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脑部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有效提升麻醉安全

合集下载

麻醉深度监护仪介绍

麻醉深度监护仪介绍

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较高
高技术要求
麻醉深度监护仪是一种高技术设备,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 操作和维护。
高成本投入
由于麻醉深度监护仪是一种高技术设备,其成本也相对较高 。
04
麻醉深度监护仪的应用场景
手术室
手术室是麻醉深度监护仪的主要应用场景之一。在手术 过程中,麻醉深度监护仪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麻醉状态, 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预防并发症
通过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并发症, 如呼吸抑制、低血压等,从而降低手术风险。
3
减少手术时间
由于能够及时调整麻醉深度,避免因麻醉过深或 不足而导致的手术暂停或延迟,从而缩短手术时 间。
减少麻醉过深或不足的风险
避免麻醉过深
通过实时监测麻醉深度,可以及 时发现麻醉过深的情况,避免因 麻醉过深而导致的呼吸抑制、低 血压等并发症。
03
未来趋势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麻醉深度监护仪将进一步
智能化,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病人的麻醉状态,为手术提供更加精准的监
测和保障。
02
麻醉深度监护仪的主要功能
监测麻醉深度
01 监测麻醉药物的浓度
通过分析麻醉气体在呼吸中的浓度,可以判断麻 醉药物的吸入量,从而监测麻醉深度。
02 监测脑电活动
03 显示结果
根据分析结果,仪器以数值或图形的方式将病人 的麻醉深度显示在屏幕上,供医生参考。
历史与发展
01
早期阶段
早期的麻醉深度监护仪主要基于脑电图(EEG)技术,通过分析脑电波
的频谱特征来评估麻醉深度。
02
技术进步
随着技术的发展,麻醉深度监护仪逐渐引入了更多的生理参数和高级算
法,如熵、双频谱指数等,提高了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麻醉深度检测仪的使用流程

麻醉深度检测仪的使用流程

麻醉深度检测仪的使用流程1. 检测仪简介麻醉深度检测仪是一种用于监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深度的设备。

它通过测量患者的生理指标,如脑电活动、心率和血压等,来评估患者的麻醉深度。

该仪器可以帮助麻醉医生准确掌握麻醉状态,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2. 准备工作在使用麻醉深度检测仪之前,需要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 确保仪器正常工作,检查仪器的供电情况和连接线路是否正常。

- 确保传感器的正确安装,将传感器正确连接到患者的身体上,如贴在前额、手背或耳垂等位置。

- 打开仪器并确保屏幕显示正常。

3. 启动检测启动检测前,请确保仪器已准备好并连接至患者。

1. 打开麻醉深度检测仪的电源开关。

2. 仪器启动后,会显示主页面,包括麻醉深度指标和趋势图等信息。

3.确认仪器的配置参数,如采样速率、滤波设置等是否符合要求。

4. 选择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和性别,并输入到仪器中。

4. 开始检测一旦仪器设置完成,即可开始麻醉深度的检测。

1. 将传感器正确贴附在患者身体上。

2. 确保患者的环境安全和舒适,减少外界干扰。

3. 点击“开始检测”按钮,仪器开始实时监测患者的麻醉深度。

4. 仪器会同时显示多个监测参数,如脑电图、心率变异度、自主呼吸和肌肉活动等。

5. 监测数据会以图表和数字的形式在仪器屏幕上展示。

5. 数据解读和分析通过麻醉深度检测仪监测到的数据,麻醉医生可以进行数据解读和分析,从而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

1. 分析脑电图:观察脑电图的变化情况,包括频率、幅度和相干性等。

2. 分析心率变异度:观察心率的变异情况,对评估自主神经系统的活性非常重要。

3. 分析自主呼吸:观察患者的自主呼吸情况,以判断麻醉深度。

4. 分析肌肉活动:观察肌肉活动的变化,如肌电图和眼球运动等。

5.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判断患者的麻醉深度是否达到理想状态。

6. 调整麻醉管理根据麻醉深度检测仪的数据和分析结果,麻醉医生可以对麻醉管理进行相应调整,以确保患者的麻醉状态控制在所需范围内。

麻醉科新技术应用案例分享

麻醉科新技术应用案例分享

麻醉科新技术应用案例分享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技术的发展,麻醉科也在不断探索和应用新的技术,以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风险、提升患者安全等方面。

本文将为大家分享几个麻醉科新技术的应用案例,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些先进的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价值和应用。

案例一:脑电图在麻醉诱导过程中的应用脑电图是测量脑电活动的一种方法,通过电极记录患者大脑电流的频率和幅度变化。

在麻醉诱导过程中,脑电图可以用来评估患者的清醒程度和麻醉深度,以确保患者在手术期间处于适当的麻醉状态。

通过监测脑电图,麻醉医生能够及时调整麻药给药量,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案例二:气管内导管的应用气管内导管是一种用于气管插管的装置,它可以帮助维持气道通畅,并允许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

相比传统的面罩通气方式,气管内导管具有更好的通气效果和更准确的潮气量控制。

此外,气管内导管还可以在手术期间给予适量的麻药和镇痛药物,以保持麻醉过程的稳定。

案例三:无损伤性的监测技术传统的麻醉监测方法往往需要插入导管或者穿刺患者的血管,这对患者而言是一种额外的伤害和风险。

近年来,一些无损伤性的监测技术被引入到麻醉科中,如非侵入式血压监测技术、血红蛋白监测技术等。

这些技术通过传感器等设备与患者的体表接触,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提供更精确和便捷的监测结果,同时避免了传统监测方式带来的伤害。

