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语文教学论课后习题答案
语文教学论作业及答案
1. (填空题) 拿《水浒传》作语文课程主教材的是上海育才中学的段力佩老师,他曾创立茶馆式教学法。
2.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陆继椿老师倡导的教学方法是得得法。
3. 1904年,语文科从中国古代的综合性教育中独立出来,单独成科。
4.《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__、__、__的学生学习新方式。
(1)自主(2)合作(3)探究5.导读派大师钱梦龙的语文教学“三主”思想分别是__、__和__。
(1)以教师为主导(2)以学生为主题(3)以训练为主线6.语文教材中,有一类选文的功能被定位于让学生“用”,学生在“用”的过程中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这样的选文叫用件文。
7. 简答语文教学原则。
答:(1)语言教学和言语教学相统一,语言教学又为言语教学服务。
(2)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相统一,但在具体情况下又要区别对待。
(3)口头能力训练与书面能力训练相统一,听说读写能力互相促进,但又不能彼此取代。
(4)对语言的把握要做到整体感知与逻辑分析两种手段相统一,这同样要求在具体情况下区别对待。
(5)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统一,要发挥两者的不同功能,使其相辅相成。
8. 试给《皇帝的新装》一课的教学设计一个导入语(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本题10.0分)同学们经常看电视,电视里的皇帝上街游行会穿什么衣服?肯定是黄袍,怎么漂亮怎么穿,怎么威风怎么穿。
大家见过光着屁股游行的皇帝吗?今天的故事里就有这样一个皇帝,我们一起看看怎么回事。
9.什么是定篇文?定篇文要求哪些教学策略?(本题15.0分)答:定篇文,即选入语文教材的文学、文化经典篇目,学习定篇文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学和文化素养,它一经确定,就具有了法定的强制性,是教师必须要教、学生必须要学的篇目,不能随便更换。
定篇文属于语文课程内容。
在教学中,相对而言,语文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教学,对作品深入挖掘,以让学生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作品不能被当作学习语文知识的手段。
语文教学论课本答案
语文教学论课本答案第一章1、课程: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2、教学: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3、课程与教学、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的关系:(1)国外的四种意见:①课程与教学之间彼此独立;②课程与教学之间相互交叉;③课程与教学之间相互包含;④课程与教学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
尽管意见不同,但异中也能见同。
大多数课程与教学研究者有以下相同看法:①课程与教学既有相关性,又是不同的;②课程与教学具有相互交叉关系和相互依存关系;③课程与教学可以分别单独地进行研究和分析,但不能彼此独立地起作用。
(2)国内四种不同意见:①教学论包含课程论;②课程论包含教学论;③相互独立论;④课程与教学整合论。
4、语文课程现象:语文课程现象,是指语文课程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课程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语文课程现象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物质性的。
如语文教学计划、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材料、语文补充资料、视听语文教学材料、电子语文教学材料等。
二是活动性的。
如语文课程与语文教学规划,语文课程与教学实施,语文课程与语文教学评价,语文课程与语文教学研制活动等。
三是关系性的。
如语文内容选择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内容组织与文化结构以及学生发展的关系,语文课程研制与语文课程产品之间的关系等。
5、语文教学现象:语文教学现象,是指语文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和联系。
是语文教学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语文教学现象表现为三个层面:一是环境性的。
如教室极其结构,教学设备及其结构,校园各部分及其结构等。
二是活动性的。
如语文课堂教学及其结构,实践活动及其结构,校内外教学见习和实习及其结构,个别教学及其结构等。
三是关系性的。
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教材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与文化结构的关系,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之间的关系等。
语文学科教学论练习题答案语文学科教学论答案
《语文学科教课论》练习题一答案练习题第一套答案一、阐述(每题10 分,共 3 题,共 30 分)1.课程标准是确定学校教育必定学段的课程水平、课程构造与课程模式的纲领性文件。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课、评论和考试命题的依照,是国家管理和评论课程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课纲领都曾是语文学科教课的指令性文件,只管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渐渐取代语文教课纲领对语文学科的指导作用,但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课纲领在性质、内容、功能等方面都拥有显然的承袭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课纲领的差别主要表此刻:(1)语文教课纲领的大多数内容是对教课内容和教课要求以及教课中应注意的问题的表达,而语文课程标准则主假如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年以后各方面学习结果的行为的描述;(2)语文教课纲领是语文学科教课的纲领性文件,教师教课是语文教课纲领关注的焦点,缺少对语文课程实行特别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而语文课程标准则是站在课程统整教课的“大课程观”角度来定位语文课程与教课的关系;(3)语文教课纲领主假如针对讲堂教课而言的,而语文课程标准则更偏向于开放的课堂;(4)同语文教课纲领对比,语文课程标准把着重结果的评论变为着重过程的评论,在过程评论中着重过程、方法、感情、态度等多方面评论。
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行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时间。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学生的课余活动,也不是学生的假期作业,一定安排必定的课时组织来进行;(2)保证全员参加。
教师不该有功利的思想,将其变为少量优异学生的专利;(3)帮助学生成功。
