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浅谈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浅谈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了思考框架,其知识表征方式及过程对知识的表达与理解,与数学教学有共通之处。
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有效的知识网络,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教给学生一套思路清晰的解题步骤,学生却不能学以致用;教师苦口婆心地说教,换来的却是学生的一知半解,学生的练习成为盲目的重复。
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两点:一是“弱化”了学生建立模型的过程;二是“粗化”了学生建立模型的过程。
如此看来,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成为决定学生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实际问题与学生生活经验越相关,学生就越有可能考虑问题的真实性因素,从而作出真实解答;实际问题与学生教材中的常规问题越相似,学生就越有可能按常规思路解决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简单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模型准备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观察和分析能力“模型应该来自情境,而学生则应该学习从情境中辨认模型,提出模型。
”学会抽象概括数学模型是创造、识别、应用模型的前提。
它能使学生理顺模型的来龙去脉,深刻理解数学模型的本质、特征,把握模型的衍生层次。
教师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做学生抽象数学模型的“助产师”,把学生置于研究现实的未知的问题情境之中,引导学生把数学问题提炼成简约的日常生活语言,再让学生把日常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以促使学生把具体数量关系概括成一般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在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建立新的数学模型。
“模型准备”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或设计情境引入,让学生从生活现象中体会到一个比较清晰的数学问题。
出示问题情境后,教师可以利用下面这个思维导图,让学生从情境中收集信息,并通过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等方式,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模型假设阶段——培养学生的猜想、整合能力模型假设是建立数学模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关系到模型的成败和优劣。
《思维导图应用课程: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
思维导图应用课程: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引言在当今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寻找创新的教学方法变得非常重要。
思维导图应用课程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越来越受到学生和教师的欢迎。
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整合知识,更好地应对学习任务。
本文将重点介绍思维导图应用课程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方面的作用和优势。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在解决问题、理清思路和进行创新时的核心能力。
而思维导图应用课程作为一种系统性的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 提升学生的整体思维水平在思维导图应用课程中,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将思维的过程可视化。
这种可视化的思维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问题,提升他们的整体思维水平。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应用课程要求学生将复杂的问题拆解为多个关键词,并通过连接线构建关系。
这样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地理清问题的因果关系和逻辑推理。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应用课程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地组织和表达思维,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的思考。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知识整合能力是学生将多个学科或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的能力。
而思维导图应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整合知识,提升他们的知识整合能力。
1. 促进跨学科学习思维导图应用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以帮助学生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
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各个学科的概念和知识联系起来,进而形成更全面的学习视角。
这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2.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思维导图应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提升知识应用的能力和水平。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常见的思维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思维、拓展联想、发掘问题的本质,并用图形化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本文将从引导学生认识思维导图的作用、学会利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等多个方面展开回答。
引导学生认识思维导图的作用思维导图是一种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将信息进行整理的工具,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知识结构和关系,以及梳理逻辑关系。
当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思维导图的作用时,可以通过讲解实例和引导思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思维导图在整理知识、制定计划、解决问题等方面的优势。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共同思考,探讨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效果。
学会利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整理。
首先,教师应明确知识的目标和要点,并将其与整体知识结构进行关联。
然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常见的思维导图模板,比如流程图、概念图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整理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需求,自行设计思维导图,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整理已有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组织思维导图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中进行思维扩展,比如进行联想、比较、推理等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批判性思维。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它能够协助学生快速理清知识框架和逻辑关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将重点知识点、难点、疑难问题等进行整理和梳理。