案例四:自主呼吸模式下的麻醉在传统麻醉方式中,患者通常需要被机械通气来维持气道通畅,但机械通气也存在一系列的并发症和风险。

随着技术的发展,自主呼吸模式下的麻醉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自主呼吸模式下的麻醉能够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和呼吸肌劳损的风险。

同时,麻醉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辅助通气,以提高手术期间的患者舒适度和术后康复效果。

案例五:镜下经皮气管插管技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颌面外科手术或病人颈椎活动度不佳,常规的气管插管技术可能存在较大困难。

镜下经皮气管插管技术应运而生。

麻醉过程中的监测与处理方法

麻醉过程中的监测与处理方法

麻醉过程中的监测与处理方法麻醉是医生在手术或其他疗程中使用的一种药物或技术,旨在让患者在痛苦或不适的情况下保持舒适和安全。

而在麻醉过程中,监测与处理方法的应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麻醉过程中常用的监测与处理方法,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一、心电监测心电监测是麻醉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监测方法。

通过电极贴附在患者胸部,可以实时监测心电图,包括心率、心律和心电图ST段等。

监测到的心电图变化可以及时提示医生患者的心脏状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处理方法:若出现心电图异常变化,医生应及时评估患者的情况,并调整麻醉药物的给予剂量或改变麻醉深度。

如果出现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二、血氧饱和度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是通过探头夹在患者的指尖或耳垂上,测量患者血液中氧气的含量。

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监测方法,可以实时反映患者的氧合情况。

处理方法:如果血氧饱和度下降,可能意味着患者氧合不足,医生应及时关注患者的呼吸和通气情况,并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如调整患者体位、给予氧气辅助通气等。

血压监测是麻醉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

通过无创或有创方法,医生可以实时了解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等。

处理方法:如果患者血压过高或过低,医生应评估患者的循环状况,并根据需要调整麻醉药物的给予速度或使用其他药物来控制血压。

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血压下降,可能需要进行补液或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

四、呼吸监测呼吸监测是麻醉过程中关注的另一重要指标。

通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呼吸状况和通气情况。

处理方法:如果患者呼吸频率过快或过慢,医生应评估患者的通气状况,以及是否需要调整麻醉药物的给予剂量或通气支持。

如果患者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呼吸道管理和人工通气。

五、清醒监测清醒监测是一种用于判断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清醒和意识状态的监测方法。

这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神志状态、回应刺激的能力和记忆等来进行评估。

脑组织氧饱和度监测仪

脑组织氧饱和度监测仪

再灌注损伤是救治必定代价
脑组织氧饱和度监测仪
第10页
三、临床意义
• 3.指导新生儿吸氧
脑组织氧饱和度监测仪
第11页
三、临床意义
• 4.降低ICU住院时间
脑组织氧饱和度监测仪
第12页
四、应用领域
• 1.大动脉手术
目标: 探讨颈部大动脉手术围术期脑氧供需平衡管理. 结论: 术中rSO2监测对患者围术期脑氧供需平衡管理含有主要指 导 意义. 结果: 由栓塞和脑缺氧引发神经生理损伤是影响颈动脉体瘤及颈内动脉
• 1)、低温降低心肌耗氧、脑耗氧,对心脏手术等 大手术有及其有效脑保护作用
• 2)、不停跳心脏手术是现阶段主流,能够很大降 低心肌因缺氧而造成坏死等损伤,亦可大大降低 停跳后血液再灌注有引发再灌注损伤
• 3)、非体外循环同上面一天
脑组织氧饱和度监测仪
第14页
四、应用领域
脑组织氧饱和度监测仪
第15页
FORE-SIGHT
组织氧饱和度监测仪
脑组织氧饱和度监测仪
第1页
目录
• 一、现有监测设备 • 二、FORE-SIGHT优势 • 三、临床意义 • 四、应用领域 • 五、竞品
脑组织氧饱和度监测仪
第2页
一、现有监测设备
1.指氧(脉搏氧)
监测外周血氧饱和度 灵敏度低 体外循环不能用 易脱落
脑组织氧饱和度监测仪
第3页
一、现有监测设备
• 2.动脉血气分析
数值不连续 有创----很疼 价格高
脑组织氧饱和度监测仪
第4页
一、现有监测设备
• 3.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
◎有创, 需向头 侧置管 ◎指示同侧半球 氧供需情况, 对 侧不显著 ◎导管深度不易 固定, 感染风险 大 ◎不连续

麻醉科术中心循环灌注监测指标

麻醉科术中心循环灌注监测指标

麻醉科术中心循环灌注监测指标在麻醉科手术过程中,循环灌注监测指标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参数。

循环灌注监测指标可以反映出患者的血液循环状况,帮助医生评估手术的风险,并且及时调整麻醉和手术方案,保证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和顺利进行。

一、血压监测指标血压是最基本的循环灌注监测指标之一。

通过监测患者的动脉血压,可以了解患者的心脏泵血功能和外周血管阻力的变化。

通常,血压应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偏高或者偏低都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在手术中应不断监测血压指标,并进行及时干预,保持稳定的血压水平。

二、心率监测指标心率是循环灌注监测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监测患者的心率,可以判断心脏的自律性和传导功能。

正常情况下,心率应该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

如果心率过快或过慢,都可能会影响到血液的供应和心脏功能,甚至引发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

