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期末考试复习题
刑法期末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刑法期末考试题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项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A. 因误会而伤害他人B.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C. 因正当防卫而伤害他人D. 因紧急避险而伤害他人答案:B详解: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选项A 属于过失伤害,选项C和D属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不构成犯罪。
2.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不负刑事责任?A. 行为人醉酒后犯罪B. 行为人患有精神疾病C. 行为人犯罪后自首D. 行为人犯罪后立功答案:B详解:根据刑法规定,患有精神疾病且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在犯罪时不负刑事责任。
选项A中的醉酒不是免责条件,选项C和D中的自首和立功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但不是免责条件。
二、简答题1. 简述刑法中的正当防卫。
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采取的制止侵害行为的行为。
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但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 什么是紧急避险?答案:紧急避险是指为了避免对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采取的制止侵害行为的行为。
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但避险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三、案例分析题案例:张某在夜晚回家途中,发现李某正在盗窃张某的自行车。
张某为了阻止李某,用砖头击打李某头部,导致李某重伤。
1. 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为什么?答案:张某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因为张某是在保护自己的财产权益,且李某正在实施盗窃行为,张某的行为是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2. 如果张某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是否需要负刑事责任?答案:张某的行为虽然构成正当防卫,但需要判断其防卫行为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如果张某用砖头击打李某头部的行为是制止盗窃行为所必需的,且没有造成不应有的重大损害,则张某不负刑事责任。
刑法分论期末考试试题
刑法分论期末考试试题# 刑法分论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遗失物拒不归还D. 未经许可擅自进入他人住宅2. 刑法中的“故意”指的是什么?A.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决意使这种结果发生B.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漠不关心C. 行为人在行为时没有预见到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D.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感到后悔3. 下列行为中,属于“过失”的是:A. 酒后驾车导致交通事故B. 故意损坏公共设施C.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D.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4. 我国刑法规定的“正当防卫”的条件包括:A. 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B. 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防卫意图C. 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的性质、程度相适应D. 所有上述条件5. 以下哪种情况不适用死刑?A. 犯罪手段特别残忍B. 犯罪后果特别严重C. 犯罪人是孕妇D. 犯罪人是未成年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刑法中“犯罪中止”的概念及其法律后果。
2. 请解释“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和“从犯”的区别。
3. 阐述“防卫过当”的构成要件及其法律后果。
##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1. 张三在一次争执中,因情绪失控,用拳头击打李四,导致李四轻伤。
请分析张三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说明理由。
2. 王五与赵六因财产纠纷发生争执,王五在争执过程中,拿起旁边的铁棍击打赵六,赵六因躲避不及,头部受到重击,当场死亡。
请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分析王五的行为可能构成的犯罪类型,并说明可能的刑事责任。
## 四、论述题(共30分)请论述我国刑法中关于“犯罪预备”的法律规定,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区别。
## 注意事项:1. 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
2. 答题前请仔细阅读题目要求。
3. 答题时请保持字迹清晰,逻辑条理。
刑法学 期末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刑法学的基本任务?A. 规范人们的行为B. 维护社会秩序C. 保护公民的权利D. 强制教育罪犯答案:D2. 刑法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哪个时期?A. 封建时期B. 春秋战国时期C. 古代奴隶社会D. 人类社会的起源时期答案:C3.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项?A. 有罪推定原则B. 内容完整性原则C. 最高人民法院解释权原则D. 罚金原则答案:B4. 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紧急避险的正当防卫?A. 保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B. 保卫自己或他人的人身安全C. 保护公共财产免受损害D. 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答案:A5. 刑法学的主要任务是?A. 研究刑法的形成和发展历程B. 研究刑事法律责任的性质和形态C. 研究罪犯心理和犯罪动机D. 研究刑事诉讼制度答案:B二、案例分析题某市发生了一起巨额贪污案。
被告人小李在担任某县政府主任期间,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将巨额公款转入他个人的银行账户,并用于购买了豪华轿车、房产和珠宝等奢侈品。
该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1. 根据中国刑法的规定,小李的行为属于什么罪名?答案:贪污罪2. 小李的行为是否构成贪污罪?请分析。
答案:是。
根据中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家工作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公共财物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小李在担任某县政府主任期间,将巨额公款转入个人账户,涉嫌侵吞公共财物,且数额巨大,构成贪污罪。
3.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小李的刑罚应如何确定?答案:小李的行为数额巨大,情节特别严重,应适用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的规定。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判处小李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简答题1. 刑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案:刑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犯罪行为、刑事责任以及刑罚的规定和实施。
通过研究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刑事责任的性质和刑罚的限度等问题,刑法学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权利。
