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基本劳动权利与义务概述
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PPT课件
劳动技能关系“国力”
20世纪90年代中国火箭发射的几次失败,主要原因不是设计问题,而是发动机的焊接点在上天后 经受不住高压开了缝。后来,正是由于年轻的工人技师运用自己的技能,解决了焊接难题,才保 证火箭成功上天。基地专家学者们感言:“科学家设计得再好,工人的制造跟不上,设计则只能 是个梦!”
在全球47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合格工程师、信息技术熟练工人和熟练劳动力的易获 得性,分别排在倒数第一、二、四名。
劳动者
(不可分离)
基本义务
依法行使
忠实履行
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参与平台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最近青岛、上海 却出现了分文不取,免费白干的无价劳动力, 即“零工资”就业形式。
针对这个特殊的社会现象,不同人士有不尽 相同的看法。
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零工资” 就业现象的认识。
赞成者认为:劳动者主动申请无偿工作是不违法的, “零工资”就业是劳动力市场发展结果。
——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劳 动中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如 医德、师 德、商德、艺德等。
我国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 众、奉献社会。
遵守职业道德的意义:
——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满足 人民需求,促进道德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步。
返回
回顾与反思
基本权利
深圳一企业以年薪20万,山东一企业以年薪16万聘高级技 工,未寻到合适人选。
据统计:
由于工人技术素质偏低,目前,全国企业 产品平均合格率只有70%,不良产品每年造 成近2000亿元的经济损失。
中美、中德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比较
100 80 60 40 20 0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基本劳动权利与义务概述PPT54张课件
3-*
公民的劳动权利应当具有平等性。这既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国际社会通行的惯例。 在我国,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在总体上具有平等性。表现在,凡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其劳动权利能力就不因种族、民族、信仰、性别、财产状况等因素的不同而受限制或剥夺。 但现阶段,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处于相对平等阶段,即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由于某些因素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别。
gjwang@*
3-*
公民只有在劳动能力达到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要求的水平,并且能由自己自由支配的条件下,才会被劳动法确认为有劳动行为能力。因此,劳动行为能力主要取决或受制于下列因素: 1.年龄。在世界各国,都把年龄作为推定劳动行为能力有无和大小的一种法定依据。 按年龄对劳动行为能力的法律意义不同,可分为三种: (1)劳动行为能力起始年龄,即最低就业年龄,未满此年龄的公民,被视为无劳动能力人。国际劳工组织1973年通过的138号公约《准予就业最低年龄公约》规定,
gjwang@*
3-*
二 、《劳动法》在总则中规定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劳动 权利与义务是宪法有关规范的具体体现 《劳动法》总则第3条和第4条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劳动权利与义务分别作出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doc 《劳动法》是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劳动法》必须根据宪法的有关规定制定相应的条款,具体确定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才能使宪法得到贯彻实施。
gjwang@*
3-*
1.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劳动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获得有酬职业劳动的基本权利。它与劳动权利能力的区别主要在于: (1)根据不同。劳动权直接以宪法为依据;劳动权利能力则直接以有关劳动法规为根据。 (2)内容不同。劳动权即劳动机会保障权,其内容包括就业权和择业权;劳动权利能力的内容则与公民在劳动力市场上和劳动过程中的各项权利和义务相一致。
劳动中的双方权利义务
劳动中的双方权利义务一、引言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双方在此过程中享有特定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
本文将讨论劳动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维护双方的权益。
二、劳动者的权利1. 监督和保护权利劳动者有权获得用人单位提供的安全、卫生的劳动环境,其中包括适当的工作设施、合理的工作条件和健康与安全保障措施。
劳动者还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并享有职业发展的机会。
2. 工资和福利权利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按时支付工资,保障其劳动报酬的合理性。
此外,劳动者还享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如医疗保险、养老金等。
3. 休假和假期权利劳动者有权享受法定的休息和假期,包括周末休息日、带薪年假、病假和婚丧假等。
劳动者也可以根据个人需要与用人单位协商额外的休假安排。
4. 表达和参与权利劳动者有权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参与与劳动关系相关的决策过程。
用人单位应该鼓励劳动者参与员工代表大会或工会组织,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三、用人单位的义务1. 就业与平等义务用人单位有义务提供正当的就业机会,公平、公正地招聘和雇佣劳动者。
用人单位应该遵循平等就业原则,不歧视劳动者的性别、种族、宗教或其他个人身份特征。
2. 安全和健康义务用人单位应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预防和减少职业伤害和疾病的发生。
用人单位应制定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提供劳动者所需的个人防护用具,并进行职业健康培训。