在阅读教材、听课、做习题等学习环节中,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串联和整合。
通过多次的练习和反思,学生可以逐渐掌握运用思维导图的技巧,并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思维导图是一种通过图形化的方式来展示和组织信息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它不只是关于地球的自然现象,更是关于人类的活动和影响。
利用思维导图来提高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挑战,使地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有效。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来提高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以及一些实用的应用技巧和方法。
一、思维导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1. 帮助整理地理知识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地理知识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清晰的结构。
可以将地理知识按照地域、地貌、气候、资源等方面进行分类,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
2. 强化地理概念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和形象地理解地理概念和理论。
可以通过地图、图片、图表等形式来展示地理现象和规律,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3. 提高地理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能力。
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水平。
1. 制作概念导图概念导图是将地理概念和知识点进行连接和整合的思维导图。
通过制作概念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和概念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其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1. 结合教学内容老师可以结合地理教学的内容和要求,设计和使用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可以在地理课堂上使用概念导图来整理地理概念和知识点,在地理实地考察中使用地图导图来展示地理现象和规律,在解决地理案例和问题时使用案例导图来分析和判断。
2. 激发学生兴趣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和生动的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可以通过添加图表、图片、颜色等元素来制作思维导图,使其更加形象和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地理学习的效果。
思维导图在小学教育中的奇妙作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教育中的奇妙作用一、引言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它通过图形、颜色、符号等元素,将复杂的知识点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小学教育中,思维导图具有多方面的奇妙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理解能力有限,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存在一定的难度。
而思维导图则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将知识点以图像、线条、色彩等形式展示出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清晰地呈现出来,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一味地讲授知识,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
这种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
而思维导图则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将知识点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思维导图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
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它可以通过图形、颜色、符号等元素,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需要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来丰富思维导图的元素。
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加聪明、灵活、富有创造力。
五、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记忆和理解知识点,学习效率较低。
而思维导图则可以通过将知识点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使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思考、探索和创新,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使学生更加聪明、灵活、富有创造力。
此外,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巧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巧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根据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核心理念,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的实践教学中,让孩子有机会主动思考,有效地引导他们自主梳理知识,自主构建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把握知识点,提升教学效果,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思维导图既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又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手段,它主要借助文字的形式将思考的过程“画”在纸上,使枯燥的、杂乱的信息变成有条理的、便于记忆的图画,在绘制的过程中寻找知识间的联系,促进大脑进行思考,借助图像形成认知脉络。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看图、画图、说图、评图,发展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也极大的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理清知识结构,以图导学知不足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比,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散,对于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有困难的,不能灵活运用数学方法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建立数学知识网络,在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上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可以从点到面、系统有序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梳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比如,在进行“整数”和“小数”模块复习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特性,从某个主要知识点入手,提炼与之相关的重要知识点,以便更好地展开复习。
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回忆整数的概念和性质,鼓励他们发现整数和小数之间的共同点,然后再向他们介绍小数的性质。
