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测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虽有佳肴》练习(含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______________ 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专著。

{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1用“ / ”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请划三处(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请划两处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 学学半()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 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 ⑥虽有至道()⑦教学相长.() 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⑩然后能自.反也( )(11)然后能自强.((12)学学半()其此之谓乎()4?古今异义。

虽有佳有古义:()今义:(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教然后知困. 古义:()今义:( )学学半古义:()今义:(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把握文章论证思路本文在开头先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类比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从____ 和______ 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______________ ”的观点,最后又引用“ _______________ ”来深化强调论点。

《虽有嘉肴》试题及答案

《虽有嘉肴》试题及答案

《虽有嘉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对“虽有嘉肴”中“虽”字用法的解释,正确的是()A. 即使B. 虽然C. 尽管D. 虽然答案:C2. “弗食”中的“食”字的意思是()A. 食物B. 吃C. 饲料D. 食品答案:B3. “然后能自强也”中的“强”字的意思是()A. 强大B. 强烈C. 勉强D. 强壮答案:A4. “教学相长”中的“长”字的意思是()A. 长度B. 成长C. 增长D. 年长答案:B5.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虽有嘉肴B. 弗食,不知其旨也C. 然后能自强也D. 教学相长也答案:C二、填空题6. 《虽有嘉肴》选自《礼记·学记》,是一篇论述______的文章。

答案:教学7.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中的“困”指的是______。

答案:困惑8.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中的“自反”指的是______。

答案:自我反思9.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中的“自强”指的是______。

答案:自我勉励10. “故曰:教学相长也”中的“相长”指的是______。

答案:相互促进三、翻译题11. 翻译下列句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答案: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

- 教学相长也。

答案: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

四、简答题12. 《虽有嘉肴》中提到的“教学相长”是什么意思?答案:《虽有嘉肴》中提到的“教学相长”指的是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传授知识,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自我反思和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知识,可以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促使教师进一步思考和解答,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使得教与学都能得到提升和发展。

13. 《虽有嘉肴》中如何说明“学”与“教”的关系?答案:《虽有嘉肴》中通过比喻和对比,说明了“学”与“教”的关系。

文章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来比喻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即使有再好的知识和学问,如果不去学习,就无法了解其真正的含义和价值。

专题27《虽有嘉肴》(过关检测)(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27《虽有嘉肴》(过关检测)(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27:《虽有嘉肴》(原卷版)过关检测一、(2023春•北京市怀柔区•期末)阅读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虽有嘉肴《礼记》ㅤㅤ【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劝学荀子ㅤㅤ君子曰:学不可以已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②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③功在不舍。

【乙】锲④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⑤。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于荀子《劝学》有删改)①已:停止。

②骐(qí)骥(jì):骏马,千里马。

③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到达。

④锲(qiè):用刀雕刻。

⑤镂(lòu):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1)请根据短文内容,给《劝学》中的画线句准确划分停顿,以“/”隔开。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学”的意思与“是故学.然后知不足”中的“学”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教学.相长也B.弗学.,不知其善也C.学.不可以已D.学.学半(3)下列对文中【甲】【乙】两句的翻译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翻译: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也不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理解:类比引入。

由“弗食嘉肴,不知其旨”引出“弗学至道,不知其善”,强调了吃饭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B.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翻译:雕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理解:用雕刻过程中不放弃才能成功,来类比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论述了持之以恒对学习的重要性。

虽有佳肴_练习题附答案

虽有佳肴_练习题附答案

《虽有佳肴》习题本文节选自《著的选集,共》(《》),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的篇。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有至道(.)⑦教学相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⑩然后能自反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⒀其此之谓乎(.)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古义:(古义:(古义:())今义:(今义:(今义:(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教然后知困.)学学半.)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6、(1)《虽有嘉肴》节选自,又名篇。

《学记》是,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共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1.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

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有嘉肴》测试一(重点字词句 含答案)

《虽有嘉肴》测试一(重点字词句 含答案)

《虽有嘉肴》测试一(重点字词、句)班级:座号:姓名:一、解释加点词1.通假字(1)兑.命()(2)学.学半()2.一词多义其:(1)不知其.旨也()(2)其.此之谓乎()3.古今异义(1)虽.有嘉肴()(2)不知其旨.也()(3)然后能自强..也()4.词类活用(1)不知其善.也()(2)弗食.()5.同义词(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故.曰()6.重点词(1)虽有嘉肴..()(2)弗.食()(3)虽有至道..()(4)教然后知困.()(5)然后能自反..也()(6)教学相长.也()二、划分句子的停顿(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3)其此之谓乎!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特殊句式其此之谓乎!(倒装句)2.重点句(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6)故曰:“教学相长也。