3. 合理工时和休息义务用人单位有义务遵守法定的工时安排,并确保劳动者享有适当的休息时间。
用人单位应防止超时工作和违反休息制度的情况发生,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生活平衡。
4. 支付工资和福利义务用人单位需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确保劳动者收入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用人单位还有义务提供合理的福利待遇,如各类社会保险、住房补贴等,以促进劳动者的全面发展。
四、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需要保持平衡。
劳动法中的劳动者劳动权利与义务
劳动法中的劳动者劳动权利与义务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规范,旨在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享有一定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本文将介绍劳动法中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与义务的相关内容。
一、劳动者的劳动权利1. 平等就业权劳动法规定,每个劳动者都有平等就业的权利。
用人单位不得因种族、性别、年龄、国籍、宗教信仰等原因拒绝劳动者的就业申请。
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应该享有平等的机会,不受歧视。
2. 安全健康权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有责任为劳动者提供安全、无害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预防职业伤害和职业病的发生。
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劳动者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健康。
3. 休息休假权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权享受休息休假。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为劳动者提供休息时间,保障劳动者的正常休息和休假权益。
劳动者要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保证休息休假的合法权益。
4. 工资待遇权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权按照国家规定获得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应当按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并提供合理的劳动报酬。
劳动者对工资待遇有权提出合法要求,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 社会保障权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权享受社会保险和其他社会福利待遇。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并为劳动者提供合理的社会福利待遇。
劳动者在享受社会保障权益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二、劳动者的劳动义务1. 忠诚义务劳动者应当忠诚于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中的义务。
劳动者应当遵守用人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保护用人单位的利益,不得从事损害用人单位利益的行为。
2. 完成劳动任务的义务劳动者应当按照用人单位的安排和要求,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劳动者应当以高效、质量保证的方式履行劳动合同中的工作内容,提供合格的劳动成果。
3. 保守商业秘密的义务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机密信息。
劳动者有义务保守商业秘密,不得泄露相关信息,不得利用商业秘密和机密信息损害用人单位的利益。
劳动中的双方权利与义务
劳动中的双方权利与义务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条件、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件。
通过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劳动合同在保护劳动者权益和营造良好劳动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劳动中的双方权利与义务,以加深我们对劳动合同的理解。
一、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1.权利(1)工资与福利: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奖励和津贴等。
此外,劳动者还享有法定的休假、加班费、福利和社会保险等权益。
(2)工作条件与环境:劳动者有权获得安全、健康的工作条件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用人单位应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设备和培训,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生命健康。
(3)个人尊严与隐私:劳动者应受到公平对待,不受歧视和侵犯。
他们有权保护个人隐私,用人单位不得擅自获取或泄露劳动者的私人信息。
2.义务(1)履行劳动合同:劳动者应按照约定,按时、按质完成工作任务,并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2)保护机密信息:劳动者在工作中了解到的用人单位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应予以保密,并不得擅自泄露给他人或利用于个人利益。
(3)维护用人单位利益:劳动者应以用人单位的利益为重,积极维护公司声誉,做到忠诚、勤奋且具有高度责任心。
二、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1.权利(1)劳动管理权:用人单位有权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进行组织、分工、监督和评价,并对劳动者的工作进行指导和调整。
(2)解雇权:用人单位在法定情况下有权解雇劳动者,如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合同约定或严重失职。
(3)财产权:用人单位有权合理利用和支配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所产生的财产权益。
2.义务(1)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应按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和福利,不得拖欠或随意扣减。
