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粒
制粒技术及经验
制粒必读(详细的制粒技术及经验)一、制粒技术概念制粒(granulation)技术:是把粉末、熔融液、水溶液等状态的物料加工制成一定形状与大小的粒状物的技术。
制粒的目的:①改善流动性,便于分装、压片;②防止各成分因粒度密度差异出现离析现象;③防止粉尘飞扬及器壁上的粘附;④调整堆密度,改善溶解性能;⑤改善片剂生产中压力传递的均匀性;⑥便于服用,方便携带,提高商品价值。
制粒方法:湿法制粒、干法制粒、一步制粒、喷雾制粒,其中湿法制粒应用最多。
制粒技术的应用:在固体制剂,特别在颗粒剂、片剂中应用最为广泛。
二、制粒方法(一)、湿法制粒湿法制粒:在药物粉末中加入粘合剂或润湿剂先制成软材,过筛而制成湿颗粒,湿颗粒干燥后再经过整粒而得。
湿法制成的颗粒具用表面改性较好、外形美观、耐磨性较强、压缩成形性好等优点,在医药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
湿法制粒机理:首先是粘合剂中的液体将药物粉末表面润湿,使粉粒间产生粘着力,然后在液体架桥与外加机械力的作用下制成一定形状和大小的颗粒,经干燥后最终以固体桥的形式固结。
湿法制粒主要包括制软材、制湿颗粒、湿颗粒干燥及整粒等过程。
1、制软材:将按处方称量好的原辅料细粉混匀,加入适量的润湿剂或粘合剂混匀即成软材。
制软材应注意的问题(1)粘合剂的种类与用量要根据物料的性质而定;(2)加入粘合剂的浓度与搅拌时间,要根椐不同品种灵活掌握;(3)软材质量。
由于原辅料的差异,很难定出统一标准,一般凭经验掌握,用手捏紧能成团块,手指轻压又能散裂得开。
(4)湿搅时间的长短对颗粒的软材有很大关系,湿混合时间越长,则粘性越大,制成的颗粒就越硬。
2、制湿颗粒:使软材通过筛网而成颗粒。
颗粒由筛孔落下如成长条状时,表明软材过湿,湿合剂或润湿剂过多。
相反若软材通过筛孔后呈粉状,表明软材过干,应适当调整。
常用设备:摇摆式颗粒机、高速搅拌制粒机筛网:有尼龙丝、镀锌铁丝、不锈钢、板块四种筛网。
3、湿颗粒干燥:过筛制得的湿颗粒应立即干燥,以免结块或受压变形(可采用不锈钢盘将制好的湿颗粒摊开放置并不时翻动以解决湿颗粒存放结块及变形问题)。
制粒 干燥 总混
制粒干燥总混
制粒、干燥和总混是制药、食品和化工等行业中常见的生产工艺步骤。
制粒是将粉状、液态或糊状的物料加工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颗粒状物质的过程。
这个步骤通常通过湿法制粒或干法制粒来完成。
湿法制粒是将物料与粘合剂混合后,通过挤出、滚圆或喷雾等方式制成颗粒;而干法制粒则是将物料压制成薄片后再破碎成颗粒。
干燥是指将制粒后的物料中的水分或溶剂去除的过程。
这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实现,如流化床干燥、喷雾干燥、微波干燥等。
干燥的目的是降低物料的水分含量,以便后续加工、储存和运输。
总混是将多种不同的原料或中间体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的过程。
这个步骤通常在干燥后进行,可以通过混合机、搅拌机或滚筒等设备来完成。
总混的目的是确保产品中各种成分的均匀分布,以获得一致的质量和性能。
这些工艺步骤在生产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们能够影响产品的质量、稳定性、流动性和外观等特性。
因此,对于制粒、干燥和总混的控制和优化是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信息或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制粒的原理
制粒的原理制粒是一种常见的固体制剂制备方法,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工、食品等行业。
它的原理是通过物料的受力和运动,将粉状物料颗粒化成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颗粒。
本文将详细介绍制粒的原理及其工艺过程。
一、制粒的原理制粒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力学原理和物理化学原理。
1.力学原理:制粒过程中,物料受到外力的作用,使其形成一定的颗粒形态。
力学原理包括压力、挤压、剪切和撞击等。
通过施加压力或剪切力,使物料颗粒间的结合力增强,从而形成颗粒。
2.物理化学原理:物料的粘合性和塑性是制粒的重要因素。
粘合性是指物料颗粒之间的结合力,主要由物料本身的粘附性质决定。
塑性是指物料在一定条件下的可塑性,使其能够形成颗粒。
二、制粒的工艺过程制粒的工艺过程一般包括原料处理、混合、制粒、干燥和包装等步骤。
1.原料处理:对原料进行筛选、研磨和混合等处理,以保证原料的质量和均匀性。
2.混合:将不同成分的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以提高制粒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制粒:将混合好的原料送入制粒机,通过受力和运动使其形成颗粒。
制粒机有多种类型,常见的有压力制粒机、滚筒制粒机等。
4.干燥:制粒后的颗粒含有一定的水分,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提高颗粒的稳定性和质量。
5.包装:将干燥好的颗粒进行包装,以便储存和使用。
三、制粒的应用领域制粒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工、食品等行业。
以制药为例,制粒可以将药物原料制成颗粒剂,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储存性,便于患者服用。
在化工行业中,制粒可以将化工原料制成颗粒状,方便运输和使用。
在食品行业中,制粒可以将粉状食品原料制成颗粒状,提高食品的口感和品质。