展开综合性学习的起点不要太高,切进口不可以太大,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展开活动;(4)表现个性化。
不一样地域、学校、学生,展开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应自有特色。
3.现代阅读观以为,阅读教课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一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的。
对话理论以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就其实质而言,系统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确定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
小学语文教学论 练习题及答案(全)
练习题一一、单选题1. 语文教师应该成为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问题的发现者、研究者和()。
A.消费者B.解决者C.观察者D.阅读者2. 语文教材的()是指要选择那些文质兼美的篇章内容进入到语文教科书。
A.典范性B.科学性C.新颖性D.文学性3. 语文教师的工作情境实际上是()。
A.教材B.课堂C.教学内容D.教室4.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注重将静态的语文知识转变成学生具体的言语行为方式,是遵循了语文学习方法的()原则。
A.客观性B. 操作性C.实践性D.选择性5. ()来自于教育教学实践,是在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概括、提升,而形成的一种操作框架或者操作流程。
A.教学手段B.教学框架C.教学方法D.教学模式6. 语文教师要注意语文学法指导的()和长期性。
A.变异性B.连续性C.实验性D.不确定性7.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其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人。
”体现了语文教学方法的()特点。
A.双边性B.双型性C.双步性D.双向性8. 语文课程丰富的()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A.人文内涵B.价值取向C.传统文化D.道德精神9.南北朝时期周兴嗣编写的蒙学教材是()。
A.《百家姓》B.《弟子规》C.《中庸》D.《千字文》10. 男生在小学阶段的语言学习能力明显低于女性体现了性别发展的()。
A.科学性B.不全面性C.差异性D.不均衡性11. 个性化学习的基本特征是指学习资源的多维性、()、学习风格的独特性、学习过程的终身性。
A.个人性格的多重性B.教材的多变性C.价值追求的多重性D.知识点的不交叉性12. “教学方法的本质就在于它是教师和学生二位一体的活动方式”是语文教学发展特点中的()。
A.双步性B.双基性C.双边性D.双型性二、多选题1. 汉字书写的最高标准就是美观,保证学生写字的美观,要注意()方面的指导。
A.笔画B.结构C.字音D.笔顺2. 目前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语文教学论》试题与答案讲解
语文学科教学法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1.《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与发展。
A.语文素质 B.语文素养 C.语文能力 D.语文知识和能力2.在我国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语文课程是从()年开始的。
A.1904 B.1919 C.1949 D.19784.教学活动中,备课常有要“吃透两头”之说,这两头指的是()。
A.教材和大纲 B.课程标准和教材 C.教材和学生 D.课程标准和学生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说明培养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A.习惯 B.意志 C.兴趣 D.态度6.提出“读读,讲讲,议议,练练”教学模式的是()A.于漪 B.钱梦龙 C.宁鸿彬 D.上海育才中学7.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A思想性和文学性的统一B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C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D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8.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
A.自主、独立、探究 B.自主、合作、探究 C.独立思考、勇于探究 D.自立、提问、研究9.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是()年开始的A.1999 B.2000 C.2001 D.200210.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是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在课程总目标下,把九年分为(),分别提出阶段目标。
A.小学、初中两个阶段 B.初小、高小、初中三个阶段 C.义务教育一个阶段 D.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1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
A.2500 B.3500 C.2800 D.30001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
A.综合性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性学习 D.自主学习13.语文新课程把一二年级的写作叫()A.写作 B.习作 C.写话 D.创作14.语文新课程把“听”和“说”两个教学系列合在一起,改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后思考与练习答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后思考与练习答案第一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后思考与练习答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后思考与练习答案蓝天第一章思考与练习1.(1)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2)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程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第二章思考与练习2.(1)“四书”:是儒家经典的代表性著作《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部著作的合称。
(2)“五经”:是经过孔子整理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它包含了古代政治﹑教育﹑文化﹑哲学﹑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在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3)“三百千”: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
