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面部穴位
小儿推拿穴位头面、胸腹、背部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一)头面部穴位
14.攒竹
【位置】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 ,约在目内眦直上。 【操作】以双手拇指分别置于两侧 攒竹穴上,按揉该穴。 【功用】明目退翳。 【主治】近视、斜视、眼睑瞤动、 眼睑下垂、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等 。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一)头面部穴位
15.承泣
【位置】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 球与眶下缘之间。 【操作】以双手拇指分别置于两侧 承泣穴上,按揉该穴。 【功用】疏风清热、明目止泪。 【主治】近视、斜视、眼睑瞤动、 迎风流泪、目赤肿痛、夜盲;口眼 歪斜、面肌痉挛。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三)腰背部穴位
2、大椎 【位置】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 间,属督脉。 【操作】医者用中指指端按或揉,称按 大椎和揉大椎。用双手拇指、示指将其 周围的皮肤捏起,向其穴挤去,称捏挤 大椎。 【功用】清热解表、通经活络。 【配伍治病】发热,项强,咳嗽,感冒 ,百日咳。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二)胸腹部穴位
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枢 【位置】脐旁2寸,左右各一,属足 阳明胃经。 【操作】医者用食、中指指端按揉 之,称揉天枢。 【功用】疏调大肠、理气消滞、化 痰止嗽。 【配伍治病】腹胀、腹痛、腹泻、 痢疾、便秘、食积不化、咳嗽等。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二)胸腹部穴位
8、肚角
【位置】脐下2寸,旁开2寸两大筋。 【操作】患儿仰卧,医者用拇、食、 中三指向深处拿之,称拿肚角,操作 时向偏内上方做一推一拉一紧一松的 轻微动作为一次。3-5次 【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消滞、止腹 痛。 【配伍治病】腹痛、腹泻、腹胀、痢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穴位详解
穴位详解模块一:头正面(1)印堂穴位置: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健脑醒神,安神定志,明目开窍。
适用于前头痛、目眩、眼疾、感冒、精神疲乏、失眠、鼻炎、高血压等病症。
感觉:按压有酸胀感。
(2)迎香穴位置:鼻翼外旁开5分,鼻唇沟内。
主治:清热散风,宣通鼻窍,预防感冒。
适用于感冒、鼻炎、鼻塞、嗅觉不灵、口眼歪斜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胀感。
鼻子不闻香臭,经按压有“通气”感。
水沟穴(人中穴)位置:在人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点处。
主治:常用于小儿惊风、中暑、中风、面神经麻痹、急性腰扭伤的治疗与急救。
(3)睛明穴位置:目内眦旁上方0.1寸处。
主治:常用于目疾病的治疗与保健。
(4)攒竹穴位置:在眉头,当眶上切迹处。
主治:常用于头痛、目眩、眉骨痛、目赤肿痛、视物不清、流泪、口眼歪斜等病症的治疗与保健。
(5)太阳穴位置: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移1寸凹陷处。
主治:醒脑明目,袪风镇痛,清堵除烦。
适用于头痛头晕、偏头痛、神经衰弱、感冒、视物不清、口眼歪斜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重按较痛,有时向四周发散。
(6)下关穴位置:颧弓下缘,下颚切迹之间的凹陷处,闭口取穴。
主治:下颚关节炎、面颊肌肤麻木、口眼歪斜、上牙痛、耳鸣耳聋等病症。
(7)四白穴位置:四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解剖:在眶下孔处,当眼轮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间;有面动、静脉分支,眶下动、静脉有面神经分支,当眶下神经处。
主治: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
指压该穴道,能提高眼睛机能,对于近视、色盲等眼部疾病很有疗效。
名解:四白。
四,数词,指四面八方,亦指穴所在的周围空间。
白,可见的颜色、肺之色也。
四白穴名意指胃经经水在本穴快速气化成为天部之气。
本穴物质为承泣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其性温热,由地部流至四白穴时,因吸收脾土之热而在本穴快速气化,气化之气形成白雾之状充斥四周,且清淅可见,故名四白穴。
模块二:头背面(1)百会穴位置:头顶正中,两耳尖直上与头正中线交叉点处。
推拿特定穴
(三)腹阴阳 【位置】 自中脘穴斜向两胁下软肉处的 直线。 【操作】 用两手食、中、环和小指指腹, 或拇指指腹,自中脘同时斜下向两旁分推, 称分腹阴阳,或称分推腹阴阳。
(四)脐 【位置】 肚脐。 【操作】 以掌心或中指端在脐中揉之, 称揉脐。顺时针方向揉为泻,逆时针方向 揉为补,顺逆揉之为平补平泻。以拇指、 食指捏挤肚脐周围,至轻度充血为止,称 捏挤肚脐。
(四)涌泉 【位置】 屈趾,足掌心前 正中凹陷中。 【操作】 用拇指面向足趾 推称推涌泉;或用指端揉,称 揉涌泉。
(五)三阴交 【位置】 内踝尖直上三 寸处。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 端按而揉之。
(六)鞋带(解溪) 【位置】踝关节前横纹中点, 两筋之间凹陷处。 【操作】用拇指甲掐或用指端 揉。
(三)心经 【位置】 中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 旋推为补,称补心经; 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 补心经和清心经统称推心经。
(四)肺经 【位置】 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 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经 【位置】 小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 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 为补,称补肾经;由指根方向直推 为清,称清肾经(图9一12)。补 肾经和清肾经统称推肾经。
