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史教案-2讲解学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情况: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历史文物图,寻找途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先民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中国原始农业的发展。
(一)情境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最古老的人类,了解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知识了在早期人类时期,他们是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住在洞穴和树上,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但也有很多不便之处,随着人类的进步,人口的增多,这种状况发生了变化,人类开始过着较为稳定的定居的农耕生活,你想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吗?(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原始农业的发展自主阅读课本P8~10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距今10 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
2.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这些农作物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3.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知识模块二河姆渡人的生活自主阅读课本P10~11,完成下列问题。
4.河姆渡人生活距今年代:约7 000年。
5.发现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
6.生活状况: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
考古学者发现了木结构水井。
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
他们还运用雕刻等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他们还懂得使用天然漆。
民族常识教案
民族常识教案教案名称:民族常识教学教案编写人:XXX一、教学目标:1. 学习认识中国的民族组成和多民族国家的特点。
2. 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3. 培养学生对不同民族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的民族组成和多民族国家的特点。
2. 中国的主要民族和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文化。
3. 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的辽阔国土和多民族国家的特点。
2. 讲解中国的民族组成和多民族国家的特点(10分钟)介绍中国的民族组成和多民族国家的特点,重点讲解中国的主要民族和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文化。
3. 学习中国的主要民族和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文化(15分钟)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民族进行深入学习,了解该民族的特点、服饰、习俗、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并准备相关的展示材料。
4. 分组展示与讨论(15分钟)学生依次进行展示,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评论。
5. 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10分钟)介绍中国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政策和举措,如开展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设立民族学院等。
6. 总结和小结(5分钟)对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民族多样性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展示,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国的民族组成和文化多样性。
2. 分组学习法: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3. 讨论法:通过展示和讨论,让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印象。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展示和讨论,观察学生对于民族常识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检验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尊重程度。
六、板书设计:中国的民族组成和多民族国家的特点中国的主要民族和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文化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民族常识全册教案
民族常识全册教案民族常识全册教案民族常识第一课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要求:1、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掌握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并记住主要分布在哪些省自治区。
2、让学生知道我国的5个自治区及首府所在地,能说出自治州、自治县(族)、民族乡的数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民族常识》的第一课——多民族的大家庭。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一)56个民族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
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共有11.31亿人口,现在也称12亿。
世界上大约有53亿人口,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也就是说,世界上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在我们的民族大家庭中,汉族人口最多,他们占中华民族人口的大多数,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约10.39亿人,占据了整个中华民族人口的92%。
其他55个民族共有9120多万人,仅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
因为这55个民族的人口相对于汉民族来说数量很少,我国习惯上把他们统称为少数民族。
1、认识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⑴请同学们看彩色图,我们来辨认一下55个少数民族。
⑵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熟悉这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我们编了一首顺口溜,下面就请同学们看幻灯片。
2、在各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生活在广西的壮族,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总人口有1555万人。
(二)少数民族的居住分布状况少数民族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虽小,但他们居住的地方却很辽阔。
