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第10章--泻下药

合集下载

中药学第十章 泻下药

中药学第十章 泻下药
此外具有润下作用的药物,除本节收载的以外, 常用的还有瓜蒌仁、柏子仁、杏仁、桃仁、决明 子、蜂蜜、当归、肉苁蓉、(生)何首乌、杏仁、 锁阳、胡桃肉、苏子、桑椹等,均散见于其他章 节,学习时应加以联系对照。
火麻仁、郁李仁共同点
二者皆质润多脂,性平,归大肠经, 均能润肠通便。都常用治肠燥便秘,二者 常相须为用。
3.应用作用峻猛而有毒性泻下药时,一 定要严格炮制法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控制用量,避免中 毒现象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第一节 攻下药
一、性能功效 本类药物多为苦寒,其性沉降,主入胃、
大肠经。具有较强的泻下通便作用,并能 清热泻火。
二、适应范围
1.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燥屎坚结及实热积滞 之证。应用常辅以行气药,以加强泻下及消除 胀满作用。若治冷积便秘者,须配用温里药。
三、使用注意
1.本类药物有毒而力峻,易于损伤正气,临床应用当 “中病则止”,不可久服。
2.对于孕妇及体质虚弱的患者均忌用。均反甘草,不 宜同用。
3.对水肿、膨胀属于邪实而正虚者,在使用本类药物 时,要注意处处固护正气,可采取先补后攻、或攻补 兼施方法施治。
4.注意本类药物的炮制、剂量、用法及禁忌等,以确 保用药安全、有效。
服,每次1g。
芫花 Flos Genkwa
温,辛、苦。有毒。 归肺、肾、大肠经。 泻下逐饮,祛痰止咳, 杀虫疗疮。芫花煎服 1.5~3g;丸散服, 每次0.6g。
商陆 Radix Phytolaccae
寒,苦;有毒。 归肺、肾、大肠经。 泻下逐饮,消肿散结。
牵牛子Semen Pharbitidis
火麻仁、郁李仁不同点
火麻仁甘平油润,兼能滋养补虚,故尤 其适用于老人、产妇及体弱津枯血虚之 肠燥便秘。

中药各论-泻下药

中药各论-泻下药
二、配伍 与芒硝,增强疗效(大承气汤) 与甘草,泻下缓和(调胃承气汤)
15
影响大黄泻下力量的因素
三、剂量 取其缓下,宜3g或3g以下; 取其急下,宜10g配芒硝、生用。
16
影响大黄泻下力量的因素
四、煎法 取其急下,宜泡服、后下; 取其缓下,宜久煎。
17
大黄之用量用法
取其急下:生用、后下、配芒硝,10g; 取其缓下:制用、久煎、配甘草,3g。 活血宜酒制; 止血宜炒炭。
一、泻下药可因其性能可分为攻下、润下、峻下逐水三类不同药 物,在应用上各有一定的适应症,必须根据病情选用适当药物进 行治疗,否则病重药轻,不能奏效,病轻药重,又易伤正。
二、泻下药每因兼夹病症而配合其它药物同用,如里实兼有表症 者,可与解表药配合应用,采用表里双解的治法;里实而正虚者, 采用攻补兼施之法,使泻下而不伤正。
峻下逐水药:多有毒,通利二便,引起剧烈 腹泻,使体内潴留之水液从大小便排出。主 治水肿、胸水、腹水之实证。
3
三、使用注意
(一)泻下力强者,中病即止,避免过下伤 正。
(二)作用强烈的泻下药,孕妇、小儿、年 老患者应慎用。
4
教学要求
掌握:大黄、芒硝; 火麻仁、郁李仁; 甘遂、大戟
熟悉:番泻叶、红大戟、牵牛子、巴豆 了解:芦荟、玄明粉、芫花、商陆
28
芦荟
汁液浓缩干燥物。 泻下: 清肝火: 杀虫:外治顽癣,内治疳积。 注意:用量0.6-1.5g,不入煎剂,孕妇及
胃弱者慎服,有肾毒性。
29
第二节 润下药
多为植物的种仁或果仁,富含油脂,具有
润滑作用,使大便易于排出,适用于一切血 虚津枯所致的便秘。
合理配伍,
如热盛伤津而便秘者,可与养阴药配伍; 兼血虚者,可与补血药配伍; 兼气滞者,须与理气药配伍。

