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移动输液系统提升急诊输液室工作效率的价值观察
为什么选择移动门诊输液系统

为什么选择移动门诊输液系统?移动门诊输液系统通过无线网络技术(WLAN)、移动计算技术(EDA)和智能识别技术的应用,实现输液过程的流程化、移动化和条码化,能够显著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改进对病人及药物的核对流程,同时使护士在输液服务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及时地应答病人呼叫、改善输液环境,也为护士工作的量化考核提供了依据。
作为无线医护系统的一款明星产品,移动门诊输液系统正在越来越多的医院应用。
建立移动门诊输液系统,不仅为医院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护理念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全面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医院竞争力,是现代化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
一、 医疗信息化发展趋势从国际上医院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来看,移动化和条码化正成为各国医院应用的热点,而“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和用药安全的重要性也被各个医院摆在突出位置加以关注和强化。
随着医疗市场的竞争加剧,病人自我维护意识也逐步增强,如何保证门诊输液工作更安全高效,消除各类不安全隐患,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是医疗管理者面临的新课题。
门诊输液系统是将条形码技术、移动计算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真正引入医院流程管理的典型范例。
对于那些门诊输液量大的、对医疗事故比较关注的,愿意尝试把条形码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和移动计算技术应用到日常管理中去的大型医院,门诊输液系统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二、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传统的门诊输液流程存在众多的问题和隐患。
护士无法或者很难准确核对病人身份以及药品信息,通常以病人的姓名和年龄为标志进行人工核对病人身份,当碰到病人神志不清、名字发音相近或姓名相同的病人时,存在差错隐患,以手工书写方式生成输液单和输液袋标签,需要用人工核对的方式才能找到对应的病人,容易产生核对错误,造成护士工作效率低下。
门诊输液系统通过对病人及药物核对流程的改进,形成了“生成病人和输液袋条码标签→护士对输液病人及药物的条码核对→护士应答病人无线呼叫→输液后病人身份的再次条码核对”的科学输液流程,不但有效消除了不安全因素,也大大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移动门诊输液管理系统方案

目录第一章系统应用背景及意义3第二章移动门诊输液系统解决当前输液流程隐患3 1医院现有输液流程:32移动门诊输液系统改良流程43移动门诊输液系统先进性6第三章系统架构和功能设计61系统架构62功能介绍8第四章系统可行性分析及论证81与其他管理系统比拟82技术可行性93本钱可行性104系统效益10第一章系统应用背景及意义门诊输液室作为医院的前沿阵地,每天接待大量的患者及家属,是人群相对集中而流动性较大的场所,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门诊输液工作繁忙、琐碎、工作重复性强而缺乏新意,而输液病人多、杂,使用药品种类多而新,护士对新药品不了解等增加了门诊输液的不平安因素.医疗市场竞争,病人自我维护意识增强,要求门诊输液工作更平安、高效.如何消除门诊输液不平安隐患,为患者提供平安、优质效劳是医疗管理者面临的新课题。
移动门诊输液管理系统,本系统致力于确保病人输液平安,改善输液室的嘈杂环境,维护输液场所秩序,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减少医患矛盾,创立一个高标准、高质量的新型输液护理效劳新模式。
第二章移动门诊输液系统解决当前输液流程隐患1医院现有输液流程:原有流程有以下问题和隐患:1、以病人的XX和年龄为标志进展人工核对病人身份,当碰到病人神志不清、碰到名字发音或者XX一样的病人等等,会有一定的过失隐患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2、以手工书写方式生成输液单和输液袋标签,需要用人工核对的方式才能找到对此有需要的病人,无法进展自动统计等。
3、病人输液位置有随意性,秩序混乱,不方便护士确认病人的位置,管理工作带来困难,位置占用方案和统计无法做到。
4、病人有不适反响、接瓶、完毕时需要呼喊护士进展操作,造成了输液室环境的嘈杂,护士听不清呼喊及病人位置确认错误等问题。
5、护士的工作量没有统计报表,需要整理纸质文档,护士出现过失和工作疏忽等信息无法记录,导致领导考核护士的工作量和过失率变的困难。
6、医院管理层无法切实了解输液室的实际工作现状,和对输液室护士工作的正确考核。
智能输液监控系统

智能输液监控系统在医疗领域,输液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治疗方式。
然而,传统的输液过程往往依赖人工观察和监控,这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还可能存在因疏忽而导致的输液事故。
为了提高输液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智能输液监控系统应运而生。
智能输液监控系统是一种集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医疗设备。
它的主要作用是实时监测输液的速度、剩余液量以及患者的生理参数等信息,并将这些数据及时反馈给医护人员,以便他们能够做出及时的调整和处理。
该系统通常由输液监测终端、数据传输模块和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
输液监测终端是直接与输液装置相连的部分,它内置了各种传感器,如流速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等,能够精确地测量输液的速度和剩余液量。
这些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发送到监控中心。
数据传输模块可以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如蓝牙、WiFi 等,将输液监测终端的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
这样的无线传输方式避免了繁琐的布线,使得系统的安装和使用更加便捷。
监控中心是整个智能输液监控系统的核心,它接收并处理来自各个输液监测终端的数据。
监控中心通常配备有专门的软件,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展示。
