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教学大纲演示教学
《大学物理 I》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I》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University Physics I适用专业:理工科非物理类本科各专业学时:112 学分:6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大学物理课是普通大学的一门科学课程,物理学是探讨人类直接接触的世界,时间、空间,以及时空中的物质结构和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物理学着重研究世界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及规律。
因此,它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也是人类思想方法、世界观建立的基础。
它的教学性质和目的是: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有较全面、系统的认识。
了解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以及物理学的近现代发展和成就。
使学生在试验能力,运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世界的认识能力等方面受到初步训练。
熟悉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物理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建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充分发挥本课程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面的作用,进行科学素质教育。
二、课程教学内容第零章绪论基本内容与要求1了解物质与运动的基本概念。
2了解物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了解物理学与哲学的关系以及物理学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基本内容与要求1掌握参照系和坐标系的概念。
2掌握质点的概念。
3掌握位置矢量、速度、加速度的概念。
4掌握运动迭加原理、抛体运动、圆周运动。
5理解切向与法向加速度。
6掌握圆周运动角量描述。
教学重点1参照系和坐标系的概念。
2位置矢量、速度、加速度的概念教学难点1质点运动描述的方法。
2切向与法向加速度。
第二章质点动力学基本内容与要求1掌握牛顿运动定律。
2掌握单位制和量纲。
3掌握惯性系、力学相对性原理。
4掌握动量、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5掌握动能、动能定理、保守力与耗散力、势能、弹性势能、万有引力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重点1牛顿运动定律。
2动量、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3掌握动能、动能定理、保守力与耗散力、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总学时136学时,讲课102学时,习题讨论课26学时,演示实验8三、课程教学的有关说明1、本课程课内外学时比例:1:2;平均周学时:4。
2、本课程是公共基础课,分连续两个学期完成。
3、在教学中注意把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四、对于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阅读并理解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物理类教材、参考书和科技文献,不断地扩展知识面,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新知识结构;能够写出条理清晰的读书笔记、小结或小论文。
2.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运用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科学抽象、类比联想、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对所涉问题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判断研究结果的合理性。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物理问题的特征、性质以及实际情况,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合理的简化,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并用物理语言和基本数学方法进行描述,运用所学的物理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五、对于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素质:1.求实精神——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勇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作风。
2.创新意识——通过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以及物理学家的成长经历等,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探索精神、创新欲望,以及敢于向旧观念挑战的精神。
3.科学美感——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学所具有的明快简洁、均衡对称、奇异相对、和谐统一等美学特征,培养学生的科学审美观,使学生学会用美学的观点欣赏和发掘科学的内在规律,逐步增强认识和掌握自然科学规律的自主能力。
六、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模块1力学:第一单元质点运动学第一讲质点运动的描述,第二讲圆周运动与一般平面曲线运动,第三讲相对运动基本要求:1、质点运动的描述(1)掌握: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定义及表达式,能够从已知的运动方程求导得到速度、加速度;同时能够从已知的速度或加速度积分得出运动方程。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基础物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大学物理课程是以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物理学在科学技术上的应用为内容的高等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在大学物理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必须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能力和思想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同时也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关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以物理学基础知识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是高等学校理科非物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
物理学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高等学校中开设物理课的目的是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内容和方法、工作语言、概念和物理图象、其历史、现状和前沿等方面,从整体上有个全面的了解。
学好大学物理课不仅对学生在校的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机关报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都将发生深远的影响。
在大学物理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必须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初步具备以下能力。