主要作用是用韵语化的方式集中识字。
第三章思考与练习3.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语文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
在语文活动中具体表现为:(1)导向作用。
无目标的学习是饭后散步,有目标的学习像是赛场竞争。
语文课程目标的确定可以使期望明晰,使语文教学任务明朗化,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引导语文教学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
(2)推进作用。
前边的任务完成得不好,就会成为进入新境界的障碍;前边的任务完成得好,就会成为攀登新高峰的阶梯。
(3)控制作用。
语文课程目标控制着教学内容,包括语文教学内容的量的多少、难度的大小等。
控制着教学进程,包括教学过程阶段的安排,时间的长短等。
(4)评价作用。
语文教学评价的标准来自于课程目标。
语文教学是否达到或在某种程度上达到既定的课程目标,是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评价课程目标自身合理性的重要反馈信息。
(5)管理作用。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课后练习答案(精校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课后习题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1、课程课程,一般说来至少有两层含义:在广义上,课程指的是一切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进程;而在狭义上课程则专指学校课程,其基本含义是学校教学的科目及其进程。
2、教学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教学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与学生互相作用或交往的过程;教学将促进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以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学科。
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是指反映到语文教育工作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是: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在完成认识对象、揭示规律和指导实践的任务过程中,实现改进课程质量、促进有效教学和提升学习结果,使学生获得幸福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论述题1.试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以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学科。
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是指反映到语文教育工作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根据问题的归属分类,有语文课程方面的问题,有语文教学方面的问题,有侧重理论方面的问题,有侧重实践方面的问题等等;根据问题的来源分类,有来自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的问题,有来自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同理论对立的问题,有产生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内部对立的问题,有产生于两种或几种课程与教学理论之间对立的问题等等;此外,根据问题有无价值,分为常识问题和未知问题;根据问题探讨程度深浅,分为表象问题和实质问题;根据问题涉及范围宽窄,分为大问题和小问题;根据问题发现先后,分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老问题和课程与教学改革中产生的新问题,等等。
2.试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一)“教授法”阶段。
《语文教学论》试题与答案讲解
语文学科教学法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1.《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与发展。
A.语文素质 B.语文素养 C.语文能力 D.语文知识和能力2.在我国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语文课程是从()年开始的。
A.1904 B.1919 C.1949 D.19784.教学活动中,备课常有要“吃透两头”之说,这两头指的是()。
A.教材和大纲 B.课程标准和教材 C.教材和学生 D.课程标准和学生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说明培养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A.习惯 B.意志 C.兴趣 D.态度6.提出“读读,讲讲,议议,练练”教学模式的是()A.于漪 B.钱梦龙 C.宁鸿彬 D.上海育才中学7.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A思想性和文学性的统一B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C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D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8.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
A.自主、独立、探究 B.自主、合作、探究 C.独立思考、勇于探究 D.自立、提问、研究9.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是()年开始的A.1999 B.2000 C.2001 D.200210.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是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在课程总目标下,把九年分为(),分别提出阶段目标。
A.小学、初中两个阶段 B.初小、高小、初中三个阶段 C.义务教育一个阶段 D.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1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
A.2500 B.3500 C.2800 D.30001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
A.综合性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性学习 D.自主学习13.语文新课程把一二年级的写作叫()A.写作 B.习作 C.写话 D.创作14.语文新课程把“听”和“说”两个教学系列合在一起,改为()。