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监控中心的电脑屏幕或移动设备,实时查看每个患者的输液情况。
一旦输液出现异常,如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剩余液量不足等,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提醒医护人员及时处理。
智能输液监控系统带来了诸多好处。
首先,它大大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
通过实时监测输液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如空气栓塞、药液渗漏等,从而降低了医疗事故的发生风险。
其次,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医护人员无需频繁地巡视病房查看输液情况,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其他护理服务。
此外,该系统还提高了输液的准确性和效率。
通过精确控制输液速度和时间,能够确保药物的疗效,同时也减少了药液的浪费。
在实际应用中,智能输液监控系统已经在许多医院得到了推广和使用。
例如,在一些大型综合性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ICU)和手术室中,智能输液监控系统已经成为必备的医疗设备。
移动门诊输液系统在门诊输液室应用论文

浅谈移动门诊输液系统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摘要:儿科门诊输液室是人群相对集中而且流动性较大的场所,每天接待大量的输液患儿及家长,工作环境嘈杂,护士工作量大,输液流程中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患者输液安全,改善输液环境,维护输液秩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减少医患矛盾,我院在2012年启用移动门诊输液系统,使用该系统后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输液安全管理质量,增加了病人的满意度。
关键词:移动输液系统;门诊输液;输液安全【中图分类号】r47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78-01我院是一所以儿科、妇产科为主的专科医院,日输液量达300-400人次,最高时达600人次,每天需要接待大量的输液患者及家属,业务繁忙琐碎,输液环境拥挤,是医院人群比较集中且流动性较大的场所。
繁忙的工作任务,嘈杂的输液环境,流动的输液人群给护理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
去年我科室曾发生一起护理差错,因患儿同名同姓,穿刺护士并未仔细核对,导致二者输液药袋调包,所幸未造成严重后果。
为了确保患者输液安全,改善输液环境,维护输液秩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减少医患矛盾,我院在2012年启用移动门诊输液系统。
1移动输液系统操作流程介绍1.1接药:护士在接药窗口收取患者的药物后,进行输液登记,条码打印机便自动打印出两联标签,一联是病人的身份条码标签,另一联是该病人的药物条码标签。
其中病人身份条码标签上含有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排队序号、日期、登记时间、本次输液的袋数,并有“妥善保管输液出示,请勿自行调节输液滴速”温馨提示的字样,护士将此联条码标签交给家长嘱输液时使用,而另一联病人药物条码标签粘贴到输液软袋上,由护士配制液体。
1.2配液:配液护士首先在企业移动数字终端(mc50)上登陆门诊输液系统,在输入工号、班次和密码信息后,用mc50扫描输液软袋上条码标签,再按医嘱配液,同时led上即自动显示病人的输液排队序号、姓名,以使家长估计输液等候的时间。
无线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I G I T C W技术 应用Technology Application116DIGITCW2024.011 无线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应 用的重要性无线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无线网络技术可以大大提升医院的信息化水平。
传统的有线网络虽然稳定性较高,但需要铺设大量的网络线路,且线路的管理、维护成本较高。
而采用无线网络技术则不需要铺设大量的网络线路,便于网络的搭建和管理,可以更快速地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
无线网络技术可以支持医院各种信息化应用,如电子病历、医疗影像、医院管理等。
这些信息化应用的实现将大大提高医院工作的效率和精确度,从而为医疗服务提供更好保障[1]。
其次,无线网络技术可以提高医院服务的质量。
医院中需要各类医疗设备进行监测和数据传输,这些医疗设备如果能够实现无线联网,便可以大大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无线网络技术还可以支持远程医疗服务,如远程会诊、远程监护等。
这些服务的实现将大大方便患者就医,缓解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同时也可以使医生更加高效地为患者服务,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声誉。
最后,无线网络技术可以降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成本。
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无线网络技术的采用可以减少网络线路的铺设,降低网络建设的成本。
同时,无线网络技术还可以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测和管理,大大降低设备的管理成本。
此外,无线网络技术可以支持医院各类移动办公,如移动护士站、移动护理等,可以更加灵活地为患者提供服务,并降低医院建设和管理的成本。
总之,无线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提升医院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降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成本,为医院信息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因此,要在实际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大力推广无线网络技术,将其应于医院的各项业务,以有效提升医院无线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林 虹1,许艺南2(1.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1;2.智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1)摘要: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各大医院正在逐步推进信息化建设。
