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教育的基础
“爱”在教育中
“爱”在教育中俗话说:“育人治本,求之于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有了“爱”才有教育的成功。
真挚的师生情感是教与学的亲和力与动力,也是有效进行教育的前提条件。
爱是教育的灵魂,源自师者心底的爱,赋予了教育事业独特的魅力,为无数心灵照亮了前行之路。
爱生如已,教生如子,待生如友。
“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
优秀的教师在教育方法上可为千差万别,各有千秋。
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这就是对学生的爱。
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师爱在教师育人过程中发挥着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爱生必须用真情,情真方能育良才。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说过:“师生的心与心之间的响应就像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回声一样,教师对着学生心灵的高山呼唤:我爱你,我尊重你,我理解你……;学生便在心灵的深处回应:我爱你、我尊重你、我理解你……”。
有爱才为教育,用自己的爱心浇灌学生的成长。
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
正如古代学者说:“金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不能已。
譬之时雨春风,露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华。
”爱是一种情感交流,爱是一种行动体验,爱更是一种理解和尊重。
教育不能没有爱,不能没有情感。
没有爱,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没有爱,就如同蓝天上没有白云;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心的教育不是教育。
爱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爱是教育之魂。
缺少爱的教育,注定是冰冷的、空洞的,是没有灵魂的。
爱是冬日里的一束阳光,爱是春天里的一缕微风,爱是漫漫长夜里的一豆灯光,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座灯塔。
以爱心从事教育,就能使学生茁壮成长。
教师要多一份关爱,少一点暴躁;要倾注自己的爱心,走进学生的生活。
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摘抄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教育的定义和理解越来越多样化。
然而,在这许多定义中,有一种教育是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具有强大力量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本文将摘抄并分享来自《爱的教育》一书的重要观点,并从中得到一些感悟。
2. 爱的教育摘抄摘抄一:爱是教育的基石“教育的最高原则,就是要在婴孩当中安定并培养出爱的能力。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教育的核心理念。
爱是教育的基础,只有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他们才能在一个安全和温馨的环境中成长。
摘抄二:爱的表达方式“爱与惩罚相对立,因为它是以疼痛为基础的,而爱则是以喜悦为基础的。
”这段摘抄让人思考了爱的表达方式。
爱不是通过惩罚来实现的,惩罚只会带来疼痛和抵触情绪。
要真正表达爱,应该以喜悦和欢乐为基础。
摘抄三:爱与自由“我把爱和自由放在一起来谈,是因为我相信没有真正的爱,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
”爱与自由是紧密相连的。
只有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才能培养出独立和自由的个体。
爱的教育不是为了控制孩子,而是为了让他们自由地发展。
3. 感悟通过摘抄《爱的教育》一书中的观点,我也得到了一些感悟。
首先,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教育的基石。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技能培养,更要给予他们充分的爱和关心。
只有让孩子感受到爱,他们才能健康地成长。
其次,爱的表达方式很重要。
惩罚虽然可能在短期内起到一定的效果,但长远来看,它会带来伤害和阻碍孩子的成长。
我们应该尝试用喜悦和欢乐来表达爱。
通过赞扬和鼓励,我们可以激发孩子的潜能,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学习和成长。
最后,爱与自由是密不可分的。
爱的教育不是要控制孩子,而是要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自由意识。
只有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中,孩子才能真正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个性。
4. 结论《爱的教育》一书中的观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爱是教育的基石,喜悦和欢乐是表达爱的方式,而爱与自由是紧密相连的。
我们应该将这些观点融入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关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由意识,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顾明远是中国著名心理学家,他提出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观点,意味着教育和学习都离不开爱和兴趣的培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动力。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他们最重要的精神食粮和动力源泉。
只有父母对子女的深深的爱和关怀,才能激发出孩子内心的潜能,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爱是孩子成长的温室,只有在这个温暖、关爱的环境中,孩子才能茁壮成长,并通过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
有了兴趣,孩子才会对学习感兴趣,才会主动去参与和探索。
在学习兴趣的驱动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学习的动力也更加持久。
而没有兴趣的学习,只是机械的记忆和模仿,难以形成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爱和兴趣是教育和学习的基石,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爱是教育的落脚点,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前提条件。
而兴趣则是学习的起点,是学习的动力和引导。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仅仅是知识面灌输,所以爱和兴趣在教育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仅包括物质上的供养和生活的照顾,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关爱和引导。
父母应该真正地理解和尊重孩子,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关心和支持。
只有在父母的爱中,孩子才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结构,有一个稳定的情感基础,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学校教育也应该注重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
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孩子的特长和潜能,给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教育者也应该积极开展师生关系的建设,以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基础,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爱和兴趣是教育和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关键。