因此,在手术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并及时调整麻醉和药物使用,确保心率的稳定和合理。

三、血氧饱和度监测指标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程度。

通过监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可以了解患者的氧气供应情况和呼吸功能。

正常情况下,血氧饱和度应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以保证组织和器官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在手术中,医生会通过麻醉机上的氧气饱和度监测仪器监测血氧饱和度指标,并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或者给予氧气辅助治疗,以确保血氧饱和度的正常水平。

四、CO2监测指标CO2监测是麻醉科手术中常用的呼吸功能监测指标之一。

通过监测患者的呼出气二氧化碳浓度,可以了解患者的呼吸通气情况和肺功能。

正常情况下,CO2监测指标应维持在正常水平。

如果CO2监测指标异常,可能会提示患者存在呼吸循环障碍,如呼吸抑制、通气不足等。

因此,在手术中应定期监测CO2监测指标,并及时调整麻醉和呼吸机参数,确保患者的呼吸功能正常。

五、尿量监测指标尿量监测是评估患者输液和循环情况的重要指标。

通过监测尿量的变化,可以判断患者的肾脏功能和循环情况。

麻醉科麻醉相关器械介绍

麻醉科麻醉相关器械介绍

麻醉科麻醉相关器械介绍麻醉科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负责通过使用麻醉相关器械来实施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镇痛等操作。

麻醉器械的研发与应用不仅使手术过程更加安全和有效,也提高了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恢复情况。

本文将介绍几种麻醉科常见的器械,探讨其原理和应用。

一、麻醉机麻醉机是麻醉科中最重要的器械之一,通常包括呼吸机、麻醉药剂输注泵、监护仪等组件。

麻醉机通过调节含有麻醉气体和氧气的混合物的流速和浓度,实现对患者的麻醉控制。

同时,麻醉机还通过监测患者的呼吸和循环情况,提供即时的生理参数和报警功能,以便麻醉医生对患者的状况进行实时评估和调整。

二、麻醉监护仪麻醉监护仪是麻醉科中用于监测患者生理指标的重要器械。

它可以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呼气末CO2等指标,并通过显示屏或报警系统提供相关数据和报警信息。

麻醉监护仪的使用可以帮助麻醉医生及时发现患者的生理变化,保障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三、插管及气管插管工具在一些手术中,需要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以维持呼吸道通畅和进行机械通气。

气管插管工具包括喉镜、气管导管、套管、导丝等。

通过正确使用和操作这些工具,麻醉医生能够准确地将气管导管插入患者的气管,并确保其位置正确。

气管插管的成功与否对于手术中的患者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四、全脸面罩和氧气供应系统全脸面罩和氧气供应系统广泛应用于手术中和急救等情况中。

全脸面罩通过覆盖患者的口鼻部位,将含有麻醉气体和氧气的混合物输送至患者体内,以实现麻醉效果。

氧气供应系统则可以单独或与麻醉气体混合使用,为患者提供纯氧气,以维持患者的正常氧合水平。

五、局部麻醉器械局部麻醉器械主要用于局部麻醉操作,如腰麻、硬膜外麻醉等。

其中,硬膜外麻醉器械包括硬膜外穿刺针、导管、局麻药泵等。

通过正确选择和使用局部麻醉器械,麻醉医生可以实现对特定部位的局部麻醉,并控制疼痛的传导,提高手术的舒适度和效果。

麻醉科麻醉相关器械的发展与创新不断推动着麻醉技术的进步。

麻醉中的术中监测与控制

麻醉中的术中监测与控制

麻醉中的术中监测与控制在现代医学手术中,麻醉的使用是为了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受到疼痛或不舒服。

然而,在麻醉中,就需要术中监测和控制,以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保持在安全的范围内。

本文将探讨麻醉中的术中监测与控制。

一、术前准备和监测设备在进行手术麻醉之前,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术前准备工作。

这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以及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等。

在术中监测和控制中,医务人员需要使用各种监测设备来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以确保手术的安全进行。

常见的监测设备包括无创血压监测仪、心电图监测仪、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呼吸机以及麻醉深度监测仪等。

这些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麻醉深度等指标,医务人员可以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二、术中监测与控制在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相应的控制。

1. 生命体征监测生命体征监测是术中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务人员通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指标,可以了解患者的整体生理状况。

在术中,由于手术刺激、麻药作用等因素,患者的生命体征可能会出现变化,医务人员需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例如,如果患者的血压下降,可能是出血、感染或药物反应等原因造成的。

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调整麻药用量、输液速度等来控制患者的血压,保持其在正常范围内。

2. 麻醉深度监测麻醉深度监测是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适当的麻醉状态的关键。

过深的麻醉可能导致术中无法唤醒患者,而过浅的麻醉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疼痛感。

目前,常用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包括脑电双频指数(BIS)和熵值监测等。

这些监测方法可以通过分析患者的脑电活动来评估麻醉深度,帮助医务人员调整麻醉剂的用量,以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

3. 控制措施根据监测结果,医务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在安全范围内。

脑血氧饱和度无创监测仪[实用新型专利]

脑血氧饱和度无创监测仪[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名称:脑血氧饱和度无创监测仪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胡胜利,吴西,李卓东,何文劼,赖波,王中克,闫晓东,刘欢,郑子隆,彭毅,杨峻
申请号:CN201420741595.1
申请日:20141202
公开号:CN204394527U
公开日:
2015061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脑血氧饱和度无创监测仪,包括由发光元件和光检测元件组成的检测探头、对信号进行处理的主机和显示检测结果的显示器。

