识,提高诗意理解的深度。
以上是本次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古诗三首》。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同伴与交往教案及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同伴与交往教案及单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5a1480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e.png)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同伴与交往教案及单元知识点总结教案:同伴与交往一、教学目标1. 了解同伴与交往的概念,并能够阐述其重要性。
2. 学习如何正确地与同伴交往,包括分享、合作和互助等。
3. 培养学生积极的合作意识和友善待人的品质。
4. 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二、教学重点1. 同伴与交往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会与同伴分享、合作和互助。
三、教学准备1. 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一单元教材2. 单元知识点总结材料3. 小组活动所需材料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与学生进行简短互动,引出同伴与交往的话题。
例如:“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需要与同伴合作的情况?请你们分享一下你们的经历。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展示教材中相关内容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同伴与交往的概念,并进行解释。
例如:“同伴是指与我们共同学习和生活在一起的同学们,交往是指我们与同伴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同伴与交往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们需要互相帮助和学习。
”3. 同伴分享(15分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讨论自己与同伴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情况。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老师可以辅助引导和提问,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讨论。
4. 同伴互助(15分钟)介绍同伴互助的概念,并通过讲解故事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同伴互助的意义和方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5. 小组合作(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项合作任务,例如制作海报或完成小组游戏。
鼓励学生积极合作,互相帮助,并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讨论。
6. 活动总结(5分钟)请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重点内容,并进行思考和回答问题。
例如:“同伴与交往对我们来说为什么重要?我们在同伴交往中应该保持哪些良好的品质?”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与同伴交往的经历或观察到的同伴之间的互动情况,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人教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284c998777232f60ddcca1fe.png)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教学内容】四则运算二、【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三、【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五、【教学措施】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
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
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内容】观察物体(2)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04509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f8.png)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掌握课文《小草》的内容和要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 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教学重点
- 掌握课文《小草》的内容和要点。
-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内容
1. 导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草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预导入: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草的特点和作用。
3. 研究课文《小草》并完成相关练。
- 逐段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段的内容。
- 分组讨论,整理出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 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理解,概括出课文的主旨。
4. 合作研究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段落,通过展示、表演等形式向全班讲述该段落内容。
5. 节后反思:引导学生回顾研究过程,总结所学内容,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收获。
教学资源
- 课文《小草》的课本及相关练题
- 视频或图片资源
- 小组展示用的道具或素材
教学评价
-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 通过小组合作的表现和展示情况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学生完成的课后练和反思记录。
教学延伸
-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更多关于植物的知识,并能用语言描述出来。
- 鼓励学生观察自然界的其他事物,尝试用自己的话来描写它们。
以上为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的概要。
具体实施时,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一单元复习教案设计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一单元复习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db96b67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1.png)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一单元复习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复并巩固词汇和句型-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学准备- 教材: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材第一单元内容- 教具:课件、图片、卡片、黑板、粉笔、音箱等- 复活动设计:听力训练、口语练、词汇游戏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课件等展示生活场景,引起学生兴趣。
2. 听力训练: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到相关词汇和句型的发音,要求学生跟读,并做相应动作。
3. 卡片游戏:将单词卡片分发给学生,教师念出一个单词,学生根据听到的单词找到相应的卡片,一起拼成句子。
4. 句型研究:教师板书相关句型,并让学生模仿跟读。
5. 句型训练:教师设计一些句子练,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
6.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个任务,例如描述图片内容,用所学句型编对话等。
7. 总结回顾: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布置相关作业。
第二课时1. 复句型: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句型图片,让学生跟读句子并进行句型变换。
2. 词汇训练:教师出示词卡,学生进行词义匹配和词语造句练。
3. 句型练:教师设计一些对话情境,在班级中进行角色扮演练。
4. 阅读训练:教师给学生发放阅读材料,并提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回答问题。
5. 听写练: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写所学句子。
6. 游戏活动:设计一些词汇游戏或句型游戏,增加学生的趣味参与。
7. 总结回顾: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评价-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积极性。
- 学生课后完成的作业及练的答案。
- 学生在小组活动和游戏中的合作与表现。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b096b2a6c30c2258019e5b.png)
看谁的速度快。
7.学生列式计算。
( 1) 1956-814=1142 ( 2) 1956-1142=814
8.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参考加法算式解可以。)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因为知道了两段的和求一段就可以减去另一段。)
9.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10.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
减法, 还需要
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板书课题:加、减法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能发现加、减法
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4.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
5.全班交流、汇报
6.整理总结:
(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 =加数 +加数 加数 =和 - 另一个加数
7. 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板书:乘法定义)
8. 你知道乘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因数×因数 =积)
9.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加、 减法时发现一个加法算式可以改写出两个减法
算式。今天你能结合情景和这个乘法算式也改写出用其他运算方法计算的问
Xx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数学
单元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
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单元 教学 目标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五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五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161ec7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f.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五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复习掌握四则运算中的加法和减法。
2.过程与方法:学会对复杂的加减法运算题目进行分步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的复杂运算。
•教学难点:通过适当的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复杂运算问题。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复杂运算题目的PPT。
2.教具:白板、彩色粉笔/马克笔、学生教材。
四、教学步骤1.复习与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简单加减法题目,回顾进位和借位的方法。
2.引入新知(10分钟)–展示PPT上的复杂加减法题目,引导学生观察题目中的难点,带领学生讨论解题思路。
3.展示示范(10分钟)–老师在白板上展示如何分步计算复杂的加减法运算题目,解释每个步骤的原因和方法。
4.学生练习(20分钟)–学生在课桌上完成一系列的练习题,老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鼓励正确的做法。
5.总结归纳(5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正确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五、课堂延伸•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四则运算,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鼓励学生在家中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复习:进位和借位四则运算:1. 785 + 329 = ___2. 956 - 487 = ___3. (324 + 149) - 78 = ___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复杂运算题目,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场景设计更多的实践性的数学题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0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d1ae6b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6b.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0篇〕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0篇〕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篇1学习目的: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呈现目的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绘吗?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元。