小学语文教学论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论答案【篇一:2016小学语文教学论部分答案】txt>6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
1. a.√62、语文教材才是语文课程的唯一资源。
1. a.√63、多媒体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交互性和丰富性。
1. a.√64、识字是巩固写字的重要手段。
1. a.√65、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是一样的。
1. a.√66、小学语文课程评价内容只包括“三个维度”的评价。
本题参考答案:错误。
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是“三个维度”与“五个方面”相结合的评价。
67、课程标准就是教学大纲。
本题参考答案:错误。
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纳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与考试命题的依据。
68、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学术性的学习。
本题参考答案:错误。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活动性、实践性的学习。
69、新中国成立后设立语文课程,“语文”的含义是语为语言,文为“文言”。
本题参考答案:错误。
语文的含义是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70、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只需遵循互动性原则。
本题参考答案:错误。
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不仅应遵循互动性原则,还应遵循科学性、目的性和有效性等原则。
71、“以基本字带字”是分散识字的特点。
本题参考答案:错误。
“以基本字带字”是集中识字的突出特点72、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是一种甄别、选拔的工具。
本题参考答案:错误。
小学语文课程评价不仅仅是为了甄别和选拔,最重要的意义是检验课程以利于改革课程。
73、举例说明如何对小学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错别字。
本题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中心环节,首先让学生牢固掌握字形。
在字形教学中,加强汉字的笔画和字形结构的分析,重视形近字的比较辨析,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分析字形,还可采取编字谜和歌诀记忆字形。
(2)千方百计读准字音,可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同音字的归类比较,对多音字要据词按义定音,形声字利用声旁帮助记忆字音。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后思考与练习答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后思考与练习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后思考与练习答案蓝天第一章思考与练习1.(1)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2)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程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第二章思考与练习2.(1)“四书”:是儒家经典的代表性著作《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部著作的合称。
(2)“五经”:是经过孔子整理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它包含了古代政治﹑教育﹑文化﹑哲学﹑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在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3)“三百千”: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
主要作用是用韵语化的方式集中识字。
第三章思考与练习3.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语文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
在语文活动中具体表现为:(1)导向作用。
无目标的学习是饭后散步,有目标的学习像是赛场竞争。
语文课程目标的确定可以使期望明晰,使语文教学任务明朗化,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引导语文教学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
(2)推进作用。
前边的任务完成得不好,就会成为进入新境界的障碍;前边的任务完成得好,就会成为攀登新高峰的阶梯。
(3)控制作用。
语文课程目标控制着教学内容,包括语文教学内容的量的多少、难度的大小等。
控制着教学进程,包括教学过程阶段的安排,时间的长短等。
(4)评价作用。
语文教学评价的标准来自于课程目标。
语文教学是否达到或在某种程度上达到既定的课程目标,是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评价课程目标自身合理性的重要反馈信息。
(完整版)语文教学论试题与答案,推荐文档
1.语文新课程的理念有哪些?
2.如
何设计语文教学目标?
3. 诗歌教学应注意哪些方面? 4. 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有何意义? 五、论述题(每题 10 分,任选一题) 1.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2.结合实 际论述作文命题的原则。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B、A、C、C、C、B、C、B、C、D、B、A、C、D、C
d. 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原则。
33. 人格素质,心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34.A.教来自内容要恰当;B.教学内容要充实;
C.教学内容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疑点明
确
35..A.说课与上课的要求不同; B.说课与上课的
对象不同;
C.说课与上课的目的,形式,内容,评价也不同。
具体说来,目的方面:说课是为了提高教师知
载着语文教育内容并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一切材料。
4. 合作学习方式是指导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 成共同任务,而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 四、简答题:
1.语文新课程的理念有哪些? 答:(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2)正确把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 如何实际语文教教学目标?
