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从闪电谈起教学设计——福渡初级中学夏和平
13.1从闪电谈起教学设计(沪粤版九年级上册)
13.1 从闪电谈起教学设计(沪粤版九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的物理教材,主要涉及第13章第1节“从闪电谈起”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研究闪电这一自然现象,引导学生了解静电的产生、静电的利与弊、以及静电的防止和利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闪电的产生原理,知道静电的产生和消失,理解静电的利与弊。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科学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闪电的产生原理,静电的产生和消失,静电的利与弊。
2. 教学重点:闪电的产生原理,静电的产生和消失,静电的利与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气球、塑料尺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如气球、塑料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闪电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闪电的产生原理,静电的产生和消失,静电的利与弊。
3. 实验:进行静电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的产生和消失,加深对静电现象的理解。
4. 讨论:分组讨论静电的利与弊,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闪电的产生原理2. 静电的产生和消失3. 静电的利与弊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闪电的产生原理。
2. 列举生活中静电的利与弊,并提出相应的防止和利用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闪电的产生原理、静电的产生和消失、静电的利与弊。
通过讲解闪电的产生原理,让学生了解闪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大气中的正负电荷相互作用产生的。
讲解静电的产生和消失,让学生知道物体带电的原因是由于电子的转移,而静电的消失是由于电荷的中和。
讲解静电的利与弊,让学生了解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涂等,同时也要让学生知道静电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如静电吸附、电击等。
【教学设计】《从闪电谈起》(沪科、粤教)
《从闪电谈起》从电学的发展史来看,人们首先认识到的是静电知识,从电学的体系来看,静电是学习电学的基础,因此,要使初中学生对电学有比较系统的认识,有必要以简单的静电现象作为学习的起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其原因。
2、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
3、知道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模拟闪电现象和学习摩擦起电的原因,消除对“电”的神秘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对自然现象产生亲近的情感和探究的愿望。
【教学重点】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原子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原因。
1、多媒体课件;2、多媒体视频(闪电、避雷设施)、手摇电动机、验电器、玻璃棒、橡胶棒、毛皮、丝绸、纸屑、梳子等。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闪电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那么闪电是怎样产生的?(学生讨论)(教师总结)闪电是云与云之间、云与地之间或者云体内各部位之间的强烈放电现象,一般发生在积雨云中。
正电荷奔向树木、山丘、高大建筑物的顶端甚至人体之上,企图和带有负电的云层相遇;负电荷枝状的触角则向下伸展,越向下伸越接近地面。
最后正负电荷终于克服空气的阻障而连接上。
巨大的电流沿着一条传导气道从地面直向云涌去,产生出一道明亮夺目的闪光。
今天,我们就从闪电谈起,学习静电的相关知识。
二、课前预习,教师讲解:1、摩擦起电:小学科学课上我们曾学习过摩擦起电,用塑料梳子和头发摩擦后,可以发现梳子吸引轻小的碎纸屑。
像这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
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2、两种电荷:自然界中有且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我们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九年级物理上册《从闪电谈起》教案、教学设计
(1)完成课本相关章节的练习题,加深对雷电现象、发电机原理、避雷针作用等知识的理解;
(2)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雷电现象的科普文章,要求内容充实、条理清晰,字数在500字左右;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电磁感应现象,并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分析。
2.实践作业: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雷电现象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雷电现象的产生原理,探讨电能的转化过程;
(3)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发电机原理;
2.教学目标:
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
3.教学内容:
(1)雷电现象产生原理的判断题;
(2)发电机原理的应用题;
(3)避雷针作用及原理的填空题。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在课堂尾声,教师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2.教学目标:
4.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了解并掌握防雷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于电磁现象有初步的了解,但对于雷电现象的产生原理、电磁感应等深层次知识可能还不够清晰。此外,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自然现象,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引导和激发。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方面: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从闪电谈起教案
列举:生活中的放电现象。
导语:那么我们怎样知道物体带了电呢?
三、验电器
1、验电器的作用:实验室里总是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验电器的构造如图11-1-2所示:由金属球、绝缘塞、金属杆、金属箔片组成。
3、验电器是怎样工作的呢?