只有在爱的关怀下,孩子才能茁壮成长;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才会有持久的学习动力。
《教育从爱开始》摘抄及感悟3篇
《教育从爱开始》摘抄及感悟3篇摘抄1:“教育应该从爱开始,爱是教育的基础。
父母、老师对待孩子的教育要以爱为依托,只有真正地爱孩子,才能真实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才能在教育过程中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感悟1:教育的核心是爱,只有真正地爱孩子,才能够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才能真正地为他们提供积极的教育体验。
爱是教育的力量之源,它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和被重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和发展动力。
摘抄2:“爱是一种包容、理解和接纳。
在教育过程中,父母、老师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差异,不将其作为评判的标准,而是积极地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感悟2: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学习和成长上有着各自不同的需求和天赋。
作为父母或老师,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差异,不将其作为评判的标准,而是以包容、理解和接纳的态度去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摘抄3:“教育从爱开始,但不止于爱。
除了爱,还需要给予孩子适当的规范和引导,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在温暖的爱的环境中,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信和自主性的个体。
”感悟3:爱是教育的基础,但教育不应只停留在对孩子的爱上。
除了爱,我们还需要给予孩子适当的规范和引导,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要在爱的环境中培养出具有自信和自主性的个体。
只有爱和规范相结合,才能真正地促使孩子成长和发展。
教育从爱开始,这句简短而深刻的话语,道出了教育的本质和力量。
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只有真正地爱孩子,我们才能够深刻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才能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在教育过程中,爱是一种包容、理解和接纳。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在学习和成长上有着不同的需求和天赋。
作为父母或老师,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差异,不将其作为评判的标准,而是积极地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通过理解和接纳,我们可以向孩子传递一种无条件的爱和信任,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浅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浅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和教育是紧密相连的。
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因为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动力。
爱是一种情感,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情感。
在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必须建立起一种互相关爱的情感,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才能够让他们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只有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才能够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愿意主动去学习。
而对于学生来说,只有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和关怀,才会对教育过程更加积极主动,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师的指导。
所以,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爱是一种责任感和关怀。
作为教育者,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责任感,对学生对教育的未来负责。
他们应该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个别化教育,满足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爱还需要教师有耐心和包容心,理解学生的不足和错误,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培养出有道德修养和才能的学生,让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动力,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互相关爱的情感和责任感。
爱是一种教育方式,通过爱来进行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激发他们的潜力。
我们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爱的意识和能力,让爱成为我们教育工作的核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做好教育工作,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老师都熟知的道理。
“亲其师,信其道”,老师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
为了尽快地使自己对新生产生真诚的师爱,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
课间、饭后找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
同时与他们的家长保持联系,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
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学生逐渐的喜欢这个集体并安心开始学习。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要教给孩子们的仅仅是知识,那就直接告诉他们好了。
”但是在新的课程理念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教育教学的任务绝不仅限于此。
新的课程理念指出: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构建知识的体系。
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
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示意、一个手势,都是对学生心灵的关注,我们给学生的一次赞许、一个鼓励,这些看似“无痕的”关注,在学生的心田里却能感受到被关注的幸福。
让我们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美的心灵,让我们在心田里种植“关注”的种子,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
我是一名英语老师,还记得那是1999年的夏天,我担任了福田中学两个初二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当我第一次站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一切都让我感到新鲜、好奇。