(六)耳后高骨 【位置】 耳后高骨微下凹 陷中。 【操作】 两拇指或中指指 端揉,称揉耳后高骨。
二、躯干部穴位
(一)乳旁 【位置】 乳头外旁开2分。 【操作】 用中指或食指揉之, 称揉乳旁。
(二)腹 【位置】 腹部。 【操作】 用掌心或四指在腹部 做顺时针方向 (或逆时针方向)的抚 摩,称摩腹 (图9一7)。
(二十七)外劳宫 【位置】掌背中,与内劳宫相对处。
【操作】 用揉法称揉外劳宫(图9 一27),用掐法称掐外劳宫。
(完整版)面部穴位及按摩手法(专业版)
常见面部穴位一、常见的面头部穴位1.百会穴:定位:将耳廓向前对折,由两耳间连线跨越头顶,与头部前后正中线中点作用:主治头晕、休克、高血压、神经衰弱等2.神聪穴:定位:百会穴的前后左右各旁开一寸,共4个作用:主治头晕、头痛、失眠、健忘等3.神庭穴:定位:在前发际线正中直上0.5寸作用:主治眩晕、头晕4.头维穴:定位:额角直上0.5寸作用:主治而神经痛、面部神经麻痹等一、常见的面头部穴位5.上星穴:定位:前发际线正中直上一寸处作用:主治头痛、目痛6.太阳穴:定位:眉梢与外眼角向后约一寸作用:头痛、眼部疾痛等7.风池穴:定位:颈后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间的凹陷处作用:眼部近视、鼻炎等8.风福穴:定位:后发际直上一寸处作用:颈部强痛、中风不语等二、眼部穴位1.印堂穴:定位:两眉连线中点作用:眼头痛、眩晕、鼻病等2.攒竹穴:定位:眉头内部凹陷中作用:头痛、流泪、目赤肿痛等3.鱼腰穴:定位:眉毛中间作用:眼部疾病等4.丝竹空:定位:眉梢外侧凹陷处作用:偏头痛、眼部疾病等5.瞳子髎:定位:外眼角外侧0.5寸作用:头痛、目肿痛等二、眼部学位6.晴明穴:定位:内眼角上方0.1寸作用:远视、视网膜炎等7.球后穴:定位:眼眶下缘1/4与内侧3/4交界处作用:远视、视网膜炎等8.承泣穴:定位:眼平视瞳孔直下,眼下眶缘边缘止作用:远视、视网膜炎等9.四白穴:定位:眼平视瞳孔直下一寸作用:眩晕、头痛等三、鼻周穴位1.素髎穴:定位:鼻尖正中作用:鼻炎、鼻塞等2.迎香穴:定位:鼻翼旁开0.5寸,鼻唇沟中作用:鼻炎、鼻塞等四、唇周穴位1.地仓穴:定位:口角处侧旁开0.5寸作用:面部N麻痹等2.人中穴:定位:人中沟中1/3处作用:面瘫、面肿等3.承浆穴:定位:下颌正中线,下唇缘下方凹陷处作用:面瘫、面肿、吃痛等五、面颊部1.颊车穴:下颌角上约一寸处,咀嚼肌肉隆起处作用:牙痛、腮腺炎、面部神经麻痹等六、耳部穴位1.听宫穴:定位:耳屏前0.5寸为张口取之作用:耳部疾病2.听会穴:定位:耳屏下切际前0.5寸作用:耳部疾病3.耳门穴:定位:耳屏上切际前0.5寸作用:耳部疾病4.翳风穴:定位:耳垂后方凹陷处作用:耳部疾病第三节面部按摩方法作用升高皮肤温度、促进血液循环,使氧化和营养物质通向按摩部位保证皮肤组织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速度】保健按摩师人体常用穴位
【关键字】速度保健按摩师人体常用穴位(92+8个穴位)一、头面部(21穴+8)1.印堂穴(经外奇穴)定位:两眉头连线之中点。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鼻塞,高血压,小儿惊风,鼻炎病。
近视,远视上星穴(督脉)前发际正中上1寸处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头皮肿,目不远视。
2.神庭穴(督脉)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处。
主治:头痛,眩晕,目眩,惊悸,不眠通天穴: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
5寸主治:头痛,眩晕,鼻塞,鼻出血,鼻渊。
3.睛明穴(足太阳膀胱经)定位:闭目,眼内眦的内上方0.1寸处。
主治:眼部疾病,面瘫。
耳门穴:屏上切际前,下颌骨踝状突后缘凹陷,张口取穴。
主治:耳聋耳鸣,耳痛,齿痛,聍耳(中耳炎)听会穴: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踝状突后缘处,张口取穴。
主治:耳聋,耳鸣,口吃,头痛,面痛。
翳风穴:耳垂后方,下颌角与乳突间凹陷处主治:耳聋,耳鸣,颊肿,口吃。
风池:平风府穴,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主治:头痛,头晕,目赤,肿痛,项背,强痛,中风,热病,感冒。
风府穴: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主治:中风不语,半身不遂,头项强痛,咽喉肿痛。
4.攒竹穴(足太阳膀胱经)定位:两眉毛内侧端,眶上切迹处。
主治:头痛,目眩,眼部疾病,面瘫等。
5.鱼腰穴(经外奇穴)定位:两目正视,眉毛中点,直对瞳孔处。
主治:目赤肿痛,眉棱骨痛,眼睑颤动,目疾,面神经麻痹,眼肌麻痹等。
6.丝竹空穴(手少阳三焦经)定位:眉毛外端凹陷中。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目昏花,齿痛。
7.阳白穴(足少阳胆经)定位:两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处。
主治:头痛,目疾。
8.太阳穴(经外奇穴)定位:颞部,眉梢与外眼角连线中点后1寸处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感冒,眼疾,面瘫。
9.四白穴(足阳明胃经)定位:目下1寸,眶下凹陷中。
主治:赤目肿痛,面疾痉挛,口眼歪斜,头痛,目眩,眼痛。
10.鼻通穴(经外奇穴)定位:鼻骨下凹陷处,鼻唇沟上端尽处。
主治:头痛,鼻渊。
头面部常用穴位
头面部常用穴位
穴位位置主
百会
印堂
人中
太阳
攒竹
鱼腰丝竹空
晴明
承泣
四白
凤池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
两眉内侧端连线中点
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
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1寸凹陷处
眉内侧端凹陷中
眉毛中点
眉外侧端
目内眦内上方凹陷中(攒竹下3分)
眼眶下缘上方目正视,瞳孔正下7分
眼平视瞳孔直下1寸,当眶下孔凹陷处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处,平耳垂
昏厥、头痛、眩晕、失眠
头痛、眩晕、失眠、鼻炎
休克、中暑、昏迷、腰扭
感冒、头痛、眼疾
近视、前头痛、面瘫
眼疾
斜视、结膜炎、头痛、面
近视、斜视、结膜炎
近视、目赤肿痛
眼疾、头痛、面瘫
感冒、眩晕、失眠、颈肩位置主治
肩峰外下方,举臂凹陷处
垂肩,腑前纹端与肩穴连线中点
屈肘90°,肘横纹尽头与
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曲池穴下2寸
屈肘,掌心向内,曲池与腕背横纹中点连线上1/4与下3/4交界处腕背横纹上2寸,尺桡骨之间
掌侧腕横纹上2寸,两肌腱之间
