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工艺与检验规范

合集下载

机械加工工艺与检验规范

机械加工工艺与检验规范

******有限公司技术文件更改记录分发号:一、机械加工工艺1.1总则1.1.1机械加工人员必须是经过专业培训,具有一定机械基础知识和机床操作能力,且能够满足现行产品零件对机械加工提出的各项要求。

1.1.2机械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应能满足现行产品的各项要求。

1.1.3机械加工所使用的计量器具必须是经计量部门检验合格并在规定检定周期内。

1.2加工前的准备1.2.操作者接到加工任务后,首先要检查加工所需的产品图样、工艺规程和有关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1.2.2机械加工人员事先必须熟读生产图样和工艺文件,了解零件加工的关键部位,并根据加工的需要准备各种加工工具以及测量器具。

1.2.3机械加工人员加工前应复核毛坯或半成品是否符合图样要求,发现下列情况时不得进行加工:a、被加工件存在明显缺陷;b、被加工件与图样尺寸或形状不相符。

1.2.4按工艺规程要求准备好加工所需的全部工艺装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对新夹具、模具等,要先熟悉其使用要求和操作方法。

1.3刀具与工件的装夹1.3.1刀具的装夹1.3.1.1在装夹各种刀具前,一定要把刀柄、刀杆、导套等擦试干净。

1.3.1.2刀具装后,应用对刀具装置或试切等检查其正确性。

1.3.2工件的装夹1.3.2.1在机床工作台上安装夹具时,首先要擦净其定位基面,并要找正其与刀具的相对位置。

1.3.2.2工件装夹前应将其定位面、装紧面、垫铁和夹具的定位、平紧面擦试干净,并不得有毛刺。

1.3.2.3按工艺规程中规定的定位基准装夹,若工艺规程中未规定装夹方式,操作者可自行选择定位基准和装夹方法,选择定位基准应按以下原则:a、尽可能使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b、尽可能使各加工面采用同一定位基准;粗加工定位基准应尽量选择不加工或加工余量比较小的平整表面,而且只能使用一次;c、精加工定位基准应是已加工表面;d、选择的定位基准必须使工件定位夹方便,加工时稳定可靠。

1.3.2.4对无专用夹具的工件,装夹时应按以下原则进行找正;e、对划线工件应按划线进行找正;f、对不划线工件,在本工序后尚需继续加工的表面,找正精度应保证下工序有足够的加工余量;g、对在本工序加工到成品尺寸的表面,其找正精度应小于尺寸公差的三分之一;h、对在本工序加工到成品尺寸的未注尺寸公差和位置公差的表面,其找正精度应保证GB1804-C级GB1189-10级未注公差和位置公差的要求。

机械加工制程检验规程

机械加工制程检验规程

机械加工制程检验规程一、目的:根据公司在机械加工中批量生产的特点特制定此检验规程。

二、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自制零件各工序的检验。

三、具体检验项目如下:1、落料(数控冲,数控剪,冲床,俗称展开图):⑴确认其材质、板厚是否与图相符,我公司所使用的板材主要有冷轧钢板、镀锌钢板、不锈钢板、热轧钢板、镀锌花纹板、铜板、以及铝板应注意其表面要求是雾面,镜面还是拉丝面,不可搞错。

⑵外观1)有无毛边毛刺,锐角,划碰伤,接刀痕,锈蚀;2)面板类,板材在去除毛边时,要特别注意不可被打磨成斜面(四角);3)如果此产品下道工序须作拉丝处理那么板材表面的划碰伤及毛刺只要不是很明显的手感即可接收,如为镀锌、镀铬等不需喷塑的需保护;4)在下料时还应注意其板材是否平直,不可有明显的波浪状及滚辊印痕。

⑶尺寸检验必须将其四周及孔的毛边毛刺,接刀痕去除于净,并且要产品校平后才能进行测量,否则会影响对产品尺寸的测量及判断。

⑷摆放及保护是否合理此方面主要依据作业指导书上的要求执行检验,要求贴膜保护,用隔板隔离的一定要遵照执行,如果工件摆放过高,四角要用透明打包胶带包好,以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倒塌及碰撞,损坏工件表面。

⑸现场有无作自检记录,记录是否真实,写的是否规范等。

⑹上述检验项目不可漏掉任何一项,当全部合格时方可下转。

2、数控折弯,冲床成型。

⑴确认其材质,板厚是否与图相符;⑵外观:表面有无明显之折痕,变形,折斜,划碰伤,接模痕等不良;⑶角度:每一刀的角度依图面清楚进行检测,对于折弯角度较复杂要求较高的工件,可做检具加以控制;⑷方向:在看折弯方向时先弄清楚图面要求的是什么视图方法(第一角,第三角还是机械视图)当发生折弯成型后毛边在正面一定要对折弯方向重新进行确认是否折反。

⑸尺寸:1)依图量测所有折弯尺寸;2)重点尺寸(图纸提示,有特殊标注或标有公差的尺寸)应予以重点控制,特别是那些不易测量,客户有投诉过的重点尺寸一定要设计检具进行控制;3)对不重要的尺寸如加强筋,工艺加强尺寸只要与图纸无太大的差别即可。