让一物体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如果验电器的两金属箔片张开一定角度,则说明物体带电.当一带正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时,验电器就带上了正电荷,而使两金属箔片张开一定角度(电子从验电器转移到了物体);当一带负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时,验电器就带上了负电荷,而使两金属箔片张开一定角度(电子由带电体转移到验电器上)如11-1-3所示
静电除尘给烟囱或空气中尘埃带上电。让它飞向一定的地方,就可以达到静电除尘的目的
静电复印利用正、负电荷能相互吸引的原理,使带静电的光敏材料表面在曝光时,按影像使局部电荷随光线强弱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存留静电潜影,经一定的干法显影、影像转印和定影而得到复制件
防护:油罐车尾拖一条铁链行驶中的油罐车里的油跟罐壁摩擦时会产生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火花放电,酿成事故,因此,在油罐车尾部常拖一条铁链,将摩擦产生的静电随时由铁链引入大地,以保证安全
【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摩擦起电的实质的解释。
【教具准备】玻璃棒橡胶棒干燥丝绸与毛皮验电器塑料尺纸屑手摇起电机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采用提问的形式:电是什么?看过闪电吗?知道闪电是怎样形成的吗?小学课本里学过电荷有几种?它们之间的规律是怎样的呢?学生踊跃回答,老师做些补充:电是物质中存在的一种能,人们利用它来使电灯发光机械转动等,闪电是阴雨天气中云层间的放电现象。电荷是构成物质的许多基本粒子所带的电,习惯上把物体所带的电叫电荷。
13.1从闪电谈起-(教案)2022秋九年级上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
13.1 从闪电谈起(教案)2022秋九年级上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当我看到这个主题时,我立刻想到了孩子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和兴趣。
因此,我决定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引入这个话题,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是通过故事、实验和讨论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闪电的形成和特点。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让他们了解自然现象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闪电的形成和特点;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3.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闪电的形成和特点;难点:如何用简单的语言和方式让孩子们理解闪电的形成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视频、实验器材;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闪电的故事,引导孩子们思考闪电是如何形成的。
2. 讲解:通过图片和视频,讲解闪电的形成过程,让孩子们了解闪电的特点。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静电现象,让孩子们亲身体验闪电的原理。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闪电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闪电的形成和特点;难点:如何用简单的语言和方式让孩子们理解闪电的形成过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闪电的形成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讨论环节,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闪电的形成过程,表现出较强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然而,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静电现象的观察不够仔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邀请一位科学家或专家来校讲座,分享更多关于闪电和自然现象的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组织一次户外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解析1. 闪电的形成和特点: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闪电的形成过程,我选择了生动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以直观的方式展示闪电的形态和产生原理。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从闪电谈起教案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从闪电谈起教案第1节从闪电谈起【知识与技艺】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其缘由.2.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3.知道闪电是一种瞬间发作的大规模放电现象.4.经过学习,消弭对〝电〞的奥秘感.【进程与方法】1.经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2.在看法自然界只要两种电荷的进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留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求发生兴味,能自动应用简易器材入手做实验,激起先生自动学习的兴味.2.鼓舞先生自己查找资料、培育先生的自学才干,引导先生关注社会、初步看法迷信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重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难点】解释摩擦起电的缘由.一、新课引入实验1:经过起电机起电,让先生感受一下静电作用.实验2:用起电机模拟闪电现象,观看闪电现象.提出效果:闪电是怎样发生的呢?电是什么?二、新课教学知识点一电是什么活动1:体验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是什么.1.实验:摩擦起电.2.让摩擦过的物体接近轻小物体,谈谈有什么发现?〔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总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罗列生活中摩擦起电的一些实例:〔1〕用塑料梳子梳枯燥头发时,发现梳子能吸引头发;〔2〕穿化纤衣服很容易吸灰尘;〔3〕切割或捏碎泡沫塑料时,细碎的泡沫颗粒会吸附在手和衣服上.剖析摩擦起电实质〔教材P45信息阅读〕: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物体显示出带电的形状.知识点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1.两种电荷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那么不同物体摩擦所带的电荷是一样的吗?〔1〕实验探求:①先让验电羽带上电;②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近它,观察发作的现象.③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近它,观察发作的现象.描画观察到的现象.讨论:依据现象剖析有什么规律?①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跟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是不同的;②不同的带电体之间,不是相吸,就是排挤.说明,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2〕两种电荷的规则:正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反,叫正电荷;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反,叫负电荷.