医院WLAN网络安全性及移动性分析

医院WLAN网络安全性及移动性分析无线网络在医院随着医院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网络医疗管理系统的完善,许多医院建立了功能强大的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如HIS、PACS、EMR等),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网络远程管理系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网络已成为医院人员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资源,但是传统有线网络存着终端设备移动不方便、部署复杂麻烦,布线凌乱等局限性。
为了突破这些桎梏,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逐渐被引入医院的应用领域。
1. 无线网络技术在医院应用中的优势WLAN在医院主要部署在病房、急诊室、ICU、手术室、输液室等需要医护人员移动工作的区域,满足医护人员在病人身边开展各种即时性的医疗救治工作需要。
总结国内外的成功经验,部署WLAN可以为医院带来以下五个方面的好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床旁医疗服务,提高病人满意度;现场核对,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医疗流程的运转速度;省略人工转达,降低了人力成本;简洁和美化病区环境,减少了房间内蜘蛛网式的凌乱布线。
2. 医院对WLAN应用的顾虑当前有不少医院在引入无线设备来替代原有的有线网络传输时,医院的决策者都在不同程度上担心新技术的引入是否会代来一些不可估量的影响。
这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3. WLAN对医疗设备是否存在干扰长期以来,医院对WLAN的使用比较谨慎。
虽然无线网络的移动灵活,部署简单等特点可以大大提高医院工作效率,但无线网络设备在工作时是否对电子医学设备存在辐射和干扰等问题,电子医学设备按照功能大体分为检查设备、辅助治疗设备和人工脏器三大类。
任何一类设备发生故障,均可能造成诊断失误、治疗错误、危及病人生命健康等危害。
4. 对无线设备的移动性存在顾虑医疗终端的移动性对于医疗行业业务应用非常重要,移动医护工作需要医护人员时常处于移动状态,只有在医院内任何地方随时收到患者的呼叫和病况信息,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随身医疗服务的理念。
WLAN技术是满足医疗移动通讯需求的首选技术,但是医护人员在移动过程中是否会出现通信掉线现象,一个检验数值错误或一张医学影像失真都会影响医生做出正确诊断,WLAN的传输稳定性、网络安全性等因素成为医院所关注的内容。
移动输液软件在社区门诊输液中的应用

移动输液软件在社区门诊输液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8-03-23T13:23:36.9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8期作者:潘玉贤[导读] 门诊输液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其应用确保了门诊输液患者的安全,提高了社区门诊输液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
(上海市徐汇区虹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233)【摘要】目的:报告输液信息化管理在社区门诊输液中的应用。
方法:采用移动输液软件对社区门诊输液进行全面信息化管理。
结果:将移动信息技术应用于社区门诊输液后,提高了护士核对患者身份及药物信息的准确性。
全过程详细记录规范了护士的操作行为。
智能提醒功能可避免护理差错发生。
结论:门诊输液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其应用确保了门诊输液患者的安全,提高了社区门诊输液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实现了护理精细化管理,提升医疗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门诊输液;移动软件;应用【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8-0370-02Application of mobile infusion software in community outpatient transfusion【Abstract】Objective To report the application of transfusion informationization management in community outpatienttransfusion.Methods Mobile infusion software is used to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of outpatient transfusion.Resul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mobil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the community outpatient transfusion have improved,and the accuracy of the patient's identity and drug information also have enhanced.The whole process records the operation behaviors of nurses in detail.Intelligent reminder can avoid nursing errors.Conclusion Outpatient infusion,the necessity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and its application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outpatient transfusion patients,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and work quality of community outpatient infusion,implement the nursing of fine management,thus improve medical safety management level.【Key words】Outpatient infusion;Mobile software;Application首诊在社区的理念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量日趋增加,门诊输液量也随之增加,且社区输液的患者大多数是社区的老年人。