(2)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用人单位应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加强职业病防护,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3)保障劳动者权益:用人单位应为劳动者购买社会保险,依法为劳动者提供休假、加班费等福利待遇。
总结:劳动中的双方权利与义务应是平衡的,旨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用人单位的合法利益。
用人单位在劳务合同中的权利与义务
劳务合同中的用人单位权益与责任引言在现代劳动市场中,劳务合同作为一种特殊的用工形式,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青睐。
用人单位在劳务合同中不仅享有一定的权利,同时也承载着相应的义务。
理解这些权利与义务,有助于在实际操作中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一、用人单位的权利1. 招聘权用人单位有权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劳务派遣公司或个人,并制定相应的招聘标准和程序。
2. 管理权用人单位有权对劳务人员的工作进行管理与监督,包括但不限于制定工作规程、进行考勤管理以及评价工作表现。
3. 合同变更和解除权在特殊情况下,如遇不可抗力或劳务人员严重失职,用人单位有权要求变更或解除劳务合同,并依法进行相应的处理。
4. 收益权用人单位有权对劳务人员的工作成果进行合法使用,并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
二、用人单位的义务1. 诚信原则用人单位应当诚实守信,遵循合同约定,不得随意更改合同条款或单方面解除合同,避免对劳务人员的权益造成伤害。
2. 薪酬支付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支付劳务人员的薪酬。
任何形式的拖欠或无故减薪,均属于违法行为。
3. 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工作条件,保障劳务人员的身体健康与人身安全。
4. 社会保险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为劳务人员办理相关的社会保险事务,确保其享有应有的社会保障权益。
三、总结在劳务合同中,用人单位的权益与责任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在充分了解并履行各自的权利与义务的前提下,才能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务关系,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权利的行使与义务的履行,用人单位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管理效能,亦可为劳务人员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与条件,从而实现共赢局面。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中的权利与义务(5篇)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中的权利与义务我国《劳动法》中的劳动安全卫生制度,是以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目的而设立的劳动保护法律制度。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是我们国家以安全卫生为目的,通过立法建立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安全卫生制度所产生的法律关系,有____个主体,即用人单位、劳动者和劳动行政管理部门。
由于三者的法律地位不同,各自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也不同。
仅就《劳动法》关于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可以概述为:一、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在劳动法律关系中,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生产和经营上的商业秘密有保密的义务;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卫生有保护义务。
建立健全各项劳动安全卫生制度,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发生,减少职业性危害,是用人单位承担的义务之一。
《劳动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用人单位必须对劳动者进行安全卫生教育。
良好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条件,是防止事故、减少职业危害的基本因素。
《劳动法》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四条规定,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
对未成年劳动者和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要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职工在规定的健康检查中耽误的时间算作工作时间,检查所需的费用,依法由用人单位负责。
另外,对劳动者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特别是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事相应的特种作业能力。
凡用人单位未履行培训责任而发生事故的,事故责任应由用人单位承担。
用人单位在履行法定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义务时,也同时享有相应的权利。
首先,有权依法制定内部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并要求劳动者必须遵守这些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劳动合同法律制度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缔结合同所必须遵守的法律规定。
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由劳动合同来规定的。
劳动合同法律制度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制度,下面从法律的意义、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雇主的权利与义务、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终止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法律的意义劳动合同法律制度是国家制定的维护工人权益,保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
它不仅具有明确合同双方权利与义务,也规定了违约责任和救济措施。