(三)国家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制政策。
三、总结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友爱,保卫祖国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1—第二课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教学要求:1、让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北方、西北及西南地区各主要有哪些少数民族。
2、了解各族人民为开发祖国边疆和共同抵御外来侵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思考:①我们中国共有多少个民族?②其中多少个少数民族?③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祖国哪些地区?今天,我们学习《民族常识》的第二课——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
第2课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教案
民族团结教材
第2课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这几个民族的数量和分布地域;
2、让学生了解这几个民族的风俗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这几个民族的风俗文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汉、蒙、回、藏、维吾尔这几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吗?这些民族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如何?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二、民族大花园:
师:课件出示几幅课本第10页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这几个民族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对同学们的发言做出总结;
三、说一说:
师:说一说这几个民族都有哪些风俗习惯?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做出总结;。
初中民族常识教案 第2课广袤富饶的共同家园
第2课广袤富饶的共同家园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吃名单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
教学时间: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祖国各地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
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吃名单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
让我们一起去走访这些辽阔美丽的地方。
2、阅读与思考。
(1)阅读教材第9页《秀丽的山河》,思考: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旅游胜地?你游览过哪些地方?(2)阅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4)师生小结:在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有许多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如,湖南的张家界贵州的黄果树瀑布四川的九寨沟云南的西双版纳吉林长白山的天池青海的青海湖及鸟岛新疆吐鲁番的千佛洞3、小组内交流这些旅游胜地的优美风景,展示准备的旅游景点的照片。
4、欣赏学过的课文《桂林山水》。
谈话: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这里生活着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他们共同建设着这座著名的风景城市。
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因此赢得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
欣赏名句: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来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第二课时1、谈话:我国民族地区不仅有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还有肥沃的土地、辽阔的草原、广袤的森林、奔腾的江河、丰富的物产,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这些美丽的少数民族地区,去寻找祖国的宝藏。
2、阅读教材第10、11页《富饶的民族地区》,想一想: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农作物和名贵的水果?小组内进行交流。
指名说一说。
新疆、宁夏、内蒙古及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土地肥沃,勤劳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种植了小麦、水稻、棉花、油料、蔬菜等农作物,那里还盛产着哈密瓜、芒果、香蕉、荔枝、菠萝、柠檬等各种名贵的水果。
第2课 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教案)-《中华民族大团结》(初中)优质教学课件和教案
第2课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教案)-《中华民族大团结》(初中)优质教学课件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历程;掌握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精神和内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规律和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清晰和准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团结精神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对民族复兴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历程2.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精神和内涵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展示中华民族多元的文化特色,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多元性。
2.新课讲解(30分钟)(1)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了解中华民族的由来,以及经历了什么样的历史发展过程。
(2)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精神和内涵了解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和内涵,让学生理解和认同这种精神。
3.讨论交流(15分钟)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对中华民族的看法和认识,让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4.小结(5分钟)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以及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精神和内涵进行简要总结。
5.拓展(10分钟)查找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影像等资料,让学生发现更多有趣的历史细节和故事,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和认知。
