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步态分析

合集下载

实习ppt—步态分析

实习ppt—步态分析

重心移动
行走时,身体重心随着骨 盆的向前移动而上下移动 大约5Hale Waihona Puke m,侧方移动约5cm骨盆旋转
当摆动腿向前迈步时,骨盆向 前及向对侧发生一定的旋转, 正常约4°
步行周期(gait cycle)
• 从足跟着地到同侧 足跟再次着地所经 历的时间 – 分为二个相
• 站立相/支撑相 (stand phase) • 迈步相/摆动相 (swing phase )
双支撑相 • 双足支撑是步行的最大特点。在一个步行周期中,当一侧 下肢完成足跟抬起到足尖向下蹬踏离开地面的时期内,另 一侧下肢同时进行足跟着地和全足底着地动作,所以产生 了双足同时着地的阶段。一般占一个步行周期的20%,此 阶段的长短与步行速度有关,速度越快,双支撑相就越短, 当由走变为跑时,双支撑相变为零。双支撑相的消失,是 走和跑的转折点,故成为竞走比赛时判断是否犯规的唯一 标准。
支撑初期(loading response)
• 由足跟着地逐渐过渡到全足着地,此时地面反应力在髋关节的前方, 髋关节必须进行向心性收缩以克服屈髋;随着膝关节的地面反应力由 前方转变为后方,产生了一个外在的曲髋力矩,诱发股四头肌进行离 心性收缩,出现屈膝20°的情况,踝关节由于地面的反应力在其后方, 外在的曲力矩诱发踝背屈的离心收缩,使踝关节呈现趾屈约10°。 骨盆 :5°旋前 髋关节:30° 屈曲 膝关节:0°-15 °屈曲 踝关节:0°-15 °跖屈
步态分析
温州医学院——胡玮峰
内容提要
• • • • 步态及步态周期的概念 正常步态特征及参数 RLA八分法 步行过程中的相关肌肉运动
内容提要
• 步行:是指通过双脚的交互移动来安全、有效的转移人体 的一种活动,是躯干、骨盆、下肢各关节及肌群的一种规 律、协调的周期性活动。 • 步态是步行的行为特征,是一个人行走时的表现形式,又 称行走模式。

康复治疗技术 教材 正常步态的时-空参数

康复治疗技术 教材 正常步态的时-空参数

正常步态的时-空参数一、导入正常步态是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通过骨盆、髋、膝、踝和足趾的一系列活动完成的,此时躯干则基本保持在两足之间的支撑面上。

临床中,中枢神经系统或运动系统的疾病往往会导致正常步态的改变,因此我们需要对正常步态做全面分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正常步态的一些时-空参数。

二、正常步态的时-空参数正常步态常用的时-空参数包括:步长、步幅、步宽、足偏角、步频和步速。

三、步长步长:指行走时,从一侧足跟着地到对侧足跟着地所行进的距离。

健全人平地行走一般步长约为55~85cm。

包括左步长和右步长,通常一个步长所需要的平均时间我们称之为步长时间。

个体步长的差异主要与腿长有关,腿长者步长也大。

四、步幅步幅:又称跨步长,指行走时,从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所行进的距离。

通常是步长的两倍。

一个步幅所需要的时间通常为一个步行周期。

五、步宽步宽:指在行走中双足中线间的距离。

健全人约为~。

步宽越窄,步行稳定性越差。

六、足偏角足偏角:指在行走中人体前进的方向与足底中心线所形成的夹角。

健全人约为°。

七、步频、步速步频:又称步调,指单位时间内行走的步数,以stein表示。

正常人平均自然步频约为95~125stein。

双人并肩行走时,一般是短腿者步频大于长腿者。

步速:即行走速度,指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距离,通常用m/min表示。

正常人平均自然步速约为65~95m/min。

八、小结下面,我们来对今天的内容做一个小结。

步长:指行走时,从一侧足跟着地到对侧足跟着地所行进的距离。

包括左步长和右步长。

步幅:又称跨步长,指行走时,从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所行进的距离。

通常是步长的两倍。

步宽:指在行走中双足中线间的距离。

足偏角:指在行走中人体前进的方向与足底中心线所形成的夹角。

步频:又称步调,指单位时间内行走的步数。

步速:即行走速度,指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距离。

康复评定学实验大纲-运动康复

康复评定学实验大纲-运动康复

康复评定学课程实验(实训、见习)教学大纲一、内容简介(300字以内包括编写依据、学时和学分、教学内容和目的等)本课程实验教学大纲是按照王玉龙主编的《康复功能评定学》教材设计。