〔3〕探求电荷间的相互作用:①经过起电机区分给两个验电羽带上相反电荷,再将两个验电羽接近,描画观察到的现象.②经过起电机区分给两个验电羽带上不异性质的电荷,再将两个验电羽接近,描画观察到的现象.归结:同种电荷相互排挤,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练习:1.有A、B、C、D四个带电体,用细线悬挂起来,它们相互作用的状况如下图,B带正电,那么D带____电.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近一个用丝线悬挂着的通草球时,假定通草球被吸引,那么该通草球〔〕A.一定带负电B.一定带正电C.一定不带电D.能够带正电,也能够不带电3.薄膜塑料袋的袋口合在一同,有时很难张开.假设把塑料袋在衣服上摩擦几下,就容易分开了,这是为什么?知识点三怎样知道物体带了电1.验电器的作用:实验室里总是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能否带电.2.验电器的结构:由金属球、绝缘塞、金属杆、金属箔片组成.3.验电器是怎样任务的呢?让一物体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假设验电器的两金属箔片张开一定角度,那么说明物体带电.当一带正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时,验电器就带上了正电荷,而使两金属箔片张开一定角度(电子从验电器转移到了物体);当一带负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时,验电器就带上了负电荷,而使两金属箔片张开一定角度(电子由带电体转移到验电器上)如11-1-3所示4.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挤.说明:带电体带电多少不同,验电器的两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就不同,因此可用验电器来粗略比拟物体带电的多少.拓展:将带电体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会使验电器带上与带电体性质相反的电荷,这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接触带电.假设此时用一个与验电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带电体接触该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原先张开的金属箔就会闭合,这种现象叫做电的中和.知识点四静电现象的运用和防护1.实验:用起电机模拟闪电现象.2.应用多媒体演示说明闪电构成的缘由和尖端放电现象.3.生活中〝放电〞现象:〔1〕枯燥的冬天,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噼啪啪〞的声响,假设在夜晚还能看到火花,这是衣服之间摩擦起电然后放电发生的现象;〔2〕冬天,身穿毛衣和化纤衣服,由于摩擦,身体上会积聚电荷,这时假设手指接近金属物品,将发作放电现象,你会感到手上有针刺般的疼痛感;〔3〕油罐车的前面常拖有一条铁链,使油罐上发生的电荷经铁链导入大地,防止放电发生的电火花引发火灾;〔4〕在存缩小量易燃物品的工厂车间或实验室里,任务人员要穿一种特制的鞋,这种鞋的导电功用很好,可以将人体所带的静电导入大地,防止因放电发生火花惹起火灾;〔5〕高压输电导线和高压设备的元件,外表要很润滑,可防止因尖端放电而损失电能或形成事故等.4.课后登录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了解静电复印机、避雷针等设备的结构、原理等.1.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2.同种电荷相互排挤,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摩擦起电并不是发明了电,而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4.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挤完本钱课对应训练.。
13.1从闪电谈起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3.1从闪电谈起教案 20242025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是我最重要的使命。
因此,当我面对“13.1从闪电谈起”这一教案时,我决定采用一种轻松、有趣、互动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了解闪电,认识自然。
一、设计意图1. 了解闪电的形成原因;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闪电的形成原因,认识自然现象;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闪电的形成原因;难点:理解闪电与云层、大气层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课件;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记录观察结果。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闪电的视频,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闪电的壮观。
然后,我提问:“你们知道闪电是如何形成的吗?”让孩子们自由发表意见。
2. 知识讲解:我利用课件,详细讲解闪电的形成原因,以及闪电与云层、大气层之间的关系。
3. 观察实验:让孩子们分组观察天空,寻找闪电的痕迹。
每组记录下观察到的闪电现象,并讨论闪电的形成原因。
4. 实践操作:每组分别进行一次模拟闪电实验,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感受闪电的形成过程。
5. 讨论交流:邀请几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实践体验,让孩子们在讨论中,进一步理解闪电的形成原因。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闪电的形成原因;难点:理解闪电与云层、大气层之间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认真反思了本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我发现,孩子们在观察、实践和讨论中,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和积极性。
但同时,我也意识到,部分孩子在理解闪电与云层、大气层之间的关系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3.1从闪电谈起教案
教案: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 13.1 从闪电谈起一、教学内容1. 闪电的定义与分类2. 闪电的形成原因3. 闪电与天气的关系4. 防雷知识与技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闪电的基本概念,掌握闪电的形成原因及其与天气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防雷知识与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闪电的形成原因及其与天气的关系。
难点:闪电的分类及防雷知识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闪电视频,让学生观察闪电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闪电是如何形成的,与天气有什么关系。
2. 知识讲解:(1)讲解闪电的定义与分类,让学生了解闪电的基本概念。
(2)解释闪电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理解闪电与天气的关系。
(3)介绍防雷知识与技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几个与闪电相关的例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闪电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闪电的定义与分类2. 闪电的形成原因3. 闪电与天气的关系4. 防雷知识与技巧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描述一下闪电的现象,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2. 列举几种防雷措施,并说明其原理。
答案:1. 闪电是一种自然现象,通常发生在雷暴天气中。
它是由大气中的正负电荷相互作用产生的放电现象。