其中,发光元件可发出两种波长的近红外光,分别射向被检组织;而光检测元件数量为四个,两两分别位于发光元件左右两侧,位于发光元件同侧的两个光检测元件分别接收被检深层组织漫射光和浅层组织漫射光,可以同时对被检组织两侧的脑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申请人:重庆名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地址:401336 重庆市南岸区江峡路8号天海星工业园17幢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周维锋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脉搏血氧饱和度(血氧探头)监测的进展

脉搏血氧饱和度(血氧探头)监测的进展

脉搏血氧饱和度(血氧探头)监测的进展(2011-03-18 13:11:03)1发展简史和应用现状1.1 发展简史 Takuo Aoyagj利用光吸收曲线法测定心输出量的过程中,产生了研制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的想法,采用Wood法,先在耳垂加压使其缺血,并测其传导光线,然后去除耳垂加压以恢复其血流,再测其传导光线。

此时,第一个耳垂值是入射光强度,第二个值是透过光强度,计算两者的比值就是血液的光密度。

研制中利用动脉搏动振幅又可测得氧饱和度,并据此得出两个观点:①通过搏动可显示动脉血颜色,从而不致受静脉血的影响,探测头可以放在任何部位;②无需对组织加压使局部缺血,而是通过简单地转换探头位置达到测定的目的。

所选用的波长是受干扰最小的630nm和900nm。

1974年世界上第一台脉搏血氧饱和度(血氧探头)(SpO2)仪OLV5100问世。

1982年,Nellcor研制出一种性能更好的脉搏血氧饱和度仪N-100,并形成了一种标准模式,系利用发光两极管作为光源、硅管作为光传感器、微型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从而使脉搏血氧饱和度仪进入了新时代1.2 应用现状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在麻醉、手术以及PACU和ICU大量临床应用资料表明,及时评价血氧饱和度和/或亚饱和度状态,了解机体氧合功能,尽早发现低氧血症,足以提高麻醉和重危病人的安全性;尽早探知SpO2(血氧探头)下降可有效预防或减少围术期和急症期的意外死亡。

由此促使SpO2仪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据统计,单独应用 SpO2仪可减少40%的麻醉意外,如果与CO2监测仪并用则可减少91%的麻醉意外。

此外,可发现某些临床化验和治疗也难以预料的危险。

因此,SpO2作为一种无创、反应快速、可靠的连续监测指标,已得到公认,目前已推广到小儿病人的呼吸循环功能监测,特别对新生儿、早产儿的高氧血或低氧血症的辨认尤其敏感。

新生儿抗氧化能力弱,常可出现慢性肺疾病,早产儿更易致视网膜病;在自主呼吸受到抑制时,容易导致呼吸停止。

麻醉风险评估指标

麻醉风险评估指标

麻醉风险评估指标引言概述:麻醉是医疗手术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医疗专业人员需要进行麻醉风险评估。

本文将介绍麻醉风险评估指标,帮助读者了解麻醉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和常用的评估指标。

一、患者的身体状况1.1 体重指数(BMI)- 体重指数是麻醉风险评估中常用的指标之一。

BMI可以通过身高和体重计算得出,体重指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会增加麻醉过程中的风险。

- 高BMI值可能与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问题以及麻醉药物代谢异常等相关。

1.2 基础疾病- 患者的基础疾病也是麻醉风险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例如,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可能会增加麻醉过程中的风险。

- 基础疾病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患者对麻醉药物的反应性发生变化,需要医疗专业人员进行更加细致的监测和调整。

1.3 过敏史- 患者的过敏史也是麻醉风险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过敏反应可能会在麻醉过程中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 麻醉药物中可能存在某些成分,对某些患者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

因此,在麻醉前,医疗专业人员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二、手术的类型和难度2.1 手术类型- 手术类型是麻醉风险评估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类型的手术可能需要不同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因此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更加细致的评估。

- 例如,心脏手术和脑部手术等高风险手术可能需要更加复杂和高风险的麻醉方法。

2.2 手术难度- 手术的难度也是麻醉风险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手术的难度可能会影响麻醉的时间和麻醉药物的使用量,从而对患者的身体状况产生影响。

- 高难度手术可能需要更加复杂和高风险的麻醉方法,因此需要医疗专业人员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估。

2.3 手术时间- 手术时间也是麻醉风险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手术时间过长可能会增加患者的麻醉风险。

- 长时间的手术可能会导致麻醉药物的累积效应,从而增加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7)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7)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7)前言麻醉是一种使患者进入全身或局部无感觉、麻痹状态的药物,它为手术或医学检查等操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作为一种创伤性的介入性医疗操作,麻醉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为了确保麻醉过程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监测的准确性,监测在麻醉中尤为重要。

麻醉监测是指在麻醉中对患者的生理状况进行连续、监控和评估的过程。

其目的是通过实时观察和记录患者生理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和预测可能的并发症,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手术质量。

在麻醉监测中,需要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麻醉深度、氧合情况、体温等参数进行监测。

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临床麻醉监测的指导和建议,以确保麻醉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麻醉监测指南心率监测心率是反映患者循环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通过监测患者的心率,可以预测可能的心律失常和心功能衰竭。

在麻醉监测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心率进行连续监测,记录其变化趋势,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通常情况下,心电监护是较为常见的监测方法。