四、制粒的优点制粒具有以下优点:1.提高药物稳定性:制粒可以使药物原料形成稳定的颗粒状,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储存性。
2.改善药物口感:制粒可以改善药物的口感,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3.方便运输和使用:制粒可以将粉状物料制成颗粒状,方便运输和使用。
4.提高药物溶解度:制粒可以改变药物的溶解性能,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吸收率。
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颗粒剂的制备方法颗粒剂是一种常见的固体制剂形式,它由药物颗粒与其他辅料混合而成。
颗粒剂广泛应用于药物、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剂型稳定、容易服用、溶解迅速的优点。
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湿法制粒、干法制粒以及制粒前处理等。
以下将详细介绍常见的制备颗粒剂的方法。
1. 湿法制粒方法湿法制粒方法是颗粒剂制备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主要步骤包括混合、湿化、制粒、干燥和筛分等。
首先,将所需药物与辅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然后使用溶剂或湿法粘合剂湿化颗粒。
湿化后的颗粒通过制粒机进行制粒,制粒机可采用挤压法、湿法喷雾法或滚动法等。
制粒完成后,颗粒剂需要通过干燥将水分除去,以保证颗粒的稳定性。
最后,对干燥后的颗粒进行筛分,以获得符合要求的颗粒剂。
2. 干法制粒方法干法制粒方法是一种在无溶剂条件下进行的制粒方法,适用于一些对水敏感或不适合使用溶剂的药物。
其制备过程包括粉碎、混合、压制和干燥等步骤。
首先,将所需药物通过粉碎机进行细碎,然后与辅料进行混合均匀。
混合完成后,将混合物通过压制机进行压制成颗粒。
最后,通过干燥除去水分,得到稳定的颗粒剂。
3. 制粒前处理方法制粒前处理方法是颗粒剂制备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提高颗粒的质量和稳定性。
制粒前处理包括颗粒结构表面改性、粉末处理等。
颗粒结构表面改性可采用涂膜、包衣等技术,以增强颗粒的稳定性和降低药物溶出速度。
粉末处理包括表面润湿、颗粒化、干燥以及颗粒研磨等步骤,用于改善颗粒剂的流动性、稳定性和溶解性。
总之,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选择适合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药物和辅料的性质以及制剂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湿法制粒和干法制粒是常用的制备方法,制粒前处理可以提高颗粒剂的质量。
此外,还有其他特殊的制备方法,如固体分散和凝胶化等,用于特殊药物或特殊要求的颗粒剂制备。
每种制备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选用合适的制备方法能够提高颗粒剂的质量和效果。
制粒的方法有湿法制粒和干法制粒
制粒的方法有湿法制粒和干法制粒制粒是一种将散粉或颗粒状的原料通过力的作用,形成固体颗粒的过程。
制粒可以改善原料的流动性、减少粉尘生成、方便储存和运输,并且提高产品的溶解性和可吸收性。
常见的制粒方法有湿法制粒和干法制粒。
下面我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两种制粒方法。
湿法制粒是利用水或其他溶液将原料湿化,并通过一定的工艺操作使其成团。
湿法制粒的主要步骤包括配料、湿化、混合、造粒、干燥和筛分等。
首先是配料:根据产品的配方,将不同种类的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然后是湿化:将混合好的原料加入到湿化设备中,通过加水或其他溶液搅拌混合,使原料湿润。
接下来是混合:将湿润的原料与其他辅助物料进行混合,使各种成分充分均匀地分布在原料中。
然后是造粒:将混合好的原料送入造粒机进行制粒。
造粒机通过一定的机械力作用,使原料形成固体颗粒。
常用的造粒方法包括挤压造型、滚压制粒和喷雾干燥等。
接着是干燥:将制成的湿粒经过干燥设备进行干燥,除去水分,使颗粒达到一定的干燥度。
最后是筛分:将干燥后的颗粒进行筛分,去除过大或过小的颗粒,使颗粒的大小达到要求。
相比于湿法制粒,干法制粒更加简单、高效。
它的主要步骤包括原料准备、混合、干燥、压片和筛分等。
首先是原料准备:根据产品的配方,将各种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然后是混合:将混合好的原料进行均匀混合,使各种成分充分分布在原料中。
接着是干燥:将混合好的原料送入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去除水分,使原料变得干燥。
然后是压片:将干燥后的原料通过压片机进行压片。
压片机通过一定的机械力作用,将原料压制成固体片状。
最后是筛分:将压制成片状的产品进行筛分,去除过大或过小的颗粒,使颗粒的大小达到要求。
总的来说,湿法制粒适用于原料比较粘稠、易溶解、需要干燥的产品。
湿法制粒可以增加颗粒的密度,改善颗粒的流动性和溶解性。
而干法制粒适用于原料比较干燥、不易溶解、需要压片的产品。
干法制粒可以提高颗粒的强度和稳定性。
不管是湿法制粒还是干法制粒,都需要根据产品的特性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合的制粒方法。
饲料生产中制粒的三个流程
饲料生产中制粒的三个流程