第10章 泻下药 第1-3节

第10章 泻下药  第1-3节

【性能】辛、苦、甘,平。归大肠、小肠经。 【功效】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应用】 1.肠燥便秘 如五仁丸。 2.水肿胀满,脚气浮肿 水肿胀满,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1.概念:峻下逐水 1.概念:峻下逐水—指以作用峻烈的泻下药攻逐水饮, 概念 用治水肿、臌胀、胸胁停饮等病证的方法。 2.特点 特点: 2.特点:① 性味多苦寒,主归大肠、肺、胃经,均 有毒。 ② 泻下作用峻猛,能引起剧烈腹泻,使体内 滞留的水液随大便排出,部分药物兼有利尿作用。 3.应用:适用于水肿、臌胀、胸胁停饮等正气未衰者。 3.应用: 应用 4.注意 注意: 4.注意: ① 药力峻猛,易伤正气,当“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② 体虚者慎用,孕妇忌用。 ③ 注意本节药物的炮制、剂量、用法及禁忌等。
峻(泻)下冷积—用温下药泻寒性积滞,用治寒积便秘的方法。 下冷积
【用法用量】入丸散服,每次0.1~0.3g。大多制 成巴豆霜用,以减低毒性。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① 孕妇及体弱者忌用。 ② 畏牵牛子。 ③ 不宜食热粥、饮开水等热物。
第十章 泻下药
【含义】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 含义】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 药物,称为泻下药。 药物,称为泻下药。 【性能与作用】多为 沉降之品,主入大肠经,主要 性能与作用】 沉降之品,主入大肠经, 泻下通便; 清热泻火; 作用是①泻下通便;②清热泻火; 逐水退肿。 ③逐水退肿。 适应范围】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 【适应范围】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 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部分药物尚可用于疮痈肿毒及瘀血证。 部分药物尚可用于疮痈肿毒及瘀血证。 分类】 攻下药; 润下药; 【分类】 ①攻下药; ②润下药; ③峻下逐水药

中药药理学10泻下药

中药药理学10泻下药

②作用机理: 攻下药:结合型蒽苷口服 肠细菌、酶 苷元 刺激肠黏膜 蠕动 泻下。 润下药:脂肪油 润滑肠道
脂肪酸 在碱性肠液中分解产生 温和刺激肠壁 蠕动 。
泻下药
峻下药:如牵牛子苷 碱性肠液 牵牛子素 刺激肠壁 蠕动 、分泌亢进 水样泻下。
③④⑤
泻下药
• 芒硝(硫酸钠)作用机理: 口服后,SO42-在肠道不被吸收 水分增多 肠管扩张 渗透压
治则--上病下治 原理--大黄可扩张盆腔血管,引血下行,改善 头面部的充血和上消化道、上呼吸道的出血;另 大黄还有止血作用。 举例2:泄痢不畅(肠道感染) 治则----以泻治泻,通因通用 原理----泻下作用可排除肠道中的细菌、毒素, 减轻对肠道的刺激。还有抗病原体的作用。
大黄
临床:便秘、急腹症、肾功能衰竭、感
藿 香 正 气 散
药理作用
1.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
2.止泻、镇吐
3.促进胃肠吸收功能
4.肠屏障功能保护作用 5.解热 、镇痛 6.抗病原微生物 8.调节免疫功能
功效:解表化湿,理 气和中的。主治:外 感风寒,内伤湿滞, 发热恶寒,头痛,胸 膈满闷,脘腹疼痛, 恶心呕吐,肠鸣泄泻, 舌苔白腻者。、现代 临床:急性胃肠炎、 胃肠神经官能症、消 化不良、胃肠型感冒 等。
机械性刺激肠壁
蠕动
泻下。
作用方式:攻下(芒硝除外)、峻下药均为
刺激性泻药;润下药属润滑性泻药;芒硝为
容积性泻药。
泻下药③ 作用部位Fra bibliotek攻下药:
大黄、番泻叶、芦荟作用部位在大肠。 对营养物质吸收无明显影响。 芒硝作用部位在整个肠道,对营养吸收 有影响。
泻下药
润下药:脂肪油对胃肠道温和刺激.作
用缓和,不影响营养物质吸收。

第10章 泻下药

第10章 泻下药

第十章 泻下药【概述】1.定义凡以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为主要 作用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2.性能特点1)性味归经: 本类药物多苦,咸,甘;寒,凉。

入大肠经为 主。

2)作用 有泻下通便,清热泻火,逐水退肿的作用。

3.适应范围1)热结便秘; 2)寒积便秘; 3)津亏便秘; 4)饮邪内停; 5)热痢初起; 6)急腹症。

4.分类及特点1)攻下药 多苦,寒。

入胃、大肠经。

泻下作用强,善泻热通便。

治热结便秘及实热证。

2)润下药 多甘,平。

质润,入大肠经。

泻下作用缓和,善润肠通便。

治肠燥便秘。

3)峻下逐水药 多苦,寒。

有毒。

入肺、肾、大肠经。

泻下作用峻猛,善通利二便。

治胸腹积水、水肿及痰饮喘满等体壮邪实者。

4.配伍应用1)里实兼表邪者,当先解表后攻里,或表里双 解; 2)里实兼正虚者,与补虚药同用,攻补兼施; 3)本品多配伍行气药,可加强泻下导滞作用; 4)若寒积便秘,与温里药同用,以散寒通结; 5)急腹症,配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药。

5.使用注意1)攻下药和峻下逐水药作用较猛,尤其后者,更 易伤正气,凡正虚体弱、胎前产后、月经期当 慎用或禁用。

2)注意炮制、用量、用法及禁忌证。

3)泻下药易伤胃气,当中病即止。

第一节 攻下药功效特点: 多苦寒沉降,主入胃、大肠经, 有较强的泻下通便、清热泻火作用。

适应范围:1.主要适用于热结便秘及实热积滞之证。

2.具有较强清热泻火作用的攻下药,又可用于: 热病高热神昏、谵语发狂; 火热上炎所致的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火热炽盛所致的吐血、衄血、咯血等上部出血证。