除了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对小数的理解,老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发掘创新思想,并且帮助他们拓展课堂复习的范围,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借助思维导图梳理知识,学生可以将具有共通点的知识整合起来,建构起新旧知识间的桥梁,能更好地从多个维度来展开复习。
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灵活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对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建立缜密的逻辑思路,为他们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拓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思维整合和思考能力
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思维整合和思考能力引言思维导图是一种用于展示思维过程和概念之间关联的图形化工具。
通过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育领域,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整合和思考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往往被被动地灌输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创新能力。
而思维导图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加强对知识的整合和理解。
1. 什么是思维导图1.1 定义思维导图是一种以中心主题为核心,通过树状结构将相关的分支概念和关联思维展示出来的工具。
它通常由文字、图像、关键词等多种元素组成。
1.2 产生背景思维导图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布赖恩首次提出。
他认为人脑的思维方式是分支和联想的,而传统的线性文字叙述方式限制了人们的思维发散和整合能力。
因此,他提出了思维导图的概念,希望通过图形化的方式来展示思维的结构。
2. 思维导图的原理与优势2.1 思维导图的原理思维导图的原理是基于人脑思维方式的模拟,它以中心主题为核心,通过分支的方式呈现相关的概念和思维。
这种分支的关联关系可以有效地展示知识的结构和思维的发散与整合。
2.2 思维导图的优势思维导图具有许多优势,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整合和思考能力:2.2.1 可视化思维导图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示信息,让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这种可视化的方式对于学生的思维整合和理解非常有帮助。
2.2.2 归纳和总结在思维导图中,学生可以将信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进行归纳和总结。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
2.2.3 发散思维思维导图的分支结构可以促使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将一个主题拓展为多个相关的概念和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的广度。
2.2.4 整合和回顾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不同概念和思维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
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回顾思维导图来重新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3.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3.1 课堂讲解在课堂讲解中,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展示知识结构和概念之间的关联。
运用思维导图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2018.NO12一、在词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能力的重要基础。
学生需要掌握的语言知识内容一般以单元(主题)的形式被分散编排在小学各年级英语教材中。
尽管教材在编排上采用了同主题集中的形式,但学生获得的很多知识仍是零散的。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把与主题相关的词汇呈现给学生,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也有利于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总结,形成层次化的知识网络,当需要提取这一知识时,学生就会先回忆它所在的知识网络,进而可以从知识网络中提取所需知识及其相关联的语言知识。
例如,外研版三年级上册Module 3 Unit 1 It’s a chameleon.学习关于颜色单词。
下图(图1)是关于“colour”这个单词思维导图的实例:图1思维导图的运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知识模块,还能帮助学生把单词的词形和词义一一对应起来,加深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同时,思维导图把静态的的词有机地嵌入到一个主题词汇中,显示他们的内在逻辑。
这样有逻辑结构的呈现使词块系统化和网络化,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主题词块的内涵和外延,从主题视角建构词汇思维导图,拓展词汇。
二、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主要体现在整体感知阅读材料,整体理解阅读材料和深度建构阅读材料。
教师根据中心主题和主干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既能突出重点,又让学生关注细节,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阅读后,可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主建构思维导图;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复述课文内容,其中图中的关键词、图画、连线等都为信息提取提供了很好的线索,增大了自动化输出的机会;最后,我们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语篇内容有自己的思考、判断和分析,深度建构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如,在教授pep六年级下册Unit4 I have a pen pal中read and write教学中穿插思维导图:听读标题,回答问题“What clubs are they?”完成思维导图。
学生应用思维导图的指导策略
学生应用思维导图的指导策略一、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和作用学生应该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和作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用来呈现和组织思维的图形表达方式,它是从中心开始,通过分支将主题展开,形成树状结构。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梳理思维,提高记忆和理解能力。
思维导图也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培养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技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思维导图,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和绘制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和课下多次使用思维导图,逐渐培养他们的使用习惯。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分享思维导图的应用经验,相互学习和提高。
三、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场合和主题在指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场合和主题。