A.1999 B.2000 C.2001 D.2002 10.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是按九年
一贯整体设计的,在课程总目标下,把九年分为(
),分别提出阶段目标。 A.小学、初中两个阶段 B.初小、高小、初中三 个阶段 C.义务教育一个阶段 D.1~2 年级、3~4 年级、5~6 年级、7~9 年级四个学段 1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累计 认识常用汉字( )个。
(4)努
答: (1)掌握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要求。 2 明确语文教科书的内容体系。 3 确定语文学习内容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容量。 4 确定目标描述的方式 3.诗歌教学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1)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初步能力。 2 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3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4)陶冶学生的 性情,使他们获得审美的愉悦。 4.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有何意义 答:“阅读期待”是接受美学的概念。接受美学认 为,读者在阅读文学奏。学生翻开语文课本,一篇 课文的题目、作者、题材、体裁便引发他们种种猜 测。如果教师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能够适当地交 代背景、创设情境、制造悬念,就会更加激起学生 阅读的欲望和兴趣。
(完整版)语文教学论课后习题答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绪论一、名词解释1.课程:般说来课程至少有两层含义:在广义上,课程指的是一切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进程;而在狭义上课程则专指学校课程,其基本含义是学校教学的科目及其进程。
2.教学:教学视频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教学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过程;教学将促进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学科。
其研究任务是: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二、试论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学科。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始于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终于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以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所谓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是指反映到语文教育工作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根据问题的归属分类,有语文课程方面的问题,如: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内容、语文课程资源,等等;有语文教学方面的问题,如: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等;有侧重理论方面的问题,如: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的目标、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等等;有侧重实践方面的问题,如:语文教学设计的优化、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等等。
语文课程与教学方面的问题,根据问题的来源分类,有来自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的问题,如: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语文课程与教学实施、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等等;有来自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同理论对立的问题,如: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之间的关系、语文智育与德育的关系、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之间的关系、传统教学方式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之间的关系,等等;有产生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内部对立的问题,如: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文本的整体把握与分析认识、教读与自读,等等;有产生于两种或几种课程与教学理论之间对立的问题,如: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的问题、继承传统与借鉴外国母语教育经验的问题,等等。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周小蓬课后习题答案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周小蓬课后习题答案1、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黛玉性格忧郁,因晴雯不开门和宝玉送宝钗出门的误会触动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于是伤心落花,将它们埋葬在沁芳桥畔,称为“花冢”,她由落花想到自己凄苦的命运,口吟《葬花辞》,令人想到一个闺中少女,高洁多情却又孤独绝望,宝玉听罢不觉痴倒。
B.抄检大观园前,王保善家的在王夫人面前说晴雯的坏话。
晴雯被王夫人叫来,因像个“病西施”,而被断定是“狐媚子”。
抄检怡红院时,晴雯把箱子一倒,任凭抄检,还打了王保善家的一个耳光。
抄检过后,晴雯被王夫人赶出,抱屈而死。
(正确答案)C.《红楼梦》判词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分别写的是薛宝钗和林黛玉。
D.在《红楼梦》里,大观园成立了一个诗社——海棠社,其中成员有稻香老农(李纨)、潇湘妃子(林黛玉)、蘅芜君(薛宝钗)、怡红公子(贾宝玉)、蕉下客(贾探春)、菱洲(贾迎春)、藕榭(贾惜春)。
2、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细腻(nì)硝烟(xiāo)凫水(niǎo)B、撅着嘴(juē)打点(dian)脱缰(jiāng)(正确答案)C、菱角(líng)虾篓(lǒu)苇眉(wéi)D、吮指头(sǔn)嘱咐(zhǔ)白洋淀(diàn)3、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埋怨(mái)错勘(kān)前合后偃(yǎn)B、嗟怨(jiē)提防(dī)刽子手(guì)(正确答案)C、罪愆(qiān)亢旱(hàng)哥哥行(háng)D、阡陌(mò)煞尾(shà)湛湛青天(zhàn)4、《雨中登泰山》的点睛之笔是()[单选题] *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一路行来,虽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兴趣盎然(正确答案)我们敢于在雨中登泰山,看到有声有势的飞泉流瀑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5、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翩然偏执扁舟翩跹(正确答案)B、阡陌陷阱纤维纤夫C、缥缈剽窃漂白饿殍D、点缀辍学拾掇赘述6、58. 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桃花源记》中的“记”,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通过叙事、状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小学语文教学论 作业及答案
1、语文主要是通过()来影响人生的。
(2 分)A.写作B.表达C.阅读D.听说我的答案:C得分:2分2、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母体,语文教育的价值大量地显示为()的价值。
(2 分)A.科学实用B.人文教育C.文学D.艺术我的答案:B得分:2分3、识字是语文教育的入门口,()则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天地。