饲料生产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制粒是饲料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制粒过程可以将各种原料混合后压制成颗粒状,方便储存和运输,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下面我们将介绍饲料生产中制粒的三个流程。
1. 原料准备。
饲料生产中的原料种类繁多,包括玉米、大豆、麦麸、鱼粉等多种粮食和蛋白质来源。
在制粒前,需要对这些原料进行粉碎、混合和配比。
一般来说,原料需要经过破碎机、混合机等设备进行处理,以确保原料颗粒的均匀性和质量。
2. 制粒加工。
制粒加工是饲料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制粒机将混合好的原料压制成颗粒状。
在制粒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原料和饲料配方来调整制粒机的参数,包括压力、温度和速度等。
这样可以确保制成的饲料颗粒大小均匀,密度适中,有利于动物的消化吸收。
3. 干燥与冷却。
制粒后的饲料颗粒含有一定的水分,需要通过干燥设备将其降
低至适当的水分含量。
然后通过冷却设备,将热的颗粒饲料迅速降
温至室温,以确保饲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这一流程可以有效地延长
饲料的保存期限,提高饲料的品质。
总结。
制粒是饲料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原料准备、制粒加工
和干燥冷却三个流程,可以生产出质量稳定、颗粒均匀的饲料产品。
这些饲料产品可以满足不同动物的营养需求,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促进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制粒流程的合理运用对于饲料
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常用的制粒方法
简述常用的制粒方法制粒是一种将粉状或颗粒状物料通过加工处理,使其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颗粒的过程。
制粒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对常用的制粒方法进行简述。
1. 滚动制粒法滚动制粒法是一种常用的制粒方法,它是通过将物料放入滚筒中,利用滚筒的旋转和摩擦力使物料形成颗粒。
滚动制粒法适用于制备颗粒状物料,如肥料、化工原料、食品添加剂等。
滚动制粒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但是制粒效果受物料性质和滚筒结构的影响较大。
2. 喷雾干燥制粒法喷雾干燥制粒法是一种将液态物料通过喷雾器喷雾成小颗粒,然后在热风中干燥成为固态颗粒的方法。
喷雾干燥制粒法适用于制备颗粒状物料,如食品、医药、化工等。
喷雾干燥制粒法的优点是制粒速度快,颗粒大小均匀,但是设备成本较高。
3. 挤压制粒法挤压制粒法是一种将物料通过挤压机挤压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颗粒的方法。
挤压制粒法适用于制备颗粒状物料,如塑料、橡胶、金属等。
挤压制粒法的优点是制粒速度快,颗粒大小均匀,但是设备成本较高。
4. 球形制粒法球形制粒法是一种将物料通过滚动或振动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颗粒的方法。
球形制粒法适用于制备颗粒状物料,如肥料、化工原料、食品添加剂等。
球形制粒法的优点是制粒效果好,颗粒大小均匀,但是设备成本较高。
5. 流化床制粒法流化床制粒法是一种将物料通过流化床中的气流和振动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颗粒的方法。
流化床制粒法适用于制备颗粒状物料,如医药、化工、食品等。
流化床制粒法的优点是制粒效果好,颗粒大小均匀,但是设备成本较高。
6. 冷冻干燥制粒法冷冻干燥制粒法是一种将液态物料通过冷冻和干燥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颗粒的方法。
冷冻干燥制粒法适用于制备颗粒状物料,如食品、医药、化工等。
冷冻干燥制粒法的优点是制粒效果好,颗粒大小均匀,但是设备成本较高。
制粒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在选择制粒方法时,需要根据物料性质、制粒要求和设备成本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的制粒方法。
在制药生产中制粒的概念
在制药生产中制粒的概念制粒是指将药品原料、辅料经过一系列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后,使其成为适合制成颗粒剂型的固体颗粒。
制粒技术是制药工业中常用的一种制剂工艺方法,广泛应用于片剂、胶囊、颗粒剂等药物制剂的制备过程中。
制粒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 提高原料的流动性:药物原料通常是细粉状或凝块状,其流动性较差。
经过制粒处理后,原料颗粒间的空隙增加,有效减少摩擦阻力,提高流动性,便于后续工序的操作和传输。
2. 增加制剂的稳定性:在药品制备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混合、干燥、压片等工序。
制粒可以使原料分散均匀,降低表面积,减少原料与空气、水等外界因素的接触,从而保护原料的稳定性。
3.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适当调整制粒工艺条件,可使药物颗粒的溶解速度和可溶物量得到提高,增加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率,提高治疗效果。
4. 改善剂型的外观特征:制粒可以使原料均匀分布,颗粒外形规则,大小一致,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