手背第1、第2掌骨之间,靠第2掌骨体中点
握拳,第5掌骨头后,掌横纹尽尖处
手背,第2、第3掌骨间,掌指关节后5分
十指尖端,距指甲1分肩臂痛、肩周炎
肩臂痛、上肢功能障碍
手臂疼痛、麻木、无力
上肢酸痛、麻痹、腹痛、腹泻急性腰扭伤
感冒发热、落枕、上肢痛
昏迷、上腹痛、胸痛、恶心
感冒、头痛、发热、牙痛、中暑落枕、急性腰扭伤
落枕、手指麻木、咽喉痛
中暑、昏迷、休克。
面部的基本穴位图课件
印堂穴
印堂穴位于两眉连线的中点处。
按摩印堂穴可以缓解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用中指指腹轻轻按压印堂穴,每次1-2分钟,每天数次,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提 高记忆力。
鱼腰穴
鱼腰穴位于眉毛的中点,也就 是眉头的位置。
按摩鱼腰穴可以缓解头痛、眼 部疲劳等症状。
用双手的中指指腹顺时针或逆 时针轻揉鱼腰穴,每次约1分钟 ,每天数次,可以缓解眼部疲 劳。
轻抚放松
用指腹轻轻拍打或轻抚面部, 帮助放松肌肉,缓解紧张情绪
。
穴位定位
根据需要按摩的穴位图,准确 找到各个穴位的位置。
顺时针按摩
用指腹或按摩工具按照顺时针 方向轻轻按摩穴位,每个穴位 按摩1-2分钟。
力度适中
按摩力度要适中,以感觉舒适 为准,避免过度用力导致皮肤
红肿或不适。
06
案例分享:穴位按摩改善 面部问题的效果
摩并咨询医生。
皮肤敏感
对于敏感皮肤,选择适合敏感肌 肤的按摩工具和精油,并减少按
摩时间和力度。
痘痘和粉刺
按摩可以帮助改善痘痘和粉刺, 但要注意按摩时不要过度刺激患
处,避免感染。
04
面部穴位与健康的关系
穴位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面部穴位与五脏六腑有密切联系,通 过按摩面部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 促进气血流通,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攒竹穴
攒竹穴位于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 。
按摩攒竹穴可以缓解头痛、眼部 疲劳、眉棱骨痛等症状。
用双手的食指指腹按压攒竹穴, 每次1-2分钟,每天数次,可以 缓解眼部疲劳和头痛等症状。
睛明穴
睛明穴位于眼内角凹陷处。
按摩睛明穴可以缓解眼部疲劳、视力模糊等症状。
用双手的食指指腹按压睛明穴,每次1-2分钟,每天数次,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 部疲劳等症状。
人体头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人体头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头维穴的作用:治疗目痛、眼跳、头痛上关穴的作用:治疗耳聋、耳鸣、偏头痛、上牙痛、面神经麻木下关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翳风穴的作用:治疗耳聋、耳鸣、下颌肿痛、面神经麻痹及痉挛颊车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关节紧闭颧醪穴的作用:治疗面部神经麻痹及痉挛、三叉神经痛、牙痛大迎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肿痛、面部浮肿神庭穴的作用:治疗头痛、鼻病阳白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目眩、眼跳、夜盲丝竹空穴的作用:治疗偏正头痛、目眩、目赤、眼跳睛明穴的作用:治疗眼部诸疾患四白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面神经痛巨醪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牙痛、鼻炎、泪囊炎水沟穴的作用:治疗昏迷、中暑、休克兑端穴的作用: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牙龈肿痛上星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目痛、鼻痛攒竹穴的作用:治疗眼部疾患、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面肿瞳子醪穴的作用:治疗眼部疾患、头痛承泣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眼跳、目部疾患中极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下腹痛、水肿迎香穴的作用:治疗鼻病、面神经麻痹、面肿禾醪穴的作用:治疗鼻衄、鼻息肉、鼻炎地仓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口角炎、口腔炎承浆穴的作用:治疗糖尿病、颜面病、牙痛、不语胸部腹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天突穴的作用:治疗咳喘、咽喉肿痛、咯血、失音、噎嗝璇玑穴的作用:治疗咳喘、咽喉肿痛神藏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华盖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满膻中穴的作用:治疗气短、哮喘、噎嗝鸠尾穴的作用:治疗胃痛、呕吐、气喘、胸满上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梁门穴的作用:治疗胃肠胀痛、腹泄、不思饮食中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气喘下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水分穴的作用:治疗水肿、肠鸣、腹痛、腹胀神阙穴的作用:治疗肠鸣、腹痛、腹泄、虚脱气海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便秘、虚脱、水肿关元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虚脱、体质虚弱曲骨穴的作用:治疗遗精、赤白带、尿闭横骨穴的作用:治疗精索及睾丸痛、淋病、遗精、尿闭人迎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高血压缺盆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满、项强水突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咳喘、颈肿云门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喘息、胸闷气舍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咽食不利、颈项强痛气户