是研究障碍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是康复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障碍学诊断的理论原则,建立诊断的临床思维程序;熟悉康复评定的工作流程,掌握临床常用评定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技术及其评定结果的临床意义;并熟练书写出完整、措辞准确、精炼的康复评定报告。

作为运动康复的专业课程,学时设置54学时,实验学18,2学分。

通过实验加深对康复评定学有关理论的理解;熟悉实验项目的基本原理以及实验操作的具体程序;实验数据记录规范,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形成规范的实验报告。

考核依据:实验报告考核办法: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按实验报告质量逐份评分(评分指标: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的明确性;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的规范性;结果讨论的科学性),作为平时成绩进入课程总成绩。

四、学时、学分及各部分分配本课程总教学学时为54学时,总学分为3学分,其中理论授课学时为36学时,实验学时为18学时。

五、具体教学内容及要求实验一:关节活动度测量实验目的:能够正确进行全身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实验内容:掌握:肩、肘、腕、前臂、手指、髋、膝、踝、脊柱等部位各运动方向的活动角度测量操作技术实验二:肌力评定实验目的:掌握徒手肌力检查方法及等速肌力测试仪的正确使用实验内容:掌握:等速肌力测定的方法、结果及意义熟悉:等速肌力测定的适用条件、注意事项了解:等速肌力测试的临床应用范围实验三:步态分析实验目的:掌握步态分析程序及方法实验内容:掌握:步态分析的方法及结果分析熟悉:步态分析的临床应用范围了解:导致异常步态的原因实验四:感觉功能检查实验目的:能够正确进行浅深复合感觉功能检查操作实验内容:掌握:感觉功能检查方法及其注意事项熟悉:感觉功能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了解:深感觉、浅感觉实验五:肌张力评定实验目的:掌握全身主要肌群的肌张力评定方法实验内容:掌握:肌张力检查的方法熟悉:肌张力检查临床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了解:肌张力异常的原因实验六:平衡协调功能评定实验目的:掌握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方法及步骤实验内容:掌握:平衡协调功能评定的方法熟悉:平衡协调功能评定的临床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了解:衡协调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实验七:神经反射检查实验目的:能够正确进行神经反射及病理反射的检查实验内容:掌握:浅反射、深反射及病理反射检查的方法熟悉:浅反射、深反射及病理反射临床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了解:浅反射、深反射及病理反射异常的常见原因实验八:ADL评定实验目的:掌握常用ADL评定量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实验内容:掌握:用Bartherl指数量表及FIM量表评定ADL的方法熟悉:ADL评定量表的临床应用范围了解:ADL障碍的常见原因实验九:心电运动试验实验目的:掌握心电运动试验的步骤及临床意义实验内容:掌握:台阶实验、心电运动实验的步骤及评定方法熟悉:心电运动实验的临床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了解:心电运动试验结果的临床意义执笔人:审核人:。