当正负电荷的差距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闪电。
2. 防雷措施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
避雷针是通过将雷电引入地下,保护建筑物和人身安全;避雷带和避雷网则是通过引导雷电电流流入地下,减少雷电对建筑物的危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播放闪电视频、讲解知识、分析例题、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闪电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及其与天气的关系。
从闪电谈起教学设计粤沪版教案修订稿
从闪电谈起教学设计粤沪版教案修订稿教学设计:从闪电谈起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闪电的形成原因和危害;-掌握有关闪电的基本知识。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1.检查前情:让学生回答一个问题:“你是否害怕闪电?为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讨论。
2.知识输入:-分发教材中有关闪电的相关知识,让学生阅读;-由教师讲解闪电的形成原因和危害,并让学生做笔记。
3.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回答问题:“为什么闪电会伴随着雷声?”;-组内成员互相讨论并汇报结果;-教师点评,纠正错误。
4.课堂练习:-分发课堂练习卷,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解答问题,让学生自我评估。
5.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静电的产生和放电现象;-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结论。
6.知识拓展:-指导学生上网更多有关闪电的知识;-鼓励学生将所到的知识整理成报告。
7.教学游戏:-设计与闪电相关的游戏活动,如闪电速度比赛、找出不安全的地方等;-学生分小组进行游戏。
8.课堂总结:-听取几个小组的报告,并让学生就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为什么我们要保护自然环境?”。
三、教学资源:1.教材资料:有关闪电的相关知识;2.实验室设备:静电仪、接地导线等;3.网络资源:电脑、上网工具。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1.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学生是否参与活动,是否能够正确回答问题和完成练习;2.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对闪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是否掌握了相关的知识;3.教学反思: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不足之处,如何改进和完善教学设计。
五、教学延伸与拓展:1.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的拓展教学,如探究云的形成和导电性等。
1.《自然科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42.《小学科学教学大纲与标准解读》.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4以上是一个以闪电为主题的教学设计粤沪版教案修订稿。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3.1从闪电谈起教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 13.1 从闪电谈起教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我设计了一次以“闪电”为主题的活动,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了解闪电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方式采用了“从实践中学习”的理念,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让孩子们深入了解闪电。
思路是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观察闪电的图片,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闪电的特点。
然后,我将向孩子们介绍闪电的基本知识,并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活动探究闪电的产生和传播。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闪电的基本知识。
2. 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闪电的基本知识和产生原理。
难点:闪电的传播过程和防雷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闪电演示仪、闪电图片、PPT、黑板、粉笔。
学具:记录本、画笔、彩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向孩子们展示闪电图片,让他们自由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闪电的特点。
2. 讲解:向孩子们介绍闪电的基本知识,包括闪电的产生、传播和防雷方法。
3. 实践活动: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使用闪电演示仪进行实验,观察闪电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并记录下来。
4. 讨论: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闪电的传播过程和防雷方法。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闪电的基本知识和产生原理。
难点:闪电的传播过程和防雷知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掌握了闪电的基本知识和防雷方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但是,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孩子对闪电的传播过程不够理解,需要我在下次活动中更加详细的讲解。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一次户外观察活动,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观察闪电,并记录下来。
还可以让孩子们通过网络或书籍搜集更多关于闪电的知识,进行分享和交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闪电的产生原理:让孩子们了解闪电是如何产生的,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九年级物理上册《11.1 从闪电谈起》教学设计 沪粤版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13.1从闪电谈起(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 应用:发电机、动圈式话筒、变压器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电与磁——从闪电谈起。我们了解到闪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由大气中的正负电荷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放电现象。我们学习了闪电的形成原因、类型和特点。同时,我们也学习了静电的基本概念,包括静电的产生、消失和应用。我们还学习了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包括电磁感应的原理、现象和应用。最后,我们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深入了解了电与磁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电与磁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情分析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原理有所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实验,能够通过语言描述和图示来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然而,学生在电与磁方面的知识相对较弱,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仍有困难。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于物理学习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因材施教,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过程:
讲解闪电的定义,包括其主要形成原因和特点。
详细介绍闪电的形成过程,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闪电案例分析(15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闪电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闪电案例进行分析。
从闪电谈起说课稿
从闪电谈起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本文《从闪电谈起》选自自然科学普及读物,它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雷电现象的科学知识。
本课内容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既有助于学生了解自然现象,又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此外,本文作为科普类文章的典型代表,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闪电现象的描述:介绍闪电的形态、发生时间、地点等基本特征;2. 雷电产生的原因:分析雷电产生的科学原理,如电荷分离、电场强度等;3. 雷电的防护措施:介绍防雷设施、避雷针等防护雷电的方法;4. 闪电与生活的关系:探讨闪电对环境、气候等方面的影响,以及闪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闪电的基本特征和产生原因;2. 学会基本的防雷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雷电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学会查阅资料、合作学习等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雷电现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3.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自然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闪电的基本特征和产生原因;2. 防雷知识与防护措施;3. 闪电与生活的关系。
(二)难点1. 雷电产生原因的科学原理;2. 学生对防雷知识的掌握和应用;3. 学生对自然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四、说教法(一)启发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启发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通过设置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例如,在讲解雷电产生的原因时,我会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闪电?”、“电荷是如何在云层中产生的?”等,让学生在思考中逐渐理解雷电现象的科学原理。
13.1 从闪电谈起(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九年级全一册初三物理同步备课(沪粤版)
13.1 从闪电谈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了解闪电的形成和产生的原因; 2. 掌握闪电的主要特征和一般处理方法; 3. 理解闪电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防护方法。
二、教学准备1.课件:PPT演示;2.音频视频设备:播放相关视频片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用一个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话题:“你们见过闪电吗?闪电是如何形成的?”让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来了解学习本节课的必要性。
2. 发现与讨论(10分钟)1.呈现闪电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并与学生共同观察和讨论。
引导学生留意闪电的形状、颜色、亮度等方面的特征。
2.引导学生思考,闪电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闪电会产生噼啪声?3. 知识讲解(15分钟)在这一环节中,老师通过PPT演示,详细讲解闪电的形成和产生的原因。
1. 闪电的形成:讲解云层中正负电荷的分离和对流的过程,以及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的放电现象。
2. 闪电的产生原因:结合大气层的特点和天气现象,解析导致闪电产生的各种因素,如云与地之间,云与云之间,云与空气之间的电荷分布不均等。
4. 主题剖析(15分钟)1.闪电的特征: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总结闪电的主要特征,如形状、颜色、亮度、持续时间等。
2.闪电的危害:讲解闪电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危害电力设施、影响通信、引发火灾等。
同时,强调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的重要性。
5. 拓展学习(10分钟)通过播放相关视频片段,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闪电的有趣知识和实用防护方法,如躲避闪电的安全地带、室内避雷和安全用电等。
6. 梳理归纳(10分钟)结合课堂讨论和知识讲解,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和总结。
鼓励学生将所学内容用自己的话总结成几句简洁清晰的话语,并在班级内进行分享。
7. 小结与提问(5分钟)通过问题提问的形式,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课堂作业1.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闪电的知识,并写一篇作文分享给同学。
11.1从闪电谈起(1)
铜都双语学校高效课堂自主学习型物理导学稿
九年级班姓名日期7月22日— 23日编号
课题:§11.1从闪电谈起课型设置:自研·互动45分钟+ 展示45分钟一、学习目标: 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其原因; 2.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 3.知道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4.了解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1.有A.B.C.D.四个带电体,用细线悬挂起来,它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已知B带正电荷,请你判断其余三个带电体带电情况。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一个用丝线悬挂着的通草球时,若通草球被吸引,则该通草球()
A.一定带负电
B.一定带正电
C.一定不带电
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3.课本P6-7自我评价与作业: 1. 2.
4.小明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
装运汽油为什么不能用塑料桶,而要用金属桶?
5.课本P7自我评价与作业:4.
6.小明参观科技馆时,一组静电实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到家他把实验情景绘成示意图,图中A为放在绝缘支架上的带正电球体,B为用绝缘丝线悬挂的带正电的小球。
先后将小球B悬挂在距离A球远近不同的P1.P2.P3处。
⑴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是什么?