看看这张脸,摸摸那个头、多像一枚枚蓓蕾仰着小脸,渴望着阳光雨露。
我们班每班有60个人左右,都来自农村,在上初中以前没有接触过英语,更别说语言环境了,这样的学生,注定我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还记得2000年5月20日晚9点半我被一阵急促而刺耳的电话铃声惊醒,电话那头传来了黄漾姑姑的询问:“赵老师,黄漾现在还没有回家,你知道她平时都和班级里的哪些同学在一起玩吗?”我急忙给班里的其他同学打电话,但没有一个同学知道黄漾放学后的去向。
浅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浅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行为,是传播文化、知识和价值观的过程。
而爱则是人类最基本、最深刻的情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的关爱和支持的根本。
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的基石。
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滋养因素之一。
无论是身体上的关心、抚摸,还是精神上的鼓励、理解,都需要父母或教育者对孩子充满爱心。
有了爱作为基础,孩子会感受到来自亲人和教育者的关怀和扶持,从而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塑造其积极、健康的人格。
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爱可以给予孩子情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让他们愿意尝试新事物和接纳挫折。
只有在爱的环境中,孩子才能感受到被接纳和尊重。
这种情感支持和保护,可以让孩子培养出积极向上的态度,愿意面对学习和成长中的困难,并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爱是教育的动力。
爱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和教育者对他们的期望和关注,能够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愿意去学习、去探索。
爱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充满好奇心和热情去主动探索世界。
教育者的爱能够激励孩子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保持奋斗的精神。
爱是教育的纽带。
教育者的爱可以帮助建立起教育者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通过亲近和相互信任的关系,教育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兴趣,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效的教育。
爱可以促进家庭和教育者之间的合作,形成一种紧密的团队合作关系,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得到良好的支持和引领。
值得注意的是,爱并不意味着放任和溺爱。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给予爱的还需要巧妙地给予适度的约束和指导。
爱的方式应该因孩子的年龄和个性特点而异,适应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需求。
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动力,它可以给予孩子情感的支持和安全感,激发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发展。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用爱去引导和教育,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支持。
只有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教育,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孩子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
”爱是教育的基础,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只有将师爱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才能用高尚的师魂烛照学生的内心世界。
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贯穿在教育过程中的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崇高的情感。
它在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传统美德,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条件,热爱学生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亲其师,信其道。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师德。
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点、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它体现着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希望和要求。
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传道授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来讴歌我的职业;也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来思考我的价值;更不是歌手,没有动听的歌喉来颂咏我的岗位。
不过,我是教师——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我要在知识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要用深深的思索,推演我心中最奥秘的哲理;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赞歌——因为热爱,所以选择;我选择,我热爱。
透过堆堆烟土,我仿佛看见了疾驰而至的火球和千奇百怪耀眼的光亮;我仿佛听到了飓风般的呼啸和轰隆隆沉闷的巨响。
山崩地裂、房摇树晃,大地发泄仇恨般地疯狂痉挛,四川大地震让我们刻骨铭心,永不能忘,而在废墟中铸就的师魂更是永留芳香。
拧在一起,我们就是一道闪电,一束火绳;聚在一块,我们就是整个太阳,整个星空;站在一处,我们就是用心灵结成的信念不倒的墙!“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开始了向优秀教师,学者型教师进步的征途。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永恒主题,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天职。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的责任大于天,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崇高。
每一位教师都要把教育当作事业来追求,只有这样,才会产生大爱的情怀,才能成为让学生满意、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好教师。
教育只有充满爱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深处。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上海教育界的老前辈吕型伟也说过:“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我们要充分理解到,教育是播撒爱的种子,教育理应让爱进入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引导孩子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科学,让孩子们充满阳光、充满梦想并成就梦想。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就是要用爱心来培育爱心,用人格来塑造人格,用灵魂来呼唤灵魂。
“爱”就是一切为了学生。
一个“爱”字,点出了教师最高尚的品质,也道出了教育至高无上的境界。
上海教育界的老前辈、从事语文教学半个世纪的于漪老师以前说过,教师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一个心眼为学生,为了他们今天的成长,为了他们今后长足的发展。