机械加工检验规范

机械加工检验规范

机械加工检验规范总则2.1.1检验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且能满足先行产品对检验工作的各项要求.2.1.2检验人员所用的计量器具必须是经计量部门校验合格并在规定的检定周期内.2.1.3检验人员验收产品前应熟读相关图样和技术文件,了解零件的关键尺寸及装配关系要点.2.1.4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图样和技术文件所规定的要求对零件进行判定. 2.1.5检验人员应对车间在制品按规定进行标识.见附录A2.1.6检验人员必须定期六个月最长1年参加专业知识培训,学习和接受先进的检测方法,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检验制度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严格执行以下规定.2.2.1首检制度对每个操作者加工的第一个零件,应进行全方位的检定,并如实填写记录. 2.2.2巡检制度对工艺文件规定的关键零件或关键工序实行巡检制度,确保关键零件加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2.2.3转序检验制度对即将转入下道工序的零件,应全数进行检验,严禁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2.2.4完工检对即将入库的产品必须进行完工检已注证明检验合格的工序可以免检,检验内容包括:a、尺寸和形状是否符合图样要求;b、有无漏加工工序.检验方法2.3.1基本尺寸和形状检验2.3.1.1外径的测量a、测量零件外径尺寸时,至少应在周向两个部位进行测量,并进行记录,两次测量的切点交角应在60°-120°之间,最大与最小半径之差即为该外径圆度误差.b、当零件同直径长度大于50mm时,应作直线度检查,利用刀口尺工作面与外径母线接触,观察漏光度,然后对照标准光隙进行判断.c、当零件同直径长度大于40mm时,应作圆柱度检查,即在同直径长度方向范围内,分别取较大间隔的三个位置进行外径测量,方法同 2.3.1.1 a,取其中误差值最大两组作记录并计算圆柱度误差值.2.3.1.2内径的测量测量零件内径尺寸时,至少应在周向三个部位进行测量,并进行记录,三次测量的接点连线交角应在50°-70°之间,最大与最小半径之差为该内径圆度误差.b、当同直径长度大于40mm时,应作圆柱度检查,即在同直径长度方向范围内,分别取较大间隔两位置进行测量,方法同 2.3.1.2a,选取其中误差值较大的两组作记录,并计算圆柱度误差.2.3.1.3长度测量考虑到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误差,在测量零件长度时,至少应在周向两个不同位置上进行测量并作记录,两次测量的切点连线交角应在60°-120°之间.2.3.1.4验收标准图样或技术文件未注尺寸公差,按GB1804-C级,未注形位公称按GB1184-10级规定验收.2.3.2螺纹测量2.3.2.1外螺纹测量a、外螺纹外径方法同2.3.1.1 a、c.b、外螺纹中径用螺纹环规或三针测量.c、外螺纹小径用螺纹环规通规检测.2.3.2.2内螺纹测量a、内螺纹外径用螺纹塞规通规检测.b、内螺纹内径方法见2.3.1.2 a.c、内螺纹中径用螺纹塞规检测.2.3.2.3螺纹有效长度内外螺纹的有效长度,应采用螺纹副旋合的方法进行检测.2.3.2.4验收标准a、螺纹的大、中、小径应按图样要求的精度等级进行验收.b、螺纹的有效长度公差,按HY/QT001 紧固件检验规范中的要求执行.2.3.3表面平面的检测2.3.3.1表面粗糙度的检测采用样块比较法进行比较判断.2.3.3.2平面度的检测应采用打表法检测,即平板上放置三个可调支承,将零件测量面朝上放置于支承点上,调整支承点,使三点等高千分表在三点上的读数均为零,打表所测得峰谷值即为该平面的平面度误差.2.3.3.3验收标准按图样规定的精度等级进行验收.2.3.4位置度检测2.3.4.1同轴度跳动检测用两顶尖或刀口状V形块模拟基准轴线,用带表头的测量架进行测量,旋转工件一周后,记录表面轮廓峰谷值,沿轴线方向移动测量架,测得若干截面,取各截面中最大值为该零件的同轴度或跳动误差.2.3.4.2平行度误差的检测采用厚薄差法,即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被测零件各测量位置的厚度,取最大与最小值厚度之差,作为该平面度误差.2.3.4.3垂直度误差检测a、采用比较法测量零件的垂直度,以平板工作面模拟基准轴线,刀口角尺与平板基准面构成垂直基准,将被测零件放置于刀口状的V形块上,工件一端与档板固定,将刀口角尺的工作面与被测零件的平面相靠,观察两侧之间的光隙,用标准光隙或塞尺确定其间隙值.b、将被测件在V形块上转一角度,按照2.3.4.3 a进行测量,如此重复若干次,取其中最大值为该零件的垂直度误差.3.3.4.4对称度误差检测a、本体的闸板腔对称度检查,应以闸板移动腔侧面作为模拟基准,进行检测.b、不重要部位对称度的测量,可直接通过厚薄法进行.。

机械加工检验规范

机械加工检验规范
明确标准 判 定
测量或试验
处 理


记录反馈
1.1.1名词诠释
• 1.明确标准:熟悉和掌握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并将其 作为测量和试验、比较和判定的依据; • 2.测量和试验:采用一定的检测器具或设备,按规定的 方法,对产品的特性进行测量,得出一具体的数据或结果; • 3.比较:把检测的结果与规定的标准要求进行比较; • 4.判定:根据比较的结果,判定产品是否合格; • 5.处理:将合格的接收(通过),不合格的重新处理 (报废或返修等); • 6.记录反馈:把测量或试验的数据做好记录、整理、统 计、计算和分析,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向领导和部门反 馈质量信息,作今后改进质量,提高质量制订措施的依据。
机械加工检验规范
1 目的和范围
• 通过严格执行三检,“首件检验”、“巡回检验”、“终 检”将检验工作与工序控制紧密结合,对每一工序的质量 问题或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不放过,剔除不合格品,使其 不能投入下工序或出厂,从而达到工序控制的目的。 • 本检验程序适用于本厂所有自制产品零部件的由检验人员在生产现场,进行日常工艺纪律巡回监督检查, 重点监控工序质量和工艺纪律,并做好记录。 • a)根据检验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检验、 核对巡检产品的质量特性值是否真正符合要求。 • b)若巡检时某质量特性值不合格,应按《不合格品 控制程序》处理,同时,立即对本次巡检与上次巡检(或 首检)间隔中生产的产品的不合格质量特性值逐件100% 检查,剔除不合格品--追溯。 • c)对巡检中剔除的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的控制程 序》进行处理。 • d)对投入批量生产的工件某尺寸在机加工过程中有 争议时,应立即报告技术部门进行分析性检查、仲裁性检 测,必要时核实工艺装备或工艺卡,严禁不合格工艺装备 或工艺卡继续生产和现场毛坯流入下道工序。