”(7)《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测试一(答案)一、解释加点词1.通假字(1)兑.命(同“说”)(2)学.学半(同“敩”,教导)2.一词多义其:(1)不知其.旨也(代它的)(2)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3.古今异义(1)虽.有嘉肴(即使)(2)不知其旨.也(味美)(3)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4.词类活用(1)不知其善.也(好处)(2)弗食.(吃)5.同义词(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2)故.曰(所以)6.重点词(1)虽有嘉肴..(美味的菜肴)(2)弗.食(不)(3)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4)教然后知困.(困惑)(5)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6)教学相长.也(推动、促进)二、划分句子的停顿(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3)其/此之谓乎!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特殊句式其此之谓乎!(倒装句)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2.重点句(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虽有嘉肴》复习检测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虽有嘉肴》复习检测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虽有嘉肴》复习检测题(附答案)一.课文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

故曰:教学/相长(zhǎng)也。

《兑(yuè)命》曰:“学(xiào)/学(xué)半。

”其/此之谓乎!二.字词注解虽.(连词,即使)有嘉.(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弗食.(动词,吃),不知其旨.(味美)也;虽有至道..(连词,因此,..(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的),弗学,不知其善.(好处,良好)也。

是故所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反省自己反,反省)也;知困,然后能自强..(“强”,勉励。

自强,自我勉励)也。

故曰:教学相长.(促进)也。

《兑命》曰:“学.(教学)半。

”其.(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补充1.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2.嘉肴(yáo):美味的菜。

3.教学相长(zhǎng):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4.《兑(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5.嘉:同佳也三.译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完整版)部编最新最全虽有嘉肴中考试题汇编,推荐文档

(完整版)部编最新最全虽有嘉肴中考试题汇编,推荐文档

(完整版)部编最新最全虽有嘉肴中考试题汇编,推荐文档《虽有佳肴》练习(含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请划三处(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请划两处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有至.道()⑦教学相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⑩.然后能自反..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其.此之谓乎()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学.学半古义:()今义: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把握文章论证思路本文在开头先以“”作类比引出“”,再从和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的观点,最后又引用“”来深化强调论点。

(二)阅读古文,完成11-15题(16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人教部编版虽有佳肴达标训练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虽有佳肴达标训练及答案

虽有佳肴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虽有嘉.(佳)肴.( )( )(2)虽有至道..(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也( )(4)然后能自强..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虽.有嘉(佳)肴(虽然)B.不知其.善也(代指“道理”)C.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D.然后能自强也.(句末语气词)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译文: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B.教然后/知困C.然后/能自强也D.不知/其善也二、课内阅读阅读《虽有嘉(佳)肴》,完成5~7题。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知其旨.也( )也( )(2)然后能自反..(3)教然后知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测试题- 2 -(4)虽有至.道(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文:(2)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7.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答:三、美文品析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乙】《虽有嘉(佳)肴》(正文略)【丙】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测试题- 3 -不善答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 )(1)人不学,不知道..(2)弗食,不知其旨.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2)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译文:10.【甲】【乙】【丙】论述的重点各有侧重,请概括各段论述的重点。

专题27《虽有嘉肴》(真题专练)(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27《虽有嘉肴》(真题专练)(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27:《虽有嘉肴》(原卷版)真题专练【12023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真题】加点词语解释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委而去.之一狼径去.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皆以.美于徐公C. 七里之郭.出郭.相扶将D.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虽有嘉肴》)【22023年辽宁省本溪市、铁岭市、辽阳市中考语文真题】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B.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

《虽有嘉肴》《富贵不能淫》均出自《孟子》。

C. 《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元代文学家。

山坡羊,曲牌名。

D.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是《登飞来峰》的作者。

【3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正义》)(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不知其善.也陈康肃公善.射B. 然后能自反.也窥谷忘反.C. 女有归.一屠晚归.D. 是.谓大同是.非木柿(2)把“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文引《兑命》佐证了观点:教学相长,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可以互相促进。