于漪认为,教师上课不能只在课堂上,否则,教育的效果就会随着声波的消失而销声匿迹;课要教在学生的心中,要在学生心中萌芽开花,成为他们良好素质的基因。
于漪对每一堂课的要求,都是把知识的传授、水平的培养、智能的发展、思想情操的陶冶融为一体。
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高度。
“爱”是要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爱让教师走进孩子的心里,也让孩子爱教师、信教师、学教师。
只有师生情感互通,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教育才能情通则理达,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一位优秀的教师,往往能够使一些学生因为仰慕其魅力而喜欢其教授的课程,以后就从“爱”科学变为“迷”科学甚至“痴”科学,进而终身从事这个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并取得杰出的成就。
所以,一位受学生敬重的好教师,永远是学生心中的人生路标,引领学生一生健康成长。
浅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浅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需求之一,它是一种无私、无条件的关爱和关心。
爱不仅存在于亲子关系中,也存在于教育中。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这句话的核心意思是,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教育。
爱是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爱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和学校的温暖,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家长和教师的爱可以给予孩子正能量和积极影响,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在爱的包围下,孩子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爱是教育的基础,它能够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相互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关心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更加愿意接受教育,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学生对教师的爱和敬意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加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爱是塑造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通过观察和学习他人的行为习惯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准则。
家长和教师的爱可以给予孩子正确的道德引导和行为示范,帮助他们明确自己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
爱也可以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纪律和规则,从而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
爱和教育相结合,可以使孩子们更加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并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爱是促进教育的发展的动力。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之一,而爱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力量。
爱能够让教育更人性化、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律。
通过爱,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意味着,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动力,它能够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塑造良好行为习惯,促进教育的发展。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爱都应该贯穿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在爱的温暖中,教育才能更加有效地实现其目标,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爱是教育的基石
爱是教育的基石
在我们的生命中,爱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爱是我们人类的本质。
爱是如此的广泛和普遍,从而不仅是生命的理念,还是人类教育过程的基础。
因此,爱不仅仅是人际关系的关键,还是一种使教育得以进行的强大力量。
首先,爱是教育过程的基础,因为爱是最重要的教育元素。
一个生命的基础是爱,一
个人类社会的基础也是爱。
在教育中,爱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最基本的手段。
爱可以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而心理健康和成长是影响一个人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通过爱,教师能够鼓励和支持学生的自我探索,增强自尊心,提高自信心,这些东西是每个学
生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的。
其次,爱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热爱。
一个教师在教学中示爱,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
兴趣和热情不断上升。
对于一个教育者而言,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更加集中精力并愿意献身于学习,他们会展现出内在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另外,爱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价值观。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的影响力远远
超过知识传授。
在这个过程中,爱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社会、文化和人生的细节,从
而在学生的价值观方面形成更加稳定和积极的信念。
综上所述,爱是教育的基石,因为它的存在可以使教育更加有力和有目的。
爱可以促
进学生的理解、自我探索、自尊和道德观念的发展,而这些是教育实现它的全部目的所不
可或缺的元素。
老师爱学生教育心得体会
老师爱学生教育心得体会作为一位老师,多年来我积累了许多教育心得与体会。
下面我将用1000字为大家总结一下这些心得体会。
首先,爱是教育的基础。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以爱心为出发点,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真诚的关怀和关爱。
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接纳和包容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真正的温暖和关怀。
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学生爱学习的动力可以使他们更加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所以,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发展特长,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
第三,学生是有潜力的,我们应该发现和激发学生的潜能。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才华。