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出现和实施,不仅为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为用人单位提供了规范和约束性,维持了用人单位与工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二、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一)合同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名称或姓名等基本情况。
(二)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说明劳动者从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属于何种用工形式。
(三)工作时间和休息假期:包括劳动时间、休息时间、调休、带薪年休假等。
(四)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福利及社会保险等。
(五)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包括安全防护、劳动卫生、劳动条件等。
三、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一)工作权:劳动者有选择职业和工作的自由,同时也有受保护的权利,不能因为人种、性别、宗教、年龄、婚姻等非工作原因被歧视。
(二)劳动报酬权:劳动者有权按照合同约定获得报酬,并要求用人单位及时足额支付。
(三)休息权:劳动者有休息权,不得强迫加班。
(四)安全保护:用人单位应该按照国家的安全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安全的劳动环境。
四、雇主的权利和义务(一)选择使用和解除劳动关系的自由(二)组织和管理劳动过程的权力(三)要求劳动者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生产规定,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四)对劳动者的工作进行时间、质量、数量等方面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指导。
(五)依法依约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和提供其他待遇。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基本劳动权利与义务
用人单位有义务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 定的劳动条件和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确
保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
用人单位有义务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保障劳动者在养老、医疗、工伤等方面
的合法权益。
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约定向劳动者支付劳 动报酬,不得拖欠、少发或拒发劳动者的 工资。
04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权益的 救济途径
协商解决争议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可以自行协 商解决劳动争议,通过友好沟 通达成一致意见。
协商解决争议是一种快速、简 便的解决方式,有利于维护双 方合作关系。
协商解决争议时,双方应遵循 平等、自愿、公平的原则,不 得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
调解解决争议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可以向劳动争议调 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由调解委员会对 争议进行调解。
调解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当遵 守调解协议的内容。
调解解决争议具有中立性和公正性, 能够为双方提供更加公平的解决方案 。
仲裁解决争议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可以选择将争议提交劳动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仲裁解决争议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仲裁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当 履行。
仲裁程序相对诉讼程序较为简单,能够快速解决争议,但仲裁结果不可 上诉。
保障劳动者权益
用人单位有义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包括但不限于维护劳动者的尊严、保障劳 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利、提供培训机会等。
03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权益的 保障措施
完善劳动法律法规
制定更加完善的劳动法律法规, 明确规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 利和义务,为保障双方权益提供
法律依据。
及时修订劳动法律法规,以适应 社会发展和经济变化的需要,确 保法律法规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劳动保护法全文
劳动保护法全文劳动保护法也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专门针对劳动者权益保护而制定的一部法律。
其内容全面的对劳动者的权益进行了保障。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劳动保护法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一、就业年龄我国最低就业年龄为16周岁。
严禁使用童工,对违反规定招用了童工的单位或个人,由劳动部门责令其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所用费用,全部由用人单位负担,并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或罚款。
二、劳动者应享有的权利(1)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2)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按月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工资,不得无故拖欠或克扣工资。
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婚丧假期间及社会活动期间也应当有权利取得工资。
(3)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天,每日工作不应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不应超过44小时。
如果用人单位由于生产需要而延长工作时间,应与劳动者协商,每天最长不超过3小时。