《刑法学(2)》2023至2024学年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刑法学(2)》2023至2024学年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刑法学(2) 2023至2024学年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1. 刑法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A. 维护社会秩序- B. 保护国家利益- C. 惩罚犯罪分子- D.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 答案:A2. 刑法的犯罪构成要素包括哪些?- A. 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手段- B. 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行为、犯罪结果、犯罪过程- C. 犯罪主体、犯罪行为、犯罪结果- D. 犯罪主体、犯罪行为、犯罪过程- 答案:B3. 刑法的法律关系包括哪些?- A. 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刑法与社会的关系、刑法与犯罪的关系- B. 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刑法与社会的关系、刑法与司法的关系- C. 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刑法与社会的关系、刑法与国家的关系- D. 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刑法与社会的关系、刑法与刑事诉讼的关系- 答案:A4. 刑法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A. 法定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犯罪必须性原则- B. 法定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犯罪责任原则- C. 法定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犯罪预防原则- D. 法定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犯罪消灭原则- 答案:B5. 刑法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A. 从专门性向广泛性发展- B. 从实践性向理论性发展- C. 从国内向国际发展- D. 从经验性向科学性发展- 答案:D二、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刑法的基本任务。
刑法的基本任务是维护社会秩序。
它通过制定和适用法律规范,对犯罪行为进行预防和惩罚,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护和稳定。
刑法通过对犯罪分子的惩罚,起到威慑作用,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和扩大,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
2. 刑法的犯罪构成要素有哪些?刑法的犯罪构成要素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行为、犯罪结果和犯罪过程。
犯罪主体指进行犯罪行为的人,犯罪客体指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客体,犯罪行为指犯罪主体所实施的具体行为,犯罪结果指犯罪行为造成的后果,犯罪过程指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
基础刑法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基础刑法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刑相适应原则C. 罪责自负原则D. 罪行法定原则答案:D2.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他人遗失物未归还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C3. 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14周岁以下不承担刑事责任B. 16周岁以上完全承担刑事责任C. 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对特定犯罪承担刑事责任D. 18周岁以上完全承担刑事责任答案:C4. 以下哪种情形属于正当防卫?A. 甲在被乙追赶时,用石头击打乙致其轻伤B. 甲在被乙殴打时,用随身携带的刀刺伤乙C. 甲在被乙威胁时,用拳头反击乙致其重伤D. 甲在被乙抢劫时,用棍棒反击乙致其死亡答案:D5. 以下哪种情形属于紧急避险?A. 甲在火灾中,为了逃生,砸破他人窗户B. 甲在被乙追赶时,为了逃跑,推倒乙致其受伤C. 甲在被乙威胁时,为了自保,用枪射击乙D. 甲在被乙抢劫时,为了反抗,用棍棒击打乙答案:A...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错误)2.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实施,但因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
(正确)3.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实施,但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正确)4. 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实施,并且犯罪结果已经发生。
(正确)5.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
(正确)...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答: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不得定罪处刑。
这一原则的重要性在于保障公民的法律预期性,防止司法机关滥用职权,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2. 简述犯罪的构成要件。
答:犯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
刑法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刑法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动机B. 犯罪行为C. 犯罪结果D. 犯罪主体答案:A2.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正当防卫?A.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B.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C. 为了保护本人的人身安全D. 为了保护他人财产安全答案:D3. 以下哪种情形下,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严重B. 犯罪后果严重C. 犯罪行为人有悔改表现D. 犯罪行为人再次犯罪答案:C二、判断题1. 犯罪预备是指犯罪行为的准备阶段,不构成犯罪。
()答案:错误。
犯罪预备是犯罪行为的一部分,可以构成犯罪。
2.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答案:正确。
3.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
()答案:正确。
三、简答题1.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自首的规定。
答案: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司法机关尚未掌握其犯罪事实之前,主动向司法机关、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
对于自首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累犯的规定。
答案:累犯是指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刑罚执行期满不满五年内再次犯罪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张某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
在缓刑期间,张某再次因盗窃被抓获。
问题:张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应当如何处罚?答案:张某的行为构成累犯。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张某在缓刑期间再次犯罪,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行和原判的罪行合并处罚。
五、论述题1. 论述我国刑法中关于犯罪中止的法律规定及其意义。
答案: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中止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刑法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无罪推定原则答案:D2. 下列哪一项不是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时间答案:D3.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正当防卫?A.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B. 防卫行为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C. 防卫行为是为了保护他人人身权利D. 防卫行为是为了保护个人财产权利答案:A4.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罚的种类?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罚款答案:D5.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累犯?A. 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B. 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C. 因过失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D. 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答案:C6.