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文学PPT课件
《元明清文学教程》PPT课件
![《元明清文学教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3888ec28ea81c758f578f0.png)
元曲——明清传奇——花部乱弹——京剧 王骥德《曲律》、李渔《闲情偶寄》。
第二节 元杂剧和南戏
元杂剧是在宋金杂剧、院本和诸宫调基础上发展而来, 融合了各种表演形式而形成的成熟完整的戏剧形式, 是元代代表性文学。
一
一、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1、中国历史上各种表 演艺术长期发展的结 果。
1、最早见于元稹的《莺莺传》。 2、北宋赵令畴[商调·蝶念花]鼓子词
《西厢记》。 3、宋官本杂剧〈莺莺六 么〉,金院本
〈红娘子〉,南戏〈张珙西厢记〉等。 4、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北曲当以《西厢》压卷。”(明王世
贞〈曲藻〉)“实甫《西厢》千古绝 技。”(王骥德〈曲律〉)续改《西厢》 者仅明清不下二十余家。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中心在大都,后期在杭州。 元杂剧最兴盛的时期在前期。元钟嗣成《录鬼簿》
和元明之际贾仲明《录鬼簿续编》可证。 后期杂剧作家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 2、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⑴、结构上“一本四折”的形式 ⑵、曲词与宾白的组合方式 ⑶、正旦或正末一唱到底的表演方式 ⑷、角色分配与科范方面的规定 具有类型化、程式化的倾向。生、旦、净、末、丑。
三、元杂剧创作概况
㈠、元杂剧前期创作概况
1、康进之、高文秀的水浒戏。康进之《李逵负荆》 最优秀。
2、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忠奸斗争的历史悲剧。 3、李好古、尚仲贤的爱情神话剧。李好古《柳毅传
书》。
4、杨显之、石君宝的妇女作品。石君宝《秋胡戏 妻》。
5、白朴的爱情剧《墙头马上》。 6、马致远的《汉宫秋》及神仙道化剧, ㈡、元杂剧后期创作概况
发展规律,总结其创 3、本课程采用面向
元明清文学课件
![元明清文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c131da195f312b3169a5ef.png)
2)人仙之恋(“隔断生死终不泯,人间最切是深情”) 第二十九出《闻铃》写唐明皇在贵妃死后的思念:“只 悔仓皇负了卿,负了卿!我独在人间委实的不愿生。” 第三十二出《哭像》写平乱之后唐明皇追思贵妃:“如 今独自虽无恙,问余生有甚风光!”“我那妃子呵,人 间天上,此恨怎能偿!”“神像之上,果然满面泪痕。 奇怪,奇怪!” 第三十七出《尸解》写杨玉环痴情:“死生离别两悠悠, 人不见,情未了,恨无休!” 第五十出《重圆》写李杨月宫重聚,玉帝降旨:“鉴尔 情深,命居忉利天宫,永为夫妇。” “情根历劫无生 死,看到底终相共” 3)何以“悲悼”? “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例言》)的悖论意义 “一曲《霓裳》听不尽,香风引到大罗天”(《重圆》) 的“自欺”“欺人”
洪昇与《长生殿》
一、生平与创作 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 浙江钱塘人。洪氏是当地世家望族,父亲为小官吏,好 读书;母亲是大学者黄机之女。出生于清兵南下、母亲 逃难之时,或许注定了作者坎坷一生。与表妹黄蕙青梅 竹马,二十岁时结为夫妻。 1、仕途受挫,遭逢“家难” 早年享有优裕的生活条件,形成了良好的艺术修养,苦 于奔竞无门,仕途曲折。 或许受人离间,此后失欢于父母,为家所弃,不得不远 赴他乡。“非关游子憺忘归,南忘乡园意总违。三载无 家抛骨肉,一身多难远庭帏”。(《客中秋望》) 2、游学京城,贫寒度日
李渔:古代艺术商业化的典型
一、生平与创作 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字笠鸿,一字谪凡, 号笠翁、湖上笠翁,亦号笠道人、随庵主人、新亭樵 客、觉世稗官等。祖籍浙江兰溪,生于江苏如皋。幼 年“家富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十几岁时,父亲 李如松去世,此后家道逐渐中落。 自幼聪颖,“童时以五经知学使者,补博士弟子员。 少壮擅古文词,著有才子称”(《光绪兰溪县志》卷 五)。自成秀才,屡试不第,入清后,不再应举。 顺治八年(1651年)迁居杭州,从此走上“挟策走吴 越间,卖赋以糊口”的道路。在杭州十年,是他创作 力非常旺盛的时期,《风筝误》等五六部传奇都作于 此时。 顺治十八年,移家南京,开芥子园书肆,刻书卖文, 但主要生活来源,是靠他以姬妾为骨干的家庭戏班到 各地达官贵人家演出所得。 “游燕,适楚,之秦,之 晋,之闽,泛江之左右,浙之东西,诸姬悉为从者,
元明清文学课件
![元明清文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513e412e3f5727a5e96271.png)
第三节
▪ (四)更加注重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 ▪ 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书名就突出
了“通俗”两字。蒋大器十分强调通俗的 重要性,认为“读诵者人人得而知之”, 才能使“一开卷,千百载之事豁然于心 胸”。
▪ 雅俗文学互相浸润,融合。明代文学就在 俗与雅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 的过程中留下了独特的发展轨迹。
以前的记载,大部分是史料,包括历史人 物的出身、言行等记录和传说。 ▪ 刘宋时裴松之引书四百余种为之注。魏晋 六朝品评人物风气盛行,品评人物总须根 据具体事迹;后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更具载不少魏晋时期各种人物的妙人妙事。
第一节 成书
第一章《三国演义》 为代表的历史演义小说
▪ 导论 ▪ 一、长篇章回体小说的崛起和兴盛