机械加工检验标准及规范

机械加工检验标准及规范

机械(金属切削)加工检验标准及规范机械(金属切削)加工检验标准1. 目的2. 范围3. 规范性引用文件4. 尺寸检验原则5. 检验对环境的要求6. 外观的检验7. 表面粗糙度的检验8. 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公差要求9.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检验10. 螺纹的检验11. 检验计划12. 判定规则1. 目的为了明确公司金属切削加工检验标准,使检验作业有所遵循,特制定本标准。

2.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切削加工(包括外协、制程、出货过程)各检验特性的检验。

在本标准中,切削加工指的是:车削加工、铣削加工、磨削加工、镗削加工、刨削加工、孔加工、拉削加工和钳工作业等。

本标准不适用于锻造、钣金、焊接后的检验,其检验标准另行制定。

本标准规定了尺寸检验的基本原则、对环境的要求、外观检验标准、线性尺寸公差要求、形位公差要求、表面粗糙度的检验、螺纹的检验、检验计划和判定准则。

注:本标准不拟对长度、角度、锥度的测量方法进行描述, 可参看相关技术手册;形位公差的测量可参看GB/T1958-1980 ;3.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 (ISO 2859-1:1989)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 部分:GB/T 1804- 2000 (ISO2768-1:104989)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 1184 - 1996(ISO2768-2:1989)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 1958-1980 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GB/T 1957-1981 光滑极限量规4. 尺寸检验原则基本原则所用验收方法应只接收位于规定的尺寸验收极限的工件。

对于有配合要求的工件,其尺寸检验应符合泰勒原则,孔或轴的作用尺寸不允许超过最大实体尺寸。

阿贝原则被测量线应处于被测量线或被测量线的延长线上。

最小变形原则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应尽量使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形为最小。

最短尺寸链原则为保证一定的测量精度,测量链的环节应减到最少,即测量链应最短。

机械加工工艺流程检验标准及规范

机械加工工艺流程检验标准及规范

机械加工工艺流程检验标准及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机械加工工艺流程的检验标准及规范,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产品合格性。

2. 检验标准2.1 产品尺寸检验- 对于产品的尺寸要求,通过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如卡尺、游标卡尺等)进行检验,并与设计图纸中的规格进行比对。

- 检验结果应符合规定的公差范围内,否则需要进行调整或重新加工。

2.2 表面质量检验- 检验产品表面的光洁度、平整度、划痕、氧化等表面质量指标,确保产品表面符合要求。

- 使用检测设备(如表面粗糙度仪)进行测量,并对比设计图纸中的表面质量要求。

2.3 材料检验- 对使用的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 检查材料的外观、密度、硬度等指标,并与相关标准进行对比。

2.4 装配与安装检验- 对于需装配和安装的零部件,进行装配和安装前的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 检验装配和安装的精度、间隙、螺纹连接等,并根据相应标准进行评估。

2.5 功能性检验- 对产品的功能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 进行实际操作或使用测试设备进行功能性测试,并进行性能指标评估。

3. 规范3.1 检验程序规范-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流程的检验程序规范,定义各项检验的顺序和方法。

- 确保检验过程的可追溯性和一致性。

3.2 检验记录规范- 规定检验过程中产生的记录方法和要求。

- 记录检验结果、异常情况、处理措施等信息。

3.3 不合格品处理规范- 规定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并制定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4. 结论制定机械加工工艺流程的检验标准及规范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提出了产品尺寸、表面质量、材料、装配与安装、功能性等方面的检验标准,并规定了相应的检验程序和记录规范,以及不合格品的处理规范。

机械加工检验通用规范最新版

机械加工检验通用规范最新版

机械加工检验通用规范最新版机械加工检验通用规范(最新版)机械加工是工业制造中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加工质量和产品合格率,机械加工检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机械加工检验通用规范是对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检验要求和方法进行规范的文件,它起到统一标准、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的作用。

以下是最新版机械加工检验通用规范的概述,主要包括检验对象、检验要求、检验方法和结果判定等几个方面。

1.检验对象:机械加工检验通用规范适用于各种机械加工产品的检验,包括金属零件、塑料制品、机械装置等,涵盖了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2.检验要求:机械加工检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产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技术条件。

同时,还需要检验产品的功能性、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等指标,确保产品能够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

3.检验方法:机械加工检验涉及到的检验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和检验要求来选择适用的方法。

常见的检验方法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材料分析、物理性能测试、功能性测试等。

在选择合适的方法时,需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和检验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4.结果判定:机械加工检验的结果判定要根据检验数据和要求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应的结论。

对于合格的产品,可以出具合格证明;对于不合格的产品,需要进行分类处理,包括返修、报废、退换货等。

在结果判定过程中,要确保判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总的来说,机械加工检验通用规范最新版对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检验要求和方法进行了全面规范,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加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机械加工企业应该根据最新版的规范开展机械加工检验工作,确保产品的合格率和质量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