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法中的犯罪形态?A. 犯罪预备B. 犯罪未遂C. 犯罪中止D. 犯罪完成答案:D7.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自首?A. 犯罪后自动投案B. 被采取强制措施后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C. 被追诉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D. 被追诉后拒不交代自己的罪行答案:D8.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法中的犯罪阻却事由?A. 正当防卫B. 紧急避险C. 过失犯罪D. 犯罪未遂答案:D9.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形?A. 自首B. 立功C. 犯罪预备D. 犯罪中止答案:C10.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法中的刑罚执行制度?A. 缓刑B. 假释C. 减刑D. 罚款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适用缓刑?B.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C.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D. 被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答案:A、B12.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适用减刑?A. 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有悔改表现B. 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有立功表现C. 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D. 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有严重违规行为答案:A、B、C13.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适用假释?A.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B.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D.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答案:A、B14.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适用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A. 自首B. 立功C. 犯罪中止D. 犯罪预备答案:A、B、C、D15.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适用紧急避险?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B. 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C. 为了保护个人财产权利D. 为了保护他人人身权利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刑法期末考试题及答案2
刑法期末考试题及答案2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一项不是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动机D. 犯罪结果答案:C2.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非法拘禁他人C. 正当防卫D. 盗窃他人财物答案:C3.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认定为故意犯罪?A.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B.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没有预见,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避免C. 行为人在紧急避险的情况下,不得已采取的行为D. 行为人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答案:A4. 刑法中规定的“过失犯罪”是指:A. 行为人故意实施犯罪行为B. 行为人由于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C.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D. 行为人在紧急避险的情况下,不得已采取的行为答案:B5.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的行为可以被认定为犯罪未遂?A. 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B. 行为人尚未开始实施犯罪行为,但已经做好了犯罪的准备C. 行为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但犯罪结果并未发生D. 行为人由于害怕法律制裁,主动放弃了犯罪行为答案:A6.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的行为可以被认定为犯罪中止?A. 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B. 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主动放弃犯罪行为,并有效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C. 行为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但犯罪结果并未发生D. 行为人由于害怕法律制裁,主动放弃了犯罪行为答案:B7.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认定为犯罪预备?A. 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B. 行为人尚未开始实施犯罪行为,但已经做好了犯罪的准备C. 行为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但犯罪结果并未发生D. 行为人由于害怕法律制裁,主动放弃了犯罪行为答案:B8.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的行为可以被认定为共同犯罪?A. 行为人单独实施犯罪行为B. 行为人与他人共同策划、实施犯罪行为C. 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为他人提供帮助D. 行为人明知他人正在实施犯罪行为,但未参与答案:B9.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认定为教唆犯罪?A. 行为人单独实施犯罪行为B. 行为人与他人共同策划、实施犯罪行为C. 行为人故意引诱、教唆他人实施犯罪行为D. 行为人明知他人正在实施犯罪行为,但未参与答案:C10.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的行为可以被认定为犯罪集团?A. 行为人单独实施犯罪行为B. 行为人与他人共同策划、实施犯罪行为C. 行为人故意引诱、教唆他人实施犯罪行为D. 行为人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些情形下,行为人的行为可以被认定为犯罪?A. 行为人故意实施犯罪行为B. 行为人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C. 行为人在紧急避险的情况下,不得已采取的行为D. 行为人由于害怕法律制裁,主动放弃了犯罪行为答案:A、B2. 以下哪些情形下,行为人的行为可以被认定为犯罪未遂?A. 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B. 行为人尚未开始实施犯罪行为,但已经做好了犯罪的准备C. 行为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但犯罪结果并未发生D. 行为人由于害怕法律制裁,主动放弃了犯罪行为答案:A、B3. 以下哪些情形下,行为人的行为可以被认定为犯罪中止?A. 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B. 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主动放弃犯罪行为。
刑法总则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总则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平等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刑罚从轻原则答案:D2.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伪造货币答案:C3. 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侵害者进行反击B. 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对非法入侵者进行反击C. 对于已经停止的不法侵害行为,进行反击D. 为了保护他人的人身安全,对侵害者进行反击答案:C4. 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紧急避险?A. 为了避免自己被洪水冲走,破坏了他人的房屋B. 为了救火,破坏了他人的财产C. 为了避免自己被狗咬,伤害了狗D. 为了避免自己被他人攻击,先发制人攻击他人答案:D5.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形可以减轻或免除刑罚?A. 自首B. 犯罪后逃逸C. 犯罪后拒不认罪D. 犯罪后继续作案答案:A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刑法的适用范围是普遍的,不受地域限制。