(4)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5)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6)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7)有享用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8)有权拒绝用人单元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
三、劳动者应履行的义务(1)努力完成劳动任务。
(2)遵守劳动纪律,维护用人单位的财产安全。
(3)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四、未成年工和女职工的特殊保护未成年工指已满16周岁而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
(1)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和重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及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及重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2)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和重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对怀孕7个月以上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不得少于90天。
对哺乳未满周岁婴儿的女职工,不得安排从事重体力劳动强度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3)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和重体力劳动强度劳动,以及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劳动法笔记(自己整理)
劳动法笔记(自己整理)第一章劳动法概述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狭义的理解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颁布的关于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全国性的、综合性的法律,即第八次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广义的理解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西方学者和我国学者对劳动法的解释的共同点:(1)、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是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独立的部门。
(2)劳动法与工厂立法有密切关系,是工厂立法逐步发展而形成。
(3)劳动法还要调整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些关系现代劳动法的起源:1802 《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是一部工厂立法。
第二节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我国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
⑴劳动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彼此之间发生的关系,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的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的要素: A主体:a 劳动者:是指依照劳动法律好劳动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获取相应报酬的自然人。
劳动者的资格条件:① 年龄:16-18 不能从事有毒有害的工种16 最低劳动年龄 (童工<16 未成年工:16-18 未成年人:<18)②劳动能力:与特定工种相符合的能力条件。
③要有基本的行为能力(实习生不是劳动者)b 用人单位:是指具有用人资格,运用劳动力组织生产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单位。
用人单位的类型:劳动者的范围① 企业排除:公务员(不适用劳动法)适用公务员法② 事业单位农村劳动者(纯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的人)③ 国家机关家庭保姆④ 社会团体现役军人⑤ 个体经济组织享有外交特权好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B 客体:劳动行为⑵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也是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主要包括:①管理劳动力方面的关系;②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③处理劳动争议所发生的某些关系④工会组织与单位行政之间的关系;⑤有关国家机关对执行劳动法进行监督检查而发生的关系。
高一政治上册知识点: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高一政治上册知识点:劳动者的权益和义务【导语】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推荐的有关高一政治上册知识点:劳动者的权益和义务,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浏览与支持!劳动者依照我国《劳动法》的相干规定享有以下基本权益:1、同等就业的权益,即符合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享有获得职业的权益;2、挑选职业的权益,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意愿挑选合适自己才能、爱好的职业;3、获得劳动酬劳的权益,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必须具有有约定劳动酬劳的条款;4、休息休假的权益,我国劳动法规定的休息时间包括工作间歇、两个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公休日、法定节假日以及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事假、生育假、病假等,用人单位不得剥夺劳动者合法的休息休假权;5、获得安全卫生保护的权益,作为一个公民,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基本权益,用人单位在为劳动者安排工作的时候需要确保劳动者的安全问题得到保证;6、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益,职业技能培训是指对准备就业的人员和已经就业的职工,以培养其基本的职业技能或提高其职业技能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教育和训练,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可以说是保证劳动者同等就业和挑选职业的基础;7、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益,社会保险是国家和用人单位依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的约定,对具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暂时失业时,为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给予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证制度。