⑵请你根据图中情景,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四、【培辅课】(附培辅单)
疑惑告知:
效果描述:
五、【反思课】:
今日心得:
今日不足:
【教师寄语】在自主探究中感受乐趣·在互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展示体验中成就自我。
教学设计2:从闪电谈起
课题从闪电谈起课型新授备课补充材料
教学目标:
1.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重点: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
难点: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原子结构
引入新课:
1.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不 同。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确正、负电荷的规定和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时演示“迷你实验室”的实验。(学生阅读课本、明确概念、观察实验、加深认识)
3.摩擦起电的原因和实质:摩擦起电不是产生了电,而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
4.让学生动手实验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和粗略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学生进行实验)
教学方法:六助教学法(备助、自助、求助、互助、补助、读助)
教学过程:
导课:
1.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闪电是如何形成的?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上图,加深学生对电和我们生活的认识。(学生观察课本彩图,思考闪电的形成)。
2.引出课题:电的形成并思考什么是电呢?
[说明]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头脑中对“电”有初步认识
5.教师通过“加油站”介绍静电感应现象。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电是什么
一、实验探究(一) 二、实验探究(二) 三、验电器
1.摩擦起电1.两种电荷:正电荷1.原理
2.物体带电负电荷2.构造
2.电荷间作用规律3.使用
教后札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为县2012年度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学比赛
教
学
设
计
执教人:福渡初级中学夏和平
第十一章探究简单电路
11.1 从闪电谈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闪电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
4.了解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防护。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2.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公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意观察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培养学生学习电学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摩擦起电现象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确定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探究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课件。
教学设计:
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闪电的图片和雷声。
师:一道道闪电,像一把把利剑,划破寂静的长空,催动着滚滚雷声……人类对电的认识始于闪电,那么电是什么?闪电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将开始学习有关电学的简单知识。
(板书课题:11.1 从闪电谈起)
新课学习:
一、电是什么?(板书)
活动探究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
多媒体视频展示:摩擦起电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注意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摩擦过的朔料梳子能吸引碎纸屑等轻小物体。
教师小结:1、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有了电荷。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
(板书:1、摩擦起电)
2、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板书)
教学反馈:教师鼓励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摩擦起电现象。
3、两种电荷(板书)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内容,认真观察多媒体视频,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正电荷?(2)什么是负电荷?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板书):
带电体不但能吸引轻小物体,而且两个带电体之间也会发生相互作用。
探究活动2,研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同种电荷之间、异种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现象。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归纳出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探究结论:1、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板书)
多媒体视频展示:上海科技馆的有趣现象。
引导学生解释其原因。
活动与探究3,多媒体视频展示:模拟闪电现象
(1)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2)学生阅读课本,回答以下问题:
①闪电是怎样产生的?②什么叫尖端放电?
③你知道哪些放电现象?与同学们讨论,分享你的经历。
学生阅读完毕后,回答上述问题。
上述问题的说明:
①闪电是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带电的云层和大地之间的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②实验表明,物体带电邮时,它的尖端容易产生放电现象,这种现象叫做尖端放电现象。
③如:穿衣脱衣时的电火花。
板书:2、闪电的产生:(1)放电现象;(2)尖端放电。
让学生阅读课本P4“信息浏览”,并用flash动画展示,让学生了解“电是从哪里来的?”
三、怎样知道物体带了电?(板书)
播放多媒体视频:方法一、看能否吸引轻小物体。
(板书)
方法二、用验电器来判断(板书)
1、介绍验电器的构造。
2、视频展示:使用验电器验电,并观察金属箔片张开的现象。
3、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出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想到排斥。
问题讨论: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有利的一面,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不利的一面,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正确地应用与防护呢?
四、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护:
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你举例说明。
2、如何防护电现象给我们带来的不利方面呢?
学生阅读完毕后回答上述问题:
1、电现象的应用:如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除尘;
2、电现象的防护:油罐车后的拖地铁链、避雷针。
五、小试牛刀:
课件展示随堂练习。
六、课堂小结:
强调摩擦起电概念、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原理、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护。
七、布置作业:
课本6-7页“自我评价与作业”1——4题。
板书设计
11.1 从闪电谈起
一、电是什么?
1、摩擦起电:
2、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基本性质。
3、两种电荷:
(1)正电荷:
(2)负电荷: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闪电的产生:
(1)放电现象:
(2)尖端放电:
三、怎样知道物体是否带电?
方法一:看能否吸引轻小物体;
方法二:用验电器来判断:
1、验电器的构造:
2、验电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3、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四、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护:
1、应用: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除尘、静电复印等;
2、防护:避雷针等。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