学生应该了解思维导图适用于整理知识结构和总结主题思想,因此在学习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帮助自己更清晰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和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如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等,来应用思维导图。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增加学习的乐趣。
五、引导学生总结和反思教师在指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还应该引导学生总结和反思。
学生可以在应用完思维导图之后,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和反思,检查和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
学生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进行知识的复习和总结,提高知识的掌握和记忆效果。
学生应用思维导图的指导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思维导图的概念和作用,并培养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技能。
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场合和主题来应用思维导图,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总结和反思,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信通过这些指导策略的实践,学生会更好地应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巧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巧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信息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与组织知识。
在教育中,思维导图已被广泛应用,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效率和核心素养。
本文将介绍如何巧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思维导图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思维方式。
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可以自由构思、用心整理,并体验自己的创新思维。
思维导图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更为有趣的学习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记录和整理自己在阅读文章、探究问题等活动中的思考方式,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同时,学生可以在思维导图中添加自己的想法、发现、问题,创造新的组合并以此来促进自己的思维能力。
随着不断的思考和实践,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不断地提高和发展。
二、帮助学生学习系统化的思维思维导图的优点在于能够将复杂的信息组织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为学生掌握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把零散的信息,通过归纳整理等方式形成一个有序的系统;并且可以清晰地了解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以系统化的方式学习知识。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知识点分类、总结,在对知识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理解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深刻,也提升了学习效率。
三、帮助学生在逻辑思维方面有更高的素养逻辑思维是理解和组织信息的基础,并是学生在今后一生受用的重要素质之一。
思维导图正是在帮助学生在逻辑层面上更深入地思考。
例如,学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将知识点、案例、理论等进行分类整理,进而深入挖掘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
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从信息之间的关系来整理知识结构,还要综合整合、筛选合适的信息,从而全面地把知识整理、整合在一起。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提升学生的演示表达能力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好的演示表达工具。
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内容,还可以学习如何清晰、有条理地展现自己的想法。
巧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巧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思维导图是一种用图形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和组织思维的工具,其独特的结构能够帮助
学生整理知识、梳理思路、提升理解能力。
巧用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
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思维导图在培
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
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运用自己的智力进行思考、分析、推理、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将知识进行整合、分类和归纳,并形成树状结构,从而梳理清晰思路。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批判
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学生独立思考,提出新的观点、思
路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绘制思维导图可以促使学生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思考和认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记录自己的灵感、想法和疑问,并与他
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以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有效获取、理解和运用知识的
能力。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进行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整理,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容易
地掌握和记忆知识。
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迁移和延伸,将各个学科之间的
知识进行联系和融合。
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自主学习
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教育在小学阶段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良好的数学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业和职业发展中获得更好的机会,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就成为了很多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兴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如何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期对大家有所启示。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顾名思义,是一种用图像和符号来表示思维过程的工具。
它采用分支、放射状和层次结构的形式,用中心词汇来概括和连接主题,通过枝叶、颜色、平衡等表现形式,较好地反映了人类思维的本质特征和规律。