(错误)2. 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
(正确)3. 犯罪预备是指犯罪行为的实施阶段。
(错误)4. 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完成,犯罪结果已经发生。
(正确)5.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实施,但犯罪结果尚未发生。
(错误)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刑法中的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区别。
答案:故意犯罪是指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社会危害,仍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行为。
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人在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社会危害的情况下,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结果发生了社会危害的行为。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犯罪人的心理状态,故意犯罪是明知故犯,过失犯罪是疏忽大意。
2. 简述刑法中关于累犯的规定。
答案:累犯是指犯罪人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刑罚执行期满不满五年内再次犯罪的行为。
《刑法》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刑法复习题(课程代码362139)一、名词解释1.犯罪构成: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是使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
2.犯罪中止: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3.缓刑: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4.累犯:因犯罪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的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犯罪人。
5.数罪并罚:是刑法中规定对一人犯数罪的情况下的一种量刑情节,对犯两个以上罪行的犯人,就所犯各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一定原则判决宣告执行的刑罚。
6.自首: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
我国刑法规定,自首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7.想象竞合犯:即想象的数罪,是指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不同罪名的犯罪形态8.减刑:是指依法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在具有法定的减刑情节时,由负责执行刑罚的机关报送材料,人民法院依法予以减轻原判刑罚的刑事司法活动。
9.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10.犯罪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11.作为:行为人以积极的身体动作实施违反刑法禁止性规范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12.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采取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防卫行为。
13.犯罪未遂:己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14.假释:指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罚后,因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因而附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的制度。
刑法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行为B. 犯罪目的C. 犯罪结果D. 犯罪动机答案:D2. 刑法中的“故意”是指行为人对行为的什么态度?A. 行为结果的预见性B. 行为结果的必然性C. 行为结果的偶然性D. 行为结果的不确定性答案:A3.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正当防卫的范畴?A.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行为B.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C. 为了保护本人的财产D. 为了保护他人的人身安全答案:B4. 刑法中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行为结果的什么态度?A. 预见性B. 必然性C. 偶然性D. 不可预见性答案:D5. 以下哪种情形不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较轻B. 犯罪后积极赔偿C. 犯罪后有悔改表现D. 犯罪后再次犯罪答案:D6.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盗窃B. 诈骗C. 贪污D. 捡到钱包未归还答案:D7. 刑法中的“共同犯罪”是指什么?A.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B. 一个人同时犯下多个罪行C. 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犯下多个罪行D. 一个人在不同地点犯下多个罪行答案:A8. 以下哪种情形属于犯罪中止?A.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B. 犯罪行为正在进行C. 犯罪行为已经停止D. 犯罪行为尚未实施答案:C9.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种行为属于侵犯财产权的犯罪?A. 故意伤害B. 非法拘禁C. 侵占他人财物D. 诽谤他人名誉答案:C10. 刑法中的“累犯”是指什么?A. 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连续犯下多个罪行B. 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犯下多个罪行C. 一个人在不同地点犯下多个罪行D. 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犯下相同罪行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下列哪些属于刑法中的“加重情节”?A. 犯罪手段残忍B. 犯罪结果严重C. 犯罪动机卑劣D. 犯罪后逃避追捕答案:ABC12. 根据我国刑法,哪些行为可以构成“故意杀人罪”?A. 故意杀害他人B. 故意伤害他人致死C. 故意造成他人自杀D. 故意造成他人重伤答案:ABC13.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适用死刑?A. 故意杀人B. 强奸妇女C. 贪污数额特别巨大D. 贩卖毒品答案:A14.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答案:ABC15. 以下哪些属于“诈骗罪”的构成要件?A.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B. 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C. 使他人产生错误认识D. 取得他人财物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行为人未满14周岁的,不负刑事责任。
刑法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刑法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过失致人死亡C. 正当防卫D. 紧急避险2. 甲在超市偷窃价值100元的商品,被保安发现后,为了逃脱,用暴力将保安打成轻伤。
甲的行为构成:A. 盗窃罪B. 抢劫罪C. 故意伤害罪D. 盗窃罪和故意伤害罪3. 乙因不满公司裁员,故意放火烧毁公司仓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乙的行为构成:A. 放火罪B. 故意毁坏财物罪C. 破坏生产经营罪D. 危害公共安全罪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故意犯罪?A. 甲在醉酒状态下误将路人撞伤B. 乙明知自己患有传染病,故意向他人吐口水C. 丙为了报复,故意将邻居的汽车划伤D. 丁在开车时因疏忽大意撞伤行人2.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些情形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A. 自首B. 立功C. 犯罪预备D. 犯罪未遂三、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40分)1. 张三与李四因琐事发生争执,张三一怒之下,用拳头击打李四面部,导致李四鼻骨骨折。
事后,张三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并赔偿李四医疗费用。
请问张三的行为构成何罪?应如何量刑?2. 王五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私自进入他人住宅,意图盗窃财物。
在搜寻财物过程中,被房主发现,王五随即逃离现场。