(2 分)A.理解B.阅读C.写作我的答案:B得分:2分4、()顾名思义,就是写文章。
(2 分)A.作文B.日记C.叙事D.讲故事我的答案:A得分:2分5、在语文本体论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一个营造()作文的世界。
(2 分)A.宽松B.和谐C.自主D.指导我的答案:C得分:2分6、哪一个不是“口语交际”的特点(2 分)B.情景性C.复合性D.自主性我的答案:D得分:2分7、口语交际的(),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交际话题的情境性设置,恰当地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真实地进入角色。
(2 分)A.即时性B.情景性C.自主性D.复杂性我的答案:B得分:2分8、下列哪项不属于语文课程的性质。
(2 分)A.基础性B.实践性C.综合性D.单一性我的答案:D9、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丐尊二人提出了( )的概念。
(2 分)A.国文B.国语C.语文D.文学我的答案:C得分:2分10、关于语言的成就水平,我们主要关注四种知识技能,即:推理、交流、组织和()。
(2 分)A.拼写B.语法C.标点D.运用规则我的答案:D得分:2分11、终身学习的内涵有:()、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2 分)A.学会学习C.学会求知D.学会独立我的答案:C得分:2分12、根据字形特点,编成谜语或儿歌等形式,属于()。
(2 分)A.游戏识字法B.象形会意识字法C.情景识字法D.词串识字法我的答案:A得分:2分13、识记“山、石、田、土、井、日、月”此类字,我们可以采取()。
(2 分)A.分散识字B.形声识字法C.集中识字D.象形会意识字法我的答案:D得分:2分14、()是保障语文教育质量的最低目标。
《语文教学论》试题与答案讲解
语文学科教学法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1.《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与发展。
A.语文素质 B.语文素养 C.语文能力 D.语文知识和能力2.在我国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语文课程是从()年开始的。
A.1904 B.1919 C.1949 D.19784.教学活动中,备课常有要“吃透两头”之说,这两头指的是()。
A.教材和大纲 B.课程标准和教材 C.教材和学生 D.课程标准和学生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说明培养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A.习惯 B.意志 C.兴趣 D.态度6.提出“读读,讲讲,议议,练练”教学模式的是()A.于漪 B.钱梦龙 C.宁鸿彬 D.上海育才中学7.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A思想性和文学性的统一B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C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D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8.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
A.自主、独立、探究 B.自主、合作、探究 C.独立思考、勇于探究 D.自立、提问、研究9.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是()年开始的A.1999 B.2000 C.2001 D.200210.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是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在课程总目标下,把九年分为(),分别提出阶段目标。
A.小学、初中两个阶段 B.初小、高小、初中三个阶段 C.义务教育一个阶段 D.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1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
A.2500 B.3500 C.2800 D.30001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
A.综合性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性学习 D.自主学习13.语文新课程把一二年级的写作叫()A.写作 B.习作 C.写话 D.创作14.语文新课程把“听”和“说”两个教学系列合在一起,改为()。
中学语文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B. 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C.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D. 以上都是答案:D2.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本?A. 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答案B. 让学生自己阅读并讨论C. 只讲解文本中的生词和语法D.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答案:D3.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下列哪项不是有效的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讨论法C. 合作学习D. 死记硬背答案:D二、填空题4. 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________能力。
答案:语文综合运用5.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________,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答案:多角度思考问题三、简答题6. 请简述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答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首先,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不满足于表面理解;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再次,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学会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让学生学会评价和改进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论述题7. 论述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
答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和动画,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教学和互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再次,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资源和辅导;最后,教师应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会学生如何筛选和利用网络信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案例分析题8. 阅读以下教学案例,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案例:某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岳阳楼记》时,主要采用讲授法,详细讲解了文章的背景、作者、内容和艺术特色,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沉闷。
小学语文教学论 练习题及答案(全)
练习题二一、单选题1. 语文课程理念的第一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
A.文化素养B.人文素养C.语文素养D.感性素质2. 语文是将()相互结合,听说读写并重。
A.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B.逻辑语言和行为动作C.思维表达与行为动作D.口头语言与思维表达3. ()要为实现个体的人生价值奠定基础。
A.素质教育B.高等教育C.基础教育D.人才教育4. ()是个性的展现和养成过程,也是自我实现和追求个性化的过程。