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肋胀痛中府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喘息、胸痛灵墟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神封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期门穴的作用:治疗胸肋痛、呕吐、消化不良不容穴的作用:治疗腹满、呕吐、胸痛、吐血、咳嗽章门穴的作用:治疗呕吐、腹胀、腰冷背痛太乙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天枢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水肿、月经不调大横穴的作用:治疗腹泄、便秘、小腹痛、胃下垂外陵穴的作用:治疗脐周痛带脉穴的作用:治疗妇女经带病、腰肋痛水道穴的作用:治疗小腹胀满、尿闭、腹水、精索及睾丸痛府舍穴的作用:治疗腹痛气冲穴的作用:治疗阴茎肿痛、睾丸痛、妇女经漏胎产诸症冲门穴的作用:治疗腹胀痛、尿闭人体背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定喘穴的作用:治疗哮喘肩中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背痛、咳嗽、视物不清肩外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上背部痛、颈项强痛、上臂痛肩井穴的作用:治疗头项痛、肩背痛、乳腺炎、肩凝秉风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肩凝天宗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手麻、耳鸣、耳聋、上肢痛臑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臂酸痛膈俞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吐血、盗汗、肋痛、呕吐、膈肌痉挛魂门穴的作用:治疗肠鸣、呕吐、胸背痛脾俞穴的作用:治疗腹胀痛、胸背痛、腹泄、消化不良京门穴的作用:治疗腰肋痛、肠鸣、腹泄三焦俞穴的作用:治疗腹胀、呕吐、腹泄、腰脊强痛气海俞穴的作用:治疗腰痛、痔疮关元俞穴的作用:治疗腰痛、便秘、腹泄、腹胀膀胱俞穴的作用:治疗膀胱诸症、腹痛、腹泄、便秘、腰脊强痛秩边穴的作用:治疗腰痛、坐骨神经痛、前列腺炎会阳穴的作用:治疗痛经、性机能减退、便血、腹泄、痔疮胳II手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商阳穴的作用:治疗手痛麻、脑充血少商穴的作用: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合谷穴的作用:治疗中风、感冒、头痛、牙痛、月经闭阳溪穴的作用:治疗手痛麻、耳目齿痛阳池穴的作用:治疗感冒、上肢、手腕关节炎支沟穴的作用:治疗大便秘结、手足倦怠四渎穴的作用:治疗齿痛、肘臂痛手三里穴的作用:治疗齿痛、半身不遂曲池穴的作用:治疗肘中痛、月经不调、上臂痛、半身不遂肩開穴的作用:治疗肩臂不举、肩痛、中风、齿痛、半身不遂曲垣穴的作用:治疗神经痛、肩部麻痹肩醪穴的作用:治疗风湿性肩周炎、肩部麻痹肩贞穴的作用:治疗肩关节炎、上肢麻痹臂月需穴的作用:治疗颈椎病、手臂不举消济穴的作用:治疗颈痛、麻痹、头痛清冷渊穴的作用:治疗肩痛、头痛天井穴的作用:治疗喘息清冷渊穴的作用:治疗肩痛、头痛中魁穴的作用:治疗手指不伸少泽穴的作用:治疗口干、前臂痛、小指痛、头痛液门穴的作用:治疗手臂痛、头痛、齿痛前谷穴的作用:治疗吐血、耳鸣、手痛后溪穴的作用:治疗肘臂痛麻、耳聋中渚穴的作用:治疗头痛、耳聋、手臂痛不得屈伸腕骨穴的作用:治疗腕痛、麻痹、指肿阳谷穴的作用:治疗臂痛、腕痛、晕眩、耳聋、耳鸣养老穴的作用:治疗肩臂痛麻、弱视外关穴的作用:治疗上肢麻痹、半身不遂支正穴的作用:治疗肘臂痛、头痛、感冒尺泽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小海穴的作用:治疗上臂痛麻、心肺痛青灵穴的作用:治疗肘关节伤痛尺泽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曲泽穴的作用:治疗肘痛、热病少海穴的作用:治疗头目眩晕、颈椎病、肘挛手颤、心痛间使穴的作用:治疗调经、心脏病、中风、液肿列缺穴的作用:治疗头痛内关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臂痛、心脏病大陵穴的作用:治疗心脏病、热病神门穴的作用:治疗失眠、头晕痛、心脏病大陵穴的作用:治疗心脏病、热病鱼际穴的作用:治疗齿痛、头痛少府穴的作用:治疗心脏病劳宫穴的作用:治疗中风、齿痛少商穴的作用: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人体腿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伏兔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腰痛、胸痛阴市穴的作用:治疗腿痛、水肿、糖尿病梁丘穴的作用:治疗膝部麻痹犊鼻穴的作用:治疗脚气、膝关节痛麻、水肿足三里穴的作用:治疗脚气、麻痹、各种慢性病、胃病、便秘、全身病上巨虚穴的作用:治疗四肢痛麻、腰痛、肠胃病条口穴的作用:治疗肩臂不举、不肢痛麻、胃肠病丰隆穴的作用:治疗下肢痉挛、痛麻下巨虚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脑贫血解溪穴的作用: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冲阳穴的作用:治疗胃胀、足麻痹陷谷穴的作用:治疗胸胀痛、盗汗内庭穴的作用:治疗腿肿、头痛、转筋照海穴的作用:治疗下肢病、肾病箕门穴的作用:治疗腿痛、生殖器病环跳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筋活血血海穴的作用:治疗一切血病、妇科病阴谷穴的作用:治疗膝痛、阳痿、带下风市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木阴陵泉穴的作用:治疗糖尿病、腰病中渎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麻痹、下肢病膝阳关穴的作用:治疗膝关节炎、下肢麻痹、脚气地机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麻、胃肠病阳陵泉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关节炎足三里穴的作用:治疗脚气、麻痹漏谷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神衰、脊髓病三阴交穴的作用:治疗前列腺炎、消化不良、性病三阳交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