3.此外,对痢疾初起,下痢后重,或饮食积滞,泻而不 畅之证,可适当配用本类药物,以攻逐积滞,消除病因。

4.对肠道寄生虫病,本类药与驱虫药同用,可促进虫体 的排出。

5.根据“六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理 论指导,目前在临床上有了新的应用。

大黄(A) 芒硝(A) 番泻叶(C) 芦荟(C) …大黄一、药用来源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四、临床应用 五、用量用法 六、使用注意【药用来源】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 大黄、药用大黄的根及根茎。

《中药学》之泻下药

《中药学》之泻下药

中药学》之泻下药1攻下药(泻下力较强):大黄、芒硝、番泻叶2润下药(泻下力缓):火麻仁(麻仁丸)3峻下逐水药(泻下峻猛):甘遂、巴豆、牵牛子大黄来源: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别名:川军,西军,酒军,熟军功效与应用:1.泻下攻积泻下作用强,尤适宜热结便秘。

大黄配芒硝: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效佳。

大黄配巴豆、干姜:善治寒积便秘。

2.泻火解毒用于上焦火毒证(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热毒疮疡,烧烫伤。

3.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

4.活血祛瘀用于瘀血证。

还可清泄湿热,用于治疗痢疾、黄疸、淋证等湿热证。

常用饮片:生大黄(片或丁)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用法:攻下生用,后下活血祛瘀酒蒸清上焦火酒炒止血炒炭1、药味苦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服。

2、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慎用或忌用芒硝来源:硫酸盐类矿物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Na2SO410H2O)功效与应用:1. 泻下软坚“大黄无硝不下”2. 清热消肿外用治疗痈肿疮疡,目赤咽肿口疮。

用法:冲服(芒硝入水即化)使用注意:孕妇忌用中药学》之祛风湿药用于风湿痹证①风寒湿痹②风热湿痹③痹证日久肝肾两虚。

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徐长卿、川乌(大毒)、蕲蛇(有毒)、木瓜、乌梢蛇、桑枝。

祛风湿清热药:防己、雷公藤(大毒)。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香加皮(有毒)。

独活与羌活的比较相同点:1. 祛风散寒胜湿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证。

2. 发散风寒湿表邪,用于风寒挟湿表证。

不同点:独活:尤善于祛风湿止痛。

作用部位偏下,以治疗下肢痹证为宜。

解表作用较羌活弱。

羌活:解表力较独活强,祛风湿止痛作用部位偏上,以治疗腰以上风寒湿痹为宜。

羌活配独活:散风寒湿力强,风湿痹痛无论上下均可。

川乌功效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有大毒,炮制后用。

(生品0.3g 可引起中毒)用法用量:1-3g 。

宜先煎,久煎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反贝母类、瓜蒌类、白蔹、白及、半夏。

(半蒌贝蔹及攻乌)化学成分:①生物碱,主要为: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等。

中药学泻下药

中药学泻下药

番泻叶
•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大肠经。 • 功效:泻热行滞、通便、利水。 • 临床应用: • 1、热结积滞、便秘腹痛: • *热结、习惯性及老人便秘; • *若腹满胀痛+枳实厚朴; • 2、水肿胀满:可泻下行水消胀。
• 用法用量:煎服2-6或开水泡服,后下。 • 使用注意:哺乳期、经期、孕妇忌用。剂 • 量过大有恶心呕吐腹痛副作用。 • 现代应用: • 1、便秘: • 2、急性机械性肠梗阻:胃肠减压后注入 • 浸液效佳;腹部术后胀痛、消化功能 • 障碍及并发肠粘连感染等效好。
第十章 泻下药
• 定义: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以泻下

• 泻下通便:清除胃肠积滞、有害物质
• 清热泻火:泻热毒火邪
• 逐水退肿:排水湿痰饮
• (活血祛瘀、杀虫、解毒)
• 适用: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

水肿停饮、瘀血证;
• 配伍:
• 里实兼表邪:先解表后攻里或表里同
• 4. 服用大黄后,其色素会从小便或汗腺中排泄, 故小便、汗液可以出现黄色。此外,哺乳
• 妇女服用后,婴儿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 泻,因此授乳妇女不宜服用。由于本品又
能活血行瘀,故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间 也必须慎用。
• 方剂举例: • 1、大承气汤《伤寒论》:大黄、芒硝、枳实、
厚朴。主治热盛便秘,腹胀满,烦躁谵语,口 干,舌苔焦黄起刺,脉沉实有力者等症。 • 2、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大黄、附子、 细辛。治寒积便秘。 • 3、下瘀血汤《金匮要略》:大黄、桃仁、蟅 虫。治产后腹中有瘀血而腹痛者。 • 4、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大黄、牡丹皮、 桃仁、芒硝、冬瓜子。治肠痈。(近年来临床 上治急性阑尾炎,常用本方加败酱草、红藤、 生苡仁;或用本方去冬瓜子、加红藤、瓜蒌仁、 赤芍。)