A.个性化学习B.学习过程C.教学过程D.个性化追求5. 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向()的方向发展。
A.个性化和整体化B.区别化和综合化C.整体化和差异化D.多样化和综合化6. 以自主为特征的学习是针对学生学习的()而言。
A.内在品质B.外在品质C.道德品质D.价值取向7. 《急就篇》编排的特点是()。
A.读书指导法B.设计教学法C.分散识字法D.类义教学法8. 语文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实施和教学活动展开的()。
A.基本倾向B.基本依据C.基本问题D.基本形式9. 语文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
A.目的性B.准确性C.全面性D.艺术性10. 在运用语文教学方法时,学生的双基和智力得到同步发展体现()。
A.双步性B.双边性C.双型性D.单边性11. 语文课堂教学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扩展为现代的()教学。
A.发展性B.个性化C.人文性D.综合性12. 语文教材内容必须注意典范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A.时代性B.引领性C.艺术性D.意义性13. 语文课程目标的设计着眼于()的整体提高。
A.人文素养B.学习素养C.语文素养D.综合素养二、多选题1. 口语交际的构成要素包括()A.交际主体B.交际的载体C.一定的环境D.个体意识2. 阅读教学有助于()A.文化构建与语言意识的唤醒B.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C.培养学生个性与创造性D.对词语的理解3. 从美学角度分析,作文是让学生()的言语过程。
A.发现美B.创造美C.欣赏美D.表现美4. 素质教育理念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表现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绪论一、名词解释1.课程:般说来课程至少有两层含义:在广义上,课程指的是一切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进程;而在狭义上课程则专指学校课程,其基本含义是学校教学的科目及其进程。
2.教学:教学视频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教学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过程;教学将促进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学科。
其研究任务是: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二、试论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学科。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始于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终于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以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所谓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是指反映到语文教育工作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根据问题的归属分类,有语文课程方面的问题,如: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内容、语文课程资源,等等;有语文教学方面的问题,如: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等;有侧重理论方面的问题,如: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的目标、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等等;有侧重实践方面的问题,如:语文教学设计的优化、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等等。
语文课程与教学方面的问题,根据问题的来源分类,有来自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的问题,如: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语文课程与教学实施、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等等;有来自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同理论对立的问题,如: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之间的关系、语文智育与德育的关系、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之间的关系、传统教学方式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之间的关系,等等;有产生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内部对立的问题,如: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文本的整体把握与分析认识、教读与自读,等等;有产生于两种或几种课程与教学理论之间对立的问题,如: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的问题、继承传统与借鉴外国母语教育经验的问题,等等。
此外,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还可根据问题有无价值,分为常识问题和未知问题;根据问题探讨程度深浅,分为表象问题和实质问题;根据问题涉及范围宽窄,分为大问题和小问题;根据问题发现先后,分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老问题和课程与教学改革中产生的新问题,等等。
三、试论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形成发展过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为七个阶段,包括:教授法”阶段,“教学法”阶段,“教材教法”阶段,“教学法”和“教材教法”并存阶段,“教学论”阶段,“教育学”阶段,“课程与教学论”阶段。
1.“教授法”阶段:重在对“学”的重视,中国的师范教育开始与19世纪90年代,其标志是1897年4月8日南洋公学师范院正式开学上课。
在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实施分科教学,各科教授法应运而生。
根据《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和《奏定优级师范学堂章程》,师范分“初级”和“优级”两级。
初级师范学堂规定学习5年,每年都设有“教育课程”,包括教育史、教育原理、教授法、实施授业等内容。
优级师范学堂规定教育学在第二、三年开设,包括教育理论、教育史、教授法、教授实事练习等内容。
可见,“教授法”最初是作为“教育学”的组成部分在师范类院校开设的。
在这个阶段有不少语文学教授法的著作,其意义在于使语文教学研究逐步从教育学中脱胎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
2.“教学法”阶段: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在1919年由陶行知提出来,以便把研究教师的教,拓展为同时研究学生的学。
他主张“教学合一”,理由是”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采用“教学法”的名称扩大了学科研究的范围,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进入了教育研究的视野。
陶行知的这一新的提法很快为教育界所采纳。
1922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发的《学校系统改革令》,正式将“教授法”改名为“教学法”。
在五四以后,以“教学法”命名的著作很多,这些著作的出版标志着语文教学研究有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3.“教材教法阶段”:在“教材教法阶段”,对教材的重视是其显著特点。
在20世纪30年代末,鉴于对分科教学法比较重视教法的研究而忽视了与教法直接相关的教材的探索,一些师范院校开始尝试增加教材研究的内容,同时改学科名称为“教材教法研究。
”其实在1946年颁布的《修正师范学院规程》中,又进一步规定分科教材及教法研究属于专业训练科目之一,在第四学年学习,内容分教材选择、教科书批评、课程标准研究、课程组织、教具设置及应用部分。
同时还规定,本课程讲授、阅读、参观与其他研究方法并用。
至此,语文教材研究与语文教法研究并列为师范院校中文系科的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内容,教师、学生、教材、教法诸多要素都列入了学科理论研究的范围,并形成了特定的教学研究方法。