康复评定学课件第八章步态分析

康复评定学课件第八章步态分析

实践训练
进行正常和各种异常步态的分析判断。建筑工 在受伤之前健康,后因事故导致胫骨骨干骨折后佩 戴石膏,拆掉石膏后,该建筑工在步态支撑前期足 跟不能着地,摆动相过度屈髋、屈膝、支撑相末期 显示过度足跟抬起,试分析此步态产生的原因。
谢 谢!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摆动中期:从膝关节最大屈曲摆动到小腿与地面垂直时(70%~ 85%步行周期)。保证足与地面的距离仍是该期的主要目的。
3.摆动后期:指与地面垂直的小腿向前摆动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之 前(85%~100%步行周期),摆到身体前方的下肢,在足跟着地 前逐渐减缓其摆动速度,该时期又称为减速期,为下一个步行周期 做准备。
三、骨关节疾患所致的异常步态
(二)关节挛缩或强直步态 • 髋关节屈曲挛缩 • 膝关节屈曲挛缩 • 踝跖屈曲挛缩
三、骨关节疾患所致的异常步态
(三)短腿步态
图8-13 短腿步态
三、骨关节疾患所致的异常步态
(四)假肢步态 截肢穿戴假肢后的步态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残端
长度、截肢平面、假肢安装调整的合适程度、行走训 练是否恰当、假肢结构和性能等,其中截肢平面是影 响患者步态的关键。步行实验的结果显示,膝下假肢 步行能力最好,膝关节离断假肢较好,膝上假肢尚可, 而髋关节离断假肢及一侧膝上另一侧膝下假肢为差, 双侧膝上假肢的步行能力最差。
二、客观分析
(一)时间参数的测量与分析 (二)距离参数的测量与分析 (三)关节运动角度的测量技术 (四)动力学参数的测量与分析 (五)三维步态分析系统
第四节 常见异常步态模式的评定
一、异常步态的生物力学特征
(一)两侧不对称 (二)步频较低 (三)站立期短
二、神经受损所致的异常步态

康复医学步态分析医学课件

康复医学步态分析医学课件

康复方案
加强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 练等,以恢复正常步态模式。
膝关节置换术后步态恢复
步态特点
步速减慢、步长缩短、患侧膝关节屈曲角度减小、患 侧单支撑期时间延长等。
康复方案
加强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本体感觉训练、步态 训练等,以恢复正常步态模式,并注意防止膝关节过度 屈曲和过度伸展。
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技术进展
机器人辅助技术
利用机器人技术,实现步态训练 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提
高步态训练的效果和效率。
步态训练模式创新
通过机器人辅助技术,开发多种步 态训练模式,满足不同患者的康复 需求。
步态训练效果评估
利用机器人辅助技术,对步态训练 效果进行定量评估,为康复方案调 整提供依据。
踝关节扭伤后步态调整
步态特点
患侧踝关节跖屈角度减小、步速减慢、步长缩短、患侧单支 撑期时间延长等。
康复方案
加强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关节稳定性训练、平衡训练 、步态训练等,以恢复正常步态模式,并注意防止再次扭伤 。同时,可使用支具或贴扎等辅助治疗方法。

步态分析中辅助技术应用与发 展趋势
Chapter
作用
指导康复治疗方案制定,评估康复治疗效果,预防步行障碍发生。
步态异常类型及影响因素
异常类型
包括痉挛步态、共济失调步态、偏瘫步态等。
影响因素
神经系统疾病、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疼痛、心理因素等。
03
步态分析评估方法与技术
Chapter
临床观察法
直接观察
医者直接观察患者行走过程中的异常表现,如姿势 、步态、步速等。
康复医学步态分析医学课件
汇报人: 2023-11-25

内八字的判断标准

内八字的判断标准

内八字是一种走路姿势,通常表现为脚尖向内,右脚向左偏,左脚向右偏交替前进。

判断是否为内八字,可以从以下
几个方面考虑:
1. 走路姿势:观察走路姿势是否异常,如走路时脚尖明
显向内,或者走路时双脚呈现出“X”或“O”形。

2. 骨骼结构:通过X线检查等医学影像检查,观察骨骼
结构是否存在异常,如膝外翻或膝内翻等情况。

3. 步态分析:通过专业的步态分析,观察走路时的步态
是否异常,如支撑不足、膝内扣等。

4. 足底纹路:正常人的足底纹路应该是直线,如果足底
纹路出现异常,如向内弯曲或者不规律的情况,可能与内八
字有关。

以上标准仅供参考,具体诊断和治疗需遵循医生的意见。

对于内八字等骨骼肌肉问题,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024级康复治疗专业《康复评定》课程标准

2024级康复治疗专业《康复评定》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康复评定技术学分:6学时:108开课学期:2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与作用康复评定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该课程是在对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进展调研、分析的根底上,以康复治疗技术岗位实力和综合职业素养培育为重点,采纳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校院合作开发的一门工学结合课程。

2.课程与前修后续课程的关系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前修课程?人体发育学?、?功能解剖学?、?运动学?,后续课程?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康复工程学?、?临床康复学?、?言语治疗学?。

