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及其教学价值
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及其学习价值
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及其学习价值随着学科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学化学教育越来越关注这样一个问题:一种较为理想的中学化学教育, 最重要的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我们的答案是:观念,中学化学的基本观念!那么,什么是中学化学的基本观念?它的学习价值何在?一、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1.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界定所谓中学化学基本观念就是中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化学基础知识或化学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所形成的能够反映化学本质特征的总观性认识。
化学基本观念既不是化学知识,也不是化学知识的简单组合,但化学基本观念又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根植于化学知识和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之中,是概括性的、上位的。
考查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过程,可以发现基本观念、核心概念和相关知识之间存在如下关系:从上图可以看出,中学化学基本观念是化学学习反思的产物,但是化学基本观念一旦形成, 过来对化学学习又产生强大的反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形成的观念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正确的观念,有的是错误的观念,所谓化学基本观念指的是在学生观念头脑中形成的正确的观念,它和一般想法或认识是不同的,更不是错误的观念。
2.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特点中学化学基本观念属于观念的范畴,它具有观念的一般特点,但就其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又带有中学化学的特色。
中学化学基本观念具有概括性、稳定性、层次性和生成性等特点。
(1)概括性所谓概括性是从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过程来说的,因为一种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需要对大量的化学基础知识进行概括、整合、总结反思,首先形成较上位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对同类核心概念的进一步概括、整合、反思才形成更上位的基本观念。
比如, 微粒观的形成就是学生在学习了大量的有关物质微粒类的基础知识后,通过比较、归纳、整合等的反思性学习活动,形成相应的核心概念,然后对这些核心概念进行进一步的概括性反思,从而在学习者头脑中形成一种有关微粒间作用的总观性认识: “(1)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2)微粒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的;(3)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隔;(4)微粒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以化学基本观念统领知识教学
以化学基本观念统领知识教学化学基本观念是对化学科学的本质、特征、价值的基本概括性认识。
在初中化学课程中要形成的基本观念主要包含:物质观、微粒观、元素观、物质变化观、化学反应与能量、分类观、化学的社会观和价值观。
它具有以下特点:(1)它不是具体的化学基础知识,而是化学知识的核心和精髓,是通过具体知识与原理反复提炼形成的;(2)许多具体的化学问题能在化学基本观念的框架下得到解决;(3)化学基本观念能引领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形成独特的化学思维方式;(4)化学基本观念需要在不断修改中得到完善、提升,且随着认识事物的增多和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会逐渐丰富和透彻,进而会转化为信念与智慧,从而在根本上提高了受教育者的素质,这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1.统筹安排,循序渐进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遵循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借助于由浅入深的知识教学循序渐进发展的。
教学一开始不对化学基本观念作出严格的学术性要求,只是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呈现一个一个描述性的、低层次的化学观念,教师引导学生用这个基本观念去解释日常生活中和人们关系密切的物质的属性及其之间的反应,学生会在应用观念的情境中认识到观念的功能和价值,内心产生用化学基本观念来统领化学学习的强烈意识。
由于化学基本观念的引导,加深和扩大了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和理解;而不断丰富的化学知识又是进一步挖掘、提炼化学基本观念的源泉和基础。
随着螺旋式课程的推进,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会逐步得以发展、完善。
2. 设置问题,驱动思维在教学设计时,要把基本观点转化为“问题组”的形式表达出来,用问题驱动、引领教与学,“问题组”再设计时要分层次,要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并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逐步帮助学生建构观念体系,并完善与提升。
如在学习“相对原子质量”的内容时,可设置如下问题:1.你心目中的原子是什么样子?它是否有质量?由此建立原子的质量是“原子的最基本的特征”和“定量研究化学的基础”的观念;2.人们如何测量它的质量?让学生体味道尔顿开创人类测量相对原子质量的伟大创举;3.在实际使用中为什么要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其中“化繁为简”的思想,“以小比小可以放大的”的方法不但可以迁移到高中物质的量的学习中,更可以成为生活中的智慧背广泛的应用。
中学化学基本观念与化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分析
中学化学基本观念与化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分析摘要化学基本观念是对化学具体知识的超越,是学生在系统学习中学化学课程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化学的总体看法和概括性认识,体现了学习者思维的深刻性与综合性。
文章描述了化学基本观念的含义及其内容构成,着重分析论述了化学基本观念与化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以期能为中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中学化学;基本观念;化学知识一、化学基本观念的含义及其内容构成1.化学基本观念的含义化学基本观念是学生在系统学习中学化学课程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化学的总体看法和概括性认识,具体表现为个体主动运用所学的化学思想、方法和知识考察周围事物和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或思维习惯,它具有普遍而强有力的适用性,对个体的发展具有规范和导向作用。
化学基本观念是对化学具体知识的超越,学习者概括、提取了化学科学领域最具有广泛迁移作用和持久价值的化学思想和化学方法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素养和情感素养,体现了学习者思维的深刻性与综合性。
2.化学基本观念的内容构成作为科学抽象结果的化学基本观念,在形式上是抽象的、主观的,但在内容上则是具体的、客观的,是具体化学事实、概念、原理在学生头脑中的概括、反映。
每一化学观念都有其具体的基本含义,这些基本含义以书面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就是一些知识形态的化学观念,也叫做基本理解,它在字面意义上反映了物质化学运动的本质与规律。
正是因为化学观念可以以知识形态存在,成为师生视野中的实在之物,才使培养化学基本观念的教学实践成为可能。