劳动者与用人关系建立劳动关系之后,用人单位有义务为用人单位办理缴纳社保;8、提请劳动争议的权益,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产生劳动争议的时候,劳动者有权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申请调解或仲裁,提起诉讼。
当然,权益和义务是密切联系的,任何权益的实现总是以义务的实行动条件,没有权益就无所谓义务。
《劳动法》在保护劳动者基本权益的同时也规定劳动者具有以下基本义务:1、劳动者应当实行完成劳动任务义务,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后,完成劳动任务是劳动者强制性的义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劳动关系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是劳动关系中最为重要的两个角色,他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着雇佣关系的平衡和稳定。
本文将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角度,分别探讨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并就如何平衡双方的利益提出建议。
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1.权利用人单位作为劳动力的提供者和雇佣者,享有以下权利:(1)自主用工权:用人单位有权享有选择合适劳动者的权利,包括招聘、面试、选拔和录用等环节。
(2)劳动控制权:用人单位有权对劳动者的工作进行管理和控制,包括指导、监督、安排工作任务等。
(3)解雇权:用人单位有权根据合同约定、法定解雇事由等,终止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
2.义务用人单位作为雇主,也应承担以下义务:(1)支付工资: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及时足额地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保障其合法权益。
(2)提供安全保障:用人单位应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3)遵守合同约定:用人单位应严格遵守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完成合同约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等。
三、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1.权利劳动者作为用人单位的雇员,也享有以下权利:(1)劳动报酬权:劳动者有权获得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的工资,并且有权按时足额地收取工资。
(2)劳动安全权:劳动者有权拥有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不受到不合理的伤害和危险。
(3)劳动休息权:劳动者有权享受劳动时间、休息时间和假期等合法休息权益。
2.义务劳动者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应承担以下义务:(1)按时工作:劳动者应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准时上班、完成工作任务,保证工作效率和质量。
(2)保守商业机密:劳动者应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保守公司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利用商业机密。
(3)维护公司利益:劳动者应尽职尽责,为公司的发展、利益和声誉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平衡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建议为了平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双方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建议:1.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以平等、互信、互利的原则相处,建立和谐、良好的雇佣关系。
劳动法第4章
2020/1/19
13
做好平时的绩效考评工作,对于员工,特别 是新进员工考评时确定其能力真假的好办法。 对于数次考评不及格的仍处在试用期的员工, 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对于过试用期的员 工,经培训或调岗仍不胜任的,用人单位可 以提前30天通知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2020/1/19
14
第三节 用人单位的基本劳动权利与义务
岂料,小吴在离开公司一个多月后,便向当 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提出自己 使用虚假的学历证明是生物科技公司而非保 健品公司。现保健品公司在自己患胆结石住 院期间单发解除劳动合同,故请求保健品公 司支付加班工资2000余元、经济补偿金及 50%的额外经济补偿金、替代通知期工资共 合计两万余元,并支付停工医疗期工资近两 万元。
二、《劳动法》在总则中规定劳动关系主体 双方的劳动权利与义务是宪法有关规范的具 体体现
2020/1/19
2
《劳动法》总则第3条和第4条对劳动者和用人 单位的劳动权利与义务分别作出了规定
三、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劳动的权利与义务是 我国确定劳动标准的指导原则
1. 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是确定当事 人的行为准则
用人单位给员工的员工信息登记表中,最好 有员工承诺信息真实有效的类似条款,比如 “我承诺以上信息真实有效,若有虚假,我 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2020/1/19
12
用人单位对员工所提供的一切信息、证书、 简历等,最好做好真实性的合适工作,以免 发生以上案例中诸如员工工作数月后,没有 任何业绩,用人单位却还需给予其高额回报 的情况。
2020/1/19
4
1. 民主管理企业的权利。 2. 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的权利。 3. 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的权利。 4. 享有依法参加工会和组建工会的权利。 5. 享有依法应当获得的其他权利。
劳动法中的权利与义务解读