1.能够独立地阅读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教材,参考书和文献资料,并能理解其主要内容和写出条理较清晰的笔记、小结或读书心得。
2.了解各种理想物理模型并能够根据物理概念、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主要的因素,略去次要要素,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合理的简化。
3.会运用物理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计算或估算一般难度的物理问题、并能根据单位、数量级与已知典型结果的比较,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质点的运动第一节质点和参考系。
第二节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第三节描述质点运动的坐标系。
第四节牛顿运动定律。
第五节力学中常见的力。
第六节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第二章功和能第一节功和功率第二节动能和动能定理第三节势能第四节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三章动量及质点角动量第一节动量和动量定理第二节质点系动量定理和质心运动定理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第四节碰撞第四章角动量守恒定律第一节力矩第二节质点角动量守恒定律第五章刚体力学第一节刚体的运动第二节刚体动力学第三节定轴转动刚体的角动量守恒定律第六章流体力学第一节流体的压强第二节理想流体及其连续性方程第三节伯努利方程第七章振动和波第一节简谐振动第二节简谐振动的叠加第三节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第四节波的基本概念第五节简谐波第六节波的能量第七节波的干涉第八节多普勒效应第八章狭义相对论第一节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第二节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第三节狭义相对论动力学第九章气体动理论第一节气体动理论和理想气体模型第二节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第三节理想气体的内能第四节速率分布函数第十章电荷和静电场第一节电荷和库仑定律第二节电场和电场强度第三节高斯定理第四节电势及其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第五节静电场中的金属导体第六节电容和电容器第七节静电场中的电介质第八节静电场的能量第十一章电流和恒磁场第一节恒定电流条件和导电规律第二节磁场和磁感应强度第三节毕奥一萨伐尔定律第四节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第五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第六节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第七节磁介质的磁化第十二章电磁感应第一节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基本规律第二节自感与互感第三节磁场能量第四节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第十三章电路第一节基尔霍夫定律第二节交流电的基本概念第十四章波动光学第一节光波及其相干条件第二节分波前干涉第三节分振幅干涉第四节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和衍射现象第五节单缝和圆孔夫琅和费衍射第六节衍射光栅第七节光的偏振态第八节偏振光的获得和检测第十五章波与粒子第一节黑体辐射第二节电光效应第三节康普顿效应第四节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量子理论第五节微观粒子的波动性第六节波函数、薛定谔方程第二十一章核物理简介第十八章热力学基础第一节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节理想气体热力学过程第三节卡诺循环第五节热力学第二定律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安排与方式大学物理是一门基础课,以教师讲授为主,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手段。
《大学物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考核评价方法:教师评价、同学 互评、自我评价等
实验教学的注意事
06
项与建议
实验教学的注意事项
实验前准备:确保实验设备完 好,熟悉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实验安全:遵守实验室安全规 定,注意个人防护和设备安全
实验操作规范:按照实验指导 书或教师要求进行规范操作
实验数据记录:认真记录实验 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 整性
实验报告撰写:按照要求撰写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 理、步骤、数据分析和结论等
实验反思与改进:对实验过程 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提出改 进建议
实验教学的建议
注重实验预习:提前预习 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目的、 原理和步骤
规范实验操作:严格遵守 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 过程安全、准确
认真观察记录:仔细观察 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为后续分析提供依据
学习态度与合作精神: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包括是否认真对待实验、积极参与讨 论、与同学协作完成任务等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考核与评价
实验教学考核方式: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课堂表现等
考核评价标准:准确度、完整性、 创新性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理论教学考核方式:考试、作业、 课堂表现等
实验考核方式:采用多种考核方 式,如实验报告、课堂表现、期 末考试等
实验教学的具体要求
实验前预习:学 生应提前预习实 验内容,了解实 验目的、原理和 步骤
实验操作:学生 需按照实验步骤 进行操作,注意 实验安全
实验数据记录: 学生需认真记录 实验数据,并分 析实验结果
实验报告撰写: 学生需撰写实验 报告,对实验结 果进行总结和分 析
01
添加章节标题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大学物理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课程编号:2411247开课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兼非师范)专业本科开课学期:第6学期学分/周学时:3/3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大学物理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主要介绍普通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是本专业学生学习数学物理方程、计算机等课程的重要基础。
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学生今后从事更高层次的学习、应用和研究有着深刻的影响。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自然界中物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态及其基本规律有比较系统的认识;了解各种理想物理模型,并能够根据物理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合理的简化;掌握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能运用物理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以及矢量、微积分等数学工具分析、计算一般难度的物理问题,并能根据单位、数量级和与已知典型结果的比较,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本课程为以后学习数学物理方程、计算机等课程的重要基础。