5G技术在急诊急救场景的探索和实践

5G技术在急诊急救场景的探索和实践作者:罗自然林洁尘严静东来源:《中国信息化》2021年第08期一、5G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医疗行业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5G技术,即第五代无线传输技术已进入落地阶段,在医疗、工业、安防等多个行业试点使用。
相比之前已广泛应用的2G、3G和4G移动网络,5G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可靠性、高带宽和广连接等独特的特性,可极大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覆盖海量用户,真正实现万物互联。
在健康医疗领域,5G技术除了提供更快、更可靠的互联网连接,还将推动医疗行业进一步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智慧医疗”不再仅仅是一个概念,医疗行业正积极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推进智慧医疗建设,为医护人员和病患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5G技术的推广使用,有助于5G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发掘更多智慧医疗、智慧服务的应用场景。
在5G时代,凭借其固有的高带宽和低延迟优势,生命信号可以以几乎为零的延迟(小于Ims的无线电延迟和10-9的错误率)传输到医院的医疗设备或屏幕监视器上。
同时,5G技术可以支持数千种医疗设备,从传感器到移动设备、多媒体、VR设备和摄像机,提供更清晰的视频流和更详细的内容解析信息。
基于5G 技术的上述优势,目前-5G+互联网+医疗”的应用试验已在国内部分医院展开。
由于5G技术门槛相对较高,在国外卫生部门使用5G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目前也仍处于探索阶段。
2019年11月,Regional Business News发布了关于5G在医疗行业应用的报告,讨论在各种医疗场景中使用5G技术的可行性并对5G在医疗行业的市场价值做出预测。
报告中介绍,在第30届消化系统外科国际会议上,意大利TIM首次使用5G沉浸式现实技术完成了活体外科手术,借助TIM的5G网络,将Giorgio Palazzini教授从罗马“传送”到特尔尼的手术室,全球超过3万名专家和外科医生通过直播观看了这场大手术首个沉浸式4K远程手术咨询;此外,瑞典已成功利用5G实现了远程乳房X射线造影咨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移动输液系统提升急诊输液室工作效率的价值观察发表时间:2018-06-25T11:37:13.29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4期作者:朱曦[导读] 探讨无线移动输液系统对急诊输液室工作效率的影响朱曦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商丘 476100)[摘要] 目的探讨无线移动输液系统对急诊输液室工作效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输液室行传统输液管理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并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应用无线移动输液系统管理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
比较两组患者接待时间、输液等待时间、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接待时间(2.08±0.27)min、输液等待时间(9.91±0.32)min均短于对照组(3.15±0.25)min、(12.48±0.2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7.50%低于观察组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急诊输液室患者,应用无线移动输液系统可有效缩短患者接待与等待输液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利于维护医患关系。
[关键词] 急诊输液;无线移动输液系统;工作效率;护理满意度The value of wireless mobile infusion system i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emergency transfusion room. Zhu Xi (Shangqi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Shangqiu, Henan 476100)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wireless mobile infusion system on the efficiency of emergency transfusion room. Methods 40 cases of traditional infusion management in the emergency transfusion room, Shangqi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in October 2015, Octo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40 patients who used the wireless mobile transfusion system in October Nov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reception time, transfusion waiting tim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reception time (2.08 + 0.27) min and waiting time (9.91 + 0.32) mi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3.15 + 0.25) min and (12.48 + 0.22) mi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7.50%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9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for the patients in the emergency transfusion room, the application of wireless mobile infusion system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patient's reception and wait for the infusion time, improve the working efficiency,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and help to maint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octors and patients.[Key words] emergency infusion; wireless mobile infusion system; work efficiency; nursing satisfaction.急诊输液室属于医院医院服务的重要窗口,是医院水平、服务水平、医护质量的具体体现[1]。