3.课程标准根本理念本课程标准的根本理念为遵循职业教化以就业为导向,以效劳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以医院调研为根底,围绕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育目标和培育规格,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化思想和方法的根底上,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与医院专家共同合作,实施本课程的系统开发与实践。

4.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为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教化规律,从宏观(培育目标定位)、中观[课程体系)、微观(教学单元内容)三方面进展系统化设计。

结合学生已有学习根底和学习风格,依据教学做合一的原那么,依据职业活动特点,重组教学内容,支配教学单元次序。

采纳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现场教学、探讨法和小组学习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调动学生主体主动性,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实现对学生的学问、实力、素养的系统化培育。

系统化标准教学环境条件,对校院合作、实训基地、专兼结合的“双师”团队,教材等进展系统规划,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

本课程标准用于指导?康复评定技术?课程建立与课程教学。

二、课程目标1.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的实力,并具备……的实力,促进企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驾驭各种功能评定的方法的实力,并具备娴熟应用运动、感觉等功能评定方法评定患者的各项功能的实力,促进患者康复。

步态周期的八个分期

步态周期的八个分期

步态周期的八个分期
步态周期是一种步行模式,它由八个分期组成。

第一个阶段是腓肠肌反射阶段。

当运动者的脚踩到地板的时候,腓肠肌就会发生反应,从而帮助运动者保持平衡和稳定。

第二个阶段是受力阶段。

在这个阶段,当受脚底部压力时,下肢肌肉会发生反应,制造向前推动所需的力量。

第三个阶段是射程定位阶段。

在这个阶段,运动者会意识到腿部的开端和结束点,控制腿的张弛,有助于到达预定终点。

第四个阶段是步幅定位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运动者会正确地调整步态步幅和控制,以保持正确的步态幅度。

第五个阶段是腿部运动阶段。

在这个阶段,运动者会通过肌肉活动来控制双腿移动,从而实现步态推进。

第六个阶段是能量积聚期。

在这个阶段,腿部肌肉会将能量积聚起来,以帮助运动者维持步态的稳定性。

第七个阶段是双腿运动阶段。

在这个阶段,两条腿交叉运动,一前一后,配合着彼此,以实现自然步态的流畅运动。

最后一个阶段是共同推动阶段。

在这个阶段,两腿的运动围绕腰部的动作完成,以最大效率地推动步态运动,有助于改善施加动力方面的精度。

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功能,这些阶段之间有利于实现有效和高效的运动。

步态周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运动者学习正确的步态,更好地控制运动姿势和步态,从而提高跑步效果。

儿童"八字腿".频繁打针惹祸端

儿童"八字腿".频繁打针惹祸端

蹲下 . 足跟 不着 地 . 好像 一 只大 青蛙 . 病 机 理 在 医学 界 一 直 存 有 争 议 目前 又 俗称 青 蛙 腿 有 的患 儿 因 下 蹲 困难 . 国 内对 该 病 的致 病 因 素 分 析 了 8种 .
l | | | 大 小 便 这 些 儿 童 的 臀 部 没 其 中 注 射 因 素 排 在 首 位 据 国 内 某 医
2 0 世纪后期广泛用作 越 的 障碍 :可 能 因 麻醉和消毒防腐 . 以减轻注射部 “ 坐没坐 相” 而 被 家 青霉素钾盐的注射溶媒 .
这一 方法 曾在 各 地 医院 J 一 泛 教 严 厉 的 长 辈 训 位 的疼 痛 .
斥 :可 能 因 为 形 象 使用 目前在 城市大医院已不再使用 .
这样走路 的人 . 人们 恐怕 就要惊异 了 骨 骼 的 结 构 性 改 变 .到 一 定 时 期 还 可 大霉素 、 维生素和解热镇痛药等。 目前 但在儿 童骨科 门诊 f f 1 .却 经常能 见到 以导致 双下肢 的假性不 等长 、骨 盆倾 认为 . 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发病机理主
和“ 卓别林 八字腿 步态 ” 几 乎 完 全 一 样 斜和继 发性脊柱侧弯等 症状 出现 要是 :反复针刺造成 的物理性损伤 . 以 的孩子 . 这 些 孩 子 绝 大 多数 是 患 有 “ 臀 尤 其 是 含 苯 患者更 多的“ 病痛 ” 是 来 自心 理 的 及 药 物 引起 的化 学 性 刺 激 . 肌挛缩症 ”
本 品使 用 苯 甲 醇 的苦 恼 和终 生 的 遗 明 书必 须 明 确 标 注 “

o李 煜然
2 4
作 为溶媒 . 禁止用于 儿童 肌肉注射 ”
蒺病防治 预 防 有 道
节分开 . 站 立时两下 肢外旋 . 双足不能 动 .使臀 肌形成一个 形似酒 窝的皮肤