5. 方便饮用或服用:制粒可以将药品原料制成颗粒剂型,便于患者服用,增加服药的便利性,尤其适合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
制粒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湿法制粒:将原料与一定量的溶剂或粘合剂混合成糊状,通过加热、挤压、颗粒化等工艺形成颗粒。
这种方法适用于溶剂或粘合剂溶解性好的药物,但需要注意选择适宜的溶剂和粘合剂,以避免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
2. 干法制粒:将原料与辅料混合均匀后,直接进行压片或造粒。
常用的干法制粒方法有滚动造粒、喷雾干燥、旋转造粒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热敏性药物或不能在湿法条件下混合的药物原料。
3. 静电粉雾干燥制粒:在制粒的过程中,利用静电作用,将粉状物料由喷头喷雾成粒状,然后通过干燥脱水,形成颗粒。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温度敏感性药物或对粉雾制粒工艺适应性好的药物原料。
4. 冷冻干燥制粒:将原料与辅料混合后,通过在低温条件下冷冻并将水分逐渐脱去,形成颗粒。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水溶性药物,可以保留药物的活性成分。
制粒的原理
制粒的原理制粒是一种将粉状或颗粒状物料通过机械力和物理过程转化为固体颗粒的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冶金等工业领域。
制粒的原理包括湿法制粒和干法制粒两种主要方式。
湿法制粒是指将颗粒状或粉状的物料与液体混合,形成湿性物料后进行制粒。
湿法制粒的原理是通过湿料颗粒间的黏合力将物料粘结在一起。
在湿法制粒过程中,物料首先与液体进行混合,形成湿性物料。
然后,湿性物料经过搅拌、挤压、切割等操作,使湿性物料逐渐成型为颗粒。
最后,通过干燥或固化使湿性物料中的液体蒸发或固化,形成坚固的颗粒。
干法制粒是指将颗粒状或粉状的物料通过机械力和物理过程转化为固体颗粒,无需添加液体。
干法制粒的原理主要有挤压、滚动、喷雾干燥等方式。
其中,挤压制粒是最常用的干法制粒方式之一。
在挤压制粒过程中,物料被压缩在一个具有特定孔径的模具中,并通过压力逐渐形成颗粒。
挤压制粒的原理是在物料受到压力作用下,颗粒中的颗粒间力增大,从而使物料颗粒化。
制粒的原理在不同的制粒过程中有所不同,但都是通过机械力和物理过程将物料转化为固体颗粒。
制粒的目的是改变物料的形态、提高物料的流动性、减少物料的粉尘飞扬,并便于储存、运输和使用。
制粒的过程需要控制好物料的湿度、温度、压力等参数,以确保制粒的效果和质量。
制粒的原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制粒,可以将粉状或颗粒状的物料转化为易于处理和使用的固体颗粒,提高物料的利用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制粒还可以改善物料的性能,使其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和安全。
制粒是一种将粉状或颗粒状物料通过机械力和物理过程转化为固体颗粒的技术。
湿法制粒和干法制粒是制粒的两种主要方式,其原理分别是通过湿料颗粒间的黏合力和物料受到压力作用下的颗粒化。
制粒的原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改善物料的性能和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合理控制制粒过程中的参数,可以获得优质的制粒产品。
制粒的原理
制粒的原理制粒是一种将原料通过机械力和物理过程压缩成颗粒状的工艺过程。
它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工、冶金、农业等领域,具有固体物料加工、储存和运输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原料制备、制粒过程和制粒机理三个方面来介绍制粒的原理。
一、原料制备在制粒过程中,原料的制备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原料需要粉碎成适合制粒的粒度。
这可以通过研磨机、颚式破碎机等设备来实现。
其次,原料还需要进行混合,以确保制成的颗粒具有均匀的成分。
混合的方法可以是机械搅拌或使用混合机等设备。
此外,一些原料可能需要进行预处理,如脱水、干燥等,以提高制粒的效果。
二、制粒过程制粒的过程可以分为湿法制粒和干法制粒两种方式。
1. 湿法制粒湿法制粒是在原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液体,如水或溶剂,使原料形成糊状。
然后通过制粒机器的挤压、剪切和摩擦力,将糊状物料转化为颗粒状。
常用的湿法制粒机器包括制粒机、挤压造粒机等。
湿法制粒适用于一些难以干燥的原料,如糊状物料、胶体物料等。
2. 干法制粒干法制粒是将原料直接压缩成颗粒状,无需添加液体。
干法制粒常用的机器有压片机、滚筒造粒机等。
在制粒过程中,原料通过机械力的作用,被压缩成一定形状和大小的颗粒。
干法制粒适用于一些易于干燥的原料,如粉末状物料、颗粒物料等。
三、制粒机理制粒的机理是指在制粒过程中,原料发生的物理、化学和力学变化。
制粒机理的理解有助于优化制粒过程,提高制粒的效果。
1. 压缩力制粒过程中,原料受到机械力的作用,发生压缩变形。
压缩力可以使原料颗粒间的空隙减少,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增强颗粒之间的结合力。
2. 粘结力在制粒过程中,原料中的一些成分可能具有粘性,通过粘结力将颗粒黏合在一起。
粘结力可以通过原料中的粘结剂(如淀粉、胶体等)来增加。