劳动法中的权利与义务解读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涉及到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本文将对劳动法中的权利与义务进行解读。
一、劳动者的权利劳动法赋予劳动者一系列的权利,保障其合法权益。
以下是劳动者的主要权利:1. 用工平等权利劳动法规定,雇主不得因种族、性别、宗教、国籍等原因歧视雇佣劳动者。
劳动者拥有接受平等待遇的权利,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
2. 工资权利劳动者有权获得劳动报酬。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并按时足额支付工资。
3. 劳动时间与休息权利劳动法规定了每日工作时间、每周工作时间、休假制度等,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与休息权利。
劳动者有权享受法定的工作时间与休假安排。
4. 健康与安全权利劳动者有权享受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保护其健康与安全。
用人单位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职业病和事故,并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
5. 社会保险与福利权利劳动者有权参加社会保险,享受由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待遇。
劳动者还享有婚育、生育、疾病等特殊福利权益。
二、劳动者的义务与权利相对应,劳动者也有一定的义务需要履行。
以下是劳动者的一些主要义务:1. 忠诚义务劳动者应当对用人单位忠诚,遵守劳动合同的约定,不得损害用人单位的利益。
劳动者必须按照用人单位的安排与要求,勤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2. 保守秘密义务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中,可能接触到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技术资料等机密信息。
劳动者有义务保守秘密,不得泄露或非法利用。
3. 遵守规章制度义务用人单位可能对劳动者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如工作纪律、安全规定等。
劳动者有义务遵守这些规章制度,确保工作的正常进行。
4. 文明礼貌义务劳动者应当以礼貌文明的态度对待同事及与之合作的其他人员。
劳动者不得有侮辱、伤害他人的行为,要维护良好的工作氛围。
5. 防止损害义务劳动者在工作中要注意保护用人单位的财产和设施,尽力防止因自己的过失或疏忽造成的损害。
劳动者与用工单位的权利义务
劳动者与用工单位的权利义务劳动者与用工单位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双方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劳动者拥有自己的权利,同时也有着相应的义务。
用工单位也有与之呼应的权利和义务。
只有双方能够平等公正地对待彼此,才能够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本文将重点探讨劳动者与用工单位的权利与义务,并阐述其重要性。
首先,劳动者拥有一系列的权利。
这些权利包括但不限于:选择职业的自由、劳动条件的保护、合理薪酬的获取、劳动时间的合理安排、休息休假的权利、社会保障的享有、工作安全与健康的保障、劳动纠纷的申诉权等。
这些权利的保障是劳动者能够在工作中得到尊重和尊严的基础,也是实现个人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前提。
其次,用工单位也有相应的权利。
用工单位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根据公司需求招聘适合的员工、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与教育、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要求员工提高业绩和工作质量、对员工进行奖惩等。
用工单位的这些权利是为了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实现公司目标,促使员工发挥应有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然而,权利的实现是有条件的。
劳动者与用工单位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有相应的义务。
劳动者的义务包括但不限于: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忠诚于职业、尊重用工单位和同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合理安排个人时间与工作的平衡、保护用工单位的财产与利益、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等。
这些义务是劳动者应尽的责任,也是保证公司正常运作和个人职业发展的基础。
用工单位的义务包括但不限于:确保劳动条件安全与合理、提供合理薪酬和福利待遇、尊重劳动者的权益和尊严、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保障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权利、处理劳动纠纷和冲突等。
这些义务是用工单位对员工的承诺和责任,是保证员工工作积极性和生活质量的保障。
劳动者和用工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
只有当双方能够平等公正地对待彼此,才能够实现共赢的局面。
劳动者的努力和付出需要得到用工单位的肯定和回报,用工单位的发展和成功也离不开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和专业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二 、《劳动法》在总则中规定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劳动 权利与义务是宪法有关规范的具体体现
《劳动法》总则第3条和第4条对劳动者和用人单 位的劳动权利与义务分别作出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劳动法》是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劳动法》 必须根据宪法的有关规定制定相应的条款,具体确 定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才能使宪法得 到贯彻实施。
(一)劳动权利能力
劳动权利能力,是指公民依法能够享有劳动权利和承 担劳动义务的资格。它表明公民依法可以成为哪些 劳动权利的享有者和哪些劳动义务的承担者。
*
10
1.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劳动权 是宪法赋予公民的获得有酬职业劳动的基本权利。 它与劳动权利能力的区别主要在于:
(1)根据不同。劳动权直接以宪法为依据;劳动权 利能力则直接以有关劳动法规为根据。
(2)内容不同。劳动权即劳动机会保障权,其内容 包括就业权和择业权;劳动权利能力的内容则与公 民在劳动力市场上和劳动过程中的各项权利和义务 相一致。
*
11
(3)意义不同。劳动权只是意味着公民有以劳动谋生、 并要求国家和社会为其提供劳动机会的权利;劳动 权利能力则是公民具体实现劳动权的必备法律资格 的一个方面。
*
13