请问王五的行为构成何罪?应如何量刑?四、论述题(15分)请结合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论述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C2. B3. A二、多项选择题1. B、C2. A、B、C三、案例分析题1. 张三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我国刑法,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由于张三有自首情节,并积极赔偿受害人,可以酌情从轻或减轻处罚。
2. 王五的行为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
根据我国刑法,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由于王五未实际取得财物,且未造成其他严重后果,可以酌情从轻或减轻处罚。
刑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客观方面答案:B2. 以下哪一项不是犯罪的客观方面?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D. 犯罪手段答案:C3.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故意伤害C. 非法持有管制刀具D. 捡到遗失物未归还答案:D4.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以下哪项?A. 犯罪目的B. 犯罪动机C. 犯罪故意D. 犯罪过失答案:C5.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犯罪属于结果犯?A. 盗窃罪B. 诈骗罪C. 故意杀人罪D. 贪污罪答案:C6. 以下哪项不属于刑法中的刑罚种类?A. 有期徒刑B. 无期徒刑C. 死刑D. 罚款答案:D7. 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B.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C. 为了保护他人重大利益D. 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答案:D8.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情况属于犯罪中止?A.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B. 犯罪行为因客观原因未能完成C. 犯罪行为因犯罪人主动放弃而未能完成D. 犯罪行为因犯罪人被抓获而未能完成答案:C9.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犯罪预备?A. 已经着手实施犯罪行为B.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C. 犯罪行为因客观原因未能完成D. 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答案:D10.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累犯?A. 犯罪后五年内再次犯罪B. 犯罪后十年内再次犯罪C. 犯罪后十五年内再次犯罪D. 犯罪后二十年内再次犯罪答案:A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刑法中的犯罪预备行为?A. 购买犯罪工具B. 制造犯罪条件C. 犯罪行为已经实施D.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答案:A B12. 犯罪中止的情形包括以下哪些?A. 犯罪人主动放弃犯罪B. 犯罪行为因客观原因未能完成C. 犯罪行为已经实施完毕D. 犯罪人被抓获答案:A B13. 以下哪些情况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B.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C. 为了保护他人重大利益D. 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答案:A B C14. 以下哪些属于我国刑法中的刑罚种类?A. 有期徒刑B. 无期徒刑C. 死刑D. 罚款答案:A B C15. 以下哪些情况属于累犯?A. 犯罪后五年内再次犯罪B. 犯罪后十年内再次犯罪C. 犯罪后十五年内再次犯罪D. 犯罪后二十年内再次犯罪答案:A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犯罪预备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开始实施。
刑法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刑法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过失致人死亡C. 正当防卫D. 紧急避险答案:C2.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不负刑事责任?A. 醉酒后杀人B.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犯罪C. 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D. 以上都是答案:B3. 刑法中规定的“故意”是指什么?A.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B.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没有预见,但应当预见C.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没有预见,也不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D.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有预见,但希望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B. 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C. 一人故意犯罪,一人过失犯罪D. 一人故意犯罪,另一人不知情但提供了帮助答案:A2. 以下哪些情形下,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较轻B. 有悔罪表现C. 没有再犯罪的危险D. 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答案:ABCD三、判断题1. 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
(对)2.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对)3. 累犯是指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假释期满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人。
(对)四、简答题1. 简述刑法中“过失”的含义。
答案:刑法中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2. 什么是刑法中的“犯罪预备”?答案:刑法中的“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这种行为虽然尚未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其对犯罪的实施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因此刑法规定对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整理
刑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整理1、单项选择题1、犯罪概念是()a、定罪量刑的具体标准b、划分犯罪与非犯罪的一般标准c、划分本罪与其他罪的具体标准d、成立犯罪的必要条件2、犯罪客体是()a、犯罪客体是b、犯罪人是C、社会主义社会关系被犯罪行为所侵犯d、法律法规被犯罪行为所侵犯3、李斯拿了邻居的七年他淹死在河里,因为他没有好好照顾孩子。
李四应当对不作为犯负刑事责任。
他的不作为的来源是(a,b,c,d,4,A,单一处罚原则,例外b,双重处罚原则,例外c, d,5,王武想毒死他的妻子,并把有毒的药物放在她的饭碗里。
却发现他的妻子正在吃饭, 这时他三岁的儿子突然抢走了他母亲的食物。
王武害怕这件事的披露不会阻止他, 导致他的小儿子和他的妻子一起死去。
王武对儿子死亡的主观方面属于()a,间接b,直接c,过失d,过度自信6。
不知罪(深谋远虑)的表现形式有()a、间接b、直接c、过失d、过度自信7。
张三用刀追杀李四。
王武举起棍子,打伤了路过的张三。
王武的行为属于()甲、紧急乙、正当防卫丙、故意伤害丁、防卫过当8。
任何犯罪成立的客观条件是:(一)刑法因果关系(二),危害结果(三),犯罪目的(二)D,危害行为(三)9。
一个男人想强奸一个女人,首先要把这个女人锁在室内几十天,然后当这个女人无法抗拒的时候,他就犯了通奸罪。
一个人的行为属于()a,共同犯罪b,连续犯罪c,牵连犯d,想象竞合犯10,14 岁以下的人故意杀人(),构成故意杀人,但不承担刑事责任B,构成故意杀人,并应承担刑事责任,但免除刑事处罚c,不构成犯罪。
因此,199d 不负刑事责任, 14 岁以后追究刑事责任。
然而,应该宽大处理。
有权对刑法进行司法解释的有()一、各级人民法院b、各级人民检察院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2、- a、b、c、d、13, 我国刑法规定的我国境内的犯罪是指()一、被害人的居住地在我国境内b、罪犯居住在我国境内C,犯罪或结果发生在我国境内d,受害人和罪犯都居住在我国境内14, 一个因与他人勾搭而想杀死自己的丈夫并娶另一个一天,贾听了巫婆的话,烧了一张写着人和丈夫名字的纸。