3. 摩擦力制粒过程中,颗粒受到机器的挤压、剪切和摩擦力的作用,使颗粒之间产生相对滑动。
摩擦力可以使颗粒表面光滑,减少颗粒之间的空隙。
4. 热力在一些制粒过程中,机器的挤压和摩擦力会产生热量,使原料发生热变形。
单元操作-制粒
制粒类别
制粒方法
高速搅拌制粒、 流化床制粒、 喷雾制粒、 转动粒、 湿法制粒
挤出滚圆制粒、挤压制粒、液相中球晶制粒等
干法制粒 滚压法、大片法
其它方法 Humidification prilling 熔融微丸化
湿法制粒应用最为广泛,本节中重点介绍湿法制粒 机理及有关设备,其它作简要介绍。
二、湿法制粒
〔5〕粒子间机械镶嵌(mechanical interlocking bonds) 机械镶嵌发生在块 状颗粒的搅拌和压缩操作中。结合强度 较大〔如图16-18C〕,但一般制粒时所 占比例不大。
由液体架桥产生的结合力主要影响粒子的
成长过程,制粒物的粒度分布等,而固 体桥的结合力直接影响颗粒的强度和其 它性质,如溶解度。
〔二〕湿法制粒方法及设备
1.挤压制粒
把药物粉末用适当的粘合剂制备软材之 后,用强制挤压的方式使其通过具有肯 定大小筛孔的孔板或筛网而制粒的方法。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原料、辅料粉末→混合→捏和→挤压制粒 →枯燥→整粒→颗粒
挤压制粒机理是将药物粉末捏和制成软 材,使物料具有可塑性,在外加的挤压 力的作用下通过多孔板时依据孔的大小 与外形成形。颗粒的外形以圆柱状、角 柱状为主,经连续加工可制成球状、不 定形等;可制得的粒径范围在0.3mm~ 30mm左右。这类制粒设备有螺旋挤压式 、旋转挤压式、摇摆挤压式等。如图1619所示[12]。
〔4〕粒子间固体桥〔solid bridges〕
固体桥〔图16-18B〕形成机理可由以下几 方面论述。①结晶析出—架桥剂溶液中的溶剂 蒸发后析出的结晶起架桥作用;②粘合剂固化 —液体状态的粘合剂枯燥固化而形成的固体架 桥;③熔融—由加热熔融液形成的架桥经冷却 固结成固体桥。④烧结和化学反响产生固体桥 。制粒中常见的固体架桥发生在粘合剂固化或 结晶析出后,而熔融—冷凝固化架桥发生在压 片,挤压制粒或喷雾凝固等操作中。
颗粒制作方法
颗粒制作方法颗粒制作方法是一种将原料加工成颗粒状的技术。
颗粒,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方便储存、运输和使用,同时也能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颗粒制作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原料的性质以及最终颗粒的要求。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颗粒制作方法,并对每种方法的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1. 干法制粒方法干法制粒是一种将干燥的或者几乎干燥的原料通过机械力加工成颗粒状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可塑性较低的物料,例如药品、化工原料等。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干法制粒方法,可以用于制作颗粒:步骤1:原料预处理首先,将原料进行预处理,将其打碎或者研磨成合适的粒径。
这可以通过使用研磨机、粉碎机等设备来实现。
步骤2:混合将预处理后的原料与添加剂进行混合。
这些添加剂可以是粘结剂、润滑剂、流动助剂等,用于改善原料的可塑性和成型能力。
步骤3:制粒将混合后的原料通过制粒机进行制粒。
制粒机通常采用挤压、压片、滚动等方法,将原料压制成颗粒。
步骤4:干燥将制粒后的颗粒进行干燥,去除水分以增加稳定性和储存性。
干燥可以通过自然风干、热风干燥等方式进行。
2. 湿法制粒方法湿法制粒是一种将湿润的原料通过加压、喷雾等方式制成颗粒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可塑性较高的物料,例如食品、肥料等。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湿法制粒方法,可以用于制作颗粒:步骤1:原料制备首先,将原料进行湿润处理。
可以通过加水、溶解液或其他湿润剂将原料湿润,以提高其可塑性。
步骤2:混合将湿润后的原料与添加剂进行彻底的混合。
这些添加剂可以是粘结剂、固化剂等,用于增加颗粒的强度和稳定性。
步骤3:制粒将混合后的原料通过制粒机进行制粒。
制粒机通常使用喷雾干燥、滚筒制粒等技术,将原料转化为颗粒。
步骤4:固化将制粒后的颗粒进行固化处理,以增加其稳定性和耐久性。
固化可以通过烘干、热压等方式进行。
3. 凝聚制粒方法凝聚制粒是一种利用物料本身的黏附性和凝聚性制成颗粒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粉状或颗粒状原料,如化妆品、农药等。
制粒的工艺流程
制粒的工艺流程制粒是一种将粉状、颗粒状或粉粒混合物通过一定的工艺方法,加工成规定的颗粒形状和规格的过程。
制粒工艺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对原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要求较高。
下面将介绍一般的制粒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制粒的第一步是原料的准备。
首先需要将原料进行筛选、清洗、干燥等处理,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制粒的要求。
同时需要根据制粒的要求,将各种原料按照配方比例混合均匀,以便后续的制粒过程。
2. 混合将经过准备的原料进行混合,确保各种原料能够均匀的混合在一起。
混合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原料的粒度、密度、流动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混合设备进行混合。