▪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它是由宋元讲 史话本发展起来的。
▪ 讲史说的是历代兴亡和战争的故事,如《全相平话五种》、 《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等。讲史不能把一段历史 有头有尾地在一两次说完,必须连续讲若干次,每讲一次, 就等于后来的一回。
商,商人附庸风雅。 ▪ 五、文人为谋生而写作,书肆为牟利而刊
行,一些文艺作品难免沦为金钱的附庸。 文学商品化,使得晚明文坛艺术品位低俗 化。
第二节 王学左派对文学的影响
▪ 一、明初,朱元璋进行文化围剿。倡导程 朱理学,八股取士,思想文化界,一片肃 杀。
▪ 二、明代中叶后,心学兴起。 ▪ 1、代表人物,王守仁,进一步发张了陆九
第三节 俗文学的发展及其认识深化
▪ 一、明代开国之初,朱元璋制定了压抑通俗文学 了某些禁令。
▪ 二、肯定通俗文学阵营的出现:从李梦阳、何景 明比较明确地肯定俗文学的价值,“真诗在民间”
▪ 李贽称《西厢》《水浒》:“古今之至文” (《童心说》)。袁宏道将词、曲、小说与庄、 骚、史、汉并提,称《水浒》《金瓶梅》是“逸 典”(《觞政》)。
《元明清文学》课件
![《元明清文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5d235f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09.png)
明代戏曲
总结词
繁荣发展,影响深远
详细描述
明代戏曲在继承元代杂剧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南戏为主的多种戏曲形式,如传奇、杂剧等。这些戏曲作品题材广 泛,风格多样,语言优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它们在音乐、舞蹈、表演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 ,对后世的戏曲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小说
总结词
通俗易懂,影响广泛
深远的影响。
04
清代文学
清代戏曲
总结词
地方戏曲的繁荣
清代戏曲在继承前代戏曲传统的基础上,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色。
清代地方戏曲蓬勃发展,如京剧、昆曲、 秦腔等,这些戏曲形式具有浓郁的地域特 色和民族风格。
剧目内容的丰富
艺术形式的创新
清代戏曲在内容上涵盖了历史故事、民间 传说、社会现实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多元面貌。
元明清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影响 ,如《一千零一夜》等外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翻译与改编
元明清时期,中国文学家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了翻译和改编,如《 古兰经》的翻译和《圣经》的改编等。
借鉴与创新
元明清文学在外国文学的影响下,进行了借鉴和创新,如小说、戏曲 等形式的发展和变革。
详细描述
明代小说以章回体形式为主,题材广泛,包括历史、传奇、志怪、言情等。这些小说语言通俗易懂, 情节曲折离奇,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作品更是成 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诗歌
总结词
清新自然,风格多样
详细描述
明代诗歌在唐宋元三朝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七言、五言为主的诗歌形式。这些诗歌作品 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风格,也有婉约柔情的风格。明代著名的诗人有杨慎、杨维 桢、高启等,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
元明清PPT
![元明清PPT](https://img.taocdn.com/s3/m/5cc4fa3d10661ed9ad51f3f3.png)
元代元代文学审美特征及杂剧体制“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之小说……此可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作为“一代之文学”,曲至今仍被视为通俗文学、大众文学,它为何能在元朝发展成为与唐诗宋词比肩的文学样式而没有出现得更早一些?一、元代历史背景及文学审美特征(一)国家1、开放性表现:疆域辽阔(“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民族众多、交流频繁尚新、包容性强、突破汉族传统2、民族性表现:尚利、质朴天然(对文学通俗化的影响巨大)3、阶段性早期剧烈冲击传统儒家思想,后期多元文化思想并存(落后文化占领先进文化,也是正统文学萎缩的原因之一)(二)、人的因素1、普通人•元朝民族等级表•等级名称民族•第一等蒙古人蒙古族•第二等色目人原西夏人和畏兀儿人等•第三等汉人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第四等南人原南宋统治区的汉族和其他民族2、市民阶层兴起市民的消费需要成为社会文化需求的主流3、统治者对文化的力量不够重视、思想统治较为松懈4、文人思想①对宋朝统治的幻灭②对科举的失望“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曰:我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嗟夫卑哉,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也。
”谢枋得《送方伯载归三山序》由此,元朝形成了历史个性突出的审美风潮,崇尚自然、显畅,受礼教束缚少。
以上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通俗文学在元朝的兴盛。
二、元曲概念•1、“曲”概念(北)杂剧元曲戏曲(也称剧曲)南戏散曲曲概念的内涵复杂,它不仅包括了文学因素,还包含着其他众多艺术因素(如音乐、舞蹈、构图等)2、“杂剧”概念•“杂剧”一词最早见于唐朝李德裕文集中“杂剧丈夫”一词,相当于百戏、杂耍。