四、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教材、教具及媒体的选择应与教学目标相匹配,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参与度。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辅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让学生积极参与拓展环节,探索更多有关的知识和信息,提高学习兴趣并加深对中华民族的认识。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案(共5篇)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案(共5篇)第一篇:《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案《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共有56个民族。
2.运用中华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3.了解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情,结合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4.通过对我国民族政策的了解,初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5.培养学生收集、归纳、分析资料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五十六个民族”、“中国的民族分布”和“独特的民族风情”3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五十六个民族”、“中国的民族分布”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中华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征,主要包括3个方面。
第一,从全国范围来看,汉族分布最广,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陆地边疆地区。
第二,从地区分布来看,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第三,从具体分布来看,各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征。
前两个分布特征和第三个分布特征中的“小聚居”,在我国民族分布图上可直接读出来;“大散居,交错杂居”的特征需要辅以文字说明。
在学习民族分布的基础上,应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政策,理解各民族互帮互助、和睦共处,组成统一的祖国大家庭,从而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五十六个民族”正文介绍了我国民族构成情况,渗透了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来建构新知识,教材选择一组少数民族歌舞图片设计了相关“活动”。
“中国的民族分布”部分,配合教材安排的“中华民族分布”图,正文内容扼要介绍了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为落实“课标”要求,采用读图填表、举例说明等形式,设计了一组相关“活动”。
这组“活动”侧重于读图归纳能力的训练。
“独特的民族风情”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第一章第3节 民族 教案 第二课时
第一章第3节民族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和践行我国的民族政策。
2.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文化特色,养成各民族团结和睦的情感。
3.通过判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1.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占有资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2.通过任务驱动式的课堂活动,创设积极互动的情境,展示个性特征3.运用我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征。
4.通过资料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我国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自豪感2.在学习中,产生对祖国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生活习惯3.理解我国民族政策,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民族文化绚丽多彩【教学难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升华情感。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电子作品,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合作意识,又给了学生一个创意和展示个性的空间。
通过民族服装以及民族歌舞表演,认识人民币上的各民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情感体验。
【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对少数民族服饰、饮食、居住、婚姻、节庆、礼仪、丧葬等风俗习惯,国家给予了充分尊重和切实保障。
如:为了保障一些少数民族饮食清真食品的习惯,北京、江苏、新疆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广州、昆明、成都等多个中心城市,都有专门立法保障清真食品的供应和管理,其他地方在综合性的法规中也对清真食品的管理进行了规范。
看图承启:正是有着这些民族政策的指引,我们国家的各个民族才能在祖国这个大花园里如花朵般地绚丽开放。
请同学们看这张图片,是不是形象地展现出了我们民族百花园的美丽,同时还生动地反映出了什么?我国各民族在祖国的分布。
中国民族史教案-2.2学习资料
总人数约200万左右
▪ 元明女真社会生产和文化生活
➢ 社会生产 ➢ 文化生活
文字 婚俗 葬礼 宗教
满族
皇 太 极
废 除 女 真 旧 名
定 族 名 为 “ 满 洲
”
——
10 682 262 2000
年 人
阿 尔 泰老 语满 系文 满新
满 通文 古 斯 语 族 满 语 支
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
锡伯族
席 明百 代、
席
僰 、 席 伯 、 西
僰
金 鲜代 年 卑
女迁 真徙 族到 中新 某疆 一戍 部边
1764
语 经 文 体 婚 家 服 饮丧 文 济 学 育 俗 庭 饰 食葬
艺活 术动
节信 日仰
鄂温克族
“索伦”、“通古 斯”、“雅库特”
“先锋” “射手”
唐元 明 代代 清
孙
广 西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
进 己 、 孙 泓 : 《 女 真 民
2010
族
年
史 》
,
元乞 代列 :迷 女、 直骨 、嵬 水等 达别 达称 、。 吾 者 野 人 、
满洲(满族)女直农业,兼事狩猎
水达达 (水鞑靼)
捕渔、狩猎,兼有农业 吾者野人 (兀者、斡者、斡拙) 乞列迷 (吉里迷、乞烈宾,吉 烈迷、乞里迷、济勒弥)
生女直部
▪ 完颜部
顺国女直 达鲁古部 罗涅河女直 蒲卢毛朵部
▪ 徙单部 ▪ 乌古论部 ▪ 蒲察部
奥衍女直
鼻骨德部
五国部 阿里眉
回跋部 北女直
乙典女直部
长白山女直
鸭渌江女直
黄龙府女直
滨海女直
1234
初中民族常识教案002
初中民族常识教案002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2. 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 提高学生对民族政策的了解,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
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3. 民族政策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我国民族的概况,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多民族特点。