非常之三表示其中〔〕份,用小数〔〕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
3. 1.11表示〔〕元〔〕角〔〕分。
三、合作探究,当堂训练1. 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局部?〔课本第2页第2题〕2. 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3. 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0.5、0.6?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展精讲。
〕五、学习收获,自我总结1.小组评价:你认为第几小组表现最棒,为什么?2.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
板书设计:小数的意义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篇2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58页例1和做一做,59页例2,例3和做一做以及64页练习十的第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小数的性质,1,2,3题。
教学目的:学会运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些小数化简或进展改写;2.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才能以及合作精神、理论才能和创新意识;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络。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乐园》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乐园》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37ba9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f0.png)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乐园》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运用丰富、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心目中的乐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乐园,并能够表达自己对乐园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想象,表达出自己内心对乐园的独特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精心选择的图片,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对乐园的向往和想象。
2. 学习乐园的特点1.让学生通过听老师介绍和想象,初步了解乐园的特点:美丽、安静、充满快乐等。
2.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各自理想中乐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享讨论结果。
3. 习作:我的乐园1.让学生按照自己对乐园的理解,动手写出自己的乐园,可以是生活中的地方,也可以是想象中的世界。
2.指导学生如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乐园的景象和情感,可以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习作,促进学习共同进步。
4. 总结讨论1.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各自创作的乐园,分享感悟和收获。
2.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形成和发展。
五、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将课堂上的乐园作文整理好,明天交到老师手中,老师会进行认真批改并给予建议。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想象和表达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继续加大对学生语言文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多加练习,提升表达能力。
以上便是本节课的优质教案,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表达能力,激发对文学的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Xxxxxxx小学1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第一课时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理解“尽”和“去”: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品析: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⑵、理解“看不厌”: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⑶、品析: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神。
而神总是“超凡”的,神总是“脱俗”的。
⑷联系《夜宿山寺》和《望庐山瀑布》更深地体会超凡脱俗、寄情山水。
四、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感悟:既然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而且是那么知心的朋友,李白还孤独吗?这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⑵品析:那《独坐敬亭山》中的“独”是不是作者用词不当啊?以“不独”写“独”又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
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带着高兴的心情读。
五、表情朗读,升华诗意1、古诗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
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
《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实在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上作者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2、背诵全诗、默写全诗。
六、回顾总结,受之以渔以前,我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讨论,或者是画诗、表演来学习古诗,今天,我们又是怎样学诗的呢?学生自己总结:晓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还有画一画的方法。
【板书设计】独坐敬亭山(表面)独(内心)不独第二课时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你知道洞庭湖吗?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景象?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4、老师送一组词: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二、精读会意(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2)理解“潭面无风镜未磨”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看一看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第三课时一、导入,简介相关资料1、背诵有关描绘春天景色的诗句。
2、齐读诗题:忆江南3、介绍诗人和创作背景:二、初读全诗,感知词的特点1、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畅。
2、初步感知词的特点:3、指名读。
(重点提示“谙”这个生字的读音)。
三、自学交流,探究诗意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五、作业布置展开想象,把“日春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景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
(可以写,也可以画。
)【板书设计】赞美忆江南────好词思念2桂林山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感情朗读课文;熟练有感情的背诵课文;注意分号的用法。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脑中想象这种美丽景色。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出示挂图或放映课件图像,教师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导语: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①自读全文,学习字词。
②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导语: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
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①作者是怎样描写的?齐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特点之一“静”。
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特点之二“清”。
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特点之三“绿”。
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
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
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③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
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
巩固识字,练习书写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前鼻音。
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
注意右上是“匚”。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
与“恋”比较字形。
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第二课时一、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①导语: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②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③互相交流: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特点之一“奇”。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
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
④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二、山和水相映的景象(学习第四自然段)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①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②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③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三、指导背诵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习背诵。
四、抄写句子。
注意分号的用法。
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以学生的“春游”创设情境。
“老师当导游,带你们到金华的双龙洞游玩,好吗?汽车开动着,看看那里的景色怎么样。
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学们现在下车,我们一边登山一边欣赏这优美的景色吧广这一创设的春游情境不知不觉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兴趣盎然。
二、整体感知,拟定郊游教师让学生通读全文,在课堂练习本上拟出游踪,请一生到黑板前画出导游图,教师和其余学生一起协助修正、定图。
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拟出游览路线,学生头脑中有清晰思路,为下面的分景点学习打好基础。
三、游览景点,挖掘特点紧紧扣住每个景点不同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想象等多方面感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
(一)领悟美,感受情──学习“路上”1.课文中哪些是写路上的?2.把描写路上美的句子找出来,想想美在哪里?全班齐读这些美句。
(教“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这句话写作顺序怎样?这么多颜色,你感觉怎么样?这么美的句子值得我们好好品读。
(学生比赛回答、比赛读)4.为什么“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哪位同学能读出溪流变化?5.闭上眼睛,听老师把前三个自然段朗读一遍,边听边欣赏路上的美景。
(二)扣词句,抓特点──学习“洞口”、“外洞”过渡:路上景色如画,但我们目的不在这里,我们目的在双龙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