同时,还应该不断更新和完善机械加工检验通用规范,以适应新的技术和工艺的发展。

机械加工工艺与检验规范

机械加工工艺与检验规范

机械加工工艺与检验规范(ISO9001-2015)一、机械加工工艺1.1总则1.1.1机械加工人员必须是经过专业培训,具有一定机械基础知识和机床操作能力,且能够满足现行产品零件对机械加工提出的各项要求。

1.1.2机械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应能满足现行产品的各项要求。

1.1.3机械加工所使用的计量器具必须是经计量部门检验合格并在规定检定周期内。

1.2加工前的准备1.2.操作者接到加工任务后,首先要检查加工所需的产品图样、工艺规程和有关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1.2.2机械加工人员事先必须熟读生产图样和工艺文件,了解零件加工的关键部位,并根据加工的需要准备各种加工工具以及测量器具。

1.2.3机械加工人员加工前应复核毛坯或半成品是否符合图样要求,发现下列情况时不得进行加工:a、被加工件存在明显缺陷;b、被加工件与图样尺寸或形状不相符。

1.2.4按工艺规程要求准备好加工所需的全部工艺装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对新夹具、模具等,要先熟悉其使用要求和操作方法。

1.3刀具与工件的装夹1.3.1刀具的装夹1.3.1.1在装夹各种刀具前,一定要把刀柄、刀杆、导套等擦试干净。

1.3.1.2刀具装后,应用对刀具装置或试切等检查其正确性。

1.3.2工件的装夹1.3.2.1在机床工作台上安装夹具时,首先要擦净其定位基面,并要找正其与刀具的相对位置。

1.3.2.2工件装夹前应将其定位面、装紧面、垫铁和夹具的定位、平紧面擦试干净,并不得有毛刺。

1.3.2.3按工艺规程中规定的定位基准装夹,若工艺规程中未规定装夹方式,操作者可自行选择定位基准和装夹方法,选择定位基准应按以下原则:a、尽可能使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b、尽可能使各加工面采用同一定位基准;粗加工定位基准应尽量选择不加工或加工余量比较小的平整表面,而且只能使用一次;c、精加工定位基准应是已加工表面;d、选择的定位基准必须使工件定位夹方便,加工时稳定可靠。

1.3.2.4对无专用夹具的工件,装夹时应按以下原则进行找正;e、对划线工件应按划线进行找正;f、对不划线工件,在本工序后尚需继续加工的表面,找正精度应保证下工序有足够的加工余量;g、对在本工序加工到成品尺寸的表面,其找正精度应小于尺寸公差的三分之一;h、对在本工序加工到成品尺寸的未注尺寸公差和位置公差的表面,其找正精度应保证GB1804-C级GB1189-10级未注公差和位置公差的要求。

机械加工检验标准及方法

机械加工检验标准及方法

机械加工检验标准及方法一. 目的:二. 范围:三. 规范性引用文件四. 尺寸检验原则1.基本原则:2.最小变形原则:3.最短尺寸链原则:4.封闭原则:5.基准统一原则:6.其他规定五. 检验对环境的要求1.温度2.湿度3.清洁度4.振动5.电压六. 外观检验1.检验方法2.检验目距3.检测光源4.检测时间5.倒角、倒圆6.批锋、毛刺7.伤痕8.刀纹、振纹9.凹坑、凸起、缺料、多料、台阶10.污渍11.砂孔、杂物、裂纹12.防护包装七. 表面粗糙度的检验1.基本要求2.检验方法:3.测量方向4.测量部位5.取样长度八. 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公差要求1.基本要求2 线性尺寸未注公差九.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检验1.基本要求3.检测方法十.螺纹的检验1.使用螺纹量规检验螺纹制件2.单项检验十一.外协加工件的检验规定1.来料检验2. 成品检验计划十二.判定规则附注:1.泰勒原则一. 目的:为了明确公司金属切削加工检验标准,使检验作业有所遵循,特制定本标准。

二.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切削加工(包括外协、制程、出货过程)各检验特性的检验。

在本标准中,切削加工指的是:车削加工、铣削加工、磨削加工、镗削加工、刨削加工、孔加工、拉削加工和钳工作业等。

本标准规定了尺寸检验的基本原则、对环境的要求、外观检验标准、线性尺寸公差要求、形位公差要求、表面粗糙度的检验、螺纹的检验和判定准则。

注:本标准不适用于铸造、锻造、钣金、冲压、焊接加工后的检验,其检验标准另行制定。

本标准不拟对长度、角度、锥度的测量方法进行描述,可参看相关技术手册;形位公差的测量可参看GB/T1958-1980;齿轮、蜗杆的检验可参看相关技术手册。

三.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国家标准 机械加工

国家标准 机械加工

国家标准机械加工
机械加工是指利用机床和刀具对工件进行加工的工艺。

在国家标准中,机械加工作为一项重要的制造工艺,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国家对机械加工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以确保加工质量和产品性能的稳定。

首先,国家标准对机械加工的工艺流程进行了规范。

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工件的材料、形状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刀具、切削参数和加工工艺。

国家标准明确了各种工艺参数的范围和要求,以保证加工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其次,国家标准对机械加工中的质量检验进行了规定。

在加工完成后,需要对工件的尺寸、形位公差、表面质量等进行检测,以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

国家标准规定了各种检测方法和设备的要求,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国家标准还对机械加工中的安全生产进行了规范。

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维护机床和刀具,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国家标准对机械加工中的安全防护装置、操作规程和应急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以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最后,国家标准还对机械加工中的环境保护进行了要求。