刑法下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刑法下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动机B. 犯罪行为C. 犯罪结果D. 犯罪主体答案:A2.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个年龄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A. 14岁以下B. 14岁以上不满16岁C. 16岁以上不满18岁D. 18岁以上答案:D3.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故意犯罪?A. 故意杀人B. 故意伤害C. 过失杀人D. 故意放火答案:C4.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形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严重B. 犯罪后果严重C. 犯罪行为轻微D. 犯罪后逃逸答案:C5.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贪污公款B. 受贿C. 挪用公款D. 正当防卫答案:D...(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以保持题目的完整性)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答案:错误2.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完成,但犯罪结果尚未发生。
()答案:错误3.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实施,但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达到预期的犯罪结果。
()答案:正确4. 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实施,并且达到了预期的犯罪结果。
()答案:正确5. 犯罪人自首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正确...(此处省略其他判断题,以保持题目的完整性)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
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但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自首的规定。
答案:自首是指犯罪人犯罪后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人自首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大学生刑法期末考试题库
大学生刑法期末考试题库大学生刑法期末考试题库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 重罪重罚原则D. 人人平等原则2.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故意犯罪?A. 行为人因疏忽大意造成他人伤害B.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结果,但仍然实施C. 行为人在紧急避险情况下造成他人损害D. 行为人在正当防卫过程中造成他人损害3.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正当防卫?A.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B. 防卫行为是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C. 防卫行为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D. 防卫行为是为了保护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4. 刑法中关于犯罪预备的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犯罪预备是指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行为B. 犯罪预备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完成C.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D. 犯罪预备是指犯罪行为已经造成损害结果5. 以下哪种情形不构成犯罪?A. 行为人因过失造成他人轻伤B. 行为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但未造成轻伤以上后果C. 行为人因正当防卫行为造成他人损害D. 行为人因紧急避险行为造成他人损害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刑法的适用范围是普遍的,不受地域限制。
()2.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
()3. 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所造成或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
()4. 犯罪的客体是指犯罪行为所侵害的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5. 正当防卫行为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6. 紧急避险行为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7.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8.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实施完毕,但未造成预期的损害结果。
()9.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开始实施,但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并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10. 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实施完毕,并且造成了预期的损害结果。
刑法期末考试试题
刑法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非法占有他人财物C. 捡到遗失物后归还失主D. 未经许可擅自进入他人住宅2. 刑法中规定的“故意”是指:A.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社会危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B.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没有预见,但应当预见C.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有预见,但轻信可以避免D.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有预见,但希望避免3. 以下行为中,哪项属于“过失犯罪”?A. 故意杀人B. 故意伤害C. 交通肇事D. 贪污受贿4. 刑法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使国家利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防卫行为B. 为了使公共利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防卫行为C. 为了使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防卫行为D. 为了使本人的财产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防卫行为5.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项属于“特别防卫”?A.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抢劫行为,而采取的防卫行为B.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盗窃行为,而采取的防卫行为C.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诈骗行为,而采取的防卫行为D.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敲诈勒索行为,而采取的防卫行为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2. 请解释“犯罪未遂”的概念及其法律后果。
3. 阐述“数罪并罚”的原则及其适用条件。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案例一:张三因与邻居发生争执,一气之下将邻居家的窗户砸碎。
事后,张三主动赔偿了邻居的损失,并取得了邻居的谅解。
请问张三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请说明理由。
案例二:李四在一次聚会中,酒后驾车撞伤了路人。
事后,李四被警方逮捕,并被控以交通肇事罪。
请问李四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请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分析其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