为了最大程度发挥急诊输液室功能,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满足患者需求,以移动计算机技术、无线网络技术、条形码技术为依托,以掌上型微电脑为硬件,以医院现有信息系统为管理平台的无线移动输液系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临床上,利于推动输液过程移动化、流程化、条码化[2]。
本研究进一步探讨无线移动输液系统对急诊输液室工作效率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输液室行传统输液管理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并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应用无线移动输液系统管理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男16名,女24名;年龄18-59岁,平均(38.46±11.05)岁。
观察组:男15名,女25名;年龄19-58岁,平均(38.57±11.36)岁。
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行传统输液管理,如人工检查、手工誊写输液信息。
观察组开展无线移动输液系统管理,主要内容如下:①依据患者前来就诊时间安排输液顺序,进行无线呼叫;②接单护士在收到患者药物与治疗单后,打印输液瓶贴以及信息条码,发放患者联,待输液瓶贴贴好后连同护士联交给配药护士,任务完毕;③配药护士通过掌上微电脑扫描条码,核对治疗单、电子医嘱、药物等,完成配液;④注射护士将药液携至患者处,并于口头核对后,通过PDA扫描输液瓶贴、患者联,确认无误后,输液穿刺。
1.3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接待时间、输液等待时间、护理满意度。
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表,Cronbach's α系数=0.86,准则效度=0.84,内容包括输液环境、输液室工作效率、护士反应及时性等,总分100分,≥85分为很满意,61-84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接待时间、输液等待时间观察组接待时间(2.08±0.27)min、输液等待时间(9.91±0.32)min短于对照组(3.15±0.25)min、(12.48±0.2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91、41.857,P均=0.000)。
2.2 满意度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临床实践中,急诊输液室往往会由于病种繁多、药物种类复杂、输液高峰期患者集中、患者等候时间过长等情况出现护理人员工作繁忙,无法按计划执行,查对制度难以有效落实,护患沟通不充分等问题[3]。
这极易影响患者就诊体验,损伤医护患关系,甚至降低用药安全性,不利于维护患者安全。
故而寻找一种科学有效的急诊室输液管理模式显得极其必要。
无线移动输液系统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规避传统输液管理模式中医嘱字迹潦草、护士注意力不集中、转抄医嘱出错、查对制度落实不严格等问题引发的护理差错[4]。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接待时间、输液等待时间均长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
由此可见,相较于传统模式,无线移动输液系统的应用能够进一步缩短患者接待与输液等待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提高急诊输液室工作效率。
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一是急诊输液室是一个患者相对集中、人员流动较快的场所,由于患者均迫切希望得到及时就诊,护士一旦工作效率不高,就可能出现吵闹、矛盾,而无线移动管理系统可以通过打印输液瓶贴信息,缩短护士辨认、核对时间进而有效缩短患者接待与输液等待时间,优化护理服务[5]。
二是无线呼叫利于保障输液顺序,让患者心中有数,同时在输液全过程中,利用掌上型电脑对输液信息等进行扫描、核对,不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患者安全感,还能够减轻护士工作负担,减少人工失误,避免出现护理差错[6]。
综上所述,针对急诊输液室患者,无线移动输液系统属于行之有效的输液管理技术,可有效缩短患者接待与等待输液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确保用药安全性,利于维护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1]陈爱珍.补位服务在急诊输液室护患纠纷防范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5):1372-1374.[2]张艳,严小蓉,张伟,等.无线移动输液系统在门急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6):1218-1220.[3]胡弘,杨敏婕,山缨,等.优化急诊输液室输液流程[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23(06):26-28.[4]黄霜霞,吴圆春,梁金清,等.移动信息系统优化输液流程对门急诊输液室质量管理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3):1184-1185.[5]周文华,史冬雷,田丽源,等.急诊就诊流程满意度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6,31(15):51-53.[6]卢道兵,刘兴淮,成自力.移动数据终端在医院门诊输液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3):4083-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