颈椎痛阳辅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悬钟穴的作用:治疗手足不遂、一切骨病复溜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浮肿、虚脱、盗汗、腹泻、腰痛太溪穴的作用:治疗四肢麻痹公孙穴的作用:治疗一切气病环跳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经活血、神经痛承扶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殷门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委中穴的作用:治疗腰背痛浮郑穴的作用:治疗便秘、膝关节痛、吐泻、坐骨神经痛委阳穴的作用:治疗膝关节痛、此穴解热合阳穴的作用:治疗脊髓病、抽筋承筋穴的作用:治疗一切筋痛筑宾穴的作用:治疗腿痛承山穴的作用:治疗内外伤痛飞扬穴的作用:治疗脚气、眩晕、小腿无力附阳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腰胯痛昆仑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眩晕、腰痛申脉穴的作用:治疗痉挛、此穴主伸展一切金门穴的作用:治疗癫痫、筋病京骨穴的作用:治疗脚痛仆参穴的作用:治疗足跟骨痛脚部足底穴位图及作用功效涌泉穴的作用:治疗高血压、呃逆、此穴主将一切丘墟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腰痛、肺炎、肋膜炎解溪穴的作用: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中封穴的作用:治疗全身麻痹、腰痛、遗尿冲阳穴的作用:治疗胃胀、足麻痹足临泣穴的作用:治疗全身麻痛、眩晕陷谷穴的作用:治疗胸腹痛胀、炎肿、盗汗太冲穴的作用:治疗腰痛、调经内庭穴的作用:治疗腿肿、头痛、转腹行间穴的作用:治疗便秘、腹痛、腰痛侠溪穴的作用:治疗耳聋、头晕痛、下肢麻痹厉兑穴的作用:治疗足痛、脑贫血、麻痹多梦。
头面部经络穴位
头维穴取穴方法:取定穴位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势,头维穴位于人体的头侧部发际里,位于发际点向上一指宽,嘴动时肌肉也会动之处(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头维可以治疗脸部痉挛、疼痛等面部疾病。
发际点取穴方法:发际点穴位于人体太阳穴上部发际的“前额发际点”,也就是用手按发角会感到疼痛之处。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发际点可以除去睡意,实时见效,非常灵验。
阳白穴取穴方法:取穴时患者一般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的姿势,阳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对于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等病征的治疗都有显著的效果。
印堂穴取穴方法:取定穴位时,患者可以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势,印堂穴位于人体的面部,两眉头联机中点即是。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前头痛、失眠、高血压、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目眩、眼部疾病等。
攒竹穴取穴方法:取穴时应要求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攒竹穴位于人体的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即是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迎风流泪(俗称漏风眼)、眼睛充血、眼睛疲劳、眼部常见疾病、假性近视等。
睛明穴取穴方法:找寻此穴道时患者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睛明穴位于人体的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迎风流泪、偏头痛、结膜炎、睑缘炎、眼睛疲劳、眼部疾病、三叉神经痛、近视等。
此穴同样是治疗眼部疾病常用的穴道之一,尤其对于经常用眼的人士来讲,更应该熟练准确的掌握此穴的取穴方法,只要简单的按摩一两分钟,就可以明显的缓解眼部疲劳,对于学生而言,更是不可多得的预防近视的穴道之一,此外,还有攒竹穴、四白穴、太阳穴、承泣穴、鱼腰穴等眼部重要穴道一起配合来做,效果会更佳。
承泣穴取穴方法:定位此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的姿势,承泣穴位于人体的面部,瞳孔直下方,眼球与下眼眶边缘之间。
头面部经络腧穴
第21页
攒竹 (BL 2)
定位:在眉毛内侧端,眶 上切迹处取穴。
应用:养目除皱:是视力 保健及眼周皮肤美容要穴 之一。
操作:经穴按摩、刮痧、 禁灸。
头面部经络腧穴
第22页
瞳子髎 (GB 1)
定位:在面部,目外眦旁, 当眶外侧缘处。
应用:(1)眼部养生美 容常见经穴,养眼除皱; (2)眼角皱纹、眼圈发 黑;(3)头目胀痛。
第10页
翳风 (SJ 17)
定位: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 下颌角之间凹陷处。
应用:(1)头面部养生美容; (2)耳鸣、耳聋;齿痛。
操作:可灸、经穴按摩。
头面部经络腧穴
第11页
耳门(SJ 21)
定位:在面部,当耳屏上 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状突 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应用:(1)面部五官养 生美容;(2)面部皱纹、 颜面色斑;(3)耳鸣耳 聋、齿痛。
头面部经络腧穴
第15页
承泣 (ST 1)
定位:目正视,面部瞳孔 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 间。
应用:(1)面部养生美 容常见穴;(2)眼周发 黑、眼周眼袋、眼睑浮肿、 眼睑跳动。
操作:经穴按摩、面部刮 痧。
头面部经络腧穴
第16页
四白 (ST 2)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 当眶下孔凹陷处。
应用:(1)面部养生美 容常见穴;(2)眼周发 黑、眼周眼袋、眼睑浮肿、 眼睑跳动;(3) 面赤痛 痒、头面疼痛、眩晕。
操作:经穴按摩、刮痧。
头面部经络腧穴
第30页头面部经络腧穴 Nhomakorabea第28页
球后 (经外奇穴)
定位:在面部,当眶下缘 外1/4与内3/4交界处。
应用:(1)眼部美容常 见经穴;(2)目疾。
十八个面部美容穴让你愈来愈美!