心电监护模块可以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实时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贴片式心电监护仪、手指式脉搏血氧仪等设备监测患者的心率变化情况。

血压监测血压是反映患者循环系统血液动力学状况的重要指标。

通过监测患者的血压,可以预测可能的失血、休克等情况。

在麻醉监测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连续监测,记录其变化趋势,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常用的血压监测方法包括动脉血压测量和非侵入式血压监测。

动脉血压测量需要在患者体内插入一根动脉导管,轻轻压迫患者的动脉,记录血压变化情况。

非侵入式血压监测可以通过贴片式血压测量仪、袖带式血压测量仪等设备进行监测。

呼吸监测呼吸是维持生命的必要过程。

在麻醉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呼吸进行连续监测,记录其变化趋势,以便及时发现呼吸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常用的呼吸监测方法包括氧饱和度监测和呼出气二氧化碳浓度监测。

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的临床应用技术创新探讨

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的临床应用技术创新探讨

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的临床应用技术创新探讨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血氧水平无创性连续经皮测定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手段。

该文就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的临床应用等内容做了简单介绍,为临床可以更好的应用、为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血氧饱和度监测仪临床应用技术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是应用两种不同波长的光测定搏动性的脉博血中还原及氧合血蛋白的浓度,经相应软件处理后显示脉博和血氧饱合度的值,它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无创性连续经皮监测血氧水平的仪器。

血氧饱和度仪的主要原理是根据分光光度计的比色原理,根据不同组织对光吸收的波长有所差异而设计的,还原和氧合血红蛋白的分子可吸收不同波长的光线,且可以区别于其他组织。

氧合血红蛋白吸收可见红光,其波长为660?nm,而还原血红蛋白则吸收红外线,波长为940?nm,分光光度计的探头会检测到一定量的光线,通过动脉床,也就是在光源和探头之间的搏动性组织,随着动脉的搏动而吸收不同的光量,这一切都要以脉搏为基础,没有搏动的皮肤和骨骼就不会有这样的作用[1]。

光线通过组织后就会转变为电信号,传输到血氧饱和度仪上,模拟计算机将其放大,随后处理器就会吧光强度的数据转换成搏动性血氧饱和度的百分比值。

这样医生就可以监测到患者的动脉的血氧情况,从而为抢救、护理提供依据。

1 在麻醉手术中的应用临床经验所得,在麻醉和手术中,病人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低氧血症。

因此,医生需要时刻盯住患者的供养情况和体内氧合。

一般可以通过直接采集人体动脉血样来进行血气分析,包括血液的pH,PO2,PCO2的测定值,还可以经计算求出的血氧饱和度等参数,但是这种方法是有创测量,而且对血液标本采集有一定的限制要求,不能用作实时监护。

血氧饱和度仪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监测病人瞬时的血氧饱和度变化,与CO2有所区别的是,O2在人体内的储存较少,对于O2缺乏的耐受性很差,一旦发生短暂的吸入氧的浓度降低或是通气量变少,就会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2]。

如何提高麻醉质量和安全呢

如何提高麻醉质量和安全呢

如何提高麻醉质量和安全呢麻醉是现代医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患者无痛手术,减轻手术过程中的痛苦和压力。

然而,麻醉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不妥善处理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

因此,提高麻醉质量和安全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措施和方法,帮助医护人员提高麻醉质量和安全。

一、麻醉的风险有哪些1.呼吸系统抑制:某些麻醉药物可能会导致呼吸系统抑制,使患者的呼吸变慢或停止。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2.循环系统影响:某些麻醉药物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循环系统,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变缓等不良反应。

这些反应可能会导致心脏血管系统的问题,包括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心脏骤停等。

3.过敏反应:患者可能对某些麻醉药物产生过敏反应,这可能会导致呼吸急促、皮肤瘙痒、荨麻疹等过敏症状,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4.意识障碍:麻醉药物会导致患者的意识水平下降,这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反应能力降低,甚至完全失去意识。

5.神经系统损伤:在极少数情况下,麻醉操作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的损伤,例如神经根损伤、神经损伤等。

6.镇痛不适或镇痛不全:在麻醉后,患者可能会出现镇痛不适的症状,例如恶心、呕吐、头痛、嗜睡等。

还可能出现镇痛不全的现象,导致患者承受一定的痛苦,甚至影响睡眠等。

7.术中记忆:在极少数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在麻醉期间产生术中记忆,即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清醒,但无法移动或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识。

8.其他二、提高麻醉质量安全的措施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在麻醉操作前,麻醉医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详细的病史询问,以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风险因素。

通过这些信息,麻醉医师可以制定适当的麻醉计划,降低麻醉风险。

1.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麻醉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手术类型和持续时间等因素,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

麻醉医师需要了解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副作用,以及如何调整剂量和浓度,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

围麻醉期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为何重要

围麻醉期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为何重要

围麻醉期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为何重要【术语与解答】①脉搏血氧饱和度仪能无创性经四肢的指或趾测定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该仪器是根据血红蛋白(Hb)的光吸收特性连续监测动脉血中Hb氧饱和度的一种方法,即通过传感器接触机体外周(末梢)动脉脉搏波动,测定出动脉血液在一定的氧分压(PaO2)下,氧合血红蛋白(HbO2)占全部Hb的百分比值;②根据氧离曲线的特点,SpO2与PaO2基本呈正相关,SpO2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PaO2,尤其SpO2<90%时,SpO2与PaO2显著相关,此时的氧离曲线在陡直部位,PaO2一般在60mmHg以下;③SpO2监测机体缺氧较PaO2灵敏、快捷且直观,故能提前对机体缺氧情况做出预警。

