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性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性思考
摘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关系到全国经济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布局,更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纽带。
其中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占主体地位,其经济发展战略关系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下面本文就从区位优势、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城乡和区域发展以及社会事业发展六个方面对福建省的经济发展思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建;经济建设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235-02
海峡西岸经济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台湾地区和祖国大陆的结合部,邻近港澳,发挥着承南启北、贯通东西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前沿平台和纽带。
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其本身经济发展具有多种优势,最突出的也就是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另外还有海洋优势、政策优势、生态优势以及华侨优势等,这些优势不但对福建省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两岸关系和全国的经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文对福建省的经济建设思路进行了探讨。
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发展港口群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海岸线资源居全国之最,具有独特的资
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拥有福州港、厦门港、泉州港、石狮港、宁德港、漳州港和莆田港等港口,其中厦门港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扩大对外开放、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资源。
因此福建省的经济建设必须发挥临海、港口的区位优势,加快发展港口群。
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中的要求,福建省把发展港口群作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突破口,着力推进港口资源整合。
厦门港整合后,各自为政、无序竞争局面一举扭转,不仅吞吐量大幅增加,国际影响力也迅速扩大。
目前,全球前20名班轮公司都在此设立了分支或代理机构。
据统计,2011年福建省港口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69.62万标箱,同比增长11.8%。
其中福州、湄洲湾、厦门港分别完成166.02万、157.53万、646.47万标箱,增长12.9%、14.4%、10.9%。
2012年福建省港口货物年吞吐量将突破4亿吨,其中集装箱年吞吐量超过1500万标箱,形成厦门、福州、泉州三个亿吨大港。
二、构建两岸经济合作机制
福建省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中的要求,经济的发展要抓住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利时机,推动建立更加紧密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更为扎实的物质基础、提供更为强大的经济动力。
福建省要加强两岸产业深度对接,形成厦门湾、闽江口、湄洲湾等沿海一线的产业对接集中区,同时适时推进厦门、福州台商投资区扩区和新设立泉州台
商投资区。
加强台商投资区、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整合,推动台商投资集聚发展,提高产业承载力。
另外,福建省的发展还要着力拓宽两岸产业对接领域,提升产业合作关联度,推进农业合作和文化交流合作,提高服务合作水平,扩大对台直接贸易。
三、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要求,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安全可靠的原则,加快交通、能源、防灾减灾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保障能力,服务两岸直接“三通”。
福建省要加快推进运输通道建设,完善福州、厦门、泉州等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依托沿海港口,向纵深推进,向腹地拓展,加快建设向塘至莆田铁路,合肥至福州、昆明至厦门高速铁路和赣州至龙岩、龙岩至厦门、金华至温州扩能工程以及北京至福州、福州至银川、厦门至成都、泉州至南宁等国家高速公路建设,改造造提升横峰至福州、鹰潭至厦门等铁路,更好地服务于两岸交流合作和中西部对外开放。
另外,福建省还要着力提高空港服务能力,加快能源基地建设和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加强两岸在防范台风、地震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建立两岸共同防范自然灾害的长效机制,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
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为适应形势的发展,海峡线经济区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推进产业集聚和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以现
代农业为基础、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以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福建省要充分利用其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资源丰富的特点,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引导建设闽东南高优农业、闽西北和赣东南、沿海蓝色农业产业带,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附加值,建立健全农业服务和质量安全体系;在工业方面,在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产业的同时,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自主创新与消化吸收再创新、深化内涵与拓展外延、重点突破与全面提升相结合,加快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产业,着力发展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发展软件业、集成电路设计业、服务外包业;另外,福建地区要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承接台湾现代服务业转移,重点发展旅游、物流、商务等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大力发展还要经济,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五、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重点。
福建省在推动福州、厦门、泉州等中心城市的发展壮大的同时,也要积极培育中小城市的发展,尤其是沿海及中心城市周边县市,以发展临海产业和为中心城市生产生活服务配套型产业为重点,建设新型中小城市,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市,要实施大城关战略,引导产业和人口集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建立城乡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六、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经济的协调发展,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福建省要加快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要从人才建设、教育改革、医疗保障三方面做起:要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建设,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更加注重素质教育,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民众健康水平。
七、总结
福建所特有的海洋优势,对福建省的全省经济布局也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中不管是福建的对台优势、政策优势、生态优势,还是其华侨优势,都和其海洋优势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海洋优势对其他优势的发挥还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例如福建的华侨优势的来源就是因为有着海洋文化的召唤,也就是所具有的海洋优势的召唤;其对台优势,也是他因为闽台间的那一条浅浅的海峡,才形成了其独有的海洋优势;政策优势的来源,就是由于福建是一个沿海省份,这才和广东一起享受的政策上的特殊照顾,促进了其全方位、多层次以及多形式开放格局的形成;另外还有气候优势和生态优势,不用说这两个优势本身也就是属于是海洋优势的范畴,如果没有海洋优势,也就形成不了海洋性气候特征,更没有其气候优势和
生态优势这一说了。
因此,总体来说,福建所特有的海洋优势,是其经济不断进行发展的前提条件,再加上海洋优势所衍生出来的这一系列优势,更能够促进福建省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更有利于提高其经济发展的速度。
只有对这一其经济优势进行充分合理的运用,才有助于实现福建省经济发展的既定目标。
另外只要福建省充分发挥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利用区位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从而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就有助于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