•宋朝“杂剧”成为一种戏剧形式,但此时的戏剧不是戏曲。
戏曲专指中国传统的以唱曲为主要表演手段的戏剧形式。
宋杂剧是戏剧而非戏曲,它类似小品。
三、元杂剧繁荣的原因1、社会需求的产物,主要是都市社会的需求2、文学艺术本身的发展为元杂剧的繁荣奠定基础。
第六编 元明清文学 Microsoft PowerPoint 幻灯片
![第六编 元明清文学 Microsoft PowerPoint 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14a4d6e36294dd88d0d26b7a.png)
第一节:元代文学:
自公元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大蒙古国 , 称大汉,后人尊为成吉思汗。到1368年为朱元璋 所取代,共162年。 元代文学的代表: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还有 从南宋就兴起的南戏。
一、元杂剧
元杂剧: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曲文学。它吸收 了自唐宋以来的各种戏曲艺术因素,逐 渐发展成为音乐、歌舞、道白、做工等 结合起来编演故事的一种综合性的舞台 艺术。它的产生,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 的成熟。
有繁本与简本两个系统。 百回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1-7回:写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 8-12回:写如来说法、魏征斩龙、唐僧 出世、交代取经缘起。 13-100回:写孙悟空师徒四人往西天取 经经历八十一难的过程。
《西游记》思想内容
1、对天宫、地府、西天等神权机构和西 行途中的人间国度的描写,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象地影 射了现实中皇权统治的黑暗和腐败。
四、神魔小说《西游记》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大唐 西域记》,玄奘口述的西行见闻,弟子 辩机记录整理,介绍了西域诸国佛教遗 迹和风俗物产。 宋代,成为说话人的重要题材。 到元代,西游故事渐趋定型。 明代中叶,一位天才小说家吴承恩(有 质疑),创作了首部神魔小说《西游记》
《西游记》的版本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巧妙生发、合理演化。 2、细心穿插,巧于构思。 3、张冠李戴,移花接木。 4、纯属想象,全系虚构。
三 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
《水浒传》的版本非常复杂,从文字详 略不同、描写细密与否来分,有繁本、 简本之别。明末清初江苏吴县人金圣叹 将120回简化为70回。 现存较早、较完整的简本是双峰堂刊 《水浒志传平林》,有北京文学古籍刊 行社1956年影印本。
《元明清散文》课件
![《元明清散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bfb09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47.png)
目 录
• 元明清散文概述 • 元代散文 • 明代散文 • 清代散文 • 元明清散文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关系
01
元明清散文概述
元明清散文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元明清散文是指元、明、清三个朝代的散文作品,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特点
元明清散文在形式上讲究文采和韵律,注重意境的创造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在内容上则涵盖了社会、历史、哲学、人生等多个领域,表现出浓厚的人文气 息和思想深度。
元明清散文与小说、戏曲等文学形式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元明清文 学的繁荣景象。
元明清散文在小说、戏曲等文学形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这些文学形式的创 作提供了文学语言、思想内涵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小说、戏曲等文学形式也影 响了元明清散文的创作和发展。
元明清散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元明清散文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个阶段,具有独特的地 位和影响。
意境深远
明代散文注重意境的创造,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或 生活场景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思想深邃
明代散文的思想深邃,反映了明代文人的哲学思 考和社会批判意识。
04
清代散文
清代散文的代表作家
归有光
作为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质朴 无华的风格著称,被誉为“清初文坛三巨头”之一。
黄宗羲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以思 想深邃、文笔犀利见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朝时期
清朝时期,文学发展达到了巅峰,出现了“清初六家”、“明末清初三家”、“桐城派” 等多个文学流派。这些流派在思想、艺术上都有所创新,对元明清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元明清散文的影响与价值
影响