B. 乙文描述的大同社会中,人人都能够受到全社会的关爱,都能够安居乐业。

C. 乙文描述的大同社会中,人们都愿意竭尽全力地工作,但是不一定为了自己。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

《虽有佳肴》练习(含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请划三处(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请划两处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有至.道()⑦教学相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⑩.然后能自反..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其.此之谓乎()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学.学半古义:()今义: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把握文章论证思路本文在开头先以“”作类比引出“”,再从和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的观点,最后又引用“”来深化强调论点。

…`《虽有佳肴》练习参考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学记》或(《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虽有嘉肴》试题及答案

《虽有嘉肴》试题及答案

《虽有嘉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虽有嘉肴》一文中,作者通过比喻来说明什么道理?A. 食物的重要性B. 教育的重要性C. 学习的重要性D. 劳动的重要性答案:B2. 在《虽有嘉肴》中,作者提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这里的“旨”指的是什么?A. 食物的味道B. 食物的营养价值C. 食物的制作过程D. 食物的烹饪技巧答案:A3. 下列哪项不是《虽有嘉肴》中所表达的观点?A. 学习需要实践B. 学习需要思考C. 学习需要交流D. 学习需要休息答案:D二、填空题4. 《虽有嘉肴》中提到“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学习5. 文章中“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通过________,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

答案:实践三、简答题6. 请简述《虽有嘉肴》一文中,作者通过“虽有嘉肴”这一比喻,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答案:作者通过“虽有嘉肴”这一比喻,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是学习的重要性。

正如美食需要品尝才能知道其味道一样,知识也需要通过学习来理解和掌握。

7. 在《虽有嘉肴》中,作者提到了哪些学习的方法?答案:作者提到了通过实践、思考和交流来学习的方法。

四、论述题8. 结合《虽有嘉肴》一文,谈谈你对学习态度的看法。

答案:(此题答案略,考生需根据个人理解进行论述。

)五、翻译题9. 将《虽有嘉肴》中的“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翻译成英文。

答案:Even if there is fine food, if you do not taste it, you do not know its flavor; even if there is the ultimate truth, if you do not learn it, you do not know its goodness.六、阅读理解题10. 阅读《虽有嘉肴》全文,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学习态度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

虽有佳肴试题及答案

虽有佳肴试题及答案

虽有佳肴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的传统美食?
A. 北京烤鸭
B. 法国鹅肝
C. 四川火锅
D. 广东早茶
答案:B
2. 以下哪个选项是“虽有佳肴”的正确解释?
A. 即使有美味的菜肴
B. 虽然有美味的菜肴
C. 但是有美味的菜肴
D. 只有美味的菜肴
答案:B
二、填空题
1.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这句话出自古代的________。

答案:《论语》
2. 佳肴通常指的是________的食物。

答案:美味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虽有佳肴”在现代语境中的含义。

答案:在现代语境中,“虽有佳肴”通常用来比喻即使条件优越,但如果不加以利用或体验,也无法真正了解其价值或意义。

2. 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一道佳肴,并解释为什么喜欢它。

答案:(此题答案因人而异,考生需根据个人口味和喜好作答。


四、论述题
1. 论述“虽有佳肴”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的解读和应用。

答案:(此题答案开放,考生需结合不同文化背景对“虽有佳肴”进行分析和讨论。


五、应用题
1. 如果你有机会为外国友人准备一桌中国美食,请列出你的菜单,并说明每道菜的特点。

答案:(此题答案开放,考生需根据中国各地特色菜肴进行选择并描述。


以上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考生在实际作答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八下语文文言文《虽有嘉肴》精选题含答案

八下语文文言文《虽有嘉肴》精选题含答案

《虽有嘉肴》精选题含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6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不知其旨.也旨:__________(2)学.学半学:__________(3)讲信修.睦修:__________(4)故人不独亲.其亲亲:_________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乙]文所表述的儒家大同社会的核心是“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4、请根据[甲][乙]两文中的划线句简要概括两篇短文句式的共同特点。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分)(1)味美(2)同“教”,教导(3)培养(4)以……为亲2、(6分)(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虽有嘉肴练习题与答案

虽有嘉肴练习题与答案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学礼》
②嘉肴:
(3)旨:
④至道:
(5)是故:
(6)困:
(7)自反:
(8)自强:
(9)教学相长:
(10)《兑命》:
(11)学学半:
(12)其此之谓乎:
问题
1指出文中的古今异义字
虽有至道
不知其旨也
教然后知困
教学相长也
2指出词类活用的字
不知其旨也
不知其善也
3解释文中一词多义
学学半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不知其旨也
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结合自己的学习,谈谈你的看法。