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合理使用冷却液、润滑油和切削液,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国家标准规定了各种加工液的使用标准和处理方法,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总的来说,国家标准对机械加工进行了全面的规范,涵盖了工艺流程、质量检验、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遵守国家标准,不仅可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还可以促进机械加工行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广大机械加工企业和从业人员能够严格遵守国家标准,不断提高加工技术水平,为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机加工检验规范

机加工检验规范

机加工检验规范1.引言2.适用范围3.术语和定义4.检验要求5.检验方法6.检验记录7.异常处理8.附录引言:本规范旨在规范机加工件检验的要求和方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公司和客户的要求。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___生产的所有机加工件的检验。

术语和定义:1.机加工件:指在机械设备上通过切削、铣削、钻孔等方式加工成形的零部件。

2.检验:指对机加工件进行各项检测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的活动。

3.合格品:指经过检验符合要求的机加工件。

4.不合格品:指经过检验不符合要求的机加工件。

检验要求:1.外观检验:应检查机加工件的表面是否有明显划痕、裂纹、氧化等缺陷。

2.尺寸检验:应检查机加工件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3.材质检验:应检查机加工件的材质是否符合要求。

4.功能检验:应检查机加工件的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检验方法:1.外观检验:应使用肉眼和放大镜进行检查。

2.尺寸检验:应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检查,如卡尺、游标卡尺等。

3.材质检验:应使用化学分析仪进行检查。

4.功能检验:应使用相应的设备进行检查,如试验台、模拟器等。

检验记录:1.检验记录应详细记录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检验结果等信息。

2.检验记录应保存至少两年。

异常处理:1.对于不合格品,应及时进行处理,如返工、报废等。

2.对于多次不合格品,应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附录:1.机加工件检验报告模板。

2.机加工件检验记录表。

1.目的本文旨在介绍___。

Ltd的产品检验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范围本检验标准适用于___。

Ltd所有产品的检验,包括但不限于铁路设备、机械零部件等。

3.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检验标准引用以下文件:GB/T 1804-2000 一般尺寸公差GB/T 1184-1996 钢铁表面缺陷分类和规定GB/T 1167-1983 螺纹检验方法GB/T 3478-1995 机械零部件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和评定GB/T 1800-1996 基本公差制度4.检验条件所有产品在出厂前必须经过以下检验条件:外观检查表面粗糙度检查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公差检查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查螺纹检查沉孔检查5.包装防护所有产品在出厂前必须进行适当的包装和防护,以确保产品完好无损。

机械(金属切削)加工检验标准及规范标准[详]

机械(金属切削)加工检验标准及规范标准[详]

机械(金属切削)加工检验标准及规机械(金属切削)加工检验标准1. 目的2. 围3. 规性引用文件4. 尺寸检验原则5. 检验对环境的要求6. 外观的检验7. 表面粗糙度的检验8. 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公差要求9.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检验10.螺纹的检验11.检验计划12.判定规则1.目的为了明确公司金属切削加工检验标准,使检验作业有所遵循,特制定本标准。

2. 围本标准适用于切削加工(包括外协、制程、出货过程)各检验特性的检验。

在本标准中,切削加工指的是:车削加工、铣削加工、磨削加工、镗削加工、刨削加工、孔加工、拉削加工和钳工作业等。

本标准不适用于锻造、钣金、焊接后的检验,其检验标准另行制定。

本标准规定了尺寸检验的基本原则、对环境的要求、外观检验标准、线性尺寸公差要求、形位公差要求、表面粗糙度的检验、螺纹的检验、检验计划和判定准则。

注:本标准不拟对长度、角度、锥度的测量方法进行描述,可参看相关技术手册;形位公差的测量可参看GB/T1958-1980;3. 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 2828.1-2003 (ISO 2859-1:1989)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GB/T 1804- 2000 (ISO2768-1:104989)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 1184 - 1996(ISO2768-2:1989)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 1958-1980 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GB/T 1957-1981 光滑极限量规4. 尺寸检验原则4.1 基本原则所用验收方法应只接收位于规定的尺寸验收极限的工件。

对于有配合要求的工件,其尺寸检验应符合泰勒原则,孔或轴的作用尺寸不允许超过最大实体尺寸。

4.2 阿贝原则被测量线应处于被测量线或被测量线的延长线上。

4.3 最小变形原则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应尽量使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形为最小。

机械加工工艺规范标准

机械加工工艺规范标准

机械加工工艺规范1.1总则1.1.1机械加工人员必须是经过专业培训,具有一定机械基础知识和机床操作能力,且能够满足现行产品零件对机械加工提出的各项要求。

1.1.2机械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应能满足现行产品的各项要求。

1.1.3机械加工所使用的计量器具必须是经计量部门检验合格并在规定检定周期内。

1.2加工前的准备1.2.操作者接到加工任务后,首先要检查加工所需的产品图样、工艺规程和有关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1.2.2机械加工人员事先必须熟读生产图样和工艺文件,了解零件加工的关键部位,并根据加工的需要准备各种加工工具以及测量器具。

1.2.3机械加工人员加工前应复核毛坯或半成品是否符合图样要求,发现下列情况时不得进行加工:被加工件存在明显缺陷;被加工件与图样尺寸或形状不相符。

1.2.4按工艺规程要求准备好加工所需的全部工艺装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对新夹具、模具等,要先熟悉其使用要求和操作方法。