元明清文学绪论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元明清文学绪论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7a1f9ff64afe04a1b071de6b.png)
1、社会文化背景
(1)政治 明初,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废除了长期沿袭的丞相制,把 中央军政大权总揽在皇帝一人手中。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在皇帝指挥下协 办政事。朱棣本是藩王,靠宦官政变夺得帝位,他信任宦官,使宦官肆虐在 明代愈演愈烈。还设立“锦衣卫”、东厂等机构,实行特务统治,对官吏文 人实行严酷的控制。 中叶以后,政治更加腐败,藩王、宦官、大官僚尽情奢侈享乐,皇帝昏 庸无道:武宗整日耽于淫乐,朝政为宦官刘瑾把持;世宗迷信道教,把炼丹 献方道士封为高官,听任权奸严嵩父子操纵国事二十多年。 明末朝政日非,天启阉党魏忠贤擅权,政治黑暗至极。代表中小地主阶 级利益、以顾宪成为首的东林党,后起的复社、几社,都先后和阉党展开了 激烈的斗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终于使明代的统治在以李自成 为首的农民大起义的风暴中宣告灭亡。
• 诗词
• 元诗作家众多,清顾嗣立《元诗选》共收作家二千六百多 人。 • 诗风“宗唐得古”,古体宗法汉魏东晋,近体则学唐人, 是明代复古潮流的源头。 • 有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和萨都刺、王 冕、杨维桢、迺贤等。 • 元初词以元好问和张炎为代表,中后期则有萨都刺、张翥 等。
二.明代社会文化背景与文学概况
(2)经济发展,城市繁荣 • 为了巩固政权,缓和社会矛盾,在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
• 措施,并大力扶持工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这些措施,使社会经济逐渐恢复,生产 力有了提高。 明中叶,土地兼并激烈,皇室、官僚、地主豪绅、富商大贾,都倚恃特权,大 量兼并土地,赋税越来越重,广大农民失去土地,被迫流亡,经常发生流民起义。 不仅农民无以为生,矿业、盐业生产也受到严重破坏。与此同时,城市经济却得到 发展,由于流民大量涌进城市,为手工业和商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明中叶以后,商业和手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并在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逐渐形成 了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分工,苏州成为丝织业中心,松江成为棉织业中心。除家庭手 工业外,还出现手工业工场。仅苏州一地当时靠出卖劳力为生的织工、染工就有一 万余人。其中机工与机户的关系,已经是雇佣劳动者和资本占有者之间的关系,出 现了早期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到了明末,农业生产虽稍有好转,但赋税 更加苛杂,吏治腐败,横征暴敛,大量农民破产流亡,加之灾荒疾疫大面发生,社 会经济已濒于崩溃。
元明清文学作品ppt课件
![元明清文学作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6f722cf121dd36a32d82da.png)
•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 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lǐn)稍之供,父母岁 有裘葛之遗,无冻馁(něi)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 《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 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 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 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2
1、关汉卿杂剧《窦娥冤》第三折《滚绣球》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 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 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 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 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舟。
• 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你错 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6
5.关汉卿散曲《一枝花•不服老》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 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 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 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 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 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 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徒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 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魂丧冥幽。天 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18