链节式八足机器人的运动分析及步态规划

链节式八足机器人的运动分析及步态规划

和运动步态规划问题 。首先阐述 了该机 器人 的整体机械 结构 ,然后 利用逆运动学方法求解 了机 器人末端执行机构 的位 置, 多组可行 解的存在说 明该机 器人 可通过多种 方式 实现姿态的灵 活变换 ; 其次利用正运动学方法求解 了机器人末端执
行机 构的速度 , 证 明该机 器人具有快速行走 的特性 ; 与此 同时, 还进行 了机 器人末端执 行机构运动稳 定性 的分析和机器 人 多种步 态的规 划,可看 出其具有 良好 的静 态稳 定性和动 态稳定性 ,并可看 出该机 器人在步态规划方面具有 可规划性
好、 可控 制性 强的特点。研究成果可为 多足机 器人技 术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 词 : 八足机器人; 运动 学 分 析 ; 稳定 性 研 究 ; 步 态规 划
中图分类号 : T H1 6 ; T P 2 4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l 一 3 9 9 7 ( 2 0 1 3 ) 1 0 — 0 1 7 1 - 0 4
Z H AO J i a - x i n , L U O Q i n g - s h e n g , MO Y a n g , WE I T i a n - q i , MA O Mi n g - z h e 。
( 1 . I n s t i t u t e o f A u t o m a t i o n ,T h e B e i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1 ,C h i n a ; 2 . 1 n s t i t u t e o f E l e c t r i c a l a n d Me c h a n i c a l , B e i j i n g U n i v e s r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1 , C h i n a ; 3 . S c h o o l o f Me c h a n i c a l a n d V e h i c l e , B e i j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1 , C h i n a )

《康复评定学》课程笔记

《康复评定学》课程笔记

《康复评定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康复评定总论一、康复评定的概念康复评定是指通过系统的评估方法,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客观、全面的检查和评价,以明确功能障碍的性质、范围、程度,为制定康复目标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康复评定的目标是确定患者的功能障碍,预测康复潜力,制定康复目标和计划,以及评估康复疗效。

二、康复评定的意义1. 为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康复评定可以帮助康复专业人员了解患者的功能障碍状况,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治疗计划。

2. 评估康复疗效: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康复评定,以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3. 预测康复结局:通过康复评定,可以对患者的康复预后进行预测,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

三、康复评定的原则1. 客观性原则:康复评定应基于科学、客观的评估方法,避免主观臆断。

2. 全面性原则:康复评定应涵盖患者功能障碍的各个方面,包括运动、感觉、认知、言语、心理等。

3. 动态性原则:康复评定应贯穿于康复治疗的全过程,定期进行,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4. 个性化原则:康复评定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因素。

5. 参与性原则:康复评定应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提高康复治疗的依从性。

四、康复评定的内容1. 运动功能评定:包括肌力、关节活动度、平衡与协调功能、步态分析等。

2. 感觉功能评定: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本体感觉等。

3. 认知功能评定: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语言理解与表达等。

4. 言语功能评定:包括发音清晰度、语言理解与表达、沟通能力等。

5. 心理功能评定:包括情绪、心理适应、生活质量等。

6.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包括自理能力、家务劳动、社交活动等。

五、康复评定的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患者的行为、表现,评估其功能障碍。

2. 问卷调查法:通过患者或家属的问卷,了解患者的功能障碍。

3. 标准化测试法:采用标准化的测试工具,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定量评估。

四足_八足步行仿生机器人基本步态及时序研究_宋秀敏

四足_八足步行仿生机器人基本步态及时序研究_宋秀敏

EquipmentManufactringTechnologyNO.8,2007收稿日期:2007-06-03作者简介:宋秀敏(1982—),女,辽宁人,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八足仿生机器人运动及仿真。