就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中学化学课程的奠基性作用而言,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基本观念主要包括:元素观、物质变化观、物质微粒观、微粒作用观、物质结构观、物质分类观和化学价值观。
二、化学基本观念与化学知识之间的关系1.化学知识是构建化学基本观念的载体和工具化学基本观念的培养离不开对具体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
化学知识是前人在长期的化学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是人类探索物质世界的方法智慧、情感态度和价值信念的结晶,对学习者具有思维启迪、方法借鉴和情感熏陶功能。
化学基本观念:内涵分析与教学建构
化学基本观念:内涵分析与教学建构作者:吴升红周莉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2018年第11期摘要:化学属于一门实用的并且富有创造性的学科。
就基础化学课程教学而言,就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而形成的站在化学的角度来了解事物、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深深扎根在学生大脑中的化学基本观念。
因此,文中重点分析了化学基本观念:内涵分析与教学建构。
关键词:化学基本观念;内涵;教学内容建构现如今,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化学基本观念”。
另外,化学基本观念的分析与实践不仅成为了化学教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而且还成为了化学教学的主要价值取向与实践追求目标。
因此,文中针对化学基本观念:内涵分析与教学建构展开了分析。
1 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观念是通过人脑所反映出来的一种客观事物,个体针对化学学科发表的意见或者是产生的意识就是化学学科观念。
而且这些化学学科观念中还包括学生发展与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观念,学生在学习化学课的过程中就可以构建这些观念,就是我们所主张的“化学基本观念”。
由此可见,化学基本观念实际上就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化学课程,并且对化学学科具备的特点进行深入理解的前提下而获取的对化学的整体了解,主要体现在个体积极采用化学思想方法来了解周围的事物或者是主动处理问题[1]。
化学基本观念中的“基本”二字重点表现为以下三方面:①在化学学科观念中,化学基本观念是最基础的观念,它能够将化学学科的主要特点与规律体现出来,如果个体形成了这些基本观念,就能够初步从整体上了解化学学科;②化学基本观念是学生在学习化学课的过程中而产生的一种观念,一般来讲,达到中等文化水平的公民一定要具有这些基本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他们站在化学的角度来理解自然界中存在的事物,并且合理有效地组织开展化学认知与实践活动,以此来凸显出一位当代公民应该具备的化学学科素养;③化学基本观念立足于化学学科的角度对辩证唯物主义针对物质世界存在、演变以及变化的哲学分析进行了论证,从而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物质世界,推动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
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及其教学价值
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及其教学价值*毕华林1 卢 巍2(1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省教学研究室 山东 济南 250013)摘要:面向学生未来的发展,中学化学教学必须超越对具体知识的学习,要以具体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形成化学基本观念,即从“知识为本”转向“观念建构”。
化学基本观念是指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在深入理解化学学科特征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实验观、分类观和化学价值观等。
在化学教学中实施“观念建构”的教学,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化学学科 基本观念 观念建构 教学价值化学作为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对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基础教育学段开设化学课程,既是社会发展对未来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更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发展的必然需求。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学化学课程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也就是说,中学生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是记忆更多的化学知识,还是通过具体知识的学习掌握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思想方法?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学习不是事实性知识量的积累,而是思维能力的提升。
中学化学教学必须超越对具体知识本身的追求,从记忆事实、掌握知识转变为思考事实、发展观念,即要从“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向“观念建构”的教学。
一、化学基本观念的涵义和特征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冯·劳厄(M.vonlaue)曾经说过,教育所给予人们的无非是当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记后所剩下来的东西。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在学校所学习的大量的学科知识都将逐渐淡化甚至遗忘,真正伴随我们一生发展并持续发挥作用的不是具体的学科知识,而是知识升华后留存在我们思想意识层面的东西。
当学生将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在他的头脑中“剩下的东西”是什么呢?应该是学生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所形成的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观点,即植根于学生头脑中的化学基本观念。
化学基本观念
为何要将促进学生形成化学基本观念作为中学化学教学的第一目标和任务?这就必须明确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
所谓化学基本观念,就是中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化学基础知识或化学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所形成的能够反映化学本质特征的总观性认识。
中学化学包含或渗透哪些基本的化学基本观念呢?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这一内容。
如高剑南教授在《试论化学核心的基础知识与化学学科意识》一文中,从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学习的化学核心知识与形成的学科意识的角度,提出如下8条内容:(1)世界是物质的,化学研究物质的两个层次:原子和分子,重点是分子;(2)物质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元素有序地排在周期表中,物质是多样的,元素组成又是统一的;(3)结构决定性质;结构的层次性与复杂性决定两万千世界物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4)化学运动是七大基本远动之一;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中心问题;(5)物质反应速率是实现化学反应关键因素之一;(6)任何物质对于人类来说都有两面性;(7)正视化学品与传统化学过程对人类的负面影响;(8)化学原理反映客观规律。