11《虽有嘉肴》自我检测-语文专项训练测试卷(解析版)

11《虽有嘉肴》自我检测-语文专项训练测试卷(解析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自我检测11《虽有嘉肴》1.(原创)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嘉yáo()(2)弗.()食(3)不知其zhǐ()(4)然后能自强.()(5)教.()学相长.()(6)yuè()命(7)学.()学半【答案】(1)肴(2)fú(3)旨(4)qiǎng(5)jiāo zhǎng(6)兑(7)xiào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解答本题,给加点字注音要牢记汉语拼音的书写法则;根据拼音写汉字,要结合词语的意思来判断所要写的汉字。

2.(原创)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肴:(2)不知其旨.也旨:(3)虽有至道..至道:(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6)教然后知困.困:(7)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自反:(8)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强:(9)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10)学.学半学:(11)其.此之谓乎其:【答案】(1)用鱼、肉做的菜。

(2)味美。

(3)最好的道理。

至,到达极点。

(4)好处。

(5)所以。

(6)困惑。

(7)自我反思。

(8)自我勉励。

强,勉励。

(9)最好的道理。

至,到达极点。

(10)同“敩”,教导。

(11)表示推测,大概、也许。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释义。

解释文言词语的意思时,要注意结合语境,特别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的文言现象。

另外,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过程中,要关注文言篇目下的课下注释,注重积累。

3.(原创)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知其.旨也不知其.旨也B.学.学半学学.半C.虽.有嘉肴虽.有至道D.然后能自强.也赏赐百千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

A.代词,指嘉肴/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或许;B.动词,同“敩”,教导/动词,学习;C.连词,虽然/连词,虽然;D.动词,勉励/形容词,有余。

《虽有嘉肴》阅读习题及答案

《虽有嘉肴》阅读习题及答案

《虽有嘉肴》阅读习题及答案《虽有嘉肴》阅读习题及答案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其旨也。

旨:滋味B.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强:勉强C.虽有至道至道:最好的道理D.学学半学:学习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虽有佳肴虽有至道B.不知其善也择其善者而从之C.其此之谓乎回也不改其乐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节选自《礼记》中的《学记》,《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B.本文由日常饮食开篇讲到如何治学,富有生活气息,方便读者理解。

C.本文的中心句是“教学相长”。

D.引用《兑命》中的“学学半。

”是为了告诉读者不认真读书老师教的知识你只能获得一半。

参考答案:小题1:C小题2:A小题3: D小题1:试题分析:A项中的“旨”字解释为:味美。

B相中的“强”解释为:发奋努力。

D项中的“学”解释为:教人。

小题2:试题分析:B项中的“善”字分别解释为:善良;优点。

C项中的“其”字分别解释为:语气副词,表示推测,“大概;代词他的。

D项中的“是”字分别解释为:所以;判断词是。

小题3:试题分析:“学学半”是教学相长之意。

并不是“是为了告诉读者不认真读书老师教的知识你只能获得一半。

”。

《虽有嘉肴》复习卷(附答案)

《虽有嘉肴》复习卷(附答案)

《虽有嘉肴》复习卷(附答案)虽有嘉肴《礼记》戴圣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一.解释下列带点的词1.虽有嘉肴(虽然)2.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3.不知其善.也(好)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5.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6.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强大,强悍)7.教然后知困.(困惑)8.其.此之谓乎(表示推测)9.教学相长..也(相互;促进)10.不知其旨.也(味美)11.学.学半(同“敩”,教导)二.句子翻译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酒不知道他的味美。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3.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

4.其此之谓乎!大概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理解性默写1.《虽有嘉肴》中指明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2. 以“嘉肴”喻“至道”,让我们体会到二者的相似性的句子: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文中说明“学”与“教”的两种困境的句子: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文中进一步论述应对“学”与“教”的困境所产生的情境句子: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5.文中揭示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的句子:教学相长也。

6.文中引用“学学半”来进一步佐证本文的观点句:教学相长也。

7.文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8.文中强调要自我勉励的句子: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9.文中说即使有美味不品尝也不会知道它的味道的句子: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10.文中强调不足之后才能自我反思的句子: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11.文中要求把明白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的句子: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有佳肴的试题及答案