6.袁宏道诗《初至绍兴》
(闻说山阴县)
• 闻说山阴县,今来始一过。 • 船方尖履小,士比鲫鱼多。 • 聚集山如市,交光水似罗。 • 家家开老酒,只少唱吴歌。
元明清文学.ppt
![元明清文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e81594c0f121dd36a32d82b5.png)
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标志,也是元代文学最高峰的标志。 元杂剧是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把唱、念、科、舞 等艺术结合起来表演故事,并用北曲演唱的一门综合性 的舞台艺术。剧本通常是由四折组成,或外加一个楔子。 剧本韵散结合,每折均由曲词、宾白(杂剧以唱为主, 故说自称为“宾白”)、科(演员的动作、表情等)组 成。元杂剧的角色大致可分为末(正面男角色)旦(正 面女角色)、净(喜剧角色或反面人物)、杂(杂七杂 八角色的总称)四类。最著名的剧作家和作品有关汉卿 的《窦娥冤》、、白朴的《墙头马上》、马致远的《汉 宫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以上四人被称为“元 曲四大家”)。此外,还有王实甫的《西厢记》、纪君 祥的《赵氏孤儿》、康进之的《李逵负荆》、石君宝的 《秋胡戏妻》、尚仲贤的《柳毅传书》等。
明代小说
明代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金瓶梅》这四部长篇小说被称为“明代的四大奇 书”。
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墙头马上》、 马致远的《汉宫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以 上四人被称为“元曲四大家”)。此外,还有王实 甫的《西厢记》、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康进之 的《李逵负荆》、石君宝的《秋胡戏妻》、尚仲贤 的《柳毅传书》等。
是南曲戏文的简称,与北方杂剧相对而言。它是用 轻柔婉转的南方曲调演唱的戏剧形式,最初产生于 南宋时期浙江温州一带,所以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 杂剧。南戏的剧本由唱、科、白组成。南戏用舒缓 柔和的南曲,伴奏以管乐为主。角色行当主要分为 七类:生(男主角)、旦(女主角)、净、外、贴、 丑、末,比元杂剧的角色更为完备。元代后期出现 的著名南戏有《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 《拜月亭记》、《杀狗记》,合称为“四大传奇”, 又简称为“荆、刘、拜、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四、主唱元杂剧一般是一人主唱或男、女主 角唱。正旦主唱称旦本,如《窦娥冤》窦娥 主唱 。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如《汉宫秋》 汉元帝主唱
17
❖ 五、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 成
❖ 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 ❖ 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 ❖ 科,指唱、白以外的动作,元杂剧中指示人
物动作和表情的术语
24
❖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 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 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 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 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 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 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 ,只落得两泪涟涟。
25
⑵白朴
❖ 生平: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 ,号兰谷。得其父亲好友元好问携带抚养 。 面对残酷的现实,他感到无法对付,决心不 参与政治 。
23
《窦娥冤 》
❖ 又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 剧情: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 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 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 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 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 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 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后 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 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响铛铛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 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 腾腾千层锦套头?