中药学:各论 第三章 泻下药

中药学:各论 第三章 泻下药

芒硝
Hale Waihona Puke 番泻叶 芦荟共同点: 番泻叶与芦荟二者皆苦寒沉降,均能泻下通便。都
常用治热结便秘,习惯性便秘。 注意:二者对于孕妇、哺乳期、月经期均不宜使用。 不同点: 番泻叶泻下导滞作用和大黄相似,本品小剂量可起
缓下的作用,大剂量可起攻下的作用。 此外,番泻叶通过泻下通便,排除水湿可达行水消
取其泻下攻积之功,也可用治湿热痢疾初起或饮食 积滞,泻而不畅。
同时,大黄入血分,能泻血分实热、散血分淤血, 又具有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淤的功效, 并兼能清泻湿热。又常用于:
1.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火热上炎之目赤 肿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常配伍黄 芩、黄连。
2.肠痈腹痛,常配伍牡丹皮、桃仁等。
郁李仁苦降油润,润肠通便作用和火麻仁相似而药 力较强,又兼能下气(兼能行大肠之气滞),尤其 适用于大肠气滞津少之肠燥便秘。
同时,郁李仁又能利水消肿。也可用治水肿胀满, 脚气浮肿。
大麻/药材火麻仁
郁李/药材郁李仁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3.烧烫伤
4.血滞经闭,产后恶露不下、跌打损伤、淤血肿痛 等多种淤血证。
5.湿热黄疸(常配茵陈蒿、栀子) 、热淋涩痛(常 配伍木通、车前子、滑石)等证。
芒硝味又咸,善于润燥软坚而泻下通便,善治肠胃 实热积滞,燥屎内停,大便燥结。
且外用清热消肿,又常用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目赤肿痛等证。
同时,二者外用都能清热消肿,用治痈肿疮毒, 红肿热痛。
注意:二者对于孕妇、哺乳期、月经期均不宜 使用。
不同点:
大黄又归脾肝心经。本品泻下攻积的力量强,走而 不守,如斩关夺门之势,故有将军之号,为苦寒攻 下的要药。随证配伍,可用治热结便秘,里实热结 而兼气血虚,热结便秘阴伤,以及脾阳不足、冷积 便秘等多种大便秘结,胃肠积滞者。尤宜于热结便 秘,为治疗积滞便秘的要药。

中药学第十章

中药学第十章

中药学第十章、泻下药(大部分性寒)1. 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多用于青壮年),或润滑大肠(泻下作用缓和,多用于老年体虚者),以泻下通便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皆为泻下药,常用以治疗里实积滞证。

2. 泻下药的分类:①攻下药(治疗实热积滞、大便秘结、燥屎坚结)②润下药(通过润滑大肠来治疗老年人、产后、热病伤津所导致的肠燥便秘)②峻下逐水药(有毒,引起强烈的腹泻,可以通利二便,治疗正气未衰之证——全身水肿、停饮、大腹胀满等)3. 攻下药和峻下逐水药作用较猛,故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者慎用。

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忌用峻下逐水药,可以酌情使用润滑大肠的药,如大黄就可以慎用。

泻下药不能当减肥药吃。

4. 泻下药的功效与主治证:泻下通便(便秘,胃肠积滞),清热泻火(实热内结),逐水退肿(水肿停饮),解毒(疮疡),活血祛瘀。

(一)攻下药1. 攻下药: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

2. 大黄性能:苦(能燥,能泄——清泻、降泄、泄泻,能坚),寒,入脾胃、肝、大肠、心包经。

(大黄起效快、副作用小,故应用广泛)3.【论述题】大黄(将军/锦文/酒军)功效(***):泻下攻积(实热积滞便秘——阳明腑实证,轻症单用大黄泡服即可,重症和芒硝配伍;热结津伤便秘,可与生地黄配伍;血虚津亏的肠燥便秘;冷积便秘……),清热泻火(火热炎上,故多表现在头面部,大黄可以降泄上炎之火,故单用大黄粉可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血热吐衄、目赤咽痛、牙龈肿痛),凉血解毒(疮疡,肠痈——急性/慢热阑尾炎,瘀热互结导致肠痈;热毒——大黄外涂可以治疗小面积的烧烫伤,大黄大面积外敷经皮肤渗入人体的话会引起药物中毒性的肝炎),止血,逐瘀通经(妇科淤血——淤血经闭,产后淤阻;外伤——跌打损伤),利湿退黄(黄疸尿赤,湿热痢疾——湿热在大肠,淋证——湿热在膀胱,水肿)。

4. 大黄用法:①欲攻下,用生大黄泡服或轻煎(后下)②酒大黄可以清上焦血分热毒,治疗目赤咽痛、牙龈肿痛③熟大黄可以泻火解毒,但泻下力缓,治疗火毒疮疡④大黄炭可以止血、凉血化瘀,治疗血热有瘀的出血症。