1. 临床意义脉搏血氧饱和度是临床麻醉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监测手段,因可对机体氧合状态进行持续性动态监测,并可迅速识别缺氧的发生,以及对治疗效果实施评估:①一般情况下,正常人体SpO2的正常值为≥95%(氧浓度=21%时),成人SpO2在90%~94%为氧失饱和状态;<90%为轻度缺氧或低氧血症;②通常情况下,患者早期出现缺氧,其心率、血压及呼吸常无明显异常变化,但通过SpO2监测则能显示相关数据逐渐下降,当处于安全范围低限时则有声光报警提示,告诫监测人员应及时予以处理,故能防止呼吸危象,提高患者安全;③SpO2可用于评估断肢再植术后肢体成活情况;④呼吸道手术患者实施SpO2监测更为重要,尤其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全麻手术,术中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应用SpO2监测能及时发现机体缺氧是否严重,以便采取措施提高患儿安全;⑤SpO2是连续无创性血氧监测较为敏感的方法,能及早发现缺氧或低氧血症提供预报(即早期提示主观无法察觉的缺氧),除测定氧饱和状态外,还可测出心率、脉搏节律及末端组织灌注,由于SpO2使用简便,且非常实用,故已成为临床上常规监测呼吸功能指标的有价值且重要的仪器之一。

2. SpO2监测的局限性①通常临床上所使用的脉搏血氧饱和度仪还不能满足工程学和生理学时的要求,故该仪器只能测定氧合血红蛋白(HbO2)和还原血红蛋白(Hb),而对于异常血红蛋白(如碳氧血红蛋白与高铁血红蛋白)则存在明显的误差。

麻醉科中的镇静与麻醉深度监测

麻醉科中的镇静与麻醉深度监测

麻醉科中的镇静与麻醉深度监测引言:在麻醉科这个专业领域中,镇静和麻醉深度监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重点探讨镇静的定义、作用以及相关监测技术,同时介绍麻醉深度监测的意义、方法和常见设备。

通过深入了解和应用镇静与麻醉深度监测技术,可以保障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安全与舒适。

一、镇静的定义与作用镇静是指通过给予药物来降低患者的意识状态,以达到减轻焦虑、疼痛和恐惧的目的。

镇静能够提供更好的手术条件,帮助医生顺利进行操作,并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更加安稳。

二、镇静监测技术1.脑电图监测法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监测法是一种常见的镇静监测技术。

通过监测患者的脑电活动,可以判断镇静程度,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理想的意识状态。

2.生理参数监测法生理参数监测法是通过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来评估镇静效果。

其中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指标的监测。

这些指标反映了患者的自主神经活动水平,从而可以判断患者的镇静状态。

三、麻醉深度监测的意义麻醉深度监测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监测患者的麻醉状态,以确保麻醉效果的安全和有效。

适当控制麻醉深度可以防止手术期间的痛觉刺激,减少手术过程中的血压波动和心率变化,同时也降低了术后镇痛的需求。

四、麻醉深度监测方法1.临床评估法临床评估法是一种直观的评估手段,通过医生对患者的观察和判断来评估麻醉的深度。

这包括观察患者的瞳孔大小、眼球运动、肌张力等指标,从而判断麻醉的效果。

2.脑电双频指数监测法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

通过监测患者的脑电图,结合复杂的算法计算出一个数值,以评估麻醉的深度。

3.熵监测法熵监测法是一种基于脑电图信号的麻醉深度监测技术。

它通过对脑电图信号的熵值进行分析,以评估麻醉的深度。

熵值越高,表示患者的意识状态越清醒。

五、常见麻醉深度监测设备1.多参数监测仪多参数监测仪是一种集成了多种监测功能的设备,可以同时监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等多个指标。

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脑氧饱和度

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脑氧饱和度

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脑氧饱和度摘要:1.2017 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的背景和重要性2.脑氧饱和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3.脑氧饱和度在麻醉中的作用和重要性4.脑氧饱和度的监测和处理方法5.结论正文:【1.2017 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的背景和重要性】麻醉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它涉及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在我国,麻醉学的研究和实践一直受到高度重视。

2017 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是基于最新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制定的,旨在为麻醉师提供指导,提高麻醉的质量和安全性。

【2.脑氧饱和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脑氧饱和度是指脑组织中氧合血红蛋白与总血红蛋白的比值,是衡量脑部氧气供应情况的重要指标。

测量脑氧饱和度的方法有多种,包括经颅超声、近红外光谱技术和磁共振成像等。

【3.脑氧饱和度在麻醉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在麻醉过程中,脑氧饱和度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正常的脑氧饱和度可以保证脑部的氧气供应,避免脑部缺氧导致的神经系统损伤。

然而,脑氧饱和度过低或过高都可能导致脑部损伤,因此,麻醉师需要密切监测脑氧饱和度,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4.脑氧饱和度的监测和处理方法】对于脑氧饱和度的监测,麻醉师可以使用上述的测量方法。

一旦发现脑氧饱和度异常,麻醉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例如,如果脑氧饱和度过低,麻醉师可以通过调整麻醉深度、改善氧气供应等方法来提高脑氧饱和度;如果脑氧饱和度过高,麻醉师可以通过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或种类来降低脑氧饱和度。