3. 制粒制粒是制粒工艺的核心环节。
制粒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压片制粒、湿法制粒、干法制粒等。
在压片制粒中,混合好的原料通过压片机进行压制,形成颗粒状的制品。
在湿法制粒中,原料经过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溶剂或粘合剂,通过湿法制粒机进行制粒。
在干法制粒中,原料经过混合后,通过干燥机或振动筛进行制粒。
不同的制粒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原料和制品要求。
4. 干燥制粒后的颗粒通常含有一定的水分,需要进行干燥处理。
干燥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自然风干、烘干、流化床干燥等。
干燥的目的是降低颗粒的水分含量,提高颗粒的稳定性和贮存性。
5. 筛分经过干燥的颗粒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均匀性,需要进行筛分。
筛分的目的是将颗粒按照规定的粒度分级,确保颗粒的质量符合要求。
6. 包装最后一步是将制粒好的产品进行包装。
包装的选择要根据产品的性质和用途进行选择,通常有塑料袋包装、纸箱包装、桶装等。
以上就是一般的制粒工艺流程。
在实际生产中,制粒工艺可能会因产品的性质、原料的特点、生产规模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工艺流程是相似的。
制粒工艺的优化和改进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制粒工艺的研究和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制粒
湿法制粒的方法
2、转动制粒
流程: 粘合剂或 湿润剂
原பைடு நூலகம்料
搅拌、转动、摇动
湿颗粒
干颗粒
制粒设备:圆筒旋转制粒机、倾斜转动制粒、
糖衣锅、离心制粒机等
离心制粒机
在固定容器中,物料在 高速旋转的圆盘作用下 不停地做旋转运动,而 形成球形颗粒,并可得 所需大小的球形颗粒, 调整在圆盘周边上升的 气流温度可对颗粒进行 干燥。
转挤压式制粒机、螺旋机压式制粒机
操作规程
使用方法:开动机器,将混合料倒入斗内,由旋转 滚筒的摇摆作用,通过铁丝筛网形成颗粒,落入盛 器中,如粉碎块子,应逐渐加入,不宜加满,以免 受压过大,而使筛网易损。 2、注意事项:粉斗内如粉末停滞不下,切不可用 手去铲,以免造成伤手事故,应用竹片铲或停车工 作。 3、速度选择:由于使用原料性质不一,因此对速 度快慢来进行选择,一般可根据物料的粘度和干湿 程度来选择。干品较快,湿品宜慢,但其范围不能 作统一规定,应由使用者根据实际操作情况而定。
剂或片状物后,重新粉碎成所需大小的颗粒 的方法 该法不加入任何液体,靠压缩力的作用使粒 子间产生结合力 干法制粒有压片法和滚压法,常用于热敏性 物料,遇水易分解的药物,容易压缩成形的 药物
干法制粒
工艺流程
物料→压成薄片或大片→粉碎成小颗粒
制备方法
⑴滚压法
⑵重压法
设备:流化沸腾制粒机、喷雾干燥器
喷雾干燥制粒机
流化制粒机
由空气预热器、压缩机、鼓风 机、流化室、袋滤器等组成 流化床多采用倒锥形,以消除 流动“死区”,气体分布器通 常为多孔倒锥体,上面覆盖着 60~100目的不锈钢网 流化床上部设有袋滤器以及反 冲装置,以防止袋滤器堵塞
制粒的概念
制粒的概念制粒的概念1. 制粒的定义制粒是一种将原料转变为具有特定形状和大小的颗粒物的过程。
制粒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如药品制造、农业、化工和食品工业等。
通过制粒,可以提高原料的稳定性、方便储存和运输,并使其更易于使用。
2. 制粒的原理制粒的原理是将原料暴露在一个高压或高温环境下,使其形成颗粒状的固体。
原料可以是粉末、液体或悬浮液等形式。
在制粒过程中,一般会添加一些辅助材料,如粘结剂或溶剂,以帮助原料粘结成颗粒。
3. 制粒的过程制粒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预处理:原料需要进行预处理,如粉碎、混合等,以使其更易于制粒。
•造粒:将预处理后的原料放入造粒机中,通过机械力或热力使其形成颗粒。
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造粒,如压力造粒、喷雾干燥造粒和挤压造粒等。
•粒度调整:根据需要,可以对制得的颗粒进行粒度调整。
这可以通过使用不同规格的筛网或再次经过研磨等方法来实现。
•干燥:对于含有水分的颗粒,通常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提高其稳定性和储存性。
•包装:最后,将制得的颗粒进行包装,以便于储存和使用。
4. 制粒的应用制粒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药品制造:在制药过程中,常常需要将药物原料制成颗粒状,以便于胶囊、片剂等制剂的制备。
•农业:在农业种子生产中,通过制粒可以将种子制成适合播种的颗粒,提高种子的存活率和出苗率。
•化工:在某些化工过程中,如肥料生产,通过制粒可以使原料变得更易于贮存和运输。
•食品工业:在食品工业中,制粒可以用于制作颗粒状的食品,如朱古力豆、糖果等。
5. 制粒的优势和挑战制粒的优势包括:•方便储存和运输;•提高原料的稳定性;•提高原料的使用便捷性。
然而,制粒过程也面临一些挑战,如:•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工艺复杂;•一些原料不易制粒;•颗粒的质量和粒度控制需要严格。
综上所述,制粒是一种将原料转变为具有特定形状和大小的颗粒物的过程。
它在多个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改善原料的使用性能和便捷性。
制粒的方法有哪些
制粒的方法有哪些制粒是一种将粉状或颗粒状原料通过加工和成型,制成规则形状的颗粒或颗粒的过程。