2. 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这些民族是如何分布的?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2. 教师提问:请大家举例说明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如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等。
2. 讲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如饮食习惯、服饰特点、节日庆典等。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方面。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些涉及民族关系的案例,如民族地区的发展、民族政策的落实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谈谈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吗?2. 学生回答:我们学习了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民族政策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3. 讲解民族团结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
三、小组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在学校生活中维护民族团结?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建议和措施。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谈谈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的了解程度。
高中历史人教版《中国的民族关系》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中国的民族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国的民族关系,包括民族的形成和民族区域分布等内容;掌握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讲解、小组合作、图片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中国的民族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中国的民族关系,包括民族的形成和民族区域分布等内容。
2.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的民族关系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影响,分析不同民族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和各民族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中国的民族关系的好奇心。
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中国的民族关系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变化。
重点学习各个民族的起源和历史背景,以及他们在中国的分布情况。
3.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就中国的民族关系展开小组讨论。
每个小组从不同角度出发,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分析不同民族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4. 小结:通过学生的小组报告,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小结,梳理出中国的民族关系的要点和核心内容。
5. 总结归纳: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国的民族关系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撰写关于中国的民族关系的论文,包括各个民族的起源、历史文化、区域分布等方面的内容。
四、教学资源1. 教学用书:《高中历史人教版》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3. 图片资料:中国地图、各民族图片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小组讨论情况,包括小组合作、讨论活跃度和质量等。
2. 学生的论文质量,包括论文的结构、内容的准确性和逻辑性等。
六、教学延伸1. 邀请专家或者相关人士进行讲座或座谈会,深入了解中国的民族关系的历史和现状。
历史民族常识初中版教案
历史民族常识初中版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民族,包括汉族、藏族、蒙古族等;
2. 了解这些民族的来源、文化、习俗等;
3. 学习对不同民族尊重和包容。
教学内容:
1. 各民族的来源及迁徙历史;
2. 各民族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
3. 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4. 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态度。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民族的服饰、舞蹈、音乐等,引起学生对民族多样性的兴趣。
2. 学习汉族的历史:讲述汉族的起源、历史、文化,包括汉服、汉字、传统节日等。
3. 学习其他民族:讲述藏族、蒙古族等民族的历史、文化,比较不同民族之间的特点。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不同民族的看法和了解,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不同民族和文化。
5.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观看民族舞蹈表演、参加民俗活动等,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和文化习俗。
6. 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
1. 对学生对不同民族的了解和态度进行观察和评价;
2. 经常性的课堂讨论和问答,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 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发表自己对民族多样性的看法。
教学反思: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增加对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的了解和尊重,培养他们的包容心和文化感知能力,促进民族团结和多元文化的发展。
民族历史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历史的概况,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民族发展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我国民族历史的分期和主要事件。
2. 各个时期民族特点的体现。
教学难点:1. 民族历史的脉络梳理。
2. 民族特点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学生提前预习,了解我国民族历史的基本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我国民族历史的悠久和丰富多彩。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我国民族历史有哪些了解?二、新课讲授1. 我国民族历史的分期a. 先秦时期b. 秦汉时期c.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d. 隋唐时期e. 宋元时期f. 明清时期g. 近现代时期2. 各个时期民族特点的体现a. 先秦时期:封建制度的形成、诸子百家的兴起b.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儒家思想的传播c.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佛教的传播d. 隋唐时期:盛唐气象、丝绸之路的繁荣e. 宋元时期:科技文化的繁荣、民族矛盾的加剧f.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民族矛盾的高涨g. 近现代时期:民族觉醒、民族解放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各个时期民族特点的体现。