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则提出高中化学新课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物质是不断远动变化的;(2)物质的性质是由其组成和结构决定的;(3)物质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消失,只可能有规律性的转变;(4)环境问题较多是由人类不正确使用科技成果或使用不成熟的科技成果造成的,各门科学可以继续为解决环境问题贡献力量;(5)人是自然的一个部分,人的生存、成长和发展需要借助科学知识、遵循科学规律;(6)自然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资源,也是人类的朋友;(7)科学研究有方法可循。
而李晶、何彩霞在《化学新课程与学科素质培养——化学教育新视野》一书中,从化学科学的六个主题——化学研究的物质层次、化学中的相互作用、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化学变化的形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进化(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出发,详细阐述了各个主题教育中蕴涵的基本观念。
初识化学基本观念
初识化学基本观念所谓观念,简单地讲就是“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性的认识”。
化学学科核心观念,是指同学们通过化学学习所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的认识。
化学核心观念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以认识物质和反应,另一类是研究物质和反应。
下面就介绍一下这些观点。
1、微粒观该观念强调世界是由化学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不同层次的微粒(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
化学科学从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化学物质。
这一观念主要解决物质微观构成问题。
物质都是由不同微观粒子构成的。
构成物质的“三子”为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原子的“三子”为质子、中子、电子(1H例外)。
水溶液中一定同时有H+、OH—和水,物质在这些微粒作用下其组成发生改变。
认识物质世界时能宏微互通、见微知著,任何宏观的性质与现象都与微观的组成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变化相联系。
2、元素观这一观念主要解决物质宏观组成的问题。
其内涵为:化学物质是由一定种类的元素组成的。
元素在物质中存在时的形态,包括它的价态、所处的微环境、以及和相邻原子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都是物质之间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原因。
元素观科学地阐明了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即千变万化的化学反应中蕴藏着不变的构成物质的基元要素。
3、构性观结构决定性能的观念,不仅化学中处处有这样的思想,生物学中也有这样的思想,建筑设计中也处处有这样的思想,连家庭、单位和社会的运作中也都处处充满这个观念。
与此思想有关的一个化学集大成者是门捷列夫,它的周期律表杰作再次完成了化学的一个大统一,并成为近代无机化学的基础。
4、变化观也称转化观,强调将化学物质是不断变化的,物质可能转化变成其他的物质,而且变化是有条件的。
化学变化是有规律的,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角度预测、分析物质的性质。
通过酸、碱、盐的加入实现相同价态之间的转化,通过氧化剂或还原剂的加入,实现不同价态之间的氧化还原转化。
5、分类观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是多种多样的,物质和及其转化都可以根据某种共性或个性进行分类归纳和研究。
再论化学基本观念及思想、方法的内涵及其教学意义
再论化学基本观念及思想、方法的内涵及其教学意义摘要:本文希望从化学学科教学中的基本观念,化学独特视角下的化学思想、方法中寻求化学学科的本质,以提高教师理解化学科学的水平。
关键词:化学;观念;思想;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8一、问题的提出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冯·劳厄曾经说过,教育所给予人们的无非是当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记后所剩下的东西。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在学校所学习的大量学科知识都将逐渐淡化甚至遗忘,真正伴随我们一生发展并持续发挥作用的是不是具体的学科知识,而是知识升华后留存在我们思想意识层面的东西。
那么当学生将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在他的头脑中“剩下的东西”是什么呢?宋心崎教授曾精辟的指出:“学生能牢固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的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第一目标。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但是重要的价值是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及某些基本观念的载体。
”也就是说,在学生头脑中“最后剩下的东西”应该是学生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所形成的从化学视角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解释世界的基本观念、思想、方法及化学的人文内涵。
中学化学包含或渗透哪些基本的化学基本观念?化学的思想和方法有有哪些?本文结合文献及笔者的一些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二、探寻化学学科中的基本观念及内涵所谓观念,简单的讲就是“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性知识”。
化学基本观念是指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在深入理解化学学科特征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的认识,具体表现为个体主要运用化学思想方法认识身边和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或思维习惯。
中学化学包含或渗透哪些基本的化学基本观念呢?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这一内容。
分析相关文献,虽然不同的作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化学基本观念,但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我认为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基本观念主要可概括“微粒观”、“元素观”、“变化观”、“分类观”、“结构观”和“价值观”等六个方面。
中学化学基本观念在化学教学中的构建
中学化学基本观念在化学教学中的构建中学化学作为基础科学学科,在学生的科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化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界中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变化规律,以及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实验技能。
化学基本观念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化学学习中最基本的知识点。
因此,中学化学课程应该以构建化学基本观念为主要目标,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全面掌握。
化学基本观念是学习化学的基础,是从事化学研究的前提。
化学基本观念的构建包括化学元素、化合物、分子、离子等基本概念的认识和了解。
从化学元素的分类到物质构成的本质,再到现代原子理论的深入解释,化学基本观念应该全面、系统地覆盖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