4.“教学法”和“教材教法”并存阶段:在“教学法”和“教材教法”并存阶段,两个名称名存,突出了语文教材研究。
“文革”以后的“语文教学法”与“语文教材教法”研究,其“法”的内涵已逐步由属于操作技能的教学方法向原理、原则、法则过渡,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新的拓展,教学原理、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都是其研究的主要内容。
5.“教学论”阶段:在改革开放后,1986年北京师范学院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建议将“教材教法研究”更名为“学科教育学”。
第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文将教育学科的二级学科“教材教法研究”更名为“学科教学论”,于是,本学科也相应改称为“语文教学论”或“语文学科教学论”。
这一名称的变更,反映了人们对学科教学法、教材教法知识体系的不满。
其研究视角更为开阔,开辟了学科教学的目的、内容、方法、评价等多个学科教学的研究路向。
6.“教育学阶段”:强调的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个性完美发展的人,他的研究对象由侧重具体知识和能力的“教学”,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研究的内容由侧重具体理论和方法的“法”和“论”,转变为具有系统理论和完整结构的“学”。
这种转变是学科教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也是普通教育学的丰富和发展。
教学法、教学论、教育学,三者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任务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又是不断拓展的。
学科教学法侧重于研究教学技能,特点是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追求掌握方法技能。
学科教学论侧重于研究敬爱哦学基本理论问题,特点是教育性和方向性。
“语文教育学”以普通教育学为指导,用系统论的观点研究语文现象,反映的是一种“大语文”的教育观。
它通过对语文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分析研究,探索符合语文学科规律的语文教育之路,这是语文学科教育研究的新发展。
7.“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阶段: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诞生,是与教育学的发展特别是与一般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发展像适应的。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强调的是学校语文教育的实践过程--语文课程与教学。
终极目标是通过实践过程达到的,语文教育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它的实践过程近百年来,从语文“教授法”“教学法”“教材教法”,到“教学论”“教育学”,再到“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与课程名称的变化,既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又是学科与课程自身研究逐步深化的结果,反映了语文教育学科与课程内容性质的变化和理论本身的发展。
对其评价:语文课程论的发展全过程,对教材教法育人等的反思中,不断总结改革,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加上我国的特殊政治因素,使人们在很长时间内对语文学科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在过去语文课程教学论的形成过程中,反映了时代风貌,符合形势的需要。
但是其变化,从学生个体诧异等角度考虑的不多,怎么样能让语文课程能更满足每一位同学的需要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对以后的语文教学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语文:“语文”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
通常所说的“语文”实际上值得上汉语文。
汉语不仅是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而且是整个中华名族通用的语言。
汉语负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承传着中华民族绵延不惜的文化精神。
我们所说的语文课程与教学,就是指作为中华民族通用语的汉语文课程与教学。
2.工具性: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本体属性的重要特点。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内涵是:教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提高进行思维、交际、从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3.人文性: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实在20世纪90年代重建人文精神的大讨论中提出的。
提倡人文性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兴起有着密切关系。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指在语文学习中,理解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意识、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二是指引导学生理解组着独特的语文感受与审美发现,培养学生独特的语文感悟能力及审美创新能力;三是尊重和发展个性,陶冶学生高雅的情操,培养及健全的人格。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指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它与语文学科的思想性融为一体,构成一种精神力量,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二、语言和言语有何区别语言和言语的明显区别主要表现在:第一,语言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它比较稳固,具有相对的静止状态;言语是个体应用语言规则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是语言系统中各种成分的自由组合,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之中。
第二、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规则系统,是社会性语言的本质;言语是个人行为,在符合语言规则的同时,具有个人体验的特征。
三、如何正确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它揭示了语文最本质的特点,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既具有明显的工具性又具有突出的人文性。
忽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就不能反映出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本体特点。
(补)四、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语文课程对人的发展的价值(补)1.课程目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得、智、体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课程目标是指导课程编制最为关键的准则。
课程目标来源:对学生的研究、社会发展得需求、学科的逻辑、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科专家的意见。
2.语文课程目标: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方向,制约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实施,检查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
它是课程目标的分科目标,规定语文课程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要求,是语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基本准则。
3.语文素养:是指通过学习与实践,“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