10泻下药

10泻下药
服” 正虚体弱、孕妇、经期当慎用或禁用。 注意炮制、用量、用法及禁忌证。 泻下药易伤胃气,当中病即止。
【教学内容】
掌握:大黄、芒硝 熟悉:甘遂、巴豆 了解:番泻叶、芦荟、火麻仁、郁李仁
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
第一节 攻下药
1.功效:攻下通便作用,清热泻火。 2.适应范围:
1.寒积便秘。辛热而峻下冷积。 2.水肿臌胀。 3.喉痹痰阻。 4.疮疡化脓而未溃破者,疥癣恶疮。外用 【用法用量】制成巴豆霜,入丸散,每次
0.1~0.3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及体虚者忌用。不宜与牵
牛子同用。
《本草纲目》
一老妇年六十余,病溏泄已五年,肉食、油物、 生冷犯之即作痛。服调脾、升提、止涩诸药,入 腹则泄反甚。延余诊之,脉沉而滑,此乃脾胃久 伤,冷积凝滞所致。王太仆所谓大寒凝内,久利 溏泄,愈而复发,绵历岁年者。法当以热下之, 则寒去利止。遂用蜡匮巴豆丸药与服,二日大便 不通亦不利,其泄遂愈。自是每用治泄痢积滞诸 病,皆不泻而病愈者近百人。
【相似药物比较】力最强,毒性最大,善行经隧之水湿
甘遂 苦寒有毒
归肺肾大肠经
兼消肿散结,逐痰涎。 宜入丸散服,每次0.5~1g,
泻水逐饮
力较强,毒性较小,善泻脏腑之水湿
京大戟 苦寒有毒
兼消肿散结。
归肺脾肾经
水肿
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1g,
芫花 苦辛温有毒
归肺脾肾经
臌胀
胸胁停饮
【用法用量】 温开水泡服,1.5~3g;煎服, 2~6g,宜后下。
【使用注意】 妇女哺乳期、月经期及孕妇 忌用。
芦荟
来源:百合科库拉索芦荟、好望角芦荟叶片中汁 液熬炼成的块块状物。别名:象胆、卢会。

第10章泻下药(第一节攻下药和第二节润下药和第三章峻下逐水药)

第10章泻下药(第一节攻下药和第二节润下药和第三章峻下逐水药)

第二节 润下药——作用相对缓和
功效:润燥滑肠。
适用于体弱、年老、久病、胎前产后 所致 的津液枯竭、阴虚、血虚之肠燥 便秘。
火麻仁 郁李仁 1、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2、适用于病后体虚 2、滑肠通便作 用强——气滞便秘。 五仁丸。 3、下气、利尿: 气滞津少,二便不 通之水肿实症。如: 郁李仁汤。
支饮:《金匮要略》曰:“咳逆倚息, 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因感染痨虫,或感受温热、湿热等邪, 郁而不解,入侵心包之络,或因肾衰 水毒上泛,损伤心包。以胸痛,气喘, 心包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痰饮类疾病。 西:渗出性心包炎。
按功效分: 攻下 作用峻猛 峻下逐水 作用峻猛 润下 注意: 1、里实兼有表邪者:先解表后攻里。必 要时表里同治,防止表邪内陷。 2、作用峻猛,易伤正气、脾胃——控制 用量,避免中毒。
第一节
攻下药
概述
性味:苦:泻下
归经:胃经、大肠经 泻下通便,清热泻火。
寒:清热
应用: 1、大便秘结。燥屎坚结。实热积滞之 症。常+行气药。增强行气之功,增强 泻下及消除涨满作用。 可+温里药— —冷积便秘者。 2、清热作用还可用于 (1)外感热症之高热神昏,谵语发狂。 (2)火热上炎之头痛、目赤、咽痛、 牙痛。无论有无便秘,均可取苦寒泻 降之功,清除实热,导热下行。
大黄
芒硝Βιβλιοθήκη 1、泻下攻积:胃肠积滞便秘,实热积
滞,大便燥结。二药为伍,相须为用
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
例:大承气汤
(1)泻火凉血:血热吐衄,牙痛口疮。 (2)破血行瘀:淤血之症。 2、清热解毒:热毒疮疡、烧伤、肠痈。


番泻叶
1、清热通便:热结便秘。 2、行水消涨:腹

中药课件精讲--泻下药

中药课件精讲--泻下药
孕妇及体弱者忌用 畏牵牛
大黄
植物
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
根茎
处方用名 大黄、将军、川军、中吉、西吉、锦纹、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 性味归经 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 功效应用 大黄荡涤积与瘀,火毒湿热一并驱
1泻下攻积——胃肠积滞,大便秘结。为治积滞便秘要药 热结便秘(大承气汤) 里实热结而气血虚者(黄龙汤) 热结伤阴(增液承气汤) 冷积便秘(温脾汤) 泻痢初起,泻而不畅(配黄连、黄柏等)
党参20g,阿胶(烊化)10g,甘草5g,生大黄(后下)9g,云南
白药1/4支(分两次冲服),日服1剂。另以别直参6g煎汁代茶。翌
日其夫慌慌来诉:大便次多、心慌、不能动。嘱输液、补充血容量。
第3天大便2次,转黄、渐安。生大黄不仅有消炎解毒,导下排毒,还
有止血、健胃之功,而且其导下作用主要是刺激结肠,对胃、十二指
《黄河医话》
周凤梧经验:周先生用玄明粉治小儿强中(即阴茎无故坚 硬勃起,久久不痿),颇有效验。常用玄明粉10,以纱 布包扎,每晚睡前外敷两手心,连用1周。
《名中医治病绝招》
番 泻 叶
处方用名 番泻叶 性味归经 甘、苦、寒。归大肠经 功效应用
泻下导滞
热结便秘,腹满胀痛(配枳实、厚朴) 习惯性便秘及老年便秘(单味泡服)
《黄河医话》
高鸿章经验:高老衷中参西,善用大黄,或粉或浸酒或胶囊,或清或和或下, 配以水牛角粉治疗咯血,临证只要是实证热证,无论有无腑实证,均以此法 配伍治疗,取其“肺与大肠相表里”之意,导热于大肠,肺热止,血复于脉, 咯血自愈。 用大黄急下存阴,在内科急症中屡起沉疴,如治温毒案(病毒性脑炎)俱高 热、神昏、躁动、谵语,鼻煽息促,便闭,脉弦劲有力,舌质暗红,苔灰黑 无津。病因为毒,病机以热以毒立论,取清解攻下法,药用板蓝根、丹参各 50g,大黄7.5g(后下),药后2天内大便4次,色黑褐,热退,神志续清, 后以清解养阴生津以善其后。