公民的劳动权利应当具有平等性。这既是现代市场经 济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国际社会通行的惯例。
在我国,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在总体上具有平等性。 表现在,凡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其劳动权利能力就 不因种族、民族、信仰、性别、财产状况等因素的 不同而受限制或剥夺。
但现阶段,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公民的劳动权 利能力处于相对平等阶段,即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 由于某些因素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别。
权利与义务 用人单位的基本劳动权利与义务 用人单位、用人单位的资格、单位行政 案例分析
*
2
3.1 规定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劳动权利与义务的意义
一、宪法为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劳动权利与义务确定 了基本准则 宪法第6条(按劳分配)、42条(劳动权)、43条(休息 权)、44条(退休生活保障权)、45条(获得物质帮助 权)、48条(男女同工同酬权)、53条(遵守劳动纪律) 对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基本的劳动权利与义务作出了 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合同制工中,有农民合同制工,简称农民工(由国有 企业从农民中招用但仍保留农业户籍);城镇合同制 工(非农业户籍)。
临时工,是以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安排在临时性 或季节性岗位上劳动、使用期限不超过1年的职工。
*
9
一、劳动者的资格
公民成为劳动者必须具备法定的前提条件,这在法学 上统称为劳动者资格(或称主体资格)。它所包括 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共同决定着公民参 与劳动法律关系的范围和享有并行使劳动权利、承 担并履行劳动义务的范围。
*
4
三、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劳动的权利与义务是我国确 定劳动标准的指导原则
在《劳动法》中规定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与义 务有重要的意义:
(一)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是确定当事 人的行为准则
(二)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是建立和谐 的劳动关系的标准
(三)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是维护劳动 关系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依据
*
7
职工的分类:
1.职员和工人。这是以职工的劳动类型为标准进行的 分类。职员,我国通常称为干部,一般指在用人单 位中担任管理或技术业务工作的劳动者,也称脑力 劳动者;工人,一般指在用人单位中从事体力劳动 和执行性劳动的劳动者。
2.全民所有制职工、集体所有制职工、其他所有制职 工。
*
8
3.正式工和临时工。这是以职工的用工形式为标准进行 的分类。正式工是安排在常设性岗位上劳动、使用期 限在1年以上的职工。它由固定工和合同制工之分,前 者以行政方式确立劳动关系,并且无限期使用的职工; 后者是以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使用期限1年以上的 职工。
*
6
劳动法意义上的职工可定义为:由用人单位所录用 (雇佣)并在用人单位管理下从事劳动以获取工资 收入的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
除劳动法意义上的职工以外,我国的广义劳动者还包 括非劳动法意义职工(国家公务员等),城镇失业 人员和待分配人员、农民、个体工商业者和退休人 员等。他们尽管不是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但其某些 权利和义务仍由劳动法所规定,可以依法参与劳动 法律关系。
*
14
根据我国现行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公民的劳动权利能 力要受一定因素的制约。其中主要有:
(1)户籍。它对劳动权利能力的制约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户籍性质的限制。按户籍性质不同,一般分为 农业户籍(又称农村户籍)和非农业户籍(又称城 镇户籍)。二是户籍区域的限制。
第三章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基本劳动权利与义务
3.1 规定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劳动权利与义务的意义 3.2 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与义务 3.3 用人单位的基本劳动权利与义务
*
1
知识点
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劳动权利与义务的规定: 宪法的规定、劳动法的规定 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与义务 劳动权利能力、劳动行为能力、劳动者的基本劳动
*
12
2.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权利也有区别:
(1)根据不同。劳动权利能力只直接以有关劳动法规 为根据;劳动权利的直接根据除了有关劳动法规外, 还有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和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
(2)属性不同。劳动权利能力是劳动者法律资格的一 个方面;劳动权利则是劳动法律关系内容的一部分。
(3)意义不同。劳动权利能力只是界定公民能够参与 哪些劳动法律关系和享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 的范围;劳动权利则主要是公民参与劳动法律关系 之后实际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
*
5
3.2 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与义务
劳动者的概念和分类
劳动者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指 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但并不一定已 参与劳动关系)的公民,狭义仅指职工。
职工也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 和劳动行为能力并且已依法参与劳动关系(但并不 一定为劳动法律关系)的公民,即一般法律意义上 的职工;狭义仅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 力、并且已依法参与劳动法律关系的公民,即劳动 法意义上的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