⼗⼋个⾯部美容⽳让你愈来愈美!1、阳⽩⽳位置:阳⽩⽳位于眉⽑的中间往上⼀⼨(即⼀个⼤拇指的横指位置),按压有酸胀感。
作⽤:美⽩肌肤,有使⾯部⽩皙的效果,可以改善⾯部的⾎液循环,使⽓⾊变好。
对于蜡黄的⽪肤,效果还是不错的。
抗⽼除皱、治疗痤疮。
按摩⽅法:⽤双⼿⾷指(或中指)按压,按顺时针及逆时针⽅向各揉动20-30次,每天可以重复按多次,速度缓和,不要太快。
阳⽩⽳位于⾎管,神经丰富的⾯部区域,经常刺激可疏通多条⾯部经络,使⾯部保持红润,让肤⾊看起来健康有光泽,眉⽑稀疏,脱落者,按压阳⽩还能刺激⽑囊根部营养和⾎液循环,促进眉⽑⽣长。
对⼥性⽽⾔阳⽩是很好的美容⽳位。
2、印堂⽳位置:⼈体的⾯部,两眉头连线中点。
作⽤:经常按摩印堂⽳可以改善额头代谢情况,除皱洁⾯,润肤降⽕,促进⽓⾎循环,淡化抬头纹,提亮额头肤⾊。
⽅法:将中指的指腹放眉中⼼处,⽤指腹揉按⽳位,⽤⼒适度,每天早晚各揉按⼀次,每次⼤约2~3分钟,也可采⽤右⼿拇指、⾷指捏起两眉间的⽪肤稍向上拉的⽅法,每⽇早晚各提拉50~100次。
3、太阳⽳位置:位于头部侧⾯,眉梢和外眼⾓中间向后⼀横指凹陷处。
作⽤:此⽳位可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眼睛疲劳、浮肿,缓解⾯瘫,鱼尾纹,上睑下垂,湿疹,头痛,⽛痛,提神,亮眼,醒脑,解除掉发危机。
⽅法:正坐,双⼿举起,掌⼼向内,以⾷指指腹按揉两侧太阳⽳,⼒度适中,每次按揉2分钟。
4、鱼腰⽳位置:位于额部,瞳孔直上,眉⽑中的⽳位。
作⽤:疏经活络,眼睑下垂,脱眉,鱼尾纹,近视,斜视。
改善疲劳与头痛、消除眼部⽔肿、⿊眼圈等。
⽅法:⽤⾷指在眉⽑处以画圈的⽅式进⾏轻揉按摩,直⾄眉⽑处感觉到热为⽌。
5、攒⽵⽳位置:眉⽑内侧边缘凹陷处(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作⽤:疏经活络,明⽬,缓解眼睑下垂,近视,斜视,呃逆,头痛,眼疾,眼部浮肿等。
⽅法:按摩攒⽵⽳⽤⼤拇指和⾷指以画圈的⽅式直接按压双侧眉头,使劲⼀点,按压下去⼏秒钟,再松开。
可令疲劳的双眼⽴刻得到放松。
面部穴位及作用
面部穴位及作用印堂穴:位于两眉头之中点;预防肌肉松弛和水肿,主治高血压、失眠、头痛。
神庭穴:前额正中人发际线;主治舒缓情绪、放松、减压、改善疲劳。
太阳穴:位于眉梢和外眼角处;主治减压、鱼尾纹、偏头痛。
攒竹穴:眉头内侧点,主治流泪、眼睛充血。
鱼腰穴:眉毛正中;主治提高帮助调节胸部机能、改善眼部疾病。
丝竹空穴:位于眉尾处;主治头痛、目赤肿痛、斜视、鱼尾纹。
瞳子髎:位于眼外侧1厘米;主治促进血液循环、治疗眼部疾病、去眼纹(皱纹)。
承泣穴:目平视瞳孔中央直下,下眼眶上缘处;驱风、明目功效,主治目赤痛、眼脸肿、斜视。
睛明穴:位于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主治迎风流泪、结膜炎、偏头痛、眼部疲劳、近视。
迎香穴:鼻翼旁;消除眼部疲劳,改善眼袋、黑眼圈,主治消除浮肿、鼻塞、预防皮肤松弛。
人中穴:人中沟三分之一与三分之二交界处;主治癫狂、昏迷、牙关紧闭、面部浮肿。
承浆穴:下颚正中线凹陷处;主治疏通帮助大肠协调、帮助膀胱排出多余水分;(膀胱一天排尿6—7次是正常;少于5次不正常;超过7次是肾虚的表现)控制激素分泌,保持肌肤张力,预防面部松弛,牙痛、口角歪斜、流口水,落枕。
大迎穴:位于嘴角斜下巴骨的凹陷处,主治收紧皮肤、收双下巴、促进血液循环。
地仓穴:口角外侧旁开0.4寸处;主治抑制食欲、减肥,促进全面部的血液循环以及防止细纹产生。
听会穴:耳垂前1厘米;主治耳鸣、耳聋、腮肿、面部神经麻痹。
听宫穴:位于耳珠平行凹陷处;主治牙痛、面瘫。
耳门穴:位于耳珠上方稍前凹陷处;在听宫穴上方;主治耳鸣、耳聋、耳部疾病、牙痛。
翳风穴:位于耳后凹陷处;主治舒缓疲劳解疲劳。
四百穴:承泣的稍下方;主治去眼袋、黑眼圈、眼部皱纹、提高肠胃功能,改善面部肿胀以及皮肤粗糙。
巨髎穴:位于眼球正下方,大约与鼻翼平行处;主治雀斑、暗疮、口眼歪斜。
颧髎穴:眼外角之下;颧骨下缘凹陷处;主治牙痛、面瘫。
颊车穴:沿眼部下颚轮廓向上划就可发现凹陷处;主治浮肿、过多摄入糖类的肥胖者。
面部穴位及按摩手法专业版
面部穴位及按摩手法专业版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常见面部穴位一、常见的面头部穴位1.百会穴:定位:将耳廓向前对折,由两耳间连线跨越头顶,与头部前后正中线中点作用:主治头晕、休克、高血压、神经衰弱等2.神聪穴:定位:百会穴的前后左右各旁开一寸,共4个作用:主治头晕、头痛、失眠、健忘等3.神庭穴:定位:在前发际线正中直上0.5寸作用:主治眩晕、头晕4.头维穴:定位:额角直上0.5寸作用:主治而神经痛、面部神经麻痹等一、常见的面头部穴位5.上星穴:定位:前发际线正中直上一寸处作用:主治头痛、目痛6.太阳穴:定位:眉梢与外眼角向后约一寸作用:头痛、眼部疾痛等7.风池穴:定位:颈后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间的凹陷处作用:眼部近视、鼻炎等8.风福穴:定位:后发际直上一寸处作用:颈部强痛、中风不语等二、眼部穴位1.印堂穴:定位:两眉连线中点作用:眼头痛、眩晕、鼻病等2.攒竹穴:定位:眉头内部凹陷中作用:头痛、流泪、目赤肿痛等3.鱼腰穴:定位:眉毛中间作用:眼部疾病等4.丝竹空:定位:眉梢外侧凹陷处作用:偏头痛、眼部疾病等5.瞳子髎:定位:外眼角外侧0.5寸作用:头痛、目肿痛等二、眼部学位6.晴明穴:定位:内眼角上方0.1寸作用:远视、视网膜炎等7.球后穴:定位:眼眶下缘1/4与内侧3/4交界处作用:远视、视网膜炎等8.承泣穴:定位:眼平视瞳孔直下,眼下眶缘边缘止作用:远视、视网膜炎等9.四白穴:定位:眼平视瞳孔直下一寸作用:眩晕、头痛等三、鼻周穴位1.素髎穴:定位:鼻尖正中作用:鼻炎、鼻塞等2.迎香穴:定位:鼻翼旁开0.5寸,鼻唇沟中作用:鼻炎、鼻塞等四、唇周穴位1.地仓穴:定位:口角处侧旁开0.5寸作用:面部N麻痹等2.人中穴:定位:人中沟中1/3处作用:面瘫、面肿等3.承浆穴:定位:下颌正中线,下唇缘下方凹陷处作用:面瘫、面肿、吃痛等五、面颊部1.颊车穴:下颌角上约一寸处,咀嚼肌肉隆起处作用:牙痛、腮腺炎、面部神经麻痹等六、耳部穴位1.听宫穴:定位:耳屏前0.5寸为张口取之作用:耳部疾病2.听会穴:定位:耳屏下切际前0.5寸作用:耳部疾病3.耳门穴:定位:耳屏上切际前0.5寸作用:耳部疾病4.翳风穴:定位:耳垂后方凹陷处作用:耳部疾病第三节面部按摩方法作用升高皮肤温度、促进血液循环,使氧化和营养物质通向按摩部位保证皮肤组织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面部的基本穴位图
印堂穴
改善失眠、焦虑、抑郁。
迎香穴
缓解鼻塞、鼻炎,增强嗅觉。
地仓穴
减轻嘴角歪斜、流口水。
通过面部穴位诊断疾病的方法
观察面部颜色的变化
如印堂发黑可能表示心脏问题。
感觉面部敏感度
如太阳穴压痛可能与偏头痛有关。
观察表情和肌肉松弛度
如嘴角下垂可能与中风有关。
面部穴位与美容养颜
攒竹穴
减轻眼袋、黑眼圈。
颧髎穴
痘痘
在迎香穴、颧髎穴、下关穴等 处进行按摩,可以调节内分泌 ,缓解痘痘问题。
皱纹
在丝竹空穴、颊车穴、地仓穴等 处进行按摩,可以促进面部肌肉 的紧致和弹性,缓解皱纹。
面瘫
在太阳穴、下关穴、颧髎穴等 处进行按摩,可以促进面部血
液循环,缓解面瘫症状。
注意事项与禁忌
保持手部清洁
在进行面部穴位按摩之前,要确保手部清洁, 以免细菌感染。
面部的基本穴位 图
目录
• 面部穴位概述 • 常见面部穴位详解 • 面部穴位按摩方法 • 面部穴位与健康的关系 • 实践与应用
01
面部穴位概述
面部穴位的重要性
01
02
03
调节身体功能
面部穴位与身体内部器官 紧密相关,通过刺激穴位 可以调节身体功能,促进 健康。
美容养颜
面部穴位按摩可以促进面 部血液循环,改善肤色, 减少皱纹,具有美容养颜 的效果。
印堂穴
总结词
印堂穴位于两眉之间,具有安神 宁心、缓解头痛等功效。
详细描述
印堂穴位于两眉之间,鼻梁上方 凹陷处。按摩印堂穴可以缓解头 痛、失眠、焦虑等症状,同时还 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鱼腰穴