化学基本观念的构建需要贯穿整个中学化学课程。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比如,化合物和元素之间的组成、分子和离子之间的关系等。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把化学基本观念知识点以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理解的同时也逐渐增强对知识点的记忆。
此外,化学基本观念还应该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化学学科的应用前景。
比如,各种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天然气和石油等化学能源的生产、食品烹饪和加工中的化学原理等。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他们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欲望。
总之,化学基本观念的构建对于中学化学教育来说非常重要,是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和前提。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化学基本观念的传授,将其贯穿整个课程。
通过生动的教学形式和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基本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化学学科奠定扎实的基础。
化学基本观念:内涵分析与教学建构
化工教学化 工 设 计 通 讯Chemical Teaching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Communications·165·第45卷第1期2019年1月学科基本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对学科产生的一种整体认知,是由他们自行构建的,并且学生在大脑中还高度归纳总结了学科特点和内容,这些观念在学科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因此,直接影响着学生将来的工作与生活。
现如今,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 “化学基本观念”。
另外,对此种观念的探究与实践不仅成为了化学中的主要研究内容,而且还成为了化学教学的主要价值取向与实践追求目标。
因此,文中针对化学基本观念:内涵分析与教学建构展开了分析。
1 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观念是通过人脑所反映出来的一种客观事物,人针对化学学科提出的建议或者是形成的意识即为化学学科观念。
而且这些化学学科观念中还包括学生发展与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观念,学生在学习化学课的过程中就可以构建这些观念,就是我们所主张的“化学基本观念”。
由此可以得出,学生通过学习化学课程,并且对化学学科具备的特点进行深入理解的前提下而获取的对化学的整体了解就是化学基本观念,主要体现在个体积极采用化学思想方法来了解周围的事物或者是主动处理问题。
其中,“基本”二字的含义体现如下:1)化学基本观念作为化学中的最基础的观念,能够将化学学科的主要特点与规律体现出来,如果学生在潜意识里产生了这些基本观念,就能够初步做到综合了解化学学科。
2)此种观念是学生在学习化学课的过程中而产生的一种观念,一般来讲,达到中等文化水平的公民一定要具有这些基本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他们站在化学的角度来理解自然界中存在的事物,并且合理地组织开展化学认知与实践活动,以此来凸显出一位当代公民应该具备的化学学科素养。
3)化学基本观念立足于化学学科的角度,对客观世界存在、演变以及变化的哲学分析进行了论证,从而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物质世界,推动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内涵及教学建构
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
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既不可能是空中楼阁, 也不可能通过大量记忆化学知识自发形成, 它需要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深 刻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核心概念, 在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中不断概括、提炼 而形成。
化学基本观念
迁移应用 概括提炼
化学科学的基本特点
1 2 3 4 5 化学科学是实验性较强的学科之一 化学学科使用特定的概念和原理 化学科学有自己的一套科学语言 化学科学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化学科学与工业联系比较密切 ——《化学哲学基础》
化学科学的基本特点
化学家不仅从宏观上对物质的性质和 变化进行进行观察和描述,更重要的 是从微观结构上对其进行解释,以深 刻把握物质变化的本质规律。 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不同于其他 科学最特征的思维方式。离开这个基 本点就不是化学。(吴国庆)
实施“观念建构” 教学的本质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倡导观念建构的 教学,就是要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要 关注整体,把握本质,不要过分注 重细节,要超越具体事实,引领学 生从本质上认识和理解所学知识, 形成化学学科的思想、观点、方法。
实施“观念建构”的教学策略
以观念统领知识教学(在整体中传授部分) 突出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 深入挖掘化学知识的内涵 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合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体验和反思
一方面从形成基本观念所需要的素材来看, 必须有合适的、能有效形成化学基本观念 的核心概念以及能形成这些核心概念的具 体的化学知识; 另一方面,从基本观念形成的过程来看, 必须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 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深刻理解有关 的知识,并通过具体应用,不断提高头脑 中知识的概括性水平。
中学化学基本观念在化学教学中的构建
中学化学基本观念在化学教学中的构建中学化学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科目时所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化学课程,也是学生对化学基本观念进行构建的重要时期。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构建学生对化学基本观念的理解和认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中学化学基本观念在化学教学中的构建进行探讨。
一、化学基本观念的概念与分类化学基本观念是指化学学科中最基础的概念和原理,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其中包括物质结构与性质、变化与反应、能量变化、化学键、原子结构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教学中,通常将这些基本观念进行分类,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
1. 物质结构与性质这部分主要介绍物质的分类、性质和结构。
包括物质的分类,如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物质的性质,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变化;物质的结构,如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
2. 变化与反应这部分主要介绍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规律,包括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平衡、速率论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个部分可以更好地了解化学反应的规律和原理。