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优点,并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第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和实践。
通过提供各种实践机会,让学生学以致用,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了学术知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身心健康同样重要。
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注意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第六,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
家长是学生最亲近的人,与家长的良好沟通,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并与家长一起共同关心和教育孩子。
我们应该及时与家长交流,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共同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第七,教育要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我们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灵活掌握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做到全面、有效的教育。
最后,做出榜样。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自身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专业素养,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只有我们自己具备了这些品质,才能够更好地引领和教育学生。
以上就是我作为一名老师多年来的教育心得与体会。
希望这些经验能够对广大教师和家长有所启发,共同为学生的教育成长贡献力量。
爱是教育的基础
冰心老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了一切。
”爱的类型有很多,有人道的爱,无私的爱,宽容的爱,智慧的爱。
我觉得爱的真谛就是真爱。
从2004年暑假,我走上工作岗位,踏上了三尺讲台,从踏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天,我便有一个执着的信念:既然选择了这一行业,就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带着一颗为学生服务的心,努力工作,不断进取,尽我所能,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也关注他们的生活,不仅要做他们学习上的良师,也要做他们生活中的益友。
刚开始工作时,我满腔热血,对学生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有时候会按照我上学时候的方式来要求他们。
然而,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学生时代,和我自己的学生时代,已经变化很多,他们的思想跟我的也是大不相同。
他们需求多样化的灵活的学习方式,他们需求自主。
我认为很简单的问题,很理所当然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却是已经过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于是,师生之间不断的产生摩擦,也闹出了一些不愉快。
那时候我就想,这些学生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现在的学习条件这么好,为何不好好的去珍惜呢,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我一颗真心的对待他们,希望他们多学点知识,来充实自己,他们总不认真的去做,总有人跟我对着干,于是,我就认为他们不懂得珍惜,不懂得爱,更别提为别人付出他们的爱了。
然而,在一次我生病的时候的一件事,却让我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我的身体不是很好,经常扁桃体发炎,一节课上下来,喉咙又干又痛。
那一年三月份的一天,我不幸高烧引发了肺炎。
经过10多天的治疗,我痊愈了,然而,还是会经常咳嗽,甚至有时候会咳的喘不过气来。
那一天在一个班级上课,突然,喉咙里一阵难受,接着就咳嗽起来,持续了两三分钟。
同学们都紧张的看着我。
一个我平时批评最多,我认为很差劲的学生站起来,倒了一杯水递给了我,真诚的对我说:“老师,你喝点水吧,喝点水会好一些。
”我接下了水杯,眼睛里不知道是咳出来的泪水,还是感动的泪水。
我很惭愧,这是我最不喜欢的一个学生,平时很少对他好好说话,经常批评他,总是说他这也做不好,那也不会做。
爱是教育的基础
爱是教育的基础汪书泉搞好教育要有爱心。
爱是教育的基础。
没有爱的教育不会是成功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爱学校,爱教师,爱学生,师生之爱,生生之爱,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良好开展的基础。
1.搞好教育工作要有恒心。
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把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到所从事的教师的职业之中,一生一事为党的教育事业努力。
2.搞好教育工作要注重业务素质的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要求我们的教师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方法要有更深的造诣,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随着摄像机、传真机、计算机、投影仪等高科技教学仪器设备在教学中的运用,我们传统的单向、传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冲击,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出使学生的知识来源和知识范围日益扩大。
我们教师要注重知识素质的提高,不断“充电”,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做到师生互动,推动新课改的不断发展。
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认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3.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
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
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
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造新一代。
总之,教师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
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
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
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
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是教育的基础
爱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关系学生性格和心理健康的形成。
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鼓励和认可之中,他就会自信和自强。
有学者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师爱是有原则的、公正的、理智的,不是无原则的、迁就的、偏袒的,师爱是关爱性与严格要求的有机统一。
然而,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则更加困难。
师爱必须以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为基础。
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包括认识性理解和感情性理解。