第十 泻下药课件

第十 泻下药课件

第十章 泻下药
使用注意
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者慎用 妇女孕期、产后及月经期当忌用 奏效即止,切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 毒性药物应严格炮制,控制用量,确保安全
第一节 攻下药
概述
苦寒沉降,主入胃、大肠经 功能攻下通便,清热泻火 用于大便秘结,燥屎坚结及实热积滞证 配伍行气药或温里药
大 黄 《本经》 攻下药
瑞香科植物芫花的干燥花蕾。
性能
苦、辛,温;有毒。归肺、脾、肾经。
功效
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
芫 花《本经》 峻下逐水药
应用
1.水肿,臌胀,胸胁停饮。 2.咳嗽痰喘。 3.头疮,白秃,顽癣及痈肿。
芫 花《本经》 峻下逐水药
用法用量
煎服,1.5~3g;入丸散,0.6g。外用适量, 生用。内服醋炙用,以降低毒性。
第十章
泻下药
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中药教研室
第十章 泻下药
含义
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
性能功效
质重沉降,归大肠经。 泻下通便,清热泻火,逐水退肿
适应范围
里实证。如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 水肿停饮等。
第十章 泻下药
分类
攻下药、润下药和峻下逐水药
配伍方法
里实兼表邪者——配解表药 兼正虚者——配补益药 气滞者——配行气药 热结者——配清热药 寒积者——配温里药
性能
苦,寒;有毒。归肺、脾、肾经。
功效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京大戟 《本经》 峻下逐水药
应用
1.水肿,臌胀,胸胁停饮。 2.疮痈肿毒,瘰疬痰核。
用法用量
煎服,1.5~3g;入丸散,1g。外用适量,生 用。内服醋炙用,以降低毒性。
使用注意