四足、八足步行仿生机器人基本步态及时序研究宋秀敏,刘小成(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237)摘要:从步态和步态时序两方面对四足和八足仿生机器人能够采用的基本步态进行了研究,根据步行足的有荷系数分别对四足和八足步态进行了分类,并比较不同步态下的速度及稳定性,为步行机器人的合理驱动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步态;时序;有荷系数中图分类号:TP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45X(2007)08-0006-03近年来,为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已有不少操作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工厂的各个生产过程,尤其是那些人力所限和人所不及的外部环境或危险场所,将是机器人进一步发展的应用领域。

移动机器人中轮式或履带式移动方式已获得广泛的应用,但是足式移动方式具有轮式和履带式移动方式所没有的优点,足式移动方式的机器人可以相对较易地跨过比较大的障碍(如沟、坎等),并且机器人的足所具有的大量的自由度可以使机器人的运动更加灵活,对凹凸不平的地形的适应能力更强。

足式移动机器人的立足点是离散的,跟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小,可以在可达到的地面上选择最优支撑点,即使在表面极度不规则的情况下,通过严格选择足的支撑点,也能够行走自如,因此,足式步行机器人的研究已成为机器人学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

步态是步行机器人的一种迈步方式,是步行机器人各腿之间协调运行的规律,即各条腿的抬腿和放腿的顺序,它是研究步行机构的一个很重要的参数,是确保步行机构稳定运行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1关于步态的参数描述通俗的说,步态是行走系统抬腿和放腿的顺序。

步行机器人的腿可以看作两状态器件。

腿的悬空相(Transferphase)指腿抬离地面的阶段。

浅谈八纲辨证的思想方法

浅谈八纲辨证的思想方法

浅谈八纲辨证的思想方法
八纲辨证是中医体系中最重要的诊断技术之一,它的基本概念是根据疾病的脉率、面色、舌型、口臭、步态等8种物征来辨别疾病根源、发病原因、发展模式和病症变化,以期纠正影响体内状态平衡的病理因素,以达到避免病情加重、痊愈和预防目的。

八纲辨证的思想方法可以通过在中西医学中搭建一个桥梁,将传统中医认识和诊断疾病过程中实践性经验与现代医学理论思想相结合。

它特有的思想方法,有助于寻找并挖掘疾病的潜在机制,使病人的治疗达到实效。

在八纲辨证的思维方式中,病症是病人的病史总结和诊断结果,根据病症特征及其变化,中医认为可以让我们知晓其发病机制及病变机理,因此,可以重点关注患者的不良习惯,特别是药物反应等。

同时,理论上,采用八纲辨证的思想,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病因,例如脉孢辩识以及发热辩识中的机体虚弱和免疫力减弱,以及生活习惯引起的分泌器官功能减退。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明确病因和治疗方案,以达到有效的预防和舒缓病情,并且维持机体基本功能的平衡,让身体恢复活力和健康。

总之,八纲辨证是根据患者脉象、面色、舌型、口臭、步态等八经特征,分析归纳疾病起因及病因,从而准确找到病症特征,并进行有效治疗,最终达到平衡机体恢复健康的目的,是一种有效的思想方法。

步态分析实验报告

步态分析实验报告

精品文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报告学号:SY*******姓名:周欣欣指导教师:王黎静实验地点:人机交互实验室实验日期:2014年12月5号一.实验室名称:人机交互实验室二.实验项目:人体在负重条件下的步态分析三.实验原理:步态分析是一种对动物肢体运动的系统研究,或者更准确点来说,一般是指对人类步行运动的研究。