二、思维导图与数学教育的结合我们来看看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数学教育中。
数学教育除了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实践应用,还需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思维导图正是一种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工具。
1.开放性问题的解决思维导图主要强调的是开放性问题,也就是说,每一个问题都有多个答案,通过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在“自由积累、自我发展”的环境下,将自己的想法和观念融入其中,从而透过问题表面看到本质。
在数学教育中,可以减少只关注单一答案的现象,为学生解决开放性问题提供更广泛的思路。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3个苹果和2个香蕉一共花费10元,1个苹果和3个香蕉一共花费7元,求1个苹果和1个香蕉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这个问题从表面看上去很正常,但实际上需要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发散思维,把这两个数据之间的关系展现出来,从而得出最终的答案。
2.矩阵的演示思维导图还可以用来模拟一些数学概念。
比如,“矩阵”,通过用思维导图画出矩阵的模型,能够增加学生对于矩阵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画一个2*2的矩阵,并在矩阵中填写数据,再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矩阵的计算原理和作用。
3.概率的计算思维导图在概率计算中也可以大显身手。
通过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对概率计算中的概念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细致的分析。
利用思维导图,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利用思维导图,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和素养,包括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沟通能力、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情感态度等方面。
思维导图是一种辅助思维、总结知识的图形化工具,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整理和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下面将介绍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一、利用思维导图培养数学思维能力1. 梳理数学知识结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散乱的数学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
学生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将各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进行分类整理,形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知识结构图,有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数学知识的体系,并且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2. 拓展数学思维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一个概念或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拓展和展开,帮助他们构造更为丰富和复杂的数学思维。
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一个数学问题拆分成多个小问题并逐一解决,或者通过思维导图将一个数学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进行联系,从而拓展自己的数学思维。
二、利用思维导图培养数学应用能力1. 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从而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探讨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分析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应用能力的认识。
三、利用思维导图培养数学沟通能力1. 帮助学生整理和表达数学思想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数学思想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清晰的表达逻辑。
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自己的数学思想进行整理和梳理,并通过文字、符号和图表等形式在思维导图上进行表达,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
2. 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将不同知识进行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学生思维导图与创新思维培养
学生思维导图与创新思维培养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形化的思维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学生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理解知识,拓展思维边界,培养创新思维。
本文从学生思维导图的定义、作用、应用、优势等多个角度展开,以期为读者提供更深层次的了解。
一、什么是学生思维导图学生思维导图是一种以中心词或主题为核心,通过分支关系展开的图形化工具。
通过将主题和相关内容以分支的形式结构化地展示出来,学生可以清晰地理解和组织知识,形成记忆链接,帮助记忆和思维的联想。
二、学生思维导图的作用1. 辅助学习理解:学生思维导图可以将复杂的概念和知识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促进思维联想:通过思维导图展示的分支关系,学生可以在不同主题之间建立关联,促进创造性思维和联想能力的培养。
3. 促进知识整合:学生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将课程中的分散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全局视角,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学生思维导图的应用1. 学习笔记:学生可以用思维导图记录课堂内容,将重点概念和相关知识以图形化形式呈现,方便日后复习和回忆。
2. 论文写作:在进行论文写作时,学生可以用思维导图进行头脑风暴和构思,将各个章节和段落之间的关系清晰地展示出来。
3. 团队合作:学生可以通过合作绘制思维导图,对团队任务进行分工和合作,促进团队协作和思维碰撞。
四、学生思维导图与创新思维1. 拓展思维边界: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知识点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促进跨学科思维的形成,培养创新和综合思维能力。
2. 促进思维联想:思维导图的分支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间的关联,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3. 激发创意灵感:学生思维导图可以刺激学生的创造力,帮助他们产生新的创意和想法,从而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五、学生思维导图的优势1. 明晰逻辑关系: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地展示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素质教育视角下,小学英语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质量提出新要求,明确规定要建设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部分小学英语教学环境与教学设施薄弱,教学辅助道具有限,严重阻碍教学效果的发挥。
而思维导图教学方法的应用能有效突破技术限制,为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也为学生拓展思维广度和深度创造了发展空间。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价值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其利用图形和文字并重的特点,将关键词和各层级关系呈现出来,完成记忆链接的建立。