虽有佳肴的试题及答案

虽有佳肴的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虽有佳肴,______。

答案:弗食,不知其旨也。

2. 虽有佳肴,弗食,______。

答案:不知其旨也。

二、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虽有佳肴”的完整表述?A. 弗食,不知其旨也。

B. 虽有美酒,弗饮,不知其味也。

C. 虽有良马,弗乘,不知其力也。

答案:B2. “虽有佳肴”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答案:A三、简答题1. 解释“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有美味的食物,如果不去品尝,就无法知道它的美味。

比喻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知。

2. “虽有佳肴”这句话在现代教育中有何启示?答案:这句话告诉我们,理论知识如果不通过实践去验证,就无法真正理解其意义。

在现代教育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论述题1. 结合“虽有佳肴”这句话,谈谈你对学习态度的看法。

答案:学习态度是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正如“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所表达的,只有通过积极的实践和探索,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开放和主动的学习态度,不断尝试和实践,以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五、翻译题1. 将“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翻译成英文。

答案:Even though there are delicious dishes, if you do not taste them, you will not know their flavor.。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虽有嘉肴》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虽有嘉肴》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虽有嘉肴》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阅读下面古诗词,并完成习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虽.有佳肴(2)不知其旨.也(3)学.学半(4)不知其善.也2.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知其旨.也B.虽有嘉肴.C.教然后知困.D.教学相长.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③《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答案:1.(1)即使(2)甘美(3)教(4)好处2.B(A.旨:味美,C.困:不通,D.长:促进)3. ①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②知道自己不足,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③《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试题2: 阅读下面古诗词,并完成习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解释加点字词。

(1)虽. 有嘉肴(2)不知其善. 也(3)然后能自强.也(4)教学相长.也2.句子翻译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故曰:教学相长也3.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1.(1)即使(2)好、妙(3)自我勉励(4)增长2. ①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3.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试题3: 阅读下面古诗词,并完成习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虽有嘉肴》练习题附答案

《虽有嘉肴》练习题附答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有至.道()⑦教学相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⑩.然后能自反..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⒀其.此之谓乎()3.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学.学半古义:()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5、(1)《虽有嘉肴》节选自,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共篇。

《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6.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7.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8.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9“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二综合性学习为了提高学生们得环境保护意识,学校准备开展环保教育活动。

(1请你为学校的“环保教育”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2请你就“环保知识”展开问卷调查,从不同角度设计两个问题,并在后面注明你的调查目的。

12、在“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请按照提示完成①—②题。

(2分)①、表弟在家读报:“一名日本老兵在华忏(qiān)悔时,披露了日军侵华期间一些鲜(xiān)为人知的暴行……”小金听后,对表弟说:“你读错了,这里‘忏’应该读,‘鲜’应该读。

”(填上正确的读音)②、阿宁发现下面两家店铺橱窗上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有嘉肴》课文翻译
① 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④故曰:教学相长也。

⑤《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7.《虽有嘉肴》语言有何特点?
文言文阅读。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知其旨也
(2)然后能自强也
(3)温故而知新
(4)思而不学则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课文翻译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④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⑤《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虽有嘉肴》试题
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亲身学习的重要性,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说理浅显易懂。

(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2.课文结尾引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引用论证。

短文阐述了中心观点——“教学相长”,再引用古代名言,来强化自己“教学相长”的观点。

3. 《虽有嘉肴》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教学相长也。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4. 《虽有嘉肴》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说文章的论证思路?
①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接着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归结出“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
③最后引用《兑命》“学学半”进一步补充论证。

5.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1)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2)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6.“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两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

两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两者是主从关系。

7.《虽有嘉肴》语言有何特点?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2)有较强的逻辑性。

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

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文言文阅读。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知其旨也味美
(2)然后能自强也勉励
(3)温故而知新旧知识(学过的知识)
(4)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10.【甲】【乙】两段文字采用的写法不同,它们的区别是什么?(3分)
【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层层论述“教”与“学”的关系,得出“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则采用语录体,多用对偶句式来谈论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11.两篇文章都是在谈学习,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启示:“教学相长”的意思就是教和学是互相影响和促进的,在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也会有进步。

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中,会慢慢发现一些不足,然后再学习,再提高,就能弥补以前的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