【5.结论】总的来说,脑氧饱和度在麻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麻醉师评估患者脑部氧气供应情况的重要工具。

麻醉科中的新技术及器械介绍

麻醉科中的新技术及器械介绍

麻醉科中的新技术及器械介绍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麻醉科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一环,在新技术和器械的引领下,得以不断提升麻醉效果和患者的手术体验。

本文将对麻醉科中的新技术及器械进行介绍,让我们一同了解这些革新性进展。

一、静脉内麻醉技术静脉内麻醉技术(Intravenous Anesthesia)是一种通过静脉内给药实现全身麻醉的方法。

与传统的气管插管麻醉相比,该技术具有更小的创伤,恢复迅速,避免了气管插管的痛苦和并发症风险。

近年来,随着药物的不断研发和改良,静脉内麻醉技术已经成为麻醉科中的热门技术之一。

1. 智能输液泵智能输液泵作为静脉内麻醉的关键设备之一,具有精确计量、自动报警、远程监控等功能。

其稳定的输液速度可以确保药物的准确给予,并降低了输液过程中的误差。

智能输液泵可以实时监测药物输注速度,一旦发生异常情况,比如药物输注速度过快或过慢,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提醒医护人员及时处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2. 静脉内置管静脉内置管(Intravenous Catheter)是静脉内麻醉的关键器械之一,其通过刺破皮肤及血管,将导管插入静脉内,以便输注麻醉药物。

近年来推出的一种新型静脉内置管,具有更小的刺激性和疼痛感,能够更好地减少皮肤创伤,提升患者的手术体验。

二、无创监测技术无创监测技术是指通过非侵入性手段,对患者的生理指标进行监测的技术。

在麻醉科中,无创监测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安全性和手术效果。

1. 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Pulse Oximeter)是一种常用的无创监测设备,通过光电传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等情况。

该监测仪可以通过一个夹在患者指尖上的传感器,传递红外线和红外线光束,根据光的吸收程度计算出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等生理参数。

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的引入,让医护人员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氧合情况,一旦发生异常,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发生严重的氧合不足。

2. 非侵入性血压监测仪非侵入性血压监测仪(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Monitor)以无创的方式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情况。

麻醉行业常用的新技术和器械

麻醉行业常用的新技术和器械

麻醉行业常用的新技术和器械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麻醉医学的不断深入,麻醉行业的新技术和器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些新技术和器械的出现,不仅令麻醉医师操作更加简便和安全,也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病人的生存率。

本文将带您了解麻醉行业常用的新技术和器械,让您对麻醉医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无创血压监测技术传统的血压监测需要直接插管进入血管来进行测量,容易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而无创血压监测技术则是将血压监测传感器直接固定在手臂或脚踝部位,通过压力传感器来检测动脉的脉冲波,从而得出患者的血压情况。

这种监测技术对于手术前、手术中和术后的患者监测均非常方便,不会惊扰手术过程,且能准确监测患者的血压情况,降低了操作的风险。

二、全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麻醉系统这是目前最新的麻醉系统,它采用了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能够帮助麻醉医师实时监测心电图、脑电图、呼吸、体温和血氧等参数。

并且,系统还可以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和神经肌肉功能状态,自动调整药物剂量,减少患者出现术中意识障碍和术后恢复时间延长等问题的风险。

这种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麻醉系统成本较高,但是对于某些高风险的手术,它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三、可视化麻醉机可视化麻醉机是针对静脉麻醉中出现的一些困难问题而研发的新式麻醉机。

传统的麻醉机无法看到血管的位置和血管内发生的问题,但是这款可视化麻醉机内置的高清成像系统可以通过显微镜等器材,观察血管内部的情况,随时监测药物的注射量和流量,确保药物的剂量正确、安全。

另外,在手术过程时,可视化麻醉机还可以呈现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各种监测参数,提醒麻醉医师及时调整麻醉的深度和药物的剂量。

四、在线麻醉视频监控系统在线麻醉视频监控系统是一种新式的麻醉监测方式,它将手术室内的画面通过网络传输到专门的监测室,监测室的专业人员可以实时监测手术室内的一切情况,包括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医生的操作等等,一旦出现意外情况,监测室的人员可以及时报警和指导麻醉医师应对。

危重病人麻醉管理要点

危重病人麻醉管理要点

危重病人麻醉管理要点麻醉是医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在处理危重病人时更加关键。

正确的麻醉管理对于病人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危重病人麻醉管理的要点进行论述。

一、临床评估和病情判断危重病人麻醉管理的第一步是进行临床评估和病情判断。

这需要通过对病人的身体状况、病史、现病史等进行全面综合评估,以确定他们的麻醉风险级别和合适的麻醉管理策略。

1. 评估病人的基本生理指标,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判断病人的生命体征是否稳定。

2. 了解病人的既往病史,特别是与麻醉相关的过敏史、药物过敏史等。

3. 病人的器官功能评估,特别是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状态。

4. 判断病人的血液电解质水平和凝血功能,以便在麻醉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监测和处理。

二、麻醉策略的选择在危重病人麻醉管理中,选择合适的麻醉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和手术需求,可以选择以下不同的麻醉方法:1. 全身麻醉:对于一些大手术或需要全身麻醉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全身麻醉。

应根据病情和病人的生理指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深度,确保麻醉的安全和有效。

2. 局部麻醉:对于一些小手术或对全身麻醉有相对禁忌的患者,可以选择局部麻醉。

常用的局部麻醉方法包括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等。

3. 复合麻醉: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或需要特殊麻醉方法的病人,可以进行复合麻醉。