1.3刀具与工件的装夹1.3.1刀具的装夹1.3.1.1在装夹各种刀具前,一定要把刀柄、刀杆、导套等擦试干净。

1.3.1.2刀具装后,应用对刀具装置或试切等检查其正确性。

1.3.2工件的装夹1.3.2.1在机床工作台上安装夹具时,首先要擦净其定位基面,并要找正其与刀具的相对位置。

1.3.2.2工件装夹前应将其定位面、装紧面、垫铁和夹具的定位、平紧面擦试干净,并不得有毛刺。

1.3.2.3按工艺规程中规定的定位基准装夹,若工艺规程中未规定装夹方式,操作者可自行选择定位基准和装夹方法,选择定位基准应按以下原则:尽可能使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尽可能使各加工面采用同一定位基准;粗加工定位基准应尽量选择不加工或加工余量比较小的平整表面,而且只能使用一次;精加工定位基准应是已加工表面;选择的定位基准必须使工件定位夹方便,加工时稳定可靠。

1.3.2.4对无专用夹具的工件,装夹时应按以下原则进行找正;对划线工件应按划线进行找正;对不划线工件,在本工序后尚需继续加工的表面,找正精度应保证下工序有足够的加工余量;对在本工序加工到成品尺寸的表面,其找正精度应小于尺寸公差的三分之一;对在本工序加工到成品尺寸的未注尺寸公差和位置公差的表面,其找正精度应保证GB1804-C级GB1189-10级未注公差和位置公差的要求。

机械工程中的机械零件制造和加工的规范要求

机械工程中的机械零件制造和加工的规范要求

机械工程中的机械零件制造和加工的规范要求机械工程是工程学科中的重要一支,其涉及到机械零件的制造和加工。

机械零件的制造和加工涉及到一系列的规范要求,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规范要求。

一、原材料的选择和检验机械零件的制造和加工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原材料的选择和检验。

对于机械零件来说,原材料的选用至关重要。

一方面,原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另一方面,原材料的成本也需要考虑。

在选用原材料之前,需要进行原料的检验。

检验的内容包括原材料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热处理性能等。

只有经过严格的检验,才能选择合适的原材料。

二、工艺制定和工艺卡片机械零件的制造和加工需要进行详细的工艺制定和工艺卡片的编制。

工艺制定是指根据机械零件的结构和性能要求,确定加工工艺、设备和工具,并制定加工工序、刀具参数、切削速度、进给量等。

工艺卡片是指将工艺过程中所需的各项工艺参数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记录和整理,以方便操作人员查找和使用。

工艺卡片应包括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工装夹具和测量工具的使用要求等。

三、加工设备和工具的选择机械零件的制造和加工需要选择合适的加工设备和工具。

加工设备的选择应根据机械零件的大小、形状和材料等特点来确定。

对于复杂的零件,需要选择具备多轴、多功能的数控加工设备。

工具的选择也十分重要。

不同的工具适用于不同的加工任务,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工具。

同时,还需要定期对工具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四、尺寸和质量的控制在机械零件的制造和加工过程中,尺寸和质量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尺寸控制包括尺寸的测量和尺寸的检验。

尺寸的测量需要使用精密仪器,如千分尺、游标卡尺等。

尺寸的检验则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每个零件都能满足设计要求。

质量控制包括工艺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最终零件的质量验收。

工艺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应在每个工艺节点进行,及时发现并纠正质量问题。

最终零件的质量验收需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确保零件的质量达标。

五、表面处理和防护机械零件制造和加工完成后,还需要进行表面处理和防护。

机械加工检验要求规范

机械加工检验要求规范

机械加工检验要求规范一、引言机械加工是制造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寿命。

为了保证机械产品的质量,机械加工检验必不可少。

本文将介绍机械加工检验的要求规范。

二、机械加工检验的目的机械加工检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加工过程是否符合要求,确定产品的质量,并对产品进行评估。

通过检验,可以发现并纠正潜在的问题,保证产品达到设计要求。

三、机械加工检验的重要性1. 保证产品质量:机械产品往往承受着较大的负荷和冲击,因此其质量问题可能会导致设备的故障或事故,造成损失甚至人身伤害。

机械加工检验能及时发现并排除产品的质量问题,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 降低生产成本:机械加工检验可以及早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防止不合格产品的进入市场,避免因为质量问题而造成的退货和返修,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3. 提高企业竞争力:优质的产品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基础。

通过建立健全的机械加工检验体系,不仅体现了企业对产品质量的重视,还能提高产品的合格率,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四、机械加工检验的方法1. 外观检验:外观检验是机械产品检验的基础,通过目测或使用简单测量工具,检查产品的外观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包括尺寸、形状、表面光洁度等。

2. 尺寸测量:尺寸测量是机械加工检验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和设备,测量产品的尺寸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常用的测量工具包括卡尺、千分尺、测微器等。

3. 材料检验:机械产品的材料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性能和寿命。

材料检验包括使用化学分析、金相显微镜等手段对材料进行分析和检测,确保产品材料的质量合格。

4. 功能性能检验:机械产品的功能性能是其应用的关键。

功能性能检验包括对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测试,并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

常用的功能性能检测方法包括静态拉力测试、动态运行测试等。

5. 寿命测试:机械产品寿命的长短关系到产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寿命测试通过模拟产品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工况和环境,测试产品的寿命和可靠性。

机械加工工艺检验标准及规范

机械加工工艺检验标准及规范

机械加工工艺检验标准及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机械加工工艺的检验标准及规范,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本文档适用于所有机械加工过程及相关产品的检验。