教师根据教学主题或者课文主题制作思维导图,用发散性边框与线条梳理教学脉络,引导学生按照知识框架进行学习。
思维导图作为思维工具,与小学英语教学的融合有效弥补了小学生思维逻辑发展有限的难点,突出了小学英语学科重点,极大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为小学英语创建高效课堂提供机遇,同时也为进一步发挥思维导图效果创造条件。
思维导图与小学英语学科的融合点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词汇教学环节。
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对英语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
词汇是语言知识的基础,词汇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到语言学习目标是否能实现。
但是,小学生学习经验不足,词汇积累不够,严重阻碍教学效果的发挥。
思维导图结构形式与人体的大脑神经元网络分布形状相似。
以关键词为切入点,深入发展、逐级扩散,形成联系密切的关系图。
例如,将“表情”作为关键词,结构图可以下分为可爱、痛苦、悲伤、心酸、开心、憎恶等。
通过思维导图,学生词汇量会短时间内大幅增加[1]。
第二,阅读教学环节。
教师采用思维导图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梳理文章脉络,并使用不同字体、颜色强调阅读重点。
学生依照知识体系加深对教学重点和情感元素的理解,把握文章书写结构,有效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高效课堂因此得以展现。
第三,作文教学环节。
教师根据开头、经过、结尾等行文结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将相关元素融入导图,开阔学生视野,减少缺少感情、无话可说的行文弊端[2]。
思维导图应用: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思维导图应用: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1. 引言1.1 概述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形方式表达思维和概念的工具,用于帮助人们整理、组织和表达思想。
它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被认为是一种提高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有效方法。
本篇文章将探讨思维导图在教育中的应用,旨在引起人们对提高学生思考能力的重视。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六个部分:引言、思维导图概述、思维逻辑能力的重要性、思维导图在教育中的应用、使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策略与方法、结论。
首先,我们将介绍什么是思维导图及其发展历程;然后阐述了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重要性及问题存在;接着,探讨了思维导图在教育中的作用;进而详述了使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逻辑能力的具体策略与方法。
最后,总结了思维导图对学生思考能力的积极影响,并展望了未来教育中该工具的应用前景。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思维导图在教育中提高学生思维逻辑能力方面的应用。
通过阐述思维导图的定义、作用和发展历程,以及解释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重要性和问题存在,我们将论述思维导图在教育中促进学习效果、培养创新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促进合作学习和沟通技巧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同时,我们还将提供一些使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逻辑能力的具体策略与方法,并对该工具在未来教育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引起教育界和相关领域对于提高学生思考能力的关注和重视。
2. 思维导图概述2.1 定义和原理思维导图是一种以树状结构展示思维脉络的图形工具,它基于大脑的联想和提取能力,以主题为中心,通过关键词、关系线和分支来组织和表达信息。
它反映了思考过程中的关联和交互思维模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整理、分析和生成想法。
思维导图的原理基于俞敏洪先生提出的“高科技时代记忆法则”,其中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 关键词:通过选择性受限的关键词来表达主题或核心概念,使得思维导图更加精简且易于理解;2) 层次结构:从中心开始,将相关联的主题逐级延伸发展,并使用不同层级来表示重要性或详略程度;3) 关系线:使用有向连接线表示不同主题或概念之间的关系,包括因果、分类、比较等;4) 图像符号:借助简单直观而富有象征性的图像符号来增强记忆效果。
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现状研究
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现状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现状研究引言在这样的背景下,运用思维导图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清晰地整理和表达自己的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探究如何有效地运用思维导图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成为了当前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思维导图在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面的作用、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高思维导图在培养科学思维中的应用效果的途径以及案例分析等几个方面来探讨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中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2 研究意义通过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整体和细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理解和掌握。
这有助于学生从碎片化的知识中整合和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
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和应用,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思维导图的应用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沟通、协作,共同完成思维导图的构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研究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中的应用意义重大,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深入研究思维导图在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和效果,对于推动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2. 正文2.1 思维导图在教育中的应用现状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运用。
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呈现,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梳理课堂笔记,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1.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导图通过图像的形式展示数学知识点,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更好地理清数学知识的体系结构,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水平。
2. 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思维导图通过图形、线条、颜色等形式对数学知识进行图解、标注和分类,使得数学知识呈现出清晰、简洁的结构。