刑法1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刑法1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项不属于犯罪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动机D. 犯罪结果答案:C2. 刑法中规定的“过失犯罪”是指:A. 故意犯罪B. 明知故犯C.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D. 明知故犯,但情节较轻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刑罚的种类?A. 有期徒刑B. 无期徒刑C. 罚金D. 警告答案:D4.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盗窃B. 故意伤害C. 正当防卫D. 故意杀人答案:C5. 刑法中规定的“累犯”是指:A. 多次犯罪B. 连续犯罪C. 再次犯罪D. 犯罪后再次犯罪答案:D6. 刑法中规定的“缓刑”适用于:A. 所有犯罪B. 轻微犯罪C. 严重犯罪D. 任何犯罪答案:B7.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项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条件?A. 正当防卫的对象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B. 正当防卫的行为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C. 正当防卫的行为是为了保护个人利益D. 正当防卫的行为没有超过必要的限度答案:B8.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预备”是指:A.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B. 犯罪行为已经开始实施C. 犯罪行为尚未实施,但已经为实施犯罪做了准备D. 犯罪行为已经实施完毕答案:C9.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中止”是指:A.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B. 犯罪行为已经开始实施C. 犯罪行为尚未实施,但已经为实施犯罪做了准备D. 犯罪行为已经开始实施,但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答案:D10.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项不属于刑罚的执行方式?A. 监禁B. 缓刑C. 罚金D. 死刑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行为可以构成犯罪?A. 盗窃B. 贪污C. 受贿D. 诈骗答案:A, B, C, D2. 刑法中规定的“共同犯罪”是指:A. 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B. 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C. 一人故意犯罪,一人过失犯罪D. 一人故意犯罪,一人不知情答案:A3.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较轻B. 有悔罪表现C. 没有再犯罪的危险D. 犯罪人是未成年人答案:A, B, C, D4.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未遂”是指:A. 犯罪行为已经开始实施B. 犯罪行为尚未完成C.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D. 犯罪行为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答案:A, B, D5.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构成正当防卫?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B. 为了保护个人利益C. 为了保护他人利益D. 为了保护公共利益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都属于犯罪行为的未完成形态。
刑法学复习题及答案
刑法学(2)期末复习题一、单选题(共20题,60分)1、关于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处罚,理解正确的是()。
A、对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罪的行为人都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B、对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罪的行为人都应当并处没收财产的刑罚C、对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罪的行为人都可以判处死刑的刑罚D、对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罪的行为人不可以判处缓刑正确答案:A2、下列哪项行为不是间谍罪的行为方式?()A、参加间谍组织B、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C、为敌人指示轰击的目标D、投降敌人,为敌人效力正确答案:D3、李某为了牟利,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私自复制了若干部影视作品的VCD,并以批零兼营等方式销售,销售金额为11万元,其中纯利润6万元。
李某的行为构成何罪?()A、销售侵权复制品罪B、侵犯著作权罪C、非法经营罪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正确答案:B4、关于故意伤害罪与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非法经营尸体器官买卖的,成立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B、医生明知是未成年人,虽征得其同意而摘取其器官的,成立故意伤害罪C、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并不从中牟利的,不成立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D、组织者出卖一个肾脏获15万元,欺骗提供者说只卖了5万元的,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正确答案:B5、甲在一豪宅院外将一个正在玩要的男孩(3)岁骗走,意图勒索钱财,但孩子说不清自己家里的联系方式,无法进行勒索。
甲怕时间长了发现,于是将孩子带到异地以4000元卖掉。
对甲应当如何处理?()A、以绑架罪与拐卖儿童罪的牵连犯从一重处断B、以绑架罪一罪处罚C、以拐卖儿童罪一罪处罚D、以绑架罪与拐卖儿童罪并罚正确答案:D6、公司保安甲在休假期内,以“第二天晚上要去医院看望病人”为由,欺骗保安乙,成功和乙换岗。
当晚,甲将其看管的公司仓库内价值5万元的财物运走变卖。
甲的行为构成下列哪一犯罪?()A、诈骗罪B、盗窃罪C、职务侵占罪D、侵占罪正确答案:C7、甲于2013年6月与乙合谋共同诈骗李某30000元,甲、乙平分各得15000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2,累犯:是指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被判处一定的刑罚之罪的罪犯。
3,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务,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务,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4,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个较小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5,高利转贷罪:以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给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
6,罪责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7,假释: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附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的一项刑罚制度。
8,争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
9,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危险物质,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行为。
10,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 11,想象竞合犯:也称观念上的竞合,想象的数罪,指基于一个罪过,,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侵犯数个犯罪客体,触犯数个罪名的情况.12,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普遍管辖权:普遍管辖权是现代国际社会有效惩治与防范国际犯罪的重要法律措施,我国刑法第9条对此也作了明确规定。
即:“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
”13,14,犯罪故意: 明知自己的行为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15,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的,因而构成犯罪的。
16,意外事件: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后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17,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
18,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主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行为。
19,缓刑:是指对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其具备法定的条件下,在一定期间附条件的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制度。
20,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晓,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21,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做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22,叙明罪状:是指条文对具体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坐了详细的描述。