5. 原子结构这部分主要介绍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包括原子的组成,原子核的结构,电子排布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个部分可以更好地了解物质微观结构的形成和性质。
二、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构建1. 系统化的教学内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基本观念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教学。
通过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层层递进地向学生介绍不同基本观念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系统的化学知识结构。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基本观念。
2. 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构建需要教师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
可以利用实验演示、多媒体展示、模型演示等方式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化学基本观念。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在实践中加深对化学基本观念的理解和认识。
3.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要注重化学基本观念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化学基本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际问题解决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基本观念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高职化学基本观念的内容功能及建构策略
高职化学基本观念的内容功能及建构策略二、高职化学基本观念的内容功能1. 理论基础高职化学基本观念是化学学科的理论基础,它包括了化学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化学能量等基本概念,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基本观念是学生学习和理解高级化学知识的扎实基础,也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
2. 实践应用高职化学基本观念的内容功能还表现在学生在实践应用中的能力培养。
化学基本观念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学生能够记住知识点,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在职业实践中能够准确理解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的问题。
3. 学科素养高职化学基本观念的内容功能还包括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这里的学科素养不仅仅是单纯的化学知识,更包括了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对化学工作的态度、对化学科技的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素养。
通过学习化学基本观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学科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培养自己对化学科学的浓厚兴趣和积极态度。
三、高职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策略1. 基于问题的学习传统的化学教学往往偏向于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对于化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策略,通过设计和提出具体的化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积极地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深入理解化学基本观念。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化学基本观念的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策略,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展示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化学现象和实验过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加强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记忆和理解。
3. 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化学基本观念的教学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化学规律,加深对化学基本观念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实验操作的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
4. 课外拓展化学基本观念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需要通过课外拓展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中学化学基本观念在化学教学中的构建
中学化学基本观念在化学教学中的构建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中学阶段,化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构建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逻辑思维和实验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学化学基本观念在化学教学中的构建,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
一、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构建1. 量质关系观念中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和理论学习,逐渐建立了量质关系观念。
他们能够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掌握摩尔概念和摩尔计算方法,理解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物质的质量关系。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演示、示意图和实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质的质量变化规律。
2. 原子结构观念化学教学中,中学生逐渐建立了原子结构观念,理解原子的组成和结构,掌握了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
通过模型演示、动画解说等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子结构观念,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深度。
3. 化学反应观念在教学中,中学生逐渐建立了化学反应观念,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通过实验演示和理论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例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加热分解反应等,培养其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1. 全面展示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生动、直观的实验示范,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逐渐建立化学基本观念。