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马文蔚改编,物理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程守洙,江之永主编,普通物理学(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赵凯华, 罗蔚茵. 新概念物理教程[M](力学、热学、电磁学、量子物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4.吴锡珑. 大学物理教程[M](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1、以课堂讲授为主,充分利用教材、多媒体课件、参考书,尽可能多采取课堂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讲授与提问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2、加强课外辅导、答疑,通过习题强化知识点。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实验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性的实验训练,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思维、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在物理学科以及其他理工科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掌握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分析技巧。
2、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3、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将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涵盖以下内容:1、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实验方法的选择等。
2、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如长度、时间、质量、温度、电流等。
3、力学实验:包括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等。
4、热学实验:研究热力学过程,如热传导、热辐射等。
5、电学实验:研究电路特性,如电阻、电容、电感的测量等。
6、光学实验:研究光的传播、干涉、衍射等规律。
7、现代物理实验:涉及量子力学、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等领域。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教师简要介绍实验原理、目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2、实验操作: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教师现场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4、讨论与总结: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进行课堂汇报,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五、评估方式1、实验操作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评价。
2、实验报告评价:根据实验报告的完整性、逻辑性、科学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价。
3、课堂讨论评价:根据学生的参与度、思考深度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
六、课程安排本课程安排为12周,每周一次,每次2学时,共计24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1、第1周:课程介绍与实验安全教育。
2、第2-3周:基本物理实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大学物理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大学物理课程既为学生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又在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物理学的理论体系具有完美性和系统性。
物理思想的表述,定律、定理的表达式,问题的科学处理方法,物理常量的测量等形成了完美的理论体系,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代物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前沿问题,为学生的创新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对物理学的内容和方法、概念和物理图像、物理学的工作语言、物理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前沿、及其对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等方面在整体上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运动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
2、注重物理学思想、科学思维方法、科学观点的传授。
通过介绍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思,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3、熟练掌握矢量和微积分在物理学中的表示和应用。
了解物理学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科学互相渗透的关系。
4、通过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物理学知识和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开拓创新的素质。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从事科学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5、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具备独立分析和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和吸收新知识的能力。
绪论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物理学的基本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物理学的基本内容;
2、了解物理学与现代技术的关系;
3、了解物理量的关系式和物理量的定义式;
4.掌握单位和量纲的概念。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练习法
第一章质点的运动
【教学时数】 10学时
【教学内容】
1、质点、位置矢量、位置矢量的直角坐标表示、运动学方程;
2、位移、路程、无穷小位移;
3、速度、速率、直角坐标系中的速度;
4、加速度和牛顿运动定律。
【教学目标】
1、理解质点、刚体、惯性系等概念;了解引入这些概念和模型在科学研究方法上的重要意义;
2、掌握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能借助直角坐标系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速度、加速度,能计算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
3、掌握牛顿运动三定律及适用条件,能用微积分方法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的简单质点动力学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练习法
第二章功和能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1、变力的功、功率;