这样的形式化呈现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记忆的效果。
思维导图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可视化,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抽象概念进行具体化和形象化的理解。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导图的图文结合、图解生动等特点,可以使得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4. 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整理、分类和归纳的过程,这样的制作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地整理和梳理知识,锻炼自己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优化教学资源,提供技术支持学校可以通过优化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有关思维导图的培训和技术支持,培养教师的思维导图制作能力和应用意识。
学校可以加强对相关软件的采购和应用,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使用思维导图的技术支持,促进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 整合教学环境,营造良好氛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地应用思维导图,创造性地设计和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
教师可以适时地分享和展示优秀的思维导图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导图的应用意识。
4. 强化教学管理,加强评价指导学校可以通过强化教学管理,加强对思维导图制作和应用的评价指导。
教师对学生思维导图作品进行评价,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思维导图的制作技能和应用水平。
思维导图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导图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思维导图也叫心智导图,是一种学习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点。
此外,让学生自己建立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以及动手能力,开发学生大脑潜能,培养其创新精神。
关键词:思维导图学生逻辑思维培养一、思维导图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作用1.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
首先,设立一个主题,将这个主题作为中心建立与其相关的知识体系。
将零碎的知识组建起来,并根据主题中心逐级缩小知识面,形成多个知识块,这样就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
学生根据导图提供的信息可以迅速找到知识间的联系,方便学生记忆。
所以,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流畅性。
2.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即根据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散发出更多与其相关联的知识网络,这样学生随着知识不断增加及时将其总结到思维导图中,使思维导图不断扩大,同时包含了各方面的知识重点。
在导图的建立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构建适合自己应用的思维导图。
作者可以结合自身对问题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设立,根据不同的主题中心,逐层建立分支。
长此以往,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高。
3.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建立思维导图过程中,学生会力求创新,使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更加出众,以便获得老师的肯定。
此外,在设置导图过程中,学生会通过多方面对知识进行解剖,这也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中心对知识进行系统化搜索,然后对搜索到的知识进行整合、归类,这样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研究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会让学生得以终身受用。
二、思维导图在生活中的应用1.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
首先,运用思维导图对文章结构进行梳理。
思维导图:促进学生的整合和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促进学生的整合和思维能力概述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整合信息、提升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思维导图的定义、优势以及如何运用它来促进学生的整合和思维能力。
1. 思维导图的定义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图形工具,用于展示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之间的联系。
它通常使用中心主题或问题作为起点,并通过分支或线条连接相关的子主题、关键词和想法。
2. 思维导图的优势•提升整合能力: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散乱的信息整理归类,构建起更为有机和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增强记忆效果:思维导图具有视觉化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与理解知识。
•培养创造力:使用思维导图进行脑暂时等创造性过程会激发学生新颖而深入地思考问题,并形成多样化解决方案。
•支持双向沟通: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共同参与思维导图的构建,促进交流和讨论。
3.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3.1 讲解复杂概念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复杂概念。
教师可以使用中心主题来引导学生,并逐步展开子主题和相关关键词。
这种可视化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整体认知,更好地理解复杂内容。
3.2 学习整合与总结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导图可以作为一个有序且系统化的个人或团队笔记工具。
通过将不同课程、章节或观点以分支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能够更容易地回顾和总结知识。
3.3 创造性思考与问题解决思维导图是培养创造性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工具。
学生可以使用分支或关系线条来探索不同角度和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而且,思维导图也为各种观点、想法和主张提供了一个清晰而有机的视觉框架。
3.4 团队协作与互动思维导图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和互动。
通过共同参与思维导图的构建,学生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并形成集体智慧。
结论思维导图是一种强大而灵活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整合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育者应当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作用,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
(总字数:4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吴志坚
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8年第05期
【摘要】本文论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让学生生成个性化的经验,构建连续性的语言思维习惯,并能运用语言文字。