5
❖ 二、音韵上的区别 ❖ 词韵属于平、上、去、入四声系统 ❖ 曲韵则以当时北方语音为基础,平声分上平
、下平两类,没有入声,入声派入三声 ❖ 词可以换韵,而曲不可换韵。
6
❖ 三、风格上的区别 ❖ 词宜于悲而不宜于喜,曲则悲喜兼可;词可
22
❖ 思想内容 ❖ 第一类是历史剧,以发扬正气、歌颂历史英
雄为主要内容 ,如《单刀会》《西蜀梦》
❖ 第二类是公案剧,主要是以揭露社会黑暗和 官场腐朽、歌颂人民反抗为中心 ,如《窦娥 冤》《蝴蝶梦》
❖ 第三类是反映各类妇女问题的社会剧和爱情 剧。突出她们在斗争中的勇敢和机智,如《 救风尘》《拜月亭》
元明清文学
❖ 时间:公元1279—1911年 ❖ (一)元代文学 ❖ 元代文学共同的基调,即同情民生疾苦和揭
露民族压迫的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 元代文学的光辉代表是元曲。元曲不单是一
种新兴的艺术品种,而且是“一代之绝作” ,是元代社会一面忠实的镜子。元曲包括两 部分:散曲和杂剧。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12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 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 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 百姓苦;亡,百姓苦。
13
2. 杂剧
❖ 定义: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形成于宋末,繁 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 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 白朴等。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 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主线明确,人物鲜明。
家、散曲家。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 进士。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 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9
❖ 作品: ❖ 所做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
作 ,“曲状元” ❖ 散曲120多首 ,《天净沙 秋思》被称为“秋
思之祖”。 ❖ 具有豪放中显其飘逸、沉郁中见通脱之风格
10
❖ 《天净沙 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11
❖ ⑵ 张养浩
❖ 生平:字希孟,号云庄。因看到元上层统 治集团的黑暗腐败,便以父老归养为由, 辞官家居,此后屡召不赴。1329年,关中 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遂“散其家之 所有”“登车就道”,星夜奔赴任所。到 任四月,劳瘁而卒
❖ 作品:他的作品文字显白流畅,感情真朴 醇厚,无论抒情或是写景,都能出自真情 而较少雕镂。
3
词和曲的区别
❖ 一、形式上的区别 ❖ 词牌句数的规定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随意增
损。而散曲则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突破规 定曲牌的句数,进行增句。 ❖ 散曲采用了特有的“衬字”方式 ❖ 所谓衬字,指的是曲中句子本格以外的字
4
❖ 关汉卿的《不伏老》[黄钟尾] ❖ 我却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点Βιβλιοθήκη 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1.散曲
❖ 定义: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 ❖ 兴起: ❖ 词的衰微促进了曲的产生 ❖ 北方少数民族大量的胡曲番乐和北方地区慷
慨悲歌的民间曲调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乐 曲。
以雅而不可以俗,曲则雅俗共赏;词宜于庄 而不宜于谐,曲则庄谐杂出。 ❖ 潇洒、豪辣、尖新、刻露、调侃、诙谐、俚 俗是曲不同于诗词的特有风格
7
散曲类型 ❖ 小令:单片只曲,调短字少 ❖ 套曲:一是全套必须押韵相同;二是有尾声
三是同宫调的两支以上的曲子连缀而成 ❖ 带过曲: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
8
❖ ⑴ 马致远 ❖ 生平:字千里,号东篱,元代著名戏曲作
18
唱 打 元杂剧 念
做 19
《窦娥冤》关汉卿
《梧桐雨》白朴
元曲四大悲剧
《汉宫秋》马致远
《赵氏孤儿》纪君祥
20
《拜月亭》关汉卿
《西厢记》王实甫
元曲四大爱情剧
《墙头马上》白朴
《倩女离魂》郑光祖
21
⑴ 关汉卿
❖ 生平:很可能是元代太医院的一个医生 ❖ 作品:一生创作了60多个杂剧。关汉卿的杂
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 斗精神 。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 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慨慷悲歌,乐观 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 ❖ 后世称关汉卿为“曲圣”
14
结构
❖ 一、“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最常见的剧本 结构形式
❖ 四折即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个阶段 ❖ 二、音乐曲调方面元杂剧以北方音乐为基础
,采用的是北曲联套的形式。每一折用一个 套曲,每一个套曲一般都连缀同一宫调的若 干支曲牌组成
15
❖ 三、杂剧角色分为旦、末、净、杂 ❖ 正旦:歌唱的主要女演员 ❖ 正末是歌唱的主要男演员 ❖ 净是地位低下的喜剧性人物 ❖ 杂是除以上三类外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