2. 各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各个时期民族特点的体现。
2. 强调民族历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关心民族发展。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某个民族的历史文化。
2. 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我国民族历史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我国民族历史的分期和各个时期民族特点的体现,让学生对我国民族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了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历史脉络的梳理,让学生明白各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趣味性。
3. 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民族历史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中国民族关系史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各民族的主要历史事件;(2)理解我国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掌握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重要历史进程;(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民族关系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提高学生获取、处理、运用历史信息的能力;(2)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关系史中的重大事件,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感,树立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观念;(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民族、关心国家民族发展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我国各民族的历史发展脉络,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重要历史进程。
2. 难点: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民族关系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各民族之间有什么关系?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我国民族关系史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1. 我国各民族的历史发展脉络(1)介绍我国各民族的主要历史事件,如秦汉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等;(2)引导学生分析各民族历史发展的特点。
2. 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1)讲解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如民族交融、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等;(2)分析各民族关系的发展历程。
3. 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重要历史进程(1)介绍我国历史上的民族政策,如“民族同化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等;(2)分析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重要历史进程。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理解民族团结、民族融合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重要性;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短文。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我国民族关系史,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2. 在课堂讨论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民族、关心国家民族发展的情感。
民族历史讲课教案模板小学
教学年级:小学三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56个民族的基本情况,包括主要民族、分布地区、代表性文化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以及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民族文化的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和欣赏不同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我国56个民族的基本情况。
2.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教学难点:1. 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性。
2. 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民族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
2. 学生准备关于自己家乡民族文化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爱我中华》歌曲,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祖国为什么如此美丽?2. 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这些民族都分布在哪些地方?二、新课讲授1. 教师展示我国56个民族的分布图,介绍主要民族及其分布地区。
2.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不同民族的代表性文化,如服饰、节日、风俗等。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总结各民族文化的特点。
三、活动环节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民族,搜集该民族的资料。
2.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分享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评选出最佳展示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我国56个民族的基本情况和文化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感受,表达对祖国大家庭的热爱。
五、课后作业1. 每位学生完成一份关于自己家乡民族文化的手抄报。
2. 家长陪同孩子参观当地民族博物馆或民族文化展览。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评价学生搜集、整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程度。