在化工、医药、食品、农药等行业中,制粒是常见的生产工艺。
制粒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湿法制粒、干法制粒、热塑性制粒、挤出制粒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几种常见的制粒方法。
湿法制粒是将原料与添加剂混合后,通过添加适量的溶剂或润湿剂,形成糊状混合物。
然后通过搅拌、研磨、压制等步骤,将原料制成颗粒。
这种方法适用于粘性较强的原料,如医药、食品、化工领域的生产。
湿法制粒的优点是颗粒形状规则,颗粒大小均匀,适合生产高质量的颗粒产品。
但缺点是制程复杂,对设备要求较高,生产过程中需控制水分和干燥等工艺参数。
干法制粒是将干燥的原料与添加剂混合后,通过压制、振动、旋转等方式,将原料制成颗粒。
这种方法适用于粉状原料,如农药、肥料、颗粒状食品等的生产。
干法制粒的优点是制程简单,适用范围广,成本较低。
但缺点是颗粒形状不规则,颗粒大小差异较大,不适合生产高质量的颗粒产品。
热塑性制粒是将热塑性原料加热至熔融状态后,通过模具成型,制成颗粒。
这种方法适用于塑料、橡胶等热塑性材料的生产。
热塑性制粒的优点是制程简单,易于控制颗粒大小和形状,适合大批量生产。
但缺点是对设备要求高,生产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温度和压力等工艺参数。
挤出制粒是将原料通过加热和挤压的方式,将其挤出成规则形状的颗粒。
这种方法适用于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等的生产。
挤出制粒的优点是生产效率高,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生产。
但缺点是对设备要求高,生产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挤压压力和温度等工艺参数。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制粒方法外,还有喷雾干燥制粒、羊毛制粒、复合制粒等多种制粒方法。
不同的原料和领域适用于不同的制粒方法,选择合适的制粒方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在实际生产中,制粒工艺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原料的性质、产品的要求、设备的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确定最佳的制粒方法。
总而言之,制粒是一种重要的生产工艺,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制粒主要岗位职责
制粒主要岗位职责制粒主要岗位职责是指从制粒设备操作和调整到生产计划执行和质量检验等一系列工作。
制粒工作是化工、医药、农业等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制粒主要岗位职责。
1. 制粒设备操作和调整:制粒工作的核心是对制粒设备进行操作和调整。
制粒工人需要根据产品的要求,准确配置设备的参数,如速度、料量、湿度、温度等,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同时,他们还需要掌握设备的运转规律,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确保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 生产计划执行:制粒工作需要严格按照生产计划进行,以保证生产进度的准确性和顺利性。
制粒工人需要了解产品的工艺流程和生产要求,合理安排生产时间和生产量,协调生产计划和物料供应,确保及时完成生产任务。
3. 质量检验:制粒工人需要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的合格率和稳定性。
他们需要熟悉检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如颗粒大小检测仪、湿度计、密度计等,能够准确地进行检测和记录。
同时,制粒工人还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的运行状况,发现并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 工艺优化和改进:制粒工人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制粒工艺,提出工艺优化和改进的建议。
他们需要关注国内外制粒技术的最新发展,了解同行业的先进经验和技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5. 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制粒工作需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规定和要求。
制粒工人需要了解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危险源控制措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保证工作场所的安全和整洁。
同时,他们还需要合理利用和处理废料和废水,保护生态环境。
6. 团队合作和培训:制粒工作需要与其他岗位的员工进行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生产任务。
制粒工人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协商和解决问题。
此外,制粒工人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以适应新的生产需求和技术要求。
各制粒技术优势及劣势对照表