2、动能定理、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3、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4、功能原理、能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1、掌握功的概念,能计算直线运动情况下变力的功;
2、掌握动能定理并能用其分析解决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简单动力学问题;
3、理解保守力做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会计算重力、弹性力势能;
4.掌握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能用它们分析解决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简单力学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练习法
第三章刚体的定轴转动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1、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2、刚体转动的动能定理、转动惯量;
3、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
4、角动量、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1、理解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概念,掌握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计算;
2、了解转动惯量概念,掌握刚体转动的动能定理,理解刚体定轴转动定律;
3、理解质点的角动量概念,理解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对质点在平面内运动和刚体绕定轴转动的情况下,理解角动量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第四章流体的运动(该章内容均为自学)
【教学时数】 0学时
【自学内容】
1、描述流体流动的几个概念,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
2、流动流体中的压强,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自学目标】
1、掌握速度场、流线、流管的概念,掌握流动流体中的压强;
2、掌握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会用伯努力方程进行计算。
第五章气体动理学理论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1、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和温度公式;
2、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三种速率;
3、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理想气体的内能;
4、真实气体的等温曲线、临界温度。
【教学目标】
1、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解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和温度公式;
2、了解速率分布函数的意义、了解气体分子热运动的最可几速率、算术平均速率和方均根速率;
3、理解气体分子的平均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掌握理想气体刚性分子的平均能量、平均平动动能、平均转动动能的概念;
4、了解真实气体的等温曲线、临界温度。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练习法
第六章热量的传递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1、热量的传导、对流、辐射,傅里叶定律、牛顿冷却定律;
2、热阻的概念,热阻的串联。
【教学目标】
1、掌握热量的传导、对流、辐射的概念,理解傅里叶定律,牛顿冷却定律;
2、理解热阻的概念,掌握热阻的串联。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第七章热力学定律
【教学时数】 10学时
【教学内容】
1、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系统做功的公式;
2、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理想气体的几个过程;
3、热机循环和制冷循环;
4、热力学第二定律。
【教学目标】
1、理解准静态过程和理想气体的内能,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和气体系统作功的公式;
2、理解理想气体的定容摩尔热容、定压摩尔热容,能分析、计算理想气体等容、等压、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中功、热量、内能的改变量;
3、了解热机循环和制冷循环,能计算卡诺循环等简单循环的效率及制冷系数;
4、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及克劳修斯表述,了解可逆及不可逆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
第八章静电场
【教学时数】 10学时
【教学内容】
1、电荷守恒定律、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2、电场强度、场强叠加原理、电荷连续分布的带电体的场强;
3、电通量、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4、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的计算;
5、电容器、电容、静电场的能量;
6、电介质的极化、压电效应、电致伸缩效应。
【教学目标】
1、理解点电荷的概念,掌握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2、理解电场强度,掌握场强叠加原理,了解电荷连续分布的带电体的场强;
3、理解电场线、电通量,掌握高斯定理;
4、理解环路定理,掌握电势,电势差及电势叠加原理,能计算简单问题中的电势,了解电势能、等势面的概念。
5、了解电容器,了解电介质对电容器的影响,理解静电场的能量,了解静电应用。
6、了解电介质的极化、铁电体,了解压电效应、电致伸缩效应。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
第九章稳恒磁场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1、磁感应强度、毕奥——萨伐尔定律;
2、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
3、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霍尔效应;
4、磁介质的磁化,顺磁质、抗磁质、铁磁质,磁致伸缩。
【教学目标】
1、理解磁感应强度,掌握毕奥——萨伐尔定律,能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磁感应强度;
2、理解磁感线、磁通量、螺线管,掌握磁场中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
3、理解洛沦兹力,了解霍尔效应,能分析点电荷在均匀电磁场中的受力和运动;
4、了解介质的磁化现象及微观解释,了解顺磁质、抗磁质、铁磁质,了解磁致伸缩。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第十章电磁感应
【教学时数】 8 学时
【教学内容】
1、电源、电源的电动势;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电子感应加速器;
4、自感现象、互感现象、磁场的能量。
【教学目标】
1、理解电动势的概念,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理解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的本质,了解涡流的热效应和磁效应;
3、了解自感现象、互感现象,理解磁场的能量。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第十一章振动基础
【教学时数】 0学时
精品文档
【自学内容】
1、简谐振动的运动规律;
2、简谐振动的特征量,简谐振动曲线;
3、旋转矢量法,简谐振动的能量,振动的合成。
【自学目标】
1、了解简谐振动,掌握简谐振动的运动规律;
2、掌握简谐振动的振幅、周期、角频率、相位、初相,了解简谐振动曲线。
3、理解旋转矢量法,理解简谐振动的能量,了解振动的合成。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