中药学——泻下药

中药学——泻下药
另外,泻下药还能够软化粪便,使其变得更加柔软,易于排出。此外,泻下药还能 够减少肠道对水分的吸收,使粪便更加湿润,易于排出。
临床应用研究
泻下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便秘、肠燥便秘、热结便秘等症状。
泻下药能够有效地缓解便秘症状,如大便干燥、排便困难等。同时,泻下药还能够改善肠燥便秘、热结 便秘等症状,如口干、口苦、大便干结等。
芒硝
功效
芒硝具有泻下通便、润燥软坚、 清火消肿等功效。
药理作用
芒硝能够增加肠道内的渗透压,使 肠道内的水分增加,刺激肠道蠕动 ,促进排便。同时芒硝外用具有消 炎、止痛、消肿的作用。
使用注意
芒硝苦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 慎用,孕妇及月经期女性禁用。此 外,芒硝不宜与硫磺、三棱同用。
03
泻下药的配伍与禁忌
配伍原则
针对病因
泻下药主要用于治疗便秘、肠热等症,应针对病因选择合适的泻下药。如热结便秘应选用苦寒泻下药,如大黄、芒硝 等;寒积便秘应选用温阳泻下药,如巴豆、硫磺等。
合理配伍
在应用泻下药时,应根据病情需要,与其他药物进行合理配伍。如与行气药配伍,可增强泻下作用;与补益药配伍, 可治疗虚人便秘。
适量用药
泻下药主要适用于实热性便秘 、食积停滞、腹痛胀满等症。
泻下药主要作用部位在肠,通 过刺激肠道黏膜,促进肠道蠕 动,使粪便软化,从而起到通 便作用。
泻下药的作用机制
刺激肠道黏膜
泻下药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刺激 肠道黏膜,促进肠道蠕动,使
粪便更容易排出。
软化粪便
泻下药中的一些成分能够软化 粪便,使其更容易通过肠道。
根据药物作用不同,泻下药可分为峻烈泻下药和缓和泻下药两类。峻烈泻下药如 巴豆、番泻叶等,作用强烈,适用于严重便秘;缓和泻下药如麻仁、郁李仁等, 作用缓和,适用于轻症便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分 类:根据泻下作用不同分为: 攻下药; 润下药; 峻下逐水药三类。 五、使用注意: 1.里实兼表当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 2.里实兼虚配补益药,攻补兼施,攻 邪不伤正; 3.中病即止、不可久用过用; 4.久病体弱、经期、胎前产后忌用。
第一节 攻下药
本类药泻下作用强,性味多属苦寒,既能泻 下通便,又能清热泻火。适用于: ①肠道积滞、大便不通所致的各种里实症尤以 实热积滞、燥屎坚结者最为适且; ②外感热病所致的高热、神昏、谵语发狂; ③或火热上攻所致的头痛头晕、目赤肿痛、咽 痛、牙痛及吐血衄血等症,无论有无便秘均可 应用。—上病下取治法。达“釜底抽薪”之效; ④痢疾初起、里急后重、泻而不畅者亦可用此 类药。—“通因通用”的作用; ⑤肠道寄生虫病、配驱虫药促进排虫。
3.抗肿瘤作用: 药用大黄粗提物皮下注射,对小 鼠的肉瘤-37有伤害能力。大黄素和大黄酸对小 鼠的黑色素瘤、乳腺瘤及艾氏癌腹水型(皮下型 无效)均有抑制作用,这是对瘤细胞的直接破坏 所致。 4.其它作用: 降压、止血、保肝、扩张血管、促 进凝血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等。 大承气汤对家免实验性肠套叠的还纳过程有 加速作用,并增进消化道推进性作用。
一、定 义: 凡能起腹泻或滑利大肠、促使排便的药物称 泻下药。 二、功 用: 1.通利大便:以清除肠道内的宿食燥屎及有害物 质使从大便排除。 2.清热泻火:使体内热毒通过泻下而得到缓解。 3.逐水消肿:使水湿之邪从二便排出,以达到祛 除停饮、消除水肿的目的。 三、适应症:里实证: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 内结、 水肿停饮等。部分还治疮痈 肿毒及瘀血证。
2.逐水退肿—腹水鼓胀 用于大腹水肿,取其强烈泻下作用以 消腹水。 近代用本品配绛矾,名含巴绛矾丸, 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 腹水。 3.祛痰利咽—喉痹痰阻 痰涎壅塞气道、呼吸急促、甚至窒息 欲死者。巴豆能祛除疾涎以利呼吸。 4. 外用蚀疮—痈肿脓成未溃、介癣恶疮
药理: 巴豆的毒性在油,如内服巴豆
大黄中含有相当量鞣质,故在产生泻下 作用后可产生便秘,应用大剂量时(1-5g)出 现泻下,而小剂量时(0.05-0.3g)则主要出 现便秘,这是由于含鞣质的收敛作用掩盖含量 较少的泻下成分的作用所致. 2.抗菌作用:药用大黄和掌叶大黄对多数革兰 氏阳性细菌及某些革兰氏阴性细菌在试管中均 有抗菌作用。抗菌有效成分主要是蒽醌类衍生 物,其中以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及大黄酸作用 最好,三者抗菌效力之比大致为4:2:1,抑菌 的有效浓度为1.5~25微克/ml,它们 的作用均为抑菌而非杀菌。
芫花 (老鼠草 头痛花 药鱼草)
关于反甘草:
肝病专家关幼波以甘草15g,甘遂3g为末, 醋和为黄豆大丸----分水丹。 服法:每晨空腹服15---30粒白水送下。 主治:肝硬化腹水。 再如控涎丹中甘遂的炮制有的地区仍用甘草水 浸制的方法,所以甘遂反甘草有待进一步研究 1.大戟一药,素有京大戟与红大戟二品种,以现 代研究分析,前者以峻泻为主,后者以消肿散 结为主,也有泻下作用。 2.反甘草之大戟为大戟科京大戟,非茜草科红芽 大戟。
第十章 泻下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泻下药的概念、作用、适应范围、禁忌及 使用注意事项。 2.明确泻下热积、泻下寒积、润肠通便、泻下逐 饮的概念。 3.对所载的泻下药,应掌握或了解其功 效、应用及功效相似药物的鉴别。 4.攻下药、逐水药大多作用峻猛或有毒, 要掌握 其用法(及炮制)剂量及禁。
二、课程内容
牵牛子《别录》
1.泻下逐水: (1)用于水饮,臌胀 水肿胀满(腹 胀)。牵牛子既能泻水又有利尿、使水湿从二便 排除。其逐水力虽较甘遂,大戟、芫花稍缓,但 仍为峻下之品,以水饮仃蓄,正气未衰者为宜。 (2)用于痰饮喘咳 泻肺气、逐痰饮—牵牛子散。 2.去积杀虫: (1)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本 品少用能通便、去积滞。 李杲有牵牛子“少则动大便、多则下水”之说。 《简易方》用本品为末,姜汤送服,治大便不 通; (2)用于虫积腹痛 牵牛子能驱杀蛔虫 并可借其泻下作用排除虫体。牛榔丸----本品与 槟榔同用,驱虫效果更好,可治疗蛔虫、绦虫等 多种寄生虫病。Leabharlann 巴 豆《本经》别名:江子、刚子
1.泻下冷积—寒积便秘 寒邪食积,阻结肠道,腹满胀痛,大 便不通,甚至气急暴厥者。巴豆辛热,能 峻下寒积,开通闭塞、前人称其有“斩关 夺门之功”,寒邪实积、病情急剧、气血 未衰者用为主药,配干姜、大黄为丸服--三物备急丸。 小儿乳食停积,痰多惊痫者可用本品 以消积、祛痰,如儿科成药保赤散,即以 巴豆霜与神曲、南星、朱砂同用。巴豆药 性虽峻,然此方用量极轻(6个月至1岁小 儿成药用量为0.09g,巴豆霜为总药量的七分 之一)这是峻药轻投的用药方
第二节