研究分析利用到了观察者的眼睛和大脑,并使用仪器辅助测量身体的运动,身体的机械结构,以及肌肉的活跃度等。

步态分析常被用来于对个体走路能力的评估,计划,治疗。

也常被用于运动生物力学来帮助运动员更高效地跑步、以及确认伤员是姿态相关还是动作相关的相关医学问题等。

光学式运动捕捉系统可以捕捉人体运动的变化,通过在人体身上的关键部位,如关节,髋部,肘,腕等位置上贴上一些特殊的标志发光点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原理,通过排布在空间中数个视频捕捉设备将运动物体(跟踪器)的运动状况以图像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使用计算机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不同时间计量单位上的不同物体(跟踪器)的空间坐标(XYZ).以此来分析人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四.实验目的:研究人体在负重条件下步态的变化(速度,步频,步幅)五.实验内容:用光学动作捕捉系统捕捉人体在(正常状态下,15kg负重,60kg负重)条件下的运动数据/六.实验人员:本小组研究生男身高182,体重150七.实验步骤:1.让被试穿好马甲,在身上固定好maker点,调整好记录设备2.让被试在正常状态下在可监测区域走一段路,记录好数据.3.让被试在15kg负重条件下在可监测区域走一段,记录好数据.4.让被试在60kg负重条件下在可监测区域走一段,记录好数据.八.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因为要研究的主要是负重条件下速度。

《运动疗法》课程教学标准

《运动疗法》课程教学标准

《运动疗法》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运动疗法》课程的基本信息见表1。

表1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运动疗法课程代码KF2939010适用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授课学期第三学期总学时96学分6二、课程的性质及任务运动疗法技术是临床康复治疗中运用最多、最普遍的技术,是促进人体运动功能提高和恢复的主要技术。

《运动疗法》课程是康复治疗专业和社区康复专业的核心课和必修课,也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考取康复治疗师资格证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在本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突出重要地位,因此,是本专业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康复治疗主要技术--运动疗法技术,为病、伤、残者提供最有效、科学的康复治疗,促进他们运动功能恢复和提高,使之重返社会。

此外,本课程还适用于残疾康复管理人员和基层康复员的在职培训。

因此,本课程是一门非常有用、实用的课程,不仅具有专业教学的价值,而且还具有在职培训的价值。

三、课程设计思路《运动疗法》为了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达到理想的课程目标,我们提出如下课程设计思路和做法:一是建立以行业调研和课程评价为基础的动态课程研发机制;二是深入剖析岗位职业能力素质需要,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模块化和项目化课程内容体系;三是校企(院)全面、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充分利用与共享;四是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组合各种教学方法;五是按照工学结合需要,构建专兼结合的优质“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六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任务及工作过程和职业工作客观条件为导向,建立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七是构建立体化教材体系和优良的网络教学环境,拓宽学习渠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八是建立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公正、客观科学评价学习效果。

四、教学目标与要求㈠教学目标1.课程思政目标本课程基于国家健康中国以及提高国民健康素养目标,同时以康复治疗技术岗位职业能力与素质为要求,着力培养本专业学生在运动治疗技术岗位所需的“爱心助残,尊老敬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精神,同时为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康复评定

康复评定

第一章绪论一、康复评定的概念:是通过收集资料、分析患者的各种资料,从而准确地判断障碍的情况并形成障碍学诊断的过程。

二、康复评定的层次:根据《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以及残损、残疾、残障的分类,康复评定包括功能障碍的评定,能力障碍的评定和社会性障碍的评定三个层次。

三、康复评定的目的:1、确定障碍层次,明确障碍情况;2、制定康复目标,奠定治疗基础;3、判定治疗效果,修正治疗方案;4、帮助判断预后,加强医患合作四、康复评定的特点:1、广泛使用量表法2、强调分析性评定与综合性评定相结合3、重视专项的综合评定4、分期反复进行评定五、康复评定的特点:1、广泛使用量表法;2、强调分析性评定与综合性评定相结合;3、重视专项的综合评定;4、分期反复进行评定六、康复评定的步骤:1、收集资料——A采集病史B检查障碍2、综合分析资料——A确定障碍问题B明确残存的功能或能力3、总结评定结果——A分析障碍原因B形成障碍学诊断C明确康复目标,制定康复治疗计划七、康复评定的类型:1、定性评定2、半定量评定3、定量评定八、康复评定的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量表法⑴等级量表法⑵总结量表法4、视觉模拟尺评定法5、仪器测量法九、康复评定的基本原则:1、选择正确的评定方法(根据评定目的选择评定方法;选择信度、效度高的评定方法;根据障碍选择评定方法;全面与针对性结合,适当选择评定内容;根据客观条件选择评定方法)2、确定恰当的评定时机3、营造良好的评定环境4、实施专业的检查评定5、加强医患的密切合作第二章关节活动度评定一、关节活动度又称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 ROM)是指关节活动时经过的角度,具体来说就是关节的移动骨在靠近或远离固定骨的运动过程中,移动骨所达到的新位置与起始位置之间的夹角。