复合麻醉是将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等方法相结合,以提供更全面和个性化的麻醉效果。

三、监测和处理在危重病人麻醉管理过程中,严密的监测和及时有效的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1. 心电监测:使用心电监护仪对病人的心率、心律进行连续监测,以及早期存在心律失常的定位和纠正。

2. 血压监测:使用无创血压监护仪对病人的血压进行定期监测,确保血压的稳定。

3. 血氧饱和度监测:使用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对病人的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防止发生低氧血症等问题。

4. 呼吸功能监测:使用呼吸机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仪等设备对病人的呼吸功能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呼吸道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腦部血氧飽和度監測儀 有效提昇麻醉安全
主講人:台北榮總麻醉部 陳品堂醫師
近幾年來有許多手術期間之監測儀器問世,但大部分的新發明多屬於心、肺功能監測儀器。

反觀中樞神經系統,卻缺乏能簡便應用於臨床麻醉過程的監測儀器。

腦部是人類生理的中樞,亦是全身麻醉藥物作用的標的器官,一旦發生併發症(如中風、缺氧等) 卻是會引起嚴重的後遺症。

由於人口老化及流行病學之改變,越來越多合併有心血管及腦部疾病之病患接受手術麻醉,也增加了許多麻醉及手術的風險。

而傳統的腦部監測方式多是由血壓間接計算腦部血液灌注壓力或是以腦電波觀察麻醉深度,如此的監測方式無法直接提供腦部的氧合狀態,而腦細胞對”氧” 非常的敏感,極短時間的腦部缺氧就足以引起極嚴重的後遺症;所以在麻醉過程中監測腦部的氧合狀態是極為重要的課題!
以往臨床上可以提供監測腦部氧合狀態的方式均屬侵入性較高的監測儀器,且較皆無法於麻醉過程中常規使用!
為期讓病患得到最好的醫療,本部本著造福病患及求新求變的精神、強化精緻醫療照護的理念,特別引進此種新型連續、即時、非侵入性近紅外線腦部血氧飽和度監測儀,用於特殊病患及各式手術麻醉過程中之腦部血氧飽和度監測。

此種新型監測儀是以非侵入性的方式持續測量腦部皮層氧氣飽和度的參數。

操作方式為於病患兩側前額各貼上特定專用自黏性貼片,透過貼片上的光源點發出兩種不同波長的近紅外線,部分近紅外線會穿透頭皮、頭骨、腦膜及腦組織,部分的近紅外線則因光線之折射及散射特性,以圓弧形(似香蕉形狀) 散射回額頭,而貼片上距離光源點3及4 公分處各有一接收點,用以接收散射回貼片的近紅外線光線;因為含氧血紅素及缺氧血紅素對不同波長之近紅外線有不同之吸收能力,所以計算兩種不同波長的近紅外線種波長被吸收的分率,就可以約略估計含氧血紅素及缺氧血紅素之間的比率。

亦即於極短時間內測得左右兩側大腦皮層的區域腦部血氧飽和度。

由於測得的區域腦部血氧飽和度是混合腦組織、動脈及靜脈及微血管之血氧飽和度總和,故此區域腦部血氧飽和度濃度可以用來評估氧氣供給與需求的平衡狀態。

簡而言之,當氧氣供給增加(如血壓或腦部灌注壓增加、氧氣濃度增加、血色素增加等) 或是需求減低(增加麻醉深度、低體溫等) 時,區域腦部血氧飽和度會增加;反之當氧氣供給減低或是需求增加時,區域腦部血氧飽和度會減低。

因此在麻醉及手術過程中,在取得麻醉前基準值後可依此訂出危險值,便可以觀察及比較麻醉過程中區域腦部血氧飽和度與麻醉前基準值之變化,提供快速、簡便、易操作、非侵入性及即時之監測,並及早調控影響供給及需求的因素!
以國外為例,目前許多醫學中心於開心手術之心肺循環時,已常規使用此監測儀器。

於本部目前此種區域腦部血氧飽和度監測儀已廣泛使用高風險病患,如已知腦血管疾病、頸動脈狹窄或阻塞、心肺功能異常、老年病患或糖尿病、高血壓等;及進行大手術之監測,如心臟手術、體外循環、主動脈或大血管手術、頸動脈手術、胸或腹部大手術等。

以進行心臟手術之體外循環時期為例,可依區域腦部血氧飽和度調控體外循環輸出流量及壓力,調整體溫或麻醉深度,或是輸血,以期達到高於危險值的區域腦部血氧飽和度!根據國外研究顯示,在手術及麻醉過程中使用此種區域腦部血氧飽和度監測儀可以減少腦部神經傷害及術後認知異常之發生率。

總結:
此種近紅外線腦部血氧飽和度監測儀乃利用近紅外線之散射物理特性、紅血球中含氧血紅素及缺氧血紅素吸收不同波長近紅外線之原理,用以評估腦部氧氣供給及需求的平衡。

由於腦部血氧飽和度會因血液氧氣供應及腦部組織氧氣需求間的平衡而有所影響,故平衡若失調可藉由腦部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得知。

經由與麻醉前基準值之比較,可以提供快速、簡便、易操作、非侵入性及即時之腦部血氧飽和度監測,提供麻醉醫師可靠資訊並能及早發現因供需失衡所引起的腦部缺氧,並及早介入處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