2. 检验标准2.1 尺寸测量- 所有产品的尺寸应符合绘图及相关规范要求。

- 尺寸测量应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并记录测量结果以便追溯。

- 尺寸测量误差范围应在规定限制内。

2.2 表面质量- 表面应光滑、平整,无划痕、凹凸、气泡、氧化、腐蚀等缺陷。

- 表面质量应符合产品设计及相关标准的要求。

2.3 材料性能- 机械加工产品所用材料的性能应符合相关材料标准或约定要求。

- 需进行材料化学成分、硬度、强度等检验,并记录结果。

3. 检验流程3.1 准备- 确定所需检验的机械加工产品,包括图纸、规范要求等。

- 确定适当的检验工具和设备,如尺子、千分尺、磨损测试仪等。

3.2 进行检验- 依据检验标准进行尺寸测量、表面质量检查和材料性能测试。

- 记录每个检验项目的结果,包括合格或不合格。

3.3 分析和处理- 对于不合格结果,需要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 对于合格结果,进行验收并记录检验数据。

4. 检验记录- 每个产品的检验结果应进行记录,包括检验日期、产品编号、检验人员等信息。

- 检验记录要保留一定时间以供追溯和审核。

5. 审核和更新- 定期对检验标准及规范进行审核,确保其与相关标准和要求保持一致。

- 如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检验标准及规范进行更新。

本文档所述的机械加工工艺检验标准及规范,旨在提高产品质量,确保机械加工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所有相关人员应遵守并执行这些标准及规范,以达到卓越的品质要求。

机械加工检验标准及方法

机械加工检验标准及方法

机加工检验规范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机加工各检验特性的检验。

在本标准中,机加工包括切削加工(车,铣,刨,磨,镗),钻加工,冲加工等,本标准规定了尺寸检验的基本原则、对环境的要求、线性尺寸公差要求、形位公差要求、螺纹的检验、表面粗糙度的检验、外观检验标准、检验制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04- 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 1184 - 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 15055-2007 冲压件未注公差尺寸极限偏差GB/T 13916-2002 冲压件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GB/T 6403.4-2008 零件的倒圆与倒角QGS12.05 《机械加工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QGS12.05-02 《过程巡检记录表(机械车间)》QGS12.05-03 《过程检验记录表(机械车间)》QGS12.05-04 《机械加工过程检验不合格记录表》QGS12.07-03 《最终检验记录表(3)》QPS13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QGS12.03 《委外机加工件检验作业指导书》3 检验条件户内,环境温度:-10℃~+55℃。

注:部分精密测量仪器使用时需要工作台要稳固,远离大型机加工设备,起重设备等振源。

4 检验原则4.1 基本原则理论上应只接收位于规定的尺寸验收极限的工件。

对于有配合要求的工件,其尺寸检验应符合泰勒原则,有配合要求的孔,轴,其局部实际尺寸与形状误差都要控制在尺寸公差带以内。

4.2 阿贝原则被测量线应处于被测量线或被测量线的延长线上。

4.3 最小变形原则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应尽量使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形为最小。

4.4 最短尺寸链原则为保证一定的测量精度,测量链的环节应减到最少,即测量链应最短。

4.5 封闭原则在测量中,如能满足封闭条件,则其间隔偏差的总和为零,即是封闭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公司
技术文件
更改记录
分发号:
一、机械加工工艺
1.1总则
,具有一定机械基础知识和机床操作能力,且能够满足现行产品零件对机械加工提出的各项要求。

1.2加工前的准备
1.2.操作者接到加工任务后,首先要检查加工所需的产品图样、工艺规程和有关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了解零件加工的关键部位,并根据加工的需要准备各种加工工具以及测量器具。

,发现下列情况时不得进行加工:
a、被加工件存在明显缺陷;
b、被加工件与图样尺寸或形状不相符。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对新夹具、模具等,要先熟悉其使用要求和操作方法。

1.3刀具与工件的装夹
,一定要把刀柄、刀杆、导套等擦试干净。

,应用对刀具装置或试切等检查其正确性。

,首先要擦净其定位基面,并要找正其与刀具的相对位置。

,并不得有毛刺。

,若工艺规程中未规定装夹方式,操作者可自行选择定位基准和装夹方法,选择定位基准应按以下原则:
a、尽可能使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
b、尽可能使各加工面采用同一定位基准;
粗加工定位基准应尽量选择不加工或加工余量比较小的平整表面,而且只能使用一次;
c、精加工定位基准应是已加工表面;
d、选择的定位基准必须使工件定位夹方便,加工时稳定可靠。

,装夹时应按以下原则进行找正;
e、对划线工件应按划线进行找正;
f、对不划线工件,在本工序后尚需继续加工的表面,找正精度应保证下工序有足够的
加工余量;
g、对在本工序加工到成品尺寸的表面,其找正精度应小于尺寸公差的三分之一;
h、对在本工序加工到成品尺寸的未注尺寸公差和位置公差的表面,其找正精度应保证
GB1804-C级GB1189-10级未注公差和位置公差的要求。

,夹紧力的作用点应通过支承点或支承面。

对刚性较差的(或加工时有
悬空部分的)工件,应在适当的位置啬辅助支承,以增强其刚性。

,应垫以软垫,如紫铜皮等。

,压板支承点应略高于被压工件表面,并且压紧螺栓应尽量靠近工件,以保证压紧力。

1.4加工要求
,应及时汇报车间管理人员,但不得擅自更改图样和文件。

,应尽量按其中间公差加工。

,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Ra值应不大于25μm。

,应根据工件材料、精度要求和机床、刀具、夹具等情况,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加工铸件时,为了避免表面夹砂、硬化层等损坏刀具,在许可的条件下,切削深度应大于夹砂或硬化层深度。