教师要拓展综合性学习内容,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助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思维导图思维能力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5A-0114-02
有教师认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是数学老师的事。
其实不然,思维与语言密不可分,良好的思维习惯能够促进学生学好语言、用好语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发展不成熟,教师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比较困难,为此,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改变常规的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其能够服务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的发展。
一、利用思维导图生成个性化思维体验
在小学阶段,学生通常以具象思维为主,其抽象思维发展缓慢,很多学生无法凭借符号性的抽象文字,构建出属于自己的一套思维体系。
教师在教学中通常以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学习语言、发展思维,但由于学生的思维认知与情境学习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教学陷入尴尬的境地。
对此,教师使用思维导图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化思维体验。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1》要求学生会认的字词有春节、饺子、拜年、清明、扫墓、踏青、端午、粽子、龙舟、中秋、团圆、月饼,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与习俗文化。
结合教材出现的情境图,以及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体验,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学习《识字1》的内容,将经历或经验融入其中,构建起自己的认知体系。
以“中秋节的习俗”为例,学生可以围绕“中秋节”回忆过节的经历。
有的学生说:“中秋节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团聚,晚上赏月吃月饼。
”有的学生说:“中秋节猜谜语,我很晚才睡觉。
”有的学生说:“全家一起赏桂花,大人还喝桂花酒。
”……学生讲述这些经历时,带着个人的情感及经历、经验,教师就可以将学生的这些经历或经验抽离出来,提炼出关键词,画出思维导图。
如以“中秋节”为中心,发散出“吃月饼、猜谜语、团圆饭、赏桂花、看花灯”等内
容,并提炼出“月饼”“花灯”等关键词(如图1)。
这就将抽象的符号从学生的经历或经验中抽离出来,形成一定的关联性。
接下来是思维的提高阶段。
当学生从“中秋节”延伸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故事时,由于有了新的内容,学生会产生疑问,如“没有地方写了”“内容越写越多”……此时,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还可以怎么画,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将相似的内容进行分门别类。
”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延伸画图。
”还有的小组画出了新的思维导图(如图2)。
从思维导图的前后变化可知,学生初步学会构建个性化的语言,学会“思路分享”,由于他们此时的语言描述被思维导图牵引着,其语言构建也呈现出了个性化的特征。
二、利用思维导图发展思维的连续性
要想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和思维的连续性,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提升语言品质,如以复述课文为抓手紧扣语言运用,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生成连续性的语言。
1.抓住时间顺序。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很难把握课文中出现的抽象时间,而用图形来表示就简单多了。
例如《蚕姑娘》是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课文,要求学生会背诵课文,但由于一些学生会把课文中四个段落的内容弄混,分不清时间的先后顺序。
对此,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做:先让学生通读课文,然后用笔画出蚕姑娘每次睡觉的前后变化,抓住关键词“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胖”“发亮”,梳理出时间线索(如图3),这样一来,学生对蚕姑娘的变化就有了深刻的体会和认知,复述课文时就感到简单多了。
2.变化叙述角度。
小学生在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某一人物或事物时,会碰到逻辑主语更换的问题,这样他们要从一个角度叙述时会比较困难。
学生在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或复述时,教师可以从叙述对象的角度或人称出发,创设与课文相类似但又不同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掌握叙述或复述的技巧。
例如,《沉香救母》是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故事情节丰富,学生在归纳叙述时很难抓住事件的“主线”,而从中提取的关键词也没有逻辑,缺乏连续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一个角度叙述事件,关键词主语应以“沉香”为主,然后画出思维导图,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连续性。
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一条叙述线索:得知实情—立志救母—拜师学艺—练习武功—学有所成—劈山救母—母子团圆(如图4)。
虽然学生选择的视角不同,但都抓住了一个逻辑主语——沉香。
教师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复述能力,提升语言的连续性。
3.抓准叙述重点。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掌握叙述或复述的重点有一定的难度,使用思维流程图则能降低难度,锻炼思维能力,提高语言品质。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课文二年级下册《蜗牛的奖杯》一课时,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使用思维导图,但还有的学生不会选择重点,往往把多余的内容收纳进来,导致“思维导图”杂乱无章,无法体现叙述的简洁性和条理性。
这时教师可
以要求学生尽可能地精简内容,对“重点”进行筛选与剔除,最终留下几个关键词(如图5),这样叙述起来就更容易抓住事件的中心。
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比较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方式在于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方式,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将学生单一的学习引向综合性学习,通过对比、比较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基于此,利用“思维导图”将学习内容进行对比,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6》中呈现了很多动物,在课堂教学中有学生提问:“如何区分猩猩和猴子?”笔者就以这一问题引导全班学生收集猩猩、猴子的相关资料,从中找出猩猩和猴子的异同点、提取关键词,再画出思维导图进行对比(如图6)。
这样一对比,猩猩和猴子的异同点一目了然。
学生们迁移运用同样的方法对比老鹰和雕的外形、生活习性等,在思维导图的指引下,学生再用语言文字进行简明扼要地介绍,既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捕捉信息的能力、归纳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之,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收集到的信息呈现出来,使得认知发展、思维发展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线索,从而有效发展了自身的思维能力。
(责编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