前者是指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心理行为问题的实质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后者是指教师徐展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们的忧伤,痛苦和实际需要。
师爱还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无条件的尊重。
特别是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自卑感较强,缺乏自信,他们更需要教师的体贴信任和鼓励。
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只要教师充分认识到师爱的作用,切实把握好师爱的分寸,潜心付出,爱严结合,就一定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学生应有的回报。
“教书育人”,这就是教师的职责。
我终于悟出了这个最简单的真理所蕴涵的意义。
要教好书,教师不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学术知识,还要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以及心理学知识。
要育好人,教师必须具有人格魅力和崇高的师爱。
一、爱学生就要关心、了解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
”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心中不明,就不能从思想、学习、生活上全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也就不能很好地教育学生。
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表现、家庭环境、社会交际等情况,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二、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教育经验:严格地要求和最大地尊重学生。
他在办儿童教养院时,对儿童的要求十分严格,又尊重每一个儿童的自尊心。
他从不提学生犯错误的历史,甚至在一定场合把8岁的学生称为同志,其用意是激发学生做人的自
尊心。
我们常说要坚持正面教育,什么是正面教育呢?就是在教育教学中,始终贯穿积极向上的精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对后进的学生更应如此。
后进生感到最困难,最没有信心的是学习,而学习的好坏是关系到学生自尊心和培养成为人才的重要问题。
三、爱学生就要信任学生,相信他们的进步。
作为教师应信任学生,如果教师不相信学生的进步就失去教育的意义了。
儿童的可塑性很强,经过正确的教育都能成为有用之人。
即使有了过错,只要引导得法,也能改正错误与“昨天告别”。
一个教师爱优秀学生容易,爱后进生则比较困难,因为他们有许多缺点,而缺点是不可爱的。
他们的自觉性、自制力等意志品质尚在发展形成中,应善于通过细致观察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再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慢慢改正缺点。
教师应用父母兄长般的关爱去抚慰他们的心灵,或晓之以理,或动之以情,或导之以引,激发他们向上的热情。
四、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
严是爱,宽是害。
有些优生认为自己学习优秀,往往在纪律上不严格要求自己。
老师也认为这个学生学习不错,于是姑息、放任这个学生,对他的一些“毛病”也从不过问,认为情有可原,久而久之,这个优生变得高傲自大,目无师长,无视学校纪律,学习虽好道德品质恶劣,也逐渐让老师反感,因此热爱不等于溺爱、骄惯、姑息、放任。
当然,执教要严,并不是说可以简单粗暴,而要严而得当,严而有效。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教育素养曾说:“教育素养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
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我加入读书会的初衷是:多学习一些教育理论,多看一些书,我希望能有充分的知识把每一堂课上好。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存在很多的问题:专业知识素养的缺乏、教学实践能力的欠缺、课堂调空能力的不足等等。
所以,读书就显得尤为迫切。
尤其是现在正处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新课改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对教师的挑战。
因为传统的教学是要求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重在结果。
而新课标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就是课程,教师该如何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学生的内部活动把课程中的理想转化为现实,把一堂课真正上到学生心中,这个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本身对教师提出了很大的要求。
教师必
须专业化,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学术知识,还要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以及心理学知识,这样才能自如地在课堂上与教材对话,与学生对话。
有一位历史老师,他开了一节公开课非常成功,于是别人问他:“你花了多少时间备这节课?”那位历史老师回答道:“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得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
”这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作为新教师,年轻是我们的优势。
我们必须读书,必须每天读书,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不至于把教书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
在这次的读书会活动中,朱子善老师的精彩发言确实也留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
我们必须不断地读书,读书,再读书。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
这个职业很重要,因为它“生产”的是人。
如果我生产出一个不合格的衣服,我们可以把它当废品扔掉,可是我们“生产”出来一个不合格的人如何处理呢?所以我们必须把全部的爱和精力投入其中。
正如故事中的小男孩所说的“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
”即使不能让每一条小鱼都可以在大海里畅游,我们也不可放弃,我们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拯救的灵魂。
因此,我们这些新教师要树立高度的服务意识,真正地用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
记得在乐清举行全国语文教学研讨会上,许多的特级教师都上了一堂堂精彩的课。
然而,让我震撼的不是他们精妙的教学构思,而是他们在课堂对学生所倾注的关怀和热情。
他们基本都已年过五旬,却依然用高尚的师德和人格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位教师,包括我在内。
我想,不管是在教学中还是在生活上,我们都应该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比如,我觉得大部分的教师(包括我在内)在备课过程中把重点放在讲授内容和逻辑上,而忽略了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方面也谈到了这一点,就是有关备课。
他认为“在备课过程中应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地位,用学生的眼光来看教材”。
诚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应把重点放在讲授内容和逻辑上,而应把备课的重点放在学法引导上,即如何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课堂教育过程中来。
在课堂上,教师关注的对象不应是课本内容,而是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也是新课改的一个要求。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这就需要教师能做到真心地关怀自己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