各制粒技术优势及劣势对照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各制粒技术优势及劣势对照表制粒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工、食品等领域的制备技术,通过将粉状或液状原料压制成颗粒状,提高原料的稳定性、可控性和便于运输等特点。
目前市面上存在多种制粒技术,每种技术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
下面将对各种制粒技术的优势及劣势进行详细对照分析。
1. 压片法优势:1)操作简单:压片法是一种传统的制粒技术,操作相对简单,易于掌握;2)适用范围广:可以适用于大多数药物和化合物的制粒;3)成本低廉:设备和原料成本较低。
劣势:1)受原料性质限制:原料对于成形性和流动性要求较高;2)成品颗粒密度不均匀:易出现颗粒密度不均匀的情况;3)生产效率低:生产速度较慢。
2. 流化床制粒法优势:1)颗粒均匀度高:通过气流粉碎原料,颗粒大小均匀;2)粘度控制方便:可通过控制喷雾液体的粘度调节颗粒大小;3)高度可控性:可以精确控制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密度。
劣势:1)设备复杂:流化床制粒需要专门的设备支持,设备投资较大;2)维护成本高:设备维护和清洁工作量大;3)对原料要求高:对于粘性较强的原料适应性不高。
3. 滚球制粒法优势:1)颗粒均匀度高:滚球制粒可以通过旋转辊筒的方式获得均匀的颗粒;2)操作简单:适用于大规模生产,操作相对简便;3)不需要添加绑合剂:可以在颗粒中添加润滑剂或滑石粉等,不需要额外的绑合剂。
劣势:1)成品颗粒容易产生损伤:颗粒在滚动过程中容易受到机械损伤;2)生产速度慢:生产效率较低;3)设备成本高:需要专门的制粒机械设备。
4. 喷雾干燥法优势:1)颗粒均匀度高:可以通过调节挤压头的尺寸和速度控制颗粒大小;2)成型效率高:生产效率高,速度快;3)无需加热和添加剂:无需添加绑定剂或加热处理。
不同的制粒技术各有其优势和劣势,根据具体的生产需求和原料特性来选择合适的制粒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而选择最适合的制粒技术,以达到最佳的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制粒技术
制粒技术一、制粒技术概念制粒(granulation)技术:是把粉末、熔融液、水溶液等状态的物料加工制成一定形状与大小的粒状物的技术。
制粒的目的:①改善流动性,便于分装、压片;②防止各成分因粒度密度差异出现离析现象;③防止粉尘飞扬及器壁上的粘附;④调整堆密度,改善溶解性能;⑤改善片剂生产中压力传递的均匀性;⑥便于服用,方便携带,提高商品价值。
制粒方法:湿法制粒、干法制粒、一步制粒、喷雾制粒,其中湿法制粒应用最多。
制粒技术的应用:在固体制剂,特别在颗粒剂、片剂中应用最为广泛。
三、影响湿法制粒的因素1、原辅料性质(1)粉末细、质地疏松,干燥及粘性较差,在水中溶解度小;选用粘性较强的粘合剂,且粘合剂的用量要多些。
(2)在水中溶解度大,原辅料本身粘性较强;选用润湿剂或粘性较小的粘合剂,且粘合剂的用量相对要少些。
(3)对湿敏感,易水解;不能选用水作为粘合剂的溶剂,选用无水乙醇或其它有机溶媒作粘合剂的溶剂。
(4)对热敏感,易分解;尽量不选用水作为粘合剂的溶剂,选用一定溶度的乙醇作粘合剂的溶剂,以减少颗粒干燥的时间和降低干燥温度。
(5)对湿、热稳定;选用成本较低的水作为粘合剂的溶剂。
2、润湿剂和粘合剂润湿剂(moistening agents):使物料润湿以产生足够强度的粘性以利于制成颗粒的液体。
润湿剂本身无粘性或粘性不强,但可润湿物料并诱发物料本身的粘性,使之能聚结成软材并制成颗粒。
如:蒸馏水、乙醇。
粘合剂(adhesives):能使无粘性或粘性较小的物料聚集粘结成颗粒或压缩成型的具粘性的固体粉末或粘稠液体。
如聚维酮(PVP)、羟丙甲纤维素(HPMC)、羧甲纤维素钠(CMC-Na)、糖浆等。
(1)种类①蒸馏水:水本身无粘性,当物料中含有遇水能产生粘性的成分时,用蒸馏水润湿即可诱发其粘性而制成适宜的颗粒。
但用水作润湿剂时,由于物料往往对水的吸收较快,较易发生湿润不均匀的现象,且干燥温度较高,故不耐热、遇水易变质或易溶于水的药物不宜采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干法制粒
药物+辅料
薄片:滚压设备 大片:重型压片机
(三)流化喷雾制粒
1、含义:物料受到下部热空气作用产生由下 而上的运动,到最高点时向四周分开下落, 至底部再集中于中间向上,以此不停地运动 处于流化状态,而粘合剂液体向流化层喷入 使粉末结成颗粒的方法。 流化:气体以大于固体粒子的沉降速度而 小于其被气流冲走的速度通过一特殊的固体 底层向上流动,固体粒子因此被气流带动而 部分悬浮在气流中。
(2)转动制粒
①形成过程:母核形成过程----增大----压实
中药生产中:起模----泛制 ----成丸
②设备:包衣机
旋转式制粒机:不锈钢圆筒、挡板、刮板
(3)高速混合制粒 ①机理:在搅拌桨的作用下使物料混合、翻动、 分散甩向器壁后向上运动,并在切割刀的作用下
将大块颗粒绞碎、切割,并和搅拌桨的作用相呼
2、特点:混合、制粒、干燥等工序合并 在一台设备上完成。
思考题 1、简述湿法制粒含义及操作要点。
2、试说明流化喷雾制粒操作原理。
第六章
制粒
一、概述 (一)制粒:是把粉末、熔融液、水溶液等状 态的物料经加工制成具有一定形状与大小的粒 状物的操作。 (二)制粒目的: ①增加流动性---保证剂量准确 ② 液态物料转换为固态
二、制粒方法与设备 (一)湿法制粒 药粉+液态粘合剂 药液+辅料 软材
筛
颗粒
1、湿法制粒机理 (1)液体的架桥原理 ①悬摆状 ②索带状 ③毛细管状 ④泥浆状 (2)从液体架桥到固体架桥的过渡 ①部分溶解和固化 ②粘合剂的固结 ③药物溶质的析出
2、湿法制粒方法 (1)挤压制粒
①药物+粘合剂
筛网 颗粒
软材
②设备:
摇摆式颗粒机---动力部分+制粒部分 ③工作原理:强制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