总结词
鱼腰穴位于眉毛中点,具有疏风通络 、明目止痛等功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足少阳胆经
颔厌 [定位]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 的上四分之一与下四分之三交点处。
[刺灸法]直刺0.3-0.4寸;可灸。
悬颅 [定位]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 的中点处。 [刺灸法]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八、足少阳胆经
悬厘
[定位]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 上四分之三与下四分之一交点处。
脑空
[定位]在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 2.25寸,平脑户。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风池 [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 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刺灸法]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 或平刺透风府穴;可灸。
Hale Waihona Puke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上1.5寸,头正中线旁开 2.25寸。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正营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 2.25寸。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八、足少阳胆经
承灵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二、督脉
强间
定位: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后顶
定位: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脑户上3寸)。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百会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二、督脉
素髎
[定位]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不灸。 水沟
[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掐;不灸。 兑端 [定位]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 [刺灸法]斜刺0.2-0.3寸;不灸。 龈交 [定位]在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
[刺灸法]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
慢直刺0.5一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 管引起血肿。
四白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 巨髎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 唇沟外侧。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3—0.5寸。
二、督脉
前顶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百会前0.5寸)。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囟会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3寸)。
[ 刺灸法] 平刺0.3-0.5寸,小儿禁刺;可灸。 上星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神庭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四、足阳明胃经
下关 [定位] 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 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刺灸法] 直刺0.5-l寸。 头维
[定位] 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 头正中线旁4.5寸。 [刺灸法] 平刺0.5-l寸。
五、手太阳小肠经
颧髎 [定位] 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 处。
[刺灸法] 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l寸。 听宫
[定位] 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 张口时呈凹陷处。 [刺灸法] 张口,直刺 l-1.5寸。
六、足太阳膀胱经
睛明 [定位] 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刺灸法] 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 外侧固定,左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 0.5-l寸。不捻转,不提插(或只轻微地捻 转和提插)。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 以防 出血。本穴禁灸。 攒竹 [定位] 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爱道国医馆理论培训
头面部穴位
一、任脉
天门 坎弓
承浆
定位: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 陷处。 刺灸法:斜刺0.3-0.5寸;可灸。
二、督脉
哑门 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 刺灸法: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
风府
刺灸法: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 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 脑户 定位: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 处。
[刺灸法] 平刺0.5-0.8寸。禁灸。
六、足太阳膀胱经
眉冲 [定位] 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 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 [刺灸法] 平刺0.3—0.5寸。 曲差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1/3 与中1/3交点。