23,后续走私:又叫变相走私,是指违反海关规定,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缴应缴税额擅自将批准进口报税,减税,免税进口的货物,物品在境内销售牟利的。
24,淫秽物品:是指具体描绘性行为或者露骨宣扬色情的诲淫性的书刊,影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音频及其他淫秽物品。
解答题:1,简述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答:(一)必须要有不法侵害行为的发生。
(二)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三)必须是出于保护国家,集体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进行的不法侵害的意图,(四)正当防卫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五)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2,我国刑法对限制死刑有哪些规定.答:(一)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范围,刑法总则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另外{刑法}第49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二)对死刑的适用规定了严格的程序。
【刑法】第48条规定:“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三)规定了死刑缓期执行的制度。
【刑法】48条规定:“对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两年执行。
”3,职务侵占罪和贪污罪有何区别,答:1)犯罪客体不同,贪污罪是复杂客体,即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也侵犯了公共财产所有权,而职务侵占罪的客体是简单客体,只侵犯单位财产所有权,2)犯罪主体不同,贪污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工作人员。
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中不具有国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工作人员。
4,简述挪用公款罪的客观行为方式.答:1)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2)挪用公款进行盈利活动,数额较大.3)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
6,非法拘禁罪的构成特征.答:(一)客观上表现为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剥夺他人身体自由的行为。
(二)主观上只能出于故意。
(三)非法拘禁是一种持续行为。
7,简述犯罪特征.答:(一)犯罪行为的严重危害性。
(二)犯罪行为的刑事违法性。
(三)犯罪行为的刑罚当罚性。
8,简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答: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构成要件是:1)犯罪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2)客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3)主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9,妨害公务罪的客观方面包括哪些.答: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以暴力,威胁的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履行职责的行为或者虽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但是严重影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的国家安全工作行为。
11,简述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答:1)侵犯的客体是公共交通运输安全,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的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损失的行为。
3)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和非交通运输人员。
4)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12,什么是转化型的抢劫罪,构成要件是什么.答:【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毁灭证据,而当场使用暴力相威胁的,称之为转化型抢劫罪。
构成要件有:1)行为人先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三种犯罪行为之一。
2)行为人在先行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之后,还必须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这是构成转化型抢劫罪的客观条件。
3)行为人实施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这是构成转化型抢劫罪的主观条件。
13,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区别是什么.答:从本质上看,间接故意所反映的是对社会关系的积极蔑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所反映的是对社会关系消极不保护的态度。
这种本质上的差别又是从各自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体现出来的,具体表现是:1)间接故意是“明知”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过于自信的过失是“预见”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明知比预见要具体,全面,说明间接行为人认识到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在这个意义上讲,盖然性说是有参考意义的。
2)间接故意是为了实现其他的犯罪意图或非犯罪意图而实施行为,根本不考虑是否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事实上行为人也没有采取避免结果发生的措施;过于自信的过失之所以实施该行为,是因为考虑到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事实上行为人也采取了避免结果的措施。
3)间接故意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结果的发生符合行为人的意志,过于自信的过失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的意志。
14,酬定量刑情节有哪些?答;常见的酬定情节有:犯罪动机,犯罪目的,犯罪手段,犯罪人的生活状况,犯罪人的平时表现,犯罪人的文化程度,犯罪所造成的危险及危害结果,犯罪时所受的刺激,犯罪人与被害人的平日关系,犯罪后的态度等。
15,试述刑法基本原则.答:答: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本身所具有的,贯穿于刑法始终,必须得到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其内容有:(一)罪行法定原则:是指某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处什么刑均有法律来规定。
(二)平等相适应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案例分析:1、甲(1972年出生,因犯盗窃罪于1992年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1997年刑满释放)与某商场电器仓库保管员乙共同商定,1998年某日乘乙值班时,乙借故离开仓库,以便甲行窃,得脏后平分,到时甲带领其弟丙(1985年出生)到乙所在的仓库偷走彩电10台。
问:(1)甲、乙、丙三人的行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2)甲、乙、丙三人的刑事责任如何界定?2、被告人甲某,男,30岁,某车队司机,某日,甲开车执行任务途中,被害人乙突然从右边路旁树林中疾步冲出,抢过马路,甲见状向右猛打方向盘,并紧急制动,但仍躲避不及将乙的右脚轧断。
事故发生后,甲见天色已晚,自己开车逃去。
第二天清晨,乙的尸体被人发现,经法医鉴定为右腿膝盖处粉碎性骨折,因抢救不及时,导致失学性休克死亡。
问:甲构成什么罪?为什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五)严重超载驾驶的;(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甲的情况成立交通肇事罪,因为发生交通事故后他逃逸致人死亡。
3、赵某于某夜12时许,潜入某照相器材门市部,窃得高级照相机4台(价值9600余元)放入手提包内,又进里间寻窃现金,看到床上熟睡一女,遂起奸淫之意,掀开被子爬上女身。
女惊起呼救,赵某即摸起窗头小闹钟猛砸女头部,致女昏迷(后经抢救苏醒,造成重伤),继续奸淫后,赵某拿起提包逃离,刚出门口,被联防队员甲、乙发现追赶。
赵某抡起装有相机的提包,打中甲的头部,致甲重伤躺地,又将乙打倒逃去,七日后被抓获。
•试分析赵某构成什么罪?为什么?1、赵某构成抢劫罪和强奸罪,实行数罪并罚,2、赵某在事实盗窃后为逃避抓捕或掩饰赃物当场实施暴力,因此构成抢劫罪而不是盗窃罪,3、赵某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与其发生性行为,因此构成强奸罪,至于将妇女打成重伤是强奸罪的从重情节,4、马锋系荣宁市钢厂业务员,已婚,有一女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