润下药
大多为植物种仁,富含油脂而润燥滑肠 适用于年老、体弱、久病、产后所致津枯、 阴虚、血虚便秘者。 根据病情酌情配伍 具有润下作用的药物还有:瓜蒌仁、柏子仁、 郁李仁、桃仁、决明子、蜂蜜、当归、何首乌等 见各章。
火麻仁《本经》
润肠通便:用于老人、产妇及体弱者由于津枯 血少所致的肠燥便秘。配:当归、熟地、郁李仁 等麻子仁润燥滑肠并有滋养补虚作用,临床上常 用于体质较弱,津血枯少的肠燥便秘,配:柏子 仁、瓜蒌仁、郁李仁等。

药理:所含脂肪油,内服至肠中,遇硷性肠液后产生
脂肪酸,刺激肠壁,分泌增多、蠕动增速而致缓下作用。
甘遂大戟芫花比较:
比 药 较 物 功 效 异 同 作 用 强 不同点 弱 毒 性 大 小
共同点
泻水逐饮 水肿臌胀 胸胁停饮 消肿散结 疮痈肿毒 十八反: 反甘草
功 效 应 用 特 点
甘遂
大戟
善行经髓水湿 风痰癫痫 强 中 勿水煎,0.5-1g 善泻脏腑水湿 瘰疬痰核 中 次 1.5-3g,散1g/ 次 祛痰止咳: 偏泻胸协水饮 杀虫疗疮: 煎:1.5-3g, 头疮、白 次 强 散:0.6g/次 秃、顽癣
1. 攻下药 (1) 掌握:大黄; (2)熟悉:芒硝 番泻叶; (3)了解:芦荟 2. 润下药 熟悉:火麻仁 郁李仁 松子仁 3. 峻下逐水药 (1) 掌握:甘遂; (2) 熟悉:大戟(京大戟和红芽大戟的区别) (3) 了解:巴豆 牵牛子 芫花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 识记:本章掌握药和熟悉药的功能与主治。 2.领会:本章药物的配伍与分类。 3.应用:本章药物的用量、临床应用及 大黄、峻下逐水的煎煮法
油1/4滴2-3小时后发生腹泻,20滴致人 死亡,内服巴豆油至肠内遇碱性肠液, 析出巴豆酸、刺激肠粘膜,使之发炎 并增加分泌物及肠蠕动,而产生剧烈 泻下。
巴豆毒素 ,为原浆毒素,能溶解红细
胞,使局部组织坏死,但遇热则失去 毒性。巴豆油触沾皮肤即烧灼成脓疮 状红疹发疮可用冷水洗以解毒。
中毒:症状:皮肤敷药—局部烧伤,发炎, 24小时后发泡,愈合不留瘢痕;入眼—腐蚀结 膜及角膜;内服数滴—口喉肿痛,呕吐,肠 绞痛、腹泻,大便水样,里急后重。如内 服较多,更有肠壁腐蚀,出现霍乱样米汤 样大便;头痛、眩晕、皮肤湿冷、脱水、 虚脱、呼吸或循环衰竭死亡。 处理:内服中毒者给饮鸡蛋清,面糊等。 以清水洗胃、动作要轻巧,以免食道及胃 粘膜多损加重。对症及支持疗法,如输液、 强心剂等,腹痛剧烈,可注射15mg盐酸吗 啡,佐以0.6毫克硫酸阿托品。 民间疗法:1.大豆一斤煮汁饮服。 2.捣烂芭蕉叶榨汁饮服。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多种急 腹证,根据“六腑以通为用”、 “通则不痛”的原理,以攻下药 为主,适当配伍清热解毒药、活 血化淤药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大黄
大 黄《本经》
1.攻积导滞: ①肠道积滞:热结便秘(阳明腑实)--大承气汤 ②其它便秘:(气血、阴津亏,脾阳虚等便秘) ③热痢初起:肠道湿热积滞不化者。苦寒沉降, 荡涤肠胃积滞,配:芒硝、厚朴、枳实。 2.清热泻火: 治温热病热结便秘、高热不退、神昏谵语等。 3.清热解毒: (1)治外痈:痈肿疔疮口疮。大黄枯矾研末涂口疮 (2)治内痈:肠痈—大黄牡丹皮汤(治急性兰尾炎) (3)烧烫伤:大黄粉或配地榆粉用麻油调敷。
4.凉血止血: 血热妄行之吐、衄血及目赤、咽痛、牙痛。 5.活血祛淤:(妇产科、伤科) 用于血淤症。如妇女淤血经闭、产后恶露不 下、积聚及跌打损伤等。 6.利湿退黄:用于湿热黄疸、湿热淋症 现代药理: 1.致泻作用:致泻成分主要之蒽醌甙,能刺激大 肠增加其推进性蠕动而促进排便。如果此种甙水 解而失去糖的部分,成为游离的蒽醌类(如大黄 素)效力即减弱,至于蒽醌本身则几无泻下作用。 且只在大肠起作用,小肠吸收入血到 大肠排出发挥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