民族历史教育公开课教案
民族历史教育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 了解民族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和目的;2. 掌握民族历史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法;3. 培养学生对民族历史的兴趣和热爱;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民族历史教育的定义和意义- 介绍民族历史教育的概念和内涵;- 分析民族历史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2. 民族历史教育的基本内容- 介绍中国历史的主要发展阶段和重要事件;- 强调民族历史中的英雄人物和重要成就。
3. 民族历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讲述历史故事和传统民俗;- 参观历史遗迹和博物馆;- 观看历史题材的电影和纪录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历史名人的图片或播放相关历史片段,引起学生对民族历史的兴趣。
2. 知识传授讲解民族历史教育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历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观看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或纪录片,并组织讨论。
学生可就片中的历史事件、人物等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族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认同感的作用。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讨论表达的质量和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 历史题材电影或纪录片;- 相关历史名人图片或视频。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途径,旨在激发学生对民族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并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增加实践活动的比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民族历史教育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 北 夷
夫余
▪ 族称
➢ 由“秽”缓读演变而来。
▪ 族源传说
➢ “北夷索离国王出行,其侍儿于后姙身,王还,欲杀 之。侍儿曰:‘前见天上有气,大如鸡子,来降我, 因以有身。’王囚之,后遂生男。王令置于豕牢,豕 以口气嘘之,不死。复徙于马蘭,马亦如之。王以为 神,乃听母收养,名曰东明。东明长而善射,王忌其 猛,复欲杀之。东明奔走,南至掩淲水,以弓击水, 鱼鳖皆聚浮水上,东明乘之得度,因至夫余而王之 焉。”《后汉书·东夷传》
▪ 夫余之臣又谋杀之。朱蒙母阴知,告朱蒙曰:“国将 害汝,以汝才略,宜远适四方。”朱蒙乃与乌引、乌 违等二人,弃夫余,东南走。中道遇一大水,欲济无 梁,夫余人追之甚急。朱蒙告水曰:“我是日子,河 伯外孙,今日逃走,追兵垂及,如何得济?”于是鱼 鳖并浮,为之成桥,朱蒙得渡,鱼鳖乃解,追骑不得 渡。朱蒙遂至普述水,遇见三人,其一人著麻衣,一 人著纳衣,一人著水藻衣,与朱蒙至纥升骨城,遂居 焉,号曰高句丽,因以为氏焉。《魏书·高句丽传》
▪ 概况:
▪ 其民土著,有宫室、仓库、牢狱。多山陵、广泽,于东夷 之域最平敝。土地宜五谷,不生五果。其人粗大,性强勇 谨厚,不寇钞。国有君王,皆以六畜名官,有马加、牛加、 猪加、狗加、大使、大使者、使者。邑落有豪民,名下户 皆为奴仆。诸加别主四出,道大者主数千家,小者数百家。 食饮皆用俎豆,会同、拜爵、洗爵,揖让升降。以殷正月 祭天,国中大会,连日饮食歌舞,名曰迎鼓,于是时断刑 狱,解囚徒。在国衣尚白,白布大袂,袍、袴,履革鞜。 出国则尚缯绣锦罽,大人加狐狸、狖白、黑貂之裘,以金 银饰帽。译人传辞,皆跪,手据地窃语。用刑严急,杀人 者死,没其家人为奴婢。窃盗一责十二。男女淫,妇人妒, 皆杀之。尤憎妒,已杀,尸之国南山上,至腐烂。女家欲 得,输牛马乃与之。
▪ 概况
▪ 多大山深谷,无原泽。随山谷以为居,食涧水。无良田, 虽力佃作,不足以实口腹。其俗节食,好治宫室,于所居 之左右立大屋,祭鬼神,又祠灵星、社稷。其人性凶急, 喜寇抄。其国有王,其官有相加、对卢、沛者、古雏加、 主簿、优台丞、使者、皂衣先人,尊卑各有等级。东夷旧 语以为夫余别种,言语诸事,多与夫余同,其性气衣服有 异。本有五族,有涓奴都、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桂 娄部。本涓奴部为王,稍微弱,今桂娄部代之。……涓奴 部本国主,今虽不为王,适统大人,得称古雏加,亦得立 宗庙,祠灵星、社稷。绝奴部世与王婚,加古雏之号。诸 大加亦自置使者、皂衣先人,名皆达于王,如卿大夫之家 臣,会同坐起,不得与王家使者、皂衣先人同列。其国中 大家不佃作,坐食者万余口,下户远担米粮鱼监供给之。
➢ 金文:
东夷
淮夷
南淮夷 南夷
齐国
华夏
秽貊 第二节 秽貊族系
春秋 发、高夷、橐离
战国 沃沮、东秽
夫余 高句丽
战国—494年 夫余
秦汉—前37年—668年 高句丽
清代至今 朝鲜族
▪ 族称
➢ 公元前11世纪以后(西周时期) ➢ “秽” → ➢ “貊” →“貉”
▪ 族源
➢ 先秦东夷(与商人有一定关系) ➢ 貊与山戎同出一源 ➢ 由古肃慎和东胡两族系融合而成
▪ 其民喜歌舞,国中邑落,暮夜男女群聚,相就歌戏。无大 仓库,家家自有小仓,名之为桴京。其人洁清自喜,善藏 酿。跪拜申一脚,与夫余异,行步皆走。以十月祭天,国 中大会,名曰东盟。其公会,衣服皆锦绣金银以自饰。大 加主簿头著帻,如帻而无余,其小加著折风,形如弁。其 国东有大穴,名隧穴,十月国中大会,迎隧神还于国东上 祭之,置木隧于神坐。无牢狱,有罪诸加评议,便杀之, 没入妻子为奴婢。其俗作婚姻,言语已定。女家作小屋于 大屋后,名壻屋,壻暮至女家户外,自名跪拜,乞得就女 宿,如是者再三,女父母乃听使就小屋中宿,傍顿钱帛, 至生子已长大,乃将妇归家。其俗淫。男女已嫁娶,便稍 作送终之衣。厚葬,金银财币,尽于送死,积石为封,列 种松柏。其马皆小,便登山。国人有气力,习战斗,沃沮、 东秽皆属焉。《三国志·东夷传》
▪ 兄死妻嫂,与匈奴同俗。其国善养牲,出名马、赤玉、貂 狖、美珠。珠大者如酸枣。以弓矢刀矛为兵,家家自有铠 仗。国之耆老自说古之亡人。作城栅皆员,有似牢狱。行 道昼夜无老幼皆歌,通日声不绝。有军事亦祭天,杀牛观 蹄以占吉凶,蹄解者为凶,合者为吉。有敌,诸加自战, 下户俱担粮饮食之。其死,夏月皆用冰。(《魏略》曰: 其俗停丧五月,以久为荣。其祭亡者,有生有熟。丧主不 欲速而他人强之,常诤引以此为节。其居丧,男女皆纯白, 妇人着布面衣,去环佩,大体与中国相仿佛也)杀人殉葬。 多者百数。厚葬,有槨无棺。(其王葬用玉匣,汉朝常豫 以玉匣付玄菟郡,王死则迎取以葬焉)《三国志·东夷传》
▪ 夫余的解体
➢ 494年其王举国降于高句骊。
▪ 去向:
➢ 一是被鲜卑慕容氏掠走。 ➢ 二是被兼并或投奔于高句骊。 ➢ 三是后来成了粟末靺鞨的一支。 ➢ 四是为兴起的黑水靺鞨兼并。
杨军:《夫余史研究》 兰州》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年
范恩实:《夫余兴亡 史》社会科学文献出
中国民族史
秽貊族系
第一节 先秦的东夷
▪ 夏代夷人
➢ 王制云:“东方曰夷。” 夷者,柢也,言仁而好 生,万物柢地而出。故 天性柔顺,易以道御, 至有君子﹑不死之国焉。 夷有九种,曰畎夷,于 夷,方夷,黄夷,白夷, 赤夷,玄夷,风夷,阳 夷。故孔子欲居九夷也。
(《后汉书·东夷传》)
▪ 商周东夷
➢ 甲骨卜辞:
版社2013年
高句骊
▪ 族称
➢ 其地“山高水丽”;
➢ 畜养“高大黑马”;
➢ 或以其喜居山城而得名;
➢ 由“秽貊一音的语根转化衍出”而来。
▪ 族源
➢ 夫余各支
➢ 古朝鲜人
五女山城遗址
➢ 辽东汉人
▪ 建国传说
▪ 高句丽者,出于夫余,自言先祖朱蒙。朱蒙母河伯女, 为夫余王闭于室中,为日所照,引身避之,日影又逐。 既而有孕,生一卵,大如五升。夫余王弃之与犬,犬 不食;弃之与豕,豕又不食;弃之于路,牛马避之; 后弃之野,众鸟以毛茹之。夫余王割剖之,不能破, 遂还其母。其母以物裹之,置于暖处,有一男破壳而 出。及其长也,字之曰朱蒙,其俗言“朱蒙”者,善 射也。夫余人以朱蒙非人所生,将有异志,请除之, 王不听,命之养马。朱蒙每私试,知有善恶,骏者减 食令瘦,驽者善养令肥。夫余王以肥者自乘,以瘦者 给朱蒙。后狩于田,以朱蒙善射,限之一矢。朱蒙虽 矢少,殪兽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