在教授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可以设计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让学生通过称量物质质量的变化,理解质量守恒的概念。
在教授化学反应观念的时候,可以设计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颜色、气体释放等现象,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
2.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学生理解化学基本观念。
通过动画解说原子结构观念,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原子的构成和性质;通过示意图展示化学反应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特征。
化学学科基本观的念内涵及教学建构
反思教学内容
教师需审视教学内容是否准确、科学, 是否符合化学学科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反思教学评价
教师需审视教学评价是否客观、公正, 是否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 进步。
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多样化
教师需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如考试、实验操作、课堂表 现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 情况和进步。
教学评价与反馈
设计评价策略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 合理的评价策略,包括测验、观 察、作品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 生的学习情况。
提供及时反馈
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帮助学 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和不足之 处,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和策略。
反思与改进教学
根据教学评价的结果,反思教学 过程和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教 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 学习效果。
01
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 识结构。
02
有助于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03
有助于学生认识化学学科的价值,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的 联系,培养社会责任感。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特点
基础性
01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是学生进一步学习
和发展所必需的。
概括性
02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是对化学知识的抽象概括,能够帮助学生理
解复杂的化学现象和概念。
稳定性
03
一旦形成正确的化学学科基本观念,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
活产生积极影响。
PART 02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分类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元素观
01
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内涵及教学建构
元微变 素粒化 观观观
分 计实 类 量验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科 学 价 值 观
元素观
▪ 元素观首先是根本成分观: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最根本的 成分—元素组成的;是人们最初为追求世界的根源而定 义的名称。
▪ 在化学上,元素的实体是原子,元素有不同的种类,在 化学上的分类是以原子核内所含质子数为标准的。每一 种元素对应于核內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
——?化学哲学根底?
化学科学的根本特点
• 化学家不仅从宏观上对物质的性质和 变化进行进行观察和描述,更重要的 是从微观结构上对其进行解释,以深 刻把握物质变化的本质规律。
• 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不同于其他 科学最特征的思维方式。离开这个根 本点就不是化学。〔吴国庆〕
化学学习的根本领域
▪ 可观察现象的宏观世界
▪ 化学根本观念,是指学生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 在深入理解化学学科特征的根底上所获得的对 化学的总观性的认识。
▪ 它具体表现为个体主动运用化学思想方法认识 身边事物和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或思维习惯。
▪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化学根本观念的形成
▪ 化学根本观念的形成既不可能是空中楼阁, 也不可能通过大量记忆化学知识自发形成, 它需要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深 刻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核心概念, 在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中不断概括、提炼 而形成。
▪ 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徐善衍说,劳动者科 学文化素养偏低,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 开展、社会进步和国际竞争力提高的关 键因素 。
什么是科学素养
▪ 一种观点:认为科学素养应包括以下含义: ▪ ①明白科学知识的本质; ▪ ②在和环境交流时,能准确运用适宜的科学概念、
原理、定律和理论; ▪ ③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做出决策,增进其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化学基本观念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化学基本观念发表时间:2018-11-26T16:09:10.91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上作者:霍晓洁[导读] 观念是人们在实践当中形成的各种认识的集合体.人们会根据自身形成的观念进行各种活动。
化学基本观念(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双泉学校 712000)观念是人们在实践当中形成的各种认识的集合体.人们会根据自身形成的观念进行各种活动。
化学基本观念,指学生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在深入理解化学学科特征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的认识,它具体表现为个体主动运用化学思想方法认识身边事物和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和思维习惯。
化学基本观念具体为为元素观、微粒观、物质观、变化观及化学价值观。
它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也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化,而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提升,具有超越事实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
它是影响着人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化学基本观念是化学观念体系中最本质、最基础的,它需要在不断的学习、思考和实践中而逐渐丰富、完善和发展。