[刺灸法] 平刺0.5-0.8寸。 五处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 开1.5寸。 [刺灸法] 平刺0.5-0.8寸。
四、足阳明胃经
地仓 [定位] 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大迎 [定位] 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
当面动脉搏动处。
[刺灸法] 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 颊车 [定位]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 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平刺0.5-l寸。
六、足太阳膀胱经
承光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 1.5寸。 [刺灸法]平刺0.3—0.5寸。 通天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 5寸。
[刺灸法] 平刺0.3—0.5寸。 络却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 1.5寸。
[刺灸法] 平刺0.3—0.5寸。
八、足少阳胆经
本神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神庭旁开 3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 之一交点处。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阳白 [定位]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八、足少阳胆经
头临泣 [定位]在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 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目窗
六、足太阳膀胱经
玉枕 [定位] 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 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刺灸法] 平刺0.3—0.5寸。 天柱
[定位] 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 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 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刺灸法]向上斜刺0.2-0.3寸;不灸。
三、手阳明大肠
口禾髎 [定位] 在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 平水沟穴。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3—0.5寸。 迎香 [定位]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 沟中间。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3—0.5寸。
四、足阳明胃经
承泣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刺灸法]平刺0.5-1寸。不宜灸。
八、足少阳胆经
瞳子髎
[定位]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刺灸法]向后刺或斜刺0.3-0.5寸;或用三棱 针点刺出血。 听会
[定位]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 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刺灸法]直刺0.5寸;可灸。 上关 [定位]在耳前,下关直下,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八、足少阳胆经
浮白 [定位]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 骨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与上三分之一交点 处。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头窍阴 [定位]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 骨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点 处。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完骨 [定位]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刺灸法]平刺0.2-0.5寸;可灸。 角孙
[定位]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七、手少阳三焦经
耳门 [定位]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 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耳和髎
[定位]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廓根之 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刺灸法]斜刺0.3-0.5;可灸。 丝竹空 [定位]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刺灸法]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曲鬓
[定位]在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 尖水平线交点处。
[刺灸法]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八、足少阳胆经
率谷 [定位]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 孙直上方。
[刺灸法]平刺0.5-1寸;可灸。 天冲
[定位]在头部,当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 率谷后0.5寸。 [刺灸法]平刺0.5-1寸;可灸。
七、手少阳三焦经
翳风 [定位]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勿直接灸。 瘛脉 [定位]在头部,耳后乳突中央,当角孙与翳风之间, 沿耳轮连线的中、下1/3的交点处。 [刺灸法]平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七、手少阳三焦经
颅息
[定位]在头部,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 上、中1/3的交点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