,以保证精加工后达到设计要求。

,倒圆尺寸和公差要求应按GB1808的规定。

,超声皮探伤或滚压加工的工件表面,在本工序加工的表面粗糙度Ra值应不大于6.3μm。

,本工序加工产生的毛刺应在本工序去除。

,以防因松动而影响加工质量或发生意外事故。

,粗加工后一般应松开工件,待其冷却后重新装夹。

,若机床-刀具-工件系统发出不正常的声音或加工表面粗糙度突然变坏,应立即退刀停车检查。

,必须进行首件检查,合格后方能继续加工。

,操作者必须对工件进行自检。

,不得用力过猛;带表头的测量工具事先应调好零位。

,严禁以次冲好。

1.5加工后的处理
,并在工位器具的规定区域内摆放整齐,以免磕、碰、划伤等。

,加工后应进行退磁。

,加工后需做标记(或编号)。

1.6其它要求
,放到规定的位置或交还工具库。

,要注意保持整洁,严禁涂改。

二、机械加工检验规范
2.1总则
,且能满足先行产品对检验工作的各项要求。

,了解零件的关键尺寸及装配关系要点。

,学习和接受先进的检测方法,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并根据ISO 9712的规定每年进行一次视力检查。

2.2检验制度
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严格执行以下规定。

对每个操作者加工的第一个零件,应对图纸标注尺寸公差的加工尺寸进行检验,填写首件检验记录。

a、生产部对首检产品进行标识,具体为001。

b、工序间首检部件的标识由生产部安排人员进行,检验人员监督,标识不清的,需重新给予确认。

c、首件检验记录与加工路线单、工艺施工单、图纸一道随工序流转。

对工艺文件规定的关键零件或关键工序实行巡检制度,确保关键零件加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填写零件跟踪卡。

对即将转入下道工序的零件,应全数进行检验,严禁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

对即将入库的零部件产品须进行完工检验:对照加工路线单,审核首件检验记录、零件跟踪卡,以确保无漏加工工序。

对出厂的成套产品、零部件须做最终检验,填写最终检验记录,检验内容包括:
a、产品基本参数是否表述完整;
b、各种试验及数据记录(依据技术要求):成套产品的压力试验装配后、发货前进行。

承压件产品的单件定货,入库以前做压力试验。

c、主要零部件的装配亦应填写最终检验记录(成套产品);
d、标识、标志是否清晰完整;
e、外露表面质量状况;
f、包装情况;
g、随机文件是否齐全。

,以确保检验工作有效实施;
2.3检验方法
a、测量零件外径尺寸时,至少应在周向两个部位进行测量,并进行记录,两次测量
的切点交角应在60°-120°之间,最大与最小半径之差即为该外径圆度误差。

b、当零件同直径长度大于50mm时,应作直线度检查,利用刀口尺工作面与外径母
线接触,观察漏光度,然后对照标准光隙进行判断。

c、当零件同直径长度大于40mm时,应作圆柱度检查,即在同直径长度方向范围内,
分别取较大间隔的三个位置进行外径测量,方法同a,取其中误差值最大两组作记
录并计算圆柱度误差值。

a、测量零件内径尺寸时,至少应在周向三个部位进行测量,并进行记录,三次测量的
接点连线交角应在50°-70°之间,最大与最小半径之差为该内径圆度误差。

b、当同直径长度大于40mm时,应作圆柱度检查,即在同直径长度方向范围内,分别
取较大间隔两位置进行测量,方法同,选取其中误差值较大的两组作记录,并计算圆柱度误差。

考虑到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误差,在测量零件长度时,至少应在周向两个不同位置上进行测量并作记录,两次测量的切点连线交角应在60°-120°之间。

图样或技术文件未注尺寸公差,按GB1804-C级,未注形位公称按GB1184-10级规定验收。

a、外螺纹外径方法同a、c。

b、外螺纹中径用螺纹环规或三针测量。

c、外螺纹小径用螺纹环规(通规)检测。

a、内螺纹外径用螺纹塞规(通规)检测。

b、内螺纹内径方法见a。

c、内螺纹中径用螺纹塞规检测。

内外螺纹的有效长度,应采用螺纹副旋合的方法进行检测。

a、螺纹的大、中、小径应按图样要求的精度等级进行验收。

b、螺纹的有效长度公差,按HY/QT001 紧固件检验规范中的要求执行。

采用样块比较法进行比较判断。

应采用打表法检测,即平板上放置三个可调支承,将零件测量面朝上放置于支承点上,调整支承点,使三点等高(千分表在三点上的读数均为零),打表所测得峰谷值即为该平面的平面度误差。

按图样规定的精度等级进行验收。

用两顶尖或刀口状V形块模拟基准轴线,用带表头的测量架进行测量,旋转工件一周后,记录表面轮廓峰谷值,沿轴线方向移动测量架,测得若干截面,取各截面中最大值为该零件的同轴度或跳动误差。

采用厚薄差法,即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被测零件各测量位置的厚度,取最大与最小值厚度之差,作为该平面度误差。

a、采用比较法测量零件的垂直度,以平板工作面模拟基准轴线,刀口角尺与平板基准
面构成垂直基准,将被测零件放置于刀口状的V形块上,工件一端与档板固定,将
刀口角尺的工作面与被测零件的平面相靠,观察两侧之间的光隙,用标准光隙或塞
尺确定其间隙值。

b、将被测件在V形块上转一角度,按照a进行测量,如此重复若干次,取其中最大
值为该零件的垂直度误差。

a、阀体的阀腔对称度检查,应以闸板移动腔侧面作为模拟基准,进行检测。

b、不重要部位对称度的测量,可直接通过厚薄法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