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鼎湖山听泉(课堂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鼎湖山听泉

第一部分夯实基础

一、生词注音

泠泠

..(líng líng) 淙淙

..(cóng cóng) 菩.提树(pú)

拾.级(shè) 威胁.(xié) 繁衍

..(fán yǎn)

楹.联(yíng) 肇.庆(zhào) 汩汩

..(gǔgǔ) 二、多音字

三、形近字

四、作者作品

谢大光1962年毕业于河北工学院电力系。1962年应征入伍,历任

总后勤部某部战士、文书、文工队创作员,天津人民出版社印刷厂职工,《散文》月刊编辑,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副组长、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小说家》编辑部副主任、主编,《中外散文选萃》主编,副编审。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理事。

五、写作背景、文题解析及主要内容

写作背景: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首,距肇庆城区东北18公里,位于北纬23°10’,东经112°31’。因地球上北回归线穿过的地方大都是沙漠或干草原,所以鼎湖山又被中外学者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1956年,鼎湖山成为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79年又成为我国第一批加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保护区,建立了“人与生物圈”研究中心,成为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基地。

鼎湖山面积1133公顷,最高处的鸡笼山顶高1000.3米,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着沟谷雨林、常绿阔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等森林类型。而保存较好的南亚热带森林典型的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是有400多年历史的原始森林。鼎湖山因其特殊的研究价值闻名海内外,被眷为华南生物种类的“基因储存库”和“活的自然博物馆”。

鼎湖与七星岩一起于1982年组成星湖风景名胜区,成为国家首批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于1998年七月又评为国家文明风景名胜区示范点。如今,鼎湖山又建起了国际学生旅馆,以低廉的价格接待海内外学生。

文题解析:本文选自1982年12月24日的《人民日报》。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七星岩)齐名。该山为岭南的名山,幅员广阔,景胜颇多,前人已经写了相当多的记游文字。要在两三千字的短文写出山的情貌,表述出自己的感受,并不那么容易。作

者从众多景色中抓住了人们常见而又忽视了的“泉”来写,并且把它作为

鼎湖山之魂着力地予以表现。

主要内容:本文作者把山泉当做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的不断升华之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第二部分教材解析

一、句段全解

江轮夹着细雨,送我到肇庆。冒雨游了一遭七星岩,走得匆匆,看得蒙蒙。赶到鼎湖山时,已近黄昏。雨倒是歇住了,雾漫得更开。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绿脚,齐腰以上,宛如轻纱遮面,看不真切。眼不见,耳则愈灵。过了寒翠桥,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泉

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

....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身不由己,循声而去,不觉渐高渐幽,已入山中。

段析:第1段,黄昏登山,初闻泉声。开篇写出初闻泉声的感觉是“雀跃”的,从而不由自主前去找寻山泉,引出下文对泉水的描写。

字词解析:扑,写出了泉声的气势,突出表现泉声的晴朗。

活脱脱迸跳,形象地写出了泉水欢快地流动的情态,与“雀跃之心”相吻合。

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

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

..。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

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段析:第2-3段,进山之后,行至半山,爱上娇儿一样的山泉。本段写出泉影活泼可爱,仿若娇儿;泉声清脆悦耳,仿若笑语。引人想要进一步探寻山泉的面目。

字词解析:爱女,运用比喻,把山泉比作爱女,把泉水时隐时现的样子比作爱女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写出了山泉的“调皮”性格,生动地表现出山泉活泼可爱的情趣。

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

..。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钟声来自半山上的庆云寺。寺院依山而造,嵌于千峰碧翠之中。由补山亭登四百余阶,即可达。庆云寺是岭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寺内现存一口“千人锅”,直径近2米,

可容1100升,颇为引人注目。古刹当年的盛况,于此可见一斑。

晚饭后,绕寺前庭园漫步。园中繁花似锦

....,与

....,蜂蝶翩飞

....,生意盎然

大殿上的肃穆气氛迥然相异。花丛中,两棵高大的古树,枝繁叶茂,绿阴如盖,根部护以石栏,显得与众不同。原来,这是两百多年前,引自锡兰国(今名斯里兰卡)的两棵菩提树。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得道于菩提树下,因而,佛门视菩提为圣树,自然受到特殊的礼遇。其实,菩提本身并没有什么高贵之处,将其置于鼎湖山万木丛中,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分辨得出。

鼎湖山的树,种类实在太多。据说,在地球的同一纬度线上,鼎湖山是现存植物品种最多的一个点,已辟为自然保护区,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作生态观测站。当地的同志告诉我,鼎湖山的森林,虽经历代变迁而未遭大的破坏,还有赖于庆云寺的保护。而如今,大约是佛法失灵的缘故吧,同一个庆云寺,却由于引来大批旅游者,反给自然保护区带来潜在的威胁。

段析:第4-7段,写从补山亭到庆云寺的景色:满眼翠绿。山泉灵动了、鲜活了山林,让人屏息静气,心驰神往。

字词解析:浓碧,寥寥几笔,却极力描绘出了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的盛景。

推,化静为动,层层绿意,活气顿生,力度犹健。

繁花似锦、蜂蝶翩飞、生意盎然,状写寺前庭院生机盎然的景象,使人读来充满生机,为后文“孕育生机,滋润万木”埋下伏笔。此处多用四字短语,读来朗朗上口,有音乐的美感。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

....。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