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基本观念在化学素养中处于核心地位,决定着一个人化学素养水准的高低,因此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基本观念,应当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培养学生基本观念要求教师要深化概念的教学。
在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过程中,要让学生形成牢固正确的知识体系,教师就要有意识给学生剖析化学概念的基本含义,让学生对于相关概念形成清晰,准确深入的认知。
为以后的学习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例如在上氧气的性质这节课上,为了让学生深刻明确氧化反应这个概念,从开始就注意渗透、引导,为后边教学埋下伏笔。
第一步,对比木炭和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时,给学生灌输由于氧气有一定的氧化性(助燃性或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所以在空气不能燃烧的物质(如铁丝)也能在氧气中燃烧。
同时在这继续引入有助燃性的物质不只是氧气,还有多种,(在这里穿插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的视频),同时讲解有氧化性的物质也有很多,例如高锰酸钾、双氧水、氯酸钾等这样的物质也都具有氧化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及其教学价值*毕华林1 卢 巍2(1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省教学研究室 山东 济南 250013)摘要:面向学生未来的发展,中学化学教学必须超越对具体知识的学习,要以具体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形成化学基本观念,即从“知识为本”转向“观念建构”。
化学基本观念是指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在深入理解化学学科特征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实验观、分类观和化学价值观等。
在化学教学中实施“观念建构”的教学,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化学学科 基本观念 观念建构 教学价值化学作为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对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基础教育学段开设化学课程,既是社会发展对未来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更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发展的必然需求。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学化学课程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也就是说,中学生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是记忆更多的化学知识,还是通过具体知识的学习掌握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思想方法?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学习不是事实性知识量的积累,而是思维能力的提升。
中学化学教学必须超越对具体知识本身的追求,从记忆事实、掌握知识转变为思考事实、发展观念,即要从“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向“观念建构”的教学。
一、化学基本观念的涵义和特征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冯·劳厄(M.vonlaue)曾经说过,教育所给予人们的无非是当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记后所剩下来的东西。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在学校所学习的大量的学科知识都将逐渐淡化甚至遗忘,真正伴随我们一生发展并持续发挥作用的不是具体的学科知识,而是知识升华后留存在我们思想意识层面的东西。
当学生将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在他的头脑中“剩下的东西”是什么呢?应该是学生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所形成的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观点,即植根于学生头脑中的化学基本观念。
所谓观念,简单地讲就是“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性认识”。
化学基本观念,是指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在深入理解化学学科特征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的认识。
它具体表现为个体主动运用化学思想方法认识身边事物和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或思维习惯。
譬如,一个具备“元素观”的学生,当他看到某种物质的时候,他就会自觉地观察和思考组成这种物质的基本成分是什么?它可能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同样,当他看到像“水变油”这样的消息时,他会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断它的真伪,从而自觉地抵制伪科学。
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既不可能是空中楼阁,也不可能通过大量记忆化学知识自发形成,它需要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深刻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核心概念,在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中不断反思概括提炼而成。
即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需要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从形成基本观念所需要的素材来看,必须有合适的、能有效形成化学基本观念的核心概念,以及能形成这些核心概念的典型的化学具体知识;另一方面,从基本观念形成的过程来看,必须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深刻理解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核心概念,*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07JDB039),山东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15GG60)并通过在具体情境中的迁移应用,不断提高学生头脑中知识的整体性和概括性水平。
我们可以用图1表示化学基本观念与核心概念、具体知识间的关系。
由图示看出,化学基本观念来源于具体化学知识,却又不同于具体化学知识,是具体化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提炼与升华。
中学化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及其所涵盖的具体知识充实、发展着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它们是形成化学基本观念的基础和源泉。
可以说,没有具体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就不会有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化学基本观念借助于具体的化学知识由浅入深地揭示出来,是具体化学知识提炼升华的产物;同时化学基本观念对化学知识具有自上而下的引领作用,它赋予具体知识一定的能动性和灵活性,若缺乏化学基本观念的引领,化学知识就难以发生有效的迁移和应用。
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去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基本观念:(1)化学基本观念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也不是化学知识的简单积累,它是学习者对不同层次化学知识的概括提升,具有超越具体知识的持久价值和广泛的迁移作用。