二、关节活动度的分类: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三、关节活动度评定的目的1、确定关节功能状况2、明确关节活动度异常的原因3、指导康复治疗四、影响关节活动度的因素(一)生理因素1、构成关节的两个关节面的弧度差2、关节囊的厚薄、松紧3、关节韧带的强弱、多少4、主动肌、拮抗肌的力量(二)病理因素1、关节内异常2、关节外异常五、关节活动度评定的注意事项1、明确适应证与禁忌证——关节急性炎症期、骨化性肌炎患者、关节脱位、骨折未愈合不能进行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步态分析
一、概念:
步行周期:是指一侧下肢完成从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时所经过的时间,根据下肢在步行时的位置分为站立相和迈步相。 站立相∶迈步相=6∶4
二、步行周期分期
分期:站立相分解为五个分期,迈步相分解为三个分期。
1、首次着地
2、承重反应期
3、站立中期
4、站立末期
5、迈步前期
6、迈步初期
7、迈步中期
8、迈步末期
三、时空参数
(一)步频与步速
1.步频cadence(步数/min)
单位时间内行走的步数。
正常人平均自然步频约为95-125步/min。
2.步行速度velocity (m/s)
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距离。
2截瘫步态:又称交叉步或剪刀步
原因——小腿三头肌和胫前肌瘫痪,下肢内收肌痉挛
表现——迈步相会出现明显的足下垂,患者只有增加曲髋跨步来克服足廓清的障碍,形成跨槛步态。足落地时因缺乏踝关节控制故稳定性降低,患者通常采用膝过伸源自姿态以增加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稳定性。
3脑瘫步态:
原因——小腿肌肉痉挛导致足下垂和足外翻或足内翻,髋关节内收肌痉挛导致迈步相膝关节屈曲、足偏向内侧等
三、常见病理步态的原因及表现
一、疼痛
特征:患侧下肢站立相时间缩短,跨步长缩短,步速下降。
二、肌无力
臀大肌无力
臀中肌无力
髋关节屈肌无力
股四头肌麻痹
(五)胫前肌无力
(六)腓肠肌无力
三、畸形
1.髋关节屈曲畸形
2.膝屈曲
3.膝僵直
4.如果踝关节跖屈畸形,
正常人平均自然步速约为1.5m/s。
(二)步长与跨步长
1.步长 step length (cm)
行走时左右足跟或足见先后着地时两点间的纵向距离。
正常人约为75cm。
偏瘫患者:健侧步长缩短,患侧步长延长。
2.跨步长 stride length
指同一侧足跟前后连续两次着地点间的纵向直线距离,相当于左右两个步长相加,约为150cm。
表现——行走时双膝内侧常互相摩擦碰撞,足尖着地,步态不稳,呈剪刀步或交叉步,交叉严重可使步行困难。
4小脑共济失调步态:蹒跚步态
原因——小脑功能障碍
表现——患者行走时不能走直线,而呈曲线或呈“Z”形前进,且步宽加大,步幅长短不一,双上肢外展以保持身体平衡。因其步行摇晃不稳,状如醉汉,又称醉汉步态,酩酊步态。
(三)步宽与足偏角
1.步宽 stride width
指左右两足间的横向距离,通常以足跟中点为测量点。
2.足偏角
指贯穿一侧足底的中心线与前进方向所成的夹角。
中枢神经损伤的病理步态:
1偏瘫步态:
原因——患足下垂内翻,下肢外旋或内旋,膝不能屈曲
表现——摆动腿向前迈步时患腿常经外侧回旋向前,故又称回旋步或划圈步;上肢常出现屈曲内收,停止摆动
四、感觉障碍
5帕金森步态:
原因——小脑共济失调,步行摇晃不稳,不能走直线,状如醉汉,又称酩酊步
表现——慌张步态;帕金森病或基底节病变时,步态短而快,并出现阵发性加速,不能随意停止或转向,上肢摆动缩小或停止,称慌张步态或前冲步态
二、常见病理步态的特点---给两个,其余自己在P120看
1、足内翻
2、足外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