(2)化学基本观念是学生基于自己的认知基础,对化学学科特征和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是学习者深入思考和内心体验的结果,它影响着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3)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是以对化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为前提的,学生所要求学习的具体知识不同,所形成的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丰富程度也就不同,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渐进发展的。
化学基本观念具有包摄范围广、概括性程度高的特征,它决定着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宋心琦教授曾精辟地指出:“学生能否牢固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第一目标。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及某些基本观念的载体。
”因此,中学化学教学必须超越对具体知识的学习,要以具体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形成化学基本观念,即从“知识为本”转向“观念建构”。
二、化学基本观念的内容体系化学基本观念是学习者在反思体验和实践应用中,将蕴含于具体知识中的化学思想、观点、方法等抽象概括出来的一些观念性认识,是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过程、方法、结果在学习者头脑中整体的、概括的反映。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的基本特点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化学变化是化学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不同于其他科学最特征的思维方式,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途径,而科学的改造物质、应用物质,实现自然与社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则是化学科学的终极目的。
基于化学学科的特点和研究视角,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化学科学形成了认识物质世界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及其价值取向,概括起来,就是基本的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实验观、分类观和化学价值观。
这些基本观念不仅指导人们认识物质、改造和应用物质,也促进着化学科学的发展。
化学基本观念不仅是实践发展的产物,更是抽象思维的结果。
在学校教学中,这些化学基本观念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于学生对化学学科知识的反思概括,主要形成化学知识类的基本观念,如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另一方面来自于学生对化学探究过程、学习方法的反思,主要形成化学方法类的基本观念,如实验观、分类观;再一方面来自于学生对化学科学在社会生活中价值的认识和反思,主要形成化学情意类的基本观念,如化学价值观。
这三个方面的基本观念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构成化学基本观念这一有机整体,如图2所示。
从内容来看,每一种化学基本观念都是对其所涵盖的事实、概念和原理等化学知识的高度概括和更上位的认识,都有其具体的基本含义。
这些基本含义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就构成知识形态的化学观念,我们将其称为“基本理解”,它把原本处于意识形态的化学观念从字面意义上揭示出来,是化学基本观念的具体表达。
概括分析,我们将各化学基本观念的具体内容(亦即基本理解)表达如下:(1)元素观。
世界上的物质(包括天然存在和人工合成的)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100多种元素组成了世界上的数千万种物质;每一种元素对应于一类原子,由于原子不容易发生变化,所以元素不容易发生变化;通常我们见到的物质千变万化,只是化学元素的重新组合,在化学反应中元素不变(种类不变、质量守恒);元素的性质随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周期表是这一规律的具体体现形式。
(2)微粒观。
物质世界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微观粒子很小很小,它们的体积和质量我们无法用常规的量器度量,也不方便用常规的单位表示;微观粒子本身是有能量的、不断运动的、彼此有间隔的;在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中,原子是最为基本的,它既能直接构成物质,又能先构成分子或离子,再由分子、离子构成物质,并且在一般条件下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离子会发生变化,而原子保持不变;微观粒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原子间通过强弱不同的相互作用(范德华力、化学键等)相互共存或结合成分子。
(3)变化观。
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是有层次的,物质变化的层次性随外界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人们通常据此将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核变化等;化学变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并以光、电、热等形式表现出来;利用化学变化人们可以获得或消除物质,可以储存或释放能量,控制变化的条件,可以使化学变化向着人们希望的方向进行。
(4)实验观。
实验是人类探求未知、发现规律、验证推测的重要实践活动;化学实验是人类认识物质、改造和应用物质、推动化学科学不断发展的主要手段;科学严谨、系统设计、安全环保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保障;实事求是、不畏艰辛、持之以恒是对待实验工作的科学态度;全面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科学地分析、解释实验结果,将观察与思维紧密结合是完成化学实验必须的基本方法;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实验手段的更新,从而极大地促进化学科学的发展。
(5)分类观。
分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手段;分类所依据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就不一样,通过分类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同类事物的本质;对化学物质可以从多个角度如元素组成、微粒间作用等进行分类;对化学反应可以从得失电子、元素组成等角度进行分类。
(6)化学价值观。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征的思维方式;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是推动现代社会文明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化学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自然和社会问题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化学科学能够增进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对丰富人类的文化有着实质性的贡献;倡导绿色化学,实现自然与社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是化学科学的价值追求。
上述基本观念是化学学科观念体系中最基础、最本质的,是深入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以及形成更高层次化学学科观念的前提和基础。
随着学习者知识经验的丰富和认知水平的提高,他们对化学科学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因此形成的化学学科观念也是不断丰富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